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文言文

复习资料文言文
复习资料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

咏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字词:

⑴内集⑵儿女⑶俄而⑷欣然⑸差可拟

⑹未若⑺因风起⑻即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特殊句式

⑴白雪纷纷何所似()⑵撒盐空中差可拟()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7.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8.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句:

陈太丘与友期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⑵太丘舍去⑶去后乃至(4)待君久不至⑸尊君在不

⑹相委而去⑺家君⑻下车引之⑼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④、

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从“”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请各举出两例)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一、解释词语及翻译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说:朋:

愠:君子:

译文: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省:

为:忠:信:传:

译文: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立:天命:耳顺:

逾:矩:

译文: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新:

译文: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译文: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堪:

译文: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乐:之:

译文: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曲肱:

译文: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焉:善者:从:

译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逝者:斯:舍:

译文: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夺:匹夫:

译文: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仁:译文:

四、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论语》中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要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5、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6、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与之表述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9、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0、《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

是:,。

11、《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1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13、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五、问题探究:

1、写出几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16、诫子书

一、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1、夫静淡泊无以明志致远

2、广才淫慢励精险躁

3、治性治年与时驰驰意与日去枯落

4、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5、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一、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②以: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③止:止有剩骨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⑥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一狼洞.其中: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狼不敢前.:.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七、内容理解:

1、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

三峡

一、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清: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二、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

(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

(4)空谷

..传响.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

2.沿溯

..阻绝。沿:溯: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疾:

4.素湍.绿潭。湍: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

6.属引

..凄异。属:引:

7.哀转久绝.。绝: 8.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飞漱:

9.略无

..阙处略无: 10.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夜分:

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 12.清荣.峻茂荣: 13.林寒涧肃.肃:

四、重点句子。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

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谢中书书

一、词语解释。

【共】【谈】【交辉】【四时】

【歇】【颓】【沉鳞】

【竞跃】【欲界】【仙都】

【复】【与(yù)】

四、理解性默写。

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2.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景象的句子:,。,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传达生命气息的句子:,;,。

4.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五、内容理解。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

2.文中“山川之美”,美在何处?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重点字词。

1.户:

2.念:

3.者:

4.遂:

5.相与:

6.中庭:

7.空明:

8.交横: 18.盖: 19.但:

20.闲:21.闲人:

22.耳:

二、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内容理解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

....风烟:俱:净:

2.天山共色

..共色: 3.从.流飘荡从:

4.一百许.里许:

5.天下独绝

..独绝:

6.水皆缥碧

..缥碧:

7.急湍甚.箭湍:甚: 8.皆生寒树

..寒树:

9.负.势竞.上负:竞: 10.互相轩邈

..轩邈:

11.争高直指.指: 12.泠泠

..作响泠泠:

13.嘤嘤成韵.韵: 14.鸢.飞戾.天者鸢:戾:

15.望峰息心

..息心: 16.经纶

..世务者经纶:

17.窥欲忘反.反: 18.横柯上.蔽上:

19.在昼犹.昏犹: 20.疏条交映

..交映:

二、重点语句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三峡》的哪一句?

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孟子》二章

一、通假字

1.往之女.家

2.曾.益其所不能

3.闲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人则无法家拂.士

二、古今异义

1.公孙行、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 ;今义:女子的配偶)

2.父命之(古义: ;今义:命令,生命)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 今义:发财,出发,发展)

4.管夷吾举于士(古义: ;今义:土兵)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古义: 今义:作业,作品)

6.人则无法家拂士(古义: ;今义:进人)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 ; 今义:出去,出发)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古义: ;今义:出征)(色:古义: ;今义:颜色,色彩) (喻:古义 ;今义:比喻)

三、一词多义

戒:往送之门,戒.之日之:丈夫之.冠也

必敬必戒.母命之.

居:居.天下之广居往送之.门

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

正:以顺为正.者与民由之.

立天下之正.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道:妾妇之道.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行天下之大道.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四、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

2.富贵不能淫.

3.贫贱不能移.

4.威武不能屈.

5.苦.其心志

6.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 8.空乏

..其身 9.所以动.心忍.性

10.人恒过.

五、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公孙行、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

3.得志,与民由.之由:

4.舜发于畎亩

..之中畎亩: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6.百里实举于市.市:

7征于色,发.于声发: 8.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敌国

9.入则无法家拂士

....法家:拂士

六、翻译句子

(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九问题探究

1. 《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哪三句话能概括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的精髓?

2.用《富贵不能淫》中的原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大丈夫之道呢?

