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终极复习资料

金融学终极复习资料
金融学终极复习资料

金融学终极复习资料

一、

1货币的两大职能

交换媒介职能:

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支付手段,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

是货币独有的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资产职能:

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货币是金融资产的一种。

资产职能是在交换媒介职能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货币最重要的职能为交换媒介职能。

2货币的变与不变

变:货币的外在形式会变化

货币外在形式的变化趋势是交换成本更低、交换时间更灵活、交换空间更广阔

货币外在形式变化的原因在于货币职称(金融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交换物品种类、数量越来越多

交换地域空间越来越广阔(跨空间、信息不对称)

交换时间:24小时

不变:货币的本质(职能)不会发生变化

3交换媒介职能的延伸思考

货币的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能决定了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其与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共同构成了货币的总需求。

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最重要的功能,是其本质。

可以这么认为,货币=交换(能交换的是货币;货币都可以用来交换)。

交换存在空间范围:全球范围可交换的是世界货币(国际货币)。在某一经济体内可交换的是主权货币;在某一小领域可交换的是“拟货币”(比如比特币、电子购物网站货币)。

交换职能是资产职能的基础。交换职能是“动”的货币需求,资产是“静”的货币需求。货币均衡影响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的购买力又影响交换媒介职能的发挥。

货币均衡→货币购买力→交换媒介职能→货币

货币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货币购买力,单位货币购买的商品实际价值,一般用物价指数变动(通货膨胀)来度量。通胀水平越高,货币购买力越低。

4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的实现依赖于货币制度。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比如金币本位制),货币有内在价值。其均衡可以自由调节,对货币的供给不需要外在控制。

货币有内在价值,指的是货币材料作为商品的价值。

货币除了有内在价值,还有市场价值,其市场价值体现为该种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比值关系。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的比价关系为货币的市场价值。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不同国家金币之间的比价关系为货币的市场价值。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无内在价值,其均衡不能自由调节,必须要外界干预。干预有两层含义:

货币供给必须垄断,不能由私人部门自由铸造(这与有内在价值货币体制完全不同);

必须设立一个独立机构管理货币供给,不能发行过多,也不能发行过少。

无内在价值的货币均衡如何实现?

理论角度而言,必须准确预测经济体的内在货币需求,现实不可行;

现实角度而言,央行可以通过观测经济的通胀水平来看货币是否均衡。当通胀持续上涨,表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此时降低货币供给即可。

5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争论

货币中性: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只影响名义变量(货币资产无效)

萨伊的货币面纱论;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只有货币数量发生非预期的剧烈变动才能暂时影响实体经济

货币非中性: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和名义变量都有影响(货币资产有效)

凯恩斯学派认为人们存在货币幻觉、工资及价格粘性使得货币有实际效应;

共识: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长期是中性的。

长短期的界限依赖于工资物价调整的速度以及信息传递的速度。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货币在现代信用经济中是非中性的。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

6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流动性

流动性是反映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能力。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其购买力强弱也不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

凯恩斯直接把“货币”等价于“流动性”: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7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分类:国家货币制度、区域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

8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

演变顺序: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格雷欣发则)

9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行本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由于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而不稳定。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这种说法是教材上的说法,不太严谨。实际价值,其实就是前述的内在价值,是指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法定价格指的是该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兑比值(有点类似汇率),也即前述的市场价值。

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称为良币;内在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称为劣币。

良币退出市场、劣币充斥市场。

10

11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哪些资产作为国际储备资产。

汇率制度:安排汇率制度,即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

国际收支调节: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即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弥补。

12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国际金本位制: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自由输出入,在“黄金输送点(包括输入点、输出点)的范围之内,汇率维持基本稳定。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1个单位黄金运送费用,因此汇率波动只会在较窄的幅度内波动。与封闭经济体制下,内在价值货币维持货币均衡的自动调节相联系!!!

13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

“双挂钩”: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是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特里芬难题”:美元若要满足国际储备的需求(满足国际贸易需求)就会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影响美元信用(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值无法维持),引起美元危机;若要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满足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值),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力的不足。

牙买加体系:“三多”

二、

1汇率及汇率标价法

汇率又称汇价,或称外汇行市,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汇率为币值(泛指货币具有的购买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内物价为货币的对内价值,而汇率则为货币的对外价值。

◎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外汇市场供求因素导致对外价值围绕对内价值而波动。

2汇率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表示买入一定单位的外币要支付多少本币,或卖出一定单位的外币应该收多少本币。本国货币为计价货币。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外国货币为计价货币。

