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产业化经营的五个新突破

中国媒体产业化经营的五个新突破
中国媒体产业化经营的五个新突破

中国媒体产业化经营的五个新突破

长期以来,中国的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间壁垒分明,市场被行政区划分割成了无数的小市场,各种媒体都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行政级别不同,无论是同类媒体还是不同媒体,都不会有商业性的合作。随着媒介产业化、市场化的深入,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横空出世,媒体之间的界限很快被打破。传统媒体之间、新媒体之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跨媒体经营和合作案例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跨媒体经营和跨地域经营、跨级别经营、跨所有制及跨行业经营……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认为这是中国媒体正在跨向春天,跨向繁荣和跨向世界。

一.跨媒体经营——破除媒体资源配置单一制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各种媒介之间的跨媒体经营和合作案例越来越多,比如,经过10年的改革和发展,全国第一个企业性质的传媒集团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横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音像出版、网站等多种媒体,涵盖广告、影视、网络、印务、出版发行、传媒教育、旅游、国际贸易等多种业务领域的全媒体集团。2006年11月成立的成都传媒集团现在也拥有5家报纸、13种杂志、5个电台频率、9个电视频道、2家出版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媒体经营集团。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跨媒体经营活动更加活跃。2009年9月27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确定,两大媒体将充分整合各自的报道资源、团队优势,全面开展各层次上的业务合作,探索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合作发展的新路径。双方商定,在稿件互换上进行全面合作,同时,还将在联合采访报道中实现人员共享、选题共享、设备共享的合作新模式。2010年7月8日,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订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新闻、经营、大型活动和新媒体等多个方面。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更是展开了全方位的立体营销攻势,先后与《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和腾讯娱乐、搜狐娱乐、新浪娱乐、大洋网、优酷网、酷6网、广州日报手机报以及广州地铁电视等建立了广泛的、多层次的经营与合作关系。电视节目在门户网站播出的跨媒体模式已经非常普遍。2010年8月26日,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搜狐网就节目发行、策划定制节目、商务整合营销、跨平台内容播出等达成跨媒体合作协议,开启了国内互联网原创节目登陆电视台的新模式。甚至连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这样的国家级媒体也纷纷进军电视媒体和新媒体领域,加入了席卷全国的跨媒体经营的大潮。新华社与黑龙江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媒体的合作已经有多年,收获颇丰。

二.跨地域经营——破除媒体市场采购制

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媒体市场来说,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认为有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或者全国性市场和地方性市场是正常的。但是,不正常的是,中国媒体的全国性或地方性往往先天就被注定。因为,中国的媒体市场已经被行政区划分割成了无数的小市场,各种媒体都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除了依靠行政手段的国家级媒体外,中国的各类传统媒体基本上都是地方性媒体,所在的行政区域就是其经营的市场界面,省与省之间和地市与地市之间的各类媒体横向上是各自封闭的,相互不能越雷池一步。即便一些媒体由于拥有行政指令或者技术手段(如卫星传播)有了跨地域经营的能力,但是,在纵向上不同的媒体之间也没有领属关系或资产联系。这种横向“割据”、纵向封闭的市场格局对媒体产业化的制约非常严重。一些先行者不断在尝试冲击中国媒体市场地方保护的壁垒,有的劳民伤财,大败而归,有的委曲求全,勉强生存。后者如华商报、南方都市报和贵州电视台等。

在过去的一年里,媒体跨地域、跨市场经营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2010年2月8日,上海广播电视台和宁夏电视台签署了跨地域深度合作的经营协议,宁夏台保留宁夏卫视的所有权、节目终审权、播出权和管理权以及本地新闻类节目、公益类节目的制作、播出权,上海

