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情绪产生原因与对策及学习动力的激发

孩子厌学情绪产生原因与对策及学习动力的激发
孩子厌学情绪产生原因与对策及学习动力的激发

孩子厌学情绪产生原因与对策及学习动力的激发

1、轻度厌学:

主要表现为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抵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完成作业、抄作业或者应付作业等,轻度厌学,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抵触。

2、中度厌学:

将思想上的抵触,付诸行动,出现上课不听讲,经常出现迟到甚至旷课等违纪现象,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不再是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了。

3、高度厌学:

有思想和行动,发展到了心理问题,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学校,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这类学生往往会休学或者退学。

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会对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帮孩子们悬崖勒马,让他们能够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呢?

今天给各位家长推荐一个方法:溯源法。多和孩子沟通,找到孩子不爱学习、惧怕学习的理由,然后用我们的行动帮助他们。

01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不了解自身优势

在高中的时候,班里的一位同学早早就辍学回家了。跟他接触的不多,只记得平日里大家学习的时候,看他埋头写字也很认真,可以感觉到他学得很吃力,只是考试每次都在班级后面。

他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整日的埋头学习,让他没有功夫思考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能。后来,他总是给其他同学说自己不是块念书的料,开始混日子了。

每个学校都有这么一类学生,他们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

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够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对策】

在中学阶段,发现并实现潜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根据自己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跟着兴趣走,通常兴趣所在就是优势潜能所在。但这里有个问题,要看兴趣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没有条件去换环境,就要考虑发展自己的次优潜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想知道自己的开放度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在本子上列出平时不感兴趣甚至是不喜欢的事,越多越好,然后分析,看它们中哪些属于原则问题,哪些不属于原则问题?在那些非原则问题上的坚持是否限制了你的视野?是否影响了你对自己潜能的发现和开发?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的禁忌越多,限制越多,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就越少。

02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学

【原因】目标不明确

都是从中学走过来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要说真正的学习目的,中学阶段

的我们有几个能够说清?每个人都不同,为这个问题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了解这个问题而产生厌学或者说读书无用的想法就不对了。

【对策】

正确的目标设定,乃是先决定你要过一个怎么样的一生,之后再去选取能够让你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会有所偏差。

譬如说你的人生目标是希望做一个快乐而且有贡献的人,明确这个终极目标后,再来选取你的工具。

家长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跟孩子交流探讨一下,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帮助其进行自我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03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原因】学习技能低

这一类学生从学习时间上来说,付出完全不输于班级里面的第一二名。然而,无尽的学习压力却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周围的学霸轻轻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级前几,自己累死累活结果仍然一团糟,心累。

这种情况的学生,是典型的“低品质勤奋者”,他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

但这样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向好学生转变的一类学生,因为他们欠缺的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学习方法,和一段时间安安心心地将自己之前刻苦学习学到的东西管理归类。

【对策】

告诉孩子:首先,对自己喊停。在你觉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时候,不如不时地停下来,会使自己更清醒,少做无用功”。

然后,对基础知识做深度思考,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好,把基础的题目弄懂弄透,能把课堂吃透,就成为课堂之王,效率之王。事实证明,动脑子把基础知识想清想透,比圂囵吞枣地学很多知识要好的多。

最后,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可以通过建立错题本的方式,每次考试后,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要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04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原因】认知能力低

这一类学生,与之前所谓不会学的学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采取相同的手段,因为“学不会”是“不会学”的结果,“不会学”是“学不会”的原因。

当你在不会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精神疲惫而又亢奋,呈现出一种“回光返照”式的状态。恭喜你,你已经从“不会学”成功过渡到了“学不会”。

“学不会”的根源是认知能力差,研究表明,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均等化的提升,认知能力高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比认知能力低的孩子表面明显突出。

【对策】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父母的关系,家庭氛围,小时候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学不会”的同学在简单休整、改善学习方法之后,很快就能投入到紧张