3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

◎买入汇率是银行买进外汇(结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也称为买入价。

◎卖出汇率是银行售出外汇(售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也称为卖出价。

◎中间汇率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之间的差额即为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

在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低于卖出汇率;

在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高于卖出汇率。

4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是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一定时期(或时点)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升水:远期汇率高(低)于即期汇率(间接标价法)

贴水:远期汇率低(高)于即期汇率(间接标价法)

平价: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为国际贸易中的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的操作提供了工具。

5

6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决定,商品市场均衡)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长期汇率决定理论,其以一价定律为基础,描述了商品市场的套利均衡结果。

◎一价定律(单个可贸易商品之间的关系):在无贸易摩擦(无运输成本、无关税等)和完全竞争(买卖双方无价格操纵)的情况下,若以同一种共同货币标价,则在不同市场上销售的相同商品拥有相同的销售价格。

例如:一本李健老师主编的《金融学》在中国卖48元人民币,假设汇率为6¥/$,在美国这本书就应该卖8$。假设在美国卖9$,则存在套利:

在中国借钱48元买一本《金融学》,然后将《金融学》在美国卖,得到9$*6 ¥/$=54 ¥,然后还钱,白赚6元。

这里套利不影响汇率,只影响单个商品物价:汇率由两个国家整体的物价决定,而不是单个商品物价决定(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单个买家、单个卖家是价格接受者一样)

一价定律的汇率含义:若一价定律成立,则汇率必然等于该商品两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之比。◎购买力平价:若将一价定律中汇率与单个商品相对价格的联系转换为汇率与一篮子商品相对价格的联系,即为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物价指数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名义汇率的贬值率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相对的意思在于价格变化率,价格是相对的)。

7利率平价理论(短期决定,金融市场均衡)

◎凯恩斯于1923年提出:远期汇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是两国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条件:

①资本完全流动

②投资者对本外币资产无偏好差异(完全可替代;无home bias)

③投资者风险中性(只看收益,不看风险)

◎商品贸易中的套利行为使得一价定律成立,金融资产投资中的套利行为也会使得一价定律成立——均衡时,持有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必须相同。

8本外币资产的收益率计算

本外币资产投资,哪种划算?

A :1年期人民币存款,存款利率为3%

B :1年期美元存款,存款利率为2.5%

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动,显然是A 划算,但是这一年中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肯定会发生变动。假设投资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 ¥/$ ,1年期后汇率变为6.1 ¥/$ ,则两种投资的收益是:

A :3 %

B :约等于2.5%+(6.1-6)/6=4.17%

均衡时,两种资产收益率应该相等。由于本币资产利率高0.5%(本币资产在利率上“占便宜”),其在汇率上面必然“吃亏”,且“吃亏”的数值大致也约等于0.5%。

利率高的国家,未来即期汇率相对于当期即期汇率贬值

9(弹性)货币分析法 ◎弗兰克和比尔森等人首先提出,在这一模型中本外币资产(例如债券)是完全替代的,因此这两种资产市场是统一的市场。 ◎分析重点:货币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根据一般均衡的原理,只要本国货币市场和外国货币市场都保持平衡,资产市场就必然平衡。

◎假定条件:①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②货币需求稳定

③购买力平价成立

其中: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

***t t t t t t t e M M a y y b i i =---+-(判断方向) ◎从中可以看出本国与国外之间的实际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及货币供应水平通过影响各自的

物价水平,最终决定了汇率水平。 ◎从经济学意义上解释,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的均衡决定物价水平,决定汇率

◎分析思路:首先想一想汇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两个国家的物价。

◎过分强调货币的作用,忽视贸易收支和商品市场。

10汇率的主要影响范围

汇率是重要的价格指标,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本国(及贸易伙伴)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影响进出口、资本流出入和国际收支状况,影响国家的产出和就业,进而对整体的宏观经济状况都产生重要影响。

汇率与进出口

本币贬值,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升值,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汇率与物价

◎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物价决定汇率,事实上汇率也会影响物价。

◎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贬值可能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

◎从出口商品看,汇率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但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此类商品的抢购,从而提高价格。

汇率与资本流动

◎汇率的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由于长期资本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汇率的变动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本币贬值,资本外流(进而加深贬值);本币升值,资本内流。

◎根据国际借贷理论,如果货币具有升高趋势或压力,则国内可以而且应该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应对。

汇率与金融资产选择

本币升值,投资者倾向于持有本币资产

外币升值,投资者则倾向于外币资产

汇率预期很重要

1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安排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

定义: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央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

两个阶段:国际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铸币平价为基础,汇率波动小);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定义:政府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允许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各国央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率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