台享有其他电视节目的制作权和广告经营权。湖南广播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也签署了类似的跨地域合作协议。2010年3月22日,广西、江西、内蒙古、宁夏和中国有线等10家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在北京签署协议,成立广电网络友好网,实现跨地域互联互通。广播方面,由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家城市电台联合发起的“东北城市广播合作体”已经实现了跨地域统一组稿、联合策划、共享新闻资源等内容上的合作,还成功运作了一套交投广告、资源互动的经营合作模式。陕西电台倡议成立的西部七省区电台联盟通过资源互换、优势互补、集中经营等模式,也尝到了跨地域经营的甜头。一些媒体跨媒体经营不仅走出了地方的边界,而且逐渐走向海外。据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汪威江先生透露,2009年,两岸合拍片时长达到300小时之多,大陆引进台湾电视剧时长首次突破500小时,占全年引进总量的四分之一。台湾引进的大陆影片时长达到了4200小时。这组数字体现了两岸影视实质交流与合作的繁荣现状。2010年1月,一直希望通过跨市场合作扩大影响力的湖南卫视与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在节目研发、版权和节目播出等方面又达成合作协议。2010年5月6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和台湾的中国电视公司也达成了两岸新闻合作协议。2010年6月8日,深圳广电集团与日本北海道电视放送株式会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影视节目、大型活动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010年11月16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和韩国CJ集团宣布,联合投资成立亚洲联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11月23日,新华社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纽约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国际电视新闻领域建立多层次的商业合作关系。如今,媒体的跨地域经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地方的鼓励和欢迎,那种受到地方媒体和媒体管理部门排挤和欺负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这意味着,中国的媒体市场越来越开放,跨市场配置媒体资源的国际惯例正在受到遵行。媒体大鳄在庞大的中国市场诞生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三.跨级别经营——破除媒体行政本位制

中国的媒体大多数诞生于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附属性强,行政色彩也浓。每个媒体都是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刊,也都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行政级别不同,除了一些指令性的宣传任务,不论是同类媒体还是不同媒体,都不会有商业性的合作。如前些年成立的广播影视集团,近两年改头换面的广播电视台,基本上都是同级媒体的组合。行政级别高的媒体很难放下身段,主动地与行政级别低的媒体平权议事,平等合作。行政级别低的媒体则害怕被行政级别高的媒体“兼并”或者占了便宜。这种行政级别高的媒体怕失了面子、行政级别低的媒体怕失了里子的心理成为横亘在不同行政级别媒体之间合作的巨大障碍。直到2004年1月18日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挂牌成立,这种不同行政级别媒体之间缺乏合作平台的现象才算被打破。该集团由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东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全省19个地级市、76个县级广播电视台共同组成,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个“由省、市、县广播电视系统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全省性媒体集团。但由于它的“事业”性质和属地管理体制的限制,集团内部的经营合作和资源配置始终难以到位,因而,很难发挥集团的规模优势。

近年来,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不同行政级别的媒体之间合纵连横和合作经营的案例不断涌现。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经营的《新京报》已成为首都市场的大报之一。新华社除了加强与各地报业的合作以外,与各地电视媒体的节目合作也越来越多。2008年底,中央电视台异常“温情”地牵手全国49家地方电视台,共同成立了一个“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

其实,媒体本无级别,只有大小和强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板。市场上有竞争,但是更需要合作。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崇尚“和为贵”的理念。只要有利,不同媒体之间,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媒体之间,都可以联手合作。美国的几大广播公司各自在全国都拥有数量不等的直属台和数百家附属台,大家同在一个广播网

中,不分级别,只论长短,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和睦相处,一致对外。这种资源互补的网台模式非常值得中国的媒体借鉴。

四。跨所有制经营——破除媒体企业身份制

中国追求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虽国有媒体与民营媒体大手笔的合作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以刚刚过去的一年为例。2010年3月10日,民营的奥飞动漫宣布,以9000万元自有资金收购了广东电视台的嘉佳卡通影视有限公司60%的股权,从而实现了对国有媒体企业的控股经营。2010年5月15日,湖南广播电视台继2009年与盛大网络公司合作投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公司后,又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腾讯公司共同投资2.2亿元启动“互动传媒”项目,联手拓展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融合互动的内容产品。2 0 1 0年6月1 8日,国营的天津电视台和上海民营的克顿顾问以及北京同乐电影等5 家公司共同成立了一个跨媒体、跨地域、跨所有制的合资公司。2 0 1 0年6月2 3日,国字号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民营的文化中国传播集团签订了影视剧和新媒体战略合作协议。这种“国”“民”互动、合作合营的案例在电视剧和电影制作领域更是不胜枚举。如近年来在电影领域叱咤风云的华谊兄弟有限公司与多家国营电视媒体都有紧密的商业合作关系。可以预期,既然民营企业可以顶起国民经济的半边天,只要能获得与国营媒体一样的“国民待遇”,民营媒体也一定能撑起国家传播市场的半壁江山。

