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海二胡人造皮

黄显海二胡人造皮
黄显海二胡人造皮

本刊记者/孟建军

认识黄显海是好几年前的事情。那时他刚从湖北仙桃来北京不久,带着他的二胡人造皮。几年辗转,在推广二胡人造皮的路上,黄显海走得很艰难。尽管通过他的努力,国内一些专业演奏家接受了他的人造皮二胡,对扩大他的宣传,提高他的二胡人造皮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下,人们对传统蟒皮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认识与偏爱,尽管环保人士力挺人造皮,说它有着怎样的前途与优势,但作为新生事物的人造二胡皮若想真正取代传统蟒蛇皮,其艰难程度可想而之。因为在许多二胡演奏者的意识中,天然蟒蛇皮是不可替代的,对人造二胡皮他们有着本能的拒绝。尽管有关部门大力提倡绿色环保,要求保护野生蟒蛇,可蟒蛇皮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场,诸多因素都制约着人造蟒皮的推广与发展。虽然困难重重,可黄显海依旧痴心不改地在推广人造

蟒皮的路上奔走着。

前不久,我又见到了黄显海。几年不见,黄显海说,他除了推广他的二胡人造蟒皮之外,还掌握了改造二胡音质的技能,并立志要做二胡音质方面的专家。

二胡的声学品质是二胡的生命。

黄显海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二胡,?文革?时,他就在宣传队拉二胡。几十年来,他与二胡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我问起黄显海:你从何时开始研究起二胡的声学品质

了?他回答:是从研究人造琴皮之后。

他说,二胡声音的好坏,涉及到方方面面,譬如码子、琴皮、垫布、琴弦、琴杆、琴轴,都是相互配合的。在二胡制作领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譬如:琴皮的厚度,蟒蛇的生长年代等都很讲究。研究人造琴皮的同时,黄显海发现,不是琴皮蒙好了就能解决二胡所有的声音问题。

很早以前,胡琴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同样一个师傅,同样的材料,不可能做出同样好的琴。据说,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用琴是的时候,总是从一大堆琴中挑选一把使用,这也说明了二胡声学品质的不稳定性。黄显海说,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是二胡生产厂家没有真正掌握二胡制作的核心技术,演奏者在买琴时也不知道挑选琴的标准。按照传统的经验,以为买回去拉两年就会好一点,结果始终拉不出好的声音,只好再买一把琴碰运气。时间一长,家里的琴成堆,需要用的时候很难从中挑到一把满意的琴。黄显海认为,不对琴的声学品质进行研究,不能发出美好音乐的二胡,不过是一把象征性的琴而已。

二胡看似普通,但是要想买到一把声音特别好的二胡实在太难。因为在我国的二胡制造行业中,很多二胡制作师对于声音品质的掌控能力仍然比较欠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对二胡声音品质要求极高的黄显海和他的三个兄弟近20年来,一直围绕着?为何同样的师傅同样的材料,制作出的琴却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和?如何提高二胡的声音品质?这些历史问题,从

事着深层次的研究。

黄显海对蟒皮二胡进行解剖,通过拉不同声音的琴进行反复比较,经过近十几年的琢磨比较,他把声音欠佳的琴拿来进行

修理,提升它的音质。

在北京,他经常与二胡名家打交道,听他们拉琴,对分辨二胡音色的好坏有了新的认识。他发现,每一个做琴的师傅,他做的琴标准都不一定统一。有人说,没有标准的东西就是不科学的东西。其实不尽然,因为每把琴的琴皮的厚度、蟒蛇的种类(蟒蛇有南北方之分,有的蟒蛇是国外的)和它们生长的环境不同,皮子的纤维组织亦有所不同,拉出来的声音自然存在微妙的变化,因此它们的标准就会不同。

黄显海称,因为蟒蛇皮被剥下的时候,上面还带着肉质纤维,因此琴皮的厚薄状态做不到统一,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均匀。