12浮动汇率制的利弊分析

三、

1信用及其基本形态

信用的含义

信用:建立在信任基础(道德范畴)上以还本付息(经济范畴)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信用=借贷

信用的基本形态:

实物信用:以实物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将一定数量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在约定时间内以多于初始借入数量的实物归还,其中多出部分为实物借贷的利息。实物借贷尽管仍然存在,但无论从存在范围和规模而言,都在逐渐减小。

货币信用: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将一定数额的货币贷放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和利息。货币借贷是信用的主导形态。

2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

高利贷特点:

利率极高

利率不稳定且差异极大(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与其关系的亲疏远近;地区差异和时间季节因素等)

具有随意性(高利贷者在确定利息时具有绝对话语权)

3高利贷“高利”的原因

借贷资金供求严重失衡(供不应求)

贷款者的垄断地位:借者高度分散,贷者高度集中

风险与成本的补偿:主要用于消费,而不是扩大生产

没有抵押,信用风险较高

最早的信用即为高利贷信用。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现代银行产生的历史是一部和高利贷斗争的历史——银行资本家通过降低利率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利贷现在仍然存在,往往出现于金融不发达地区或地下经济。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会判断)

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某种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本质区别

中介机构的作用:两种融资形式都有中介机构的参与,但作用完全不同。在直接融资形式下,中介机构主要起服务作用(服务中介);而在间接融资形式下,中介机构作为资金的中枢(资金中介),与借贷双方分别构建债权债务关系。

中介机构是否给债务人提供融资资金

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直接融资下,债权人(或股权持有人)知道自己的资金投向,对债务人进行直接的信用监督,“用脚投票”;间接融资下,债权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资金投向,需要借助金融中介对债务人进行监督。

债务人的违约是否影响到债权人

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缺点

7信用形式

8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商业信用中

卖方为保证自己对买方拥有债务索取权而保有的书面凭证。 背书:商业票据的债权人在转让票据时在其背面签字以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商业票据的背书人信用等级越高,参与背书的人数越多,商业票据的信用风险越低。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背书的商业票据。

9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利率的划分

根据是否考虑币值变化进行划分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物价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时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扣除通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现实中的利率都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虚构”的。因为现实经济都为货币经济,都含通胀。

欧文·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含未来通胀的预期)

e

e i i π=+ 根据给定的不同期限划分 即期利率指的是一定期限零息债券的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指的是一年期限的收益率;

通常用复利来计算年化收益率。 远期利率指的是远期利率合约中的利率,也即未来某个时刻的一定期限的即期利率。

10利率与收益率(见书)

收益率,包含两个部分:

(1)获取利息的部分,利息收入与证券购买价格的比率,当期收益率;

(2)由于证券价格变动导致的收益或者损失,资本利得率。

到期收益率,衡量债券投资收益的最常用指标,是在投资者购买债券并持有至到期的前提下,未来各期利息收入、到期本金收入的现值之和等于债券购买价格的贴现率。

持有期收益率,购买证券持有一段时间,度量证券在持有期的平均回报率:

11局部均衡利率论:

实际利率理论

古典学派,非货币因素;流量模型;储蓄(利率的增函数)和投资(利率的减函数):

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货币因素;存量模型;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短期利率走势)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足够低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得无限大,

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储藏起来。

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论

可贷资金论:实际利率论忽略货币供求;流动性偏好理论忽视实际因素,因此综合“实际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流量S;货币供给(存量)的增量⊿Ms;与利率正相关

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流量I ,需求的货币增量⊿Md ;与利率负相关。

s d s d

F F S M I M =??+?=+?? 利率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投资和储蓄保持不变,货币供求因素占主导地位。由于

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货币政策非常重要。

影响利率变化的其它因素

宏观经济周期

总体来说,利率上涨的时间长,但下降的速度很快,体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

萧条和复苏阶段时间较长,繁荣和危机时间较短

萧条期间,利率出现凯恩斯流动性陷阱。

12利率的风险因素:利率的风险结构

违约风险:(+)

流动性风险:(+)

税收风险:(+)

购买力风险与“费雪效应”:(+) 汇率变动风险与利差:跨国套利活动的利差可以看做对汇率变动风险的补偿。(+) 利率的时间因素: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管制

13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贷款、债券等债权类金融工具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信用风险分为三部分:

信用风险敞口:指暴露于信用风险中的资产数量

违约概率:指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违约损失比率:指的是出现违约时,信用风险敞口中完全损失的比重。

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往往与经济周期逆相关,经济高涨时,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较低。

