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研究

新闻语言研究
新闻语言研究

新闻语言研究

摘要:新闻语言研究,从语言运用、表达效果、辞格使用诸方面对新闻语言进行分析,而新闻语言的本体研究又是以静态的形式描写为主,这些研究都无法对新闻语体的识别性因素作确认,新闻语言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功能的、系统的,具有语言研究自觉的。

关键词:新闻语言;语言转型;语用修辞;语言表达

一、新闻语言透析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关于新闻语言要求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助语言符号这一中介告诉受众世界发生了什么,即事实的原貌是怎样的。作者应做到在受众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通过语言符号来还原事实的原貌,让受众有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观其事的感觉,让受众重构事实原貌时非常具体。这就要求新闻语言要具体、准确、简练、通俗、客观。具体。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

可信程度就高,才能吸引读者、听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准确。语言的目的是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不是玩弄词藻。语言,可称之为风格语言。首先,不同时代的新闻作品语一般认为,所谓新闻语言就是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言具有时代性,如果记者时代敏感性强,作品中体现出。方自身特征的语言,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学语言、公文来的时代风格就较明显,语言就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其。寻、法律语言、外交语言、科技语言等。次,不同记者写作新闻时可能带有个人风格,如果这种这种理解固然不错,但并不能准确说明新闻语言风格比较突出,就可称为个人风格语言.的特征.照此理解,所有新闻作品的语言都是一副面,然而,仅有这样的分解仍是不够的,依然不能说明孔、一样肤色、一种表情,单调、苍白而又呆板.这种语新闻语言的复杂性.如果深入分析下去,还可对文体语言只会使我们的新闻作品没有色彩、没有血肉,失去新言与身份语言进行再分解。这样,我们会发现文体语言鲜感和亲近感。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些记者用这种单内部还有不同的类别,即类别语言,身份语言内部也可一化的枯燥语言写作新闻,致使许多新闻引起读者和以分解出一个对象语言.二者构成新闻语言结构的第其他受众的不满,而新闻语言也就成了“大话”、“空二个层次。

二、新闻语言的变化特点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

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流变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定的新闻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和相应的历史条件相符合的。新闻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必然推动新闻语言的变革,使之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时代印记。“劳动为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创造了主体,并直接导致了主体对新闻信息的需求。”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语言的形态经历了手势、口头、符号、文字这样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19世纪末,电子媒介出现以后,新闻语言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大大拓展了新闻语言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当代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信息传播新技术的革命。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新闻语言也面临着一次更为深刻的变革。新闻语言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同时也有着自身角色和学理上的要求。当前,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新闻语言主要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一)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

主观意图服务的。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请看下面这则消息的语言运用: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这条题为《上海严寒》的消息不到300字,整篇作品的语言,没有使用反映浓烈感情色彩的褒贬词,但我们透过记者对上海街头积雪的描绘和前后10年的对照,以及上海市民政局、教育局在严寒中采取的措施,看到了新旧社会出

现的两种结局。记者行笔自然,语调平静,但谁也不能否认,作者思绪沸腾,爱憎分明,能使300字的报道展示出一副真实的画卷: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作品多用了反映爱憎感情的褒贬词,它的感染力就不会有如此强烈了。

(二)有不少文章在分析新闻语言时.经常把“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等作为其特征子以讨论,其实,这些也是许多其他文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就是直接用于传播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真实、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的而貌正是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语言必然是一种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之一。因此,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叙述性.并呈现出与其他文体迥然不同的自身特色,强调新闻语言的叙述性,是保证新闻客观性的重要方面山于我们长期以来受文学语言的影响很大,缺乏新闻语言表达的职业培训、有时会影响新闻本质特性.区别新闻语言和义学语言不同的特点,新闻语言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逻辑表述,新闻语言的叙述性是它的最基本功能。