为诸多名家提升二胡的声音品质

经过多年的考察和修理乐器,黄显海发现,琴皮的张力决定它音色的优劣。?如果琴皮过于软,声音肯定出不来;如果琴皮过紧,它的声音也是紧的。就像歌唱家,如果嗓子过紧,他的声音也是打不开的。?为此,黄显海用自制的仪器检测蟒皮的张力和松紧程度,观察其是否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就要对蟒皮进行调整。偏松的琴皮,让它紧,偏紧的,就让它松。他研究的?提升二胡音质?的新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让每一把声音不好的琴,都能提升到最佳状态,都能发出更

好的声音。

黄显海给自己制定的修复标准是:让所有的琴都能发出好的声音,宽、厚、亮、圆,上下声音通畅,高音区一定要打开。

他说,二胡的声音一定要均衡。

黄显海并不一味推介自己的人造皮。当一把琴的琴皮还能用,他通常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尽量保留,只做提升其音质的工作。令黄显海最难过的是,当他把自己修琴的技术介绍给一些人时,他们有的人不屑一顾,不理解他,也不认可他,认为他是在吹牛。经过为一些著名演奏家调整二胡后,人们对他的提高二

胡音质的技术才逐渐认可。

邓建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团业务处长,著名二胡演奏家。他有一把老红木琴,是他当年第一次参加比赛时获奖的琴。因为塌皮,不能正常发音了,20多年来一直没有使用。他问黄显海:这把琴能不能?提升音质??黄显海说:我尽力试试吧。黄显海还跟他开玩笑地说:?这把琴是典型的‘植物琴’。邓建栋笑着说:?如果这把琴能够把声音调整好,简直太有意义了。?过了几天,黄显海带着修好的琴去了邓建栋那里,邓建栋拉起这把搁置了20年的老琴,音色音质令他十分满意。他高兴地对黄显海说:你真是妙手回春啊!后来,邓建栋带着这把琴去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至今这把琴成了邓建栋演奏中的?主力军?。黄显海还为邓建栋换了一把人造皮的?长城?琴,同时又改装了一把人造皮的移动琴皮二胡,声音品质都令他非常满意。

赵寒阳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二胡教育家。不久前,赵教授拿来四把二胡请黄显海?提升音质?,其中有两把琴是他女儿赵元春的。赵寒阳的一把琴要换新一代人造皮,另一把是要?提升音质?;他女儿的一把?长城琴?和一把普通琴都是要黄显海进行?提升音质?的工作。三把需要提升音质的琴都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声音发尖、发散、缺少厚度,高音区音质模糊,上下声音不通畅,不均衡,琴皮震动不足。经过黄显海?提升音质?和换人造皮后,这四把琴的声音都提升到了最佳状态。赵寒阳老师和他的女儿赵元春都非常高兴。赵教授对黄显海?提升二胡音质?的绝活感到非常惊讶,他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了?赵寒阳

二胡艺术网?供二胡朋友分享。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曹德维有一把紫檀八角?二泉?琴,这把琴声音发噪、发散、发尖,缺乏厚度且杂音多,二泉味道不浓;另外哦还有一把老红木六角长城琴,声音亦发尖、发散,上下声音缺乏通畅,也不均衡,高音区音质模糊,琴皮过松。曹老师请黄显海对这两把琴?提升音质?后,以上症状全部消失。他非常高兴,又请黄显海换了几把人造皮的二胡,其中有高音二胡、中音二胡、低音二胡,分南方琴和北方琴各一套。曹德维对经过换皮的二胡的声音品质非常满意,经常在各地演出中使用。

陈春园是上海音乐学院拉弦组组长,著名二胡教育家。2008年10月,黄显海在上海期间,为陈春园的几把二胡做了?提升音质?的工作,其中有一把老红木扁八角的?长城琴?,声音

存在?散?、?尖?、?噪?和高音区音质模糊的问题,另外两把二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上类似的症状。通过黄显海提升音质后,以上几把二胡的症状全部消失,声音明显得到了改善,陈春园非常满意。听说黄显海的人造皮不错,她就把自己的一把琴更换了人造皮,还购买了黄显海的一把新款人造皮的移动琴皮二胡,去年在台湾?胡琴节?使用过,声音品质都令她满意。陈春园还组织她的学生们,把琴拿来让黄显海做?提升音质?的工作,有的学生还主动要求更换人造皮。这样一来,琴的声音品质大幅度提升后,学生们的练琴兴趣更浓了,演奏效果更好了。

