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商业街景改造案例-4PSD立面-总平无红线

青沙小学小广场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

铭嘉设计之美丽乡村-遇见庄客--遵化庄客村景观改造有感

美丽乡村,遇见庄客 ——遵化庄客村景观改造有感乡村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也不同于现代都市的休闲广场景观和住宅小区景观。农民是大部分自给自足的群体,有着特殊的生活生产需求,其景观设计,应该多考 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以最经济、 最方便、最适用的原则为出发点来进行随方制 象。 对于遵化庄客村“美丽乡村”的景观打造,我们结合当地的地域条件,以方便村民生活为前提,把人的行为与环境设计结合起来,回归村民,服务村民,通过对当地景观元素及材料的充分利用,在控制成本造价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庄客村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创造一种农用与休闲观赏共存的空间。 一、现状调研 庄客村,位于遵化东北部,衍生于山涧, 被青山环绕,占地约250亩,庭院建筑沿道路 两侧错落分布,红瓦尖顶和灰瓦尖顶居多。村 庄内沿道路东侧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水渠顺山势 曲折而下,在较多具有观赏性的绿植的衬托下别有意境。 虽然有一定的景观基础,但想要打造“美丽乡村”,并为更多的都市人所吸引,村庄内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环境卫生问题的处理,宅旁景观及道路景观的打造,公共娱乐休闲空间的设计,主题元素空间的营造等等。 二、资源分析

走进新农村,有些地方尽是整齐划一的楼房,规划平整的道路,统一外墙色调等等,我们看到的是千篇一律,体验不到村与村的差别,缺失了个性,没有当地的特色。乡村景观源自乡村,来源于自然,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且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特色精神。不同地域之间的乡村元素具有较大的差异,使观者形成对于该地区的鲜明印象,也成为该地域的身份标识。所以我们从当地的景观资源入手,无论是自然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还是与习俗和信仰有关的文化现象,去发现属于庄客村这一特定区域的个性特点,从其透漏出的朴实的美观性,挖掘其对应的乡土真情。 (一)百年古树 村庄内部绿植较密集,从一些树木的外观可以看出有 些树木树龄较长,通过与当地村民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有 些梨树、核桃树和栗树甚至已达到百年,但实地调研的情 况显示,作为传承历史人文发展的一种景观资源,这些百年古树及周边的空间环境并没有得到特殊的保护或处理,只是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 (二)当地符号 庄客村是一个由历史的演变而形 成的村落,在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 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地域性的技术 手法、建筑样式和特有元素。沿村庄道路行走,随处可见由废弃石材垒砌出的不同肌理的挡土墙、花池等,这种形式既营造了当地特有的一种田园气息又节省了购买材料的成本。此外,路边、树下或院门前的一些大树根、原石、柴草垛以及废弃的拖拉机等,目前虽然只是被随意的堆放在某个空间,但作为当地代表性元素符号,只需稍加处理就能成为村庄内最具特色的景观资源。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9025731.html,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作者:王欣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7年第03期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景观加强了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乡村应转变理念,完善乡村建设模式体系,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引起重视,合理的对其进行设计,具备新时代所应有的思路,积极对乡村进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美丽乡村的内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还有不应忽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结合景观优化的原则,将自然、人文以及环境等有效的协调起来,来选取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保持景观自身的独特性。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在合理利用景观的基础上使用乡村资源,全面的分析乡村景观的实用性以及效益型等,合理的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履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理念,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 2.1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性景观应从乡居建筑景观以及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分析,比如以乡居建筑景观来说,乡居建筑景观记录了当地乡村传统的历史文化风速,呈现出了当地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安徽宏村,徽派民居很能够完好的传承保留下来,为人们呈现了百年徽派民居的独特的景观,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说,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体现在了庭院上面,比如乡村的公路、街道、基本设施、公园以及广场等等,这些方面与乡村人们密切相关,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强调乡村聚落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可破坏乡村本来的面貌,对用地也应加强管理。 2.2乡村生态性景观 乡村生态性景观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丰富的森林资源、湖泊河流以及保护区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加强保护,在规划方面不应作为重点设计对象。乡村植被包括乡

