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分析化学练习题

人卫版分析化学练习题
人卫版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参考答案 1.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 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甲酸(HCOOH ) Ka = 1.8×10-4 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 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 Ka 2 = 2.5×10 -6 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 Ka 3 = 4.1×10 -7 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 -7 (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 Ka 2 = 3.1×10-6 解:设C b = C a = 0.10 mol/L ,V a = 20.00 ml (1) 甲酸(HCOOH ) K a = 1.8×10-4 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 计量点产物:HCOO —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 [ ]6 4141067.1210.010 8.110---- ?=??=?= b a W C K K OH ( )78.567.1lg 610 67.1lg 6 =-=?-=-pOH 22.878.500.14=-=pH 选酚酞指示剂 (2) 硼酸H 3BO 3 K a1 = 5.4×10-10,K a2 = 1.8×10-13 ,K a3 = 1.6×10-14 , C a K a1< 10-8,C a K a2< 10-8,C a K a3< 10-8 无滴定突跃,指示剂在终点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用NaOH 准确滴定。 (3) 琥珀酸(H 2C 4H 4O 4)K a1 = 6.9×10-5,K a2 = 2.5×10-6 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K a1 / K a2 < 104 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两级离解的H +被同时滴定。 计量点产物:Na 2C 4H 4O 4 二元弱碱 ??? ? ??><>500,05.02,201121a a a a W a K C C K K K CK []06 .994 .4/1015.1310 .0105.21056 142==?=??=?= ?= ---- pH pOH L mol C K K C K OH b a W b b 选酚酞指示剂 (4) 柠檬酸(H 3C 6H 5O 7)K a1 = 7.2×10-4,K a2 = 1.7×10-5,K a3 = 4.1×10-7 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C a K a3 ≈ 10-8,K a1 / K a2 < 104,K a2 / K a3 < 104 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三级离解的H +被同时滴定。

分析化学(李发美_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 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 12.0104i =∑=n x x ②0.00121 )(2 i =--∑= n x x s ③0.00038 == n s s

分析化学习题标准答案(人卫版)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作者:————————————————————————————————日期: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 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1) 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2) 0.1 0.1 -0.6 0.2 -0.1 -0.2 0.5 -0.2 0.3 0.1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Λ 0.241=d 0.242=d

第五章_配位滴定法(人卫版分析化学)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1.基本概念 稳定常数:为一定温度时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形成常数,以KMY表示,此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是指金属离子与其它配位剂L逐级形成MLn型配位化合物的各级形成常数。将逐级稳定常数相乘,得到累积稳定常数。 副反应系数:表示各种型体的总浓度与能参加主反应的平衡浓度之比。它是分布系数的倒数。配位剂的副反应系数主要表现为酸效应系数αY(H)和共存离子效应αY(N)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以αM表示,主要是溶液中除EDTA外的其他配位剂和羟基的影响。 金属指示剂: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的颜色有明显区别。金属指示剂与金属配合物(MIn)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MY)的稳定性低。一般要求K MY'>K MIn'>102。 最高酸度:在配位滴定的条件下,溶液酸度的最高限度。 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发生水解的酸度。 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稳定的配合物,过量的EDTA不能将其从MIn中夺取出来,以致于在计量点附近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敏锐的现象。 2.基本原理 (1)配位滴定法: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此类配合物不仅稳定性高,且反应速度快,一般情况下,其配位比为1:1,配合物多为无色。所以目前常用的配位滴定法就是EDTA滴定,常被用于金属离子的定量分析。 (2)准确滴定的条件:在配位滴定中,若化学计量点和指示剂的变色点ΔpM'=±0.2,将lgC×K MY'≥6 或C×K MY'≥106作为能进行准确滴定的条件,此时的终点误差在0.1%左右。 (3)酸度的控制:在配位滴定中,由于酸度对金属离子、EDTA和指示剂都可能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控制溶液的酸度,需要考虑的有:满足条件稳定常数38时的最高酸度;金属离子水解最低酸度;指示剂所处的最佳酸度等。 (4)选择滴定的条件:当有干扰离子N共存时,应满足ΔlgCK'=lgC M K MY'-lgC N K MY'≥5(TE%=0.3,混合离子选择滴定允许的误差可稍大)。可采用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等手段来实现选择性滴定的目的。 (5)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 (6)配位滴定法能直接或间接测定大多数的金属离子,所采用的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只要配位反应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应尽量采用直接滴定法。若无法满足直接滴定的要求或存在封闭现象等可灵活应用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3.基本计算 (1)条件稳定常数:lgK MY'=lgK MY-lgαM - lgαY+ lgαMY (2)滴定曲线上的pM': (3)化学计量点的pM':pM'=0.5×(pCM SP + lgK MY') (4)终点时的pM'(即指示剂的颜色转变点,以pMt表示):pMt = lgKMIn - lgαIn(H) (5)Ringbom误差公式:

分析化学习题集答案解析(人卫版)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 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围: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 i =--∑= n x x s ③0.00038== n s s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人卫第六版)

第二章 1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3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Determinate error 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量重复出现。 4偶然误差( Accidental error,Random error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准确度(Accuracy):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6精密度(Precision):平等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7偏差(Deviation ):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 8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9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

1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标准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11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在分析工作中 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12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 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13中间精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对同一试样 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4重现性(Reproducibility):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由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15置信限(confidence limit):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x的两端各定出一 个界限。 16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 17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 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

卫生化学(人卫第七版)

卫生化学(人卫第七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606467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卫生化学 第一章绪论 1、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 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1、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成分分析、分析数据的处 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2、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3、样品预处理应达到的目的:1将样品中的被测物转变为适合于测定的形式;2除去干扰物质3浓缩富集 4、试样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 (1)溶解法(溶剂浸出法):水溶法、酸性、碱性、有机溶剂 (2)分解法:高温灰化、低温灰化、湿消化法、微波溶样法 (2)水解法 5、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溶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蒸馏、膜分离法 6、溶剂萃取法 (1)基本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分离、提 取或纯化目的一种操作。 (2)相关概念: ①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达到平衡时, 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浓度比值为常数,用表示。 ②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项中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o)中各种形式 浓度与在水相中(w)的各种形式总浓度之比,即D=Co/Cw。

③萃取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指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的百分率,即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与 被萃取的总物质总量之比,即E%= 第三章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 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 2、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某些确定性、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方法误差、 仪器与试剂误差及主观误差三方面。 特点:误差的方向在实验中有一致性,可重复出现;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消除方法: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尽量消除它,当不能消除时,就通过校正系数加以校正。(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由于一些偶然的、非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特点:a.不恒定 b.难以校正 c.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3、准确度:描述被测组分的测量值(X)与其真实值(μ)之间的符合程度,可以用绝对误差(E)和相 对误差(RE)表示。 E=X-μER=E/μ*100% 3、精密度: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时,其分析结果的一致成度。 4、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选择): 联系:都是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区别:(1)准确度---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应分析结果准确的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参考答案 1.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 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甲酸(HCOOH ) Ka = 1.8×10-4 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 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 Ka 2 = 2.5×10 -6 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 Ka 3 = 4.1×10-7 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7 (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 Ka 2 = 3.1×10-6 解:设C b = C a = 0.10 mol/L ,V a = 20.00 ml (1) 甲酸(HCOOH ) K a = 1.8×10-4 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 计量点产物:HCOO —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 []6 4 14 10 67.12 10.010 8.110 ---- ?=? ?= ?= b a W C K K OH ()78.567.1lg 61067.1lg 6=-=?-=-pOH 22.878.500.14=-=pH 选酚酞指示剂 (2) 硼酸H 3BO 3 K a1 = 5.4×10-10,K a2 = 1.8×10-13,K a3 = 1.6×10-14, C a K a1< 10-8,C a K a2< 10-8,C a K a3< 10-8 无滴定突跃,指示剂在终点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用NaOH 准确滴定。 (3) 琥珀酸(H 2C 4H 4O 4)K a1 = 6.9×10-5,K a2 = 2.5×10-6 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K a1 / K a2 < 104 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两级离解的H + 被同时滴定。 计量点产物:Na 2C 4H 4O 4 二元弱碱 ??? ? ? ?><>500,05.02, 201 121 a a a a W a K C C K K K CK []06 .994.4/10 15.13 10.010 5.210 5 6 14 2 ==?=? ?= ?= ?= ---- pH pOH L mol C K K C K OH b a W b b 选酚酞指示剂 (4) 柠檬酸(H 3C 6H 5O 7)K a1 = 7.2×10-4,K a2 = 1.7×10-5,K a3 = 4.1×10-7 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C a K a3 ≈ 10-8,K a1 / K a2 < 104,K a2 / K a3 < 104 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三级离解的H +被同时滴定。

