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7BL6小鼠毛发周期动物模型的建立.docx

C57BL6小鼠毛发周期动物模型的建立.docx
C57BL6小鼠毛发周期动物模型的建立.docx

C57BL6小鼠毛发周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C57BL6小鼠毛发周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年第4期第32卷论著

作者:杨淑霞马圣清钟志红秦俭李志新武玲慎

单位: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杨淑霞马圣清钟志红秦俭武玲慎);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教研室(李志新)

关键词:毛发小鼠;近交C57BL6

【摘要】目的为研究毛发周期,本实验建立了适合的动物模型。方法用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对25只小鼠用松香/蜡(1∶1)混合物拔毛诱导其毛发自休止期进入生长期,每天观察皮肤色泽变化和毛囊组织学改变。结果拔毛处皮肤颜色于第5~6d由粉红色(休止期)变成黑色(生长期),第17~19d又经灰色(退行期)变成粉红色(休止期)。组织学显示,小鼠在拔毛后第5~6d处于生长期第Ⅳ亚期,第17~19d由生长期进入退行期,第20d以后,均处于休止期。松香/蜡混合物拔毛可诱导C57BL6小鼠同步进入新的毛发生长周期,并且小鼠皮肤颜色的变化和组织学上毛发周期时相的变化是相符的。结论用C57BL6小鼠作为毛发周期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Establishment of Hair Cycle Animal Model with C57BL6 Mice

YANG Shuxia, MA Shengqing, ZHONG Zhi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ed an anim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hair cycle. Methods Using C57BL6 mice as animal model, hair shafts of 25 mice were depilated by wax/resin mixture to induce the hair follicles from telogen to anagen. Skin color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daily. Results After depilation, the skin color of those mice turned from pink (telogen) to black (anagen) in day 5~6 and turned from gray (catagen) to pink (telogen) in day 17~19. Histologically, anagen (substage IV) took place in day 5~6, changed to catagen in day 17~19, and entered telogen in day 20 after depilation.It showed that depilation by wax/resin mixture could induce C57BL6 mice from telogen to highly synchronized hair growth cycle. The changes of skin color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hair cycle. Conclusion C57BL6 mice could be used as an animal model for further studies on hair cycle.

【Key words】Hair Mice, inbred C57BL6

毛发是周期性生长的,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3个阶段。生长期时,毛囊具有高度代谢活性,形成有

色素的高度分化的毛干,休止期时这些活动则停止。位于毛母质中的黑素细胞仅在生长期产生黑色素,从而使毛发具有颜色。这种周期性行为在一些动物中是同步的,如大鼠和小鼠,而在豚鼠及人类中则是不同步的。一般认为毛发周期主要是由皮肤固有的“生物钟”调控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然而激素、营养、情绪及药物等因素均对毛发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毛发的周期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该动物的毛发周期须同步,周期较短,而且分期明确,易于观察。国外用C57BL6或C3H小鼠已成功地建立了动物模型,而在我国该项研究尚未开展。我们参照Paus的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毛发周期动物模型,为今后研究毛发周期打好基础。

材料和方法

1.动物:C57BL6小鼠,雌性,6~8周,15~20g,同系,共25只,北京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选择皮色粉红,毛发属于休止期的小鼠。

2.毛发生长期的诱导:将1∶1混合的松香/蜡加热熔化后涂于小鼠背部,凝固变硬后揭去,从而达到拔毛的效果。

3.观察指标:每天观察小鼠之皮色变化。组织学检查:每天用断颈法处死1只小鼠,在拔毛部位切取皮肤标本,10%福尔马林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毛囊的周期性变化。

结果

1.小鼠皮肤色泽改变:拔毛后第5~6d局部皮肤变黑,第9~11d局部可见新毛长出,第17~19d变成灰色,第20d左右即变回粉红色。在变粉红色过程中,头端先于尾端出现颜色变化。

2.组织学检查:拔毛后第1d,毛囊形态与休止期无明显变化,毛囊较小,毛乳头细胞小而排列紧密,毛乳头呈浓缩的细胞团样,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交界处水平,此时真皮和皮下脂肪层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第2~3d,可见毛囊向下生长,其末端毛囊上皮细胞(毛球)部分包绕毛乳头,毛乳头也较为疏松,体积稍增大;第5~6d,毛乳头更为疏松,完全被毛球包绕,毛囊向下延伸,毛球达皮下组织深层,此时可见毛球内有明显的黑素形成,并可见新的毛发和内毛根鞘;拔毛后第9d(见图1),新毛长到毛囊口;第9~16d内毛囊形态变化不大。拔毛后第17~19d,毛球远端渐开口,至完全不包裹毛乳头,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细胞索,毛囊下端移至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处,黑素生成减少至消失,毛乳头体积缩小。第20d后,毛囊下端与毛乳头间的细胞索缩短,毛乳头上移,位于毛囊下方。

1拔毛后第9d(×125)

讨论

Chase指出,鼠类毛发生长期约17~19d,生长期又分6个亚期,第Ⅰ亚期时毛乳头开始变大,RNA合成增加,新的毛发胚芽开始生长;第Ⅱ亚期,胚芽向下生长,部分包绕毛乳头,有内毛根鞘形成;第Ⅲ亚期,毛乳头逐渐至完全被毛球包绕,并随毛囊向下生长至皮下组织深层,此时毛球内少量黑素细胞恢复活性,产生黑素;第Ⅳ亚期,新的毛发形成,黑素较明显,内毛根鞘长到毛囊峡部;第Ⅴ亚期,新生毛发达到表皮水平;第Ⅵ亚期毛发长出毛囊,此期毛发生长速度最快。退行期比较短暂,毛母质细胞的分裂活性和黑

