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和我们一起向拖延症宣战吧读书笔记

Procrastination

What to Do About It Now 作者:简·博克 & 莱诺拉·袁

读书笔记:@鱼头PPTer

主线

一、拖延表现

二、拖延原因

三、干掉拖延症

【拖延怪圈】

拖延伊始

许多拖延者在处理事务时,虽然他们想完

成任务,但是最终却不可避免地开始拖延。

在这个过程中拖延者受到一连串的思绪、

情感和行为波动的影响,并且呈现出诸多

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

拖延过程

拖延后续拖延者在拖延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我将

拖延怪圈分成“拖延伊始”、“拖延过程”、

“拖延后续”三个过程。

除了这件事情,什么都愿意做。 做事之前先娱乐一下吧 虽然你努力着自得其乐,但是还有事情没做完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取而代之的是愧疚、担忧和厌烦。

起初时间相对充裕,但是你却避

而不做,甚至在做其他一些事情,

并且忙得不亦乐乎。 拖延 伊始

其实我忙的要死……(中枪!) 随着时间推移,事情还是没有一

点眉目,拖延者开始愧疚,所以你可能会让自己看上去很忙。

不是还有点时间嘛

虽然感到愧疚、惭愧,但是你继续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不是还有点时间嘛^_^

拖延过程 Q :事情到底要不要做呢?

做 !

不做 “我无法忍受了!”倍感压力,受不了折磨最后你选择了逃跑… “反正时间不够了,这次算了吧”觉得剩下的时间没有完成的可能,最后你选择了放弃。

“我不能再等了”时间紧迫,你

感觉无论做点什么都比不做好。

“抓紧做,先做完成任务了再说”

和时间赛跑,不再管质量,不容

许自己浪费一分一秒。

拖延后续

无论任务最终是被放弃了还是被完成了,拖延者通常会因为如释重负和精疲力竭而近乎崩溃,哪怕再经历一次折磨都让你无法忍受。所以你决定下次早点开始,制定计划,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然而大部分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再次开始拖延怪圈……

主线

一、拖延表现

二、拖延原因

三、干掉拖延症

原因一:失败恐惧症

拖延可能是因为对失败的恐惧,拖延者常常有这样的假设:我做的事情之间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决定了我的价值。 表现 == 能力 == 自我价值感 表现 ≠ 能力 == 自我价值感

因为恐惧失败,所以拖延者会通过拖延使表现不再等同于能力。他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大于表现。

拖延

假设

原因一:失败恐惧症

拖延者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他们足够优秀,他们会力求做到做不到的事情。而当无法实现要求时,失望之余他们通过拖延让自己退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平庸招致轻蔑

拖延者认为平庸是无法忍受的,他们往往把平庸的表现归因于最后时间的局促。

一切自己来

拖延者常常觉得一切事情都应该自己来做,他们认为任何求助都是软弱的标志。

优秀不用努力

拖延者认为不管事情如何让复杂,他们应该能够马上理解,一旦做不到这一点时,他们的努力就会戛然而止。

“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拖延”这个观点很常见。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拖延是因为对成功的恐惧,他们害怕成功给他们带来不利的一面,对成功恐惧的拖延者常常有一个假设: 必须在拥有成功和拥有爱之间做出选择 原因二:成功恐惧症

?如果我得到了我不配得到的成功,我会觉得轻松自如吗? ?

如果我太过完美,谁愿意接受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 ?如果我成了一个漠不关心的工作狂,谁愿意成为我的朋友呢?

成功恐惧者常常有这样的想法:

假设

原因二:成功恐惧症

逃避成功主要因为下面三种原因:

成功需要太多付出

?害怕自己变成工作狂,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时间自由,被生活控制。?害怕自己成功后,人们会加大对你的期待,于是自己又得继续努力。

成功总会有人受伤

?害怕伤害别人:别人很努力学习才考60分,自己考前突击却得了80分。?害怕伤害自己:成功后就会有人批评,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成功让我觉得不对劲

?“幸存者愧疚”:在读大学却不能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而感到愧疚。?害怕过于完美:害怕自己过于完美,没有人愿意和自己在一起。

原因三:个体独立性问题

除了对失败和成功的恐惧,拖延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独立性问题。这类拖延者认为能力指的是在与限制他们独立性的企图做斗争方面做得多好。他们试着通过拖延来挣脱别人对自己的控制,追求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尊重。 表现 == 能力 == 自我价值感 (通过拖延我说了算) (不受控制,具有独立性) ?

