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笔记

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一.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

二.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类是行政法治监督关系

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

三.行政法不存在统一的法典就是其特点。P17

四.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大类规范和制度:第一类为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和制度

第二类为行政行为法的规范和制度

第三类为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和制度。五.我国行政法法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条约与协定。

六.行政法基本原则

1.行政法治原则

2.行政合理原则:a. 比例原则----妥当性(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比例性原则

b. 信赖保护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开原则

5.行政效率原则

七.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八.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被授权组织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

同的法律地位。

2.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

外承担法律责任。

3.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九.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1.受委托的组织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其他国家机关,他们的基本职能不是行使行政

职能或其他国家职能,而是从事其他非国家职能性质的活动。

2.受委托的组织仅能根据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而不能行使一般的行政职能。

3.受委托的组织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是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而非基于法律、法规的

授权。

4.受委托组织与委任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于行政机关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十.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直接相对主体为行政机关)发生的法律关系。

十一.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治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

督主体.

十二.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十三. 行政行为的特征:服务性、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性、强制性。

十四.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

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十五. 应请求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的启动要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

十六.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决定

2.行政决定已送达行政相对人

3.行政决定文书已为行政相对人受领

十七.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内容合法

3.行为程序合法

十八. 行政行为的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十九. 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

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2.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3.行政行为的实施无效将导致犯罪

4.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5.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6.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二十. 行政立法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是法律特别规定的,不是所有行政机关都享有行政立法

权;而一般行政机关都有实施一定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

2.行政立法的对象是普遍的,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人和事;而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

个别的,所针对的人和事。

3.行政立法的时间效力一般长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通常能多次适用;而具体行

政行为的效力则通常是一次性的。

4.行政立法的程序较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正式、严格;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较行政立

法程序简单、灵活。

5.行政立法必须以正式法律文件的形式公开发布;具体行政行为则可以一般的书面决

定形式,也可口头形式。

二十一. 授权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权力机关的特别授权,就本应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或地方性法规的事项而进行的行政立法.

二十二. 行政机关根据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就法律尚未规定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创制法律尚未确立的新的权利义务规范,称“创制性立法”。

二十三. 行政立法系统包括国务院的立法;国务院部门的立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立法;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

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的立法四个层次。

二十四. 行政处理决定一经作出即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二十五.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特征:

1.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

2.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3.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目的具有限定性

二十六.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十七.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

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二十八. 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二十九. 非排他性许可,是指可以为所有具备法定条件者申请、获得的许可(如驾驶执照、营业执照)。一般来说,一般许可或警察许可都是非排他性许可。

三十. 狭义的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制性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三十一.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以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

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

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三十二.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处罚约定的原则

2.处罚公开、公正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

5.职能分离的原则

6.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三十三. 行政法上的听证,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合理、有效地制作和实施行政决定,公开举行有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

三十四. 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

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要求,须公开举行有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在质

证和辩论的基础上作出处罚决定。

三十五.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步骤

1.立案

2.调查

3.决定

4.拟制处罚决定

5.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6.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7.正式裁决

8.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三十六.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义务主体的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有权机关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活动。

三十七. 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应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

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

3.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4.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5.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三十八. 间接强制,是指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包括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

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替相对人履行法律直接规定的或者行政

行为所确立的作为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

三十九.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四十.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或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协商、示范、制定导

向性政策、发布有关信息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

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四十一. 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4)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

(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予以解决。

四十二. 行政合同的作用

1.有利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调动相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十三.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及其工作人员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使而实施的,不以设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

四十四.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

四十五.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程序法定原则

(2)相对人参与原则

(3)公正原则

(4)效率原则

四十六. P307

四十七. 行政法制监督又称为“监督行政”,“对行政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

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狭义的行政法制监督,仅指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不包括国家机关以外的个人和组织所

实施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

四十八. 权力机关监督行政的主要内容:

(1)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2)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的制定

(3)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与财政预算的制作和执行

(4)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选举、任免

(5)权力机关决议、决定的执行以及权力机关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的办理。

四十九. 行政监察,是指国家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纠举,惩戒违法、违纪行为的活动。五十. 行政复议的特点