五.跨行业经营——破除媒体产业垄断制

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认为跨媒体经营和跨地域经营将为中国媒体产业破除横向整合的障碍,跨级别经营将为中国媒体产业破除纵向整合的樊篱,跨所有制经营将为中国媒体产业资源整体效益的发挥破除身份和心理的障碍,而跨行业经营则能把中国媒体产业从近乎孤立和神秘的垄断状态中解放出来,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市场的大循环,从而获得超常规发展的能量。

跨行业经营包括媒体行业跨到别的行业经营和别的行业跨到媒体行业经营两个方面。中国媒体产业化、市场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直到现在,媒体产业仍然是国内市场上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但是,这种市场垄断地位的合理性正在受到来自理论、技术和实践的多重质疑,信息产业内部的界限已经模糊,资源流动正在加速,外部资金积累雄厚,且急于寻找更好的出路,而媒体产业原始资本积累未久,现金流一直不足,因此,跨行业经营已成为媒体产业内外的共同呼声。然而,现行的媒体行业保护政策又使得行业外的资本对投资媒体信心和安全感不足。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的媒体购并潮在中国市场上一直没有出现。

跨业经营除了能够使企业巧用外在力量的杠杆撬动市场的坚冰外,还能产生“广度经济”的“合成效应”。“广度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经营若干不同但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时,能够达到成本上的节约,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同一企业经营不同产品或服务之间具有互补性时,广度经济的效益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即是产品或服务的“合成效应”。比如娱乐业大腕迪斯尼公司1995年7月以190亿美元兼并ABC后,曾被业内一些人认为“脑子有毛病”,但一年以后,迪斯尼公司的财务报告上营业收入达到187亿美元,纯利15亿美元,从1995年世界电视100强的第28名,一跃成为1997年的第二名。从此以后,拥有ABC的迪斯尼公司就没有退出过世界影视娱乐业的前5名。

中国媒体产业实行跨行业经营还有一种“溢出效应”,那就是:破除媒体产业的神秘感和垄断地位,尽快改善媒介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奇缺的状况。毕竟,中国的媒体从单一的宣传机构向市场和企业过渡未久。近年来,中国媒体企业在不断尝试经营其他行业的同时,也不断从别的行业引进各种经营管理人才。目前,跨业经营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媒体产业内部,如电视媒体跨业经营网站和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报纸等平面媒体跨业经营电视媒体和新媒体

等。还有不少媒体渗透到房地产、酒店、会展和其他工商领域,但是,成功的案例不多。也有一些房地产商人和工商巨头投资媒体,但是,除了《经济观察报》和少数新媒体网站外,成气候的也不多。中央电视台与腾讯、淘宝、盛大、阿里巴巴等新媒体企业的合作也都摆上了战略议程。但总的来说,房地产、石油、汽车等大的行业资本还没有大规模进军媒体产业,相比而言,目前国内媒体与金融业之间大手笔合作的信息倒是不断传来,仅2010年就有好几起。如:2010年4月9日,北京广播影视局与北京银行签署了一份3年内向优秀影视制作企业和重点影视项目提供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的合作协议。2010年8月26日,国家广电总局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5年内融资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的合作协议。2010年9月23日,北京银行与中国动漫集团签订了3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协议。从产品经营到企业经营再到资本运营,中国的媒体正行走在一条迟到但方向正确的大道上。

