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知识点归纳

《老山界》知识点归纳
《老山界》知识点归纳

《老山界》归纳

《老山界》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

3、“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

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赋予口语色彩,将红军战士纯朴的性格,急于过山的心情表露无疑。

5、“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6、“那女人哭起来了。”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

“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一个“哭”字既含悲苦,又含憎恨,又含感激。

7、分析句中加点字“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这两个词语强调了红军队伍严禁拆瑶民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示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8、“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一段中,前四个加点字写出了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后两个加点字写出了山高得几乎可以攀月摘星了。

9、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叙述红军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0、“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

11、全文共分几段,分别说说这几段的作用

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介绍老山界,并点题(第一节)

第二段:介绍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2节)

第三段:介绍并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第33节)

12、而部分的字数特别多,能否再继续为第二部分分段呢请再次概括每段作用,并完成表格

13、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

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睡半醒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方,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像是近在咫尺,而且响亮宏大,变化多端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14、如何理解“像山泉在呜咽”这句话

它的原意应该是形容凄切的流水声,这种解释与同篇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悖,所以此处取“流水声若断若续”的解释为宜,好像山泉时而流时而止,这样一来,整个革命乐观主义的基调又不至于失去统一。

15、如何理解“抢了一晚就吃”这句话

“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指抢先,争抢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速度。“抢”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16、他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仅有”和“一点米”,表明瑶民的窘困和对人民军队的友好

17、这真是我生平没有见过的奇观

面对雷公岩的陡峭难越,却用“奇观”一词,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8、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进程如此缓慢,暗示前程艰难“传来”和“传下”的使用,表明命令的传达也改变了以往的程序,更可见行路之难和雷公岩之险。

19、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习惯

所谓“习惯”这里指战士们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后所锻炼出的坚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寻求希望那个坚强精神。

20、“机关枪声很密……显显身手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敌人的堵截飞行的画面,从中反映出红军对敌人的藐视和对自己战斗力的自信。

21、“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还是小的很”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我认为“第一座”只是万里长征的起点,当红军走过长征的千山万水后,才发现老山界的困难“小的很”可见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及大无畏的气概

22、为什么文章一开头要写“30里高的瑶山”

答:瑶山有三十里高说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为下文红军的不怕困难作了铺垫。

23、请简要分析“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袋子米送给她。”答:这句话写了红军尽力帮助瑶民,突出了红军对瑶民的深切关爱,和军民一家的深厚感情。

24、阅读全文,请说说有何体会

答:通过阅读全文,感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5、文中“像春蚕……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排比和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耳朵里听到的不可捉摸的声响,体现了红军们乐观的精神。

26、、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来写与瑶民攀谈的事,是否离题为什么

答:没有离题,这件事突出了山路的崎岖,作者运用陪衬的手法深化了中心:红军长征是为了改变人民受苦受难的命运。

27、分析文章29节中“机关枪声很密……去显显身手呢”

运用拟人手法,以诙谐讽刺的笔触,对敌人的堵截飞机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揭露了国民党的邪恶本质,反应了红军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战斗力的自信。

28、“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啊”中的“它”代指的内容是星星

29、“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中的“此”指的是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的说着话

《老山界》知识点归纳

《老山界》归纳 《老山界》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 火把还是星星。 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 3、“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 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4、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赋予口语色彩,将红军战士纯朴的性格, 急于过山的心情表露无疑。 5、“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 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 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6、“那女人哭起来了。”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 “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一 个“哭”字既含悲苦,又含憎恨,又含感激。 7、分析句中加点字“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 的地方” 这两个词语强调了红军队伍严禁拆瑶民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示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 保护。 8、“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 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一段中,前四个加点字写出了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后两个加点字写 出了山高得几乎可以攀月摘星了。 9、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叙述红军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0、“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 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 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 11、全文共分几段,分别说说这几段的作用 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介绍老山界,并点题(第一节) 第二段:介绍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2节) 第三段:介绍并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第33节) 12、而部分的字数特别多,能否再继续为第二部分分段呢?请再次概括每段作用,并完成表 格 段落时间地点事件目的 2-11下午-天黑之际山沟-山脚与瑶民攀谈交 红军纪律严明,瑶 往民信任红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预习复习材料--第6课《老山界》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六课《老山界》 一、字音字形A版(汉字) 二、文学常识 1.《老山界》选自《》,作者:,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抽时间观看《长征》纪录片