违约风险=E ×PD ×LGD 。

信用风险往往通过信用风险溢价度量,信用风险溢价可由有违约风险的债券与无违约风险的(无风险)债券之间的利率之差来度量。

14流动性风险:包括市场(或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融资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指的是资产不能迅速变现或者变现导致大量损失的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在面临流动性需求时,不能迅速获取资金或者获取资金成本昂贵的风险或者遭遇债权人提前抽走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由流动性风险溢价度量。一般将信用风险等其它风险因素相同的低流动性金融工具与高流动性金融工具之间的利率差异作为度量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指标。

流动性风险主要由期限风险决定。

15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也称为收益率曲线,其主要描述质量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债券收益率之间关系(收益率与期限的关系)。

即期利率收益率曲线

远期利率收益率曲线

市场上每刻都存在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中的期限表示的是从现在时刻计时的到期时间)收益率曲线反映的是同一时点,不同债券收益率特征差异;一般的利率曲线(将利率与时间作为坐标空间),反映的是不同时点,同一债券的收益率变动规律。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用来解释收益率曲线的形状特征。

16利率期限结构的三个经验现实:

(1)不同期限的利率随时间演变而同向波动(曲线平移)

(2)不同期限的利率有均值回复的倾向(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短期利率高,收益率曲线可能向下倾斜)

这种特征是一种非常态,利率往往偏离均衡太远。

(3)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倾斜。

这种特征是一种常态,利率在均衡附近。

17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见PPT)

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流动性溢价理论

预期假说提出了下面的常识性命题: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其在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它的假设前提是债券投资者对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没有特别的偏好,不同的债券是完全替代品,不同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必须完全相等。

18利率的一般作用

利率不仅在宏观方面影响经济运行,而且在微观层面直接对企业及个人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想起利率是宏微观金融的连接点吗?)

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利率越高,储蓄越高(储蓄数量);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差异影响资产结构(储蓄结构)

▲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越少(投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来调整投资结构

中国投资者对利率并不敏感(地方政府晋升锦标赛,利率管制等因素)

四、

1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金融契约或合同。

金融资产:表明交易双方的所有权关系或债权关系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有明确的价值

其它金融工具:依据内部确定性事件产生,没有明确的价值,合约债权债务是或有性质的债权债务,交易双方权利义务有时不对等,如信用证、信贷额度等银行表外业务以及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

2金融工具的四个特征

法律性,为金融工具的首要特征,金融工具的本质是契约承载的信用关系,契约就需要法律作保障。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或交易对冲能力。金融工具都是可交易性的,有相应的流通市场,在市场上变现或对冲,这正是流动性特征的表现。

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给交易者带来的货币或非货币收益。

风险性,金融工具市场价值变化给持有人带来收益与损失的不确定性。

3金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

金融资产的风险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受基础金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使投资者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投资本金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交易过程中技术系统出现问题,或交易人员失误导致投资者无法在理想的时间和价格上买入或卖出资产,或者由于交易过程失误交易指令出错造成失误的可能性。法律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中,有关各方签署的协议不符合法律规定,交易中存在违反监管规定的情况,如内幕交易、操纵价格等,事后被有关部门处理的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宏观经济、外交、军事等政策变化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是指金融资产的出售人不能如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夸大或隐瞒信息,财务上弄虚作假,控制人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利。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资产组合分散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资产组合分散的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4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模型

马克维茨认为,投资组合的收益可由期望表示,投资组合的风险可由方差表示,理性投资者一定会选择在相同的收益下,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或者相同风险下,收益最大的投资组合。前沿边界与效率边界(马克维茨模型的结果)

5CAPM 模型的结果: ()()()a a f

a M f E R r E R r β=+-系统性风险无风险利率证券市场风险溢价

证券的系统性风险溢价

●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系统性风险及证券市场风险溢价有关,与证券自身的个

体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无关,因为个体风险通过证券投资组合可以完全分散(分散掉就不应该得到风险报酬)

贝塔度量证券的系统性风险,贝塔值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越大。

资产组合的贝塔值与单个证券的贝塔值是什么关系? 1122...P n n X X X ββββ=+++

6有效市场假说 (1970)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 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 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

7

8证券价值评估概念

证券价值评估指的是对有价证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

内在价值,即为理论价值,是证券未来收益的现值,取决于预期收益与市场收益率的水平。证券内在价值是我们投资“低买高卖”的依据。“低”或者“高”不是此时的价格与历史价格进行对比,而是与内在价值进行对比。

