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论文

智能交通论文
智能交通论文

智能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在传统的交通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系统,该系统将信息、通信、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现代技术集成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将交通四要素“人—车—路—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现代交通的安全性、通畅性、节能和环保问题。论述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及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的环境、任务现状、发展及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现状;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英文全称为“Inteligent T rans 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 ,指通过高科技开发,使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在智能化的情况下,整个交通系统都显得“聪明”起来: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到最佳状态。借助大系统的智能,驾驶员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管理人员则对车辆的行踪一清二楚。ITS 体现了“人—车—路—环境”的密切结合,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的安全性、系统的工作效率、环境质量以及能源的利用率。

1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及国外发展状况

1.1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在传统的交通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系统,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发展交通的重点也不尽一致,ITS研究的内容更不相同。但就一般而言,人们普遍认为ITS是将信息、通信、控制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技术集成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建立起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是一个形成“人—车—路—环境”四位一体的系统。

ITS 由六大部分组成,其中信息管理中心是ITS的核心,为ITS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提供基础。路边系统:路边系统的任务是实时检测路况和行车情况,包括路面参数和车离路面标志线的距离等,路边系统也包括测量车辆速度的雷达、交通路口的信号灯和电子收费装置。车载系统:车载系统包含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导航系统(含路网数据库、路径选取算法、视频音频输出导航信息提示)等。需求管理系统:需求管理系统在ITS 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对有需求的用户进行分析,以便管理控制系统制定高效的服务策略,实时地提供给用户,包括正在行驶的和预定车辆旅行的用户。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交通管理控制系统是IT S 的决策中心,利用应用软件分析整个交通系统的有关信息,并得出控制和管理系统运行的策略,使IT S能够实现其目标:提高用户的安全性、减少堵塞、节省能源、改善环保。

在ITS 的系统组成中,人员和货物是运输系统中被移动的要素,人员和货物的移动伴随着信息的流动。智能交通系统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的充分共享,从而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按照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利用过程,可将智能交通系统划分为物理层、传输层、处理层、服务层,这4个层次实际也是服务功能实现过程的4 个层次。

物理层主要是指道路基础设施,包括路网本身和辅助性设施如路标、路边传感器等。ITS 强调信息的共享及充分利用,信息在其中的流动及传输由传输层来完成,包括短程微波通信、卫星、光缆通信等。处理层负责完成的是信息的提取与处理,以生成一个包含各种数据的数据库,并能针对不同部门或不同服务的要求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层一方面根据处理层所提供的功能用于不同的服务领域,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不断地对处理层的功能进行扩展。ITS 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体系,物理层的设施、传输层的方式、处理层的手段、服务层的服务范围和水平都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需求的增长不断扩展与提高。

从广义信息角度看,ITS 可以被认为是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内的具体应用,而感测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合称信息技术四基元,均为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就是:利用感测系统、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对自然的和人工的信息进行检测、传输、处理,最终作用于外部世界。与之相对应的四大硬件为:传感器、通信网、处理器与控制器。

在ITS 中,信息技术四基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交通信息,如关于交通四要素的人、车、路和环境实时信息或预测信息,以及系统中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策略信息和控制用的目标信息或控制信息。其研究内容也是针对交通信息的各种操作,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利用等。因此,其中的感测技术用于获得交通量、路面参数、车辆速度、车间距、气象、收费、停车场等有关信息;通信技术用来传输所获取的信息以及处理后待传送的信息,其中包含通信所使用的相关协议; 信息处理技术用于分析交通量、速度、车道特征等传输来的信息,并进行事故预测、选择控制策略。ITS利用控制技术将控制交通流量、引导车辆行驶等作用的控制信息施加给车辆、行人或交通标志等。所以,交通信息在ITS中是循环流动的,它来自交通四要素,最后再以适当的形式作用于四要素,从而实现对交通系统的高效调控。1.2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美国:在交通信息化发展方面,美国是比较重视也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美国运输部制定了相应法规,由运输部副部长和各司局的副司局长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运输部首席信息长官办公室负责整个运输部有关政府交通信息化的相关工作。美国运输部于1989年颁布了《运输部信息资源管理手册》(DIRMM Depart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Manual),用于支持运输部各信息系统运转的信息资源统一规划。该《手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法律效用,对统一和规范运输部的信息化行为,确保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加拿大:加拿大政府信奉持续发展的运输远景—跨越大陆的国家铁路,国际的海上航运,横贯大陆的航空服务系统,管理运输基础设施的商业化管理机构。为保持与加强加拿大的运输系统并提升加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运输政策提供了一个框架,致力于可持续运输3个要素的发展:社会、经济与环境,给予承运商与基础设施提供商机会去适应、创新、竞争。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运输与地区服务部(DoTRS) 在交通信息化方面最重要的举措是制定《联机行动计划》,将业务工作通过网络来实现。运输与地区服务部为澳大利亚提供更好的运输系统,以帮助政府实现其在运输与地区服务中的政策目标,并为内阁部长和会议提供政策建议,还提供行政管理、研究、规章、调查、安全、补助与领地的服务。

