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生平年表(一)1891-1918

1891年10月18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乳名和尚,学名文濬。父,陶位朝。母,曹翠仂。

1897年6岁旸村蒙童馆方庶咸秀才,代为之开蒙。

1898年7岁入休宁万安镇中街吴尔宽家经馆伴读。

1905年14岁:

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开始接受西方新学。英籍堂长唐进贤(Mr .GibbS,吉布斯),为当时仅有的西学教员。

1908年17岁:

崇一学堂因堂长唐进贤返英而停办。赴杭州拟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三天后愤而退学。

离杭州后暂居苏州表兄处,靠质当度日。

1909年18岁:

由崇一学堂堂长唐进贤介绍,考入南京美以美会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

汇文学院与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宏育书院合并,更名金陵大学,即从汇文书院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

1911年20岁:

辛亥革命爆发,思想发生变化,信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中途曾返徽州,任徽州议会秘书工作。半年后,又回金陵大学复学。

1912年21岁:

在金大,热心爱国社会活动。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金大《金陵光》学报英文版发表作品。研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笔名“知行”。

1913年22岁:

倡办《金陵光》中文版(第4卷第1期起),先后任编揖和主笔。

夏,全校考试,总分名列第一,获江苏省教育司奖励。在金大校长包文博士(Dr. Bowen)及亨克博士(Dr. Henke)的指导下,又深受詹克教授(Prof. Jenke)的《基督教的社会意义》一书的影响,成为一个信仰基督教义的人。

1914年23岁:

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代校长文怀恩发给美国纽约大学承认的文科学士文凭,由江苏省教育司长黄炎培授中文文凭。

金家从歙县迁南京。与其妹陶文之同学汪纯宜结婚。

在金大校长及帮助下,去美国留学。9月18日抵旧金山。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

1915年24岁:

父亲陶位朝逝世。4月,长子陶宏生。

夏,获伊利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在校后半年曾任学生俱乐部干事。

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专攻教育行政,修研领域有教育行政、比较教育、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等。指导教授有:盂禄、斯特雷耶、克伯屈、杜威、斯列订 康德尔等著名教授。不久,获得庚子赔款的半费奖学金。

1916年25岁:

2月,盂禄博士(Dr. ,Monroe)推荐,获得利文斯顿奖学金(Livingston Scholarships)。致函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J.E.罗素(J.E.Russell)表示感谢,并简介本人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

1917年26岁: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盂禄博士,致函学位审查委员会主任,政治、哲学、科学部长伍德布里奇博士(Dr. Fredrick J.E. Woodbridfge),建议为陶行知得博士学位安排一场考试,待回国后搜集有关资料再完成博士论文。因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之聘,提前于8月回国,获哥伦比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凭。9月,应聘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介绍各科新观点、新成就。

1918年27岁:

3月,南京高师原教务主任郭秉文代理校长后,陶行知代理教务主任。

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被聘为该科主任。南京高师学生组织教育研究会,被聘为指导员。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会社评议员和特约撰述员身份,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率先指出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的相互关系。

次子陶晓光出生。

陶行知生平年表(二)1919-1923

1919年28岁:

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

1月,参加由北京大学、南京高师、暨南学校、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社共组的新教育改进社,并任该机关报《新教育》月刊的南京高师编辑代表。

2月,发表《教学合一》一文,提出对教学改革的思想。

3月,同蔡元培、胡适等商定,以江苏教育会、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等5个文教团体的名义,联合邀请杜威来华讲学。5月,胡适、凌冰等陪同杜威到南京、上海等地讲演,分担口译。

4月21日,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在中国最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蒋梦麟称作为“教育界的福音”。

“五四”运动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把全校各学科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

5月9日,在南京小营演武厅6千人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选举陶行知为会长。20日南京各校学生自行罢课。南京高师代校务的陈容反对罢课而离校,陶行知暂代理校务,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6月,南京学生联合会成立,被聘为顾问。

10月4日,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

三子陶刚出生。

1920年29岁:

4月,主持接待杜威到南京高师讲授“教育哲学”、“试验伦理学”、“哲学史”等课程。

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各省选送学员1300多人,讲习1个多月,以提高全国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科研及工作水平。为全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1921年30岁:

7月,欢送杜威回国。

与范源濂、蔡元培、张伯岑、严修、袁希涛等在北京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推范为社长、蔡为副社长,决定聘请美国教育家盂禄来华调查科学教育实际情况,并讲学。

陪同盂禄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调查、讲演,并任口译。

11月,被推为第七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委员会之一。

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

1922年31岁:

1月3日至8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作社务报告:改进社办事有两种精神:(一)互助精神,(二)分析精神。学术部内又分研究、调查、编译、推广四科。研究方面:由张仲述博士任中学课程改造之研究。初等教育委员会任小学课程改造之研究。推士博士科学教学之研究,麦柯尔博士任心理测试之研究。调查方面有全国教育的调查。因在济南举行又称“济南年会”。

2月,受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4月,与胡适、凌冰合作编译的“盂禄的中国教育讨论”出版。

5月,与蔡元培、王宠惠、李大钊、胡适等16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因蒋梦麟赴美,《新教育》第4卷第2期起接任主编。并定为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延聘中外教育家42人担任编辑,特约全国教育界代表报告最新教育消息。在“学制研究专号”上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历史》三文。

12月6日,南京高等师范并入东南大学。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科主任和教育系主任。

1923年32岁:

7月28日,致函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请辞教育科主任、教育系主任之职。8月底,东南大学准其辞职。以后专任改进社总干事。

8月20日至25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与熊希龄联名致欢迎词,并报告社务以及该届年会筹备情形,提《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应编教育概况纺计案》。