有价证券价值评估方法:绝对价值评估法和相对价值评估法

绝对价值法是评估证券的绝对价格,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弱。——需要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相对价值法是评估证券和其他证券相对的价格高低,以绝对价值评估法为基础,实用性较强——不需要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9

市盈率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盈利

市盈率反映了当派息率为100%时,经过多长时间原始投资本金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市盈率越小,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越小;反之,结论相反。市盈率=回收期

可以对比投资银行存款(无风险资产)的成本回收期与股市市盈率大小来判别整个市场或股票的风险状况。

市净率

市盈率的使用前提是盈利为正。盈利为负时,市盈率指标不可使用,市净率指标则避免了此不足之处。(本质为股权的市场价格与账面价格之比)

10资产价格与利率(见PPT)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及其相关决策特征(doc 9页)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及其相关决策特征 行为金融学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是现代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对于传统金融学所不能合理解释的投资者行为决策,提供了更加实际的、合理的解释路径,揭示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和市场规律,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 传统的金融学忽视了行为分析,尽管人类行为的效应分析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均有涉及。而缺乏实证的支持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模型与实际背离使得传统的现代金融学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不得不使金融学界反思这一事实,经过长期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ral Finance) ,它既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尤其是行为决策研究的成果,同时又跳出了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的框架,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考察资本市场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因此自9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在资本市场领域成为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金融学是运用心理学及行为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金融市场中的决策等金融活动。并不排斥合理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而是注重运用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改善金融决策。它寻求系统地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对金融市场的意义。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及理论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行为金融(Behavioral Finance, BF)以一种源自心理(经济)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人的实际心理及其由此决定的行为特征纳入分析框架的金融学说而逐步兴起,它一经出现便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中激起了波澜——不仅对现代金融理论的现有框架提出了质疑,更为现代金融理论难以解决的异常现象作出了解释。 行为金融学是针对现在被称之为经典金融理论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并不是要取代它,而是要弥补经典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与传统理论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并不试图定义什么是合理的行为,什么是不合理的行为,也不给决策贴上正确或错误之类的标签,它主要研究的是理解和预测个体心理决策程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改善决策行为。 二.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 2.1金融理论研究的开始 行为金融学起源于对金融市场“异象”的解释。Kuhn(1970)指出,对于显著的异象存在三种回应:第一,刚开始出现的异象可以随即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下解释;第二,认为现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研究者去解决;第三,理论基础发生改变,使得异象在新的框架下被解释。 1951年,美国俄勒冈大学巴伦(O.K.Burren)教授(最早将心理学引入金融研究中的是美国奥兰多商业大学的布鲁尔( O. K. Bur ell) 教授)。他发表了题为《投资研究中运用实践方法的可能性》的文章,探讨了用构建实验室来验证理论的必要性。 1967年,奥兰多的金融学教授伯曼( W·Scott Ba uman)发表了《科学投资分析:是科学还是幻想?》一文。 这两位学者在各自文章中都评了金融研究一味地过分强调数量模型的风气,将定量投资模型与传统的金融学中的行为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开辟了新的金融学术领域,试图给实际带来益处。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华大学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卷( B 卷) 试卷编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商业银行最早萌芽于17世纪末叶设立的() A. 瑞典国家银行 B. 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2.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准货币指() A. 流通中的现金 B. 活期性质存款 C. M2-M1 D.储蓄存款 3.商业汇票签发后,必须经过债务人的认可和承认,即债务人签字、划押、盖章的过程,这一行为称为() A.背书 B.承兑 C.贴现 D.转让 4.在商品的赊买赊卖过程中,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5.2月10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3.00美元=100.00日元 2月15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1.00美元=100.00日元。则贬值的货币是()B. 日元 C.美元和日元 A.美元 D.不能确定。6.商业银行开展的代理保险业务属于()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业务 )7.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承诺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C. B.D. 负债业务表外业务资产业务8.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或黄金,意味着() A.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B.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等额扩张 C.基础货币流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多倍收缩 D.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分,共16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1.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A. 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E.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 A. 准备金 B. 应收现金 C.存款 D.同业存款 E.贷款 F.证券 3.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目的是() A. 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 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C.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差额的清算 D.应付不可预料的现金提取 E.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代理国库 C.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包括()。

(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 】 A. 货币 B. 资金 C. 资本 D. 市场 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D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 】 A. 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C 】 A. 天然贝 B. 大理石 C. 贵金属 D. 硬质合金硬币 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D 】 A. 银圆 B. 铜钱 C. 金属刀币 D. 贝币 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C 】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 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 D. 无法确定 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C 】 A. 投放的现金 B. 回笼的现金 C. 流通的现金 D. 贮藏的现金 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D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C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5.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D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6.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 19.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德国

