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峡》中考题强度训练

语文《三峡》中考题强度训练

语文《三峡》中考题强度训练

一、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二、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四、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

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五、(09绥化)

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11——14题。(共11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语文《三峡》中考题专练答案

9.(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

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

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答案:8、D 9.略 10、B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①沿溯阻绝(逆流而上)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答案: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答案:11、阙:通“缺” 襄:上

12(1)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14、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初中语文十套《三峡》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十套《三峡》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篇名段名句识记资料积累 默写与简答 郦道元的《三峡》: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属引凄异( )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题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练习题三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_________,撰 ,本文选自,三峡是、、的总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嶂:___________ ②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_ ③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一) 【甲】《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 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 《入蜀记》) 【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 山、华山、横山、庐山。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分) (1)不以疾也() (2)谒妙用真人祠() 2.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2 分) (二)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⑵)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 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 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 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 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 【甲】《三峡》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 : “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 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 :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 : “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 有 ! ”甲翁曰:“甚善 ! ”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 : “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 矣。(选自《二翁登泰山》 ,有改动 ) ①第 :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③曩 : 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4 分) (1)略无阙处()

《三峡》中考题汇总练习答案解析(学生版+教师版)diy

《三峡》中考题汇总16篇(学生版) 《三峡》中考题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 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 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凄.异(qī) 2.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很)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3.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 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郦道元。 B.用凝练的语言,依次描绘了三峡四季山水的特色,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极写夏水之大,流速之快,与李白的“朝辞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异曲同工。 D.课文最后引用渔歌,使文章描写真切,留有余韵,又是侧面烘托,渲染了悲情色彩。

《三峡》中考真题精练

专题03 《三峡》(中考真题精练) 【2020·重庆B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 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答案】 1.(1)同“缺”(空隙,缺口) (2)冲上(漫上) (3)逆流而上 (4)飞奔的马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B(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山高”“回环曲折”的特点) 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①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2019·湘西州卷】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满分精练(含答案解析)

1三峡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 、_ ________ 的_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 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隐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 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文章结尾引用渔者之歌

语文《三峡》中考题强度训练

语文《三峡》中考题强度训练 语文《三峡》中考题强度训练 一、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二、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四、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三峡》(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经典练习 一.整体把握课文 1.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描绘了三峡()、()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2.说说作者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 答: 二.基础知识积累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4.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三峡七百里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读课文《三峡》,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D.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读课文《三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对文章《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中考文言文——《三峡》检测题及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 C。不以疾.也深恶痛疾. 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 2.下列各句中的“自”与例句中的“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有朋自远方来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D.不能妄自非薄,引喻失义 二.解释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自: 2.良多趣味良: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 4。不见曦月曦: 5. 清荣峻茂峻: 6. 至于夏水襄陵襄: 7. 林寒涧肃肃: 8. 或王命急宜或: 9。素湍绿潭素: 10。属引凄异属: 11. 飞漱其间飞漱 12。沿溯阻绝沿: 13. 晴初霜旦初: 14。属引凄异引: 15. 沿溯阻绝溯: 16。虽乘奔御风奔: 17。绝巘多生怪柏绝: 18。良多趣味良: 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6.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7。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四.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的两条理由,同时找出本文中能印证理由的原句抄写在横线上. 答: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五.作者说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三峡“峻"的特点? 答:(4分) 八.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三峡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答: 九.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什么样的景物?(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十.请结合全文内容,推测一下三峡夏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主要原因.(3分)答: 十一.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和“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句,分别与文中哪些语句相照应?(4分) 答: 答案: 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 C。不以疾.也深恶痛疾. 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 解析:A。是“刚刚”的意思,B.是“消失”、“独一无二”,C.是“快"“痛恨”,D.是“悠长”“生长”, 选A。 2.下列各句中的“自”与例句中的“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例句:有朋自远方来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D.不能妄自非薄,引喻失义 二.解释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2.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中考文言文——《三峡》检测题及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 哀转久绝.巧妙绝.伦 C. 不以疾.也深恶痛疾. D. 高猿长.啸拔苗助长. 2.下列各句中的“自”与例句中的“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有朋自远方来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D.不能妄自非薄,引喻失义 二.解释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自: 2.良多趣味良: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 4. 不见曦月曦: 5. 清荣峻茂峻: 6. 至于夏水襄陵襄: 7. 林寒涧肃肃: 8. 或王命急宜或: 9. 素湍绿潭素: 10. 属引凄异属: 11. 飞漱其间飞漱 12. 沿溯阻绝沿: 13. 晴初霜旦初: 14. 属引凄异引: 15. 沿溯阻绝溯: 16. 虽乘奔御风奔: 17. 绝巘多生怪柏绝: 18. 良多趣味良: 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6.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 一、课内阅读 (2022·重庆沙坪坝·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朝发.白帝/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B.良.多趣味/此皆良.实(《出师表》)C.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木兰辞》)D.属.引凄异/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依次写作。 B.本文第一段的描写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 C.第二段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直接描写出夏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D.本文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本文与链接材料都以落泪作结,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听者落泪的不同原因。 【链接材料】 舟出巴峡 [清]王士禛 曲折真成字,沧波十月天。云开见江树,峡断望人烟。 新月数声笛,巴歌何处船。今宵羁客泪,流落竹枝前。