与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本》。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

秋,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设立南京安徽公学,校董会推陶行知任校长,姚文采为副校长。

是年,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又谢绝母校金陵大学聘为校长。专心致意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2月12日晚,南京高师口字房失火。放在办公室内的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被焚毁。

陶行知生平年表(三)1924-1928

1924年33岁:

北京平民读书处发展到100多个,又到张家口、开封、上海等地推动平民教育运动。编辑出版《平民周刊》。改编《平民千字课本》。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九月,已推行到20省区,读《平民千字课》的已有50万人。

应冯玉祥之请,与许士骐编《军人千字课》,推行士兵识字教育。

7月3日至9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举行。作工作报告。

全国教育展览在年会期间正式展出。

在诗《自勉并勉同志》中提出“这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四子陶城出生。

1925年34岁:

在南开大学作题为《教学合一》的演讲,张伯岑校长建议改“学做合一”。陶行知受张伯岑启发,豁然贯通,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从此,“教学做合一”之名正式出现。

8月,负责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该会在太原召开,汉、满、蒙、回、藏等族均有代表参加。在开幕会,发表《感言》道:“中国要想得到国际上之平等地位,非办教育不可。”在社务报告中特别强调:“本社现在所办理之事业,一为科学教育,二为乡村教育。”邀请美国女教育“道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司特作学术演讲。

12月4日,《新教育评论》创刊发行。为该刊写发刊词《本刊之使命》。负责编辑。

为陈鹤琴的著作《家庭教育》发表书评。

1926年35岁:

春,被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国家教育改革委员会委员”及“促成宪法中制定教育专章委员会”委员。

倡导乡村教育运动。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进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撰文《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拟定推行乡村教育计划。发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筹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2月25日,在南京尧化门小学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教师第二次研究会,举行立志乡村教育的宣誓典礼。

12月31日,江苏教育厅赞助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筹办改进社乡村教师同志会会刊《乡教丛讯》。

1927年36岁:

1月1日,《乡教丛讯》创刊,任主编。中旬,决定试验乡材师范学校,校址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

2月5日,主持乡村师范立础礼,同时举行城乡平民团拜,宣布改“小庄”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

2月10日,在上海召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董事会,被推为董事会秘书兼学校校长,赵叔愚为第一院院长兼研究部主任。

3月15日,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正式开学。第一期学生13人。

6月,晓庄开学后三个月,第一期学生13人,从燕子矶搬到黑墨营,陶行知谈到“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最后指出:“我们要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这句名言最早有来历。

6月,参加建校劳动。开办晓庄小学、乡村医院。

在晓庄每天的寅会,发表演讲,逐步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已”等。

10月1日,浙江省立乡村师范(湘湖师范)开学。先后推荐操震坏、方与严为第一、二任校长,又介绍程本海、董纯才、王琳、李楚材等任指导员。

11月,亲自到湘湖师范指导师生讨论“教学做合一”和“生活教育”。

本年,被选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评议员。

在中国科学社会生物研究所及秉志教授帮助下,晓庄科学社及晓庄生物室成立。指定犁宫为生物馆,以作研究及陈列标本之用。先后有秉志、方炳炎、张宗汉、曲桂龄、姚文采诸先生指导生物室工作。

陶行知生平年表(四)1929-1931

1929年38岁:

组织晓庄剧社,编写《乡姑的烦恼》、《最爱的命令》、《死要赌》等独幕剧。在田汉的《苏州夜话》、《生之意志》等剧中扮演角色。并带领剧团赴苏、锡、杭等地演出。

春,派晓庄学生李友梅、吴延荣、蓝九盛等到江苏淮安创办新安小学。

6月6日,开学。陶行知兼任校长,后派汪达之专任。妹文病逝。

7月,试行学园制。把原有的各小学改为学园,计有晓庄学团、和平学园、三元学团、万寿学团、吉祥学园。兼任和平学园园长,以艺术(包括文学、戏剧)为试验中心。

7月29日主持召开5园联席会议,决定将几个幼稚团集休整成蟠桃学园,专门试验乡村幼稚教育。并将劳山中学,改名为劳山学园,专门试验乡村青少年教育。

10月1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克伯屈参观晓庄学校,谈了感想,并拍了影片带回美国。

由于领导晓庄科学社,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陶行知科学博士荣誉学位(现译为理科博士,或理学博士),以表彰他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12月17日,乡村教育先锋团举行大会,决定出版《乡村教师》周刊。24日,被推为《乡村教师》周刊编辑委员会主席。

1930年39岁:

1月26、27日,在晓庄主持召开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邀请各地乡村教师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130余人参加,研究乡村教育问题。讲《生活即教育》系统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2月1日,《乡村教师》周刊创刊,发表宣言。

3月15日�17日,主持晓庄学校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包括专家演讲、各项成绩展览、晓庄剧社演出、联村运动会、救火演习、植纪念树等。发表《晓庄三年敬告同志书》,指出:“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

4月1日,支持晓庄各中心小学师生200余人的西霞山旅游斗争,要求当局“拟定小学生免费旅行条例”为儿童考察、游览创造条件。

4月3日,针对南京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事件,抗议日舰停留南京江面。同情和支持晓庄师生参加全市学生示威游行。

5日,支持晓庄参加全市学生反帝爱国游行。

7日,蒋介石密令停办晓庄学校。

8日,起草《护校宣言》。教育部派人接管晓庄学校。

12日,晓庄学校被国民党武装军警强进解散,当时及以后被捕者30余人。晓庄学生石咯 中刚、谢维綮、袁咨桐、姚爱兰、汤藻、马名驹、沈云楼、胡尚志等先后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只23岁,最小的才16岁。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通缉陶行知,强加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等罪名。