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的新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些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农村问题开始慢慢成为国家民生的焦点。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现代建设者的奋斗目标。 一、关于中国乡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1、人口流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年轻的人逐渐外出拼搏,村子里的青春朝气越来越少,所到之处,尽显暮气暗沉。老幼相守的村子,缺少了希望的气息。留守的老人们,即使对于冷清的村落千般无可奈何但出于对故土的留恋还是不愿意弃村离去。外出的年轻人,大多除了偶尔回家过节外,衣锦还乡,已渐渐不在。 2、农田荒芜 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水田当旱地种,田地退化,土质板结。偶尔在村前的空地上看到种上茶叶或苗木的,也仅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一种占田的办法。

往后的发展,年轻人也许都不会种地,自然和人争夺土地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人退林进,于环境来言也未必不是好事,可是人们吃什么?中国泱泱大国要如何自给? 3、孤寡老幼 改革开放后,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力,最辛苦、最勤劳的一代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留守在故土的这代人。辛劳了一辈子,劳作已经成为了习惯,只要有能力劳动依旧不会贪图享福的老人们,却又一次充当了父辈,惦记着地里的菜又放心不下城里的娃,奔波劳碌,寒来暑往的,依旧没能颐养天年。 精力、生命有限,这一代人开始逐渐逝去。他们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吞噬;家园,后辈们不再眷顾。甚至有的连坟头都找不到了。 4、想要返乡的第一代外出者 这是一批处于临界状态的人,正在回家还是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龄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间,这一辈回归乡村,传统的耕作收益甚微,种田缺乏激情;继续留在城市,由于年纪的问题也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子女们又多数刚步入社会,赡养能力有限。这代人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城市,但是钢精水泥的世界里却将他们慢慢的边缘化。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结局。 5、夹缝中的第二代外出者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

美丽乡村案例解析报告

光砸钱造不了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开发失败案例反思!看“空心村” 如何锐变成高富帅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很多只重政绩不重运营的乡村模式面临着更加“空心化”的局面,但是也有很多实现转型,体质升级,实现旅游乡村、产业乡村,带动了乡村人口的回流和收入的大幅增加。其背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成功案例一 乡村再造不仅是乡愁 莫干山民宿如何做到年营收3.5亿元?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5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与如今的火热相比,十多年前,莫干山镇却是另一副模样。虽然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在其境内,但当地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作为水源保护地,莫干山地区所有产生污染的产业都被清退,除了小农耕作和零星的农家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004年,南非商人高天成(Grant Horsfield)在游玩时发现,莫干山乡间的宁静非常适合都市人休闲度假,但档次偏低的农家乐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高天成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便在一个村里租下六间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通过精心设计,改造成「洋家乐」。 高天成认为莫干山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就能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之后,他又相继租用老屋,打造了「裸心乡」等一干既有设计美感,又保留了乡土元素的精品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入住。

高天成的试验,为莫干山开启了一个新的产业,许多投资者纷纷效仿,在此打造精品民宿,曾经被空置或遗弃的破败老宅,重新焕发了生机。而近年来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兴起的「逆城市化」生活方式,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拥进莫干山。 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莫干山农房的租金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而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做起了服务员。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 在整个民宿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也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德清县政府认定精品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旧屋改造上给予了相对宽松的政策。2015年五月,德清县发布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有规划地引导民宿差异化发展,并通过成立莫干山民宿学院,为从业者

完整版美丽乡村建筑风貌及景观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建筑风貌及景观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编制说明 (02) 第一章工程概况 (03)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 (03) 第三章施工组织管理 (07) 第四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08)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8) 第六章主要机械、物资、劳动力等配备情况 (22) 第七章保证工程质量及主要技术措施 (24) 第八章保证安全、消防的主要措施 (33) 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40) 第十章降低成本措施 (43)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区**镇观坝至幸福沿线建筑风貌及景观改造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标前会议、现场考察、现状和企业现状及工程条件。 4、《招标文件》所涉及的施工规范和标准。 5、《建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公司企业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管理的有关细则。 7、《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其它建筑施工各种规范标准。 9、其它建筑施工各种规范标准。 二、招标文件的响应

根据本工程地理位置、结构和装修要求,按照该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施工经验,在建设中必须本着“以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管理求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精心施工,精心组织,精心指导,以达到保质、保量并提前交付使用的目的,在实施中,公司各个部门都要全力支持施工。在施工中按文明安全施工要求组织施工。在组织实施施工时,公司生产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领导,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该项目实施,使项目班子真正承担起该项目的施工,做好前后方的协调工作,做到解决问题及时;建立组织好项目领导班子,实行加强施工作业的具体领导,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效益。从而保证合同条款及招标文件中工期、质量及其它条款的要求。 1、工期:130天 2、质量标准:合格 3、响应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其它内容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Br ? 内涵特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集中体现在“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 美”等四大基本表征。其中,“产业美”是美丽乡村的前提,“生活美”是美丽乡村的目的,“环境美”是美丽乡村的特征,“人文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创建目标:根据农业部2013年5月下发《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 目标体系分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总体目标: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 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分类目标: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设定了20项具体 目标,并将原则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结合起来。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模式 Br Village