(1)行政复议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进行

(2)行政复议是依申请的行为

(3)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裁判行为

(4)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5)行政复议按照特定行政程序进行

五十一.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开原则

(3)公正原则

(4)及时裁决原则

(5)便民原则

(6)一级复议原则

(7)书面复议原则

五十二. 行政复议案件的管辖规则P361

五十三. 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与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参与行政复议的复议当事人,以及与复议当事人法律地位类似的人,通常指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有时还

包括第三人。

申请人是指对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据有关规定以自己的名义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被申请人是指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主体。被申请人包括行政

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第三人是指因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辅以机关通

知,参加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五十四. 行政复议申请条件

(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十六. 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

1.维持决定

2.旅行决定

3.撤销、变更或确认决定

4.一并赔偿决定

五十七.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

(1)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2)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3)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5)赔偿是法律规定的。

五十八.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

(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所示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五十九.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

(1)对违法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侵犯财产权的,受害人有权获得行政赔偿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六十. 行政补偿的,是指行政相对人由于行政主体的合法活动而遭受损失,由国家给予补偿的制度。

六十一. 行政补偿的适用范围

(1)政府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造成个别或一部分人特定损失的,国家应补偿(2)国家合法采取的强制性行为

(3)公务员合作者遭受损害,国家应予补偿

(4)因无过错危险事故造成的损害,国家承担补偿责任

(5)其他间接行为所致损害

六十二. 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1)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2)法院以合法性审查未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法院对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撤销,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以直接予以变更)

六十三.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点行政不作为行为:

1.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2.申请行政机关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3.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六十四. 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

(1)可诉性行为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2)可诉性行政行为的是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

(3)可诉性行政行为是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4)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

(5)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具有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

六十五.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

(1)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六十六.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人民法院管辖。

六十七. 特殊地域管辖:(1)由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诉讼的,由被告所

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六十八.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转移:

1.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2.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继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气体行政诉讼六十九. 一般情况下的被告

(1)对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为的,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为被告

(4)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5)几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一具体行政行为,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消后,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七十.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七十一. 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

七十二.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是指行政诉讼过程中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于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申请或依职权对证据采取保护性措施的制度。

七十三. 原告要使起诉被司法机关接受,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七十四.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又称为法院对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一并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处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裁决引起的行政争议案件时,根据民事争议当事人的请求,对相关民事争议一并审理的活动。

七十五.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依据”,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时应作为准绳使用的法律规范,具体表现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七十六.○1“参照”规章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中的一个特殊制度。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2“参照”规章适用问题:

1.“参照”规章是司法机关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对行政决定的司法审查规章,不同于

行政机关依据规章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2.“参照”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的形式之一,不同于法律适用中的“依

据”.

七十七. 规章是有权行政机关几招宪法和法律部规定制定的行政法规范,是我国行政法的法律渊源之一。规章有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七十八. 一审判决适用条件

1)维持判决

1.具体行政为必须证据确凿

2.具体行政行为不惜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2)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3)确认判决

4)撤销判决

1.主要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职权

5.滥用职权

七十九. 执行措施是指执行机关采用的执行手段与方法。

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措施

(1)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2)在规定限期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3)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出路,并将处理结果通知人民法院

(4)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管理学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德鲁克:管理就是谋取剩余。强调管理作用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作用 穆尼: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 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强调管理工作内容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程; 管理者组织他人工作的一项活动; 管理是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答案的一项工作。 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各个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在哪种组织哪一层面上从事何种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所为协调,就是将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者进行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工作,实际上是在对目标、资源、任务、行为、活动等进行协调。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目标(抉择),资源(计划),任务(分工),思想(沟通),行为(沟通和奖惩),活动