(三)在新闻语言运用中,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地、连贯地陈述事实的要素,诸如事实状态的指称、时间、处所、方位、范围、程度、过程、数量,以及事实相互关系的领属、因果等。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语、状语来表示,而尽可能减少由主要起描写、表情作用的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性词组来作定语状语。此外,新闻语言的客观性,也是新闻美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而新闻语言的客观性,能够把客观现实的美,把社会实践的进步要求和内容,把人们精神生活中那些鼓舞大众为理想而斗争的高尚情操,以及美与丑的矛盾冲突和斗争,通过新闻载体给予客观公正的传播,引导大家对美的憧憬和向往,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新闻语言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求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然而,其模糊程度又有文学创作截然不同。

三、新闻语言的特征

报纸新闻语言是一种贴近性语言 ,既不能曲高和寡 ,又不能味同鸡肋 ,它要求真实性、群众性、文学性“三性”并重。(一 )真实性———受众接纳基础新闻写作是一门艺术 ,但毕竟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 ,语言着色太多 ,往往容易使报道失真。特别是地方党报 ,发行范围小 ,读者所使用的就是地方方言 ,有一定的语言习惯 ,加上报道过的事很容易被证实 ,一旦因语言失真而失去读者信任 ,就会有损党报权威性 ,丢掉其拥有的接近性优势。因此 ,语言首先必须具有确切性 ,尽可能使用中性词 ,切不可因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 ,凭形容词为文章增色 ,凭大话套话拔高报道对象 ,掺和主观色彩。新闻报道不能言过其实 ,替新闻人物说大话 ,说过头话 ,要像书面作品一样“留白” ,话说过头了 ,就会引起读者怀疑甚至反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生活本身是多色彩的。新闻是对多色彩生活的客观反映,因此,新闻语言也应是多色彩的。在现代五光十色、色彩斑澜的世界里,对于那些“单色调”的、呆板乏味的新闻,广大受众是不会买账的。本来,一篇新闻题材抓得很好,由于语言单调、乏

味,读来味同嚼蜡,读者只好中途弃之。这种“夭折新闻”只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反之,好的新闻,再加上生动多彩的语言,就能使新闻作品增辉添美,赢得更多的受众。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所说:“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行文简练是我国纪实文体的传统。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曾经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提出叙事“尚简”的主张,要求做到“文约而事丰”,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众多的史事。所谓“文约而事丰”,这也是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报纸上的消息一般篇幅较小,字数较少,而又要给读者以较大的信息量,语言上没有别的诀窍,只能靠“简练”二字。通讯、特写、解释性报道等新闻体裁,即使是篇幅较大,字数较多,语言也要尽量简练,不能因为容许字数而掺杂水分,信口开河。初学新闻写作的人以为,新闻报道只要把史事迅速反映出来就可以了,怎么来得及讲究语言的简洁、精炼。这是把传播的时效性与语言的简练对立起来了。其实,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新闻要短、要快,就要语言简练。语言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应当用最经济的语言传输更多的信息。因此,作为信息语言的新闻语体,遣词造句,要能节省就节省,并求突出本位信息——主要新闻事实。

四、新闻语言研究归向:规律与差异

缺乏个性的指同与界定,新闻语言研究遭致了研究面向的离散、研究方法的迟滞、研究理论的偏向。整个的新闻语言研究缺乏学科整合的合力,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缺乏体系化的观照,缺乏识别性

的界定。这些决定了新闻语言仍然具有附庸性,学科的独立和自觉意识还远未被唤醒,尚处在游离与散漫状态。

正是这样的语言研究语境,导致新闻语言的研究呈现出了时代的“快餐”性,在新闻语言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体现为写作学、语体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取向,其研究状态呈现为支离的而非系统的,实用的而非理论的,内容的而非形式的,描写的而非功能的,文本后功能的而非文本功能的,总之,是脱离了语言本体的,是缺乏解释力的。在追求实用的语言工具观左右下的新闻语言研究遭致了一个最不实用的直接后果,就是新闻语体区别性因素的无从指认,次语体内部的标志性因素的无从确立。这是近20年的新闻语言研究遭致的致命伤,但在实用大潮下,却又往往为人们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传统的新闻语言本体研究,更多地关注新闻语言的存在共性,即寻求词汇层面、语法层面、修辞层面的共性描述,这种研究方法最可贵的借鉴是提供了相应的形式描写,而最致命的弱点是对这种存在的形式无从解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新闻语言家族中次语体之间的界限无从区分。