3.对比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连续列举六位古代名人的事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愚公移山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

2.惩山北之塞.塞:

3.出入之迂.也迂:

4.聚室.而谋曰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6.杂然

..相许.杂然:许:

7.其妻献疑

..曰献疑: 8.以君

..之力以: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损:丘: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

11.且焉

..置土石且:焉: 12.投诸.渤海之尾诸: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夫: 14.叩.石垦壤叩:

15.始龀.龀: 16.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易: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固:彻:18.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穷匮: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无陇断焉

三、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险: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2.“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4.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周亚夫军细柳》

一、重点词解释。

1.军中闻.将军令闻:

2.居无何

...,上至.,又不得入。居无何:至:

3.匈奴大入.边入: 3.以备.胡备:

4.若儿戏耳.耳:

二、一词多义。

1.军:①周亚夫军.细柳军:②上自劳军.军: ③至霸上及棘门军军.:

2.以: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②以.备胡以:

3.及:①至霸上及.棘门军及:②及.鲁肃过寻阳及:

4.之:①已而之.细柳之:②不闻天子之.诏之:

5.使:于是上乃使使

..持节诏将军使①:使②:

6.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为:②天子为.动为:

7.持:①持.满持: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

8.骑: ①将以下骑.送迎骑:②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骑:

三、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2.改容式车

四、词类活用。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锐兵刃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2.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4.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5.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6.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十、问题探究。

1.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亚夫将军什么样“真将军”的风采?

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是文章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岳阳楼记》文言词汇梳理

一、读读下面的短语,试试还原成现代汉语。(注意通顺性、优美性)

皓月千里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

淫雨霏霏波澜不惊一碧万顷岸芷汀兰宠辱偕忘春和景明

二、一词多义

①明: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__; 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夫: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_; 嗟夫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

⑤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____________; 此乐何极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___

⑥或: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

⑦空:浊浪排空_______________; 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

⑧通: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 北通巫峡_______________ ⑨和:政通人和____________; 春和景明____________

⑩一: 一碧万顷_____________; 长烟一空____________; 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

?则: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___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

?归: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 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忧谗畏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_______________

6.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

7北通巫峡,南极潇湘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微斯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横无际涯: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浊浪排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前人之述备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⒏增其旧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⒐作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⒑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越明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宠辱偕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沙鸥翔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进亦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退亦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 ⒉百废具兴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句式:

⒈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⒊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重点语句翻译: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

一、词类活用:

1. 山行六七里山:_____________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________________

3. 名之者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自号曰醉翁也号:__________________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__________________;(后)乐:___________________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__________________

7. 杂然而前陈者前:________________

8. 太守宴也宴: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非丝非竹: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之景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5.林霏开: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6.颓然乎其间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____________ 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 暮而归:__________ 2.谓:

太守谓谁:_______________ 太守自谓也:______________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 临溪而渔:_____________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

5.乐

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乐”】

四、虚词理解: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___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_____________

3.而年又最高:________________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________________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

7.水落而石出者:_________________

8.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

9.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_

10.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

11.起坐而喧哗者:_________________

1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________________

13.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之者谁: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

7.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______

8.宴酣之乐:_____________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____________________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滁皆山也。________________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______________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

六、成语

【觥筹交错】【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山肴野蔌】【风霜高洁】【前呼后应】

(完整)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姓名 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mí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mín)王继位。缗(mí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使:派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必;一定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悦之:很高兴,很喜欢廪:粮食仓库。食:供养廪食:官府供食好:喜欢一一听之.: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 (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 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 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⑩皆-----都.

文言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译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2、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4、田忌赛马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5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6当机立断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7包拯断牛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 文言文阅读 作者:beanfield 一、“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篇目”) 二、真题感悟 1. (2004 )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 —26 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按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之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 wū 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 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年荒劝赈,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 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于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日:“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2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父欣然从.之从:听从 B .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 去 C.毁淫.祠百余淫:淫乱D.童子皆流涕.涕:眼泪 2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 )

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画鬼最易 译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就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2.“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3.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4.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字词解释: 1. 为— 2. 孰— 3. 犬— 4. 夫— 5. 知— 6. 旦— 7. 暮— 8. 罄— 9. 于— 10.类— 11.形— (二)子罕弗受玉 译文: 1.宋人或得玉,献诸罕。 2.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3.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从子罕弗受玉,我们可以知道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字词解释: 1. 或— 2. 得— 3. 诸— 4. 弗— 5. 受— 6. 者— 7. 示— 8. 玉人— 9. 故— 10.以…为— 11.尔— 12.若— 13.皆— 14.若—

(三)墨鱼自祸 译文: 1.海有虫,拳染而生者,谓之墨鱼。 2.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渔者往往迹墨而与渔之。 3.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 4.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字词解释: 1. 虫— 2. 拳然— 3. 生— 4. 谓— 5. 游— 6. 于— 7. 以— 8. 蔽— 9. 往往— 10.迹— 11.渔— 12.祸— 13.恃— 14.足— (四)孟母不欺子 译文: 1.孟子少时,见领家杀豕。 2.孟子问其母曰:“领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 3.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子适 有知而欺子是教之不信也。” 4.乃买领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 字词解释: 1. 少— 2. 豕— 3. 啖— 4. 汝— 5. 既而— 6. 是子— 7. 正— 8. 割— 9. 食— 10.今— 11.子— 12.适—

2历年文言文考试试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施,实行。 3、绥:安,体恤。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后、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四种解释(1)法令,制度。(2)方法,做法。(3)效法,仿效。(4)标准,法则。这里用(3)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更加 13、以:用 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

世说新语篇文言文试题答案.

