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学》考试大纲

《理疗学》考试大纲
《理疗学》考试大纲

《理疗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理疗学》课程理论考试大纲编写依据:

《理疗学》是康复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之一,是社区康复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对临床康复工作具有较深的指导意义。它针对康复服务的对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理疗学治疗技术的原理、各种治疗技术的技巧、常见疾病的各种理疗方法等。为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特制定此考试大纲。依据主要是教材和培养目标,考试大纲涵盖面较广,重点突出,难易程度适中,大纲包含了“三基”,也包括了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复习与测试。学生应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复习重点,进行系统全地复习。

二、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

本课程考试总分100分,具体安排如下

1、最佳选择题 20分

2、多项选项择题 20分

3、填空题 20分

4名词解释 20分

五、附录:

参考资料

《理疗学》第二版乔志恒主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6 月

《理疗学》实践考试大纲

一、《理疗学》课程实践考试大纲编写依据:

《理疗学》是康复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之一,是社区康复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对临床康复工作具有较深的指导意义。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地介绍理疗学治疗技术的原理、各种治疗技术的技巧等,制定考试大纲,涵盖面较广,重点突出,难易程度适中,大纲着重强调了实践动手能力,也包括了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复习与测试。学生应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实践教学大纲为复习重点,进行系统全地复习。

二、考试形式:操作考核(操作考核题目采取随机抽题方法)

三、考试时间:10-20分钟。

四、试题类型与分值:

操作题100%

五、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

本课程考试总分100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二章电疗法20分

第三章光疗法20分

第四章磁疗法10分

第五章超声波疗法10分

第六章传导热疗法10分

第七章汽疗法及水疗法10分

第八章冷疗法学10分

第九章生物反馈疗法10分

六、测试知识点

第二章电疗法(30分)

低、中、高频电疗法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第三章光疗法(10分)

紫外线、红外线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第四章磁疗法(10分)

静磁场、动磁法、磁针、磁处理水疗法各自的操作及适应症

第五章超声波疗法(10分)

超声波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第六章传导热疗法(10分)

热敷、石蜡、中药热熨疗法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第七章汽疗法及水疗法(10分)水疗法的治疗作用、操作方法

第八章冷疗法(10分)

冰袋、冰帽、酒精疗法的治疗作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第九章生物反馈疗法疗法(10分)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作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中医外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致病 2.情志内伤致病 3.饮食不节致病 4.外来伤害致病 5.劳伤虚损致病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四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1.疔的特点与种类 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6.疗的内治法原则 细目三:痈 要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学-复试笔试-《医学免疫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100102] 考试科目名称:医学免疫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基础免疫学部分66% (二)临床免疫学部分34%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b: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c: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基础免疫学部分 1、免疫学概论、免疫组织和器官 考试内容 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研究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分类,克隆选择学说*,免疫学发展历史以及著名科学家所作贡献;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再循环。 考试要求 ⑴掌握免疫的概念,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应答的类型,掌握免疫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⑵理解免疫学研究内容,理解克隆选择学说,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⑶了解免疫学发展历史。 2、抗原