5月,隐居苏州河北里弄内,翻译世界名著,以所得稿费资助晓庄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汇款给新安小学的同志,并勉劢他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0月中旬,陶行知被迫到日本暂避。在日本常设法到文教机关参观。访问结识进步朋友,阅读大量书籍。

1931年40岁:

1月16日,在日本上桃山谒明治陵,发现一工人对天皇的态度冷漠。

春,回国返沪,为商务印书馆译书。

3月15日,晓庄校庆日,卧病多日写诗《久病初愈》。

4月,协助晓庄在沪同志,创办小朋友书店。出版《儿童生活》、《师范生》两南昌,用时雨笔名撰稿。

夏,在史量才资助下,与丁柱中,高士其、戴伯韬等共创自然学园,提倡“科学下嫁”运动,请陈鹤琴出面,主编《儿童蝌学丛书》、《大众科学丛书》,共出版100多种(册)。

受史量才聘,为《申报》总管理处顾问,黄炎培、公振同时聘为设计正副主任。对革新,《申报》,提出许多建议。

7月,以何日平笔名在《中华教育界》一发表《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

8月,发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9月2日开始,以“不除庭草斋夫”笔名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辟《不除庭草斋夫谈蔡》专栏,发表时评和杂感。

秋,作诗《三代》:“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是其思想之精华。

陶行知生平年表(五)1932-1935

1932年41岁:

2月22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宣布取消对陶行知的通缉令,开始公开活动。

创办儿童通讯学校,普及科学教育,任校长,约请高士其、丁柱中等各科专家作指导,有100多儿童参加。

5月,在《申报.教育消息》上发表《古庙敲钟录》用小说体裁宣场他的教育主张,把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形象地反映出来,更易为人接受、理解。

9月4日,南京余儿岗儿童自动学校成立,农民做校董,古庙做教室,胡同炳、陈银森等10人任“小先生”,教82名小学生。陶行知写诗祝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主编《晓庄丛书》其中有与陈鹤琴、张宗麟合编的《幼稚教育论文集》;自编〈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由儿童书局出版。

10月1日,在上海市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等,主张“以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开始推行普及教育运动。

1933年42岁:

1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会议讨论了中国教育改革方案。

3月14日,马克思逝世50周年。与蔡元培、章器、李公朴等公朴等学术界100余人发起纪念会。

3月15日,召开晓庄在沪校友座谈会,纪念晓庄6周年校庆。一致赞成将〈锄头舞歌〉加一节“光棍的锄头不中用呀,联合机器来革命呀”,以示工农联合。

春,〈古庙敲钟录〉出版。

9月28日,组成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与又相伯、沈钧儒等拟定普及教育研究大纲。

10月25日,新安旅行团7个小朋友抵沪。热情关怀,具体指导。

11月26日,陶母病故。

本年,推动江浙各地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儿童工学团,推行小先生制。

主编〈山海工学团丛书〉。

1934年43岁:

1月28日,儿童工学团举会“一.二八”两周年纪念会;同时举行儿童自动工学团小先生普及教育队授旗及宣誓典礼,“小先生制”正式诞生。

2月16日,主编的〈生活教育〉半月刊创刊。发表〈生活教育〉、〈普及什么教育〉、〈小先生〉三文。

7月16日,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正式改名为陶行知。

11月13日,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遭暗杀后,辞去总管理处顾问,自然学团与自然科学通讯学校也因此停办。

主编〈小先生丛书〉。“小先生制”迅速推广到全国19个省市。

1935年44岁:

1月21日,将自著的童话寓言〈乌鸦〉一书赠送给日本东京池袋儿童之村。向日本介绍生活教育、山海工学团和小先生制。

1月,发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及其方案,提出普及教育不能靠老法子,必须攻破“先生关”“娘子关”等27关,充分发挥小先生作用,才能实现普及教育任务。为普及教育编写的〈老子通千字课〉(共4册)出版。

参加创立中国新文字研究会,起草中国新文字宣言。

10月10日,资助电影器材,“新安旅行团”从江苏淮安出发,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国。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与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等800余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编辑出版,〈普及教育续编〉。

陶行知生平年表(六)1936-1937

1936年45岁:

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组成,被选为理事。

2月23日,国难教育社成立,被选为理事长。开展国难教育运动。本月,发表〈民族解放大学〉一文。率领国难教育社同志到沪东、沪西和溥东开办工人夜校、训练班、识字班等。

3月,发表〈国难教育之特质〉和〈生活教育之特质〉两文。

4月22日,夫人汪纯宜在沪病逝。

4月23日,离上海去广州。

3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演:〈粉碎日本大陆政策〉,听众1000多

5月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讲演:〈大众教育问题〉。

5月5日,应李宗仁邀请,一同离开广州前往广西观光和讲演。

5月6—17日,在梧州、南宁等地讲演:〈抗日救国〉、〈中国的出路〉、〈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有关小先生问题等。宣传抗日救国及〈京沪平津各地民众救国方针〉。

5月20日,与李宗仁一道乘机由南宁飞广州。

5月21日,沈钧儒、宋庆龄、何香凝、邹韬奋等以及各地救亡团何代表,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陶行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

6月6日,从广州到香港。

7月初,全国各界救国会决定委托陶行知乘出席世界教育会议之便,前住欧美亚非各国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共赴国难。

11日,〈团结御侮文件〉,由胡愈之起草,陶行知修改,与邹韬奋等香港先行签字,再持至上海作最后修正,并由沈钧儒、章器加入签名15日正式发表。文件全名为〈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1日,离港赴英,出席世界新教育会议。