英国:1996年下半年,英国政府推出“电子政府”计划,企业可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获得政府的服务,“电子政府”充分利用Internet 等新型电子技术,为企业提供纳税、更换营业执照、咨询政策、获得各类政府信息等便利。英国政府准备在今后的10年投资380亿英镑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全球性的电子商业活动,发展网上贸易。

2 中国特色的智能交通

2.1 大城市的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

北京: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目前,北京市道路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完善,基本形成了环形加放射式的道路网络。由于城市人口密度长期维持在每平方公里2.7万人左右,市区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量大,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已成为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路线、奥运场馆周边将有120处系统控制交通信号。此外,还建设了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交通流检测和交通违法检测三个子系统。同时,在奥运会场馆周边和相关道路上还建设了80处电视监控点、15套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系统、80套数字化视频系统。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包括广州市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的主框架。其中共用信息平台已初具规模,实现了羊城通系统、线网规划系统、出租车综合管理平台、联网售票系

统、96900呼叫中心等多个子系统的连接,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类和有效存储、查询、订阅等相应的数据处理工作,实现了诸多的数据处理功能,提供了初步的交通数据服务功能。十五期间,广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将很难满足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所以广州市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广州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满足2010年亚运交通的要求。

2.2 对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议

(1)成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

由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成立专门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机构,统一领导全国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协调各个研究开发机构的工作,合理分配资金,以便更好地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并且组织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绝非某个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从这一点上讲,在我国有关部委领导下,成立专门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2)从基础入手,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千头万绪,如果不注重基础工作,将会造成开发工作的困难,并直接影响其真正作用的发挥。当前要抓好的主要基础工作包括:建立交通数据库;改善公共交通设施,使其尽快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好基础硬件的研究开发工作;提高现有交通管理队伍的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将管理引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研究学习国外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开发成果。

众所周知,我国交通资料相当缺乏,统计数据不完善,这给许多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和控制等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要求就是信息收集、信息传播、信息共享的充分、灵活。加强交通数据库的建设,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可以使计算机技术在交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对于我国城市交通而言,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车辆数目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的矛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经在国内外专家学者中达成共识,公交优先的呼声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公交系统设备陈旧、管理和调度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为此,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组成的公共交通系统应得到优先发展。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提出建立的先进的大众运输系统(APTS)能利用诸如计算机、闭路电视系统等向公众提供出行时间、方式和路线、车次选择等咨询。这种系统如果在我国的公共交通中得到应用,无疑会提高公交运输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共同配合、协调,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否则,

智能交通系统即使建立起来了,如果没有各个机构的共同配合、组织协调,也是发挥不了作用,达不到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另外,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时,还要特别注意其在我国应用的潜力。智能交通系统近几年来在国外发展十分迅速,它是建立在一定管理水平上的。但是,目前我国交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离开了高水平管理的支持,无论多么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都发挥不了作用。只有管理水平提高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真正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智能交通系统首先要建立在高水平管理基础之上,需要提高现有交通管理队伍的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将管理引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

(3)从我国交通运输的需求出发

选择一些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为龙头,重点突破、有选择地跟踪。目标是重点解决智能化的营运和管理、集成信息服务、专用短程通信和标准规范等关键技术,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和技术,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奠定基础,提升整个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性,进而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我国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

