注塑零件的内应力分析及控制-精

注塑零件的内应力分析及控制-精
注塑零件的内应力分析及控制-精

注塑制品内注塑制品内应力应力应力的分析及控制的分析及控制

在注塑加工过程中,注塑制品存在着一个内在的质量问题-内应力。内应力的来源与所使用的塑料原料种类、注塑机的类型与塑化系统的结构、模具的结构及精度、塑料制品的结构、注塑成型的工艺参数的设定及控制、生产环境及操作者的状态等有关。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制品的质量。而且,由于制品的表面质量是内在质量的反映,所以,凡是能引起制品内在质量的因素,都能同时引起制品的表面质量及其他质量问题,如引起制品的开裂、银纹、翘曲、变形、力学强度降低,甚至失去使用价值等问题。由于注塑过程中,除了引起制品翘曲变形的内应力可以直观感觉到外,其它质量问题不但用肉眼看不到,而且在短时间内也没有表露出来。所以注塑加工现场的工程人员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不很重视,但是却可能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隐患。所以,本文针对内应力这个内在的质量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控制的一些方法,希望对现场控制产品质量的工程人员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内应力应力的种类及产生原因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注塑制品的内应力主要有以下四种:

1、温度应力:是制品冷却时温度不均产生的应力。当熔体进入温度较低的模具时,靠近模腔壁的熔体迅速地冷却而固化。由于凝固的聚合物层导热性很差,因而在制品厚度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先凝固的外层熔体要阻止后凝固的内层熔体的收缩,结果在外层产生压应力(收缩应力),内层产生拉应力(取向应力)。另方面,因制品壁厚不均匀,冷却速度不一致,从而产生冷却温度不均现象。

2、取向应力:是制品内部大分子取向产生的应力。对于线形树脂和纤维增强的塑料,在加工中最容易产生取向应力。其结果,沿着流动方向的分子取向程度最大,在速冷条件下,如果被拉直的分子链来不及松弛,则在该方向上产生了取向应力。

3、收缩应力:注塑过程中,塑料分子本身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并产生不平衡体积时的应力。如结晶塑料的晶区与非晶区界面因收缩不均产生的内应力。

4、脱模应力:脱模时制品变形产生的应力。这主要是模具加工精度较差和设计不合理造成,如脱模斜度不够,顶针数量不够或顶出不平衡等。

以上2至4类应力可以归纳为成型应力,是成型过程产生的应力。一般注塑制品中同时都存在几种应力,制品的破坏,是由几种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内应力应力对注塑制品的影响对注塑制品的影响

制品中内应力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制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它的存在将降低了制品对光、热以及腐蚀介质的抵抗能力。同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将出现裂纹、不规则变形和翘曲,制品表面泛白、浑浊、光学性能下降等结果。

三、内应力应力的控制的控制

当注塑制品内的残余残余应力应力太高或应力分布不均时,塑件表面就会产生变形、泛白、裂纹及破裂等现象。一般情况下,浇口附近最容易发生由残余残余应力应力引起的裂纹及破裂,因为浇口处的成型压力相对其他部位要高一些,尤其是主流道为直接浇口时更是如此。当塑件的壁厚不均匀,熔料的冷却速度不一致时,由于厚薄部位的收缩量不同,也产生残余残余应力应力。在速冷条件下,取向的分子链不能很快松驰会导致聚合物内应力的形成,等等。由此,可以通过减少制品残余残余应力应力来防止或减小注塑制品产生以上缺陷。减少残余残余应力应力的主要方法是改进浇注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调整好塑件的成型条件。

1、减小取向减小取向应力应力应力的影响的影响

a 、提高熔体温度,使剪切应力降低,分子取向度减小;另一方面会使应力松驰加快,促使解取向能力加强。但有的材料成形温度范围窄,提高料温时可能出现分解,从而影响制品的抗衡力,会使制品开裂。

b 、尽量减短保压时间,以减小取向应力。

c 、减小注射压力或保压压力,会使取向应力减小。因担心制品出现收缩凹陷或试图取得更好表面光泽而将注射压力、速度等调得过大,会造成制品内部产生大的应变。结果,有些制品很快就开裂了,有些制品在存放一段时间后慢慢出现微裂或裂纹。当中心浇口出现以浇口为中心的放射状开裂时,应考虑调节浇口尺寸,使型腔内的压力减少,减小取向应力。有可能时,重新安排浇口的位置和形式,也可以增设必要的辅助浇口。

d 、提高模具温度,使解取向作用加强。虽然高的模温可减少聚合物的分子取向,但是,却使结晶性塑料结晶度提高,或因模温过高使塑料难以固化而造成脱模困难,所以要注意。相反,如果模温太低,塑料过早冷却,熔接缝有可能产生,制品容易开裂。

e 、有可能的话增加制品壁厚,使取向应力降低。

2、减小温度减小温度应力应力应力的影响的影响

如果在浇口封闭前维持模腔压力,有利于提高制品密度,消除冷却温度应力,但是在浇口附近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设法降低浇口处温度,延长缓冷时间,有利于改善制品的应力不均,使制品的机械性能均一。

熔体温度的提高,不论对结晶型聚合物还是非结晶型聚合物都会导致拉伸强度的降低。对非结晶型聚合物,拉伸强度会因浇口的位置而异。当浇口与充模方向一致时,拉伸强度随熔体温度提高而降低;当浇口与充模方向垂直时,拉伸强度随熔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3、减小收缩减小收缩应力应力应力的影响的影响

塑料制品如果在模内散热不好,冷热不均(尤其对大制品而言)

,可能会使制品出现收缩差异,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而使制品开裂。因此,模具的冷却水道的布置应尽量平衡。