8月7-14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会议。有50全国代表参加。中国被邀请的代表共3人。陶行知、张彭春(南开大学教授)、崔载阳(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因事未能出席)。会上,陶行知介绍了中国大众教育运动与救亡运动的实况及小先生制。

8月底-9月初,与钱俊瑞、陆瑞去瑞士日内瓦出席世界青年大会。

9月3-7日,和陆璀(全国学联代表)、钱俊瑞代表宋庆龄(国际反法西斯侵略委员会副主任)参加在比利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陶行知被推举为中国代表团主席和中国执行委员。中国代表团陶行知、王礼锡、陈铭枢、胡秋原4人参加大会主席团。

钱俊带来国内口信说:全国救国会和全国学联决定委托陶行知和陆璀分别代表这两个组织,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8国和地区向华侨及国际友人宣传抗日救国的正义主张。

9月26日,出席巴黎全欧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即席创作并朗诵〈中华民族大团结〉一诗。

10月30日,在伦敦谒马克思墓,写诗赞颂道:“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在下,二四七四八,小坟葬伟大。”

11月22日,国内发生救国会“七君子之狱”,陶本人再次遭通缉。

1937年46岁: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七君子”获释。国内“战时教育运动”开始。出版〈战时教育〉。

7月30日,在洛杉矶,下午见杨席城将军,晚,会见诺尔曼.白求恩大夫。

8月30日至9月24日,在墨西哥向南美国家代表介绍中国政治形势和教育情况。会见墨西哥卡德拉斯和教育家、华侨团体、侨胞领袖等,并发表演说。

10月22日,在芝加哥再次会见白求恩大夫。

12月13日,草似〈杜威宣言〉即“四学者之正义电”。(指杜威、罗素、罗曼.罗兰、爱因斯坦)正式发表.甘地于22日来电参加,谴责日本侵略中国。

在美国及加拿大多次演讲《禁运和抵制日货》,发动华侨献金救国,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陶行知生平年表(七)1938-1943

1938年47岁:

2月有0日,在伦敦与中共代表吴玉章一起出席世界反侵略大会,并再次谒马克思墓。

2月下旬,有达尔兰、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演讲,并了解法、意、英、荷、德、比15个团体组成的抗联。

5月4日,在洛杉矶发表演说:日本在中国杀死100万人时,有50多万人是美国提供给日本军火帮助杀死的。引起美国的震惊,促进禁运和抵制日货。

5月30日,会见日本反战同盟鹿地亘、池田幸子等人。

6月,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24日,与李信慧第三次谒马克思墓。写诗祝贺《鲁迅全集》出版。

7月22日,在希腊雅典,访办格拉底石牢。写诗道:“这位老人家,为何也坐牢?喜欢说真话,假人都烦恼。”

8月,在开罗会见埃及爱资哈尔大家校长麦拉额及中国回民留学生。参观古代历史博物馆,浏览了金字塔等名胜古迹。

8月11日,访问印度大诗人仄尔。

8月14日,访顺印度圣雄甘地,介绍中国人民教育运动及小先生制。

9月,出访8国和地区回国抵香港时,发表回国三愿:一是创办晓庄学院,二是创办一所难童学校,三是在港创办中华业余补习学校。

为甘地重写的《中国人民教育运动》英文稿,发表在印度《民族旗帜》杂志上。甘地作了按语:“这本小册子在印度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

10月,在汉口,谢绝李宗仁邀任安徽省教育厅长、宋美龄任三青团总干事之职。

11月1日,香港“中华业余补习学校”开学。任董事长,吴涵真、方与严分任正副校长。

创立中国战时教育协会,起草战时教育方案。

12月15日,在桂林正式成立生活教育社,当选为理事长。

本年,被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在汉口举行,因7月间在国外未能参加。

1939年48岁:

2月,在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三、四次会议。

7月20日,育才学校借北碚温泉小学校舍开学。后迁至合川划街子古圣正式上课。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社会、自然科学6个组,学生百余人。

晓庄研究所成立。

12月31日,与吴树琴结婚,住一旧碉堡内。

1940年49岁:

4月,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五次会议。提出:政府应规定教育为人民之义务和权利。

9月24日、25日,周恩来、邓颖超等参观育才,并捐款400元“为小孩子们购买运动器具之用”。

12月23日,连任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

26日,在重庆主持育才学校音乐组演出的音乐晚会。周恩来、邓颖超、冯玉祥、张治中、何应钦、叶剑英及文化界人士出席。周恩来为音乐组题词:“为新中国培养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

1941年50岁:

1月21日,香港业余学校的工人将存放在那里的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科学教育运动的资料当纸卖了。陶行知认为:“这是今天最伤心的事,真是值得我们哀悼的。”

“皖南事变”后,物价飞涨,育才学校经费十分困难。4月,提出“跟武训学”的口号,要求大家做“集体的武训”,艰苦办学。并定4月6日为“育才兴字节”。

6月,发表《育才二周岁前夜》。

8月,育才学校宣布“创造年”开始。

9月,试验“育才幼年研究生制”,选拔了27名少年研究生进行专门培养。使全校学习风气推向新的高潮。

1942年51岁:

2月,组织育才师生举行戏剧公演、绘画展览、音乐会,向社会汇报办学和创作成果。

3月15日,在生活教育社15周年纪念会上,阐述生活教育的特点。

7月20日,在育才学校建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每日四问》。

12月25日,在育才学校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大会上,号召大家“学牛顿深思,学何伽翁实做。”

1943年52岁:

2月11日,致函陶宏:“人生最大目的还是博爱,一切学术也都是要更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

3月,生活教育社改选,连任理事长。接受周恩来所送南泥湾大生产图片一魇和毛线衣一件。育才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第一个农畅

