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案(精选、)

3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案(精选、)
3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案(精选、)

§2.31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

3、明确知道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

4、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学习重点】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自学导航: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它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

、等不断地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等不断消耗二氧化碳。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

气的密度。

3.干冰可用于。干冰在汽化时(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环

境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雨水。

4.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 L

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

5.打开汽水瓶时,为什么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6. 叫化合反应;

叫分解反应。

课堂演练

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

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缘故。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8.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看到,这是因

为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缘故。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会看到,这是因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课堂检测

9.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B.汽水 C.澄清石灰水 D.啤酒

10.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石灰石受热分解

C.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1.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 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13.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14.检验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C.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服然,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拓展延伸

1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

()

A.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C.二氧化碳能溶与水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的物理性质的是()

(08江苏盐城)1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18.用文字表达式按要求举出化学反应的实例: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2.32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验满方法

2、归纳总结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

3、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

【学习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自学导航:

1.实验室里常用 与 (或 )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收集二氧化碳可用 法,因为 。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最好选用 ( )

A .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

B .石灰石和稀硫酸

C .大理石和稀盐酸

D .大理石和浓盐酸

E .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难点释疑: (要求背诵)

(1)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控制。

(2)不能用硫酸,因为反应时会生成微溶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

面反应难以进行。

(3)不用浓盐酸,因为在用浓盐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纯,会含有氯化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B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 2

D 木炭在O 2中燃烧 C

氢气体,对二氧化碳性质有关实验现象产生影响。故选(C)

课堂演练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锥形瓶、集气瓶、酒精灯、导管

B.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水槽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导管

D.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酒精灯

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为:(1)(2)

(3)(4)。

6.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7.如右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长短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

烧杯里,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

(2)。

8.人若要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为了安全,怎样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小?

课堂检测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有一定的毒性,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9. 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

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10.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能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是无毒、无味的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大,易使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产生“温室效

应”。为了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等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D.发展节能型交通工具

12.当电器设备失火时,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选择液态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 D.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强大

拓展延伸

13.如图所示,在甲、已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

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拧紧瓶盖,振荡则()

A.甲瓶没有任何变化;乙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都变红

C.甲瓶变瘪;乙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都变红;甲瓶变瘪,乙瓶不变形

(09福州)14.(12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

题。

(1)

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 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可选用图中和(填标号)

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

更改

七年级数学下册1.3同底数幂的除法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并知道其推导过程,能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会将一个10的负整数指数幂用小数表示. 3.经历同底数幂的探索,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11,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 (1)a m÷b 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2)a0=1,负整数指数幂有:a-n=(n是正整数,a≠0). 自学反馈 1.计算的结果为( B ) A. B. C. D. 2.计算(b2)3÷b2的结果为( D ) A.b1 B.b2 C.b3 D.b4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2,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我们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小于1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1≤|a|<10)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1=1×10-2;0.001=1×10-3;0.003 3= 3.3×10-3. 自学反馈 1.(1)0.1=1×10-1;(2)0.01=1×10-2; (3)0.000 01=1×10-5;(4)0.000 000 01=1×10-8; (5)0.000 611=6.11×10-4; (6)-0.001 05=-1.05×10-3; (7)=1×10-n. 当绝对值较小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时,a的取值一样为1≤︱a︱<10;n是正整数,n等于原数中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所有的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0)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 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阅读〗P39~41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多少?它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它在空气中的含量 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过少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引起。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炎热无法居住,土地。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有关。 问题讨论并展示: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拓展】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叫做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其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高的温室气体。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你一定观看到过舞台上产生的“云雾”吧,你能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吗?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CO 2(干冰) 通常将固态二氧化碳叫,常压下,温度高于-78℃时,干冰能直接变成而没有液体留下,干冰在气化时要环境中的热量,使得环境的温度,环境中的凝结成。 归纳:“干冰”的用途有。 2.色、味、态 (实验)观察CO2的颜色气味 3.密度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比较CO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 4.溶解性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2能溶于水 5.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阅读)P45 结论: [CO2的这一性质是(“物理”或“化学”)性质]