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认为上述五种“跨界”是近年来中国媒体产业经营的五大突破,虽然有的方面还没有完全到位,有的方面甚至不排除有所倒退,但是,“跨”已是大势所趋。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民营的优酷网和博纳影业相继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中国媒体产业的好消息,更是中国媒体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开端。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艺术与建筑姓名:翁明杰 班级:12新媒体艺设7班学号:1206022705 一背景: 伴随人类步伐的前进,我们发现,人类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使用新的传播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人类传播发展史的推动力,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渠道。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新传媒产业也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媒体创新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随着新媒体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含义: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电脑、手机等等多种新闻媒体形态。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最快速度让信息不“过时”,并且还一定程度的进行储存。这就要求信息只有依附于科技所创造的先进的传媒方式,这就促生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媒体传播技术,即新媒体传播。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各种电子屏幕等设备为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三发展环境分析: A政策: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面向经济结构转型,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范畴,这些技术领域均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媒体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长足进展的必要保障。预计2012-2016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B市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了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同比增长17.5%,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在从新媒体产生的影响来看,目前新媒体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极大的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且新媒体注重个体需求,通过网络和数字电视等摆脱了按点固定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的束缚,并且在网络上和手机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捕捉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 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格局与态势,展望行业发展未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 3.72亿,网络音乐用户 4.36亿,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的新领域。 近两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 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新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媒与通信、广 播影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中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视听新媒体正在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有生力量、文化消费的强劲引擎,也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空间和新舞台, 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编撰第一部视听新媒体蓝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全面报告和展现了视听新媒体发展情况和趋势。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在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突出“实”、“新”、“活”,突出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全书由“总论”、“行业扫描”、“发展聚焦”、“亮点展现”、“观点荟萃”、“环球视野”和“附录”七部分构成,致力于准确反映行业格局,敏锐洞悉 发展趋势,视野开阔、点面兼顾、信息丰富、分析透彻,为国内外了 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为业界学界交流经验和思想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 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介绍说, 当前,视听传媒面临从概念、价值、管理到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全 方位的升级与转型,融合、竞争、开放、互动,势不可挡。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管理政策,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解释和细化, 视听新媒体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行业管理扎实推进。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下,视听新媒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竞争激烈,发展迅猛。在国内发展格局中,各类视听新媒体运营主体

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孙强温宇俊张鹏洲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跟常规媒体的共存等主题的论坛也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新媒体的字眼铺天盖地的向我们袭来。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新媒体,然后从新媒体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产业的构成,接着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最后讨论了新媒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 1 什么叫新媒体 1.1 学术界对新媒体的几类界定 目前学术上对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好几种,以下是其中现有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类。 (1)第一类: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定义。 新媒体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①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型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型态,如数字电视、IPTV、手机、博客、电子杂志等等,也包括已经不算新的网络媒体。 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泛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如大量新兴的户外媒体,包括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等。虽然这种媒体型态的出现大多并非是由于技术进步,但相较于成熟的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传统的户外媒体,在消费者研究中,它们也是一种新的媒体型态。 特点:对新媒体的界定从基于技术进步和营销理念变化角度去划分,一是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之上,把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媒体形态归类于新媒体。二是把一直存在,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而成为新的传播渠道和载体的媒体形态归类为新媒体,如户外媒体、楼宇电视…… (2)第二类: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给出的定义。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 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 ①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 ②有线数字电视; ③IPTV,狭义上指基于TV终端的; ④网络广播; ⑤网络电视(这是新媒体中发展最快的一块);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1.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成熟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近6.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增速,中国整体网民的增长已经由PC网民增长转移到移动网民的增长。相对于无法实时随身携带的PC电脑,用户对于移动端依赖性越来越高。 2.智能手机保有量逐渐扩大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9.5亿台,同比保持21.8%的增长率。智能手机保有量的不断扩大,主要因为以下两点:一是智能机性价比不断提升,千元智能机均可以提供较完善的应用体验,大屏化、高性价比的国产智能机向三四线城市迅速渗透;二是智能终端本身的快速迭代,使得智能终端拥有更高速的处理能力,更大的存储空间,以及更完善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的性能更加优越的产品,吸引用户更新换代 3.移动端使用时长占比超PC端2倍 移动端月度有效浏览时间超过PC端使用时长的2倍。当前PC端使用时长已趋平稳,移动端则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未来网民对于移动端的依赖还将进一步加强。 4.PC端主要网络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新闻资讯类增长最快 截止2015年12月,搜索服务和在线视频这两类服务自2014年以 来一直稳居用户量最大的两类网络服务,在线视频、搜索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新闻资讯及电子商 务发展最快,新闻资讯月度覆盖人数达到4.8亿人,电子商务服务达4.6亿人,增长速度分别为13.2%和10.6%。 5.移动端新媒体App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三大类别均有所增长 新媒体三大类别——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和新闻资讯在2015年均保持平稳发展趋势。 2015年12月,在线视频月度覆盖人数达到4.7亿人次,在线音乐、新闻资讯分别为3.1亿和2.3亿 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 1.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24.7%,提高到最近三个月的64.9%;新闻客户端从五年前的15.1%提高到近三月的58.6%;互联网电视和音频类网站/移动电台App也有相似的趋势。相比之下,以纸质报纸,纸