9月,广东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祝词及百侯中学歌中有“千教万教,救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句。

10月13日,作《创造宣言》。

10月,邀请《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到育才学校讲时事、形势。并对陆讲:我们不是埋头苦干,我们是抬头乐干。

11月28日,作《育才学校校歌》。

陶行知生平年表(八)1944-1946

1944年53岁:

致和于和平团结民主运动。

1月,编著,出版《育才学校手册》。

9月,派戴爱莲、庄严到八路军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亲自编写《朱大嫂送鸡蛋》歌词。

冬,鼓励并帮助育才戏剧组学生张本治创作四川方言剧《啷格办》,并在重庆公演。

12月5日,在育才学校武训先生诞辰纪念会上,阐述武训精神。

是年,与沙千里、周竹安筹建大孚出版公司。

1945年54岁:

5月,在《在战时教育》上发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9月9日,与冯亦代、倪斐君筹办的国际难童学校开学。又称培才小学。由徐进、胡晓风任教。育才学校社会组还与胡晓风、潘冷云等合办青年训练班。

9月,多次会见来重庆谈判的毛泽东。

10月11日,送毛泽东返延安并在机扬合影留念。

10月18日,发表英文论著《全民教育》提出:“民主第一”、“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等指导原则。

10月,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任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

主编《民主星期刊》。

11月1日,《战时教育》改《民主教育》。在创刊号上发表《民主》、《民主教育》两文。12月9日,参加重庆各界追悼昆明“一二.一”死难烈士大会。临行前写下遗嘱,愿为民主献身。

是年,任大孚出版公司总编辑。

1946年55岁:

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陶行知、李公朴分任正、副校长。

2月1日,民盟机关报《民主报》创刊。与郭沫若、邓民初同为社论委员会委员。

10日,重庆各界近万人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陶行知、郭沫若、李公朴等20人为大会主席团。“较场口惨案”郭、李被打伤。陶即带领育才师生上街游行,抗议示威。

3月8日,请邓颖超给育才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月12日,由重庆飞南京,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是日住姚文采家。14日,到晓庄,17日到沪住许德臣宅。

5月8日,民盟在沪领导人黄炎培、马叙伦等宴请陶行知和陆定一。从柳口中得知周恩来、董心武已由重庆到南京住梅园新村30号。

5月10日,到南京梅团新村听周恩来介绍了当前形势和发表前途,汇报了育才迁校设想。

6月23日,在上海北站十万群众欢送赴京请愿代表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发表著名演说,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7月,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害。陶行知说;“我等着第三枪) 12日,在沪江大学最后一次讲演:《新中国之教育》。16日,给育才学校师生写了最后一封信。21日,又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祭邹韬奋先生文》他面对敌人威胁,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在上海最后三个月里作了百余次演讲,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和平的意志。

7月24日连夜整理历年诗稿。

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临终前,周恩来、邓颖超等赶来。周恩来握着陶的手说:“朋友们都要学习你的精神,尽瘁民主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8月11日,延安各界代表二千余人,举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9月23日,重应各界在沧白堂举行追悼陶行知大会,到会的文化教育界代表及各界人士二千余人。

10月27日,上海各界追悼陶行知大会在震旦大学礼堂举行,到会有工人、农民、学生、文化界及外国友人五千余人。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何香凝题词:“行知先生精神不死。”

12月9日,美国教育界名流和中国留美人士三百余人,在纽约举行追悼大会。杜威和冯玉祥担任大会名誉主席。杜威、克伯屈等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在国外,新加超、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及香港同胞,也都举行了追悼会。世界著名教育杜威、克伯屈、罗格等发来唁电:“陶博士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功勋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我拉后死者必定永远纪念他,并贯彻他的事业。”

12月1日,陶行知安葬在南京劳山下晓庄。全国53个人民团体代表及二千余人参加了葬礼。从此,陶行知和父母、前妻、妹妹一起长眠于晓庄劳山之麓。

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

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 ——上海市“爱满天下”诗歌创作大赛 2016年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先生125周年诞辰。为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的教师品德,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宣传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崇高精神,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经研究决定,举行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海市“爱满天下”诗歌创作大赛,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爱满天下 主题诠释: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中国教育改造、普及人民教育奋斗了一生,留下了大量著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等名言更是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诗人,其诗的大众化“独开风气之先”。国事多难,民情艰苦,他是民族革命的歌者。他是代民吁命,为国振臂高呼的诗人。他的诗,以小见大,题材众多,通俗易懂,蕴含深意。他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以及他身体力行的崇高师德,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遵循,有着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将聚焦“爱满天下”的主题,让广大师生通过解读陶行知诗歌及创作等活动,更深更好地认识陶行知、了解陶行知,学习陶行知。以诗“情”话“意”,叙述爱党敬业、教书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美好情怀,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 二、活动对象 教育系统教职工、学生 三、主办单位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英盛教育基金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梦陶艺术剧社 SMG版权资产中心上海教育新闻网 《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等。 五、活动组织 1、活动日期: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18日 2、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学·陶”阶段(2016年3月1日- 3月31日) 下发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网络发布。 在区教育党建网上开辟“爱满天下”专题网页。由SMG版权资产中心提供“陶行知”专题资料篇,挂党建网供学习。按照英盛教育基金提供的陶行知诗歌120首,认真组织教育系统内的品读活动,形成学校上下同读共成长的效应,感悟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崇高精神。 第二阶段:“创·陶”阶段(2016年4月1日- 5月20日) 4月1日- 5月6日,各基层单位发动教职工,围绕主题开展不同组别的四项活动。 活动 1.解读陶诗:每人最多不超过三首,以文字解读(时代背景、诗意、诗背后的故事、诗的现实意义等)文字短小精悍,不超过200字。 活动 2.诗歌创作。开展校内诗歌创作(仅限诗歌,文体不限;作品内容以抒发爱党敬业情怀、弘扬师德师爱为主题)。 活动3.陶诗演绎。以绘画、雕塑等形式演绎陶诗诗意。 活动 4.陶诗品读抄录:以书法、篆刻形式品读抄录陶诗,进一步感悟陶诗的内涵。 5月9日前,学校选择优秀作品,按照不同活动组别参赛,上交作品(参赛表另附)。 5月16日- 20日,邀请专家按组别进行评审。获评作品通过区教育党建网“爱满天下”专题网页,或通过新媒体等形式进行公布。 第三阶段:“研·陶”阶段(2016年5月23日-10月18日) 5月23日- 6月17日,(此阶段学生可加入)发动各基层单位师生,采用配乐诵读、歌舞;数字故事、微电影新媒体;沙画、课本剧、小品、