素细胞的色素形成均停止,毛干末端呈杵状,毛乳头缩小,毛囊下段退化,和毛乳头间形成一个上皮细胞索。随后该细胞索收缩,毛乳头上移至立毛肌附着处水平,毛囊进入休止期的静止状态。

C57BL6小鼠在6~8周饲养良好状态下,所有毛囊均由生长期进入静止期,而且生理状态下不再自发进入生长期。经人工脱毛或拔毛等创伤刺激后可诱导其毛发进入生长期,并可自发经过退行期再进入休止期。这个周期活动与自然周期无明显差别。该小鼠躯干皮肤的黑素细胞只存在于毛囊中,而且仅于生长期时合成黑素并传递给角质形成细胞,使皮肤变为黑色,至退行期,黑素的生成减少,皮肤呈灰色,至休止期黑素的生成完全停止,使皮肤变为粉红色,因此可简单地根据皮肤的颜色来判断毛发周期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小鼠在拔毛后1~4d内局部皮肤颜色虽未发生变化,但组织学上已呈现生长期早期的表现;第5~6d皮肤呈黑色,相应地组织学改变符合生长期第Ⅳ亚期;第17~19d皮肤呈灰色,组织学上毛囊呈退行期改变;第20d以后,皮肤颜色变回粉红色,组织学呈休止期表现。该结果与Paus的报道基本一致。因此,我们认为用C57BL6小鼠研究毛发周期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宝洁公司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Cesarini JP. Melanin and melanogenesis of the hair. In:Camacho F, eds. Trichology. Spain: Aula medica group, 1997.65-74.

2 Camacho F, Montagna W. Some aspects of the physiology of the hair follicle. Camacho F, eds. Trichology. Spain: Aula medica group, 1997.31-46.

3 Slominski A, Paus R. Melanogenesis is coupled to murine anagen: toward new concepts for the role of melanocyt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melanogenesis in hair growth. J Invest Dermatol, 1993,101:90s-97s.

4 Paus R, Handjiski B, Czarnetzki BM, et al. A murine model for inducing and manipulating hair follicle regression(catagen): effects of dexamethasone and cyclosporin A. J Invest Dermatol, 1994,103:143-147.

收稿:1998-08-01修回:1998-11-28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精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变应性疾病的新药。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哮喘动物模型 Abstract : 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 ed disease of respiratory apparatus.The pathogenesy is complic ated,establishing suitable animal models of asthma benefits th 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to treat humans'allergic disease.A brief review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les on asth ma was made in this *****. Key words:asthma;animal modle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是,动物自发形成的变应性哮喘很少,目前,哮喘的动物模型还很难完全模拟人类哮喘,只能在动物身上模拟哮喘的某些特征。 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用于模拟人类支气管哮喘的动物种类很多,常用的如豚鼠、大鼠、小鼠、家兔等,用猫、狗、猪等动物复制哮喘模型也有报道。 1豚鼠 豚鼠是使用最广泛的变应性疾病动物模型。尽管这种动物与人类有极大差异,但致敏豚鼠的过敏性支气管收缩在研究抗过敏、支气管扩张药物方面仍然是最常使用的模型。 致敏豚鼠的支气管过敏反应是常用的“速发型”变态性支气管收缩模型]1],这类模型的发病机制与人类的哮喘症相仿,同属I型变态反应,其模型发病快,阳性率极高,但病程短,有些动物可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为防止动物过度反应死亡,可在激发前给豚鼠腹腔注射适量抗组胺药。腹腔注射卵白蛋白致敏豚鼠,致敏后14?21d,再用1 %的卵白蛋白给豚鼠雾化吸入2min或用0.01 %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60min,可诱导豚鼠产生迟发相支气管收缩,在雾化吸入17?24h达峰]2]0此外,豚鼠还是研究职业性哮喘建立的第一种动物模型[3]。 以豚鼠作为哮喘模型有许多好处,例如:价格低廉,易处理,变应原诱发的支气管收缩与人类支气管哮喘中的收缩特点相同。但豚鼠缺乏具有明确基因型的种系,也缺乏相关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试剂,尽管能产生很好的气道炎症模型,但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疫和遗传机制较困难。因此,在实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大鼠、小鼠等动物进行研究。 2大鼠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关键词】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当前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然而过去30~40年中,由于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增高,大量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投入临床并未使肺炎的死亡率持续下降。有报告住院死亡病人约15%与肺炎有关。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死亡率为5%~10%,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死率则高达20%~50%。肺炎的临床症状趋于不典型,所谓“重症”肺炎时有发生,尤其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提高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建立肺炎的动物模型,确立肺炎的动物诊断标准和肺炎动物模型的观测指标,是临床处理重症肺炎迫切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国内外学者于上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了多种肺炎的模型,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衣原体肺炎模型、大肠杆菌肺炎模型、细菌性支气管性肺炎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肺炎的发病机制和评价疗效奠定了基础。本文参考相关资料,综述近年的文献,旨在为同仁们提供更多有关肺炎模型相关研究的信息。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为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AIDS 病人和其他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机理是基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潜伏状态下的卡氏肺孢子虫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潜伏状态再激活”,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Weller〔1〕首先用考的松注射大鼠,同时注射青霉素以预防细菌感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大鼠患有PCP,从而建立PCP动物模型。Frenkel〔2〕等于1966年对大鼠注射考的松,2次/周,在动物饮水中加入四环素以预防细菌感染。Hughes 〔3〕等于1974年证实在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更易诱导PCP的发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PCP模型的建立技术较为成熟。实验动物对象多为鼠科类,但也有用猪〔4〕或新西兰白兔〔5〕。最常用的模式为考的松类药物+抗菌药物+低蛋白质食物。此方式最早诱导出PCP时间多为6~8周。实验室采用这一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易导致动物感染重度PCP,导致动物过早死亡,高死亡率的情况。动物低蛋白食物摄入,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从而损害宿主免疫的免疫功能,促使肺孢子虫的繁殖和播散,加重宿主的感染度〔3〕。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6〕对上诉实验模式进行改进,增加实验动物蛋白质的摄入,从而使得PCP动物模型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寿命延长,更符合实验要求。目前国内文献报道〔7〕最早诱导出PCP时间为3周,较以前明显提前。国内有学者〔8〕采用半量诱导剂成功建立PCP模型,采用半量诱导剂使大鼠的死亡率由全量诱导剂的的70%下降至30%。于肺体检查出PC虫体为确诊PCP模型的成功建立。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肺印片检查(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LAs)。三种检测方法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LAs)阳性率最高,约90%以上。以肺印片阳性率为最低,约为65%。 2衣、支原体肺炎模型 肺炎衣原体是人类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致病源,易引起肺炎。由于此类肺炎症状较轻,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衣原体肺炎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尚不完全清楚〔9〕。为了对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的易感因素、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先后在仓鼠、豚鼠等成功建立了肺炎支原体肺炎动物模型。国内学者分别于2001年、2004年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成功建立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10〕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11〕。动物实验对象都采用鼠科类。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建立中,按实验分组分别以鼻内接种或经静脉内接种衣原体菌液,分别于接种后的1、3、5、15、21、28、60天处死动物,通过检测肺炎衣原体lgG抗体、动物肺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肺炎衣原体DNA扩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鼻内接种的动物最早于接种后第7天发现lgG抗体,21天达到峰值。静脉接种动物的lgG抗体出现的更早。应用肺组织的PCR检查于接种后的14天内都可检测到肺炎衣原体DNA,