Br 国家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于2014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本和借鉴。 2014 Village 十大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业发展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模式 社会综治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模式 渔业开发型模式 草原牧场型模式 环境整治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模式 高效农业型模式

Br 产业发展型模式 1 概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Village 特点

xx美丽乡村设计说明书

目录 现状概况 (2) 区位分析 (3) 案例借鉴 (4) 项目定位 (4) 规划理念 (4) 规划目标 (5) 规划说明 (5) 新型农村规划策略和思路 (7) 产业规划 (8) 产业发展 (8) 广场规划 (9) 绿地规划 (9) 水系规划 (9) 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规划 (9)

现状概况 (一)行政概况。 光明村位于宿州市南15公里,206国道从西侧纵穿而过,村内现有两条总长5.4公里水泥路横贯东西;两条砂石路,一条水泥路沟通南北,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全村10个自然村,941户,4643口人,耕地面积9460亩,人均耕地2.04亩。村党总支下辖光明、黄沟、雪鸽面粉三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109名党员。 (二)自然环境状况。 光明村位于东经117°01′40.2″,北纬33°29′21.6″,全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为210天左右,年降雨量890毫米,日照时数2400小时以上,≥0℃的有效积温5300℃以上,太阳总辐射129千卡/cm2,适宜一年两熟制栽培。目前复种指数已达190%以上。土质属砂礓黑土类型。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占90%以上,剩余部分为大棚蔬菜。 全村现有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1家,存栏万只蛋鸡的养鸡户1家,存栏3000对种鸽的养殖户1家。 (三)自然庄状况。 由于前些年村庄规划做得不够,管理不严造成私乱搭建现象较为普遍,从村内无序向村外扩展,造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土地浪费严重。光明村现有十个自然庄占地就达1318.4亩,具体情况如下表: 光明村自然庄现状统计表 2008年光明村就已经被区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初步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截止到2010年底规划新区内已建成居民住宅楼750余套,460户村民喜迁新居。近300套居民住宅楼正在建设中。按照规划,前徐、小徐两庄进行老庄改造,现已建成100余套居民住宅楼。投资120万元的“邱寨希望小学”及投资12余万元的“光明卫生室”已交付使用。光明新区已完成小任庄至206国道宽3.5米的水泥路铺设工程;前徐庄至206国道宽7米的水泥路及邱寨庄至新区的水泥路铺设工程,并在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能路灯144盏。新区内3000米的下水道及4000米的绿化带工程已经完成,安全水工程已经启动实施;宿州-光明的客运专线已与客运公司签订协议,近期将开工建设。 (五)存在问题。

2017年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

2017年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 选题范围、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报告具体要求 一、选题范围 本次案例分析大赛基于问题导向,各参赛团队要求围绕联合国发布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的落实方案进行选题,所选案例要与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一定联系或者能够反映其中一个问题。 (一)消除贫困 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二)消除饥饿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三)良好健康与福祉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四)优质教育 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五)性别平等 实现性别平等,为所有妇女、女童赋权。 (六)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 人人享有清洁饮水及用水是我们所希望生活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廉价和清洁能源 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八)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促进持久、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和生产性就业,确保人人有体面工作。 (九)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建设有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包容的可持续工业,并推动创新。 (十)缩小差距 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十一)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 (十二)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

(十三)气候行动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十四)水下生物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五)陆地生物 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森林管理、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现象、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十六)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平和包容社会、为所有人提供诉诸司法的机会,在各层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十七)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选题示例(请勿选择示例做参赛题目):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政策执行问题研究、农民工讨薪问题研究——以浙江省玉环县“清薪办”为例、豫中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前景---以太康县城关镇为例、云南省南涧县“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研究。选题报告应限制在 1500 字以内,应包括阐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案例摘要、调研计划等内容。 二、实地调研 各个参赛团队可以利用暑假期间或平时节假日对所选主题进行调研,同时鼓励各参赛团队主动联系相关领域的校内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具体指导相关选题的确定、调研方法的选择、实地调研的过程及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 各个参赛团队应做出周密计划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地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详细了解案例相关事件的背景与发生经过,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深入剖析事件背后发生作用的各种因素,为案例分析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由案例正文与分析报告两部分组成,全文应在 10000 字以内: 1、案例正文,要求反映真实事件,突出研究问题,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1)真实性,即选取案例当中的事件、人物、时间等是真实发生和存在的。