2.把下列四个反应划分成两类,说出这样分的依据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铜绿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总结: 叫化合反应 叫分解反应 一变多是 反应,多变一是 反应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 .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 .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2.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 (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 D .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 2释放O 2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 2释放CO 2 C .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8.为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燃料的使用 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 ③禁止滥砍滥伐 ④开发新能源 ⑤利用水力发电 ⑥植树造林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课后作业】1.下列过程中,只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 A .干冰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 C .二氧化碳灭火 D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在右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 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 的是 ( ) A .空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3.根据右图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 型管A 、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假设:①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②瓶 口密封且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 NaOH 溶液可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 A .A 处上升, B 处下降 B .A 、B 两处都下降 C .A 处下降,B 处上升 D .A 、B 两处都不变 4.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的是( ) A .铜绿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双氧水 ———→水+氧气 D .二氧化碳+水 —→ 碳酸 加热 加热 点燃 二氧化锰 点燃 二氧化锰 加热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学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矿物燃料的燃烧;人类、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在地窖,山洞或者干涸的深井底部要做灯火实验) 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A、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气体。 CO2 加压降温后变成无色的二氧化碳,继续降温可编程雪花状固体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1.977g/L)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加压会溶解得更多。(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D、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78.5摄氏度直接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两只蜡烛的实验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受热:碳酸→二氧化碳 + 水 H2CO3 CO2 H2O 石蕊是一种有机物,其水溶液呈紫色。当它遇到酸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当它遇到碱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实验室里常用石蕊试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碳酸钙 + 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四、二氧化碳的制备(固液常温型)如过氧化氢制氧气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A、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 + 稀盐酸→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不用稀硫酸的原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使之与稀硫酸脱离接触,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B、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法(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排水法(能溶于水) C、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2、将块状石或石灰石放入瓶中。3、塞上塞子。 4、由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液。 5、收集气体

奇妙的二氧化碳(2)

奇妙的二氧化碳(2) 一、学习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基本实验技能 三、学习与交流 1.实验室里常用 和 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为 。 2.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性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 法,原因 是 。一般不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 是 。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5.取一只“可乐”的空瓶子,使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再注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 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过一会儿可以看到(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这时,打 开瓶盖会比较困难,其原因是 。 四、课堂练习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并震荡 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 a : b : c : d : (2)瓶b 中装的固体药品是 ;仪器a 中装的液体药品 是 ; (3)该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之为 ,这是因为二氧化 碳 ,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满,采取的措施 为 。 a b c

五、检测反馈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打开盛有稀盐酸的分液漏斗的活塞;(2)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3)按要求连接好仪器;(4)检查装置气密性;(5)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 B.(4)(3)(1)(2)(5) C.(3)(4)(2)(1)(5)D.(3)(4)(1)(2)(5) 2.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是()洗刷这层固体物质可用 A.水 B.稀盐酸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3.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 B.颜色、气味 C.紫色石蕊试液 D.澄清的石灰水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的气体判断错误的是()A.一定是二氧化碳B.一定不是氧气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氮气 5.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A.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通入足量的紫色石蕊试液中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是。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是。 六、学习反思: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8.3《同底数幂的除法》导学案

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学习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的意义,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2.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学习重点】 同底数幂相除、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科学计数法. 【学习难点】 同底数幂相除、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科学计数法. 【预习自测】 ⑴; ⑵; ⑶ ⑷ 知识回顾 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合作探究】 活动1 探究(m ,n 是正整数,且m >n ) 请说明、和的理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环节 回答上述问题) 1.请猜想的结果 2.能说明的理由吗? 3.请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⑴ ⑵ ⑶. 活动2探究(m ,n 是正整数,且m ≤n ) 请计算:(根据乘方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计算) ⑴; ⑵; ⑶; ⑷ 如果我们规定: 那么 ,, 5822÷223055÷8121010÷()9140a a a ÷≠-m n m n a a a ÷=.m n m n a a a +=n m mn a a ().n n n ab a b =m n a a -m n m n a a a ÷=12633÷10822÷52a a ÷-m n m n a a a ÷=2322÷2433÷2633÷()280a a a ÷≠10,p p a a p a 是正整数11222213333133661a a