给我发短信的人让我在约定时间给他回电,但是我偏不准时。 ?我会在心情好的时候做家务,但是妻子叫我去做的时候我总是拖拉。

因为个体独立问题而拖延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想法: 假设

原因三:个体独立性问题

因为个体独立问题而拖延主要表现在两种情况:

弱势者的权力

?你可能会迟迟不上交报告给上级,并且觉得“这个任务好无聊,我为什么要听他的。”其实,拖延起到了平衡器的作用。老板不能逼你准时完成任务,而你感到自己更有控制感,因为你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

报复的滋味

?其实拖延也可以给你带来复仇的快感,如果你受到某个人的伤害、欺负、怠慢或者背叛,当他要求你完成任务时,你选择用拖延加以报复。

主线

一、拖延表现

二、拖延原因

三、干掉拖延症

其实除了失败恐惧症、成功恐惧症和个体独立问题等原因之外,拖延还和心理舒适区问题、对时间的感知度、家庭环境影响以及抑郁焦虑等生物性因素有关,那么如何才能干掉拖延症呢?

不妨试试换一种成长心态,定一个靠谱的计划,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干掉拖延症。Hey,和我们一起向拖延症宣战吧!

NO.1 换一种成长的心态

人在面对失败时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另一种是成长心态。固定心态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

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

成长心态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你可以随

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拖延者拥有的往往是固定心态,他们希望通过表现来证明自己,但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选择拖延。所以换一种成长的心态吧,当你再次拖延时,不妨问问自己“成功是为了学习和进步,还是为了证明你聪明?”

NO.2 定一个靠谱的计划

可观察得具体

分步来小起点?可观察:目标应该可以被观察,以某个行为来界定是否完成,这样就能做到可观察性。

靠谱的计划的四要素?得具体:目标应该具体,不要说单单说我要减肥,应该说我每星期减掉1公斤。

?分布来:一步一步来谁都知道,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做到每一步都具体,而且可观察。

?小起点:确保你的第一步能在15分钟之内完成,这样能帮助你摆脱拖延症。

NO.3 走一条正确的道路 创造合适环境

试着去创造适合的环

境,看书还是别在寝

室去图书馆吧… 坚守时间期限

决定每天读书半小时,

但是你第一天读了一

个小时,别觉得以后

你都能读一小时 小心你的借口

借口出现时花几分钟关注下自己的感受,是害怕,是生气,还是内心在反抗? 定时回头解决困难 拖延症的困难不在于暂时从困难中撤离,而在于完全放弃…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地点回头解决困难吧^_^

自我奖赏正面激励 很多人说奖赏是负面激励,实际上外界奖赏才是,自我奖赏是正面激励,所以完成任务后给自己点奖励吧

NO.4 用一些有用的方法

【非计划日程表】

在日程表上写上你已经安排好的事件,这

样你就知道你到底有多少空的时间。

【学会委派任务】

找出你不必要做的事情,委派给他人,明

确要做的内容,跟踪事件的进展。

【利用碎片化时间】

相比大块时间,你更可能找到15分钟,半

小时这样的碎片化时间。这样的时间限制

也让一项任务更容易接受。

写在最后

从开始阅读这本书,到整理思路画思维导图,再到创作PPT我一共花了两周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对书中的关键内容进行了提炼整合,

然后加上了自己的逻辑框架,最后用PPT呈现出来,所以看过这本书

的人甚至会觉得看这个读书笔记是在看另一本书。每一页内容都很丰

富,与网上一般的PPT风格完全不同,不知道你喜不喜欢?^_^

最后希望大家在看了我的读书笔记之后,能和我一样改掉拖延症这个坏毛病,我们一起向拖延症宣战吧!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下面是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大三上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因为担任校纪检部部长想了解一点有关管理的学问,以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但对管理有些了解,但不系统。经过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慢慢知道原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或最易实现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

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你总结写完了吗?” “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 “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 “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 “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 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于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这本《拖延心理学》。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自己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且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拖到现在才看了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拖延?作者认为,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根源:拖延者的主观时间与钟表时间的冲突;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你的身体、大脑以及你的遗传基因;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十