3结束语

我国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起步较晚,同时,交通基础设施还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交通信息集成和应用程度还比较落后,现有的交通显示屏基本上是静态交通信息,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控制。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交通带来的需求,有关部门在制定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时,就已将发展智能交通列入计划,开展了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同时,国家有关部委已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协调小组,并完成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交通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研究”等一批关系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项目,同时完成了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

范工程”。就我国而言,在“中国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研究”中涉及到的多个服务领域,都或多或少的依赖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支持。为此,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以及交通发展目标的变化,对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必须要加快研发和实用化的步伐,从最急需建设的相关系统入手,制定智能交通的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满足新时期我国交通发展的需要。

100余年来,具有强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的城市交通活动及其复杂而庞大的信号控制领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发展的历史表明传统的控制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愈来愈庞大的交通需求问题。只有采用新技术,探索各种新方法,才能为城市交通控制开辟新的思路,才能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从而真正:缓解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日趋尖锐的矛盾。

参考文献:

[ 1]李维平。智能交通技术应用[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 2]姚祖康。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分析[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 3]安时。城市智能交通与管理技术[ 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4]任福田。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 5]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M] 。北京: 人民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 6]马骏。交通流理论基础[ 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项目内容

附件2: 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招标要求 一、项目内容 南充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含一个指挥中心、一个顶层应用平台、两个基础支撑平台和十一个子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等配套系统建设。包括内场、外场两部分。外场涵盖范围包括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内场涵盖信息网络机房、南充公安交通警察支队7楼指挥中心,详见下表,具体建设内容详见《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采购清单与技术参数(功能)配臵及要求》和《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警务资源管理系统新建1套 机房及配套工程市公安局14楼新建机房,包括模块化UPS1套、机房精密空调3套、33个机柜、走线架、200KW后备柴油发电机1台。 二、项目要求 1.本项目必须按专家评审及财政评审部门审定的技术方案实施建设,详见《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采购清单与技术参数(功能)配臵及要求》和《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2.投标现场须由投标人指派的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对投标文件进行讲解,讲解时间15-20分钟。 3.鉴于本系统后期将与智能交通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与市级智能交通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因此,投标人须无条件承诺:系统平台应设臵完善的用户权限、访问控制策略,同时,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等接口协议须采用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协议,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确保系统平滑扩容或升级。平台为其他平台、社会资源或后期项目开放接口,需接入时无需支付接入费,平台厂商不得限制其他厂商接入。 4.系统在全市公安视频专网内运行,不允许与其它任何网络有直接物理连接,非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授权,不允许为其它任何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接入,不得将视频、图片、数据资源用于其它商业目的。 5.系统的传输网络限于裸光纤、MSTP、PON三种方式。 6.指挥中心LED大屏、交通诱导屏、信号控制机、交通视频采集设备、雷达测速设备、精密空调、UPS电源、服务

智能交通信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信灯控制系统 设计毕业论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编 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xxx 学生姓名 杨红宇 学 号 专 业 教学单位 二O 一五年五月十日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院(系): 专业: 2015 年

目录

杨红宇 要: 随着我现代社会交通运输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如何处理好如此庞大的群 1 绪论 交通信号灯的简介 交通信号灯的发展现状 目前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的应用了CPLD 设计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有的应用了PLC 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有的应用单片机实现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我国的交通信号灯一般情况下设置在十字路口,在醒目的地方用红色、绿色、黄色三种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开控制人车通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信号灯能保障安全,车辆分流也能发挥不错的作用,但是根据现在车流量日益增加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方说车辆放行时间固定,在十字路口经常出现东西和南北方向的车流量相差甚大的情况,这样如何给车流量较多的干道给予较多的放行时间就成了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在我国许多的大城市出现了交通超负荷状况。自八十年代后期,这些城市修建了高速道路来缓解压力,在刚建好的初期这个决策很好的解