陶行知演讲稿

幸福的由来 台湾作家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是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始终铭记:“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待工作要有细心,对待家长要有诚心”,我细细品尝着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就如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记得刚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刹那,陌生,恐惧一起袭来,心底只有喜欢孩子的一颗心为自己壮着胆。我被分到中班和从事幼教多年,经验丰富的司马老师一起工作。我看着,记着,学着司马老师的一举一动,好让自己在孩子们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也像司马老师一样铃鼓一摇,孩子们的眼睛就望过来。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我的努力孩子们视而不见。一个班30几个孩子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任凭我嗓子喊破他们还是讲他们的,这样的情况让我觉得很无助也很无奈,特别是有时候一个人带班的时候。这时候当我接触到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才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的发现出来的精神。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我的一次次体贴的照顾,耐心的倾听使我慢慢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中。国庆长假期间我接到一个电话,刚接通,“肖老师,我想你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中想起,原来是班上灿灿小朋友放假想我了吵着妈妈给我打电话,正是这一句简单的问候,重新点燃了我对幼教的热爱,让我知道了孩子们爱我,喜欢我,想着我…..总认为半年来自己碌碌无为,这不正是孩子教给我满意的答卷吗?我为被孩子们的接纳而幸福着,快乐着。 时间流逝,困难总会过去,我充满信心继续着我的幼教事业,我向同行学习业务能力,我参阅幼教杂志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工作中我做个有心人积累点滴经验,每年的研究课我和班上老师商量共同探讨,根据自己的情况我给自己定目标,“琴棋书画”对幼儿老师来说必不可少,因此我坚持每天画一张简笔画,一个星期弹一首幼儿歌曲,看着我的画能给孩子们的课堂气氛增添色彩,看着孩子们随着我的琴声《找朋友》在教室里欢歌跳舞,那双僵硬的手指从此灵动起来,我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和孩子一起表扬道:“老师真棒!”我和孩子们共同快乐成长着。也正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业务的钻研,慢慢的,我对幼教工作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业务能力也在不断的熟悉和提高。园长也放心把一个班的孩子交给了我,我当上了班主任。每天,我听着孩子们的“肖老师好!”快乐的工作着,晚上伴者孩子们的欢声入眠,我珍惜着能在蓝天下这片最纯净的土地上工作,我享受着职业带给我的幸福。 当看到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要在这里起飞时;我打心眼高兴,同时也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幸感受着他们的开心,见证着他们的进步,更有幸陪伴他们走过了最纯真,最美好的童年时光!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我的生命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延续,我的快乐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找寻,拥有了孩子的心,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 ——我之读书体会 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掩卷沉思,顿有颇多感悟,顿觉获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研究上的先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爱满天下。他的很多教育主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就从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来谈谈我的理解和感受。 一、“生活即教育”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即教育”学说。教育开始贴近人民大众。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之改造。”“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含有教育的意义。”换言之,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经验的获得过程恰是学习的过程。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中要穿插社会学习的要素。适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从社会中学习经验,从而培养做人的品德与素养。适时开展实验性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活跃性的课堂要素。这一理念给

了我很多的思考,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要加入更多的趣味因素,把更多的社会体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文本的讲解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要采用多变的游戏性的方式。比如把表演,说唱,做游戏、比赛等因素融入课堂中,课堂学习就变得不再单一呆板,而是趣味十足了。我也曾经试用过这样的不同的教课方式,确实有着良好的效果。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这种理念实际上在新课标要求上就已经有很明显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规定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倡导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并且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教育”的中介。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他提倡教育要采用正确的科学方法。他在1923年所写的《教育与科学方法》中提出:要采用科学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提到教师要在课堂组织、教材的应用及教学工具三方面力求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这种提法是很有先进性的。在我们当今的教学中,这三点也同样重要。一个好的老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

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 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些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

陶行知文集读方案心得完整版

陶行知文集读方案心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 学校要求我们全体教师研读一本书,如《陶行知文集》或其他教育着作,并写心得体会,我读了《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文集》,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许多误区,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 首先,陶行知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要草去”的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一定要真诚、热情、具备奉献精神。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五心”: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 陶行知先生的另一个教育理念:“生活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课改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陶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课程课改确立了以幼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致力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生活教育从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庆典活动主持词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庆典活动主持词 开场白 赵:亲爱的老师们 唐:可爱的小朋友们, 合:大家好 赵:我是大三班的赵鑫涛小朋友,很高兴成为今天的小主持人 唐:我是大二班的唐佳琪小朋友,我也很高兴和赵鑫涛一起成为小主持人。(和赵鑫涛握握手) 赵:哎,唐佳琪,你知道今天为什么让我们当小主持人吗? 唐:这还不简单,因为咱俩会讲话呗。 赵;你呀,还真不谦虚,是为了纪念陶行知爷爷诞辰120周年,以及庆祝我们幼儿园更名一周年。所以今天我们幼儿园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相聚在陶行知爷爷的铜像前开展庆典活动。 唐:原来如此呀,看来今天真是个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呀。哎呀妈呀,我太激动了。我们幼儿园的名字叫曹桥行知幼儿园,是因为陶行知爷爷。他是一位热爱小朋友的伟大教育家,是我们共同的爷爷 赵:对啊,我们都是幸福的小陶子,陶爷爷希望我们能够在快乐的行动中学会更多知识,就像陶行知这个名字一样,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唱响属于我们的园歌吧。