分析化学_李发美_第六版_人卫出版_

【基本要求】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影响因素;各种类型酸碱滴定过程中尤其是化学计量点pH 的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并据此选择恰当的指示剂;各种类型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多元酸、碱能否分步滴定的判断条件;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有关计算和滴定误差的计算;溶剂的酸碱性对溶质酸碱强度的影响,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非水酸碱滴定中溶剂的选择,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 熟悉影响各类型滴定曲线的因素;几种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终点变化情况。非水溶剂的离解性和极性(介电常数)及其对溶质的影响,非水酸碱滴定常用的标准溶液、基准物质和指示剂。 了解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非水滴定法的特点,非水溶剂的分类,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配位平衡;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点,副反应(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配位效应)系数的含义及计算,稳定常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配位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配位滴定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配位滴定的各种方式。 【基本要求】 掌握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点,副反应(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配位效应)系数的意义及计算,稳定常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化学计量点pM’的计算;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使用条件,变色点pMt的计算;终点误差的计算,准确滴定的判断式,控制滴定条件以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熟悉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其标定,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了解配位滴定曲线,配位滴定的滴定方式。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点;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判断;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其特点、指示剂;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基本原理及测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溴酸钾法、溴量法、重铬酸钾法、铈量法和高碘酸钾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掌握条件电位计算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及用于滴定分析的要求;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测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熟悉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电位突跃范围的因素,溴酸钾法和溴量法、重铬酸钾法、铈量法的基本反应及测定条件。 了解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高碘酸钾法的基本反应及测定条件。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银量法的基本原理;三种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即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每种方法的指示终点的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重量分析法中的沉淀法,沉淀的形态和沉淀的形成;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溶度积与溶解度,条件溶度积;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和配位效应;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共沉淀、后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条件选择;沉淀的滤过、洗涤、干燥、灼烧和恒重;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挥发法,干燥失重。 【基本要求】 掌握银量法中三种确定滴定终点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溶度积与溶解度,条件溶度积及其计算;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熟悉银量法滴定曲线、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晶形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人卫版分析化学)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1.基本概念 (1)混合指示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合。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2)滴定反应常数(K t):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强碱(酸)滴定强酸(碱):K t=1/K w=1014;强碱(酸)滴定弱酸(碱):K t=K a(b) /K w。K t值越大,该滴定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越大。 (3)滴定曲线: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 (4)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附近(±0.1%)pH的突变。 (5)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与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6)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包括酸性溶剂、碱性溶剂和两性溶剂。 (7)无质子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包括偶极亲质子溶剂和惰性溶剂。 (8)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均化性溶剂。 (9)区分效应和区分性溶剂:区分效应是指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不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 2.基本原理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本身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当溶液的pH改变时,其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颜色的变化而指示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HIn±1;理论变色点:pH=pK HIn (2)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均可用来指示终点。 (3)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①酸(碱)的浓度,c 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②强碱(酸)滴定弱酸(碱),还与K a(b)的大小有关。K 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4)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 a(b)K a(b)≥10-8,此酸、碱可被准确滴定。多元酸(碱):c a1(b1)K a1(b1)≥10-8,c a2(b2)K a2(b2)≥10-8,则两级离解的H+均可被滴定。若K a1(b1)/K a2(b2)>104,则可分步滴定,形成二个突跃。若K a1(b1)/K a2(b2)<104,则两级离解的H+(OH-)被同时滴定,只出现一个滴定终点。若c a1(b1)K a1(b1)≥10-8,c a2(b2)K a2(b2)<10-8,则只能滴定第一级离解的H+(OH-)。 (5)溶质在溶剂SH中的表观酸(碱)常数: 3.基本计算 (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 a(b)≥20[OH-],用最简式:[H+]=c a;[OH-]=c b。 一元弱酸(碱):若cK a(b)≥20K w,c/K a(b)≥500,用最简式,。 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c a K a1(b1)≥20K w,c/K a1(b1)≥500,用最 简式:;。 酸式盐:若cK a2≥20K w,c≥20K a1,用最简式:。 弱酸弱碱盐:若cK a'≥20K w,c≥20K a,用最简式:。 缓冲溶液:若c a>20[OH-]、c b>20[H+],用最简式: (2)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