我国新媒体产业市场分析讲解

82 | 2009.3 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供给分析 ◇技术发展和创新成果的运用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外在供给条件 互联网、无线通信、卫星发射、宽带、数字电视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3G、4G 技术和数字流媒体的广泛应用,数字文化、信息、娱乐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及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外在动力。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不再是一种孤立的计算工具,而变成了新媒体信息共存的平台,可以实现全球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利用更加便捷,信息产品的开发更加深化。数字媒体的存储功能使文本的保存、加工、修复、上传与下载更加便捷;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实现个性化点播、专题分播、重播、编排创新;将模拟转化为数字的应用可以永久保存一些珍贵的模拟信息资源;数 据查询与搜索功能方便受众的学习、交流与挑选;未来音频与视频搜索技术的研发成功,将使人们更加方便地找到电视广播节目。尽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强大支持,但作为应用技术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更需要企业研发机构的参与。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既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前提,又需要新媒体产业的繁荣发展作支撑。 ◇宏观政策支持提供了制度供给国家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强调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空间”,提出“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

中国新媒体网: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新媒体网: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趋势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与互联网一起,以攻城略地的气势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天下,形成一种令人惊吓的“新媒体现象”。 所谓的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在适时调整思路,同步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到2009年12月,中国的青少年网民已经接近2亿。仅去年一年,就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而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4%,超过同期全国网民60.8%的水平,而青少年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降至69.7%。手机超过台式机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

网络新媒体从06年以来的一个热点就是视频。今年由于运营视频的网站,在美国纳斯达克集体上市又引发一个热潮。视频网站从今年来看,仍然在继续发展,土豆、酷6、优酷仍然保持着很大的优势,形成了对电视的冲击。 2010年4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其中近4000万用户只在网上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户。近七成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减少,近4000万用户只在网上看视频,有66.8%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与以往相比观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其中有23.7%的用户表示现在基本不使用电视收看电视台的节目。56.7%的网络视频用户认同对互联网的依赖要超过电视,其中有26.9%的人对这一描述非常认同。” 另一方面,国内网络电视台,以中央电视台为首,包括人民广播电台,都在做网络电视台的建设,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在尝试做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的规模不断地在扩大。目前国内网络电视台的首要问题是牌照,获得国家认可才能运行;其次是联盟,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再次是模式,要有一个标准,需要多少投入才能建起一个网络电视台,费用太高的话,是做不起来的。 除了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入大众生活,数字杂志报纸也在慢慢渗透,移动电视、数字电视也在推进发展。新媒体的各个方面在国家大力推进网络建设中彰显其活力。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比尔盖茨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只要我们轻轻的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

2018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摘 要: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新媒体为基础形成了不同的新 兴产业,而且新媒体逐步渗透到交通二住宿二医疗等多个 领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深度融合,促进了资源整合, 催生了共享经济三2017年,新媒体产业迅猛发展,其中电 子商务产业二网络广告产业二网络游戏产业二互联网视频 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同时,新媒体产业也面临诸 多问题,如内容内涵不足,内容的越轨和失控,新媒体技 术应用中的漏洞等三对此,应以内容为王价值引领,倡导 工匠精神;加强对新媒体行业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理 性开发二应用新媒体技术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二无线通信网二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二手机二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三新媒体顾问二资深媒体分析师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 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使传 播者和接受者融合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