(完整版)国内6大“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国内6大“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后,财政部又连续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通知》和《意见》,确定今年在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建设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本文为江苏,上海,安徽,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的田园综合体样板间建设案例分析。 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农业产业区 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为综合体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的核心区域

生活居住区 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农民、工人、旅行者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 文化景观区 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和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主题 休闲聚集区 满足客源各种需求的综合产品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休闲体验乐趣 综合服务区 城镇化支撑功能,为综合体各项功能和组织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域

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项目--国内落地实践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2012年,在“中国水蜜桃之乡”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大力支持下,内地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落地实践。田园东方综合体分三部分,农业、文旅和居住,以及内在的复合业态。 农业商业化 田园东方的农业是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辅助,把农业进行商业化,定位是企业化服务型的农业平台。阳山本身有优质的水蜜桃资源,而该项目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的运作,使得形成

的产业园能作为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自然多样的文旅产业 文旅是以生态自然型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的组合,以此作为产业的根本。比如主题乐园、不同的度假产品和度假村、精品酒店、民宿集群和营地等。 创新社区居住方式 田园社区属于居住的一部分,服务于原住民和新移民,以及旅居的客群,最终形成新的社区和新的小镇。社区分两类,一是结合宅改、土改的政策和试点,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进行开发。另外,利用国有建设用地为基础的开发,这两种社区混合进行。 决策点评 田园东方项目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浅谈建设新型美丽乡村下的景观改造

浅谈建设新型美丽乡村下的景观改造 吴硕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与城市不同,乡村在交通、经济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滞后性,乡村景观设计和改造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阻碍。但乡村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设计我们同样要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目前,美丽乡村理念成为乡村建设的主流思想,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景观改造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从美丽乡村概念入手,结合当前美丽乡村景观改造遇到的阻碍,探讨如何进行乡村景观改造,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新型;美丽乡村;景观改造 1前言 美丽乡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建立在农村地区改革基础之上,旨在将农村塑造为村村优美、处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基于乡村景观层面而言,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区域优势,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在实践中,景观改造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度较大,且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使得景观改造具有复杂性,加强对新型美丽乡村景观改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美丽乡村概念 美丽乡村概念最早出现在浙江省安吉县,在多年努力下,安吉县将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机整合到一起,率先建设了国家级生态县,并成为第一个美丽乡村。美丽乡村中的美丽并非单纯的形容词,而是乡村建设的更高目标和要求,其中美丽体现在景观与社会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是景观视觉效果。乡村景观设计要合理利用当地地形,发挥地域优势,以此来形成标志性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后者是乡村产业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村民能够过上富裕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1]。可见,美丽乡村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3美丽乡村下景观改造遇到的阻碍 当前,美丽乡村景观改造并不顺利,还存在很多阻碍和制约,只要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为美丽乡村景观改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3.1地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差异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统筹发展。城市之间空间布局存在混乱、无序现象[2]。同时,多数乡镇结构过于松散,区域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且公共基础设施也存在差异性,不利于景观改造顺利开展。 3.2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且基础设施条件更为完善,各地区GDP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进程并不乐观,收入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造成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及发展。 4建设新型美丽乡村下的景观改造 4.1改造原则 4.1.1生态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提供的空气、空气及温度等物质。因此乡村景观改造要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技术和科学,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到一起,实现和谐共生目标,形成良好的交互,共同发展。4.1.2文化原则 乡村地域文化涉及民俗、历史传统等,是农村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3]。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励村民,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4.1.3可持续性原则 乡村在我国漫长发展历史中,受到了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偏向于资源粗放型开发,如森林乱砍乱伐等,给乡村环境、资源构成了极大的伤害,故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善待自然环境,规范人类开发行为,从而加快乡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进程,使得自然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协调并进。 4.2构建聚落温馨格局 基于历史地理学来看,村落从选址开始,经过千百年演化和发展,逐步形成大地生命机理的一部分。温馨聚落格局在村庄良好围合基础上,将住区紧密结合到一起,为村民之间良好协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4]。另外,乡村劳作等场所合理布局,优化交通路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乡村景观规划,可以从村落原有形态入手,充分挖掘景观素材,通过对节点元素等方面的协调处理,从而构建温馨聚落格局。 4.3展示乡村地域特色 每个乡村都具有属于自身独有的地域特色。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上,要强调地域特色,在设计、营造景观上,要充分融合地域特色,在设计和营造基础之上,充分运用当地的乡土元素,如建筑模式、植物及石材等,使得村民生活环境与自然相互融合,同时在景观设计上,强调景观的特殊性,深化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景观的文化底蕴,为日后乡村旅游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以生产性景观规划来看,乡村建设可以将传统农业与经济林作为经济来源,尝试在开阔平地基础之上,将不同种类农作物进行交叉种植,形成颜色各异的斑块,并在斑块之间布置田间小路,既能够方便施肥,又能够起到美化作用。 4.4构建乡村生活空间 乡村街道好比大地纹理,将乡村独立的空间连接到一起,形成独特的乡村空间。因此针对乡村生活空间的设计与规划,要控制好尺度。如以步行为参考,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要能够在15分钟以内达到,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为900米。而合适的人际交往距离应在10分钟以内大道。值得注意的是乡村道路规划不能够盲目进行[5]。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很多乡镇企业逐渐发展,但受到工业企业布局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夏季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问题发生机会。 5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乡村环境的美化,其根本在于通过乡村环境、景观等要素之间的协调,提升乡村文化品质与精神面貌,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活状态。因此在景观改造过程中,将各类景观要素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综合性体系,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地域特色的充分利用,丰富景观文化内涵,同时,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环境,构建独特的景观环境,从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 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229~232. [2]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136~137. [3]郑军德.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特色的景观营造—— 以浙江中部地区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2):47~49. [4]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1):39~43. [5]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产业,2013(12):41~44. 214

