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贞观之治”

第二课  “贞观之治”
第二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的原因()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凿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灾荒连年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有()

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

A重视人才B、减轻刑罚C、善于纳谏D、戒奢从简

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的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参赛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7、下列王朝定都于长安的有()

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8、下列对武则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

C、提拔重用房玄龄、杜如晦

D、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魏征,虚心纳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有好关系④派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是()

A、朝廷上下,谄媚成风

B、猜疑妒忌,独断专行

C、任人唯亲,独断专行

D、朝廷上下,敢于直谏

11、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隋亡之鉴

B、知人善任

C、居安思危

D、虚心纳谏

12、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13、武则天无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启历史先河

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C、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D、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14、唐太宗曾把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船与水的关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

B、戒奢从简

C、合并州县

D、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15、唐太宗曾对臣子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去世时,唐太宗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骆宾王

16、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

17、郭沫若赞扬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B、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C、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武则天掌握了唐朝的大权

18、武则天称帝时,将“唐”改为“周”。然而人们还认为她是唐朝皇帝,主要是因为:()

A、武则天统治时间很短

B、武则天创立的国号,大臣不予承认

C、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

D、武则天继承了唐太宗的一系列政策

19、唐太宗为了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现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注意任用贤才

B、大力发展生产

C、鼓励增殖人口

D、下令合并州县

20、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21、下列朝代二世而亡的有:()①西汉②秦③唐④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22、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杰出帝王,他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位帝王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隋文帝

23、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4、秦国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汉、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下列帝王中的执政思想,属于本人提出的是()

A、秦始皇—名贵,君轻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汉武帝—无为而治

D、武则天—兼爱,非攻

25、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许多治理国家的名臣,其中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是()

①李斯②房玄龄③杜如晦④魏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下列历史人物中,亲身经历农民起义并受到强烈震撼的是()

A、秦始皇与隋文帝

B、汉高祖与唐太宗

C、汉武帝与唐太宗

D、隋炀帝与唐太宗

27、“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减轻农民的负担

D、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28、唐朝的繁荣开始于()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29、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时

C、唐高宗

D、唐玄宗

30、西汉的兴盛与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形成,其共同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实行较为宽松的政策③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④平定了分裂势力的叛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下列哪位人物的统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A、唐高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太宗

32、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

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贞观之治教案1

贞观之治教案 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斗山初级中学:蒋鑫 教学内容: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采用分析、讨论的方法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 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 玄武门之变 627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讨论 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2、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二、轻徭薄赋 1.原因:客观原因:唐初经济凋敝。 主观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2.作用: 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1.表现: 材料辨析:讨论这段话的含义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

贞观之治人教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三、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小黑板。 简易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基本知识。采用自学互论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唐朝的建立: 1、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第1课的知识,讨论唐朝建立的背景。如:⑴隋炀帝好大喜功,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修建东都……劳民伤财,人民不堪重负; ⑵人民揭竿而起。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并说说有哪些王朝曾在长安建都。 如:以长安为都城的有:西周、西汉、西晋、秦朝。 4、讲解农民起义的任用,指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行为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希望学生能够休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领会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5、唐朝建立后,又实施了怎样的统治?引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二)贞观之治: 1、观看唐太宗画像,讲述玄武门之变,太宗继位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提问:唐太宗为什么实行开明的政策呢? 学生思考、回答:唐太宗是吸取隋亡教训,决心实行开明的政策以巩固统治。 3、布置学生讨论,唐太宗实行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归纳: ①政治上整顿吏治、作用贤良、虚怀纳谏; ②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生产4、指导学生阅读关于魏征直谏的故事,体会其不畏强权、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一切的优秀品质。 5、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提问:“贞观之治”的表现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治世局面的形成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之间的联系。

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资料

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武则天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3、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水平。 本课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如何协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知道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谁吗?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吗?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请大家读课文思考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唐朝的建立 学生看课本7——8完成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1、李世民如何当上皇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一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 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理解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很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个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点播】: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相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归纳】: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归纳】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点播】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唐朝的盛世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理解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帝武则天

贞观之治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 【课题、章节】:《贞观之治》,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型】:新授课 【教具】:黑板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史实,掌握他的治国方法,清楚他对唐朝的贡献。 3、对唐太宗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对唐太宗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带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7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一)、定义 (二)、原因: 1、思想: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经济:轻徭赋税,发展生产; 3、政治:戒奢从简,合并州县; 4、用人: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5、文化:兴科举,大办学校。 (三)、表现: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四)、影响:(借鉴) 三、女皇武则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发展生产,选拔贤才,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改善,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教学设计】 【导入】电影电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一项娱乐活动,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有多少人喜欢看电影电视。有多少人喜欢?几乎是全部啊!老师呢,也喜欢看电影电视。那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是谁呢?

