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九年级物理课本图片

10.九年级物理课本图片
10.九年级物理课本图片

《九年级全册-------课本图片改编试题(2)》

1、如图是小明发明的盆景自动供水装置,以下是同学们关于该装置的讨论,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九全一册(P90)

A、瓶内灌水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

B、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供水;

C、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

D、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

2、如图,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该现象不能说明:(九全一册P6)

A、蜡分子间有间隙

B、蜡在凝固时密度变大了

C、蜡是非晶体

D、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3、如图是宇航员在太空仓内的情景,太空仓内不能做的实验是()

(九全一册P11)

A、用测力计测摩擦力

B、用天平测质量

C、用刻度尺测长度

D、用温度计测体温

4、如图是一些物质的密度,你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

(2)

(3)

5、如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的场景,如果加油机在同一高

度以4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则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

的速度是,加油过程中,加油机的动能,

势能,受油机的机械能。(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6、如图是小红乘坐观光电梯的情景,当电梯刚开始启动上升

时,她受到电梯对她的支持力比她的重力

(填大、小、相等),她感觉到地面在下降,是以为参照物的,当她上升到顶层后有耳鸣的感觉是因为。

7、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

运动,乙物体做运动。若甲物体相邻两位置的间距为2.5厘米,作为光源的闪光灯闪亮的频率为50Hz,则甲的运动速度为

Km/h。

8、如题所示的日晷是古代的一种工具,它是

根据

的原理工作的。

9、如图,用磁铁靠近小钢球,会出现甲乙所示的现

象,这说明。这种研

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法。

10、如下左图说明:(1)

(2)

11、(1)画出被绳子拉住的橡皮受力的示意图;

(2)画出地球左侧苹果树上任意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如图,不倒翁不倒的奥秘是因为不倒翁

,不倒翁最终都会停下来是因为不倒翁的能

转化为了能,它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

13、如图以下场合或应用中不是利用摩擦的是()

A B C D

14、如图,赛艇运动中,赛艇的浆是一个省的杠杆,它的头部做的很尖是为

了,若艇身排开水的体积共0.6m3,艇身和浆的总质量为70kg,

则运动员的总质量为。

15、画出图中杠杆的动力、阻力和阻力臂。

16、推土机的结构运动了许多力学知识,

请举两例说明:

(1) (2)

若推土机以恒定不变的输出功率工作时,必须

(填加速或减速)前进才能获得较大的推力。

17、如图,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一根塑料吸管插在袋口边缘,把袋口折几折后用胶带封住,使袋口不漏气,把两块正方形硬纸板相隔一定距离平放在塑料袋上,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的两倍。在大纸板上放两个一元的硬币,在小纸板上放一个一元硬币,然后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不计纸板的重力。则( )

A 、大纸板先被抬起

B 、小纸板先被抬起

C 、两个纸板同时被抬起

D 、无法判断那个纸板先被抬起

若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6g ,面积为4.5 cm 2 ,大纸板的边长为4cm ,则塑料袋所受大纸板产生的压强是 。

18、如图,水塔的塔身与自来水管构成 ,若二楼的水龙头处水压为2×105

Pa,水龙头高距地面高3m ,则水塔的水面距离地面高 m 。

19、用图示装置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实验前先将塑料吸盘蘸点水是为了 ,实验时应记录 测力计的读数,要计算出大气压的值,除了吸盘、玻璃板和弹簧秤以外还需要测量工具 。若测得吸盘的面积为1cm2,测力计的读数为8N,则测得大气压的值为 。

20、如图是离心式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利用 把水抽上来的。某学校为了给蓄水塔抽水,新买了一单相螺杆自吸泵,其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吸程是指水泵到水面的距离;扬程是指水能被抽到的最高点到水面的距离) (1)该铭牌中有一个参数是明显错误的,请你指出来,并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2)该水泵连续正常抽水1h ,把水抽高了50m ,水泵对水做了多少功?此时水泵的效率是多少? (g 取10N/kg)

21、如图,先将金属箔卷成一团放入水中,它沉入水底,把它取出后折成船状放入水中,它能漂浮在水面上,则两种情况下 金属箔受到的浮力较大, 烧杯中水面升高的高一些。(填甲或乙)若金属箔的质量为27克,密度为2.7×103kg/m3,小烧杯的底面积为10cm2,则两烧杯中的水面相差 cm.