分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排除在外,拖延和智力没有关系。要摆脱拖延,真正认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是第一步。 书中提到一个拖延怪圈,是拖延者基本都会经历的,即从接到一个任务到最终那个任务被放弃或是被完成了的这个过程。整个过程从头到尾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并且,大部分的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对此,我深有体会。比如,每次刚刚接受一个任务,总是信心满满,觉得虽然自己不能马上开始,但是一定会有条不紊地完成它。直到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我才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但是想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有还是抱着希望。时间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开始,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剩余的乐观情绪,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无法挽回,又陷入后悔和自责;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事,其他事我都愿意做,而转移我注意力事务的出色完成甚至让我相信在那件事情上我也正大步迈进;有时甚至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来掩盖自己的窘境。到下一阶段,虽然我感到惭愧内疚,但是继续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盼望着“缓刑”的奇迹出现。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此刻我已经绝望了,后悔、内疚、痛苦涌上心头,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觉得自己缺少了其他人都有的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他们都行,就我不行。到最后把自己逼到不得不在背水一战和弃船逃跑之间做选择。选择不做的话,这个拖延怪圈就此画上了句号。选择做的话,此时的压力已经让我痛苦不堪,让我感到做些什么总比无所事事好。而令我惊讶的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前些天和往常一样在书桌前改作业,不觉头颈似乎有些酸痛,就抬了下头,不经意间看到书架上那本“尘封已久”的《教育学》。我清晰记得那是我从大二开始就开始翻阅的,那时没有其他想法,就准备想从事教育行业,当一名老师。看着那本陪伴我半个大学生活的《教育学》,心里自然少不了一些感慨。 当怀着另一种心情打开那本书的时候,看着当年做着的笔记,尤其是当翻到第四章“学生与教师”这一章时,感触油然而生。转眼从学生身份变成了老师,这大转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我早已在当年做好准备,但当年归当年,如今已成为一名老师,设身处地想还是不大一样的。从高中就知道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乃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当初我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现在想来稍有些幼稚,有些轻下结论。 其实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教育学》一书中有明确的阐述: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这六大角色特点无疑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大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这些阐述在直到我做了一名教师之后才 真正会心。 就拿管理者角色来说,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如何很好的管理好全班学生,细至每位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能使他们自觉接受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对 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首 先在班里制定了一系列班规,以此来约束、端正各自的行为,以此 为戒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赏罚分明,然后召集班干部,做好一系列班干部会议,强调职责、义务等方面的工作,做老师的 小助手,也好让他们自己去干,有的放矢,给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和 自主,让他们去管理下面的学生,当然其余学生也有一定的的权利,就是做好监督工作,即若班干部有做的不当的,有违干部身份的, 都可勇于主动指正并批评,严重的可以告知老师再做相应处理。所 以我主要给班级创造一个自主和民主的管理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 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想我班还是较乐观的,当然这并不是每个班级 都适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又如再拿朋友角色一讲,我班上大多数学生以好动活泼为主,无论是上、下课都比较积极活跃,但我从小就知道师道尊严,老师无 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是一副庄重严肃的模样,也无论是课上还 是课后。其实不然,正如《教育学》中所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向 于把老师看作是父母的化身,希望能把他们当做好朋友看待,能和 他们一起分享痛苦和忧伤,分享快乐和幸福。因此根据这一特点, 课后,我时常以轻松,欢乐的氛围来跟学生交谈,融入他们当中, 以便更深入了解学生,经常能和学生融洽相处,当然课上我也会掌 握相应的尺度。 其实在多年后,当上老师,再次翻阅那本《教育学》时,情绪总会有些波动,倒不是感慨自己长时间地勤学苦读没有白费,而是看 着这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总觉自己很无知,这次只是选其中一章 的一个方面来写我的读书心得,也只是随便说说,我想更多的还是 要我去实践中摸索吧!

管理学》读后感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着) 读后感 在2017年度工商管理培训班,重温了本科专业,通过卫武教授的悉心教导,管理学的科班知识再次得到巩固和发展,温故知新。XX教授还专门推荐了斯蒂芬·P·罗宾斯着《管理学》,这本书是典型的教科书,知识点覆盖全面,案例分析具体,特别是感觉罗宾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什么事管理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杰出的管理者。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学习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结合课堂上老师的教化和书籍的拜读,受益良多。 《管理学》分为管理导论、综合管理问题、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跟本科学习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在表述有点不一致的地方,但仔细斟酌以后,发现“领导”更加贴近现实工作,无论你是哪个级别的管理者,领导是协调和指挥的一门艺术。 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描述计划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