对,武则天!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称帝之前,唐朝的政局是怎样的?有人说她在位期间,经济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她的统治是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并全面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 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繁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1.图片展示。

贞观之治 优秀教案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唐朝早期的情况,贞观之治和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从成因和结果去思考分析历史问题,逐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其政策是非常进步的。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想及政策对于唐朝的繁荣以及中华民族的融合,起了重要作用,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寻找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异同,逐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点。 3.本课教材有些与历史地理相关的知识点,可结合《地图册》中《唐朝前期疆域及边疆各族分布图》讲解,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以他的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太宗的功绩和文成公主进藏。 2.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贞观之治”对于唐朝的重要影响。二是如何正确地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起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同学们并不陌生,通过影视剧我们对他了解很多,那与他相关的影视剧有哪些呢? 生:《秦王李世民》、《贞观长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隋唐英雄传》、《大唐飞歌》、《隋唐演义》……

师:想一想: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一样吗?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了解历史上的李世民是怎么的一位君王。 板书:“贞观之治”。 二、讲授新课。 板书:1.唐朝的建立。 问题:唐朝是怎样建立的?建立者是谁?时间是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教师总结: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过渡: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是谁?(生:李世民。)那他是怎么当上皇位的?(生:通过玄武门之变。) 板书:2.“贞观之治”。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玄武门之变是怎么一回事? 生:玄武门之变——626年,由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师:高祖窦皇后四长子——李建成。(太子:589-626年。) 次子:李世民——秦王598-649。 三子:李玄霸——早夭。 四子:李元吉——齐王603-626。 背景: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因此,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 时间: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 人物: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 经过: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共谋削弱他的力量,他与亲信策划,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 结果:李世民即位。 师: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生:(一)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二)但是从历史的影响来看,应该持肯定的态度; (三)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正确的选择。

【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 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 问天地向谁倾诉 千载历史我回顾 恩怨情仇怎堪数 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 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 …… 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形成局面“贞观之治” 7.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提示:(1)主观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第2 “贞观之治”教案 第2“贞观之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时]1时 [型]新授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贞观之因、感受贞观之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贞观之因 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仔细体会唐太宗的话,回答问题。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 (二)感受贞观之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说说上述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 (2)造成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不同现象及其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学示例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和唐朝的建立。 2.掌握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和“贞观之治”。 3.掌握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贞观之治”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认识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其是否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教学重点 1.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 恰当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 1.影视评书导入法。本课涉及的人物、事件,在影视等作品中多有体现,可充分运用影视、评书等形式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也可用其他方法导入) 2.材料运用法。可借用众多的史料,去粗取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评价人物。 3.讨论法。 4.故事穿插法。

5.引导教学法。帮助学生区分小说与历史。 教具准备 1.投影仪/电脑 2.唐太宗、武则天等人图片及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放电视剧《大明宫词》中一个镜头,(和武则天有关的)然后提问:镜头中这位雍容华贵、端庄雅淑的女人是谁?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称帝之前,唐朝的政局是什么样的?有人说她在位期间,经济发展、国力逐渐富强,她的统治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贞观”是谁的年号?历史上讲的“贞观之治”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 图一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②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

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 (二)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 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入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让学生通过看课本P9小字部分后讨论并回答。 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君主应该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注意节俭。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精简机构(可援引P5右下小字部分); 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P18第二段小字部分); 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板书): (三)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隋末农民战争起义爆发后,魏征曾在李密属下任职。后随李密降唐。一度又为窦建德所俘,窦氏败亡后,再次归唐。为太子李建成所赏识,引荐任太子洗马,曾劝太子早图计谋除李世民。玄门之变后被擒,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便任他为谏议大夫。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掌握唐朝建立的背景、时间和都城。 (2)引导学生分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较为开明的政治思想;概括出唐太宗通过哪些措施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总结武则天的贡献。 (1)通过讲述隋末农民大起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分组讨论,然后高度概括其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客观地评价唐太宗。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隋朝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许多人因此吃不上饭,到处都有被军阀把持良田而没饭吃饿死人的尸体“臭秽盈路”,十分凄惨。在农村,“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在此情况下,山东邹平县铁匠王薄首先举旗造反,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十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的农民队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最终推翻了隋朝的腐朽统治。这节课我们学习隋朝的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 2、出示学习目标 3.唐朝的建立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1)时间: (2)建立者: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的史实。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3.知道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 【活动方案】 活动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年号。 2.贞观之治: (1)治国政策:吸取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______ ,;皇帝要________ ,;大臣要________ 。 (2)治国措施:①重视_________,减轻农民的________ ;②注意“_________”,节制享受欲望;③下令__________,革除“__________”的弊政;④注意任用_______和虚心(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3)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3.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活动二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材料二:唐太宗即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唐太宗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唐太宗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唐太宗大力省并州县。唐初为了笼络归附唐朝的人,广设州县,广设机构,弄得州县数目数倍于隋朝。至贞观十三年(639年),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