还成立吗? 请快速计算下面问题: 请计算23÷23= 我们规定, 当m =n 时,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请用语言叙述. 活动3 运用法则计算 例1 计算 (见书77页) 【解难答疑】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a 2÷a=a 2 B .(-a )6÷a 2=(-a )3=-a 3 C .a 2÷a 2=a 2-2=0 D .(-a )3÷a 2=-a 二、填空题 2.(-x 2)3÷(-x )3=_____. 3.[(y 2)n ] 3÷[(y 3)n ] 2=______. 4.104÷03÷102=_______. 5.(-3.14)0=_____. 三、计算题 6.计算:x 10÷x 5-(-x )9÷(-x 4). 7.已知a m =6,a n =2,求a 2m -3n 的值. 【拓展延伸】 1.如果(x -2)0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2 B .x<2 C .x=2 D .x≠2 本节知识点回顾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符号表示: (2)文字叙述: 负整数指数幂与零指数幂(1)符号表示: 文字叙述: (2)符号表示: 文字叙述: 【总结反思】 1.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些疑惑: 2.做错的题目有: 原因: -m n m n a a a ÷=()0 10a a =≠-m n m n a a a ÷=-m n m n a a a ÷=π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2.2.1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2.2.1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新版沪教版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多少? 2、二氧化碳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合作、研讨与点拨】 【导入】死狗洞的故事 【活动一】初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过少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引起。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炎热无法居住,土地。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有关。 问题讨论并展示: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拓展】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叫做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 其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高的温室气体。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活动二】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你一定观看到过舞台上产生的“云雾”吧,你能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吗? 1.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CO 2 (干冰) 通常将固态二 氧化碳叫 ,常压下,温度高于-78℃时,干冰能直接变成 而没有液体留下,干冰在气化时要 环境中的热量,使得环境的温度 ,环境中的 凝结成 。 【拓展】人工降雨的原理及其原理 归纳:“干冰”的用途有 。 2.色、味、态 (实验)观察CO 2的颜色气味 3.密度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比较CO 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 4.溶解性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 2能溶于水 5.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阅读)P45 结论: [CO 2的这一性质是 (“物理”或“化学”)性质] 【活动三】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把它们划分成两类,说出这样分的依据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铜绿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总结: 叫化合反应 叫分解反应 加热 加热 点燃 二氧化锰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案5(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学案第2课时)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 和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二氧化碳只能用法收集,是因为 . 。检验二氧化碳 的方法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二氧化碳本身毒性(填“有”或“没有”),但空气中二氧化碳 4.石灰石.大理石.白垩石.锅垢.茶碱的主要成分是 1.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是因为() A.它是气体 B.它是一种纯净物 C.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它能溶于水 2.人.动物呼吸后排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硫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②向容器中放人几小块石灰石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⑤① B.④③①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 ③④②①⑤ 例: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思路分析:实验室中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依据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产生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在上图的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若不插入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则不能导出产生的CO2气体。上图中收集装置适合难溶于水的气体,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只适宜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①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没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人瓶内过长。 ②收集装置图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用() A.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B.木炭在氧气中点燃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D.高温分解石灰石 2.某同学在确定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反应所需条件和样品和状态 B.实验装置原理 C.气体的验证 D. 气体的用途 3.下列装置中,收集二氧化碳最好选用() 4.区别盛满氮气和二氧化碳() A.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瓶底观察 C.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D.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 5.某同学在实验室由于操作不小心碰倒酒精灯,引起酒精燃烧,扑灭的最好方法 () A.用水扑灭 B.用干粉灭火器 C.用沙土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6.如图是实验室制CO2并试验其性质的装置。 ①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②A中参加反应的药品是 ③反应—段时间后,B中盛有紫色石蕊会变色,原因是 ④反应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是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1《同底数幂的除法》 精品导学案

8.3.1 同底数幂的除法 班级:______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会正确的运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会正确的运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 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三、自主学习 学习课本完成下面内容 1.计算 (1)361010÷ (2))0(47≠÷a a a (3))0(70100≠÷a a a 对于一般的情况,如何计算n m a a ÷? 其中n m a ,,有什么条件? 2.概括法则 文字语言: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指数 . 符号语言:,(,0≠a n m ,是 数,n m >) 3.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 (1)248a a a =÷ (2)t t t =÷910 (3)55m m m =÷ (4)426)()(z z z -=-÷- 四、合作探究 1.写出下列幂的运算公式的逆向形式,完成后面的题目. =+n m a =-n m a =mn a =n n b a (1)已知4,32==b a x x ,求b a x -. (2)已知3,5==n m x x ,求n m x 32-. 2、计算 (1)26a a ÷ (2))()(8b b -÷-

(3)24)()(ab ab ÷ (4)232t t m ÷+(m 是正整数 五、达标巩固 1. 填空: (1) ()85a a =? (2) ()62m m =? (3) ()1032x x x =?? (4) ()73)()b b -=?-( (5) ( )63)()(y x y x -=?- (6) ()8224=? 2.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1) 2 36x x x =÷ (2)z z z =÷45 (3)33a a a =÷ (4) 224)()(c c c -=-÷- 3.计算: (1)57x x ÷ (2)89y y ÷ (3)310a a ÷ (4)35)()(xy xy ÷ (5)236t t t ÷÷ (6)453p p p ÷? (7)25)()m n n m -÷-( (8)) ()(224y x xy -÷-

2.3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3.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装置 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并从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理解;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学习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来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 2.通过实验的观察,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通过教师的介绍,来了解二氧化碳及其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通过与制氧气、氢气的比较,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5.通过利用化学文字表达式的比较,学生自行归纳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内容】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产生: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煤、 1