制品设计上,避免厚度相差很大的部位。因厚度相差很大的部位必然是冷却速度不一,冷却过程的收缩和结晶情形的不同,力学状态也不同。

4、减小脱模减小脱模应力应力应力的影响的影响

a 、调整顶出装置,如顶板、顶杆等,使之平衡动作,避免作用力先后不一或倾斜歪曲顶出。

b 、型腔、型芯要有适当的脱模斜度。当斜度不够时,脱模困难,制品受的机械应力过大而开裂。

c 、型腔脱模面要有足够的光洁度,甚至连抛光方向也应尽量与料流方向一致。型芯部分的加强筋、柱子等应有足够的光洁度,使脱模顺畅。

d 、采用小浇口,保压时间短,内应力小;用大流道,则注射压力低,注射时间短,内应力小;浇口设计在制品的厚壁处,则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低,内应力小。

e 、调节好开模速度,避免高速拨模。

f 、调节好模板的平行度及平稳性。

g 、在模面上施加适当的脱模剂,使脱模顺畅。

h 、制品在模内冷却时间太短,未充分硬化即开模顶出,可能在顶杆周围开裂。但冷却时间过长,制品包贴在模芯上,顶出时由于脱模光洁度不够或斜度不够而发生顶白现象。

i 、深腔制品应设置适当的进气孔道,以免脱模时产生过大的负压,影响塑料制品与模具的分离。必要时,通过进气孔道向模具和制品之间吹入压缩空气有助于脱模。

5、制品设计上应注意问题制品设计上应注意问题::

避免出现应力开裂的尖角、缺口或厚度相差很大的部位。尖角和缺口是内应力集中的地方,而厚度相差很大的部位必然是冷却速度不一,冷却过程的收缩和结晶也不同。总之,制品形状越复杂,尺寸愈大,愈容易开裂。

当塑料制品中带有金属嵌件时,嵌件最好是铜或铝,而且加工前应先预热嵌件。由于金属和塑料的收缩率不一致,塑料的收缩率较大,而金属的收缩率相对较小,通过预热方法减小收缩差异。对于聚苯乙烯,一

般不宜设置金属嵌件。

制品设计上应注意平滑、缓过渡和匀称。在制品造型上,应尽量采用曲面、双曲面,既美观又可减小变形。6、材料方面的控制

某些刚性大的塑料(如PC 、PS 塑料),本身不适合作脱模有困难的制品,而且容易出现应力开裂,所以应注意。一般非结晶型树脂比结晶型树脂容易产生残余残余应力应力而引起裂纹,也应注意。

塑料再生次数太多或再生料含量太高,或料在料筒内加热时间太长,都会促使制品脆裂。塑料分子量每成形一次,当降到某一数值下,其耐冲击强度急剧降低而变脆。

有些塑料在受潮状况下加热,会与水汽发生催化裂化反应,形成的降解产物和气态物质,除了影响制品外观外,还使制品发生大的应变,较小的残余残余应力应力就可以使出模后的制品产生开裂。

有些塑料本身质量不佳,例如分子量分布大,塑料受到污染,也是造成开裂的原因。

7、设备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a 、注塑机塑化容量要适中。即使是相熔性良好的塑料,如果在机筒内未完全均匀混合,也即塑化不充分,成型的制品在受力时将使应变集中在未充分混合的部位而脆裂。相反,若注塑机塑化容量太大,塑料在料筒中受剪切作用时间过长,也会老化降解,使制品变脆。

b 、注塑机料筒内有障碍物,促使塑料降解而使制品变脆。

四、制品制品应力应力应力开裂检查和退火处理开裂检查和退火处理

1、诊断方法:

(1)、溶剂法:

a.PS 在室温下用煤油处理。

b.对PC 、PS 、聚砜、PPO 等注塑制品,用四氯化硅溶剂处理,20秒内若制品开裂,说明内应力大。

c.POM 30%盐酸溶液中浸30min 。

d.ABS 浸入冰醋酸溶液中。

e.PP 在80℃下,用63%(重量百分比)的三氧化铬与水的混合物处理。

f.HDPE 在80℃下,用2%的洗涤剂水溶液处理。

PC 制品:

1.四氯化碳60%+40%工业酒精配比放入容器中

2.将成型产品放入容器中泡三分中

3.取出产品放入清水中清洗

4.清洗完毕后观察产品周围有无开裂缝隙

(2)、仪器法:用偏振光方法可以检测制品的内应力。

2、热处理方法:有开裂倾向的塑料制品,可以用退火热处理方法来消除制品内

应力,从而减小裂纹的生成。

POM 空气浴退火:140~150℃×壁厚每增5mm 即增加40~60min ;

油浴退火:140~150℃×壁厚每增5mm 即增加20~30min 。

PBT 120℃×1~2h 。

PC 110~135℃×时间根据厚度定。

聚砜170~180℃×2~4h 。

PMMA 70~80℃×4h 。

ABS 70~80℃×2~4h 。

PS 介质为热空气或热水:60~70℃×30~60min (厚度≤6mm );70~80℃×120~300min (厚度≤6mm )。

注塑车间质量控制流程图

上海金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注塑车间质量控制流程 1、目的 为了确保对注塑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工序按规范作业,以保证这些检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满足入库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注塑车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巡检员负责按订单要求或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注塑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3.2抽检负责对当班的注塑产品入库前全面检查 3.3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上级协调处理。 4.1 首检、记录和标识: 4.1.1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好自检记录,检验产品的外观,巡检员做好开机前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件检验报告》,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员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 4.1.2抽检员有权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入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人员,以防不良品继续产生; 4.1.3检验主管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质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人员将考虑换岗或其它处分; 4.1.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操作工应在产品外包上作好表示,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要求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 4.2 过程再确认: 4.2.1 换料和换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注塑产品内应力问题