行为金融学发展研究_程昆

收稿日期:2004-02-24 作者简介:程 昆(1965-),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和金融发展. 行为金融学发展研究 程 昆,潘朝顺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系,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假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 础,概括了行为金融学的主要模型并指出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 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4)02-0054-08 一、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金融学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说(E MH )质疑的过程中产生的。EMH 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巴契里耶(Louis Bachelier )1900年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1]。在这篇论文中,Bachelier 认为股票的价格是无法预测的,在任何时候,股价上涨和下跌的概率都相等,当市场不再认同原有的价格时,价格会发生变化,但没有人知道市场何时会变,朝什么方向变化。Bachelier 认为在短期内,股价变动的幅度很小,长期内,变动的幅度会扩大,股价波动的幅度与时间区间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关系,类似于随机过程中的布朗运动。Bachelier 的论文当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并一度遗失,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萨缪尔森发现。1934年沃金(Holbrook working )发现商品期货价格变化是随机的[1],1953年肯德尔(Maurice Kendall )在《经济时间序列分析》中分析了期货和股票价格的变动,得到了和沃金一样的结论[1]。之后罗伯兹(Harry Roberts )、奥斯伯恩(Mosborne )等人发表文章,指出股价变化遵循随机游走规律,就像“醉汉走步一样”。沃金等人的实证发现具有革命性意义,但由于他们不是经济学家或金融学家,没有进一步探讨价格随机波动的原因,因此也没有引起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的注意。 1952年马克威茨(Harry .Markowitz )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1],提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投资者进行资产组合投资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开创了金融分析中“理性人”这一首要假设条件的先河。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F and M .H .Miller )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金成本、公司金融和投资理论》[1],提出了MM 定理,奠定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篇论文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关系的同时提出了“无套利”分析方法,开创了现代金融学方法论上的革命。至此,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理性人和套利定价———开始定型。 遵循前人的研究方法,1965年法马(Eugene Fama )在《商业经济》中发表《股票市场价格行为》[2]一文,首次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在文中被定义为“在一个有大量不断互相竞争,尽量提高利润的理性玩家的市场,每一个玩家在这里都尝试预测个别证券的未来市场价值,任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第3卷)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 RICULTURA 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22004(Vol .3)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考试有4个,占12分) 1、信用 2、格雷欣法则 3、商业银行 4、货币制度 5、货币供给 6、金融市场 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8、货币乘数 9、货币政策10、金融11、基础货币12、金融工具13、股票 二、单选题(考试有20题,共20分) 1、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是(C)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保险公司 2、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__A____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D)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政策性很行 4、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__C____。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 5、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各国货币管理当局所接受的划分货币的层次标准是各种金融工具的_D_____。 A相关性B可测性 C可控性D流动性 6、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__D____。 A安全性B流动性 C收益性D偿还性 7、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在__B____下出现的现象。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 8、四大银行中最晚成立的是(A )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9.我国香港地区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属于(D) A.单一型 B.复合型 C.跨国型 D.准中央银行型 10、效果比较猛烈、不宜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___B_______。 A 公开市场业务 B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再贴现率 D 贷款额度 11、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___D___。 A、商品批发B商品零售C、商品代销D商品赊销 12、下列关于货币供给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B___。 A反映的是货币的流量B反映的是货币的存量 C是一个动态概念D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13、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___D___。 A支付中介B信用创造 C金融服务D信用中介 14、唯一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是A。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 15、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____C__。 A公定利率B一般利率C官定利率D固定利率 16、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___C___。 A固定资产投资B弥补信贷缺口 C解决头寸调度中的困难D证券交易 17、进行短期融资工具交易的市场属于_B_____ 。 A资本市场B货币市场C外汇市场D黄金市场18、基础货币表现为__A____ 。 A中央银行的负债B中央银行的资产 C商业银行的负债D商业银行的资产 19、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是__A____。 A单一制B多元制C准中央银行制D跨国式20、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物价指数是__A____。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 题:(下 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 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 A 、11.91万 B 、119.1万 C 、118万 D 、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金融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姓名:郭一凡学号:220160930181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方面,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均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他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是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任何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整体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方法论;金融学 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框架,而金融学是经济学科下的一个具体学科,二者关系紧密。正应为如此金融学研究方法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金融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方法:其一,金融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规范思维方法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之称为“方法之方法”,从“范式”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层次的方法是超越某一特定范式的;其二是金融理论中作为基本研究工具的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工具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时间作用。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3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回顾 3 第二节新古典金融理论的困境 5 第三节行为金融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9 第二章期望理论及过度反应理论 16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期望理论 17 第二节过度反应理论 21 第三章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及分析 26 第一节股市总量谜团及分析 26 第二节其它异常现象及分析 30 第四章行为金融理论总体评价 40 第一节人类认知与决策中的非理性问题 40 第二节市场有效性之争 42 第三节行为金融的两大理论基石 45 第四节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48 参考文献 52 后记 54 前言 长期以来,金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存在。金融研究者们也因为他们能够把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纳入经济学的基本公理假设体系而沾沾自喜。理论界崇尚定量方法和优化,充分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进入 2 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证据显示:人并非都是理性的,在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会偏离假设所设定的最优行为模式。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的,并不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所以人们的总体决策也就会偏离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假设。因而,正确地认识人的行为模式成了理解一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出发点。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ur Finance)应运而生。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崛起,对新古典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行为金融理论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挑战并能够有