既然传统的描写方法无法离析出新闻语体的识别性因素,新闻语言的研究则不啻使用动态的功能解释的方法。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求在,是为了寻找新闻话语样态中的差异,以求得对家族成员的识别与指认。

作为话语实践的新闻语言,其本身即为言语动机制导下的言语行为,因为“语言的包装和安排根本就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的,说话

人的语言知识无异于说话人的语言行为”。语词的意义存在于表述,或日是表述赋予语词以意义。表述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是语用功能制约下的语义的选择、语法的实现,如此,则表述的过程也必定是动态的系列生成过程,是语用、语义、语法的合力结晶。也因此,对其研究也应当是动态的、功能的、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如此,则势必要冲破静态的理论规约,寻找语言解释的合力并对其做出动态的把握。

新闻语言是针对新闻事实所展开的话语实践,而新闻语言研究展开的基础也应当是作为话语实践的文本样态,这应当是新闻语言研究的着力点与归向。同样是对本体的关注,但研究理念、研究面向、研究方法必须转向动态的、解释的、系统功能的视角。

功能解释的基础和平台是新闻语言的话语样态,即解释是以描写为前提,是建立在新闻语言共性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共性的语言现象、语法形式作出功能的、个性的解释。言语动机、语用功能的差异作为制导因素势必会影响到语言系统的选择与表述的偏离,而语言体系的选择与表述的偏离,既贯穿着功能的差异,也会在表述的偏好与取向上呈现出规律性的言语体裁特点,而这些正是语体存在的个性与差异所在。

规律性兼有同质与封闭性,规律的倾向形成了语体的归向,划定了语体行为的范式,这种规律或共性也正是语体的识别性或标志性因素。根据家族象似性原理,家族成员的象似具有部分相互交融的共同点,差异才是构成家族成员的独立与个性所在。在求得差异性上,功

能的观点与结构主义的观点具有着某种程度的象似。区别在于前者承认对立。但也同时承认在对立的管界内存在着规律与共通,而后者则把对立强调至极致。

寻求对立,条理规律也正是新闻语言研究中贯彻与把握功能理论的核心。因为规律是形成语体的内部合力,对立则是语体之间的识别与界定,是合力的异质化表现。对立以规律为基础,同时又为其划定范式与管界。

新闻语言研究的本体色彩即在于划分出新闻语言内部的同质性因素与异质性因素,也即此在与彼在,共通与对立,规律与差异。这是新闻语言存在的根本,也是新闻语言研究关怀的终极,否则,脱离了本体的新闻语言研究无异于空中楼阁,注定了研究面向的游离与研究价值的短暂。

因此,好的文章,如同美的音乐,能于字里行间跳动出和谐的音符,透出一股罂钱有力的声韵。这种韵味,就是文章的声韵美。相传,晋孙绰作《天台山赋》,写得得意,对朋友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 文字而可以作金石声,其精美挺拔可以想见。文章的声韵美,文艺作品可以具备,新闻作品又何尝不能呢?我们试读新闻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的一段文字:“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读着这样的文字,一股气吞山河\劲秀挺拔的气势和美感顿时充盈胸间。可见,新闻作品完全可以写得声情并茂,韵味十足。但这个目标

是一个不低的要求,需要相当的知识积淀、不懈的写作训练,下一番字斟句酌的功夫。一位散文家曾说:“民声字容易表达悲苦的情绪,响亮的声音容易显出欢乐的神情,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度。” 这些切身体会和经验,足可为新闻写作效法和借鉴。