决了交通超负荷着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增长和高速路高昂的费用,高速路没有发挥人们本来预期的效果。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在大限度的缓解交通压力成为交通管理者和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模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车流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出现了缺陷:一是车辆放行时,十字路口经常出现不同车流量干道放行时间相同,易造成车辆堆积,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当某干道上无车时,正好是干道的通车时间,在这时间内就造成了指挥盲点;三是当这一干道车流量很大时,不能够改变红绿灯的时间来延长这干道的通过时间,造成这干道的车辆不能通过造成堆积。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介绍的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流量,用单片机对路口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并执行处理程序,来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达到可以根据车流量来实时控制信号灯。该系统成本低、实用性好、安全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具有广泛前景。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发展状况:伦敦首先发明了信号灯,然后由美国进行改造用电脑及其软件使其智能化,国外已经研究出使用红外线,电磁感应等多种方式来让交通灯智能化,发展相对于我国要早很多。 国内发展状况:我国在交通管理方面水平还欠发展,随着交通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不足。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近几年,虽然有专人研究,但是应用效果不明显,成本高收益小成了难题。目前我国交通事故仍然频发,城市车辆逐渐增加,运输速度却普遍下降,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强度,疏通城市心脏的血液。 2 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总设计 单片机智能交通信号灯通行方案设计 图1 交通信号灯设计简图 该实时交通监控系统主要由车辆检测电路、数码显示电路、电源、以及交通灯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交通灯控制模块作为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采用 AT89C51 为CPU, 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本模块从车辆检测模块接收车流量信息, 并对接收到的信

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软件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版本说明 版本说明 河南联大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分为八大业务处理模块及一个安全管理认证系统,在实际中应针对不同的应用及需求予以选择配备;如本系统发生变化,恕不予以通知,请向河南省联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索取最新版本。 第二章软件设计原则 河南省联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联大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是一个综合性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具有实时数据管理模块、黑名单管理模块、红名单管理模块、图像监控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违法业务处理模块、违法数据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八大模块及一个安全管理认证系统。它实现了对实时布控、视频监控、交通信息采集、违法业务、处罚业务、前端设备管理等系统的管理与综合利用。 软件特点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和B/S 结构的来实现,具有下列特点:1.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2. 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4. 开发简单,共享性强。从而减少额外开发的IT投入及其应用的复杂性。 本系统将交通信息采集、电子警察系统集成到统一的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指挥调度反应能力。支持基于权限的安全访问机制,通过统一的角色和权限管理使得系统的安全性能可以得到保证。 可以与机动车管理系统、驾驶员管理系统、交通违法管理系统无缝对接; 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在系统中直接调用视频;

系统具有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强大的兼容性。使用XML 作为数据中介,可以实现不同数据结构中数据的交换与集成,从而可以获取集成不同厂家的各种设备数据,提高各种资源的共享与兼容。具有开放扩展性,系统提供开放的接口协议,支持将来其他的扩充系统接入(如交通信号控制、GPS定位、接处警系统等)。 业务方案框架 通过对公安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各项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覆盖交警工作范围的信息采集、处理、交换、查询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交警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反应能力。 现有平台已经集成了卡口、电子警察、监控、测速等多个子系统。实现所有工作点、所有部门之间数据统一管理。全程操作日志跟踪,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系统管理和信息集成上提出面向业务的行业平台,行业平台以违法处理、稽查布控、指挥调度、勤务管理等业务为主,业务更加贴近实际使用,同时可以针对当地进行定制。兼容不同前端监控设备,可以将这些监控设备集成到一个平台。实现对其他平台的对接,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全部基于标准WEBService服务。 应用软件架构设计 1)设计概述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可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一些架构模式(如:MVC)和设计模式(如:Singleton,Facade,Factory 等)复用已经封装好的的一些组件。 2)体系架构分析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在设计时考虑了对群集的支持。通过采用多层应用程序模型架构,特别是合理利用EJB组件来进行事务控制,可以实现系统对群集的支持,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的分布式三层架构:1.数据访问层,在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中,完全采用“面向对象接口编程”思想,同时使用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模式为主。抽象出来的数据库访问模块,脱离了与具体数据库的依赖,从而使得整个数据库访问层可根据数据库迁移。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的核心模块包含了整个系统的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毕业论文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都非常大。所以,改善与提高现有的交通系统的工作效率,加强交通路口的信号灯控制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好交通信号灯控制问题将是保障交通有序、安全、快速运行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都是单一的固定时序控制, 不能够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节控制。 本文主要使用PLC和地感线圈来实现智能交通控制。在十字路口相应的位置埋设地感线圈,对此路段上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并根据车流量的变化,改变绿灯的控制时间,可以实时地对绿灯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十字路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挤,达到最优控制。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后用iFIX工程组态软件进行监控,达到了比较满意的可视化效果,并实现了模拟真实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智能交通地感线圈车流量延时控制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conomy, the city transportation problem causes our concern more and more, and traffic pressure in many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is very great. Therefore, to improve and enhance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transpor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traffic lights and monitor the sit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traffic light control is important for urban traffic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But all the traffic light control are working in standing sequence, and are unable to make adjustment with different traffic flow. In the design of the paper, one method of the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is used which combines the PLC and the induction coil. Induction coils are preburied at the correspond- ing crossroads to make statistics of the vehicle flow,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ontrol time of the green lights is changed, then, the resource of the green light is reasonably distributed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at the crossroads. PLC could self regulate the time of traffic light, and reach the best of control.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system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in detail. Finally, using iFIX software for monitoring, the visualization effect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real environment is satisfactory.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ffic induction coil vehicle flowrate time-delay control