美丽乡村我先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美丽乡村我先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主题:农村人居环境调查及改善方案设计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联系电话:

《美丽乡村我先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年级:五年级 活动背景:农村环境近几年来到处垃圾成堆,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如何从我做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学情分析:学生在确定主题时已具备的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课的指导,需要提升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我们如何从我做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活动准备:1、教师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2)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2、学生活动准备: (1)了解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垃圾分类的类型要求:突出教师的方法指导,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习方法的综合性。活动环节设计合理、真实、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过程:(总体论述)第一阶段:活动主题确定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发展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研讨阶段。 第四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具体案例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1周>): 活动目的: (1)了解青年镇沟渠村垃圾处理情况。 (2)通过实践收集数据,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从小学会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的好习惯。 1、学生主要活动: (1)向家长了解我们日产生的垃圾有多少?怎样处理的? (2)走上街头采访清洁工人,向他们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3)带领学生向镇环卫站联系,向他们了解准确的数据。 (4)制定活动方案:(课堂活动) 2、教师指导重点: (1)制定方案时,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各抒己见。 (2)每小组一人负责记录方案。 (3)交流方案时,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做小组汇报发言。 (二)第二阶段(发展阶段<第2周>):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一、经验借鉴 (一)桐庐美丽乡村:设计先行,重点示范 1、概述 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距杭州城区约80公里,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自然地形以“八山半水半分田”为主。常住人口40.2万人,县城常住15万人,财政收入30.3亿元,地方财政17.19亿元。 桐庐区位与美丽乡村精品带 2、特色经验 ?制定科学的定位与可操作的计划,实施“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战略。 ?完善村庄导则与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 ?将保护乡村地域生活方式的理念贯穿在设计-改造-管理的全过程中。 ?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细节塑造。 ?凸显重点村打造示范样板,“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

桐庐美丽乡村现状图 (二)安吉美丽乡村:产村联动,全面铺开 1、概述 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部,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距杭州约60公里,距上海和南京约200公里,是长三角经济区新崛起的一个生态经济特色县。北倚天目山,森林覆盖率达71%,有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居全国首位。2009年GDP 159亿元,人均GDP5120美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1436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319元,已连续多年增长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安吉区位与美丽乡村规划 2、特色经验 ?从县域高度整合各类资源,县域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建设。 ?综合整治村庄环境与设施。 ?注重乡村产业与本地要素的结合,培育“竹文化”等生态文明品牌。

