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要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本节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量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比是量的升华,在比的过程中学生能构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体会量的本质,发展长度观验。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在测量之前先估测、步测同时注意把测量任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测量的价值。

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每人身上的尺长度不一,并通过举例、估测来体会身上的尺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选择测量的物体时,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肩宽、步长、两臂展开的长、教室长、讲台长等,有了这些长度表象作为参照,就为后面用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度去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打好了基础。

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学生测量活动之前,我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对所要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并将估测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调整学生对物体长度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但从学生记录的数据来看,部分学生估测时随意性还是比较大。

在开展活动课前,我还曾有担忧,因为活动课的变化因素太多了,学生会太吵、太热闹,但结果比我预想中还好,大家兴趣很好,都积极合作,这应该归结于课前准备和安排吧。我觉得,教师对各项活动准备充分,对学生活动情况的预测到位。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到位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想,只要肯用心,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好。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阅读教学设计反思实践

在改写中触摸诗歌的温度 ——《乡愁》阅读教学设计反思与实践 河南濮阳市九中杨建刚 前段时间,笔者执教了余光中的《乡愁》,在教学中,有几个细节的处理,让我记忆犹新。 【课例片段】 师:欣赏诗歌还要仔细品味、琢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改写过的一首《乡愁》。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屏幕显示】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缺少了很多词语。 师:缺少了词语?我们向来要求写文章要简练,这样不更简练了吗? 生:这里不能简练,数量词“一枚、一张”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的形状,又是“小小的”“窄窄的”,面积小、程度轻但是乡愁浓重,反衬诗人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不能简练。 师:你说得不错!确实不能简练,但是我觉得“窄窄的”也可以换成“薄薄的”,“薄薄的”可以反衬诗人心中厚厚的乡愁,你认为可以吗? 生(纷纷地):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窄窄的”是形容船票的形状,与“小小的”“矮矮的”一致,音节上也押韵;而“薄薄的”是形容厚度的,与上下文不一致,音节不押韵,破坏了诗歌的音韵美。(学生微笑赞同) 师:哦,原来这里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你真聪明,你又教会了老师一些诗歌知识——诗歌要讲究音韵美,老师向你学习! 生(争着举手回答):“浅浅的”一词给人无限希望:那么跨越海峡便不难,去掉“浅浅的”,就表现不出诗人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师:炎黄子孙是一家人,我们也希望两岸人民的深情能尽快地填平这浅浅的海峡,使两岸变通途。 生:“矮矮的”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坟墓的特点,又真切的传达出诗人与母亲阴阳两隔,永不得再见的哀伤。 师:“矮矮的”写出了诗人的哀伤,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哀伤吗? 生低沉舒缓地读这一小节,较准确的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师:前面几位同学发言很好,分别从数量词和形容词方面做了赏析,现在谁能把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这些数量词和形容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生(略思考):这些数量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体现了诗歌的语言美,所以不能去掉。 师:你总结的真好,原来诗歌的第一美就是语言美。 (边说边板书语言美) 师:好,刚才老师的改写是失败的,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改写,请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你感觉如何?诗的味道、诗的结构有变化吗? 生:感觉没有了诗歌的味道,也没有了诗歌的节奏和结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诗歌不但讲究语言美,还有讲究节奏美和结构美。