心力衰竭模型制备及实验性治疗

心力衰竭模型制备及实验性治疗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备。 2.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方案。 3.急性心力衰竭时的各项心功能及生化免疫等变化意义。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材:手术台,1ml、2ml、10ml注射器,心导管,气管套管,动脉夹,手术器械一套, 7.5号针头,头皮针头,木夹,压力换能器,小动物呼吸机,泰盟BL420F生物机能实 验系统 3.药品:25%乌拉坦,2%戊巴比妥钠,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泰盟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设置 信号输入: 1)第1通道:左心室内压; 2)第4通道:心电。 2.实验动物麻醉 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乌拉坦溶液,按5ml/kg静脉注射进入麻醉,将兔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3.颈部手术 1)气管插管 做一倒T形切口,连接气管插管。 2)连接呼吸机 插入与动物呼吸机连的气管插管,结扎固定。将呼吸频率调至35次/min。 3)左侧颈外静脉插管,左侧颈外静脉插管,插至右心房开口处(取血) 按试管编号,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用5毫升玻璃针管分别从静脉插管内取 血3~4毫升,打开抗凝管瓶塞移入,测BNP,测生化指标(心肌酶谱等)。 4)左心室插管(测左室内压)

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将心导管插入颈总动脉内,观察屏幕显示先出现血压波形,继 续将导管插向左室腔。当波形由血压波变成下沿达0 mmHg附近具有明显舒张期 而峰顶平坦的波形时,即表明导管口已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室腔内,再送入导管 约0.2~0.4cm,若还保持同样波形则可把心导管结扎固定。 4.连接心电 将心电输入线的三个针形电报分别插入右前肢及右、左后肢皮下,记录II导联心电。 5.建立静脉通路 将头皮针连接在输液瓶(NS),然后用头皮针头刺入耳缘静脉中,并用木夹或胶布固定,用于心衰模型造模给药。 6.连续记录正常心室内压、心电 7.戊巴比妥钠制备心衰模型 先以2%戊巴比妥钠溶液 2.2ml/kg缓慢静脉注射,待左心室内压下降至给药前的30%~40%为急性心衰指标。 8.药物治疗 1)静脉注射1%呋塞米0.5ml/kg 2)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1.5ml/只 3)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1ml/kg 4)静脉注射阿托品(5mg/ml) 0.1ml/kg 5)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4ml/kg 6)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溶液约20滴/分钟(70ug/min) 四、实验结果 1.左心室插管 2.正常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前列腺炎动物模型有两大类即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者主要用大肠杆菌注入实验动物前 列腺器官中制得;后者主要用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诱导而成。其中,生物制剂诱导的前列腺炎动 物模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较为理想的模型,它的造模方法主要有雌激素诱导法和大鼠前列腺 蛋白结合免疫佐剂法两种。这些模型为前列腺炎相关的探索性研究和开发应用性研究打下了必不 可少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前列腺炎;细菌性;非细菌性;动物模型 【】q95—33 【】a 【】1004—8448(20xx)03—021 1-04 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外研 究表明:其发生率约为4%---l1%,且多发生于青