安吉美丽乡村现状图 (三)仙居美丽乡村:绿色农产,推广品牌 1、概述 仙居县隶属台州市,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700个行政村,是浙江山区欠发达县。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77.2%,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至杭、甬、温2-3小时。2009年仙居生产总值82.9亿元,财政总收入9.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76元(低于浙江平均水平30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落后临安和安吉4-5年。 2、特色经验 ?将生态农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 ?构建“县-乡-村-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 ?改善基层农业服务硬件设施。 ?提升农技人员素质,创新农技服务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 戚建飞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戚建飞 发表时间:2020-01-03T16:26:56.190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0期作者:戚建飞[导读] 乡村只有打破传统建设模式,通过经济转型带动乡村发展,并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高乡村魅力,才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浙江经纬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311223 摘要: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对农村进行综合性的变革,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美丽乡村建设包含很多方面,如建设、规划等。以解析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为基础,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讲述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和原则,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景观规划;美丽乡村;建议;原则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城市和乡村建设面临着新的方向。其中,由于乡村发展受到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够发达、技术发展落后、居民意识落后等诸多原因的限制,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诸多,因此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只有打破传统建设模式,通过经济转型带动乡村发展,并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高乡村魅力,才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1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1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空气、阳光、食物等生存必需的物质,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类的生命才会得到延续。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原则。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借助科学技术把人类社会和自然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适合人们居住、环境优美的理想乡村环境。 1.2保留地域文化特色 民俗风情、历史传统不但是乡村的地域文化,也是农民的精神财富。乡村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也保留着特色的农耕文化,而且每个农村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原因就是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历史传统。所以,在对规划乡村景观前,应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尽量保留特色文化、坚持保护地区文化、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为原则。 1.3实现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乡村环境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发生改变,由于乡村受到经济、技术、文化及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偏重资源被粗放式开发利用,如森林被伐、围湖造田、坡地开荒,这些都给乡村环境及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同样的,一些生物和景观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这些并不利于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守推进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善待乡村环境和资源,合理规划设计乡村景观。2针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面临问题的分析2.1存在城乡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详细的分析一下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面临的问题。首先在乡村规划中存在城乡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城市地域和乡村地域两者之间在文化、经济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给地区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以很大的阻碍。很多省市在地域空间结构分布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城乡地域分布不平衡就是当前最显著的问题,形成了在一个地区中有着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 2.2城乡二元化结构显著 立足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便约为 55%,城镇居民环境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也越来越好,各地生产总值以及人均生产总值显著提升,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力度并不大,收入一直停滞不前,导致城乡二元化结构异常显著,直接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2.3存在景观规划平均规模受到限制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一些省市空间结构来进行分析,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来带动整个区域性的发展并且以小城镇为依托来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向前发展的城乡体系。虽然说这种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但是由于城镇平均规模有限,单从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对整个经济文化交流的辐射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说上诉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都给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带来了不良影响。3针对于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措施的分析 3.1一定要传承和尊重当地传统乡村肌理乡村是广大农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不仅仅影响着我国的发展,还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一定要传承和尊重当地传统乡村肌理,从而有效的构建形成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首先,相关规划人员一定要从村落原始形态开始着手,再经过不断深入挖掘对维护村落景观塑造起到关键作用的景观素材、节点元素以及空间肌理等,对构建美好乡村格局有着促进作用。其次,在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传统乡村建筑,促使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气息,例如,古老街巷以及雕花木桩等都是一些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气息的乡村景观。最后,在乡村原有的道路骨架上要合理的规划道路,实现乡村景观和现代风格的有效结合,同时体现出两者优势。 3.2合理设计和构造良好的乡村生活空间在农村生活中生活过的人均了解,乡村的街道不仅可以将整个乡村的居民住所编织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居民生活的空间较为独立。因此,当规划人员在展开乡村建设的过程,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立足于合理规划的基础将一种尺度适合且具有通达性能的乡村空间生活建设出来,不能把乡村原本街道的特点与优势给破坏。乡村景观规划的原理即坚持对公共服务半径的合理性、专业性做突出规划,而这就需要规划人员与设计人员亲自步行,并将其作为参考依据。通常,专业人士建议在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锻炼身体活动区域以及医务室时,应不超过半径 6000m,这样居民很快便能够达到目的地,使乡村景观规划人性化的目的成功实现。 3.3采取措施充分的体现出乡村地域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