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同时计划也包括旨在完成目标的行动制定。公司的计划有关于公司一个小项目的计划,也有公司的整体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在的实行则需要管理者的决策。 决策、计划的制定过程,书中第三篇开篇就有详细的论述。确定一个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形成各种备选方案→分析这些备选方案→选择一个方案→实施,我们在企业中,现今还会加上预评估和后评价,做到形成决策计划有依据,对决策计划有监督,对决策计划负责。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本书第二章中特地分出了一大部分是用来说明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像是一些自然性灾害、经济危机、政治性强制要求的等外界的约束,管理者自是要在决策的同时顾及这些,这些便是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然而管理者也并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的。书中有提到的,杰出的管理者必定会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受损最小化、不受损甚至是还能顺应趋势获得更多的利益。此外,我想到的是,这些外界因素对公司或者说公司决策者的种种约束力应该也是可以用公司本身的深厚底蕴避免或减轻其影响力。所以公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发展自身的公司文化,公司文化越好公司的经营发展的也会更好。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

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 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 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

小度写范文《拖延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模板

《拖延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拖延心理学心得体会需要怎么写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拖延心理学读后心得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生活中,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拖延的现象。如学生的迟到,不及时上交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把工作留到最后才做。因此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读了这本书后,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有几个学生很明显的进步。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要合理安排时间,管理自我! 拖延心理学读后心得体会 隔了21个月,最后重新把《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 唏嘘啊~~~谁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还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绪根源,包括内心感受、恐惧、期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二是时刻根源,拖延者与时刻的纠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体、大脑以及遗传基因;四是人际关联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联。 情绪根源拖延的原因有恐惧失败、逃避成功、完美主义、控制自我,安全感。 拖延者对失败有恐怖感,从而一向拖延,最后失败了能够说不是他是关联,是时刻不够补。 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别人伤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伤害。 还有就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看到这个,我承认我也是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不管在哪个方面,我都很明显,要么不做,要做就彻底。 好多时刻下决心的时刻比做的时刻还长,喜爱拖延,一向拖拖拖,拖到最后务必做了才会全力以赴去做。 自我控制,体此刻有个拖延者觉得拖延能够让他们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听命于他人。能够透过拖延和自己厌恶的人唱反调,有弱者的自我满足感,还能够报复他人。 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透过拖延让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适感,维护心理平衡。实际上他们只是期望有个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担,不至于孤独,害怕被疏远。 而有一些则是害怕被亲近,透过拖延来拒绝他人的亲近,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时刻根源 拖延者的时刻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 他们的主观时刻和客观时刻严重冲突,总主观认为时刻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实际上已经时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时刻感知失去平衡,轻视未来,在管理时刻方面无序和误解。 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时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 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个时刻区域里:时刻迷失、时刻断裂、过去的好时光,对时刻的流逝不在意,不为将来做打算,拖沓此时。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脑。

教育学之读书笔记十篇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管理学读后感

《管理学》读后感 最近,老师推荐了我们读了周三多教授主编的《管理学》一书。在学习周教授著作《管理学》一书当中,我受益良多。明白了许多关于管理的知识和道理。 在《管理学》一书当中共写了六篇,包括十八章,而且全面的阐述了管理学的精华。分别写了以下几点:管理的活动与基本理论,在管理中的所涉及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以及面临着时代的进步,管理的要求也在日新月异,对全球化管理以及信息与信息化管理等问题的探究;其次在管理当中,作为管理者在管理当中需要决策与计划,寻找决策与决策方法,做好计划与计划的工作,得战略性计划与对计划实施进行;再次,本书中的第三篇深刻的反应出管理中的组织,其组织是对参与管理中的任何一种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优化配置,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此详细介绍了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另外,本书讲述了管理的职能——领导,领导的概论,以及作为领导需要的方法:沟通和激励。此外,在书的第五篇当中,对管理的另一个职能做了详细的介绍,那就是管理当中的控制,详细的介绍了控制与控制过程和方法,让一个管理者怎样去采用合理的控制方法,在管理控制过程当中做的恰到好处。最后,还提倡管理者们需要有创新的精神,不仅需要对管理的职能创新,也需要对企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但是,这本书始终逃脱不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是多么的不容易。我觉得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履行好管理者要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具体是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就是首先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其次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然后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再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最后实现组织宣称的目的。 其次,要明确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很多种种角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只有在这三大类角色红,发挥自己的作用,确立自己的权威,激励组织内的人更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最后就是掌握必备的管理技能,具体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检验组织内的人员的工作效率。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能给组织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也能激励组织内成员的团结性和工作效率,促进信息的沟通。概念能力,就是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其核心是一种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拥有者三种能力,你将会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如鱼得水。 看完管理学这本书,真的收获颇多。真正的管理学不是在书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学习管理学需要把课本与实际联系起来,亲鱼思考,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翻读了由简·博克与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点便觉得书中所说如同枪棒,一次次的甩过来,自身却无力挡脱。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交,所以只好赶在今天的尾巴把这赶出来…… 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须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