壮年,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 由于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前列腺炎 概念的内涵各异。另外,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 究也有待于深入。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nih)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型,即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 炎;ii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的炎症性前列腺炎。四型前列腺炎中,只 有i型的病因是较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也确切,占前列腺炎病人的2%~3%,其他三型的前列腺炎

发病原因都不清楚。其中,ⅱi型前列腺炎占临床 发病率的9o%以上,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又可进一步分为ⅲa型和ⅲb型。因此前列腺炎疾 病的发生机制具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性。 为了给探索性研究和开发应用性研究打下必不 可少的坚实基础,众多学者研究制作了各种前列腺 (】20xx-01—17 【作者简介】李冬梅(1 970一),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前列腺炎药 理毒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孙祖越,email:sunzy64@ 1 63.corn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虽匿壁堡壅查!!!!生筮堡鲞整!塑!坐!堡!!旦i!!坚型!!!!!∑亟:!!:塑!:!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李颖华李超乾 【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哮喘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在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制定防治方案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哮喘动物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从实验动物的选择、制备模型的方法及模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哮喘;实验模型;动物 R¥eachstatusonanimalm仇lelofbronchial嬲thmaLJy抽g’.Il“n,LJC^口D_q记以.DB户口r£m明ro,Re5夕i,u£oryMg矗ici拜P,执。Fir盯A,,izi口fPdHos户if口zD-厂GMn刀gziMPdif口Z己%it膪,百ify,N&竹行i挖g530021,(玩i珂a l[为rr8spo起di以g口“f^or:LJ(流口D—qi口粗 【AbStract】Bronchialasthmaisakindofcommonandrecurrentdisease,soestablishingananimalmodelofasthmaplaysasignificantroleinetiopathogenisis,pathogenesy,preventionand cureofasthma.Forfurtherresearchonasthma,thisarticlereviewedthelatestadvancesintheselectionofanimal。methodsofformulatingamodelandtheapplicationofmodel. 【Keywords】Asthma;Model;Animal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 T细胞及白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 气道炎症,并由此产生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引起可逆 性气流受限的一种疾病。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 的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哮喘在工业化国家的发 病率翻了一倍,是15岁以下儿童住院的主要原 因L1]。然而,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为止,人类 对哮喘发病的原因尚未十分明确,而直接对人体进 行实验有很大的限制性,因此,有关哮喘发病原因、 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等的研究在相当程 度上还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下面就近几年来支 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制作的现状作一综述。 l实验动物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哮喘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 及豚鼠,也有使用马、羊、兔、犬等模型。有关研究发 现哮喘动物模型间不仅存在着种属、品系、性别、年 龄差异,在不同饲养坏境、佐剂及激发方法等方面也 有着显著差异性。 1.1小鼠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相关免疫学及分子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通讯作者:李超乾.综述. 生物学试剂的出现,以及小鼠免疫遗传背景较清楚, 品系较纯等优点,用小鼠制作哮喘模型有逐年增加 的趋势,在国外小鼠已成为主要的哮喘模型,国内仍 以大鼠和豚鼠为主。常用的品系有BALB/c、 C57BL/6、A/J等,可用于制作过敏性、感染性及转 基因哮喘模型。用小鼠制作的哮喘模型能产生早发 型和迟发型哮喘反应,多数模型均能复制出与人类 相似的特征,包括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 (AHR)、气道黏液增多等,并已制备出反映气道慢 性炎症过程的气道重塑模型。Conejero等[21利用小 鼠制作的模型能产生明显的IgE型超敏反应、细胞 因子[如白介素(IL一4)、IL一5、IL一13等]明显肺部炎 症浸润。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用BALB/c、C57BL/6 系制作的哮喘模型,其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别[3]。小 鼠模型的缺点是体积小,操作及取材较困难,且其制 作往往需要多次致敏和激发。 1.2大鼠大鼠品系纯,来源多,价格较便宜,有关 分子生物学试剂较多,标本采集量较充足,对抗原反 应性较为一致,能出现与人类哮喘类似的速发相及 迟发相变态反应,因而大鼠哮喘模型应用有逐渐增 多的趋势。Schmiedl等[43用卵自蛋白(0VA)和灭 活的百日咳杆菌进行,1周后激发,于激发后4h、万方数据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22T13:06:13.4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作者:孙翊1 秦富忠2,3 [导读]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左室结构、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为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 孙翊1 秦富忠2,3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2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太原 030024) (3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建立动物模型模拟病理生理过程是研究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本文综述了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的各种方法,以深入认识造模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18-03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egal system for heart failure in animal models of pressure overload Sun Yi.