注塑产品应力问题? 塑胶产品在注塑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应力,如不加以消除会对后序喷涂产生不良.有几个问题请高手赐教: 1应力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2应力如何检测,有什么直观且方便的方法? 3应力如何消除,有没有方便快捷操作性强的方法? 4应力对喷涂到底还有哪些影响?应力在其它方面还有什么危害?它有没有有利的一面呢? 下面是回答请高手亮招所谓应力,是指单位面积里物体所受的力,它强调的是物体部的受力状况;一般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其部就会产生抵抗外力的应力;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部固有的应力叫应力,它是由于物体部各部分发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按照应力作用的围,可将它分为三类:(一)第一类应力(宏观应力),即由于材料各部分变形不均匀而造成的宏观围的应力;(二)第二类应力(微观应力),即物体的各晶粒或亚晶粒(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固体物质都是晶体)之间不均匀的变形而产生的晶粒或亚晶粒间的应力;(三)第三类应力(晶格畸变应力),即由于晶格畸变,使晶体中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而造成的应力,它是变形物体(被破坏物体)中最主要的应力。 塑料应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分子链的取向和冷却收缩等因素而响而产生的一种在应力。应力的实质为大分子链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在冷却固化时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的实质为一种可逆的高弹形变,而冻结的高弹形变平时以位能形式贮存在塑料制品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种被迫的不稳定的构象将向自由的稳定的构象转化,位能转变为动能而释放。当大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和相互缠结力承受不住这种动能时,应力平衡即遭到破坏,塑料制品就会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 几乎所有塑料制品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力,尤其是塑料注射制品的应力更为明显。应力的存在不仅使塑料制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也影响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外观质量。为此,必须找出应力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应力的办法,最大程度地降低塑料制品部的应力,并使残余应力在塑料制品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改善塑料制品的力学1热学等性能。 塑料应力产生的原因 产生应力的原因有很多,如塑料熔体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较强的剪切作用,加工中存在的取向与结晶作用,熔体各部位冷却速度极难做到均匀一致,熔体塑化不均匀,制品脱模困难等,都会引发应力的产生。依引起应力的原因不同,可将应力分成如下几类。 (1)取向应力 取向应力是塑料熔体在流动充模和保压补料过程中,大分子链沿流动方向排列定向构象被冻结而产生的一种应力。取向应力产生的具体过程为:*近流道壁的熔体因冷却速度快而造成外层熔体粘度增高,从一而使熔体在型腔中心层流速远高于表层流速,导致熔体部层与层之间受到剪切应力作用,产生沿流动方向的取向。取向的大分子链冻结在塑料制品也就意味着其中存在未松弛的可逆高弹形变,所以说取向应力就是大分子链从取向构象力图过渡到无取向构象的力。用热处理的方法,可降低或消除塑料制品的取向应力。 塑料制品的取向应力分布为从制品的表层到层越来越小,并呈抛物线变化。

注塑应力形成的原理及消除方案

如何检验塑胶件的应力? 如何去除应力? A 、内应力产生的机理 塑料内应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分子链的取向和冷却收缩等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应力。内应力的本质为大分子链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在冷却固化时不能立刻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这种不均衡构象的实质为一种可逆的高弹形变,而冻结的高弹形变平时以位能情势储存在塑料制品中,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被迫的不稳定的构象将向自在的稳固的构象转化,位能改变为动能而开释。当大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和相互缠结力蒙受不住这种动能时,内应力平衡即受到破坏,塑料制品就会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 B、塑料内应力产生的起因 (1)取向内应力 取向内应力是塑料熔体在流动充模和保压补料过程中,大分子链沿流动方向排列定向构象被冻结而产生的一种内应力。取向应力产生的详细过程为:近流道壁的熔体因冷却速度快而造成外层熔体粘度增高,从一而使熔体在型腔核心层流速远高于表层流速,导致熔体内部层与层之间受到剪切应力作用,产生沿流动方向的取向。取向的大分子链解冻在塑料制品内也就象征着其中存在未松弛的可逆高弹形变,所以说取向应力就是大分子链从取向构象力求过渡到无取向构象的内力。用热处理的方式,可降低或排除塑料制品内的取向应力。 塑料制品的取向内应力分布为从制品的表层到内层越来越小,并呈抛物线变化。 (2)冷却内应力 冷却内应力是塑料制品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因冷却定型时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的一种内应力。尤其是对厚壁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外层首先冷却凝固收缩,其内层可能仍是热熔体,这徉芯层就会限度表层的收缩,导致芯层处于压应力状况,而表层处于拉应力状态。 塑料制品冷却内应力的分布为从制品的表层到内层越来越大,并也呈抛物线变更.。 另外,带金属嵌件的塑料制品,因为金属与塑料的热胀系数相差较大,容易形成收缩不一平匀的内应力。 除上述两种重要内应力外,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171293.html,,还有以下多少种内应力:对结晶塑料制品而言,其制品内部各部位的结晶构造跟结晶度不同也会发生内

塑胶制品如何去除内应力

塑胶制品如何去除内应力? 塑胶制品如何去除内应力? 1 引言 注塑制品一个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有内应力。内应力的存在不仅是制件在储存和使用中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制件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表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各种成型因素对注塑制品内应力影响的规律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并使其在制件断面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这对提高注塑制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制件使用条件下要承受热、有机溶剂和其他能加速制件开裂的腐蚀介质时,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对保证其正常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此外,掌握注塑制品内应力的消除方法和测试方法也很有必要 2 内应力的种类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在成型之后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是注塑制品存在内应力的主要原因。另外,外力使制件产生强迫高弹形变也会在其中形成内应力。根据起因不同,通常认为热塑性塑料注塑制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不同形式的内应力。对注塑制件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取向应力和体积温度应力。 2.1取向应力 高分子取向使制件内存在着未松弛的高弹形变,主要集中在表层和浇口的附近,使这些地方存在着较大的取向应力,用退火的方法可以消除制件的取向应力。试验表明,提高加工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缩短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制件的取向应力减小。 2.2体积温度应力 体积温度应力是制件冷却时不均匀收缩引起的。因内外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体积温度应力主要靠减少制件内外层冷却降温速率的差别来降低。这可以通过提高模具温度、降低加工温度来达到。 加工结晶塑料制件时,常常因各部分结晶结构和结晶度不等而出现结晶应力。模具温度是影响结晶过程的最主要的工艺因素,降低模具温度可以降低结晶应力。