性化交流的媒体 三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全新的个性化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三 一 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新媒体行业正在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三新媒体产业在发展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三 (一)媒体融合不断深化 数字技术是各类新媒体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促进了媒体融合,效果显著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以传统主流媒体为首,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媒体融合成为媒体全行业发展自觉,并步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三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可以实现 一个内容二多种创意二多次开发;一个产品二多种形态二多次传播 ,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的强劲驱动下,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三 事实上,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三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许多媒体在立体化传播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尝试与实验,不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探索新型的经营模式,构建可视化二移动化二互动化的立体传播体系三例如,‘人民日报“不仅有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还有微信二微博二APP等线上平台,配合进行线上线下内容的传播三在内容制作上,使用新媒体技术,如H5二视频二直播等方式丰富了人民日报的内容形式三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对新闻更是进行了全媒体实验, 运用社交软件合作导流二微信社群导流和WiFi环境导流等技术渠道,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从60万激增到1500万,创造了业内奇迹 三同时,新华社还 对各类原创资源进行再加工二再整合,使其进一步融合化二移动化二成品化,生产包括文字二图表二漫画二

2018年中国新媒体内容产业发展报告

2018年中国新媒体内容产业发展报告 摘 要:一今天的新媒体内容产业版图正在重构,对这种重构起着主要 作用的有四种力量三内容平台,是决定新媒体内容产业生态 的关键要素,也是版图重构的主导力量三传统媒体正在通过 移动化二社交化二智能化等转型来重塑其专业性三垂直化领 域一些新媒体,则是在专注中寻求专业性和构建影响力三自 媒体整体,将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影响着内容生产, 在自媒体土壤里,也会成长出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化水准的 内容生产者,但对于大多数自媒体个体来说,未来发展还有 很多不确定性三 新媒体时代,曾经非常清晰的传媒业边界变得模糊,多种力量都在进入传媒业,甚至带来结构性振荡,其结果是整个传媒产业版图的重构三2017 年,在新媒体内容产业领域,对版图重构影响最突出的是多种主体以不同路 径构建的各类内容平台三而传统媒体二垂直化新媒体二自媒体等内容生产的 主力,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夺着自己的领地与话语权三

一 内容平台:版图重构的主导力量 对于今天的新媒体内容产业来说,平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三 内容 平台 不同于以往的内容 渠道 三渠道只是内容到达受众的单一通道,而平台是内容到达用户的多元路径二复合生态,用户被聚集在平台上,对平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用户与用户也在平台上连接三同时,内容生产者与用户汇聚在平台上,用户也可能随时转化为生产者三 成为平台,意味着拥有了内容领域的多重话语权,这样的平台对未来内容产业影响是多元的三 平台掌握分发话语权:作为内容分发地,平台的分发规则,直接决定内容的流向与流量三 平台影响内容生产生态:平台不仅是内容分发与消费渠道,也在变成内容的生产平台,这些平台不仅面向媒体,也向个人和组织的 自媒体 开放,多元的生产者也会带来更复杂的内容生态,而平台的分发机制与运行规则,对于内容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三 平台重新定义生产二分发二消费的关系:平台对内容生态的重要影响,是它将逐渐带来内容的生产二分发与消费的一体化,并重新定义它们的关系三内容分发与消费的反馈实时作用于内容生产,基于分发方式和消费场景的面向对象的生产将成为可能三生产二分发与消费三种行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但纯内容生产者却日益失去对分发平台的控制权三 网络媒体早期的竞争,是渠道与流量的竞争,而今天已变成平台的竞争三门户的转型二社交应用的深化二搜索引擎和个性化推荐应用的扩张二视频网站的升级二服务平台的泛媒体化,都在指向同一个目标:平台化三各类平台的竞争与角力,也成为影响新媒体内容产业版图的主导力量三 (一)门户:转型中完成平台化 曾经风光无限的门户今天已成了传统媒体三门户的转型,不仅决定了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