有时间……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 慢慢来。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我相信,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下面给大家分享教育学书籍的,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这本书,看过后,我明白了家长在很多方面都应该较正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与孩子沟通,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一、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早睡早起多运动、多看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尤其要注意时常保持健康、快乐、自信的状态,让孩子处在和谐融洽、开心向上的家庭氛围里。 二、端正的学习目标 首先,学习是一件要伴随人一生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许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可以很轻易地理解这个道理,因为不管我们拿到硕士还是博士学位,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依然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和挑战,不学习不突破,就永远不会有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也理解这一点:学习不是为了拿好成绩,也不是为了考好大学,学习的目的是让你们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让你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承担起责任,是为了改变这个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的世界。 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有做人的道理。第一次走进东升一小的校园时,美丽的校园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操场边上那句“做有中国灵魂知礼明礼受礼的现代人”更让人深思和感动。当学校能把“德行”和“礼”作为办学的宗旨,是一种何等的高瞻远瞩的姿态。教育本身的目的是育才,唯有

德能兼备才能称之为“才”。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未来仰仗的不是经济增长或者GDP排名,只有和谐的社会才能更具有可持续性,而这就需要更多有德行的人来承担责任。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教育成读书机器或者考试达人,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做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爱护环境和保护弱者等等。简短的说,我们和学校的一致目标是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因材施教 看过后,我意识到,孩子和小树一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也需要有不同的培育策略,要不断修枝剪叶,让她经历风雨,才能让她长成一棵有担当、有能力福荫社会的参天大树。 我的孩子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良而且会替别人着想的好孩子,比如说:今天碰到某某同学的妈妈,说你很可爱哦。慢慢地,孩子从开始抗拒上学,变得喜欢去上学了,从开始总是在课间时坐在教室里,到后来开始去操场、图书馆“探索”她的新天地。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别的孩子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却让我很欣喜地看到她逐渐开朗和勇敢的迹象。书中那一句“仔细诊断,对症下药”的确是非常管用。上学路漫漫,将来孩子的路还很长,一定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并不厚,但却很全面地针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最后,因为非常喜欢龙应台说过的一段话,所以借来这里跟诸位分享:“孩子,我要去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篇一:《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内容概述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 殊功能。本书以实际案例的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线,提供了管理观念、原 则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该 书具有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 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平衡记分卡等现代大部 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 这本书采用“总分总”的方法。概论以管理之本质入手,阐述了管 理世界的角色、职位、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趋向。分 述也就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而这部分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为我们说明我们的事业是什 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等等。 @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 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 适用条件。

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一部分是本书的结束语,他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对顾客高度负责的企业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顾客的认可,因此也能活的长久。 下面是《管理的实践》中的德鲁克的一些主要观点概述: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 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 。 德鲁克视社会和企业为有机体。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 德鲁克认为企业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是创造顾客而非单纯的追求利润。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所需要创造的顾客就是整个的社会群体,也就是企业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明代诗人钱福的佳作,诗中可是看出,前人已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尤其要珍惜今天的时间! 今天,当我读完美国作家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后,更加意识到当我们决定做某事的时候,我们要战胜自已内心的拖延习惯,尽可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它完成。因为,这对于完成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道:慢工出细活。试想,当你仓促的干完某事,连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了,怎么能够去保证质量?这根本不叫完成某事,这只能叫对付掉某事。虽然拖延症是对我们最普遍、最顽固又最复杂的挑战,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已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为自已照亮一条新路,沿着这条新路,我们去“战拖”!我们在观念上要转变自已,识破那些将我们引离主线的消极自我意象和情绪威胁,以及分心的活动,不让他们去妨害我们的工作成果。 拖延现象仿佛是一团迷雾,多变而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借口和意外,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已的期望值,采取可行的矫正措施,来对抗拖延行为。遇到事情,很多人可能都有“待会儿再做”的这种心态,它就像一张“借据”,它预支着“现在就玩”的特权,让“以后”再为“现在”买