注塑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程序,控制成形加工过程,对生产过程和产品检验过程实施监控,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成形加工过程及注塑产品的检验。 3.责任部门: 3.1 注塑部:负责按生产计划和工艺文件注塑出合格的塑胶产品;负责车间的环境 卫生、设备管理、模具管理,并做好过程检查、监督和考评工作; 3.2 品管部:负责在注塑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 3.3 物流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保证注塑用的原材料及时到位。 4.定义: 无 5.工作程序: 5.1 生产前准备: 5.1.1 仓管员根据生产计划,成形材料管理员根据生产指令和材料库存情况,填 写《领料单》到仓库领料. 5.1.2 生产管理员负责机台、模具安排及人员调度,并准备好相应产品的作业标 准书和外观检查标准书。 5.1.3 装模员负责模具的安装,并准备好相应的成形条件表等及其它准备工作, 装模员作好机台的状态(量产中/机械故障/模具故障/转产试作/计划停机/ 模具保养等)标识。 5.1.4 PQC检查员负责准备相关图纸、标准、测量工具等。 5.1.5调试做的单品必须用红色笔加以标识,不良品要隔离修理或废弃,并做好周 边“6S”工作。 5.2 生产过程控制 5.2.1 成形过程工序包括:领料、混料投料干燥 注塑成形包装搬运入库 5.2.2 成形过程工艺流程控制表

备注:所有过程指导文件均由成形课做成。 5.2.3 材料管理员根据成形课混料作业指导书进行混料,混料完毕,在机台上作 好材料名称、干燥起始时间标识。 5.2.4 材料管理负责人根据《配料作业指导书》对混料进行确认。 5.2.5 材料管理员根据《成形条件表》要求设定材料干燥条件并进行干燥作业。 5.2.6 注塑成形 5.2. 6.1 首件检验:成形课技术员根据成形条件表、作业标准书进行产品试 作,取样送PQC进行首件检查。首件检查合格经PQC责任人确认, 合格后通知生产部门进行批量生产,生产中由操作工填写《生产日 报》,包装工按《包装说明》要求进行包装,并在产品包装箱贴上《产 品标识卡》等标识。首件检查NG时,调查原因并重新调试送样,直 至检查OK方可量产.当成形机正常停机时间达12H以上再开机,以 及机器或模具等故障,部品需按首件检查的要求进行首件检查。 5.2. 6.2 技术员依据《成形条件表》及相关文件对成形条件进行确认,并记 录在《成形条件确认记录表》中。 5.2. 6.3 生产管理员每天在《生产管理表》中填写前一天的实际生产量。 5.2.7 生产过程的控制 5.2.7.1对于成形过程,由技术员每天2回(每班1回)对成形条件对照《成 形条件表》实施检查确认并记录于《成形条件确认记录表》中,成 形条件与《成形条件表》不一致时调查原因、处理并记录。同时通 知PQC确认已产品状态,若已产品NG,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 理。 5.2.7.2 注塑部经理每周应对注塑工艺参数的监控和记录情况进行监督和 检查,以确保注塑的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5.2.8 操作工根据《外观检查基准书》进行检查。 5.2.9 成形过程在发生异常时按《成形工序检查异常处理流程》处理。

注塑程序文件

注塑生产过程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确保注塑生产按规范作业,保证注塑产品的制造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使注塑产品满足客户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注塑车间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 仓库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下达:物料的组织及物料的存储管理; 3.2 注塑车间负责按计划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实施监控,负责对注塑产品的首末件确认 及定时抽检; 3.3 人力资源负责按需求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4 产品开发与技术负责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4.定义 无 5.相关/支持性文件 PG-PIM-01-01模具管理程序 CIC/QP-4.2.3-0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 CIC/QP-7.5-04物流管理程序 CIC/QP-4.2.4-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CIC/QP-7.5-03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CIC/QP-8.3-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CIC/QP-8.2.4-01产品监视及测量程序 CIC/QP-7.3-01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流程 RG-LD-A-01条形码操作及批次追溯管理指南 6.工作程序 6.1 生产计划输入 仓库每周四根据客户要求和库存情况、以及模具、设备完好情况制定下周的注塑《生 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下达给注塑车间。注塑车间领班收到《生产任务单》 后,严格按照《生产任务单》组织生产。如生产条件不具备或生产产能不能达到《生

产任务单》要求时,及时与仓库计划员进行沟通,由仓库计划员修改《生产任务单》,仓库确认,注塑车间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 6.2生产前准备 6.2.1 注塑领班接到《生产任务单》后。按BOM表确认产品所用物料型号,将准 备生产机台的料斗内清理干净,然后将原料(如需搅拌的料先按工艺要求搅拌好)加入料斗内开始烘料(烘料温度和时间按工艺要求)。 6.2.2准备模具:将模具装到机台上定好位后固定,然后按要求接好油管或水管, 并接好辅助设备,如模温机、干燥机、粉碎机等。 6.2.3准备生产用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工装夹具及生产中要用的工具等。 6.3 开机生产 6.3.1 根据《设备操作规范》的要求开启主电源开关; 6.3.2 开机前约半小时启动注塑机电热开关; 6.3.2 根据《保养计划实施项目》检查注塑机运行是否正常,模具水路是否畅通; 有无漏水、漏油现象并记录在《日常维护点检表》上。 6.3.4根据《成型参数表》确定是否需要哪些辅助设备(如模温机、温控箱及其他), 根据情况需要提前启动,烘料温度及时间需按照《烘料温度时间表》的要求设定并记录在《日常维护点检表》上。 6.3.5待料筒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约十分钟后启动马达; 6.3.6检查机器开合模动作、顶出动作、抽芯动作是否正常并记录在《日常维护点 检表》上; 6.3.7待各项温度和其他设备参数达到工艺参数标准要求时,即可试做; 6.3.8按照《成型参数表》输入各项参数; 6.3.9注塑3-5模后,自检若无问题取5模产品给IPQC确认,并作成首件样品.; 6.3.10IPQC确认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后进入正常生产。 6.3.11领班每日班前半小时确认机台工艺变动并记录在《成型参数记录表》上. 并由技术工程师确认、主管审核. 6.4 注塑生产过程的控制 6.4.1生产工艺的控制和管理 6.4.1.1工艺参数及生产周期非注塑领班和技术工程师不得随意更改; 6.4.1.2若生产中,产品出现异常,需要更改参数的,当班注塑领班依照:模温±10℃、 料筒温度±10℃、速度±5%、压力±5%、位置±5mm、冷却时间±5s范围内调整。 若参数变动较大,需由技术工程师来调整。待生产正常后,记录在《成型参数表》由精密注塑主管、品质主管确认后受控并替代之前的《成型参数表》存档; 6.4.1.3 首次正常生产的产品每班对工艺参数记录在《成型参数表》并存档;