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1, China; Qin Fuzhong. Shanxi Provinci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24, China, China 【Abstract】Heart failure is one of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f serious harm to human health.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pathological physiological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study of heart failure. In this paper, the pressure overload for heart failure models of various methods of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del method, targeted to improve study. 【Key words】Heart failure; Pressure overload; Animal models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左室结构、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为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我国心衰的发病率非常高,据《201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为 5.4%。据我国五十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尽管心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发展为心衰,由于医学伦理方面原因限制了人体体内实验,所以迫切需要模拟各种原因来建立动物心衰模型来探究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及相关的防治工作。 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有多种制作方法,包括压力超负荷法:缩窄升主动脉、腹主动脉、高血压模型;容量超负荷法:动静脉瘘、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下腔静脉缩窄、快速静脉输液等;心室快速起搏法;心肌缺血法:结扎或电凝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法等;心肌损伤法:用药物、细菌毒素、射线等损伤心肌;基因改造法;特殊类型的心衰模型:离体灌流心衰模型、右心衰模型、舒张性心衰模型等。本文重点讨论压力超负荷制作心力衰竭的方法。 1.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动物的选择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多选用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猫、猪、羊等动物。小鼠基因与人类高度同源,生化指标及调控机制与人类相似,现多采用基因缺陷小鼠进行心衰模型研究。但小鼠体形较小,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豚鼠体形适中、性情温顺,与人类在某些电生理方面较为相似,而且在手术操作、造模时间及可重复性和实验花费方面有一定优势,虽然大鼠较豚鼠更为躁动,但其更易存活且价格更为便宜,已经成为心衰模型中的首选动物。兔、犬、猫、猪、羊等动物体形更大,循环系统更为接近人类。手术操作容易许多,造模更易成功,但也更为昂贵。 2.压力超负荷法制备心衰模型 压力负荷指心肌收缩之后遇到的阻力或负荷,主要取决于主动脉的顺应性、外周血管阻力、血液黏度和循环血容量。主要通过主动脉缩窄术或采用继发(自发)高血压模型来增加后负荷,模拟了血压升高-心肌肥厚-失代偿性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主动脉缩窄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体重的大鼠、采用不同粗细的针头从而把握好缩窄程度,如果缩窄过松,会导致心衰造模时间延长甚至造模失败,缩窄过紧则容易形成急性左心衰竭,提高动物的死亡率。 2.1 升主动脉缩窄 Michael Ibrahim等用200~300g大鼠,0.9mm针头缩窄升主动脉,术后6周左室肥厚,术后10周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 Zoltán Szabó等用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27G针头缩窄升主动脉,术后8周左室射血分数(EF%,ejection fraction)、心肌缩短分数(FS%,fractional shortening)下降,心脏重量/体重(HW/BW,heart weight/body weight)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脏功能低下,心肌肥厚显著。[3] Fuzhong Qin, Deborah A. Siwik等在关于活性氧在压力超负荷心衰模型中介导Ca2+-ATP酶活性降低的研究中,用10周龄小鼠,27G针头缩窄升主动脉12周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重量、心脏重量/体重比值、肺脏重量、肺脏重量/体重比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超声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前壁厚度(AWTd)、厚壁厚度(PWTd)、收缩末期容积(LVESD)均增加,左室缩短分数(LV FS%)下降,术后1周起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4]升主动脉缩窄术手术难度较大,一般需要自制穿线器引导丝线缩窄于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而且国内外越来越多得采用转基因小鼠造模,无疑对造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腹主动脉缩窄 Ryuichi Matsukawaa, Yoshitaka Hirooka等用12周龄Wister大鼠,21G针头缩窄15周后,测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FS%降低,HW/BW增加,肺脏重量/体重(LW/BW,lung weight/body weight)增加,体重(BW,body weight)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鼠已经达到心衰状态。[5]该造模方法术后动物存活率较高,但术后饲养时间较长,造模关键在于缩窄位置要位于双肾动脉分叉以上。 2.3 肺动脉缩窄 Shohei Ikeda, Kimio Satoh等为证明Rho激酶通路在右心肥厚及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用27G针头分别缩窄小鼠肺动脉和升主动脉,约30天,成功造成心衰模型,实验过程中,与升主动脉缩窄相比,肺动脉缩窄右心衰竭明显、右心室氧化应激更严重、死亡率更高。[6] 2.4 肾血管性高血压 Zhu GQ等用250~300g的SD大鼠,用内径0.2mm银夹缩窄右肾动脉,保留左肾,即两肾一夹法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术后4周测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变应性疾病的新药。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哮喘动物模型 Abstract: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of respiratory apparatus.The pathogenesy is complicated,establishing suitable animal models of asthma benefi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to treat humans’allergic disease.A brief review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les on asthma was mad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asthma;animal modle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是,动物自发形成的变应性哮喘很少,目前,哮喘的动物模型还很难完全模拟人类哮喘,只能在动物身上模拟哮喘的某些特征。