新闻写作常识汇编

新闻写作常识 新闻写作知识对于记者编辑来说是基础性业务知识,是必须完全掌握的“吃饭知识”。但是,现在不少记者编辑、新闻从业人员却连这些新闻写作的常识性知识都半生不熟、模棱两可,严重影响了新闻写作水平。为此,记者网整理出如下《新闻写作知识基础》,供学习加强和温习掌握之用。 一、新闻概念及新闻学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

6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真理是科学的结晶,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并不拒绝活泼。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是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其形式也应是生动活泼的。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指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当产生绚烂夺目的文化。事实上,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他们的许多著作,文笔生动优美,既有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情文并茂,风格独具。我国历代文章大家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为了传播真理使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点。一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说“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就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比如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话、具体事,并且要具体到形象化的程度。”这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都有具体方面和抽象方面,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民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 总之,大手大脚,把关不严的情况必须改变。不少同志以为我们国家大,多花一点钱,好比在大公鸡身上拔一毛,算不得什么。殊不知,你拔,我拔,他也拔,见毛伸手抢着拔,用不了多久,羽毛丰满的大公鸡也会成为秃鸡的。有些同志自己身上掉根头发都感叹不已,拔根汗毛也怕痛,而对国家身上的毛、公家身上的毛却采取了异常“慷慨大方”的态度。当然,在我们经济战线上,坚持原则、遵守制度者大有人在。他们铁面无私,对国家、集体的财物把关很严,不随便开支一分钱,可以说是“一毛不拔”以利天下,特别是建设银行的许多同志为国家把口子,节约不少投资,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这种夹叙夹议,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的点睛之笔,比起那些洋洋大篇的泛泛而论不知要强多少倍,值得学习。 又如,2001年6月7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的短论《索菲亚的“厌烦”》,也是一篇熔叙、议于一炉,把抽象的概括同现实中的人与事结合起来的一篇美文。这篇短论把所有议论的事物加以描述和渲染,议论风生,娓娓道来,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 法兰西有个索菲亚高科技园。世界前列,欧洲之最,所以参观洽谈者,近悦远来。而法国人也总是热情接待。然而近年以来,东道主对于中国的参观团,却十分“厌烦”。每有团来,只派一名导游敷衍。既非民族歧视,也非人分九等,什么道理呢?因为那些团队中人,大多外行,没有常识,且心不在焉,一年几十个团队蜂拥而来,呼啸而去,什么下文也没有,“不知为何而来”? 索菲亚的“讨厌”,并非惟一的例子。数年之前,已有报载,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气势雄伟,美景无限,也有中国的“参观团”,与电站不沾边的大批官员,来此一游。结果巴西政府只好宣布:来伊泰普参观的中方代表团,一年不得超过4批,且须“与水电有关”,无关之人,概不接待…… “无关之人”,出国“考察”,老外看不'[董,但却是咱们不少地方组团云游的一大特色。无涉科技,可以去索菲亚,不搞水电,可以去伊泰普。“考察”,只是名目,醉翁之意,仅在山水而己,这在国人,已不是什么奥秘,只是洋人尚在雾中。当然科盲、水电盲们,也不是不能出去。“开开眼界”,总比蜗居夜郎要好。然而为数不少的团队,去国万里,又开了什么“眼界”?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芭堤雅的人妖秀,夏威夷的脱衣舞,真可谓满目“春”色入眼。至于赴美“考察”,去拉斯维加斯“来一把”更成一些团队的“例行项目”。游龙戏凤的开销,遍采春光的发票,不少拿来公家报销。已经判了无期的巨贪、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案的事发,不就是因为“出国考察”的花账么?肖市长出境六天,某公司全程买单,一迭发票,巨达41万元,才终于引起了检方的“震惊”。然而这样的“发票”,又岂止一个肖作新拿来“报销”? 国门打开,“出去”看看,应是常情之事。但如果暗度陈仓,万里逍遥,岂但是中国老百姓侧目,便是洋人,也要另眼相看,这就叫做“有损国格”,把台坍到了天涯海角。索菲亚的“厌烦”,难道不应当发人深省么? 这篇评论寓理于形,叙事于理,通过一连串经高度概括的典型事例,再辅之以轻松调侃的笔触,把一些人以出国公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 D ) 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 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 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2.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C ) 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 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B D.内外有别原则) A. 流与源的关系 B. 源与流的关系 C. 并列关系 D. 等同关系 4. 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 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D ) A. 采写人情稿 B. 拿原则作交易 C. 见利忘义 D. 有偿新闻 5.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D ) A.搜集创作素材 B. 采风问俗 C. 取得人证物证 D. 识别和获取新闻 6.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 的质量,还可以( A ) A.指明采访的去向 B. 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 把采访引向深入 7. 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D ) A.广泛地接触群众 B. 多方面地挖掘材料 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 D. 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 8《. 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 )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B. 记者的头脑灵活 C.采访的机遇好 D. 记者的笔杆子硬 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C ) A.认真做好记录 B. 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 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 D. 把握好座谈的气氛 10. 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 )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 B. 思想更加开放 C.有思想活动 D. 有细节与故事 11. 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 ) A. 蹲点采访 B. 隐性采访 C. 易地采访