智能交通灯的毕业设计

太原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10级3班设计人(作者):徐今 同组人:徐今吉武师海斌韩志刚 王煜贺斌兰晓江邢超斌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交通灯 二.原始数据(材料): (1)单片机LED灯显示设计 (2)用实验室模块演示 (3)软件protus仿真演示 (4)亚龙实验平台

目录 摘要------------------------------------1 AT89C51单片机简介----------------------2 一、设计目的---------------------------4 二、设计目标---------------------------4 三、设计任务---------------------------5 四、设计内容---------------------------6 (1)指示灯燃亮的状态----------------------6(2)设计并绘制硬件电路图。-------------7(3)设计程序流程图---------------------8(4)编程-------------------------------9 五、交通管理方案----------------------10 六、结束语----------------------------11 七、参考文献--------------------------13

摘要 交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这点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扩展性强。本设计就是采用单片机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的各种状态显示。本设计系统由单片机I/O口扩展系统、交通灯状态显示系统、复位电路等其它部分组成。较好的模拟实现了十字路口可能出现的交通情况。 关键字:电子线路、AT89C51、交通灯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完整版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 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智能交通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的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交通道路拥挤,停车次数增加,交通事故的上升等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妨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改善城市的

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智能交通系统在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和成熟,并且应用非常广泛。而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也是发展迅速,目前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建设了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其中,北京建立了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和紧急事件管理的4大ITS系统;广州建立了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的3大ITS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在城市交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因此,发展智能交通将是二三线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以及交通管理规范服务、快速反应和决策指挥为目标,是以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适合于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提升全省/市道路交通总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城市社会公共治安管理的需要 能够面向公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毕业设计文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一.题目来源: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从1858年英国人,发明了原始的机械扳手交通灯之后,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交通灯改变了交通路况,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社会活动日益增加,经济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日渐拥挤,交通灯更加显示出了它的功能,使得交通得到有效管制,对于交通疏导,提高道路导通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显著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也随之广泛应用,其中单片机也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当中。本模拟交通灯系统利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核心元件,实现了通过信号灯对路面状况的智能控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路口堵塞、车辆停车等待时间不合理、急车强通等问题。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实时性好、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内的交通灯一般设在十字路门,在醒目位置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的显示计时器来控制行车。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行车,车辆分流尚能发挥作用,但根据实际行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还存在以下缺点:1.两车道的车辆轮流放行时间相同且固定,在十字路口,经常一个车道为主干道,车辆较多,放行时间应该长些;另一车道为副干道,车辆较少,放行时间应该短些。2.没有考虑紧急车通过时,两车道应采取的措施,臂如,消防车执行紧急任务通过时,两车道的车都应停止,让紧急车通过。 基于传统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过于死板,红绿灯交替是间过于程式化的缺点,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就更显示出了它的研究意义,它能根据道路交通拥护,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提出了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案,能够实现道路的最大通行效率。 三.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 在今天,红绿灯安装在各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一技术在19世纪就已出现了。 1858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扳手式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1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1)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计算机101 徐瑶遥 2012-4-25

目录 1:背景 (2) 2:系统架构 (4) 2.1 业务流程 (5) 3:系统模块 (6) 3.1 系统模块组成 (6) 3.2子模块UI设计 (7) 4:总结 (7)