①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処,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 )登车揽辔(拿,提) (3)为豫章太守(担任)(4)主薄白(报告,禀报)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 ②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 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陈仲举礼贤 为(担任)荆州守文(谨守成法)意表行事(意料之外)从(听从)

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③许允丑妻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 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容貌特别丑陋)允无复入理(意愿) 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 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一)孟子语录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 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 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 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 的故事流传 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 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5.颛:纯朴善良。 6.狡虫:凶猛的禽兽 译文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裂毁,天不能覆盖,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201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 谓之清水矣。清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于清水。 … 《三峡》 … 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场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班 备注:陂(bēi):山坡 乘:凌越 隍:这里指沟壑 禅栖:修禅隐居 … 刹灵之图:有旛柱的佛塔 妙远:高远 … (1)至于夏水襄陵..水漫上山陵 (2)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 (2)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4)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名 … (5)飞漱其间 飞速的往下冲荡 (6)林寒涧肃. 肃杀,凄寒 … (7)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8)虽乘奔御风 即使 … (9)积以成川. 河流 (10)多结禅栖之上 聚集、栖居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 八年级(上)期中文言文复习卷 … … … …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 …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 … … … 考 … 茂,良多趣味。 …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线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 <乙>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 … 曲。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 封 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 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冷洞观, … 级 密 …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 … . . … .. 姓 … .. . … . …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学习资料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 能通航。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这里的水经历了山涧飞流,水清凉又清澈,所以称它为清水了。 3.《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它“写水着眼于动态”,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 一例,并做简要分析。 甲文:“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水流从极高的山峰飞泻而下,在柏树间冲荡, 也体现了水的动态美。 乙文: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形象地写出了瀑布 从山岩飞泻,像一条悬挂着的河,注入二十多丈深的山沟,写出了水势之猛,极具动态 美。 4. 甲文结尾引用渔歌“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用意?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甲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 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甲文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作结,表达了作者触景伤情,忧时 伤怀的思想。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计22分)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乃.自诣韶州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

小学生必读古文100篇

小古文100篇 低段30篇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9篇 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 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 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 第15篇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17篇 称象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第18篇 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明理篇 第19篇 职业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第20篇 勿贪多

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1 童趣 1.《童趣》选自,作者,字,苏州人,代作家。 2.区别下列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桓候故使人问之 ③温故而知新 3.翻译: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第一段文字的关系是:() A.并列B.递进C.总分D.分总 5.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句相同。A.拔山倒树而来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人不知而不愠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句相同。A.观之正浓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D.项为之强 7.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和()句相同。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以丛草为林 C.项为之强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8.先对加点字解释,再翻译句子: ①盖.一癫蛤蟆也。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写出文中运用了比喻的句子。(两处即可) ①② 10.作者在文中将蚊想象成鹤,蚊和鹤有哪些相似之处? 1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 12.翻译:“果如鹤唳云端” 论语十则 1.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 (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谈学习态度的谈学习方法的 2.“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人不知而不愠 ④敏而好学⑤择其善者而从之⑥学而时习之 表顺接:表转接 3.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 4.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是伤仲永 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3.翻译:(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5.《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和的意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断进步;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 7.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8.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9.最后一段的议论,通过仲永5-20岁才能的变化,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语句。 ①“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③“蒙辞以军中多务”④“博士”⑤“孰若孤” 2、把第二段文字分两层,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① ② 口技 1.联系全文说说“善”字的作用。 2.四个“一”字暗示。从面衬托表演者的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妇亦/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求救声 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 D. 不能/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孙权劝学 一、课文提示: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鲁肃赞学)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重点字词详解 初:当初,最初。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今:现在。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以:用。 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为: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 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若:比得上。以为:认为。 益:好处。乃:于是,就。 始:开始。就:从事。 及:到,等到。过:经过。论议:讨论,评议。 惊:惊奇。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士:有抱负的人。三:泛指多天。 更:重新。刮目:擦拭眼睛。 相待:看待。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遂:于是,就。 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四、揣摩重点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和关心厚爱。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世说新语--5篇文言文试题-(答案)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 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登车揽.辔(拿,提) (3)为.豫章太守(担任) (4)主薄白.(报告,禀报)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②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 .., 岂能作意表 ..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担任)荆州守文 ..(谨守成法) 意表 ..行事(意料之外)从.(听从) 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 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③许允丑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