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1)

1.什么是《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从体例分类上来说的。风,大多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多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经·郑风·子衿》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女主人公形象?

该诗塑造了一个正处在热恋中的感情真挚的女主人公形象。全诗写她在城楼上等候她恋人的情景。先写“青青子衿”,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写相思萦怀之情。因不能与恋人相见,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最后,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回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一个痴情、缠绵,活泼、可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3.乐府民歌《战城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描写前方战士暴尸荒野、后方田园荒芜、禾黍不获的情景,谴责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5.《长恨歌》塑造了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杨贵妃?

杨贵妃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杨贵妃死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她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一往情深,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忠于爱情的化身。6.柳永的《八声甘州》体现了柳词的哪些特点?

柳词擅长写“羁旅行役”,《八声甘州》就是一首叙写羁旅漂泊的词作。柳词工于铺叙,境界开阔。《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

8

/ 1

句,以雅致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苍茫的景象,雄浑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苏轼称其为“不减唐人高处”。柳词多写男女相思,《八声甘州》中也有“佳人”思妇。

7.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那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她不随波逐流,不图热闹,独立自主,自尊自爱,有自己的追求,卓然于世,独芳自赏。

8.《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和风格特点?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境况,

语言豪辣风趣,酣畅淋漓,体现了作者狂傲倔强、幽默多智的性格和寓庄于谐的风格特点。

9.舒婷《致橡树》一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

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借木棉之口向橡树倾诉了自己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不仅表现为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烈追求,更表现为双方人格的平等,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共享幸福又共担苦难。

10.在鲁迅小说《伤逝》中,造成子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在鲁迅小说《伤逝》中,子君、涓生的悲剧既与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封建势力的破坏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弱点有关。他们单纯追求个性解放,把个人主义和个人的幸福作为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目标,显示出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狭隘和自私。《伤逝》启示人们,个人的自由、幸福只有和整个社会的解放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获得。

《大学语文》简答题(2)

1.《诗经·卫风·伯兮》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思妇”形象?

8

/ 2

《卫风.伯兮》中的“思妇”对爱情忠贞不渝,具有坚毅忍耐的

性格。她的丈夫长得英武,作战也非常勇敢。她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

傲。自从丈夫从军以后,她情愿蓬首以待,因为再也没有人可以让她

为他梳妆打扮了。她甘愿头痛,想找到“忘忧草”,都表现了她对丈

夫的深切思念。

2.为什么说《国殇》是《九歌》中较为独特的一篇?

《九歌》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国殇》作为其中的一

首,不是写祭祀神鬼,而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作品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

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全篇情感真挚炽烈,抒写开

张扬厉,表现出了一种凛然、阳刚之美,这与《九歌》中其他乐歌想

像奇特、辞采瑰丽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3.什么是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职能是掌管宫廷音乐,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魏晋以后,人们把汉代乐府收集并制谱的歌诗,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4.《春江花月夜》可分为哪三个层次?

8

/ 3

《春江花月夜》第一层次是写春江月夜的美景,江面浩渺,月光皎洁;第二层次是写宇宙与人生的哲理,自然无限,人生苦短;第三层次写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感情真挚,缠绵。

5.《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中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社会与人生的怀疑、厌倦的深沉喟叹,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的出世情怀。6.《临江仙·夜归临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临江仙·夜归临皋》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抒发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情怀。7.《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是怎么阐释“大丈夫”的?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够坚守原则的人,不会为物质利益所诱惑,也不会被权势暴力的威胁压迫所屈服。

8.《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孟尝君经营的“三窟”是指什么?

8

/ 4

焚券市义,恢复相位,立宗庙于薛

9.《致橡树》一诗是怎样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致橡树》一诗以橡树和木棉两个主体意象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阴柔之美。诗人借木棉之口向橡树倾诉了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不仅表现为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烈追求,更表现为双方人格的平等,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诗歌意象新奇瑰丽,比喻恰当贴切,真切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10.在《追悼志摩》一文中,胡适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里面只有三个大字。请问:是哪三个大字?

爱,自由和美。

《大学语文》简答题(3)

1.屈原在《哀郢》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屈原在《哀郢》中记载了他离开郢都向东行走的途程,充分表达了他对郢都的无限眷恋和哀婉凄绝之情,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绝望,对苦难百姓的关怀同情,对献媚钻营的奸佞小人的无比痛恨,对楚王远贤亲佞的深深失望。

2. 简要分析《谏逐客书》的论证结构。

8

/ 5

《谏逐客书》开篇点题:“逐客为过”。第二段列举先王成功事例,“皆以客之功”,暗示今日逐客之非。第三段铺陈今王重物、色、乐而轻人之作为,指出“此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抓住了“逐客”的要害。第四段从理论的高度出发,正反两方面阐述,得出结论:“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照应开头,突出论点。

3.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什么能成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作?(从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简析之)

张若虚传世的诗作仅存二首。《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月夜的美景,表现了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领悟,抒发了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在艺术上,该诗音优美、纯真和深沉的特点,乃千古绝唱。所,声韵婉转,情并茂具有以前人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4. 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李白为什么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是一首倾诉心志的抒情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写出了当时佞幸小人得势、志士才人受压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诗人有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5.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缠绵悱恻,情节曲折离奇,将近体诗的音律融入乐府歌行,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悠扬。

8

/ 6

6. 简要分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点。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点主要是雅俗相济,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有诗情画意的文学意味。“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文学语言,“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是白话口语,雅俗相济,雅俗共赏。

7.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写了哪几个场景?

一、赴亭惜别,二、把酒饯别,三、残照离别。

8. 简要分析《朋党论》的论述层次。

本文开篇承认自古以来就有朋党之说,重要的是人君能区分“君子”朋党与“小人”朋党。接着,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从治国安邦的高度,告诫人君“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下面又以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事实为论据,深入分析了人君的“治乱兴亡之迹”。最后自然得出结论:“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9.戴望舒《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什么?

戴望舒《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着诗人的美好理想。诗人赋予“姑娘”美丽又哀怨的意象,写出了时代的病态和诗人的彷徨。

8

/ 7

10. 《乡愁四韵》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乡愁四韵》分别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诚挚的热爱。

8

/ 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