效地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异常现象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的一些行为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异。应当说,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鼓舞人心的研究课题之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引入为金融市场的决策研究、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投资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对行为金融理论的预期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批评到建设的关键一步,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批判式理论。由于该理论所引用的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的若干理论,而实验室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别,这是该理论的一个弱点,行为金融理论也因此缺乏一致性。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由于政策是否真正能够实施,与人们在心理、行为上是否可以接受有着巨大的关系,所以,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学,对中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的重大意义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人类经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忽视了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因此,尽管迄今为止,行为金融理论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现象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而且该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行为金融理论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变革性的视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心理积淀,同时又处于全面变革时期的国家来说,行为金融理论有着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特别是分析非规范制度对股市效率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比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政策市”的领会与把握,与其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国投资者投资观念以及对风险的理解和感受与西方投资者有什么不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向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过渡时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下投资者对资本运作活动的理解与困惑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学领域,它试图去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目前,行为金融理论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定义。韦伯(Weber)将行为金融定义为:将个人行为与市场现象紧密结合、并融合运用心理学领域和金融理论的知识。福勒(Fuller,2000 )所下的定义:第一,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传统金融理论、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第二,行为金融理论试图解释实证研究发现的与传统金融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种种原因而推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这时,货币就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尺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3.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4.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5.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D ) A.汇丰银行 B.花旗银行

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修订稿

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题库中客观题的答案已全部附上,主观题的答案学生自己看书,全在书上 :期末考试的选择题、判断题大部分来源于题库;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全部出自于题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B )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D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 ) A、铜 B、银 C、铁 D、贝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C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 )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 B )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 D ) A、金银的稀缺 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 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 D、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C )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 C ) 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 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

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B )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 C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铸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 ) A、劳动价值说 B、货币金属说 C、货币名目说 D、创造发明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行为金融学研究论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论文 一、先容 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署理人的信仰是准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散布即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散布。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盼望屈从(SEU)看法相同等的意义上,署理人做出正常可继承的选择。 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要领,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典范面临的困难做出应声的面目出现的。广义上,BF以为议决使用某些署理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子,可以更好的明确某些金融征象。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子中,署理人的信仰不完全准确,大都是由于不适当的应用贝叶斯规则。在另一些模子中,署理人的信仰是准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 BF最大的乐成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评释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钱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恒久的。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定(limitsofarbitrage)”,这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见第二部分)为了做出清楚的预测,行为模子常需要指定署理人的非理性情势。人们真相怎样误用贝叶斯规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紧急于认知生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伏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因此生理学组成了BF的第二大块。(见第三部分) 我们思量BF的特别应用:明确整个股市,均匀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关闭式基金定价;明确投资者特别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明确证券刊行,资本结谈判公司的股利政策。着末总结和指出未来的研究偏向。 二、套利限定 2.1市场有用性 EMH以为现实价钱即是基本价钱。在有用市场中,没有免费午餐:没有投资战略可以赚得危害调解的逾额回报。BF以为资产价钱的某些特性最有可能用对基本价钱的偏离来评释,而且这些偏离是由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引起的。对此种看法持恒久阻挡意见可追溯到Friedman(1953)。他以为,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套

《金融学》试题A及答案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 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