新闻语言特点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1、作为议论文语言特点:以概念和判断为主。 在词汇选择上,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用形容词或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靠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法。 冗余信息理论 2、作为新闻文本的语言特点; 讲求表达的效率。字词不能生僻;句子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成,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伤口。 新闻评论采用的是逻辑方法,将概念、判断、推理,讲论点、论据‘论证。 杂文思维方式一般为联想,联想是一种形象思维。 二、语言风格 情感化和理智化。 在一定程度上,评论的情感性与形象性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在意见传播的伦理上和效果上都是值得警惕的。 1、理性化的语言应该处于全文论证的主线上,情感化的语言则应处于“支线”上,不应“喧宾夺主”。如果相反,确实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 一篇评论中充满理性的语言,也许会给读者“干枯”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费力程度”。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加入这些语言? 参考答案: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应该“以文害意”,削弱表达的准确性。

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 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 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写出的评论才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真正通俗的语言,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富于表现力的,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二、形象生动爱憎分明 在新闻评论抽象道理的论述中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可以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1.巧喻善比 巧喻善比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通过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2.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 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给所要论述事物画像,这种形象描绘的过程,有的就包含了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 3.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 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新闻评论在借用形象作比喻或直接描绘某种形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要使形象能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新闻评论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要在感情上打动读者。既服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新闻评论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评论作者对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并自然地表现在评论的论述中。情理交融的评论,既可以帮助读者明辨是非,又能使他们受到启迪和感染。 2.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情感撰写评论,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说服打动读者,实现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 3.恰当运用修辞手段 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恰当运用修辞手段,使说理和抒情更好地结合,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以求说理和抒情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1)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2)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3)要有点幽默感。 四、朴素精炼要言不烦

新闻写作试题库(超全)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25通讯重于(叙述、描写); 26述评新闻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 27、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成。 28、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式。 29、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30、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31、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 32、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33、新闻导语的“导”字有(开始、启发、引导)三个涵义。 34、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35、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36、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 37、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横断面综合报道) ,二是(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8、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39、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 40、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特)。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例如写人物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里和鞋袜里渗了出来。这个情节,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进喜在受伤后顽强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性格 鲜明地刻划出来了。

《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一、新闻语言

第一讲新闻语言 广播台、通讯社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从今晚开始,我们用六个晚上的时间来对大家的新闻写作做一个简单的培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新闻写作的语言来展开交流。 一、新闻史概述 新闻对于全世界来说应该是一个新兴的事业,从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经历了1815年8月5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伦敦会的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刊的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发展到20世纪初的广播,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电视,直至今天的网络,也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意义,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宣称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而今天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却成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我们作为校园内的新闻传播者,担负者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为了提高我们所传播的信息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接下来这一个星期,我们将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共同的交流,相互促进。 二、新闻的理解 问:在英语中,新闻“NEWS”一词的含义。北、东、西、南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二)、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三)、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三、新闻的要素 一、五个“W”和一个“H” 新闻要素,一般被人简要地概括为五个“W”一个“H”,这分别是六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它们的意义是:

新闻评论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 1.确定性。 新闻评论语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以概念和判断为主的。概念有着确定的界定,判断有着确定的对象,这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与说服的效果。 在语言词汇的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词或转喻性(借代、借喻)的词。 2.控制形容与转喻的语言量。 量的控制,即形容或转喻的词汇不要太多,不要成为全篇词汇的主体,否则虽然“好看”,却淹没了理性的表达; 质的控制,即不要让形容和转喻来代替论证和判断。太多的比喻可能有益于理解,却削弱了论证,削弱了人们通过理性把握本质的能力。 3.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是含糊的、有歧义的。这首先表现为,它应该有着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4.抽象程度要适当。 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 过于抽象的语言,会增大阅读的负担,不利于读者的信息接受。 但是,语言的抽象度是思考的必然代价。新闻评论作为思考与论证的文体,其语言与新闻报道相比,整体上抽象程度肯定回事较高的。但新闻评论作为大众传播的新闻文体,还是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抽象度较低,更为具体、可感的词汇,以提高评论的可读性。 (二)区别于其他议论文体的语言特点 1.讲求表达的效率。 这种表达效率表现为易读,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上口。从平面媒体的角度说,还应尽可能地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的层次与结构,并节省目力。 2.讲求“直笔”。 新闻评论的语言,要以传播效率作为第一重要的价值。因此应该平白易读、讲求“直笔”,多用概念和判断。不应该曲折枝蔓。任何影响效率的文采和韵致,包括比喻,都应该牺牲掉。 二、当前新闻评论语言面临的问题 “时评腔”—— 由于更多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更多的新闻评论主体的汇入,专业判断和知识含量的增加使当代时评的一个语言特点,由此也导致新闻评论中学术概念的密集化。 时评语言与生活语言—— 一方面,时评所涉及的公共事务内容,以及议论事务的理性层面、大众传播的效率性,使其语言与生活语言有较大距离。 另一方面,新闻评论的传播对象是生活中的人,评论的语言要照顾到读者对生活语言的亲近感。 三、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 在语言使用方面,新闻评论可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情感化与理性化。 一定程度上,评论的情感性与形象性是达到好的传播效果的手段。 但是,语言的情感性和形象性在意见传播的伦理上和效果上都是值得警惕的。因为:

新闻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电视新闻作品的语言艺术和修辞 (以新闻电视专题片《难圆绿色梦》为例) 【摘要】语法和修辞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基本现象和问题,讲求的是语言科学和语言艺术。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像新闻、报纸一样,讲求语法和修辞规律,并以艺术和修辞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比喻、象征、拟人、双关、借代、对比、排比等修辞格同样可以运用到电视新闻语言中。《难圆绿色梦》在一定意义上开辟了我国电视新闻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之先河,在我国的电视新闻语言和修辞艺术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对《难圆绿色梦》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研究,想要表达电视语言艺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电视语法学和电视修辞学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语法修辞电视语言 【正文】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语法管的是“对不对”,修辞管的是“好不好”,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语法是基础,修辞是加工。这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语言来说的。在电视语言尤其是电视新闻语言中,同样要讲究语法和修辞问题。 《难圆绿色梦》讲的是一位老人种树治沙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叫徐治民,当年已经82岁了,他用尽一生的气力种树治沙,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一个叫园子塔拉的地方治理了一片荒漠。但当这片林木被分户承包了以后,一些人只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郁郁葱葱的林木被无情地砍伐了。老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赶到现场,目睹了林木横七竖八躺倒在地上的惨状后,痛心疾首,老泪纵横,为几十年的血汗付之东流而感伤,为原子塔拉即将被沙漠吞噬而哀叹,为一些人漠视国家法律法规而愤怒。 电视新闻作品可以适当运用现代意义上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效果,使得新闻报道形神兼备。在《难圆绿色梦》中,一些镜头的句式里就明显运用了修辞手法和技巧,大大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比喻手法:我们知道,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修辞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修辞方式,是借助两事物有着共同的特点或必然的联系,而进行的类推和对照。一般来说,比喻的手法有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共通性。在《难圆绿色梦》中,有一段记者出镜的镜头,就运用了比喻手法。记者周墨站在一片沙丘上,边走边说(全景):“观众朋友,我现在走过的这片沙丘,就是当年徐治民老人带领十八勇士在这里植树治沙的地方。仅仅四五年的时间过去,这里的绿树就不见了,成了眼前的这片沙丘。而沙丘的主体,又以每年十米的速度,向这个村庄逼近。” 在周墨边走边说的时候,镜头先有一段起幅,然后从右向左水平摇,落幅为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摇镜头,其实就是一个具有比喻意义的镜头。这个镜头不仅仅在陈述着沙进人退、沙丘正逐渐侵蚀园子塔拉人的家园这一事实,还预示着园子塔拉村将被沙丘埋葬的残酷命运。这里,“村庄”是本体,“沙丘”是喻体,通过镜头的客观叙述,将村庄比喻成未来的沙丘所在地,沙丘成了村庄的宿命。这个摇镜头揭示的意义是,如果沙丘继续以每年十米的速度向村庄逼近,那么,不久的将来,眼前的村庄将成为沙丘;或者,眼前的村庄将像沙丘一样,成为一片死寂的不毛之地。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追求观点的表达效率. 新闻评论的基本思维方式:收敛型. 论点的表达形式是判断. 新闻评论的本质是一种对新闻的认识活动,而认识结果就是论点,表达形式是一个或多个判断 在形式逻辑中“判断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论点中的判断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具体判断和普遍性判断。 新闻评论中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对于新闻评论而言,用于论据的的知识则可以简单分为两层:常识与专科知识 新闻事实的处理方法:1文头叙事2文中叙事3文尾叙事 论证起两个作用:一是用来寻找、检验和确证事实的结果(论点)二是用来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认识结果。 论证的基本方法是形式逻辑 新闻评论中要做的演绎推理:就是要从人们普遍经验的“一般”来推出对新闻事件这个“个别”的判断。 结构是表达效率的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结构反映开头,结尾与中间论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内层结构反映论证部分的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 论证部分的结构,其基本上是并列与递进两种主要类型。 结构是一篇新闻评论静态的表现形式,节奏就是一篇新闻评论动态的表现形式 新闻分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往往被人们看作“应景文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情感化的与理性化的 文风是语言风格的一种,具体而言,文风是有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影响的结果 言论版是现代国际报纸言论的一种发展成熟的形式。 言论版不仅是各种言论的集纳空间,更是一个言论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表现为不同言论之间的关系:交流与争议。 言论版的生命力就在于容纳不同的声音。 网络新闻评论是更迅捷、更普遍的意见表达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基于其影响力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主要表达的是主观性信息,而新闻报道只应表达客观性的信息.新闻评论中对客观性信息的称述,一般是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和支持主观性信息的论据性材料;而新闻报道中则不应包括变大表达作者主观性信息的判断句.上述区别是作为一个新闻操作规范而存在的.议论与报道必须分开的职业操作规范,是评论作为一个文本独立存在的依据, 论点的要求对论点的要求可以分为认识方面的要求和表达方面的要求。在认识方面,作为论点的,应该是一个人的认识结果。就认识的对象----新闻事实来说,应该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结果:判断一个新闻事实的意义、价值、原因、结果及其与其他事实之间的关系,这些超越新闻事实表面陈述的内容,才有资格作为论点。一篇评论的论点,只有超越新闻事实本身的信息性传播价值—与其不同或比其更高,才有可能确立评论价值。在表现方面,一篇新闻评论的论点,在新闻的传播接受环境中(有人形容为“扫描式阅读”以比喻紧张的阅读节奏)应该比其他议论文的论点更为鲜明,即容易被读者找到、理解也容易被读者记住。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有这样三种作用1作为由头 2作为判断对象3作为论据