(1、全体幼儿唱院歌) 赵;小朋友动听的歌声让我们幼儿园充满了快乐,我们都是活泼的小陶子,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 唐;哎哎哎,别说了别说了,我们快去做客吧,要来不及了。 赵;做客?今天谁那么大方要请客吗? 唐;是啊,大一班有只小熊听说我们幼儿园里今天很热闹,要请客了呢,我们赶快去吧。(拉住赵鑫涛) 赵;哎呀,瞧他急的,那小朋友们,我们赶快一起去看看“小熊请客“吧。 (2、大一班童话剧“小熊请客) 赵;哎,唐佳琪,幼儿园里有圈圈吗? 唐;这个当然有。 赵;那幼儿园里有心形的圈圈吗? 唐;这个…可以有吧。 赵;这个,还真有哦,就在大三班哦。大家想看吗? 唐;让欢迎大三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为我们带来节目“心形圈”。 (3、大三班教师唱歌“心形圈”,幼儿运动项目展示) 赵:唐佳琪,我今年七岁了,你呢? 唐;我也七岁了。 赵;看来我们都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我们长大了。

走进陶行知的读后感

走进陶行知的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走进陶行知的读后感(一) 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

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走进陶行知的读后感(二) 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张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生活中,我

学习行知思想弘扬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学习行知思想弘;:jii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口张锦贤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缅怀陶行知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学习、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伟大的人格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真学习、宣传陶行知伟大的人格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探索中国教育新路的一生。在他颇为丰厚的著述当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的激情;一字一句;充满着求务实、求创新、求发展的精神。尤其是他“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如永恒的榜样和巨大的力量,催人奋进。 陶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中。少年时期的陶行知就立下“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的爱国抱负。留学美国时,他毅然转入师范大学学教育,放弃申报博士学位,提前返回祖国,投身教育事业。他对普通大众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感。他说: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他关爱难童,想方设法为难童增加营养,亲自为难童募集寒衣。陶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的治学格言,也是他做人的准则。在他看来,追求真理做真人,一要说真话,二要求真理,三要做真入。在育入学校办学最艰苦的日子里,陶先生带领师生外出募捐,并宣传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律归公,任何人不得挪用分文。为此,陶先生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装公款,一只袋装私款。有次,在募捐归来途中,他忽然发现私款r1袋星一分钱也没有了,虽然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他决不从公款口袋拿一分钱,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他提出“建筑人格长城”,要做到不留一点空隙。当他得知--JL子陶晓光为了求职,托人搞到了一张假的学历证明时,即刻写信指出:“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并叮嘱:“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一生乐于奉献,积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20年代,已经担任了大学教授、系主任的陶行知,放弃了四百银元的高薪,连同自己平日积蓄的一千银元和四千元稿费,怀着“四个一百万”的宏愿,来到南京北郊荒野的晓庄村开荒山盖草房,办晓庄师范学校。在重庆育才学校时,他把当参政员的三百银元车马费,全部献给育才学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多么艰辛,陶行知“为了苦孩,甘当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陶行知把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人民,无怨无悔,鞠躬尽瘁。 陶行知提倡创造教育,他自己就是创造、创新的典范。陶先生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发扬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甚至牺牲的献身精神,坚持对教育进行改革试验。他不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理、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在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制和试验各级各类教育中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他创立“生活教育论”,发表《创造宣言》,形成了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至今还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他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体、德、科、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这一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 二、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领会陶行知与时俱进的 ?2002年?第2期?总第t36期?