21、如图,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一个小孔,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孔用竹签固定。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斜面滚下,会看到现象 。理由是罐子沿斜面滚下时罐子的 能转化为橡皮筋的 能为橡皮筋储存了能量。

22.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它来省力。小明想搽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木块A 、长木扳B 、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C 和一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除上述器材外,小明要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一种器 材是 (2)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术块,使木块做 运动;

(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第3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摩擦力为 。

(4)分析比较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斜面越陡

23.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7(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7(乙)是通过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3.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24. 如图3

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A .他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B .他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C .他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和内能

D .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25.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B.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箱子没有被推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D.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

26.如图l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技术应用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27、P106图15.1-3

已知重物重50N,作用在匀质杠杆右端竖直向上大小为25N的力将

重物提升的高度为h=20cm,,则杠杆提升重物的效率为;若不计

摩擦,该杠杆的自重为N.若要提高杠杆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措

施是。

28、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事实与其它现象说明的事实不同的

是()

分子之间就像用弹簧连接的小

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压紧的铅块

最终一致可以吊起重物测力计示数变大了

A B C D

29、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写出两条)

(1)

(2)

30、填写内燃机的能流图:

31、如图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小球弹跳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能和能之间的转化,弹跳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你判断的依据是,最终小球的能会增加。

32、上图中,揭示核电站工作原理的是图,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利用核能发电的能量转化情况是能------- 能--------- 能--------- 能。

3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

钩码____________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

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

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

(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当要研究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

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则下列

哪个实验研究不是应用控制变量法?()

21

35.电动自行车已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如图21所示)。电动骑行时,蓄电池给车上的电动机供电,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某种型号电动自行车主要的技术参数。问:

(1)该电动自行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的工作电流是多大?若

用该蓄电池给一台效率为70%

的抽水机供电,则蓄电池充满电

后最多能把3.6吨水抽到多高的地方? (2)行驶过程中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05m 2

,某中学生骑着该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试计算地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大?(g 取10N/kg ,中学生体重取50 kg )

(3)若自行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02倍,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动车载着这个中学生行驶的

速度为多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八年级下

1 八下物理课本插图 1、在图1量筒是测量_______的工具,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___相平,如图所示;若仰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在图2中,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可以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了刻痕,说明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3、图3中1L 酒精和1L 水混合后,总体积_____2L 。混合后液体密度_______0.9g/cm 3。图3中能闻到化学药品的味道,因为____________ __。图3中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______中红墨水扩散得更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图3中两个铅块紧紧压在一起后能“粘”在一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19世纪末,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__________是可分的。质子是由___________发现的,他并提出原子的___________结构模型图。 图4 图5 5、在图5所示,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__________ 。 6、在图6所示,一根塑料绳用手从上往下多捋几下,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在图7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电,丝绸带______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毛皮带_____电。图7的实验过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8所示,重物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塑料片的___ ___产生的. 9、如图9所示,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___ ,物体的形变就___ 。 10、 图10所示的实验中,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观察到悬线OA 的方向是_____,由这个实验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11、如下图所示,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目的是通过 方式 摩擦;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目的是 ;鞋底的花纹是通过 方式 摩擦;自行车的刹车装置,用力捏闸是通过 方式 摩擦;根据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化,得出的结论是 。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篇一: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全册)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P7) 解答:暖水瓶中水面上方热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2、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P13) 解答: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比如北方楼房取暖用的“暖气”,就是让流动的热水慢慢经过散热器时放出热量;工厂中的一些机器利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3、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 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P14) 解答:(1)Q吸=cm(t-t0) (2)Q放=cm(t0-t) 4、(1)在四个冲程中,哪些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2)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3)哪个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尾气?( P19)解答:(1)压缩冲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做功冲程: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内能在转化为机械能。 (2)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3)排气冲程排出汽车的尾气。 5、燃料的种类很多,固体燃料有木炭、煤等,液体燃料有汽油、柴油等,气体燃料有煤气、天然气等。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是相同?要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论点,并进行分析。(P22)解答: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相同,例如:燃烧1kg的干木柴、1kg的烟煤和1kg的煤气,干木柴释放的热量较少,烟煤释放的热量较多,煤气释放的热量最多。 6、在内燃机中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P24) 解答:内燃机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走向:转化为有用机械能;废气带走了大部分能量;克服机械之间的摩擦消耗的能量. 7、停止用力,秋千越摆越低,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讨论秋千和小球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为什么它们的高度会逐渐降低?是否丢失了能量?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P28) 解答:高度逐渐降低,说明机械能减少了,但能量并没有丢失,实际上是通过摩擦或 碰撞把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苏科版2017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