黄显海研究的?提升二胡音质?的新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让每一把声音不好的琴,都能提升到最佳状态,都能发出更好的声音。此项技术现已得到王永德、邓建栋、张方鸣、张尊连、陈春园、赵寒阳、高扬、高韶青、唐峰、曹元德、曹德维、霍永刚等多位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的亲自验证和充分肯定。当黄显海给专家的琴?提升音质?后,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甚至感到不可思议。还有的专家说,黄显海创造出了二胡史上的音

质奇迹,

提升二胡音质是我一生追寻的梦想—

—访乐器改革者黄显海

(一)二胡音质现状

二胡这件深受大众喜爱的民族乐器,诞生于农业文明时期,经历了千年中华文明的汰洗,今天仍显勃勃生机。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近百年特别是近30年来,二胡演奏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在造型艺术和制作技术方面却没有太大变化。今天我们常常看到演奏家们用二胡这件古老甚至有些简陋的乐器,演绎着其技术复杂程度和表现力堪比小提琴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异现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制和技术分离的现象?

对二胡演奏技术的借鉴和探索,人们相对是比较容易认同和接受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对外形的改变也不完全拒绝,唯独对二胡声音的认同十分苛刻。二胡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用语言不可描述,用耳朵则十分容易辨别。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二胡独特的近似人声、甜美的略带忧伤的声音,就像语言一样早已铸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人们无法接受不是二胡声音的“二胡”。这至少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代又一代二胡改革家做了那么多的探索,却少有成果的原因。

然而,二胡在声音品质上又确实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狼音、噪音、发音不均衡,高把位明显衰减、高音模糊不清等等,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精进的演奏技术的需求。

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乐器之所以比较成熟稳定,主要是由于西方经历了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运动伴随着第二次浪潮(工业)文明,器乐改革完整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科学、理性和自由精神。比如,尖头笛、鸟嘴笛和横笛是现代长笛(Flute)的祖先(横笛与今天我们的竹笛非常近似),而长笛无论是制作工艺、材料、声音品质的稳定性都打上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印记。由于横笛没有笛膜,与长笛的音色变化不大,所以容易被接受。加键后音律更加规整,易融入乐队。当然,最终接受和认可的关键还是古典作曲家的伟大作品征服了听众,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可了具有更强表现力的经改制的乐器。

小提琴也是从5千年前的简陋制作,到16世纪至18世纪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6、18世纪正是西方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也是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的时期。

所以器乐的改革和优良制作,离不开科技进步和音乐艺术的繁荣这两大要素。

中国没有经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时期,三十年前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直接跨入的全球信息革命时代,音乐艺术的相对繁荣时期也是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事情。所以,中国乐器的真正革新,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

中国乐器改革从第一天起就遭遇了两大难题,第一是方向不明确。历史已经证明,以西洋乐器为摹本肯定难以成功。加键唢呐和加键竹笛都没能推开,因为唢呐加键的结果接近巴松,竹笛加键的结果接近长笛。拿竹笛来讲,最好的办法是既可以加键像长笛一样演奏,同时也可以像传统竹笛一样演奏,既保留了传统又借鉴了现代音乐,即使如此,充其量也还是两种笛子功能的叠加(见蔡敬明1994年专利加键平均律竹笛)。

二胡怎样改呢?有许多可敬可佩的器乐改革家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将二胡变成三条弦甚至像小提琴那样变成四条弦。结果可想而知,由于琴皮承受压力过大,导致音色和音质失真;还有的像马头琴那样把弓子解放出来,也未能成功。等等,不一而足。原因仍然是不能有效保持二胡本色音质。最近改革的“秦胡”,木板虽能有效克服噪音,且增强群体发声的融合度,但也相应牺牲了二胡的本色音质。

可见,保持二胡的本色音质是所有二胡改革的关键。换句话说,你无论怎样改,都不能够尝试改变二胡的本色音质。这里引出一个悖论:二胡的本色音质和二胡的天然缺陷本为一体。

影响二胡音质的因素固然是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还要算琴皮和共鸣箱(琴筒)。琴筒的改革一些演奏家做了很好的尝试,比如扁筒(演奏家陈耀星)扁六方、前方后圆、前小后大等等。对改善二胡的音质、音量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然而,琴皮改革的难度要比琴筒更大。原因是琴皮为动物纤维结构,每条蟒蛇的生长发育都不相同,皮子厚薄不同,蒙皮张力