(计划、检查、监督)。 结论1:由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产生的原因 共同劳动并不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协调这一矛盾,产生了协调的六种方法: 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 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 战争:通过掠夺; 贸易:通过自己剩余的资源交换稀缺的资源; 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改变人的欲望;(费时费力) 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能缓解不能最终解决) 结论2: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多更高的目标。 4.管理的实质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人类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目的性: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追求。管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 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 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 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 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 义。 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 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最新《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笔记与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 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②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 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②战后大 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 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 彩纷呈。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 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④从 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 ②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②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1922 李普曼《舆论学》 1927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 1948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

投资学读书感悟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本杰明?格雷厄姆,其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的投资者,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沃伦?巴菲特,世界着名天才投资者,被称为“股神”,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世界级大富翁。还有马里奥?加比例,格伦?格林伯格……通过这本书,我又接触并了解到了更多投资学领域的着名人士,读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告,建议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想。 价值投资者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价格低于价值,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该买入该证券。通俗的说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低买高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经济价值毫不关心,而是将精力集中于交易数据,即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量,以此来研究预测证券未来价格走势。你必须知道自己有何学识,并要能够区分一般的能力和与生俱来的理解力。通俗的说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理性投资,理性做事,不至于在超越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遭遇失败。谨记债券市场上的名言——“不要与历史记录抗争””趋势是你的朋友”“卖掉跑输的马,让跑赢的马继续参赛”,看似简单的话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许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不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巴菲特可能不会脱颖而出,也就是个普通人。秉持稳健投资和集中投资的理念,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是像巴菲特一样谨慎的投资者投资市场的基础,是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石。然而,保住资本额并不意味着咋投资市场上畏首畏脚,而应该积极展开管理风险,就是说要学会多方向投资,预测风险等等。充分了解股票投资,不了解股票市场就像是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一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一败涂地,包括股票的概念,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交易,股票的种类,构成……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投资态度,不然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影响下一步的正常投资。从新闻上看到了股民的种种反应,总觉得良好的心态太重要了,毕竟这是投资,有风险,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尽量调整心态,期望值不要太高。追求简单,避免复杂:这是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也是他自己百试不爽的投资方式,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两件事:投资什么,什么时候投资。就像前面说的低买高卖一样。 放长线钓大鱼。投资者应该相信,即使是小钱,只要看准好公司,长期投资也可以发大财,就是说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的要尽量透彻,然后就是买入等待,“短线而言,股票市场投票机,人气旺的股票走高。但是,长线来看,股票市场是体重计,本只好的股票永远不会寂寞”。“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家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他十分钟“,这是巴菲特对于持股事件长短的形象说明,他善于长期持股,但是,很显然,前提是已经分析出这是优质股票。看了关于巴菲特等人的投资学着作后,才真正把他们当作风云人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3)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3) 第二节系统原理 (13) 第三节人本原理 (14) 第四节责任原理 (15) 第五节效益原理 (15)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7)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8)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0)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1) 第六节伦理原理 (21) 第六章决策 (22)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4)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 第一节目标管理 (28) 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 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

(完整版)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概念技能 3.人际技能 4.技术技能 5.协调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 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 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填空题 1人际技能包括()和() 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 ()、()、()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四、简答题: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五、论述题 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驶