抗原的概念和两大特性,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几种分类,非特异性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 考试要求 ⑴掌握抗原的概念和两大特性,掌握表位、交叉反应等概念,掌握抗原的分类,掌握超抗原、佐剂的概念。 ⑵理解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⑶了解丝裂原的作用机理*。 3、免疫分子 考试内容 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概念、结构、血清型、功能、分类以及制备方法;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调节因素、功能;细胞因子的概念、功能分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以及黏附分子的概念以及重要分子的功能;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特性、定位、编码分子及其功能,以及其医学意义。 考试要求 ⑴掌握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概念、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功能;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功能分类;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 以及黏附分子的概念以及重要分子的功能;掌握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特性、定位、编码分子及其功能,以及其医学意义。 ⑵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和制备方法;理解补体的调节因素*;理解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的多样性。 ⑶了解抗体的独特型;了解补体的受体;了解细胞因子的受体;了解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和粘附分子的分类。 4、免疫细胞 考试内容 T淋巴细胞的发育、表面分子、亚群以及功能;B淋巴细胞的发育、表面分子、亚群以及功能;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主要功能;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的特点和功能。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50,其中,讲授学时:46,实践(实验)学时:4。学分: 4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开设学期:第 4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目标:通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 《体育保健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与机能水平,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及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和方法是否符合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进行医学指导和服务;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健康和机能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和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功用及来源,了解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特殊要求,正确指导运动员饮食,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康复措施。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分班教学增加实际操作教学时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并紧密跟踪学科前沿,使学生能更及时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健康概述(共 2 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对健康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和健康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医学免疫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医学免疫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题型结构: 简答题:(占60%,60分,每题10分,6道题) 问答题(含论述题、病例分析等)(占40%,40分,每题20分,2道题) 总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 3小时。 三、参考教材: 1、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主编为主。 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本科教材《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 3、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免疫学》,高晓明主编。 四、考查目标: 重点考查考生对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本质的认识。要求考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各种免疫分子结构与功能。掌握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的原理;掌握临床免疫学疾病(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特点;熟悉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免疫学防治相关措施。为今后开展免疫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免疫学理论知识与技能。 五、考试内容: 免疫学概论:免疫的概念与发展史;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及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抗原: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种类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刺激剂。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异质性、功能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人工制备的抗体。 补体系统: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的调节和生物学意义。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分类、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概念、种类与生物学功能。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MHC的多态性、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MHC的生物学功能及其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B淋巴细胞:B细胞的分化发育;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淋巴细胞的亚群和B细胞的功能。 T淋巴细胞: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亚群;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与提呈;T细胞介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 (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药学 4、方剂学 5、中医内科学 6、中医外科学 7、中医妇科学 8、中医儿科学 9、针灸学 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技能一、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二)临床答辩 1、中医基础知识 (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 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 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 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 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 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 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 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 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堂 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 天枢胃俞支沟百会 技能二、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专长技术演示 (二)临床答辩 1、中医基础知识 (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感冒泄泻消渴有机磷农药中毒 咳嗽痢疾眩晕肠痈 喘证腹痛头痛颈椎病 肺胀胁痛中风痄腮 肺痨黄疸痹证急惊风 胸痹(真心痛)积聚不寐小儿泄泻 心悸水肿血证崩漏 胃痛淋证虚劳绝经前后诸证 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一、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2020体育与健康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教师招聘体育与健康试题考纲 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9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教体[2018]14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速度、反应时的多种练习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9.掌握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 10.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11.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2.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 要点: 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发展。 第二单元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及病因病理细目一: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 要点: 1.疡:疮疡、肿疡、溃疡。 2.疮疡:痈、有头疽、发等。 3.皮肤病:疮、疳、斑等。 4.肛门二病:痔、漏等。 5.肿瘤:瘿、瘤、岩等。 6.其他:风毒等。

细目二:外科致病因素及致病特点要点: 1.外感六淫邪毒致病。 2.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3. 外来伤害致病。 4.情志内伤致病。 5.饮食不节致病。 6.房室损伤致病。 细目三:外科发病机理 要点: 1.总病机。 2.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4.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单元外科辨证 细目一:四诊在外科的应用 要点: 1.望诊要点。 2.闻诊要点。 3.问诊要点。 4.切诊要点。 细目二:辨阴证阳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以全身情况及病程缓急等辨别阴阳。 细目三:辨肿痛痒脓 要点: 1.辨肿。 2.辨痛。

3.辨痒。 4.辨脓。 细目四:辨溃疡形色 要点: 1.辨溃疡的色泽。 2.辨溃疡的形态。 细目五:辨善恶顺逆 要点: 辨善恶顺逆的概念。 第四单元外科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汐l、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的代表方剂及其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之调剂、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3.切开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之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4.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 法等之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及特点。 2.暑疖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 3.疖病的特点及治疗。 细目二:疔疮 要点: 1.颜面疔疮的特点与疖的鉴别。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云南特岗教师考试小学体育教师考试大纲