单。可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你往往就会发现利息的高昂。所以,我们不能把明天的时间透支给今天来玩,而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这样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也会很高很高。 《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让我们用三管齐下的方法,终结拖延症,不妨让我们努力试着去改变我们的拖延:1、通过认知方法磨亮自我察觉,改变拖延思维,从而斩断我们的拖延思维;2、通过情绪方法建立对不愉快任务的忍耐力,练出情绪肌肉,克服拖延,让自已知道如何去应对与压力相关的拖延;3、通过行为方法,让自已果断行动,坚持到底,攻克拖延。 人的一生中,许多习惯都是自已养成的,好的习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坏的习惯我们要慢慢让自已去丢弃。拖延就是一种坏习惯,当我们愿意去战胜拖延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决心和我们的拖延坏习惯说再见。今天的事就让我们养成今天就做的习惯,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那么,告别拖延,就从现在开始吧! 王俊 2018年3月20日夜

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后 感 这本书是刘老师在周四的好书推荐活动中介绍给大家的,我觉得 自己也有拖延的毛病,所以就买了一本。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对如何加快我的节奏,节约我的时间。我的理解是: 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存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 目标。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个迷你目标都 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积成大目标。现实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 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 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下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利 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要通过一次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 遭遇到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困难是,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 一个需要你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可能 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下不管)。你真的是做这件事的唯 一人选吗?这件事真的必要去做吗?我会给这件事找一个合适的人

去做,这样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 说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时间!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 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在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 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我们能够做出自 己的选择,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动,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行动的。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么做,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你不必等到完美之 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育人三部曲》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典案例3: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

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最新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三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特地从网络上查找了该书作者的生平简介,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显示曾仕强教授真的专注于“中国式管理行为”研究三十年。此外,他还对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与阐释,间或地出现荀子之类的儒家之流和老子之类的道家之流,彰显了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言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中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我非常喜欢和欣赏曾老师这种自傲骄傲的口气开场,带我很有底气地阅读下去。中国式管理,应用了易经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而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又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国人都有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计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当中国只局限于黄河谷地之时,传统的中国式管理便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功效了,所以我也一直很笃定,中国式的管理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而不衰,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杨教授的《学校常规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上篇),主要论述学校常规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导论、学校馋鬼管理原理、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学校常规管理思维、学校常规管理方法、学校常规管理技术、学校常规管理模式、学校常规管理诊断、学校常规管理评价和学校常规管理认证等十章。第二部分为实务篇(下篇),着重阐述学校管理实务中几项工作的常规管理,包括学校校务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常规管理、学校总务常规管理、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师生常规管理、学校公关常规管理、学校时间常规管理、学校环境常规管理等各章。 书上提到说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这让我想起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太极拳的动作无外乎是推、拖、拉的配合,组成各种花样,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着推、拖、拉在我看来就是借力打力,在紧要关头争取缓冲时间,也是太极阴阳交接处的那条线。这并不是鼓励大家用阴奉阳违,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推、拖、拉是可以化解很多尖锐的矛盾,缓和大家的情绪,点到为止,不偏不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曾老师的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化性质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能为中国企业大力来新的惊喜。在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其坚持辩证法思想的新管理模式西学中用,运用中庸之道,在强调原则的前提下,变通地进行灵活的管理也是中国现代企业所需要的。 中国人把“推、拖、拉到没有解决问题”称为“圆滑”,这样的结果人人痛恨;把“推、拖、拉到把问题圆满化解掉”称为“圆通”,这样的结果但然人人都喜欢。国人都是喜欢圆通而厌恶圆滑的,同样的手段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联系到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抑或真相。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心理学》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更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生活中,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拖延的现象。如学生的迟到,不及时上交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把工作留到最后才做。因此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读了这本书后,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有几个学生很明显的进步。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要合理安排时间,管理自我!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刻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此刻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务必打印,因此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透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教育学读书笔记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摘抄: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 本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 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3、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1)、孔子的教育思想。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C,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D,孔子倡导启发试的教育 方法。(2)、《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A,《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B,《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C,《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D,《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 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普通教育学》共分三篇:第一篇阐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应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为目的。第二篇论述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等,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借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间,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的应该是统一体的,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第三篇讨论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过教育形成儿童性格的理论。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强调道德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 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心得: 最近通过阅读《当代教育学》后,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老师要想把认真准备的课在讲课中得到完全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几个方面要满足:一是要目标明确。就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