尤金《代理问题和企业理论》个人读书笔记

《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读书笔记 碎碎片片 文章题目: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作者:尤金·法玛(Eugene F.Fama) 尤金·法玛教授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法玛教授1939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是意大利裔移民的第三代。1960年毕业于马萨储塞州Tufts大学,主修法文,获得学士学位,这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像是日后会成为财金学界大师的开始。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MBA,196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股票市场价格走势”。1995年,比利时鲁文大学授予法玛荣誉博士学位。尤金·法玛在就读Tufts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时参加了诸多的学术团体。 法玛教授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包括投资学理论与经验分析、资本市场中的价格形成、公司财务、组织形式生存的经济学。他在经济学科的若干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金融学独立为一个学科以及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领域的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出处:本文原载于[美]《政治经济学杂志》第88卷第2期(1980年),第288-307页。 一、写作动机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关注着企业中的决策是由非股东的管理者的行为而产生的激励问题,导致企业“行为”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理论舍弃了古典的企业模型——经营企业仅仅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是统一的,而赞成集中研究控制企业但不拥有企业并与古典的“经济人”相去甚远的管理者的动力问题。代表有,鲍莫尔(1959)、西蒙(1959)、西尔特和马奇(1963)以及威廉姆森(1964)。 最近,经济学文献倾向于舍弃古典的企业模型但接受古典的经济行为形式,企业被认为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每一种要素为其自我利益所驱使。因此,强调在组织中通过契约来界定产权的重要性。代表有,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与詹森和梅克林(1976)。 作者认为,阿尔奇安和德姆塞斯,詹森和梅克林的见解——将企业看作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是远远不够的。在古典理论中,代理者是企业的化身,既是管理者又是剩余风险的承受者。但,这种见解不能解释,现代大公司里企业的控制权和证券所有权是分离的。 二、主要观点 在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观点中,证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可以解释为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作者放弃了公司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所有者的假定,并把企业家的概念搁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将管理与承担风险两种职能归给企业家,而着两种职能在将企业称为是一系列契约时,自然被作为分离的要素来处理。企业为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所约束,被迫改进有效监督整个队伍及其个别成员业绩的手段。另外,企业的个体参与者,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外部都要正确面对市场为他们的服务所提供的准则和机会。 三、分析框架 1、企业所有权概念的不相干性 管理是一种有特殊作用的劳动——协调投入活动和贯彻投入要素间达成的契约,都有“决策”的特性。风险承担者的作用,即接受不确定性和在每一个生产期结束时总收益与总成本间可能为负的结果。通常,风险承担者通过事先提供财富来保证契约的业绩。以这种方法,承担风险的职能和资本与技术的所有权就被结合起来。然而,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因此,理解控制企业决策并不必然是证券持有者的天职第一步是,消除企业由证劵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第二步,摒弃企业家这一角色的观念。 2、管理和承受风险:更仔细的考察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堂笔记

1. 分析技术: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系数,多层次分析 分析工具:SPSS AMOS MPlus 论文的方向: 质疑理论,摆出事实案例来证明 提出理论,用论据支撑 补充理论,用论据支撑 2. 时间序列研究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的一组数字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时间序列分析是定量预测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但准确性差,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系统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它一般采用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常用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潜量预测、气象预报、水文预报 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会有无回答的误差,追踪调查法是对某一调查对象长期连续不断地跟踪调查。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取对象的动态信息,把握、分析其内在运动规律性,克服一般方法只能掌握其某一时间内静态资料的不足。但是在时间序列调查中,会出现样本减少,数据空白的问题,难以避免无回答误差。——控制无回答误差,如何更好地处理丢失的数据 强调对比实验的应用,这可以弥补人们理解中观管理过程的缺口,缺乏中观理论, 优势:高内部效度 劣势:时间成本高 产生样本损耗 重点:效度;信度; 什么是信度、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信度: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及其程度,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效度:指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级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 关系: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部分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 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 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 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③最后: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积累起来,才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这一中心 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 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 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 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 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 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 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 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 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 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 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 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 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 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 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 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 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 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 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 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 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六章

第六章 传播过程 第一节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 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 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过程观 结构观 二、传播模式: 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 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 传播模式的分类: 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3,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模式:议程设置、依赖模式、沉默的螺旋…… 4,受众中心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 5,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模式:媒介组织模式、守门人模式…… 第二节线性传播过程 一、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一)拉斯韦尔模式 表明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 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缺陷:过高估计了传播效果;忽视了反馈。 (二)申农—韦弗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与同事韦弗提出通信的数学原理 五个正功能: 一个负功能: 讯息发出的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 二、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a、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单向的过程; b、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静态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第三节控制论传播过程 一、控制论观照下的传播过程 1948,维纳,《控制论》 控制论基本思想: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 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成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即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原意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德弗勒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反馈机制的增加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由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提出(1954) 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 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兼具编码、译码、释码功能。 编码: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 编码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的制约。 译码:将符号还原成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该模式指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且选择经若干阶段进行,说明了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和多重把关性。 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三)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1,认为传播过程是循环的、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 2,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本体运动过程,忽视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系统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 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过程均关注于传播过程系统的内部微观要素与环节。 系统论观点: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赖利夫妇模式 二、系统过程传播模式 (一)马莱茨克模式 德国学者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 将大众传播过程细分为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二)梅尔文·德弗勒模式(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的模式) 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条件 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 投票等政治程序 保护 提供商品、服务、广告等 市场调查 消费 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支撑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这个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的主要途径,这是自由市场原则支配下的大众传播体系。 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之模式