一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是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的第一课。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8个词语,其中有4种动物名称和4种果实的名称。第二 部分是韵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理解“一颗”的意思和写字是本 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我们一年级校本教研所研究的“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专题,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提 高教学的质量。 教前反思: 根据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重点放在识字和写字上。识字部分一共认识12个生字,词语中有6个,韵文中有6个。因此,词语中的字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从看图片、借助拼音读词语,到去掉图片读词语,再到认识所学的6个字,由易到难,层次分明地识字环节,非常适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最后再通过游戏的形式把字放回到词语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韵文部分的识字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通过看图、扩词、说句子等理解“堆、颗、多、少、边、群”的意思。 写字部分采用观察生字——重点指导——教师示范——学生练写——评价反馈这几个教学环节。一共写了4个字。重点指导“羊、小” 这两个字。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预设到学生可能对“一颗”这个词语不理解,学生很可能把“一颗”和“一棵树”的“棵”相混淆,因此,我在课前就准备了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一颗珍珠、一颗心、一颗星星、一颗草莓” 等等,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教中、教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 果很好。 首先,老师亲切的儿童语言让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情。整节课学生学习都非常主动。 第二,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图片形象、生动,声音和谐、悦耳,给学生美的享受。实物展示非常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这两句话时,出示苹果和红枣的实物,学生一下子就能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了。传统的教学用具小黑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在小黑板上示范生字的写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要写的字每一笔应该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如 何运笔以及字的笔顺等等。 通过试讲,我发现整节课教学容量比较大,因此在下一次的讲课中删去了看图介绍,当小导游和用“一边……一边……”说句子等教学 环节。 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教学容量过大,本课的学习目标完成了认识12个生字,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第六课时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 2.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本节课时,恰当运用自学、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用教师讲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前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3人一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 师: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卷尺。 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师: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 古人没有尺,就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子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可以当成尺子呢? 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 同桌合作:一人量一人记录。 师:最好记住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用它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 身体的“尺”长度 一拃 一步 一庹 估一估 问题:我们学过这么多知识了,你能够根据你的经验估一估你身上的尺子: 一庹(tuǒ)(伸开双臂)、你的肩宽、讲台、教室,它 们分别大约有多长吗? 量一量 问题:(1)要想知道我们估的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课题名称】Unit9HappyNewYear.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中学低年级阶段,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为主。本节课的话题是新年,过新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熟悉的,而且教学此课的时间刚好接近新年,相信学生会对这一内容感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一切充满幻想和好奇,学习积极性很浓,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将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让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句型Let’s…提出建议,并会使用Good,idea.进行回答。同时学会用HappyNewYear.进行问候。此外还将学习几个动词短语:makeaNearYearcard,sayhappyNewYear,singanddance, gotothezoo等,本节课生词较多在一节课内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话题之一,所以有利于学生间开展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英语颜色词。 (2)学习单词make,come,say,sing,dance,NewYear,card,happy,good,idea。 (3)能听懂会说以下句子TheNewYeariscoming.Let’smakeaNewYearcard.HappyNewYear.Let’ssinganddance.Let’sgotothezoo. 能力目标:能听懂并会用Let’s…的句子;懂得在新年时用HappyNewYear.进行问候;能看懂并会写简单的英文的新年贺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同时让学生了解在新年到来之时可以通过向亲友表示问候、或与亲友互赠贺卡等形式表示对人的一种关怀和爱,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本课新词汇。 2.学习掌握本课的句型:Let’s…以及它的回答Goodidea.等。 3.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本课的句型。 【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生词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难点在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比一比》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比一比》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学会12个二类字,读准字音,会组词。重点学习“堆、群、颗”,通过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作用。 2、培养孩子正确使用量词的意识,体会运用语言要准确。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 4、学习写“小、少”,通过比较知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处,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准确美观的书写。 【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一比》这一课,回家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老师要考一考你预习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座农家小院,漂亮吗? 生:漂亮。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一头黄牛 生:还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师:你真了不起,能用上恰当的量词。请大家一起重复一遍。 生:一只花猫。

生:老师,你错了,书上的花猫是趴着的,可是你画的猫却是立着的。 师:老师把这只猫的姿势变换了一下,这就是创造。 生:一群鸭子,一个桃子,一堆杏子。 生:一只小鸟,一棵苹果树,一棵红枣树。 师:树上结着红红的苹果和红红的枣。 生:还有栅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栅栏把牛、猫和树围了起来。(明白栅栏的作用。)(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师:老师要变魔术(去掉图片),只剩下生字词了,谁会读这些词语? 师:(去掉拼音)拼音没了,谁还会读? 师:老师接着变魔术,(去掉熟字)这回谁会读? 师:老师打乱顺序,谁还会读? (有层次认读生字词) 师:(出示动物和水果的图片)请你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事物,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在说的时候要用上合适的.量词。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相关的数量词组。) 生:这是一头黄牛。 师:(出示一头黄牛)你真了不起,说话真完整,就这样说。 生:这是一只猫。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生:这是一只花猫。 师:对了,用上花字就更具体了。