注塑产品内应力问题

注塑产品内应力问题? 塑胶产品在注塑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应力,如不加以消除会对后序喷涂产生不良.有几个问题请高手赐教: 1内应力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2内应力如何检测,有什么直观且方便的方法? 3内应力如何消除,有没有方便快捷操作性强的方法? 4内应力对喷涂到底还有哪些影响?内应力在其它方面还有什么危害?它有没有有利的一面呢? 下面是回答请高手亮招所谓应力,是指单位面积里物体所受的力,它强调的是物体内部的受力状况;一般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就会产生抵抗外力的应力;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内部固有的应力叫内应力,它是由于物体内部各部分发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按照内应力作用的范围,可将它分为三类:(一)第一类内应力(宏观内应力),即由于材料各部分变形不均匀而造成的宏观范围内的内应力;(二)第二类内应力(微观内应力),即物体的各晶粒或亚晶粒(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固体物质都是晶体)之间不均匀的变形而产生的晶粒或亚晶粒间的内应力;(三)第三类内应力(晶格畸变应力),即由于晶格畸变,使晶体中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而造成的内应力,它是变形物体(被破坏物体)中最主要的内应力。 塑料内应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分子链的取向和冷却收缩等因素而响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应力。内应力的实质为大分子链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在冷却固化时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的实质为一种可逆的高弹形变,而冻结的高弹形变平时以位能形式贮存在塑料制品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种被迫的不稳定的构象将向自由的稳定的构象转化,位能转变为动能而释放。当大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和相互缠结力承受不住这种动能时,内应力平衡即遭到破坏,塑料制品就会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 几乎所有塑料制品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应力,尤其是塑料注射制品的内应力更为明显。内应力的存在不仅使塑料制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也影响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外观质量。为此,必须找出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内应力的办法,最大程度地降低塑料制品内部的应力,并使残余内应力在塑料制品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改善塑料制品的力学1热学等性能。 塑料内应力产生的原因 产生内应力的原因有很多,如塑料熔体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较强的剪切作用,加工中存在的取向与结晶作用,熔体各部位冷却速度极难做到均匀一致,熔体塑化不均匀,制品脱模困难等,都会引发内应力的产生。依引起内应力的原因不同,可将内应力分成如下几类。 (1)取向内应力 取向内应力是塑料熔体在流动充模和保压补料过程中,大分子链沿流动方向排列定向构象被冻结而产生的一种内应力。取向应力产生的具体过程为:*近流道壁的熔体因冷却速度快而造成外层熔体粘度增高,从一而使熔体在型腔中心层流速远高于表层流速,导致熔体内部层与层之间受到剪切应力作用,产生沿流动方向的取向。取向的大分子链冻结在塑料制品内也就意味着其中存在未松弛的可逆高弹形变,所以说取向应力就是大分子链从取向构象力图过渡到无取向构象的内力。用热处理的方法,可降低或消除塑料制品内的取向应力。

轴套零件的工艺分析和编程(毕业设计)

零件图

轴套三维图

轴套三维图

轴套类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加工 摘要: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控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现在数控技术也称计算机数控技术,加工软件的更新快,CAD/CAM 的应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如像UG , PRO/E , Cimitron , MasterCAM ,CAXA制造工程师等。 数控技术是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尤其在模具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所以这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高的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数控编程知识和数控操作技能。本文主要通过c 车削加工配合件的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综合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在车削加工中的因素,设计其加工工艺和编辑程序,完成配合要求。 关键词: 车削;CAD/CAM;配合件零件加工

前言 毕业设计是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际性环节。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一些相关软件的学习,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建立正确的工艺设计思维,学会查找工具书,掌握数控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本次设计选择的课题为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设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这次毕业设计让我们对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 为我们从事绘图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它是一次专业技能的重要训练和知识水平的一次全面体验,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们将来走向

生产制程管理程序表格格式

1、目的 1.1对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产品品质满足规定 的要求。 2、概述 2.1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生产过程控制及适当环境下生产。 2.2 生产过程包括装配、注塑、车缝及五金加工。 3、职责 3.1PC部负责有效安排生产计划,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最低的成本按 时完成生产,确保货期的准时达成。 3.2生产部通过有效管理,负责确保全部生产操作符合规定之作业要求, 以保证品质的制造过程,同时达到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和要求。 3.3PE部负责制定[工程流程图]、[检查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及必要时提 供技术支持和有效之工夹具,以确保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品质问题的减 少。 4、程序 4.1当PC部收到[生产通知单]后,即作合同评审(COP3.1)。 4.2若能通过评审的[生产通知单],有关人员需每周制定或更新一份[生产 计划]/ [加工计划](加工车间用)交PC负责人确认后,发出给有关使用 部门(COP3.1)。 4.3生产部收到[生产计划]/[加工计划]后,应考虑是否有能力按生产计划生 产,如以下几种因素: A.物料的实际状况。 B.人员的满足状况。 C.PD交货期的缓急状况。 D.机器、工夹具的准备状况。 4.4如生产部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则由PC提出并作以下处理:

A.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由PC变更生产计划。 B.如不能满足客户要求,通知销售支持部与客户进行沟通修改订单 的要求(方法参照[合同评审程序])。 4.5当生产之前准备资源满足后,可安排有效之生产。 4.6生产部依据[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单]中“实际用量”栏之数量发出[领 料单],将[领料单]副本交到仓库领料,并按各型号之[工程流程图]进行排拉生产。非流水线生产车间的作业及检测人员的安排见[非流水车间人员配制要领]。 4.7生产部根据[作业指导书]及[生产通知单]要求作业,直至包装后的成品 存放于待检区,待FQC作最终检查(COP10.1)。 4.8每个生产工序的半成品,均由生产线检测工按[检查指导书]及[生产通知 单]要求进行所需之制程中检查.(COP10.1) 生产线检测工检查位置根据[工程流程图]要求。 4.9 [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各工序半成品作业步骤、注意事项、部件及设备 状况、技术要求等。[检查指导书]内容包括各工序半成品检查步骤、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及技术参数等。 4.10生产部负责人负责监督每个工序,确保所有制作按工艺文件要求执行, 及保证所有生产工序均有受控版号之工艺文件。 4.11在制程检测中,检测工将检查结果记入[生产线每日检查日报]内,生产 部有关人员必须定时确认检查结果,及时控制及解决不良问题,生产部定时确认之要求按[生产线每日检测日报]之所述要求进行。 4.12生产部当遇上较大品质问题(如物料、工艺等)或重复发生问题时,可 考虑发出[改善措施要求表](CAR)给责任部门改善。 4.13若产品之生产过程或由于某种因素(下工序材料不足、机械故障etc.) 而暂时搁置时,要求所被搁置之半成品须有状态明示,明示方法是在半

注塑内应力检测

塑料注射成形零件内应力检测方法 塑料注射成形零件由于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和工艺的局限性,在注塑和冷却过程中总会同时伴有压力和拉力的产生,而较高的残余应力(表面拉力)将会导致零件过早失效。为了有效规避零部件产生这种失效,更合理的设计和工艺是必需的。同时,快速而有效的检测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缺陷,并可避免问题的扩散。 目前评估塑料注射成形零件表面及附近区域残余应力的方法之一是溶剂沉浸测试法。沉浸后,高应力集中区域会有相应的裂纹产生,以此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设计和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 以下部分是主要树脂生产商GE和Bayer推荐的适合于各自主要产品的溶剂测试法。我们需要在供应商品质控制流程中加入该检测结果。 GEP Lexan/Cycoloy系列塑料 Lexan 系列(PC):常用于手机镜片,导光板,机壳。 Cycoloy系列(PC+ABS):常用于手机机壳。 对于用Lexan和Cycoloy系列塑料成形的零件,内应力的检查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醋酸沉浸法: (1)将零件完全浸入24摄氏度的冰醋酸中30秒; (2)取出后立即清洗,后晾干检查表面; (3)仔细观察外观,若有细小致密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裂纹越多,应力越大; (4)重复上述操作,在冰醋酸中浸2分钟,再检查零件,若有深入塑料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很高的内应力,裂纹越严重,内应力越大。 2.甲乙酮 + 丙酮沉浸法:将零件完全浸入21摄氏度的1:1的甲乙酮 + 丙酮的混合液中,取出后立即甩干,依上法检查,有应力的零件应在60-75摄氏度下加热2-4小时以清除应力,也可在25%的丙酮中浸泡30分钟去除应力。 Bayer Makrolon/Bayblend系列塑料 Makrolon 系列(PC):常用于手机镜片,导光板,键盘,机壳等。 Bayblend系列(PC+ABS):常用于手机机壳。

塑胶产品内应力研究与消除方法

塑胶产品内应力研究与消除方法一 1.注塑制品一个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有内应力。内应力的存在不仅是制件在储存和使用中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制件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表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各种成型因素对注塑制品内应力影响的规律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并使其在制件断面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这对提高注塑制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制件使用条件下要承受热、有机溶剂和其他能加速制件开裂的腐蚀介质时,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对保证其正常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此外,掌握注塑制品内应力的消除方法和测试方法也很有必要 2 内应力的种类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在成型之后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是注塑制品存在内应力的主要原因。另外,外力使制件产生强迫高弹形变也会在其中形成内应力。根据起因不同,通常认为热塑性塑料注塑制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不同形式的内应力。对注塑制件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取向应力和体积温度应力。 2.1取向应力 高分子取向使制件内存在着未松弛的高弹形变,主要集中在表层和浇口的附近,使这些地方存在着较大的取向应力,用退火的方法可以消除制件的

取向应力。试验表明,提高加工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缩短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制件的取向应力减小。 2.2体积温度应力 体积温度应力是制件冷却时不均匀收缩引起的。因内外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体积温度应力主要靠减少制件内外层冷却降温速率的差别来降低。这可以通过提高模具温度、降低加工温度来达到。 加工结晶塑料制件时,常常因各部分结晶结构和结晶度不等而出现结晶应力。模具温度是影响结晶过程的最主要的工艺因素,降低模具温度可以降低结晶应力。 带金属嵌件的塑件成型时,嵌件周围的料层由于两种材料线膨胀系数不等而出现收缩应力,可通过预热嵌件降低应力。 这两种内应力主要是由于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也属于体积温度应力。 2.3与制件体积不平衡有关的应力 高分子在模腔内凝固时,甚至在极其缓慢的条件下要使制件在脱模后立即达到其平衡体积,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实验测定表明,注塑制件中这种形式的内应力一般很小。 2.4 与制件顶出变形有关的内应力 这种内应力主要与开模条件和模具顶出机构的设计有关。正确选择开模条件使开模前的模腔压力接近于零,根据制件的结构和形状设计合理的顶出

《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研究》

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影响分析与消除方法研究 1 引言 注塑制品一个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有内应力。内应力的存在不仅是制件在储存和使用中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制件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表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各种成型因素对注塑制品内应力影响的规律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并使其在制件断面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这对提高注塑制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制件使用条件下要承受热、有机溶剂和其他能加速制件开裂的腐蚀介质时,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对保证其正常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此外,掌握注塑制品内应力的消除方法和测试方法也很有必要。 2内应力的种类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在成型之后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是注塑制品存在内应力的主要原因。另外,外力使制件产生强迫高弹形变也会在其中形成内应力。根据起因不同,通常认为热塑性塑料注塑制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不同形式的内应力。对注塑制件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取向应力和体积温度应力。 2.1 取向应力 高分子取向使制件内存在着未松弛的高弹形变,主要集中在表层和浇口的附近,使这些地方存在着较大的取向应力,用退火的方法可以消除制件的取向应力。试验表明,提高加工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缩短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制件的取向应力减小。 2.2 体积温度应力