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 [1] 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内容、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本质认识管理是什 么—— 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有效性的衡量:可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讲求效率要求我们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而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只有我们通过管理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我们的管理工作才是有效的。有效的管理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本质: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2] 管理产生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有助于人的追丘壑组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管理从本质上而言使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3] 管理的职能 (1)计划工作。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工作开始的,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 职能。 (2)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 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 (3)领导工作。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直到和激励各 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 (4)控制工作。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 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4] 管理学 导言的P9管理学以所有的组织所共有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组织管理的一般问题。即它是一门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 第二章管理者 [1] 管理者的定义,其与操作者的区别—— 定义: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区别: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直接下属。 [2] 管理者的角色 在人际关系方面充当着: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 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决策活动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3] 管理者的分类 按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按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其他管理者 [4] 管理者的职责(各管理层的职责,管理者的基本职责)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主要侧重于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和沟通组织与交往联系,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五章

第五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I、自我传播 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达摩祖师:面壁思过 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7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了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主我 I 客我 Me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South Hadley)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因

心力衰竭逝于美国芝加哥。 主要著作: 当代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1932 心灵,自我与社会:Mind, Self, and Society. 1934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19th Century. 1936 行动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 1938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 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自我传播的主要特性 自我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以下三点: ①隐蔽性,这种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身,常常不要求、不希望与其他人共享。 ②内动性,自我传播即人的自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这一切的传播活动都是发生在由自己开拓的内心世界的“小天地”里。 ③短途性,传播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总是从甲流到乙,并从乙流动到甲,而自我传播就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主我和客我的信息交流和对话,瞬息之间就完成了一个自我的传播过程。 自我传播的形式: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3,思维 4,想象 5,情绪和感情 感觉:包括“五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这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理解自我传播: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本杰明?格雷厄姆,其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 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的投资者,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沃伦?巴菲特,世 界著名天才投资者,被称为“股神”,福布斯排行榜上 名列前茅的世界级大富翁。还有马里奥?加比例,格 伦?格林伯格……通过这本书,我又接触并了解到了 更多投资学领域的著名人士,读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告,建议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想。 价值投资者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 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价格低于价值,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该买入该证券。通俗的说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低买高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经济价值毫不关心,而是将精力集中于交易数据,即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量,以此来研究预测证券未来价格走势。你必须知道自己有何学识,并要能够区分一般的能力和与生俱来的理解力。通俗的说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理性投资,理性做事,不至于在超越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遭遇失败。谨记债券市场上的名言——“不要与历史记录

抗争“”趋势是你的朋友““卖掉跑输的马,让跑赢的马 继续参赛”,看似简单的话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 许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不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巴菲特可能不会脱颖而出,也就是个普通人。秉持稳健投资和集中投资的理念,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像巴菲特一样谨慎的投资者投资市场的基础,是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石。然而,保住资本额并不意味着咋投资市场上畏首畏脚,而应该积极展开管理风险,就是说要学会多方向投资,预测风险等等。充分了解股票投资,不了解股票市场就像是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一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一败涂地,包括股票的概念,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交易,股票的种类,构成……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投资态度,不然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影响下一步的正常投资。从新闻上看到了股民的种种反应,总觉得良好的心态太重要了,毕竟这是投资,有风险,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尽量调整心态,期望值不要太高。追求简单,避免复杂:这是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也是他自己百试不爽的投资方式,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两件事:投资什么,什么时候投资。就像前面说的低买高卖一样。