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用于模拟人类支气管哮喘的动物种类很多,常用的如豚鼠、大鼠、小鼠、家兔等,用猫、狗、猪等动物复制哮喘模型也有报道。 1 豚鼠 豚鼠是使用最广泛的变应性疾病动物模型。尽管这种动物与人类有极大差异,但致敏豚鼠的过敏性支气管收缩在研究抗过敏、支气管扩张药物方面仍然是最常使用的模型。 致敏豚鼠的支气管过敏反应是常用的“速发型”变态性支气管收缩模型[1],这类模型的发病机制与人类的哮喘症相仿,同属Ⅰ型变态反应,其模型发病快,阳性率极高,但病程短,有些动物可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为防止动物过度反应死亡,可在激发前给豚鼠腹腔注射适量抗组胺药。腹腔注射卵白蛋白致敏豚鼠,致敏后14~21d,再用1%的卵白蛋白给豚鼠雾化吸入2min或用0.01%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60min,可诱导豚鼠产生迟发相支气管收缩,在雾化吸入17~24h达峰[2]。此外,豚鼠还是研究职业性哮喘建立的第一种动物模型[3]。 以豚鼠作为哮喘模型有许多好处,例如:价格低廉,易处理,变应原诱发的支气管收缩与人类支气管哮喘中的收缩特点相同。但豚鼠缺乏具有明确基因型的种系,也缺乏相关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试剂,尽管能产生很好的气道炎症模型,但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疫和遗传机制较困难。因此,在实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大鼠、小鼠等动物进行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 十余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各种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认识。可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Hp的致病及致癌机进、Hp感染的免疫预防治疗问题;抗Hp治疗方案及药物的改进、是否所有Hp感染者都需要用抗Hp治疗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靠临床资料的累积外,免不了需要在实验动物模型上作更深入的研究。然而,制备与Hp感染有关的慢性胃病的动物模型比较复杂、比较困难,因此尚未能普遍采用。问题在于Hp是一种人类胃部的寄生菌,它并不能在任何动物胃中定居。另一方面许多动物消化道中自然寄生着一些类似于Hp的细菌,这给在实验动物中识别Hp与类似菌造成困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已经发现的Hp 类似菌在自然动物中感染情况和已建立的Hp感染动物模型及其应用的现状。 1.Hp类似菌的自然感染 早在19世纪末有在狗、猫、棕色的挪威鼠胃中发现了螺形菌。但未在人、猴、牛、猪、小鼠、鸽子、乌鸦中找到。由于当时仅凭形态学判断,因此这些结果都未能肯定下来。直到1983年Marshall从人胃中分离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后,才引起人们注意到此菌与慢性胃病的关系。同时亦引发人们对各种动物胃中类似菌的兴趣。1989年Goodwin对CP作了深入研究后,认为CP不同于弯曲菌属细菌,提出了一个新属名螺杆菌(Helicobacter),并确定Cp是这一属中的代表菌种,称作幽门螺杆菌(H.pylori, Hp),同时亦把从雪貂胃中分离到的类似菌H.mustelac(Hm),包括在这一属中,H属最主要的特 尿素酶(+)。有征是指这一类细菌属革兰阴性、螺旋形、有带鞘的鞭毛。微需O 2 特殊的脂肪酸组成等。自此以后,人们从不同种类动物的消化道中发现了不下10余种H属细菌。最早分离到的可能是大鼠和小鼠肠道中分离到的H.muridarum.已知有6种H菌从不同动物胃里分离到。除Hp与Hm外。尚有猫狗中的 H.felis(HF),卷尾猴中的H.nemetrinae,猎豹中的“H.acinonyx”和狗中的https://www.360docs.net/doc/cb6303863.html,zozero。原来归在Campylobacter属里的与人类胃肠炎有关的类似菌,H.cinaedi、H.fennelliac和H.heilmanii亦已归入此属。“Flexispira rappini”最早是在流产羔羊中分离到的细菌,最近亦在胃肠炎的病-人和小猎兔犬胃中发现。虽然这一细菌表现型上与Hp有差别,但根据产生尿素酶和基因型的特征已归入此属,称作“h.rappini”。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在动物下消化道中发现的,例如,引起小鼠肝炎的H.hepaticus等。 在人类或动物胃中除了Hp类似的细菌外,还有一些紧密螺旋形的细菌。例如:人胃中的人胃螺菌“Gastrospirillum bominis”,由于它们尚未能分离培养,对它们的生物学性状尚未充分了解,因此有的尚未正式命名。Henry就曾报告在小猎兔犬的胃粘膜电镜下曾显示三种形态的细菌:第一种是H.rappini,第二种H.felis,第三种是“G.hominis”,用特探针发现三者有明显的差别。还有一些未曾命名的H属细菌已经在燕鸥、家雀和猪中发现。有人还在雪貂中发现不同于Hm的H属细菌。在这同时亦有人报道从猴类动物及猫中直接分离到Hp。由此可以想像研制Hp感染动物模型的复杂性。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教程文件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实验肿瘤学的需要导致肿瘤动物模型的产生,借以研究人类肿瘤的病因、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预防。肿瘤动物模型可来自于动物的自发肿瘤、诱发肿瘤和移植性肿瘤。 一前两者由于对动物品系要求严格、实验周期较长或缺少实验一致性而较少使用。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具有特性明确、生长一致性好、实验周期短、瘤株分布广泛、可反复复制等优点,在肿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移植性肿瘤,是把动物或人的肿瘤移植到同系、同种或异种动物,经传代后,组织类型和生长特性已趋稳定,并能在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又称为可移植性肿瘤细胞。二可移植性肿瘤移植于同系或同种动物,称为同种移植,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肿瘤动物模型复制方法之一。同种移植的优点是,可供选择使用的细胞系或细胞株多,许多细胞系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并且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已经比较明确,一般都有明确的背景资料,使一群动物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度一致、个体差异较小,成活率高,易于对照观察,这些都是便于科研成果相互比较和交流的有利因素 三在接种过程中,应把握注射深度,否则易造成内脏损伤。接种后三天即开始观察有无肿瘤形成。本实验具有周期短、制作方便、成功率比较高、较好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明显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值得推广。 肝癌肿瘤模型建立: 抗肿瘤药物及制剂的药效学评价,可通过建立小鼠荷瘤数据模型,探索肿瘤生长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探究其抗肿瘤效果。 方法:小鼠右腋下注射H22肿瘤细胞,注射部位发生癌变,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切片结果证明实验成功,模型构建完成,使小鼠荷瘤,观察肿瘤生长,记录体重数据并建立动物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动物及分组:取20只昆明鼠随机分成A组(10只),B组(5只),C组对照组(5只),编号饲养。 1.1.2试剂:无菌水,生理盐水,台酚蓝,2%冰醋酸,甲醛,乙醇,二甲苯,石蜡等。 1.1.3仪器:离心机,显微镜,计数板,电子称,超净工作台,温箱,切片机等。 1.2实验方法 1.2.1模型建立:取H22肿瘤细胞,3000转离心分钟,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肿瘤细胞3次,并做适当稀释,取40微升细胞悬液加入10微升0.4%台酚蓝染色并镜检计数,制成浓 度为3*106个/ml的肿瘤细胞悬液,每只小鼠右腋皮下接种肿瘤细胞悬液0.2毫升。 1.2.2:细胞计数:细胞计数液2%冰醋酸溶液。 取50微升细胞悬液加入450微升的细胞计数液中计数。 1.3记录: 接种完成后,逐日观察接种部位有无感染,肿瘤生长后有无自然消退,用游标卡尺,每周测量肿瘤长径a和短径b ,并计算平均直径,即r = (a + b) /2,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和肿瘤并记录,绘制曲线。 1.4制备组织切片: a处死小鼠,将肿瘤组织切成1*1*0.4cm的小块。 b将切块的组织置于螺口瓶中,加入40%甲醛固定,过夜。

