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策略

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策略

一、定义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成长中及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它具有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自我实现发展的特征。

二、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关注,帮助学生培养较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就是在于挖掘学生的本来的积极心理潜力,使其拥有一种积极的力量去感受自我潜能和幸福。引导学生挖掘自我内在潜能,发现自我的积极心理,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努力,正确归因,从而解决问题。2、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只有培养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尊重师长,爱护同学、保护环境等积极品质,才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信念希望。信念,是个体行为意志的基础,没有信念,就不会有意志,不会有积极性。希望,是一种指引人忘却恐惧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培养学会的拥有信念与希望,教育学生有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合理安排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人生的任何困难面前都要鼓起勇气,不仅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且相信困难只是对自己的考验,不怨天尤人。

(二)真诚。真诚指的是真实诚恳,坦诚相待,表里如一。培养学生的真诚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看待自己,不仅要如实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对任何事情赋以真诚,真诚待人,真诚做事,通过努力改善现实自我,并能更好地协调好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三)创造力。创造力是指能够产生新想法,用新的方式做事,并取得成果的品质。中学生真是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发展和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保持对事物的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领导力。领导力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包括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顾全大局、整体规划的能力,更该引导学生注重自己人格魅力的养成,能够帮助团体有效、高质、和谐的完成目标。

(五)谦虚。谦虚是指诚实面对自己不足,不追求被特别关注的品质。培养中学生的谦虚品质包括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不妄自菲薄,更不会骄傲自大,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空间,让学生毫无防御地承认自己的局限与不足,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学生获得自信,还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

(一)宣传理念。在校内通过学习研讨、小组学习的形式给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学生骨干进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积极心理品质知识,将理念根植与学校师生中。领导带领下,由专业心理教师牵头,将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中。

(二)提供平台,让中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积极心理体验。让学生在积极心理体验过程中,会正确认识自己,挖掘内心潜能,发现优缺点,提高能力等。也只有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心理体验的形式方法有很多,如心理剧、演讲、小品、角色扮演等。学校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积极心理体验。

(三)利用学科渗透的教育方式。在学校,中学生与教师最长的接触和最大的影响便是在课堂授课时,所以利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爱、友善、坚强、真诚等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堂渗透审美的品质;在数学的课堂上渗透的是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信念希望等。

(四)加强队伍建设。第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不仅要具备爱护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工作意识,也要与学生定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引导。第二是培养学生骨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