的学习氛围中。而受认知水平所限“不会学”的同学则需要抽出一点时间,放松一下身心,彻底调整好状态,把心放宽。

05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

【原因】情绪不稳定

有的同学对成绩排名以及别人的看法太过看重,导致在每场考试之前都焦虑异常,影响考试时的发挥和后续的学习热情。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好的情绪包括好奇、愉快、乐观自信等;坏的情绪则包括忧愁、焦虑、抑郁等。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坏很快,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和调节,就会形成情感交流障碍,表现出焦虑、愤怒,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对策】

老师和家长除了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开导和安慰外,还要教会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包括自我激励法、语言暗示法、环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音乐调节法等。

如果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失望焦虑的情绪,千万不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

告诉孩子,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成绩都会有起伏,要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听听舒缓的音乐、到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下,或者做一场运动,直到大汗淋漓,坏情绪自然不告而退。

总之,如果孩子能说出“不是我不想学,而是……”那么,恭喜您,这其实是好现象,说明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呵护孩子对学习尚存的热情,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

01

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试题来做一下。

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课下又有好多的作业需要完成,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有时间去自己学习?

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

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

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

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

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02

陷入题海出不来,盲目刷题

刷题,贯穿整个中学时代,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于一种状态:刷题无数,成绩止步!似乎除了一大把空笔芯,啥都没提高。

那么,你刷题都刷对了吗?真的在用正确的方式刷题吗?

●我们为什么刷题?

刷题是为了巩固课本知识,刷题是为了熟悉题型,把握命题规律及考查的知识点。

某种程度上说,每年的中考题决定着千千万万名学生的命运,考查的知识点,题型的难度分配都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关键。

出题的专家非常谨慎,其中的知识点会有变化,但是不会很大;其中的题型会有变化,也不会很大。因此刷题就是我们把握命题规律的重要方法。

说到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对题!刷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是做对了多少题。

做题后找出错误,分析原因和应对方法,归类整理后再进行巩固,才算是练到了家。

●如何正确刷题?

a.刷题之前打好基础很重要,基本的知识要搞懂。

比如材料分析题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基本的公式,这些都要提前熟知。

还有一些解题的方法技巧,可以在刷题中慢慢总结、学习,有效的“题海战术”才是最完美的诀窍。

b.刷题重质量而非数量。

很多同学认为复习做题越多越好,也不看题怎么样,买了一堆题,质量参差不齐,或者网上的一些题库,就开始盲目的刷起题来,这样的刷题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建议同学们不要贪多,先不说试题的质量,埋身题海很容易使人疲倦,因此要适量。

所以说,不要去大面积地乱做题,最好选择相对权威的题库来钻研,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只纠结分数,忽视暴露的问题

每次考试结果出来,很多同学都纠结于考试结果,没有考好感觉整个人生都无望了。

其实一场考试,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反思总结才是最重要的,考后不总结,那么考试就没有意义了。

考试后要对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

哪些是计算不准确造成的?

哪些是审题不认真造成的?

哪些是因知识缺陷或知识模糊造成的?

哪些是因为不注意细节造成的?

哪些是因为做题方法没掌握、能力还不够造成的?

对每种类型的错误都要有对应的方法和措施,避免在下一次考试中再犯此类错误。

要高度重视那些因知识缺陷或知识模糊、方法没掌握或掌握不牢固和能力不够而造成的失分的试题。

对因知识缺陷而造成的失分,要抓紧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并熟练掌握。

对因某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失分,要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共有多少种?一般方法是什么?最优方法是什么?

当做选择、填空题时,用什么方法既快又正确?当做解答题时,用什么方法能得满分?