量一量,比一比参考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欧庙一小张艳清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2.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发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吧!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1.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教师用课件呈现教科书第88页图,但图中不出现测量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都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

2.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的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台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下测量结果。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肩宽大约30厘米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1米3 0厘米 讲桌长大约1米 教室长大约10米 身高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大约70厘米 3.用多种方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 (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眼想象实际物体有多长。 (2)用手比——学生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边读边用手比画长短。 (3)说关系——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要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和身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到底有多长或多高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时直接测量也不是很方便,你们能不能试着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物来描述呢?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都认为这条鳄鱼很长,到底有多长呢?谁能到前面来用手势比一比,表示出鳄鱼的长度? 教师:他表示的是不是6米?为什么? 教师:这位同学已经完全展开双臂了,怎么还不是6米呢?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课题:示儿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小学生课时: 2提供者:XXX单位:XX市XX区XXX 镇XXX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二、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本诗可通过熟读课文,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可先让学生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伤感,表达诗人对支离破碎的祖国是多么遗憾和不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本文先在学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抓住课文字词“元知、万事空、但悲、王师、北定、家祭、告乃翁”等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爱国诗人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本课中的“元知、但悲、

北定、家祭、无忘”等词语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人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陆游画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与学生互动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 三、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四、学生朗读 五、师指导朗读1、先个人读。2、指导节奏、语速、重音。3、齐读。 六、找出诗中的难懂的字、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认真观察。提问:这个老人是谁呀?他是哪个朝代的呀? 2、学生找出陌生的字词,并做好标记。 3、学生互评,指出同学不足。 4、全班齐读。5、练习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理解诗人的情感做铺垫。为学习诗句做准备。第二课时一、学生背诵这首诗。 二、激趣:多媒体播放老人卧床的画面。 三、理解诗句的意思。1、先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理解一二句意思。2、理解“中原日”、“家祭”、“告乃翁”、意思。理解三四句意思。 四、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感1、学生讨论。2、师生交流。3、共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今天,你节约了吗》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资源在不断减少,我国每年在冬季和夏季都会出现大面积的电力紧张状况,在最近的新闻和网络中,最流行的词语就是“节约型社会”。如今我们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目的和意义。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更多的是建设“节约型学校”。这就要求我们从每个人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用笔、节约用墨、节约粮食等等,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节约。这样不仅能使我们从小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能给国家节约大量的资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创新想象,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分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讨论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互助合作的习惯与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体验活动。 (三)汇总数据,分析比较。 1、导入。 2、小组合作填写汇总表,统计整理数据。 3、反馈。 (四)计算分析,感受电浪费的巨大。 1、由学校的水电费导入。 2、学校日光灯耗电的计算。 3、学生汇报。 4、对比信息。 5、小结。 (五)交流节约用电的方法。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师小结。 (六)设计口号,宣传环保。 四、活动记录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有了电,机器可以转动,能织布,能灌溉;有了电,电灯会亮,收音机会响,电视机屏幕能出现图像;有了电,就能通电话、发电报……电的用处这么大,那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 你们知道一度电的作用吗?一度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发电量大幅度增长,还是赶不下需要。那怎么来解决这处问题呢?一方面电业工人日夜历战,多发电多供电,另一方面要大力节约有用电。 同学们该怎样节约用电呢?首先要养成人走关灯的好习惯,不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电灯,不用就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 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 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 二、介绍方法 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