支气管哮喘的体内和体外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国际呼吸杂志2008年第28卷第6期IntJRespir,Mar.2008,V01.28,No.6 支气管哮喘的体内和体外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彭锦覃冬云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建立的支气管哮喘体内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总结,从常用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分类到模型的应用及仍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强调在实际运用时,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模型,而应该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最能敏感地反映出研究指标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哮喘;实验动物模型;体内;体外 Currentresearchesonanimalmodelof嬲thmainvivoandvitroPENGJi行,QfNDo咒g一3J甜咒.匕60r口£oryD-厂P忍n,‘,nncoZogy,l!孰盘挖gdo卵g MPdif口ZCDZZegP,.Z矗口起Ji盘,29524023,Ghi行n 【Abstract】Throughreviewingrecentanimalmodelingresearchesofasthmahomeandabroad,acomprehensiveanalysisiscarriedoutfromtheselectionofexperimentalanimalsforasthmaresearchestotheclass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animalmodelsultimatelytotheexistingquestions。Itemphasizesthatanimalmodelsshouldbeselectedaccordingtothepurposesoftheresearch,thusreflectingtheindexofresearchmostsensitivelyinpracticaluse,butshouldnotadheretoonecertainmodel. 【Keywords】Asthma;Experimentalanimalmodel;Vivo;Vitro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 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 性(AHR)和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国内外 哮喘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 重要疾病。 由于在哮喘患者中直接进行调查和临床研究存 在着科学和伦理学上的业障,有关其病因的确定、发 病机制的探索、治疗方法的评价和新药的研发在很 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就现阶段不同研 究方向中所应用的不同模型而言,动物模型可分为 三类:活体内模型、活体外模型和离体外模型。本文 将离体外模型并人活体外模型一起讨论。 l哮喘的活体内模型 在哮喘动物模型中,活体内模型能模拟疾病发 病全过程,为探讨其它多种体内外因素对疾病的影 响提供了一个平台,因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 1.1哮喘模型动物的选择哮喘在动物界不是一 个天生的疾病,一般需人工建立。表1是人工建立 哮喘模型中使用过的动物种类和它们在应用中的优 缺点比较。 1.2哮喘动物模型的分类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 病机制的广泛研究,各种病因所致的哮喘动物模型 日益发展起来。哮喘动物模型制作可归纳为五种: ①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②感染性哮喘动物模型;③ 职业性哮喘动物模型;④运动性哮喘(EIA)动物模 型;⑤转基因动物哮喘模型。 作者单位:524023湛江,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综述. 1.2.1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导致哮喘的变应原多 数为吸人性,故哮喘动物模型的制作多采用变应原致 敏后,再经气道给予变应原诱发哮喘发生。制作过敏 性哮喘动物模型的变应原主要有卵自蛋白(0Ⅵ~)、蛔 虫卵、尘螨、豚草、花粉、乳胶、蟑螂等。 1.2.1.1OVA诱发的哮喘模型OVA来源容 易,价格低廉,免疫原性强,最常应用于制备哮喘模 型。按抗原的组合,可分为两大类,单纯OVA致敏 与激发和复合形式的OVA致敏与激发。①单纯的 OVA致敏和激发:Kumar等n1使BALB/c小鼠吸 人高浓度OVA致敏,然后雾化吸入低浓度OVA, 持续8周,制出慢性哮喘动物模型;Itami等[21对 Wistar大鼠皮下植人热凝结鸡卵蛋白碎片使其致 敏,3周后,气管内注射热凝聚卵蛋白一次激发,复 制出哮喘气道嗜酸粒细胞(EOS)浸润和发作期 AHR模型。②复合形式的OVA致敏和激发:是以 OVA为过敏原,其它物质为佐剂。姜鲁宁等[33先用 含有OVA、氢氧化铝凝胶及灭活百日咳杆菌的混合 液腹腔注射致敏,再以0vA一次激发,造出SD大鼠 哮喘模型。田代印等H3用硫酸铝钾取代氢氧化铝,并 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使蛋白质变性,两者形成混 悬小球后能充分混合,增强了OvA的致敏效果。 1.2.1.2尘螨诱发的支气管哮喘模型为使模型 更接近人类哮喘自然发病过程,目前很多研究者倾 向于使用空气源性过敏原。空气源性过敏原以尘螨 (屋尘螨和粉尘螨)最为常用。已知尘螨有两种活性 成分(Derp1和Derp5)。目前模型的制作多采用 Clarke等[53的方法,但国内郝敏麒等口3报道,单纯采 用C1arke方法并不能制出满意的哮喘模型,可能因万方数据