八上物理课本插图 1.如图所示,透过烧瓶壁(烧瓶壁厚度忽略)看烧瓶内水中的金鱼比实际要大一些,是因为 光由进入 时,发生了折 射,烧瓶壁和内部的水 相当于 一个。 2.如图所示,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文字,则看到的 “文字”将会【】A.不变 B.变大 C.高度不变,但变宽了 D.宽度不变,但变高了 3.如图所示,将一个回形针用细线拴着,固定于桌面,当手拿一个条形磁铁在回形针上方时,看到回形针被吸起并静止在空中,磁铁对回形针的作用是通过发生的,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写出一点即可),若分别将一块玻璃板、硬纸板、铁片、铜片横着穿过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时,能使回形针下落的是。 4.如图所示,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鸡蛋的平均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若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会慢慢的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在鸡蛋未露出水面前,所受的浮力大小,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 5.如图所示,向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轻轻地放入若干个回形针,会看到水面逐渐向上凸起而不流出,这是因为。 6.如图所示把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敲打衣架时,能听到清脆的响声,这说明。 7.如图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能听到铃声,这说明。 8.如图所示,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向这部手机打电话时,看到了荧光屏亮了,同时听到了手机的铃声,若用抽气机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说明,整个过程中看到手机荧光屏一直亮着,这说明。 9.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冲击声波,再用椭球型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里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 ;(2)凹面镜对声波也具有作用。 10.如图所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 第1题图 第4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第8题图 第7题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19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1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光现象是学生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不同版本教材在编写中都注意到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和照片来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探究光源、光的传播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呈现各种多彩颜色的奥秘,进而引出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在众多光学元件的成像规律和应用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教材首先从透镜的结构特点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几何特征与光学特征,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焦点”和测量“焦距”,在“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探究并了解透镜的特殊光线,第二节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中让学生了解凸透镜能够成不同类型的像,同时认识和辨别像的大小与虚实,为下一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够了知识的基础构建,第三节要求学生利用凸透镜、光源、光屏和一把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探究实验过程做了足够的提示和铺垫,并提示学生以焦点和两倍焦距处为界限,分别观察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第四节、第五节的内容是透镜应用的延伸;人教版的教材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地位;能够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在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并且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形式生动活泼,注意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与人教版教材类似,但是采用光具座,而且在教材中利用一幅直观的图片来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蜡烛所在的具体位置,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高探究效率。北师大版教材共设置9个课堂栏目,包括“问题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观察与思考、交流讨论、实验探究、想想议议、做一做、科学窗、你知道吗?”等等;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科版教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也有足够的铺垫,对于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知识的学习,先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再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最后从本质上认识光的折射特点。在苏科版教材中十分重视图片的教育教学功能,这些图片图文并茂、形式丰富、安排合理,让学生一看趣闻盎然,这样可以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修订版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新课标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颜色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和电路 二.串联和并联 三.电流的强弱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五.家庭电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欧姆定律 一.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三.电阻 四.欧姆定律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七章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与磁 一.磁场 二.电生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四.电动机 五.磁生电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人教九年级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三章压强和压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应用 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 后习题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 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 变化吗? 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 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m 102-10m 101-?=108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 亿,即6×109 ,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916 10610?=×106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热运动 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 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 B.腌咸菜 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 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 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4、 §2、内能 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请你各举两个实例。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九年级物理21章书后题详解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图是老式电话机的原理图。炭粒话筒相当于一个变阻器,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和放松时,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左右移动,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周期变化。听筒中有一个电磁铁,当线圈中的电流周期性变化时,它对旁边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着改变,使膜片来回运动。因此,听筒中膜片往返运动的频率跟话筒膜片振动的频率相同,这样听筒中就听到了对方说话的声音。请具体分析: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向右运动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怎样运动 答案: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时,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向左移动,使变阻器的电阻变大,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小,听筒中的电磁铁磁性就减弱,对旁边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之减小,所以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右运动;反之,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右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左运动。 2、现在常用的动圈式耳机,它的构造跟图扬声器相同,不过耳机的体积小很多。图是动圈式话筒,其构造也和动圈式耳机类似。因此,用两只动圈式耳机就可以做一部最简单的电话:一只耳机当话筒,另一只当听筒,两耳机之间用一对导线连起来,对着一只耳机说话,在另一只耳机里就能听到说话声。这部电话是没有电池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一只耳机是磁生电,另一只耳机是电生磁。请问:磁生电和电生磁的两只耳机,哪个是话筒哪个是听筒答案:话筒是磁生电,听筒是电生磁。 3、如果图电码中的点和划分别用数字0和1表示,现要根据图的汉字电报码表示一个“学”字,其数字码是怎样的 答案:01111 00011 00011 01111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1、现在家中使用的电器很多,如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还有收音机、电视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 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 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 ≈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复习