2 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素叶绿光照 葡萄糖 + 氧气 2.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问题) (1)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分子的运动速度比(空气中)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运动速度慢,再加上二氧化碳分子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能力强,所以二氧化碳增多就像在地球表面盖上了厚厚的被子,是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即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得无法居住,气温上升,会使更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变成沙漠。 (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a.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 b.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可作为温室肥料。植物不但叶部、地上部分会吸收二氧化碳,就是根部也会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直接使用二氧化碳或使用分解出二氧化碳的肥料,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2)可用作于灭火,原因是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且一般情况下,不助燃也不燃烧。 常用的灭火剂主要有三种: a. 泡沫灭火剂:适用于木材、棉布等一般性着火; 碳酸氢钠(NaHCO 3)+盐酸(HCl )→氯化钠(NaCl )+水(H 2O )+二氧化碳(CO 2) b. 干粉灭火剂:除适用于一般性着火外,还适用于油料、气体着火; 碳酸氢钠(NaHCO 3)加热——→碳酸钠(Na 2CO 3)+水(H 2O )+二氧化碳(CO 2) c.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适用于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着火。 这些灭火器在适用时都能产生和喷出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从灭火器中喷出的二氧化碳好似给燃烧物覆盖了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被子”。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开,燃烧物因缺氧而熄灭。但在扑灭钾、钠、镁等活泼金属失火时,不能采用二氧化碳灭火。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底数幂的除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底数幂的除法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 题 同底数幂的除法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算理. 3、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4、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 学习过程 学习感悟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回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 2、问题: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82K ,一个存储量为 6102(12)M M K =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 片? (1)统一单位: (2)列式计算: 我们得到的算式应该理解成是 ,这种运算应该 如何进行呢? (猜想这种运算如何进行) 二、深入研究,合作创新 完成如下运算: 1、填空: (1)812 ( )22= 12822÷= (2)38( )55= 8355÷= (3)59 ( )1010= 951010÷= (4)38 ( )a a = 83a a ÷=

2、从上面的运算中我们可以猜想出如何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吗? 同底数幂相除, 。 这一法则用字母表示为: 。 3、特殊地: 1m m a a ÷=,而(______)(__)m m a a a a ÷== ∴0a = ,(a 0) 总结成文字为: 。 4、关于整数指数幂的一些说明。 三、巩固新知,活学活用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523a a a -÷-=- B.62623x x x x ÷÷== C.()752a a a -÷= D.()()86 2x x x -÷-=- 2、若0(21)1x +=,则( ) A.12x ≥- B.12x ≠- C.12 x ≤- D.12x ≠ 3、填空: 12344÷= ; 116x x ÷= ;421122????-÷-= ? ????? ; ()()5a a -÷-= ;()() 72xy xy -÷-= ; 21133m m +-÷= ;()()20092 11-÷-= ; ()() 32a b a b +÷+= ;932x x x ÷÷= 。 4、若235m a a a +÷=,则m =_ ; 若5,3x y a a ==,则y x a -= _. 5、设20.3a =-,23b =-,213c ??=- ???,013d ??=- ??? ,则,,,a b c d 的大小关系为 6、若213 1x -=,则x = ;若()0 21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数字化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化手持实验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工作以来,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就跟学生说到了高中你们会继续深入学习的,到时就明白了。但是这次进行有效的学习后发现,事实上借助先进的仪器有些所谓“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是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给初中学生讲解清楚或让他们有所认识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继续充电,不管是知识还是实验技能,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化学教育教学工作。 下面就此次学习培训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数字化手持实验应用于课堂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将化学反应和其现象的本质转化为可监测的信号,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先进、便捷、实时、准确、综合、直观等显著特点。 《奇妙的二氧化碳》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物质的性质有了初步认识,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预先发了导学案给学生预习,课堂上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感性认识,我给学生增加了演示实验,除了书上的演示实验外,还补充了一些趣味实验,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会发 生如下反应:Ca(OH) 2+CO 2 =CaCO 3 ↓+H 2 O, CaCO 3 +CO 2 +H 2 O=Ca(HCO 3 ) 2 ,理论上实验过 程中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浑浊再变澄清。通过该试验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但是在实际给学生做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演示实验时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后不是每次都变澄清,当时只是觉得可能是药品有问题,也没多想,就跟学生说“只要通二氧化碳的时间足够长,肯定会变澄清的,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不继续通气体了”。这次去培训后才知道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最终不一定会变澄清,最终现象与石灰水的浓度有关,在这之前这个结论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而培训老师说已经有人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在相关杂志上发表了这个结论了,我不禁为我的孤陋寡闻而惭愧,更为自己以前的固步自封而汗颜。当时老师指导我们模拟了向饱和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并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得到了下图, 从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有:1.整个过程电导率的最低点对应的应该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电导率不为零,说明溶液中有溶解的碳酸钙,由此