体积温度应力是制件冷却时不均匀收缩引起的。因内外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体积温度应力主要靠减少制件内外层冷却降温速率的差别来降低。这可以通过提高模具温度、降低加工温度来达到。加工结晶塑料制件时,常常因各部分结晶结构和结晶度不等而出现结晶应力。模具温度是影响结晶过程的最主要的工艺因素,降低模具温度可以降低结晶应力。带金属嵌件的塑件成型时,嵌件周围的料层由于两种材料线膨胀系数不等而出现收缩应力,可通过预热嵌件降低应力。这两种内应力主要是由于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也属于体积温度应力。2.3 与制件体积不平衡有关的应力 高分子在模腔内凝固时,甚至在极其缓慢的条件下要使制件在脱模后立即达到其平衡体积,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实验测定表明,注塑制件中这种形式的内应力一般很小。 2.4 与制件顶出变形有关的内应力 这种内应力主要与开模条件和模具顶出机构的设计有关。正确选择开模条件使开模前的模腔压力接近于零,根据制件的结构和形状设计合理的顶出机构,使制件顶出时不致变形,是可以将这种形式的内应力减少到不会影响制件力学性能的限度以内的。 3 影响注塑制品内应力的因素分析 注塑制品的造型设计不合理、模具设计不合理、成型工艺条件不正确、注射机选用不当等都会使制品内存在比较大的内应力。影响制品内应力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主要影响因素见下图所示。 3.1 造型设 3.1.1 圆角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一、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在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前,首先应研究零件的工作图样和产品装配图样,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并研究各项技术条件制订的依据,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以便在拟订工艺规程时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工艺分析的目的,一是审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等的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加工和装配;二是通过工艺分析,对零件的工艺要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程。 如图3-8 所示的汽车钢板弹簧吊耳,使用时,钢板弹簧与吊耳两侧面是不接触的,所以吊耳内侧的粗糙度可由原来的设计要求R a3.2 μ m 建议改为R a12.5 μ m. 。这样在铣削时可只用粗铣不用精铣,减少铣削时间。 再如图3-9 所示的方头销,其头部要求淬火硬度55~60HRC ,所选用的材料为T 8A ,该零件上有一孔φ 2H7 要求在装配时配作。由于零件长度只有15mm ,方头部长度仅有4mm ,如用T 8A 材料局部淬火,势必全长均被淬硬,配作时,φ 2H7 孔无法加工。若建议材料改用20Cr

进行渗碳淬火,便能解决问题。 二、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 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下面将从零件的机械加工和装配两个方面,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一)机械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1 .便于装夹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加工时的定位和夹紧,装 夹次数要少。图3 -10a 所示零件,拟用顶尖和鸡心夹头装夹,但该结构不便于装夹。若改为图b 结构,则可以方便 地装置夹头。 2 .便于加工零件的结构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数值,以便使用标准化刀具和量具。同时还注意退刀和进刀,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减少加工面积及难加工表面等。表3-8b 所示为便于加工的零件结构示例。 3 .便于数控机床加工被加工零件的数控工艺性 问题涉及面很广,下面结合编程的可能性与方便性来作工艺性分析。 编程方便与否常常是衡量数控工艺性好坏的一个 指标。例如图3-11 所示某零件经过抽象的尺寸标注方法,若用APT 语言编写该零件的源程序,要用几何定义语句描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一、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 塑胶件成型后,与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而不能满足下工序要求,这就是塑胶件缺陷,即常说的品质问题,要研究这些缺陷产生原因,并将其降至最低程度,总体来说,这些缺陷不外乎是由如下几方面造成:模具、原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人员。现将缺陷问题总结如下: 1、色差:注塑件颜色与该单标准色样用肉眼观看有差异,判为色差,在标准的光源下(D65)。 2、填充不足(缺胶):注塑件不饱满,出现气泡、空隙、缩孔等,与标准样板不符称为缺胶。 3、翘曲变形: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和扭曲现象,如有直边朝里,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有起伏,如产品脚不平等与原模具设计有差异称为变形,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 4、熔接痕(纹):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起所形成,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多表现为一直线,由深向浅发展,此现象对外观和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5、波纹: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表征现象,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称为波纹。 6、溢边(飞边、披锋):在注塑件四周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飞边)胶料,称为溢边。 7、银丝纹: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开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在塑件未完全充满的地方,流体前端较粗糙,称为银丝纹(银纹)。 8、色泽不均(混色):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有深浅和不同色相,称为混色。

9、光泽不良(暗色):注塑件表面为灰暗无光或光泽不均匀称为暗色或光泽不良。 10、脱模不良(脱模变形):与翘曲变形相似,注塑件成型后不能顺利的从模具中脱出,有变形、拉裂、拉伤等、称为脱模不良。 11、裂纹及破裂:塑胶件表面出现空隙的裂纹和由此形成的破损现象。 12、糊斑(烧焦):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许多暗黑色的条纹或黑点,称为糊斑或烧焦。 13、尺寸不符: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不能保持原来预定的尺寸精度称为尺寸不符。 14、气泡及暗泡:注塑件内部有孔隙,气泡是制品成型后内部形成体积较小或成串孔隙的缺陷,暗泡是塑胶内部产生的真空孔洞。 15、表面混蚀:注塑件表面呈现无光、泛白、浊雾状外观称为混蚀。 16、凹陷:注塑件表面不平整、光滑、向内产生浅坑或陷窝。 17、冷料(冷胶):注塑件表面由冷胶形成的色泽、性能与本体均不同的塑料。 18、顶白/顶高:注塑件表面有明显发白或高出原平面。 19、白点:注塑件内有白色的粒点,粒点又叫“鱼眼”,多反映在透明制品上。 20、强度不够(脆裂):注塑件的强度比预期强度低,使塑胶件不能承受预定的负裁 二、常见品质(缺陷)问题产生原因 1、色差: ①原材料方面因素:包括色粉更换、塑胶材料牌号更改,定型剂更换。 ②原材料品种不同:如PP料与ABS料或PC料要求同一种色,但因材料品种不同而有轻微色差,但允许有一限度范围。 ③设备工艺原因:A、温度;B、压力;C熔胶时间等工艺因素影响。 ④环境因素:料筒未清干净,烘料斗有灰尘,模具有油污等。