对因能力不够而造成的失分,要分清是属于哪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所考的试卷不是老师一讲自己一纠错就收起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做一遍试卷,要力求得满分。

若还有不会做或做错的题,仍然要分析纠错,复习知识点,掌握解题方法。

最好的办法是做一个错题本,把不会或做错的题抄写下来,并写出做题思路、做这道题所用到的各种方法和这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等快到下一次考试时,可以直接拿出错题本来复习。

04

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我们总习惯于事后再去假设,想着如果当初可以克制自己的懒惰多刷一些题,如果当初可以少打一场篮球多看一本教材,如果当初可以静得下心来认真整理一套笔记,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的结局。

你或许更喜欢看网上那段“你的青春被狗吃了么”的激昂言论。

你或许更喜欢看报纸上关于某省状元从来不上课外补习班的报道。

你或许还在抱着侥幸的心理听老师讲所谓教育局的内部消息。

你或许看着各种宣扬的倒计时还在默默安慰自己“没事,中考还早”……

记住,总有你所达不到的极致,总有你争取不来的完美,你所做的努力,从来不够。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状元或许比你少了那两三个小时的课外补习,但他们比你多的是有效的学习策略、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自己默默的用功努力。

你有没有在意老师透露完那些“内部消息”之后总结的那句“无论怎样,我们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到家,以不变应万变”。

你有没有担心过或许就是那句安慰性的“没事,中考还早”让你略过你不想做的那道函数,而你放弃的这道题,可能就是6月你哭都哭不回来的那道题……

所以,不要拿“学不进去”、“没有天赋”当借口;把看剧打球聊Q的时间来做一套数学试卷。

算了5遍某道几何却仍然算不出来的情况下逼着自己在一张新的草稿纸上继续工工整整地写上第6遍的演算步骤。

化学不及格,把书认认真真看一遍又一遍把不懂的写在本子上,一个一个地找老师解决。

物理不好试着把自己不会的题型罗列出来,再在基本的作业练习之上给自己找10道类似的题反复练习……

中考真的太重要,重要到只是一分,你就可以去一个完全不同氛围的高中。

多做对一道题,你的人生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所以孩子们,希望你们的所有努力,不是为了感动自己,从今天起,让自己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能落到实处,都能换回成果,不再做花哨的“无用功”。

相比上辈,这一代年轻人总体而言缺乏目标感、不想做承诺,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内在动机较低。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自我反省显然不够,父母、教师如何能够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显得十分关键。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Damon),是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心急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诺的现象,透过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发现他们生命的缺乏,“是动机的来源,是目的感”。

戴蒙认为,动机是很重要的学习要素,但大部分成人谈论的动机,通常是通过考试、考上某个大学等短期动机。

但是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更大的“目的”(purpose)存在,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而且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活动中消耗殆尽。

戴蒙在《迈向目的之路》一书中不断强调:“目的,是驱动我们每天大部分行为背后的一个动机。”而目的的厘清,在于能清楚回答“为什么我正在做这件事?”、“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为什么它对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

戴蒙看到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动机,会自动自发的学习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展现少见的务实效率。

目的影响人生的快乐和满足。但老师、父母不能直接给予孩子一个人生的目的;而必须用引导、用身教和对话,帮助孩子迈向目的之路。

年近七旬的戴蒙,在研究、提醒、引导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寻找人生目的的长期过程中,也发现这就是他个人的人生召唤。

戴蒙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青少年中心的办公室,接受了《亲子天下》的专访。

Q:目的、目标和动机有何关联?

目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目标,和一般短期、立即的目标不同。目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人每天有千百个目标,享受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买一份好礼物,但目的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是一个你想去的方向,你的一生想往哪里去?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目的必须是有意义的、长期的、对这世界或其他人有帮助的目标。

有了目的,你会开始安排各种目标,让自己一步步到达那个目的。

父母、老师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应只是单单考高分、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等,这些真的是很短期的目标。

长期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当学生全心投入他们想学的内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目的。目的会产生一种内在(而非外在)的驱动力,“我学习并非因为妈妈叫我学,而是因为我真的很在乎,想学好。”

例如,医学院学生永续的学习动机应该是:“有一天我当了医生,就可以帮助、医治更多人。”如果一直想到这个目的,就可以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就有能量,不仅为参加考试,而是学得更好,几年长期的努力,这才重要。

目的是一连串“为什么”的组合。但在学校里,老师、学生却从来不问为什么,例如科学老师教公式、原理,即使学生学得很棒,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只知道为了考试非学不可。

各科老师都应先跟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学这个科目?人类的需要和这个科目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要成为科学家?为什么发现新定律很令人兴奋?没有这些“为什么”,你无法让学生有长期的学习动机。