奇妙的二氧化碳(2)

奇妙的二氧化碳(2) 学习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与交流 1.实验室里常用 和 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为 。 2.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性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 法,原因 是 。一般不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 是 。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5.取一只“可乐”的空瓶子,使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再注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 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过一会儿可以看到(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这时,打开 瓶盖会比较困难,其原因是 。 问题与讨论; 1、 为什么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2、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前面学过的制什么气体装置相同? 3、 为什么验满时燃着的木条要放瓶口而不伸入瓶中? 4、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小结: 课堂练习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并震荡 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 a : b : c : d : (2)瓶b 中装的固体药品是 ;仪器a 中装的液体药品 是 ; (3)该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之为 ,这是因为二氧化 碳 ,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满,采取的措施 为 。 a b c

检测反馈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打开盛有稀盐酸的分液漏斗的活塞;(2)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3)按要求连接好仪器;(4)检查装置气密性;(5)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1)(2)(3)(4)(5) B.(4)(3)(1)(2)(5) C.(3)(4)(2)(1)(5)D.(3)(4)(1)(2)(5) 2.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是()洗刷这层固体物质可用() A.水 B.稀盐酸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3.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 B.颜色、气味 C.紫色石蕊试液 D.澄清的石灰水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的气体判断错误的是()A.一定是二氧化碳B.一定不是氧气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氮气 5.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A.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通入足量的紫色石蕊试液中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7.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 ..的是() A B C D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是。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一章1.3同底数幂的除法(2)导学案

靖边二中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2、会进行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3、能准确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且能将负整数指数幂化为分数或整数。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的理解。 2、学习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分数,估测微小事物的策略。 三、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P 9-P 11页的内容,认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预习案 1、a m ÷a n =____(a ≠0,m,n 都是正整数,且m >n)。同底数幂相除,____不变,指数____。 2、我们规定:a 0=__(a ≠0), a -p =__(a ≠0,p 是正整数)。 3、快速检测: (1)(xy )5÷(xy )=____; (2)b 3n+2÷b 2=____; (3)(-m )6÷(-m )3=____; (4)(m-n )6÷(n-m )3=____。 4、计算: (1)5211()()22x x -÷-;(2)6311()()22 x x -÷。 5、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2=___;(2)70×4-3=___;(3)2.3×10-5=___。

五、探究案 1、探索科学计数法 你知道一粒花粉的直径是多少吗?一根头发的直径又是多少? 同学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较小的数,例如, 细胞的直径只有1微米(um ),即0.000 001m ; 某种计算机完成一次基本运算的时间约为1纳秒(ns ),即0.000000001s ;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 57kg 。 用科学记数法可以很方便的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同样,用科学记数法也可以很方便的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例如, (1)0.000 001=10000001=610 1=10-6=1×10-6; (2)0.000 000 001=10000000001=910 1=910-=1910-?; (3)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 57 =2.657?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 =2.657?26 110 =2.657×10-26。 一般地,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 ×10n ,其中1≤a <10,n 是负整数。 2、想一想 在将比较小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a ×10n 时,a,n 的值应如何确定? 3、做一做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 000 000 1=______; (2)0.000 000 000 002 9=______; (3)0.000 000 001 295=______。 下面的数据都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请你用小数把它们表示出来: (1)7×10-5=________; (2)1.35×10-10=________________; (3)2.657×10-16=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学案 沪教版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2)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知道二氧化碳过多对人的危害。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 3.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用途的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 1.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反应表达式的书写。 课前准备: 收集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产生和消耗途径、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实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交流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实验】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2.将第一步实验中得到的液体加热,观察现象。 【拓展阅读】溶洞的形成。 【故事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思考为什么进入洞中的狗会死而人不会死。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交流讨论】:1.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要注意什么?如何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 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山洞里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课堂小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课堂练习 1.有一瓶无色无味气体,如何证明它是二氧化碳? 2.你有几种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3.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你知道是什么吗?如何除去? 4.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石灰水中,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5.下图中各装置内依次出现哪些现象?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写出反应表达式。 板书设计: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3. 二氧化碳与灭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 4.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检验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教学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奇妙的二氧化碳详细知识点+习题

.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 产生: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 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溶解生成石灰石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3、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5、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a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a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b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c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d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 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e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8、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生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生多)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 产生: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 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溶解生成石灰石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3、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5、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a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a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b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c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