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 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 三、小组合作 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 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 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 四、 1、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 (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 2、测量讲台的长度。

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批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comparison"

《比一比》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数学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量,用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习内容的设定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设置认知冲突:当两队人数不相等时,怎样比较才公平呢?不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学生凭着自己原有的经验和判断,发表自己的见解,把矛盾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平均数知识的整个构建过程。 理解平均数概念也是本课一个重点,在寻求平均数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交流想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注重探究知识的条理性和层次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了怎样通过移多补少取得平均数,并从中感受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

在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平均数的算法的基础上,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平均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通过提问:“生活中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平均数吗?”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为小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通过提问:“除了平均数外,还有什么其它因素会影响到下周进货量呢?”进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 本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学生出现的情况预计不足,在第一次比两队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出现了用比较平均数的方法分胜负,于是在这里花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好的注重教学问题的中心,要注重提炼知识的技能技巧,要关注和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此外,教学机智不足,教学语言需要锤炼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3--75页。茶陵枣市中心小学:段青勇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本班共56位学生,其中男生30人,女生26人,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接受能力有限,应多采用实际实物来认识数,比如中国的五大山的山高,万里长城,世界几大河流的长度,让学生有一个实陵的概念。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中的实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设计

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熟悉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实践中激活——沟通“量”与“比”的关系 1、谈话导入: 最近在电视上有一个节目特别火——挑战不可能。(课件出示图片)看过的同学请举手! 生活中有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长期坚持练习下去。就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今天,欢迎大家来到“挑战不可能”凌云小学特别节目现场,走进数学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2、比一比,猜一猜: 第一位挑战选手是——邢老师。挑战内容:只需要和学生拥抱一下就能知道这位 同学大约有多高。谁来试一试!(预设:1米30厘米以上,但不超过140厘米。)你们知道老师猜对的秘诀吗? 在我们的身体上都有一些特殊的“尺子”。邢老师就是利用了自己的身高这把“尺子”,在与同学们拥抱时巧妙地比了比,这样就能大致知道同学们的身高了。 你们也想像这样“量一量、比一比”吗? (二)在“量一量”中再认——积累“比”的素材 1.明确“挑战”要求:

为了“比”得更方便,我们需要了解更多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这样,生活中的“尺子”就会更多。请看温馨提示:(课件出示:主题图1) 温馨提示有3点,谁来读第一点? (1)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量什么?用什么尺,怎样量?(明白吗?)(2)小组合作:明确分工——测量员、读数员、记录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活动前,先商量好本小组准备测量什么内容。每个小组测量2个项目,可以从图片中选,也可以在现场就地取材。如:跳绳的长、课桌的宽、高;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等。 (3)注意细节:组长随时提醒大家注意活动安全,轻声慢走。尤其在使用卷尺时,收尺要慢。测量前先估估,再测量并记录。(记住了吗?) 活动前,先给1分钟时间,明确分工,选出2项准备测量的项目。 商量好了吗?我来统计一下。选肩宽的小组请举手……(确保每个项目都有组选择。) 各小组记录员请拿好记录单和笔;组长带好测量工具。测量活动开始! (学生边活动,老师边板书出活动记录单,巡视并指导学生的测量。) 学生记录单:第()小组测量内容估计结果测量结果 教师板书: 测量项目测量结果 1、肩宽大约 2、教室门的高大约 3、课桌高大约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绿色环保”为题材,利用对话形式,从学生自己创办的网络杂志引入,谈到“绿色学校”,讨论了如何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语法重点主要为构词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大纲词汇和构词法。To obtain new words and phrases 2. 能力目标:1 )能听懂有关环保日常对话,获取准确信息。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2 )能比较自如地谈论环保等相关话题。 3. 文化意识:注意在日常口语中存在的中外文化的不同;学习外国在环保方面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4. 学习策略:能学会使用口语中的一些常用功能句;能够有礼貌地和别人交谈;在泛读中学习、熟悉加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内容: 1. 大纲词汇waste, wasteful, throw away, metal, energy, pollution, recycle, environmental, hopeless。 2. 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重点: 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学第一个环节: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1. 向学生展示PPT中有关图片,从而引出课文标题及新词汇。 2. 引导学生注意新词汇的结构,从而引出前后缀的构词法。 3. 结合图片,重点展示前后缀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4. 学习新单词 waste, wasteful, throw away, metal, energy, pollution, recycle, environmental, hopeless 5. 检查单词 1 )集体朗读单词。 2 )单词抢答竞赛(小组活动,老师说中文,学生抢答英语单词) 设计意图:本课时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但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也不简单,因此,我利用图片易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单词抢答竞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印象。为后面的对话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全课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载体,一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和总结学习规律。 第二个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T: What on earth should we do? 2.针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头脑风暴,讨论出解决方案。 3.以小组汇报的方式整理出一份解决方案,以供全体学生学习。 4. 听录音完成以下练习(对文章细节信息的获取) Listen for the followings: 1.The email is from ______________. 2.Zhao Ming studies at _____________ in Dalian. A. an ordinary school B. a green school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作业1】 剖析一堂课低效的表现。 回答: 我主张从学生的“学”的角度评价一节课的效率。 当一节课低效时,学生桌面只有极少的与这节课有关的书或资料,甚至书都没打开。 当一节课低效时,相当部分学生或者低头,或者趴下,或者开小差,不想发言,不想动笔,不想举手,甚至有两三个已经进入睡眠状态。 当一节课低效时,学生下课后马上趴在桌子上睡觉的人多,至少10个学生不清楚这节课内容的重点在哪里,不知道作业是什么。 当一节课低效时,与懒洋洋的学生形成对比的,往往是讲台上已经讲得自我陶醉的老师,甚至下课后还意犹未尽。 【作业2】 设计并实施一堂课,点明如何优效的设计意图、策略、方法。写出实施后的反思。 回答: 《丑小鸭》导学案 主笔:刘文娟审稿:初一语文集备组成员制定时间:2010年2月23日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学法指导】 1.《安徒生童话》是大家喜爱的读物,电影、雕塑、连环画、朗诵等也常以安徒生童话为题材。大家可能已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小学也学过改编后的浅显的丑小鸭的故事,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解,对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对丑小鸭在恶劣环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如“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最基本的词语的积累和应用。 3. 应注意从整体感知文意,利用圈点勾画法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理解丑小鸭是作者的自我写照;注意体验、反思、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另外要注意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4.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汲取这篇童话的精神营养,领悟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发坚强、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检查预习】 1.清除阅读障碍: 讪()笑吐绶()鸡篱笆()()灯芯()铰()链 迸()出沼()泽地嫉妒()()木屐()弥()漫 2.解释下列词语 讪笑:来势汹汹: 3.本文作者安徒生是(国家)著名的童话作家,童话作品《丑小鸭》是他的自我写照,除此之外,他还写过《》和《》等童话故事。 【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和反思 汪树德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 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讲、唱、演相结合互贯通,提高学生音乐的听觉、演讲、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 重点: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难点:03 53 | 05 12 | 教学过程 交流互动——发现美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能够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一、图片导入——感受美 让学生感受各个不同家乡的美。 师: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个不同的家乡美,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美。) 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体会美 1、朗读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

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歌词美。)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找出难点:后半拍唱:03 53 | 05 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空”作辅垫。即0 3 5 3 ,熟悉后,去掉“空”字,按休止符正确的练唱。比比谁唱得更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A 跟琴演唱一遍 B分六小组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随伴奏轻声演唱 巩固歌曲:分小组唱、个人演唱、男女演唱——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的评价与总结,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学会如何评价,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唱好它呢? 生: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三、拓展知识——创造美 欣赏郝歌歌舞《非洲我美丽的家园》 郝歌用他的歌声,舞蹈表达自己家乡的美,请同学们也用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是画画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