北京理工大学871管理学考研重点笔记

北京理工大学高分辅导讲义 ——871管理学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Henrykobe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cb5158874.html,

【资料说明】 北理工管理学高分辅导讲义(2014版)系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管理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管理学考研精品考研辅导资料”之一。 学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乔忠老师主编的《管理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科书,学生肯定能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但是为了在短期内满足应试要求,我们把此教材整理出体系,化繁为简,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到一个高分。 本资料的编撰以乔忠老师的《管理学》为基础,加上周三多老师的《管理学》作为补充,借鉴了出题老师的上课讲义,按照“教材导读一复习策略一考点梳理一历年真题一考题预测”的体例编排而成。“教材导读”把考研中的考点与指定的教材对应起来,并对教材作简单地介绍和梳理,引导大家阅读教材。“复习策略”指出每个考点需要掌握到的程度,以及掌握考点的方法。“考点梳理”是这套资料最核心的部分。对考点作了全面地讲解和深入地分析。“历年真题”汇总了近几年来的真题“考题预测”是在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把还没有考察过的考点给大家指出来,用于查缺补漏。强调一点,北理工出过的真题经常重复考,所以要特别重视真题。 本资料有如下特点:1.“最全”。我们不仅把乔忠老师版本的《管理学》内容都做了整理,还补充了其他考过或非常重要但这版上没有的内容;2.“最简”。为不增加考生负担,对考点的讲解,尽量做到精简,除去了教材繁琐臃肿的语言,直击要害;3.“最新”。根据北理工的最新考试大纲要求,解决了教材滞后于现实的问题。4.“最具实用性”。当你总结真题时你就会发现,北理工真题重复率很高,针对此规律,本资料将涉及到的历年真题附在每个考点后面,方便大家查阅。 本资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由北理工研究生、博士生组成的考研团队集体编撰的考研辅导用书,希望通过此书,能与大家相聚北理工!由于时间、水平所限,资料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尚需考生谅解,并恳切希望不吝赐教。 读书是一个先读薄再读厚的过程,我们把书本中的体系整理了出来,这是帮大家读薄的过程,但是接下来的读厚的过程,需要同学自己努力,能不能做到这一步,也决定了是不是能脱颖而出,拿到高分,希望同学们利用好这个资料! 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广大考生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2013年03月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真题笔记)

考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参考书是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 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经验,参考书里面我会提到。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 现代文学方向参考书目共有14本。分别为: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这个书目就是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时一直以来给出的考研指定书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书目,不过实际上院里的老师们讲,考研依然按照这些书出题,所以好好看这些书就行。 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基础,共有300分。 其中,专业课150分中,名词解释为30分,共6个。每个五分。论述题五选四,每题30分。 文学基础,大综合50分。大题(论述题)为100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述题共占据了220分,可谓得论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关北大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考试信息,如: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历年报考人数、考生来源情况、录取标准、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参考书目,等等。(这些信息在网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2、复习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授课讲义,一些专题复习笔记等。这个我是在网上买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完整,当然,价格也不低;这里就不具体说哪个网了,免得被怀疑是打广告。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网上买资料不要轻易地随意把钱打给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点被骗。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论,摘论如下: 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现当代文学对于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北大出题总是会强调结合具体作品,结合具体作家,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 因此,仅以现代文学方向来论,阅读作品和相关作品的评论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评论主要是参考论述观点,阅读作品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解答论述题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中间也不能缺乏一些经典的观点。因此我的思路是,整个现代文学来说,必须重点读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三本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中提及关键作品,必须有一个阅读基础,这是作论述题的关键。这部分几乎涵盖了整整120分的分值。 其次,就专业基础来说,对于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和外国文论四个方面,基础性的是理解外国文论的各种流派理论,这对于专业基础课中的大题是非常有益处的,因为,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r

第七章 传播者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 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 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 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梅尔文·德弗勒 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 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 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 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 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 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 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 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 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 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 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 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 弊端: 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3、社会责任(自我约束式) 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 思想源泉:报业自由委员会的报告,媒介从业者的实践,媒介自律守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