1:背景 介绍: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 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编辑本段智能交通的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种整体性体现在: (1)跨行业特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复杂巨型系统工程,从而造成复杂的行业间协调问题。 (2)技术领域特点。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的成果,需要众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

智能交通系统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系统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系统毕业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 发展,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成为了代步工具,特别是近年来 小汽车的普及,加重了现有交通资源的压力。优化交通网络 可以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投入成本较高,还要受很多环境因 素的影响,对于道路交通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技术的优化显得 更容易实现,而交通灯是整个交通网的指挥系统。 本文研究的是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智能交 通灯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基础交通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如 下功能:(1)自动实时监测车流量并将传回的数据进行处理, 动态分配不同方向的通车时间,最大程度优化交通道路资 源;(2)紧急情况强制转换通车;(3)根据车流量自动进入 夜间模式等功能。本设计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并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软件仿真,并进行了硬件板卡实现。 关键词:智能交通灯;STC89C52;智能控制;74HC57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modern society, all kinds of traffic tools has become the transport, especially the popularity of the car in recent years, which increased the pressure of the existing transport resources, Although optimizing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can ease traffic pressure, the cost is higher,and which is influenced by many

1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1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1)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有效地融合起来,并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系统;是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证交通安全、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的一项重大关键技术;同时也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之外解决目前交通运输问题的主要途径。 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从70年代末,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即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各种组织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积极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已得到相应的应用。如美国,早在1993年起,每年就投入2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政府预算以促进ITS事业的发展。 目前,国外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方面已取得了许多可行的研究结果和应用实例,这些成果包括用于动态信息采集的传感器和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基于闭路电视(CCTV)系统的交通监控系统,针对静态信息组织管理和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具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交通建模方法和模型,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实现的车辆路径优化算法,非混杂环境的交通流量控制系统及方法等等。 日本政府在ITS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以期形成ITS 产业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在过去的5-6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近400万套车内导航系统在市场上应用。日本的ITS应用主要是在交通信息提供;电子收费;公共交通;商业车辆管理以及紧急车辆优先等方面。在长远方面,日本将开发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s System)。由于日本政府的直接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日本ITS领域的发展。

毕业论文-智能交通方案与对策研究

市智能交通方案与对策研究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19级交通运输1班

摘要 (1) 引言 (3) 1 智能交通系统 (5) 1.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5) 1.2 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5) 1.3 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6) 1.4 国内外出行者信息服务发展启示 (7) 2 市智能交通系统 (8) 2.1 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8) 2.2 市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11) 2.3 市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12) 3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分析与建议 (13) 3.1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分析 (13) 3.2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采集方式 (14) 3.3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发布手段 (16) 续表3 可选择的信息发布方式 (17) 4 市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案 (18) 4.1 市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的设计 (18) 4.2 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的设计 (21) 4.3 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应用 (23) 总结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近几年,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人们的出行效率降低,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市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信息服务的到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所发布的信息缺乏多样性,人们无法获取实时的交通信息等问题,导致人们出行存在盲目性,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出行的方式、出行时间、诱导人们选择最佳交通路线,从而使出行者避免交通拥堵,减少出行时间。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发布平台推送给相关信息传播媒介,出行者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交通实时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最终达到避免交通拥堵的目的。 本文首先论述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市交通现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指出市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其次,介绍国内外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市建立该平台可借鉴的经验。通过采用资料搜集的方法并结合市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并研究市交通信息的采集方式与发布手段,提出改进对策。最后,设计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框架体系,并设计相应模块的功能及其功能模块图。最后提出计算市交通拥堵指数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并对此算法进行数据应用,分析其可行性。关键字: ;出行者信息服务;框架设计;交通拥堵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yang is rapid, the number of private cars in the city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road traffic press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arge, the travel efficiency of people is reduced, and the problem of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has become