一、字音字形B版(加点字注音) 不可捉.摸.攀.谈.咀.嚼.灌.输.酣.然.入梦峭.壁.呜.咽.满.望苛.捐.杂.税.骨.碌.督.促.瑶.族. 理解阅读《老山界》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 星星。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表现了红军队伍的。 3、“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气概和精神。 4、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赋予色彩,将红军战士的性格,的心情表露无疑。 5、“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瑶民由于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 6、“那女人哭起来了。”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一个“哭”字既含,又含,又含。 7 、分析句中加点字“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这两个词语强调了红军队伍严禁拆瑶民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示了红军对和。 8 、“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 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 ..的接近哪!” ..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 一段中,前四个加点字写出了,表现了,后两个加点

七年级语文老山界1

第8课《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无畏、坚定、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学会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字词积累: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2.关于作者:陆定一,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后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本文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3.课文背景资料: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4.收集、朗诵长征诗词,讲述长征故事,概括长征精神。 5.观看影片《长征》片段,体会并畅谈对长征的感受。 教学过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知识点复习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知识点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 — 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 嚼jué: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 觉jué:觉得jiào :睡觉 四、理解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五、课文结构 第1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3段)。 第3部分: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长春版初一语文《老山界》的知识点梳理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

长春版初一语文《老山界》的知识点梳理初一 语文知识点梳理 1.字词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jué 咀嚼┏shèng 盛开嚼盛 ┗jiáo(口语)嚼口香糖┗chéng 盛饭 2.内容结构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一开头就点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体,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1层(第2一ll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 第2层(第12—22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从山脚下写到半山腰,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 第3层(第23—30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从雷公岩写到老山界山顶,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4层(第31—32段),在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写到山下,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WTT为大家提供的初一语文老山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知识点.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知识点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 — 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 嚼jué: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 觉jué:觉得jiào :睡觉 四、理解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五、课文结构 第1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3段)。 第3部分: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老 山 界

老山界 一、自读课文,填写表格,理清结构。 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后,填写如下表格: 第一天第二天 时间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黎明以后下午 地点山沟瑶民家山脚山腰山腰上山路上山顶,下山路上 活动行军攀谈登山露宿冻醒登山下山 〔说明:设计这一表格,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每一层次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从而理解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来安排层次”的特点,同时,填写“活动”一栏,也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理解写“红军与瑶民攀谈”的作用。 作者一开始就简单地记叙了老山界的高,并且借红军队伍的走走停停,暗示行军的不易。接着,花了比较长的篇幅(共8个自然段)写“我们”与瑶民的攀谈情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从“我们”与瑶民攀谈的内容可以看出:红军队伍是代表穷苦老百姓的利益的,这是红军队伍能够翻越老山界的思想基础。) 〔说明:这是一个学习难点。因为,表面上看,这一内容与红军战士爬山无多大联系;实质上,它能揭示红军这支队伍的性质是代表广大劳苦大众的。正因为如此,红军战士才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三、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文:“满天都是星光……就在脚底下。”这几段话生动地描写红军队伍星夜登山的壮观场面,作者是怎样表现山势之陡的?(文章写道:“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里,作者从仰视的角度极写山势的陡峭,试想:行军队伍的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相接,分不出哪是火把,哪是星星,这样的山不正是高耸入云的山吗?作者并没有就此收笔,相反,他综合运用了仰视和俯瞰两个角度进一步凸现山之高、山之险:“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面对如此险绝高峻的大山,红军战士表现怎样?(红军战士登山时,士气高昂,表现出乐观、勇敢的精神面貌。) 课文:“半夜里,忽然醒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里共有几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分别起到怎样的作用?(“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啊!”这里,作者将“星星”喻为“宝石”,状其光芒四射;“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则暗示出山之高,让人联想到“仰可摘星辰”的诗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个句子,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峰”,后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四个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点,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当然,这种天籁,也只能在险峻的老山界的半山腰上听得到。因此,这里写的是听觉感受,表达的仍然是山的高和险。红军战士半夜被冻醒之后,还能欣赏如此美好的景象,听到如此美好的声音,这不正体现出他们宽阔的胸怀、乐观的志趣吗?) 〔说明:重点理解课文中两处描写的作用,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两处描写,都能再现出山的高大和险峻,体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的气概,对表现文章的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点拨关键语句,深刻领会文章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要表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帮助学生深

老山界

西平县柏城中学课堂教学学案 课题老山界课型必读主设 计人 授课 地点 上课时间第二周1课时 组长 签字 教导主 任签字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激情导语()分钟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自主学习()分钟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惊惶()军阀()苛捐杂税()缴租()蜷身()点缀()搀扶()呜咽()咀嚼()澎湃()酣然入梦() 2、解释词语:惊惶呜咽酣然入梦矗立苛捐杂税景致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二、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理清结构层次: 1、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2、首尾两段的作用: (1)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2)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3)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 3、研读尾段: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合作交流()分钟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 2、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3、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西平县柏城中学课堂教学学案