左心衰竭右室压力训练动物实验的病理学观察.

左心衰竭右室压力训练动物实验的病理学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左心衰竭状态下经过压力训练的右心室心脏病理学变化。方法用14只绵羊,首先通过左冠状动脉结扎方法造成左心衰模型,然后在该模型上采用右心室压力超负荷训练,并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选择性结扎绵羊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对角支动脉,可以获得稳定的左心衰模型。病理学检查显示右心室心肌细胞肥大。结论本实验初步证明了在左心衰竭状态下经过压力训练的右心室可以适应高压环境。该实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右心室训练;左心衰竭;绵羊模型;病理形态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experiment on right ventricle training after failed left ventricl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heart pathology on pressure trained right ventricle after failed left ventricle.Methods In this study, 14 sheep were used.We first built a left heart failure model through the ligatio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Then we went on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pressure trained overloaded right ventricle. Echocardiogram, hemodynamic measure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utilized in the experiment.Results A reliable left heart failure model in sheep using choice liga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its diagonal branch. The pathological study suggested that myocardial cells of the right ventricle was hypertrophy.Conclusion This study preliminary proved that pressure trained right ventricle may adapt high pressure after failed left ventricle, and has a good foreground on it. 【Key words】 right ventricle training; left heart failure;sheep model; pathomorphology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心力衰竭中尤其以左心室衰竭为著,且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心力衰竭诊断后5年生存率在30%~40%[1]。因此,为了有效地寻找一条治疗左心衰 竭的新方法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我们建立了动物模型,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增加右心后负荷,以训练右室。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超声、血液动力学及病理形态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与分组采用雄性绵羊14只,年龄1~1.5岁,体重27~40kg,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单纯造成左心室梗死;实验组 (n=7),训练右心室。主要实验过程,将绵羊静脉诱导麻醉后,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5min后开放阻断的冠脉,在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后,再次阻断上述冠脉,造成左心室心肌梗死模型。手术7天后,再次开胸行右心室加压法制备压力负荷性右心室肥厚模型,同时监测主动脉收缩压和右心室收缩压,使右心室收缩压逐渐由20mmHg升高到40mmHg , 最终使两者压力接近平衡。1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做病理检查。 1.2 心肌肥厚测定去除心房后,称全心湿重(THW),然后从心尖部开始每隔1cm厚横切,观察、测量左心梗死面积。将两心室分离,分别称

心力衰竭模型制备与实验性治疗

心力衰竭模型制备与实验性治疗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备。 2.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方案。 3.急性心力衰竭时的各项心功能及生化免疫等变化意义。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材:手术台,1ml、2ml、10ml注射器,心导管,气管套管,动脉夹,手术器械一套, 7.5号针头,头皮针头,木夹,压力换能器,小动物呼吸机,泰盟BL420F生物机能实 验系统 3.药品:25%乌拉坦,2%戊巴比妥钠,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泰盟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设置 信号输入: 1)第1通道:左心室内压; 2)第4通道:心电。 2.实验动物麻醉 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乌拉坦溶液,按5ml/kg静脉注射进入麻醉,将兔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3.颈部手术 1)气管插管 做一倒T形切口,连接气管插管。 2)连接呼吸机 插入与动物呼吸机连的气管插管,结扎固定。将呼吸频率调至35次/min。 3)左侧颈外静脉插管,左侧颈外静脉插管,插至右心房开口处(取血) 按试管编号,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用5毫升玻璃针管分别从静脉插管内取

血3~4毫升,打开抗凝管瓶塞移入,测BNP,测生化指标(心肌酶谱等)。 4)左心室插管(测左室内压) 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将心导管插入颈总动脉内,观察屏幕显示先出现血压波形,继 续将导管插向左室腔。当波形由血压波变成下沿达0 mmHg附近具有明显舒张期 而峰顶平坦的波形时,即表明导管口已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室腔内,再送入导管 约0.2~0.4cm,若还保持同样波形则可把心导管结扎固定。 4.连接心电 将心电输入线的三个针形电报分别插入右前肢及右、左后肢皮下,记录II导联心电。 5.建立静脉通路 将头皮针连接在输液瓶(NS),然后用头皮针头刺入耳缘静脉中,并用木夹或胶布固定,用于心衰模型造模给药。 6.连续记录正常心室内压、心电 7.戊巴比妥钠制备心衰模型 先以2%戊巴比妥钠溶液2.2ml/kg缓慢静脉注射,待左心室内压下降至给药前的30%~40%为急性心衰指标。 8.药物治疗 1)静脉注射1%呋塞米0.5ml/kg 2)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1.5ml/只 3)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1ml/kg 4)静脉注射阿托品(5mg/ml) 0.1ml/kg 5)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4ml/kg 6)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溶液约20滴/分钟(70ug/min) 四、实验结果 1.左心室插管 2.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