智能交通运维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ZH○R城市智能运营维护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ZH○R城市智能交通运营维护管理系 统解决方案是以智合智能交通运维软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级证书: 2010SR006857)为基础平台软件,为各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子系统提供运营维护 智能化服务;系统包括:设备维护维修、 备品配件管理、例行维护、应急抢修、软件升级、联网、设备及系统运行质量监测、综合报表、辅助决策、知识库等功能模块。 在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建设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各系统设备的运行效果怎么样、是否可以监测设备的故障、出现故障如何第一时间进行抢修维护、备品配件如何进行调配、如何评价各智能化设备的质量,如何为管理部门有效配置和科学决策提供综合报表信息,使各系统(含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不再依靠静态的设备出厂时间保障;而是根据各系统、各设备正常运行情况、维护维修情况来动态决策。 系统不仅可以广泛适用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崭新的方式方法,配置、调整、增加、删减、更新、停用、升级辖区内各信息管理系统和设备;同时,也可广泛用于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为交通运输管理者提供同样的功能。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B/S架构,为用户的二次开发提供开放式接口; 2、以业务-设备-运营-服务-评价为管理要素,遵循业务(例如:上海市电子警察系统)

-设备(例如:2008年从BK公司采购)-运营(例如:2008年BA公司负责运营)-服务(例如:2009年ZH公司维护)-评价(例如:总队评价、社会评价等)的成熟模型; 3、支持面向业务、设备、运营、服务、评价的增、减、删、改等操作; 4、支持多业务重构与运营联动,例如;在某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故障,第一时间可以找到距离该路口最近的视频监控点位,进行运营维护的现场调度; 5、支持面向使用效果的智能监控设备的退出机制,例如:某个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机的更换不再以服役时间作为参考指标,而是以使用效果的评价结果作为参考指标; 6、支持各系统设备故障在线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极大的方便了运营维护管理; 7、提供了综合报表模块,而且可以为用户定制特定的报表,使得系统在通用性基础上确保了各个特定用户的个性需求;

智能交通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毕业论文 导语:城市中入、车、路间矛盾日趋突出,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以下我为大家介绍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各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道路越修越长,车辆越来越多,同时交通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智能交通技术是这些交通问题的新兴边缘学科解决方案,它起源于美国,目前正在各国得到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国情密切相关,因此各国政府在本土化该技术时都根据本国国情在美国研究内容基础上进行取舍或增补,本文以日本和中国为例对智能交通技术(ITS)的本土化问题进行讨论。 1.智能交通系统社会属性 2.智能交通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技术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交通的安全水平、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在美国,1991年国会通过了“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方案”(ISTEA),旨在利用高新技术和合理的交通分配提高整个路网的效率,由美国运输部负责全国的ITS发展工作,并在以后的6年中由政府拨款6。6亿美元,用来进行ITS的研究工作。 欧洲十多个国家在80年代中期开始投资50多亿美元,联合执行一项旨在完

善道路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的DRIVE计划,其含义是欧洲用于车辆安全的专用道路基础设施。除了欧、美、日以外,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ITS的全面开发和研究。 3.智能交通技术在日本的本土化 智能交通技术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接着在日本得到发展。智能交通技术正象其他被引进技术一样,引进国在引进时,一定要考虑被引进国的实际情况,使之成为本国社会相融技术。美国在ITS体系框架结构中,规定其研究内容为出行者信息服务、过境车辆管理、商用车队管理等6个系统,日本在美国ITS 体系框架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包含先进的导航系统、辅助安全驾驶、不停车收费、交通管理最优法等9个研究内容的日本ITS研究体系框架结构[2],并在此框架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ITS产品,实现了ITS的产业化。 在日本,汽车导航系统于1989年进入市场,到目前为止大约40种不同形式的产品服务于用户。这些系统通过将经由路线的堵塞信息、所需时间、交通管制信息、停车场的满空信息等提供给驾驶员的方式帮助驾驶员在驾驶中可以采用最佳行动,从而实现分散交通流等导航功能。导航系统同时还可以服务于汽车安全,比如1997年9月推向市场的本田雅阁98款,安装了带有弯道侦测传感器的导航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交通路径诱导的同时,当前方路段出现弯道时让司机提前作好准备,从而避免由于弯道出现得太突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在收费公路方面,日本公共部门和私人公司正加紧合作,争取早日开发出一种适合日本所有收费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为将事故防患于未然,日本开始研究智能公路系统,即通过车辆及道路的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行驶道路周围环境及车辆状况的状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提供给驾驶员,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对车辆实施强制控制。