不同,都会使得二胡音质差别极大,这些方面很难做到标准化。二胡制作工艺个性化的差异是允许的,但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精确化、科学化,没有科学化和精确化,乐器产品的个体品质必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这种现状就使得演奏家兼作调琴师,不得不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改善二胡音质的工作上,当然收效甚微。演奏家通常会拥有几把琴甚至几十把琴,而在这些众多琴中找不到令自己完全满意的琴的状况也十分常见,这是一个普遍的困惑。现代演奏技术对二胡制作技艺,特别是二胡音质的优良和稳定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二)应运而生的“黄显海技术”

这里之所以称之为“黄显海技术”,是因为二胡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职业化的改善二胡音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形成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提升二胡音质”的技术。换句话说,改善二胡声音品质是一个开创性工作。这本身就决定了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黄显海先生认为,职业化调琴师须具备两种基本能力和素养,一是具备演奏家标准的对音质的鉴别能力,二是制琴师工艺制作的能力,二者不可或缺。

所谓“黄显海技术”,就是由黄显海先生与其兄弟三人花了20年时间研究出的一整套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提升二胡音质”“新技术”。此项技术已得到多位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的验证和认可。2009年10月20日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主办的《中国二胡》报,以及2009年地11期《乐器》杂志分别载文做了专门报道。

黄显海先生“提升二胡音质”的核心技术在于在二胡原有基础上有效改善其声音状态。具体而言是消除或降低狼音、噪音对音质的破坏性;上下把位声音通畅、均衡;高音区清晰、干净,提高高音区每一音符的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扩展了二胡的有效音域(多数未经提升音质处理的二胡,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区呈现模糊不清或噪音大于乐音的状态),大大增加了二胡演奏高难度乐曲可能的可能性。

“提升二胡音质”的程序需一听、二看、三检、四调。

一听,首先是是否存在噪音、狼音,上下把位声音是否通畅、均衡,高音区发音是否清晰;其次是听音量是否偏小、发尖、发空、发闷、发散、发僵、发干、发飘;再次是听二胡韵味是否纯真,是否同时具备亮度与厚度,等等。

二看,是指二胡的各种部件配合是否合理。

三检,就是利用各种自行研制的特定仪器以及各种定量标准,对各部件和各部位进行检测,比如琴皮张力、厚薄,琴皮、琴弦的振动频率,琴码的高低大小;

四调就是对超过标准范围的二胡各部位、各个部件进行调理。比如,琴皮加厚及去薄,琴码加高降低或调整大小。等等。

既然琴皮和琴筒是二胡的声源,对琴皮和琴筒的研究就是最核心的研究,也是黄显海先生的“核心技术”。对琴皮的研究来自两个方向:

①对琴皮本身的改善。如前所述,琴皮是一种动物制品,蟒蛇的生长完全是一种自然状态,特别是野生蟒蛇,由于生长地域、环境不同,蛇皮的纤维结构必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必然对其振动产生的声波进而对声音品质产生影响。

然而,蛇皮的自然状态不可改变,却可以通过改变琴皮与琴筒结合的状态改善其音质。比如有的琴皮张力大一点音质好,有的却需要张力小一点,有的需要厚一点,有的则需要薄一些。但无论厚薄、张力大小都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也就超出了改善的范围。首先,这个范围就是一个标准,这个技术参数也就是“黄显海技术”参数。在这个标准之内,对音质的要求仍千变万化,比如近年来发展出的“二泉琴”、“长城琴”都因乐曲特定要求而对音质有着特定要求,这些都需要根据琴皮本身状况、木料材质状况、演奏者对声音的个性化要求,对琴皮进行相应的“改良”。

比如,其厚薄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张力是否恰到好处。首先是对琴皮的厚度及张力进行