(2022·湖南株洲·统考模拟预测)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①不见曦.月(曦:太阳) B.①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①亭午 ..夜分(亭午:正午) C.①不以疾.也(疾:快)①属引.凄异(引:延长) D.①素湍.绿潭(湍:湍急)①空谷传响.(响:响亮)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二者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022·吉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历年全国中考文言文试题一网打尽:《三峡》(12篇)

历年全国中考文言文试题一网打尽:《三峡》(12篇) 1、2004南京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 ..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 ..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参考答案: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3.(3分)B 4.(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三峡》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三峡》对比阅读四篇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潮液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 〃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海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L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沿: (2)不以疾也疾: 4.《三峡》和《巫峡》都描写了三峡的景致,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2)指飞奔的马⑶肃杀,凄寒(4)白白地慈然 1.(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秋季。因为结合《巫峡》中的仙空夜猿啸〃可知,诗人听到了猿啼声, 而《三峡》写秋景时提到〃常有高猿长啸〃,因此判断为秋季。 3.《三峡》通过描写三峡的山及其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爰与赞美之情。而《巫峡》中诗人通过对巫峡险境的描绘, 表达自己以忠事君、以信处世、不畏艰险的信念,又暗含着内心的怨愤不平。 【参考译文】三峡的航程七百里,数巫峡道最长。重重山岩深远望不到头, 座座山峰高耸入云天。山崖绝壁横在险关要隘,岩上苔葬像华丽的纹彩。到半夜天上的月光才见,无风时峡江也能掀起狂澜。忠信是我所遵循的准则,浪中行船又有何妨。我可去跋涉黄河中的砥柱,我可去漂荡泗水中的吕梁。巫山神女今在何方?她的精魂化成的灵芝还在散发着芳香。深夜听见那空山中的猿猴啼叫使我这个远行他乡的旅人泪眼汪汪。 ⑶发大溪口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

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 第一篇: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 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 1、2004南京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答:[甲] [乙] 参考答案: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3.(3分)B 4.(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2、

2023年初二语文上册:《三峡》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八上 初二语文上册 《三峡》对比阅读专练 【甲】《三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徐霞客游记》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 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2)属引凄异:延长 (3)不及返顾:看,回头看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就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入蜀记》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断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 ③不以疾也:快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全,都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三峡》练习

中考文言文《三峡》复习题一、文学常识 二、重点词解 1.通假字:略无阙.处 2.词性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自.三峡七百里中 绝哀巘转久绝.自 绝多生怪柏自.非亭午夜分 4. (1)不见曦.月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5)虽.素湍.绿潭 (7)飞漱.其间属引 ..凄异 三、句子翻译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四、文章内容理解 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3. 4. 5.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五、理解性背诵 1. 2.写夏水的句子 3. 4. 5.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六、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17分)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考语文复习:《三峡》专项练习一

《三峡》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本文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停两处)。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2.解释下面加粗词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 (3)素气云浮___________ (4)鼓若山腾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4.(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峡

五、三峡 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013] (2)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漫上 (4)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2013] (5)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6)则素湍 ..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7)回清 ..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8)飞漱 ..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9)良.多趣味良:甚,很 (10)属引 ..凄异属:连接[2013] 引:延长 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2)哀转久绝.绝:消失 (3)故.渔者歌曰故:所以[2013] 3.句子翻译。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022海南]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013安徽]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天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的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材·思考探究变式] 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2.文中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不矛盾。前句概述了夏季江水的凶险,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水流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会“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情况的对比,表现了夏季江水水势大、流速快的特点。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三峡》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1 第 5 篇 三 峡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___ 同 ___ ,意思为 ________ 2.古今异义 (1)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 或.王命急宣 古义: ____________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3) 良.多趣味 古义: ____________ 今义:较好 (4) 属.引凄异 古义: ____________ 今义:属于 3.词类活用 (1) 动词用作名词 略无阙处 2014A 、B 卷

虽乘奔.御风 2014B 卷 原意为奔跑,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形容词用作名词 回清.倒影 原意为清澈,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词用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旦 原意为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绝①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①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 隐.天蔽日隐: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峡》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三峡》对比阅读 (一)(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 (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 (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