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A、11.91万 B、119.1万 C、118万 D、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9、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短期临时性借贷活动是:() A、贷款业务 B、票据业务 C、同业拆借 D、再贴现 10、一般是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为目标,盈利目标居次要地位的金融机构是:() A、中央银行 B、存款货币银行 C、投资银行 D、政策性银行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等价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E、一般价值形式 2、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是可兑现的银行券 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D、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E、法偿能力是有限的 3、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主要有()。 A、利润的平均水平 B、资金的供求状况 C、物价的变动幅度 D、国际经济环境 E、政策性因素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 — 3.证券交易所—— 4.出口信贷—— 5.浮动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 A .汇丰银行 B .花旗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丽如银行 2.( ) 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社会总储蓄 D .社会总需求 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 ( ) 个月的进口额 A .三 B .六 C .九 D .十 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 ) A .直接投资 B .银团贷款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金本位制下, ( )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 .货币含金量 B .铸币平价 C .中心汇率 D .货币实际购买力 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国际清算银行 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 ( )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专业银行 D .投资银行 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 A .汇率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 .基础货币四、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 ) A .信用风险 B 。资产负愤失衡风险 C ,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 2.按照外汇支付方式划分的汇率是 ( ) A .卖出汇率 B .买人汇率 C .信汇汇率 D .票汇汇率 E .电汇汇率

《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固定利率 2、商业银行 3、活期存款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贴现 1、下列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______ A商业票据市场B国库券市场 C股票市场D回购市场 页脚内容1

2、各国货币管理当局所接受的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______。 A相关性B可测性 C可控性D流动性 3、下列关于货币供给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反映的是货币的流量B反映的是货币的存量 C是一个动态概念D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4、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是______。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 5、商业银行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业务是。 A、贴现 B、转贴现 C、再贴现 D、再贷款 6、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______。 A固定资产投资B弥补信贷缺口 C解决头寸调度中的困难D证券交易 7、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______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8、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 页脚内容2

A安全性B流动性C收益性D偿还性9、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______。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 10、基础货币表现为______ 。 A中央银行的负债B中央银行的资产 C商业银行的负债D商业银行的资产 11、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______ A流通中的现金 B流通中的现金+银行的活期存款 C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流通中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信用卡存款 12、由工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______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D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13、现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为______ A金属货币B纸币 页脚内容3

(完整版)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

第1章货币 模拟训练题(一) 一、单项选择: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 个正确答案,共10题。 1、货币结晶是(D )的必然产物。 A社会劳动 B私人劳动 C国家法律 D商品交换发展 2、认为货币就是商品,它必须有实质价值,金银天然是货币的货币本质学说是( C) A实物货币论 B名目货币论 C金属货币论 D马克思货币本质说 3、历史上最早出现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银行券 D信用货币 4、与信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支付手段 B价值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5、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B )的特点。 A 有限法偿 B 无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6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7、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 。 A现金投放B现金回笼C现金归还D现金发行 8、我国M1 ) A.M1=流通中现金 B.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业单位定期 C.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9. 。 A 现金 B 短期国库券 C 活期存款 D 存款货币 10、提出货币交换将为“精密的物物交换” 所取代这一观点 的是()。 A重商主义者 B 古典学派 C 货币主义学派 D新货币主义学派 二、多项选择题:有5个备选答案,有2个或2个以上的 正确答案,共10题。 1、金银具有的天然属性最适合于充当一般等价物,主要表 现为(ABD )。 A 便于携带和分割 B 体积小,价值高 C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 D 质地均匀,内在价值稳定 E 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3。 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B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 C具备有限法偿的能力 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 E强制流通 4、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 AC )。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是可兑现的银行券 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D、可以兑换黄金 E、法偿能力是有限的 5。 A 复本位制 B 金块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跛行本位制 E 金币本位制 6.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包括 (ACE )。 A. 对个人贷款 B. 收购金、银、外汇 C. 对工商企业贷款 D. 对金融机构贷款

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题库中客观题的答案已全部附上,主观题的答案学生自己看书,全在书上 :期末考试的选择题、判断题大部分来源于题库;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全部出自于题库。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B )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D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 ) A、铜 B、银 C、铁 D、贝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C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5、中华人民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 )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 B )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 D ) A、金银的稀缺 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 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 D、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C )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 C ) 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 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 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B )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 C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铸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 ) A、劳动价值说 B、货币金属说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金融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5级 学号152103045 姓名邵明新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 金融学院金融学邵明新 152103045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具体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制度分析等。金融学学术研究过程一般包括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然而在这些研究过程当中都始终贯穿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作为金融学学术型研究生,如果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运用到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定会使我们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中的作用 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研究方法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包含着我们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选题是否科学、资料收集是否完整真实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以至于最终影响我们的研究意义。所以这需要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尤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鼎力相助。 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研究能力、设备条件、课题发展状况、研究前景等综合考虑。因为因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随社会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