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及入库操作工序控制

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及入库操作工序控制 1 目的 为了确保对注塑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工序按规范作业,以保证这些检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满足客户的需求, 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 范围 适用于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各检验及入库操作工序控制。 3 职责 3.1技质部品质主管负责注塑原辅料、在制品和成品的检验和监督,及时向生产部门反馈质量情况 3.2.巡检应负责按产品作业指导书或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注塑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并对当班的注塑产品入库前全面检查 3.3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品质主管或部门领导协调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过程的实施; 4.1.1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做好自检,检验产品的外观,技质部做好开机产品的开机首检封样,首件并填写《首检记录》,,巡检员同时做好生产产品抽检工作,并填写《巡检记录》,巡检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和标示,并对返工产品进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4.1.2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对出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 4.1.3 巡检员巡检产品检验控制按《注塑件的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判定执行。 4.1.4过程中环境的控制 4.1.4.1 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标识,检验员并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 4.2 入库前质量控制 4.2.1产品入库前巡检员应对入库的产品进行确认是否合格,合格的产品应在产品合格证上加盖检验章。并做(抽检入库记录)4.2.2注塑车间的(产品入库员)应根据产品合格证上加盖有检验章标识的产品方可入库,无检验章标识的产品不的入库。 4.2.3 经入库前确认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通知当事人进行返工处理,无返工能力的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不能及时返工的,巡检员应作好不合格品标识。并填写(返工记录表、) 4.2.4仓库应作好产品区域划分,并相关的《仓库管理规定》要求进行管理,定量、定置摆放整洁有序,对入库的产品数量进行核实验收,产品合格证上无检验章标识的产品应拒收,作到无证无章产品不验收。 4.3 过程的改进 4.3.1品质人员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制品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和表观质量,内部质量包括内应力,冲击强度,制品收缩,熔合强度等,我们下面讲述的是制品常见的各种表观缺陷: 一.凹陷,缩孔,气孔 1.产生原因:原料吸湿性太大,干燥不好,制品壁厚不均,模腔压力不足或没有把存于腔内的空气排除而形成阻隔使熔体不能与模具表面全部按触,或因物料冷却速率降低其使制品表面出现严重凹陷,而缩孔位置多发生 在筋表面和远离浇口位置. 2.防止办法:在制品设计方面要防止由于筋造成壁厚不均,在选择材料方面选取收缩率小的材料,模具方面在壁厚地方开设支流道,工艺方面要降低模温,熔体温度.增加注射压力、保压时间和注射量,对容易发生缩孔的地方加强冷却,增加浇口截面尺寸. 二.无光泽,冷白,搓伤及皱纹 1.产生原因:这类缺陷的产生大都是因为模具温度过低,聚合物熔体温度过高, 冷却过快所致.当熔体还在充模时,在型腔壁上就形成了很硬的壳.壳层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使之泛白变浑,严重者壳层可能被撕破和皱纹.产生此类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熔体在模内发生了不规则的脉动流动,如在浇口尺寸很小,注射速度又很大时,聚合物熔体细流射入模腔,细射流经过一段时间表面己冷却再与后续熔体熔合时,就会出现此类缺陷. 2.防止办法:提高模具温度,加大流道,浇口. 三.银丝与剥层 1.产生原因:在充满时,波前峰析出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往往是物料受热分解 出来的,气体分布在制品表面,就留下银纹,当物料含湿量过大时,加热会产生水蒸气,

塑化时由于螺杆工作不利,物料所挟带的空气不能排出也会产生银纹,在某些情况下,大气泡被拉长成扁气泡覆盖在制品表面上,使制品表面剥层.有时从料筒至喷嘴的温度梯度太大使剪切过大也会产生银丝. 2.防止办法:选择好干燥设备和干燥工艺,将含湿量降到最低值.工艺方面降低 熔体温度,提高模温,稳定喷嘴温度,加大背压,模具方面加开排气槽. 四.烧焦,暗纹及暗斑 1.产生原因:暗纹或暗斑出现多是因物料过热分解而引起,有的是因为塑化不均匀,从外观上看呈暗斑痕,有的是因为异物所致,冲模时模内空气压缩,温度升高产生烧焦,多发生在熔合缝处. 2.防止办法:物料干燥充分,降低熔体温度,提高背压,模具方面改善排气. 五.翘曲,变形 1.产生原因:聚合物的组织相应力,机械应力,热胀冷缩应力(温度应力)残余在 制品内部所致,一般结晶型比非结晶型大. 2.防止办法:减小取向,增大浇口尺寸,适当降低熔体和模具温度,加大注射速率,适当延长注射保压时间,减小浇口处压力,制品方面结构合理,改善脱模斜度表面粗糙度.顶出位置,面积等. 六.龟裂 1.产生原因: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排列的裂纹,当脱模顶出力不平衡时,脱模造成真空吸力引起龟裂 2.防止办法:采用消除内应力的工艺办法,如提高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 射力,采用退火处理等七.熔合缝 1.产生原因:两股以上的熔体合拢时,波前锋受到异物阻隔气体杂质所形成. 2.防止办法: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提高注射力和注射速度,模具上加 开排气,增设冷料井,调整片等. 八.溢边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 艺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 X X学院 毕业 设计 任务书 论文 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 XX 班 毕业设计 题目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论文 专题题目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发题日期:2010年11月15日设计、论文自2010年11月20日完成期限:至2010年月日答辩日期:2010年月日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系主任:

毕业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毕业设计;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

毕业设计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毕业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毕业设计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 年月日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由于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系统、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具有高的高柔性、高精度与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因此,采用数控加工手段,解决了机械制造中常规加工技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单件、小批量,特别是复杂型面零件的加工,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品种及高可靠性的机械产品。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数控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与具体零件图的加工,首先对数控加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分析。第一,根据本零件材料的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用刀具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