云南特岗教师考试小学体育教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体育) 一、考试性质 招聘招聘小学体育教师的考试属选拔性的考试,编写大纲的主要目主要为招聘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服务,为学生备考、教师命题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大纲即可为招聘特岗教师作参考也可为各类学校招聘小学合格的体育教师作指导。 在使用本大纲时要结合特岗体育教师应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和准备,对象为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 考试时间、形式及试卷结构 二、试题采用以下几种题型:(1)单行选择题;(2)判断题;(3)解答题;(4)论诉题;(5)教法技能题。其中(客观题、主观题和教法技能题的比例为5 : 4 : 1 占100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占2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三、考察内容 考试主要涉及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2.第二部分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七大运动项目)及相关的教法技能。

3.第三部分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知识,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A.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 (一)走进新课程 1.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了解基层教育实践者必须具备的教育观念。 2.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 3.了解新课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1.了解教师专业的基本理念 2.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 1.了解课程性质;了解课程基本概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 2.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方面分目标的概念。 3.了解在小学阶段需要达到的四个目标程度。 ............... (四)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

中医外科学常考重点内容参考模板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育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疽: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的有有头疽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是发生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外感六淫的特点:1)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2)在人体抵抗力能力低下时发病3)六淫邪毒致病有季节性4)六淫邪毒可单独致病,也可混合致病5)六淫邪毒可以无脏腑致病6)六淫邪毒致病有一定的部位,上部:风温风热;中部:气郁、火郁;下部:湿热、寒湿。 ●上部辩证:病因特点: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发病特点:上部疾病的上升一般来势迅猛。因风邪侵袭长发于突然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患则较少。常见症状: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赤目,口干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

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中部辩证的:病因特点: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郁。发病特点:中部疾病的发生,常于发病前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素有性格郁闷。一般发病时常不易察觉,一旦发病,情志变化可影响病情。常见症状:中部症状比较复杂,由于影响脏腑功能,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概括之主要有:呕恶上逆,胸肋胀痛,脏腑痞满,纳食不化,大便秘结或而不爽,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下部辩证:病因特点:寒湿,湿热多见,由于湿性趋下,鼓下部疾病者多夹湿邪。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缠绵男愈,反复发作。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辨肿: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火欣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件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辨痛:热痛:皮色火欣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以原因来辨痒: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分析及真题解析(医学免疫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基础医学综合)-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考纲要点】 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考点纵览】 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如外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和自身衰老、凋亡、癌变的体细胞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保护性机制。 2.免疫系统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历年试题】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考纲要点】 1.中枢免疫器官 (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 (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 【考点纵览】 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2.骨髓是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人类B细胞、NK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部位。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造血干细胞系的分化; 3.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调节功能。 4.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结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6.脾脏:主要功能:储存和调节循环血量,滤过血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7.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8.MIS的主要功能:产生IgA类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黏膜免疫功能。 【历年试题】 1.属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C)——2013年 A.胸腺 B.脾脏 C.扁桃体 D.骨髄 E.肝脏 2.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2010年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3.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是(D)——2010年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第三章抗原 【考纲要点】 1.基本概念 (1)抗原及其特性 (2)抗原表位 (3)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 (4)共同抗原 (5)交叉抗原 (6)耐受原与变应原 2.抗原的分类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3)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3.超抗原 (1)概念 (2)种类 (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4佐剂 (1)概念 (2)种类 (3)作用机制 【考点纵览】 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被相应抗体或淋巴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中学体育考试大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中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体育学科的考试内容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与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考查目标具体如下: 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 2、考查考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所要求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安徽省目前使用的中学教科书、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4、考查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考查考生对中学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 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 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 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三、参考教材: 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th edition.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Janeway, 2004, 6th Ed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 教学内容: 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1.握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的基本概念、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 其相互关系。 2.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第一周)抗原(2学时)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致病 2.情志内伤致病 3.饮食不节致病 4.外来伤害致病 5.劳伤虚损致病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四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