准确检测,在检测手段上黄显海先生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

检测是改善的第一步,也是黄显海技术的神秘之处,他可以在不动琴皮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琴皮的厚度以及张力的大小。一把声音不理想的琴,经黄先生处理后,声音品质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然,这种改善是有限的,因为他是基于原有琴皮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就如医生治愈一个病人并不等于将病人变成世界冠军。

②釜底抽薪的改善办法。最彻底的办法,当然是对琴皮进行根本的置换。十几年以前,黄先生就想到了人工琴皮。他认为,人工琴皮至少有以下优势:琴皮既然是人工的,就是可控的,比如琴皮的材料设计,材料的分子密度,弹性厚度都可以设计和设定,这使得琴皮的各项参数可以标准化。从理论上讲,完全可能制作出适合任何一种需要的人工琴皮。由于仿生科学、仿生技术、仿生工艺、民用化工材料和化工皮膜工艺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可以仿制各种动物皮,比如“人造海豚皮”“人造海蜇皮”等等。科技进步使人造胡琴皮膜成为可能,有效克服了自然琴皮的不可控性,使胡琴制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经过十几年的反复实验,反复推敲,经历了X代不断总结经验,目前黄先生的人造琴皮达到了相对稳定阶段,黄先生利用人工琴皮制作的二胡,音色丝毫不亚于自然琴皮,其稳定性及音质预期大大超过自然琴皮,对制作的二胡的音质预期率能够达到90%以上。

更值得称道的是,人造琴皮符合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当代环境保护和当代文明理念。

(三)二十年磨一剑

任何一种开创性工作必然困难重重,其中充满了艰辛和挫败,没有一点“硬汉”精神恐怕很难坚持到底。黄先生提升二胡音质的工作和任何一个领域的先行者一样,无不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第一难题:搞实验需要有一定的经费,道理很简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工艺性极强的乐器改革来说,开创性的研究,就需要开创性的工具。制作工具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想象力和制作能力。有的技术实际上现代科技早已解决,只需加以移植、借鉴就可以了。比如物体张力、壁厚的检测技术,精确的现代数字技术、电子技术早已十分成熟并为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二胡琴皮的检测借鉴这些技术从技术上讲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但囿于经费限制,黄先生只能采用传统的机械技术,不得不牺牲一些精确度。

黄先生的生活十分节俭,对自己简直到了一种苛刻的地步。舍不得下餐馆,舍不得打车,50多岁的年纪,为了给学生、老师客户送琴,挤公共汽车、凭着双腿跑路是家常便饭。

开创性研究,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坐得冷板凳,耐得住清贫是黄先生练就的四大功夫,黄先生认为,贪图安逸,想发财,向往名声,就干不了这活,因为你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总需要有人淌路。淌路就要有所牺牲,但收获的是每次哪怕是些微的进步带来的难以言传的快乐。黄先生说,每每看到演奏家用我校正过的琴演出获得成功时,心中总是充满了喜悦,因为那里面也有我的成功。

第二难题:最大的难题还不在没有经费,演奏者或胡琴爱好者的对这一工作的接受和认同才是最大的难题。对新生事物,抱持怀疑态度本属正常。其实,反倒是一些一流的演奏家接受和认同度很高,首先,人造琴皮中央民族乐团在1993年就已使用,且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在提升二胡音质方面,黄先生几乎同所有的二胡演奏家都有过探讨,也得到了这些演奏家的积极支持和评价。邓建栋、宋飞、周维、赵寒阳、高阳、高韶青、曹德维等一批演奏家的二胡,经黄先生先生的调整和校正,音质得到提高。但二胡作为广为民众喜爱的民间乐器,根基还在民间,只有得到民众的认同,进一步发展才是可能的。许多二胡爱好者尝试着让黄先生先生像医生看病一样给自己心爱的二胡实施“诊断医治”后,多数都感到满意。但要真正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可,仍需假以时日。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二胡改革家们在“黄显海技术”上走得更远,使这种新兴技术发展成

为具有行业标准,经得起各种科学仪器检测的一种职业、一种产业;也期待着二胡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借助信息化时代之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创造出音质更纯正、更稳定、更优美、音域更宽广,在音乐领域表现更佳的中国风格的乐器。

2010年4月29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