新闻语言特点

摘要 现在,有很多用英语报道的新闻,但是国际上已经约定熟成一种通用的报道新闻的语言模式,那就是新闻英语。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中使用的英语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英语是不一样的。本文就浅析新闻英语语言特征。 关键词:新闻英语特征词汇

Abstract Today, there are many media reporting news in English, but what they used is a common mode of English news internationally, that is, news English this particular style. However, the language used in English newspaper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general English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News English Features Words

Contents Abstract (3) 1.Introduction (5) 2.Understanding the news english (5) 2.1 Definitions of news english (6) 2.2Natures of news english (6) 3.Lexical features of news english (6) 3.1 Short words (7) 3.2 Abbreviations (8) 3.2.1 Acronyms (8) 3.2.2 Clippings (8) 3.3 Frequent use of new words (9) 3.3.1 Sense-shift (9) 3.3.2 Part of Speech Shift (10) 3.4 Borrowed words (10) 3.4.1 Loan words (10) 3.4.2 Proper names of persons or places (11) 3.4.3 Slang (11) Bibliography (12)

新闻作品消息赏析

徐金波吴忠新陶涛 2012年12月18日0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12月17日电(徐金波吴忠新陶涛)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17晚正式开场,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当晚的首场考试,那些信心满棚进场的官员却“哭着”走了出来。 武汉电视问政的出题人是普通百姓。今年3月1日,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针对百姓普遍反映的部门职责不清、新城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审批流程复杂、出租车营运秩序不规范、小餐饮脏乱差与扰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市交委、城管局等2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向社会作出公开整改承诺。 武汉电视问政的评委也是普通百姓。本期电视问政就是让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手持“笑脸”(表示满意)和“哭脸”(表示不满意),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拷问”、“验收”和“打分”。 17日晚20时正式开始的首场电视问政,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让服务更到位”为主题。为给“考官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武汉市委组织部部长胡志强、市政府副市长秦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市编办主任黄松如、市法制办主任李子林、市人社局局长潘汉生等6位“考生”,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 在开场总结年初承诺阶段,政府官员们显得成竹在胸、高谈阔论,认为自身的工作应该得到考官们满意的笑脸。然而,随着暗访人员将小餐饮整改存在“盲点”、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问题,以短片的形式在现场一一呈现,刚刚还危襟正坐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 轮到评委们现场打分时,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 中共武汉市纪委负责人表示,武汉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完)

新闻写作知识

新闻写作知识基础 一、新闻概念及新闻学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

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客观。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情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新闻写作知识(2)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通常表现为: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15℃,这是用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 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新闻,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 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宏,大千世界的风云,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人们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 2、实证性 实证性,就是说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新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 律,主要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话。写出确定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应交待清楚有关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 3、及时性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那么就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否则,写人家已写过过人家早已知道的过时的事实、过时的内容,或者一条新

闻写上十天半月才报道,那就不叫新闻了。要突现新闻的“新”,就得要及时地捕捉,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可以说新闻是一种极重时效的文体。新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迅速及时地采 写与报道。新闻是今天生活的快摄,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前天的新闻。 4、广泛性 新闻是由新闻机构发布的,它是面向全社会,对广大群众传播最 为广泛的信息形式。正因为新闻具有这样的广泛性,所以新闻一经发布就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影响。 5、开放性 由于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它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由于有了迅速灵敏的新闻传播,使当今世界每个角落发生变化的重要消息,能在瞬间传遍全世界,于是遥远 的距离得以缩短,孤陋寡闻者得以开扩视野,居于斗室,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宇 宙星云,天下大事。 6、变动性 新闻以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作为归依。而生活中的 事实不断地有所变动,新闻所要反映的正是变动中的客观事实。 三、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