课本插图复习 1. 在图1中,把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中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会发生的现象是鸡 蛋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2. 在图2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烛焰在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3中,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不同;在图4中,当玩具电动机的转速增大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变化是_________ _____. 4. 如图5甲所示,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瓶口内___ 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_____________.另换一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向蒸发皿中倒入开水,如图5乙所示,瓶口内____ 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该实验中“雨滴”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 观察图5丙,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____ ____(有/没有)出现“白气”,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图 4 图5 甲 乙 丙 甲 乙 图7 图6

5. 如图6甲所示的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_ ______,由这个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多种色光.在这个实验中,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如图6乙所示,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测时,温度也会上升,这说明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______线具有____ ____.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在紫光外侧,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图7的实验中,要通过三个小孔看见烛光,必须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 图8是用铁丝绕成的圆环,在水中浸一下后取出,透过布满圆环的水膜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变大了,这时它是一个__ __透镜;轻轻摇动布满水膜的圆环,甩去少量水,透过布满圆环的水膜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变小了,这时它是一个__ __透镜. 8. 如图9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在投影过程中,凸透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 如图10所示,俯视玻璃砖下的线条,线条似乎升高了,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10.在图11中,当凸透镜距灯泡较近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灯丝_ ____、 ___ ___ 清晰的像:适当增加凸透镜和灯泡间的距离,墙上能看到灯丝__ __、 ____ 清晰的像:再增加透镜和灯泡间的距离,在墙上又能看到灯丝_ __、 __ 清晰的像. 11. 在图12中,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可以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了刻痕,说明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如图13所示,重物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塑料片的______ _____产生的. 图8 图9 图 10 图11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15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复习

课本插图复习 在图1中,把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中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会发生的现象是鸡蛋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2. 在图2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烛焰在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3中,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不同;在图4中,当玩具电动机的转速增大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变化是_________ _____. 4. 如图5甲所示,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瓶口内___ 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_____________.另换一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向蒸发皿中倒入开水,如图5乙所示,瓶口内____ 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该实验中“雨滴”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 观察图5丙,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____ ____(有/没有)出现“白气”,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 如图6甲所示的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_ ______,由这个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多种色光.在这个实验中,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如图6乙所示,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测时,温度也会上升,这说明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______线具有____ 图1 图2 图3 图 4 图5 甲 乙 丙 甲 乙 图7 图6

10.九年级物理课本图片

源于课本《九年级全册-------课本图片改编试题(2)》 《九年级全一册》 1、如图是小明发明的盆景自动供水装置,以下是同学们关于该装置的讨论,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九全一册(P90) A、瓶内灌水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 B、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供水; C、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 D、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 2、如图,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该现象不能说明:(九全一册P6) A、蜡分子间有间隙 B、蜡在凝固时密度变大了 C、蜡是非晶体 D、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3、如图是宇航员在太空仓内的情景,太空仓内不能做的实验是() (九全一册P11) A、用测力计测摩擦力 B、用天平测质量 C、用刻度尺测长度 D、用温度计测体温 4、如图是一些物质的密度,你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 (2) (3) 5、如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的场景,如果加油机在同一高 度以4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则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 的速度是,加油过程中,加油机的动能, 势能,受油机的机械能。(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6、如图是小红乘坐观光电梯的情景,当电梯刚开始启动上升 时,她受到电梯对她的支持力比她的重力 (填大、小、相等),她感觉到地面在下降,是以为参照物的,当她上升到顶层后有耳鸣的感觉是因为。 7、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 运动,乙物体做运动。若甲物体相邻两位置的间距为2.5厘米,作为光源的闪光灯闪亮的频率为50Hz,则甲的运动速度为 Km/h。 8、如题所示的日晷是古代的一种工具,它是 根据 的原理工作的。 9、如图,用磁铁靠近小钢球,会出现甲乙所示的现 象,这说明。这种研 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法。 10、如下左图说明:(1) (2) 11、(1)画出被绳子拉住的橡皮受力的示意图; (2)画出地球左侧苹果树上任意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如图,不倒翁不倒的奥秘是因为不倒翁 ,不倒翁最终都会停下来是因为不倒翁的能 转化为了能,它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 13、如图以下场合或应用中不是利用摩擦的是() A B C D 14、如图,赛艇运动中,赛艇的浆是一个省的杠杆,它的头部做的很尖是为 了,若艇身排开水的体积共0.6m3,艇身和浆的总质量为70kg, 则运动员的总质量为。 15、画出图中杠杆的动力、阻力和阻力臂。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课本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第 1 节 两 种 电 荷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 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起纸屑;用 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两种电荷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摩 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electric charge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 电。带电的物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演 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 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图15.1-1)。观察有 什么现象发生。 2. 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 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图15.1-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2 物理 九年级