你可能用恐吓的方式来吓学生:“如果没考好的话,就有哪些严重后果,”让学生有短期学习动机,但学生不会出于兴趣、自己把书拿出来读。学生必须知道为什么,才会全心全力、自动自发的去念书,而非被恐吓鞭策。

很多目标是自我导向的,例如我要一辆很炫的车、穿漂亮的衣服让人家称赞我很美,或想要累积自己的财富、光环、荣耀。

这些是目标,并不是人生目的,因为它们不会带给你那种“完成一件对世界有意义的事”的满足感。

当然,这类自我导向目标和最终的人生目的可以同时并行,你可以开发一种计算机产品,为了赚大钱,也因为你相信可以帮助更多人探索世界。

Q:目的可以改变吗?

目的可以有很大的改变,尤其在人生早期。因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会让人学习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

例如年轻人会对成为运动选手很有目的感,但不能一辈子都是运动选手,因为年纪大了就无法参赛。但成为运动员那种自我承诺、自律的习惯,会发展出另一个目的。

一个真正的人生目的,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时间长到你必须要表现你的承诺,至少完成一些事情。你从中学到经验和能力,就可以开始另一个目的。

目的并不一定要英雄式的,你不一定要有拯救世界、医好癌症、改善环境污染等伟大的目的。大多数人都只有很平凡的目的,可能是当个妈妈好好教养小孩、协助组织小区、加入学校的家长会、或任何艺术、音乐社团等。

这些都是很小很平凡的目的,但你必须要承诺参与、实际行动、履行你的义务,最后你完成一些事,让你更投入这个世界、产生一些超过自己的影响和贡献。

Q:用怎样的方式对青少年说人生目的?

很重要的一点,不要跟他们“说”什么,而是要“问问题”。

大人常喜欢对孩子说教,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但其实无效。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找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父母告诉他们的。

但父母可以做一件很关键的事,就是问“对的问题”,有三个帮助孩子发展目的感的重要问题:

1.我对什么有兴趣?我做什么最享受?什么会让我发光?音乐、文学、数学、体育?

2.我最擅长什么?我的才能在哪里?年轻人要够了解自己天生的才能,若是先天聋哑,可能就不适合当音乐家。

3.这世界需要什么?世界有哪些问题、机会,可以发展成我帮助别人的所在?

这些是孩子一定要问自己的问题,三个缺一不可。所以,在青少年阶段发展出自己的目的感,很花时间,数个月甚至数年,因为你要去尝试不同事物。

父母可以做的,就是跟孩子展开对话,刺激他们去思考。一旦孩子提出一个小小开始,父母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帮助他继续发展,要去哪种特别学校?有哪些链接、书籍或网络资源?

寻找目的没有一个立即答案,不是用热门或冷门来衡量。

所谓“实际的理想主义”,是你经过长期观察、真心信服一个目的,但也要能够检验现实。例如,现在拍电影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职业,热门到每一所美国高中,都有许多非常聪明的学生计划未来拍电影。

他们可能进电影学校,搬到好莱坞或纽约,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临,但只有极少数(不到1%)的确可以做到。

年轻人当然有去尝试的权利,但他们不能二、三十年都处在那样等待、尝试的状态。从实际生活角度看,他们应该培养或发展第二专长或能力,可以转移热情、换档。

Q: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的?

很重要的是,父母要教他们负责任,做事要有真正的结果。

要对孩子有高期待,让他们了解,承担任何一种任务时,不要半吊子,要真正完成某件事,即使那件事很微小。

例如,小孩有宠物,他要去喂食、带宠物去散步,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去做。孩子该照顾小狗,但是朋友有新玩具想去一起玩,父母要告诉他:“照顾小狗是你的第一任务,做完了仍旧可以跟朋友出去玩,这是你的责任。”

要让孩子看到不负责任的结果,养一盆植物不浇水就会枯干、会受苦、会死,这些都是在家中可以教导的。

这是发展出承诺和责任的方式,也是让孩子学习不受其他因素分心或干扰的方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