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

公安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V1.1 产品手册 2014年6月

1.一体化管理平台概述 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是基于对整个城市交通管理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而研发的,其依据城市智能交通业务发展的需要,深入探索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并通过融合计算机、通讯、电子、网络、图像、卫星定位、GIS、云存储、大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进行全局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制定相应的交通管控业务、数据处理和系统集成规范,为城市交通基础管控、指挥调度、缉查布控、辅助决策提供稳健的管控管理支撑,也为最终实现城市人、车、路、环境一体化和谐的城市交通运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体化管理平台V1.1版依据业务职能属性划分为四大子平台,由12大系统模块组成。 图1-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主界面

2.指挥调度子平台 2.1 子平台概述 该子平台在交通各个基础子系统的基础上,对多种的交通信息进行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各种交通突发事件的调度处理。能够增强指挥中心对控制区域内日常交通流、事件的监视,在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灾害事故情况下,能够实现对交通的宏观调控、指挥调度和处置突发事件起到快速反应、快速作战指挥的目标。 2.2子平台系统 2.2.1警务监管系统 图2-警务监管主界面 2.2.1.1 系统概述 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核心理念是:“扁平化指挥,精细化管理”。警务监管系统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抓手。只有实现对警员勤务的精细化管理、精准性定位,才能在扁平化处警时有的放矢、准确无误。“十二五”期间一是要与各指挥中心

建设同步实施;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新的勤务管理模式能够落实到位。 统一开发警务监管系统软件,以支队为单位进行部署。警务管理考核以业务工作量化考核为主,以工作成效主观评定为辅,配合执法质量考评全程考、监察监督全面考,结合业务能力提升、队伍管理提升、宣传教育工作等的计划任务评定,再辅以年度职责、能力、表现、态度、心态的非量化评估相结合进行360度全方位综合评定,实现对民警及基层领导的全面绩效评价及考核,为公安部门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2.2.1.2 系统功能 1.值班一览 交警各机构各执勤岗位在当天排班情况,界面中动态展示,直观清晰。2.值班管理 将交警各单位警员的勤务、人事基本情况、执勤装备情况进行整合,通过值班和勤务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实现自动排班。 3.执勤管理 根据执勤岗位信息配置中的人员信息进行排班,可按岗位配置信息排班、按前一周信息和按前两周信息三种方式排班能够显示警员当前的任务状态;通过GIS实时显示警员的当前岗位。 4.岗位管理 值班值勤岗位信息的维护。 5.请假管理 请销假信息维护。 6.警务态势 实时显示警员、警车的执勤位置信息以及查看历史移动轨迹。 7.人员考核

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英文题目 A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 年级 A1111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五月

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摘要 现代社会中,交通控制系统是伴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机动车的增加,物流的增涨、出行游玩等所有交通发展所产生的一套独特的公共控制管理系统。交通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堆堆的交通困扰问题,如车辆多,道路少;道路设置不合理;交通红黄绿灯时间设置不符合实际通行,道路交通阻塞等等。要保证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除了要制定一系列的交通规章制度之外,还需要添加一定的科技手段来实现。 下文是在对目前交通控制系统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尝试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在中国,虽然各个城市里道路口的交通红绿灯也是自动的,但细心点便会发现这些红黄绿灯转换的等待时间是固定的,是定时的,这种方式并不满足实际交通的要求。 因而,下文试采用单片机作为中心控制器,附带外围电路,并根据实时车流量来改变红绿灯的时间长短进而实现智能控制。以此来提高城市交通路口的车辆运行效率,用以来减轻交通负担。 关键词:交通控制;智能;单片机;车流量控制

九江学院学士论文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the traffic control system is accompanied by the city to speed up the speed, motor vehicles increase, rising, increasing the traffic to travel to play all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que set of public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Traffic convenience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traffic problems, such as vehicles, road less; unreasonable road; traffic light time is unreasonable and so on road traffic jams. To ensure safe and efficient traffic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but also need to add some technical means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on, try 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Although the road traffic lights in every city of our country is automatic, but careful will find the conversion of traffic lights alternating time is fixed, is timing, this way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traffic demand.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test using the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entral controller, with peripheral circuit, and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traffic flow to change the length of time the traffic lights and then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to reduce traffic burden Key Words: Traffic Control; Intelligent;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raffic Monitor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