2 实验发现,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 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 人们还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 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 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 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 电荷叫做正电荷(positive charge ),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negative charge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 量。为了方便起见,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电荷量 的单位是库仑(column ),简称库,符号是 C 。一 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 电荷量大约只有10 C 。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 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 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图15.1-2)。 金属球 金属杆 绝缘垫 金属箔原子及其结构 图15.1-2 否带电 验电器能显示物体是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 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 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 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 数目的电子(electro n )在核外运动。 电子是带有 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1.6×10 C 。 原子核带正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 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 1个正电荷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33 - -19

初中物理 教材图片素材(光)(新版)苏科版

光 考点:光的色散 现象: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置于三棱镜后的光屏上从上向下依次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考点:光的三原色: 如图所示,将红、绿、蓝中任 意两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相 互重叠的区域颜色如下图 研究表明,将红、绿、蓝三种 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 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而自 身却无法用其他的色光混合得 到。因此,我们将红、绿、蓝 叫作光的三原色。 考点:光具有能量 说明: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等。 (1)如图3-11,哈勃望远镜 通过它上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点电能。 (2)如图3-1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太阳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化为水的 内能。

考点:红外线的应用 说明: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与温度有关。如图(a)所示是利用红外照相机摄制的人体图像。 如图(b)所示的红外夜视仪,是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的一种设备。

(a) (b) 考点:紫外线的应用 (1)钞票上隐藏的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发 出荧光,可以辨别钞票的真伪。 (2)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白内障,导致 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引起癌变,所以工人在 焊接时戴上防紫外线的面罩,可以减少伤害。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左图的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

如图所示,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到一条直线光路,这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 考点:小孔成像 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 上,再将茶色玻璃板(平面镜)竖直放在 方格纸上。准备两个相同的物体(如棋子)以及刻度尺、铅笔等。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看到它的像在 镜后。 3.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镜后,使它与 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 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 4.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棋子B与棋子A的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 册教材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批判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分教材特色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做如下阐述。 3、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中“机械运动和力”有这样的说明: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本章即是在此要求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本章内容有五节,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节,分别介绍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节,针对杠杆等简单机械从原理和使用上作了简单介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批判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分教材特色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做如下阐述。 3、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中“机械运动和力”有这样的说明: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本章即是在此要求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本章内容有五节,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节,分别介绍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节,

初三物理复习之回归课本图片

初中物理课本图片复习 1、如图1,刘东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看到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是以 为参考物。 2、如图2,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 为参考物。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 为参考物。 3、图3月亮在白云中穿行这种描述是以 为参考物。 4、图4、5说明 。 5、请写出图6实验步骤,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但不能在 传播。 6、如图6、 7、 8、 9、10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使物体 。 7、下列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哪种是正确的 图1 图3 图 2 图5 图4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10 图11

8、图12-16人们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实例吗? 9、图17-21所示的现象你能说明是为了什么吗? 10、图22—25,人们都是采取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图12 图13 图14 图16 图 15 图 17-21 图22-25

11、图26分别说明什么问题? 图27中实验器材叫 ,你能说明它的使用原理吗? 12、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1684年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封闭的木桶中,装满水从桶盖上插进一根细长的管子,从阳台上向管中灌水,只用了几杯水,桶就被撑破了(如图28),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13、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的页面总是相平的?你能通过图29来分析吗? 图30所示的茶壶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茶壶盖上为什么会留有一个小孔? 壶嘴与茶壶的身高有什么关系?右图中茶壶的设计有什么问题吗? 14、图31-35所示的几种装置中,是如何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你还能举出哪些利用连通器原理的实例? 15、图36-39中的情景各说明什么问题,你能解释清楚吗? 图 26 图 27 图 29 图 30 图 31-35 图36-39 图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