老山界知识点归纳

老山界知识点归纳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老山界》归纳 《老山界》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 3、“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 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赋予口语色彩,将红军战士纯朴的性格,急于过山的心情表露无疑。 5、“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6、“那女人哭起来了。”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 “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一个“哭”字既含悲苦,又含憎恨,又含感激。 7、分析句中加点字“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这两个词语强调了红军队伍严禁拆瑶民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示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8、“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一段中,前四个加点字写出了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后两个加点字写出了山高得几乎可以攀月摘星了。9、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叙述红军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0、“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 11、全文共分几段,分别说说这几段的作用 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介绍老山界,并点题(第一节) 第二段:介绍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2节) 第三段:介绍并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第33节) 12、而部分的字数特别多,能否再继续为第二部分分段呢请再次概括每段作用,并完成表格

老山界

《老山界》预习案 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攀.谈()、苛.捐杂税.()、峭.壁()、骨碌 ..()、酣.然入梦()、 蜷.()、缀.()、澎湃 ..()。 2、解释下列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3、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4、理清思路: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 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语句。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从句中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空缺的横线上。 ①她拿出仅有的(A。一点B。一袋C。一碗)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A。害怕B。担心C。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A。凭着B。鼓着C。靠着)勇气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A。沉重B。笨重C。繁重)的队伍战胜了。 【知识链接】一、《课文简介》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二、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三、老山界介绍: 瑶山,又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境内(资源县,兴安县,龙胜县,灵川县交界之地)和湖南省边境上。号称“华南第一峰”,最高海

老山界知识点归纳.doc

《老山界》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 火把还是星星。 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 3、“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 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4、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赋予口语色彩,将红军战士纯朴的性格, 急于过山的心情表露无疑。 5、“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 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 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6、“那女人哭起来了。”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 “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一 个“哭”字既含悲苦,又含憎恨,又含感激。 7、分析句中加点字“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 的地方” 这两个词语强调了红军队伍严禁拆瑶民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示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 保护。 8、“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 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一段中,前四个加点字写出了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后两个加点字写 出了山高得几乎可以攀月摘星了。 9、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 通过叙述红军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0、“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 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 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 11、全文共分几段,分别说说这几段的作用 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介绍老山界,并点题(第一节) 第二段:介绍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2节) 第三段:介绍并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第33 节) 12、而部分的字数特别多,能否再继续为第二部分分段呢?请再次概括每段作用,并完成表 格 段落时间地点事件目的 2-11下午-天黑之际山沟-山脚与瑶民攀谈交

老山界知识点总结

老山界 班级:姓名:学号:授课时间:___年__月__日(星期__)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以及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两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蜷.缩(quán)呜咽.(yè)点缀.(zhuì) 落.(là)得很远咀jué(嚼)hān(酣)然入梦kē(苛)捐杂税澎湃 ..(péng)(pài)chù(矗)立 【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景物描写: 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3.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4.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5.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句子理解和内容赏析】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 2.“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 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赋予口语色彩,将红军战士纯朴的性格,急于过山的心情表露无疑。 4.“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5.“那女人哭起来了。”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 “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一个“哭”字既含悲苦,又含憎恨,又含感激。 6.分析句中加点字“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这两个词语强调了红军队伍严禁拆瑶民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示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7.“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一段中,前四个加点字写出了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后两个加点字写出了山高得几乎可以攀月摘星了。 8.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叙述红军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9.“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 山 界》预习知识点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预习知识点 预习须知 一、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长征胜利后不久,时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作者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满望:十分希望。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攀谈:闲谈。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绝壁: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二、主题概述 课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路远,表现出爬山的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四、思考探究 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4.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四个方面的困难: ①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③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很饿; ④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

八年级上册语文易错知识点整理:老山界

八年级上册语文易错知识点整理:老山界导读:期中马上就要到来了,为了让各位初中生们做到更好的复习工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易错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字词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jué咀嚼┏shèng盛开 嚼┫盛┫ ┗jiáo(口语)嚼口香糖┗chéng盛饭 2.内容结构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一开头就点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

的主体,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1层(第2一ll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 第2层(第12—22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从山脚下写到半山腰,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 第3层(第23—30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从雷公岩写到老山界山顶,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4层(第31—32段),在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写到山下,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易错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