请陶行知走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请陶行知走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建国后较长时间“左”的错误,在思想文化领域造成一些不应有的禁区,也严重地影响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致使语文教材至今仍有遗珠之叹,这就是至今仍然缺少被毛泽东同志称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作品。50年代初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粗暴地株连了推崇武训的陶行知,使得本应成为新中国教育奠基石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创立者被打入“冷宫”几十年,以至于改革开放之初,即使在教育界也大都不知陶行知为何许人了;编写和修订教材也迟迟未能选入陶行知的作品,也更没选写陶行知感人事迹的诗文。这对我们的教材建设乃至整个教育事业,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缺陷。 在中国近现代的专家学者中,毛泽东同志尊称“伟大”的只有二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就是陶行知。毛泽东的评价,代表了党内外的普遍良知。宋庆龄称他“万世师表”,周恩来说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吴玉章称他是“前无古人的教育家,一个时代的英雄”。李维汉说:“陶行知先生,是人民大众最亲切的朋友、导师和领袖。对人民忘了自己,对朋友与人为善,对青年诲而不倦。对敌人有最大勇敢,对困难有最大顽强。”“陶先生不是共产党人,却是共产党人应该学习的榜样。”翦伯赞称他“有儒家的风度,墨家的慈爱,基督耶稣的精神,他是自古以来哲人的合体”。徐特立说他“是近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优秀的人民教育家”。胡乔木说:“陶先生的死叫我们一下子损失了三个有独创性的伟人——一个政治家、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文学家。”诗人郭沫若说“陶先生是一个真善美三者具备的完人”,其“大哉陶子”等几句献辞,很自然地让人想起他“大哉鲁迅”的几句话。延安各界追悼陶行知大会上,陆定一代表党中央所致悼词也明确肯定:陶行知与鲁迅“走的同样的道路”。各人言词虽有区别,所表达的意思却与毛泽东的评价完全一致。 这两个铁骨铮铮的伟大学者,用他们只活到55岁的有限的生命,给后人留下了两座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有效地开采利用这两座宝库,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由于鲁迅更专注于笔耕,更侧重于文学创作、思想文化斗争与建设,他这座宝库也就更全面、更丰厚一些。建国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对这座宝库的开采利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各册《语文》中有关鲁迅的内容——从鲁迅的诗文,到别人写鲁迅的诗文,足以汇成一本厚重的专著。这对于几代青少年学习语文、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在终生不懈地致力于教育事业、努力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同时笔耕不辍,兼顾思想文化斗争和文学创作的。他这座宝库虽然更侧重于教育理论方面,却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建树,也有许多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堪称“第一”的创造:他最早强调教与学的紧密结合,第一个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在五四时期得到广泛认同而一直沿用至今;他最早抓住“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 这一最大的国情,发起平民教育下乡运动并躬身实践,是留洋知识分子中最早重视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第一人。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等文中几次讲到:“大革命前,有一次恽代英同志看到陶行知他们搞乡村工作,寄信给毛泽东同志,我们也可以学习陶行知在乡村里搞一搞。”(《周恩来选集》上卷179、333页)可见我们党的领袖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受有陶子的影响和启发;早在30年代中叶,他就在《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教育与人口、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力主张少生、优生、优教,是现代中国最早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主张的人之一;他曾任《申报》顾问,在《申报·自由谈》发表大量杂文,与鲁迅并肩作战;他积极主张抗日,九·一八事变后在《战神前的对话》一文中明确指出:日本不能“久战”,中国则利“久战”。

最新《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 寒假里,我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文集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及行知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有很多关于教育的理论很精辟,不仅在当时很先进,在现在看来,也很有实际意义。值得我们这些新教师学习学习。文集中的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我之学校观等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教学理念观点必须有所转变。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学生一些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些理想、道德、情操。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

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学生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学生只是做个书呆子、像一个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教育文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

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些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

【范文】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庆典活动主持词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庆典活动主持 词 开场白 赵:亲爱的老师们 唐:可爱的小朋友们, 合:大家好 赵:我是大三班的赵鑫涛小朋友,很高兴成为今天的小主持人 唐:我是大二班的唐佳琪小朋友,我也很高兴和赵鑫涛一起成为小主持人。(和赵鑫涛握握手) 赵:哎,唐佳琪,你知道今天为什么让我们当小主持人吗? 唐:这还不简单,因为咱俩会讲话呗。 赵;你呀,还真不谦虚,是为了纪念陶行知爷爷诞辰120周年,以及庆祝我们幼儿园更名一周年。所以今天我们幼儿园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相聚在陶行知爷爷的铜像前开展庆典活动。 唐:原来如此呀,看来今天真是个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呀。哎呀妈呀,我太激动了。我们幼儿园的名字叫曹桥行知幼儿园,是因为陶行知爷爷。他是一位热爱小朋友的伟大教育家,是我们共同的爷爷 赵:对啊,我们都是幸福的小陶子,陶爷爷希望我们能

够在快乐的行动中学会更多知识,就像陶行知这个名字一样,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唱响属于我们的园歌吧。 (1、 全体幼儿唱院歌) 赵;小朋友动听的歌声让我们幼儿园充满了快乐,我们都是活泼的小陶子,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 唐;哎哎哎,别说了别说了,我们快去做客吧,要来不及了。 赵;做客?今天谁那么大方要请客吗? 唐;是啊,大一班有只小熊听说我们幼儿园里今天很热闹,要请客了呢,我们赶快去吧。(拉住赵鑫涛) 赵;哎呀,瞧他急的,那小朋友们,我们赶快一起去看看“小熊请客“吧。 (2、 大一班童话剧“小熊请客) 赵;哎,唐佳琪,幼儿园里有圈圈吗? 唐;这个当然有。 赵;那幼儿园里有心形的圈圈吗? 唐;这个…可以有吧。 赵;这个,还真有哦,就在大三班哦。大家想看吗? 唐;让欢迎大三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为我们带来节目“心形圈”。

陶行知

走进陶行知 主要内容 一、作者介绍 陶行知,原名文濬。生于1891年10月18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 1914年以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成为杜威的关门弟子。 1917年学成归国,任南京师范学校教授,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1922年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任教育科主任。 1923年底,辞去大学职务,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任教育改进社主任,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提出“四个一百万”和自己的教学理论。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 1936年7月,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 1939年7月陶行知在陪都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成为国统区的“民主圣地”。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实情,创造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著名民主人士、学者李公朴(育才学校副校长)和诗人闻一多被蒋介石枪杀。有消息说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杀名单,陶行知说;“我等着第三枪”,结果因疲劳忧愤而死。 陶行知是诗人 陶行知创作的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他的诗是为广大群众而写,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经典作品及评价 经典作品:《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对陶行知的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周恩来 万事师表---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孙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泰戈尔陶先生的思想是准确的,见识是高超的,志愿是宏大的,意志是坚强的,生活是刻苦的,做事是勇敢的,对人是诚恳的。他为大众服务,也为大众所爱戴---吴玉章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

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文集》主要收录的是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思想和实践,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理论篇、诗歌篇和实践篇。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一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 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