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对点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对点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对点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目的:打破______、______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__________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1)决策

____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____________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

(1)________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3.影响

(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____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__________饥饿问题。

(4)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____________”。

(3)影响:中国的高性能______________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__________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参与____________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________________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建国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B.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C.工人、农民的大力支持 D.美国的慷慨援助

2.在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

3.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这朵“蘑菇云”指的是(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计算机

4.关于下图反映的中国科技的重大成就,表述最确切的是( )

A.中国已进入了航天时代

B.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C.中国成功研制长征火箭

D.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点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5.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年度的获得者,人们赞誉他的发明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

A.航天 B.农业 C.工业 D.信息

6.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7.

右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知识点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8.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的标志是(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银河—Ⅰ号”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C.“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研制

D.“863计划”的实施

9.关于新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研究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品种方面居于世界前列④在人类克隆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③“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④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完成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发表了《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讲话,他动情地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请回答:

(1)中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们试爆成功分别是在哪一年?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的名称是什么?

(3)邓小平为什么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2.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所以,它有无穷的可能性,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自己对未来的信心。阅读文字与图片材料,思考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梦想一“两弹一星”强国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脱裤子当了,也要搞导弹、原子弹”,曾经的豪言壮语见证了“两弹一星”梦想背后的艰辛。

(1)中国“两弹一星”的强国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最终实现了吗?

(2)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奋斗。“两弹一星”梦想的实现给了我们哪些精神启示?

梦想二“禾下乘凉梦”

2008年袁隆平收到的礼物“禾下乘凉梦”的湘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最佳状态,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课学习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课文内容,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1.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师: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一战加剧了矛盾 师: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俄国革命还具备哪些主观条件呢? 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师: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01905年革命后,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师: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惟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他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二月革命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明清小说

第19课明清小说 、教学设想 明清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我国文学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现代学生视野的开拓,许多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四部古典小说的内容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明清四部古典小说基础知识的掌握可引导学生从作品名称、作者、所处时期以及作品的特点等来列表归纳,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由于现在关于四大名著方面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在教学中可穿插相应的录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明清四大古典小说的作者、时代以及主要内容。 (2)了解四大小说反映的时代特点。 (3)要求学生将四大小说的相关知识点制成表格,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明清四大古典小说现均以被搬上荧屏,学生比较熟悉。剪辑某部小说中的一段精彩内容播放,以激发学生兴趣。 ⑵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说自由发表意见,并绘制表格进行比较,掌握小说的思想内涵,分析其反映的时代特点。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 难点: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3.师生一起搜寻邮票、报刊上的有关资料或历史信息,并相互交流、介绍。 教学资源 1.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领略了明朝建筑、科技成就,我请同学介绍一下。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师:我先放几段录像片段,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部小说中的片断?同时你能否介绍一下这里面塑造的人物?你最喜欢里面哪一部?为什么? 师:我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四部小说的内容呢?(给学生的提示:这部小说是谁在何时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可请学生举几个熟悉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桃园三结义、逼上梁山等)。生:看录像,把看到的人物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然后介绍给同学,各抒己见。 介绍人物时,了解“自由阅读卡”小常识:名、字、号、三者的区别。 生:可结合课文的介绍来概述。可由四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介绍略)。复习上一课内容,导入新课,使同学能对明清文化总体认识。 由于以上这几部小说为题材的影视剧很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他们会被电视剧中生动的场景、人物感染,兴趣大增。 从同学喜欢的画面入手,到让他们自己介绍喜欢的人物角色,再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提要,再提示小说的思想性,欣赏它的文学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发挥。 师:在学生讲到《三国演义》时,请同学看书上“动脑筋”──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师:所以,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或重新虚构而成的小说,我们不能误认为是历史,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可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师:请同学继续介绍《水浒传》主要写的什么? 师:导言框中有一则《水浒传》的故事,看谁能把这个故事给讲一讲。 师:《西游记》大概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了,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你最喜欢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20课知识点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要点] 1.西晋的兴亡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晋灭亡(匈奴人所灭) 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灭亡 2.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1)时间:383年。 (2)结果:东晋大败前秦。 (3)意义: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5)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4.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北方人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4)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难点解析]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利用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来看,前秦的军队成份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它民族不满前秦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统治.秦军中的汉人更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017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24课知识点总结

2017年春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24课知识点总结第19课明清经济繁荣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一.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1.科技进步:明末《农政全书》和《齐民要术》两部科技著作中涉及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经济发展 (1)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双季稻 (2)明代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植。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制度变革 (1)明清两代对服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二.新生产关系的萌发 1.原因 (1)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 (3)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2.表现 (1)民营手工工场扩大了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乾隆,嘉庆年间,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 3.特征:显露出新旧冲突,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取向。 三.康乾盛世 1.出现

(1)15世纪—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表现 (1)农业: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粮食加工,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都超过前代。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质大量出口。 (3)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4)市镇行省: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 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 2.内容:《本草纲目》全书共收集1892种药物,1.1万多则药房,1160幅插图。 3.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二.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作者:明末,徐光启 2.农业巨著《农政全书》 3.地位:引进西学第一人,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作者: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2.内容:《天工开物》包含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 3.地位: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四.明清科技特点 1.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2.总体来看,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前秦和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 2.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二、自主预习 1.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西至,北大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 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三、合作探究 1.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2.如何评价孝文帝? 四、随堂演练 1. 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秦始皇 4.《爱我中华》歌词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汉水龟兹 2.北魏 439 3.君主专制制度 4.汉语

【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 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 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 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 度 与价值 观 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 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晋商,通常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佣当地土商共同经营,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集团组织虽然出现在明代,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清代。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有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 晋商的发展折射出了清朝经济的繁荣景象,那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 提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清朝开荒执照 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3.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和影响。 提示:(1)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2)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图片展示 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提示: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图片展示 《盛世滋生图》局部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2003感动中国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提问:这段颁奖词给的是哪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在神五飞天之后,中国在太空探索中又取得哪些成就?指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就。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课文的主体结构。指出本课涉及到的科技领域主要有:核科学、火箭导弹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学生在阅

最新中国最新科技成果2020

2020年的开局之艰难程度超出了我们很多人的预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原本已经制定好的规划。按照原本的计划,2020年将会是我们中国的首次探测火星之旅、至关重要的嫦娥五号也将在今年升空、还有那个让无数国人牵肠挂肚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尽管的确有一些影响,但就像过去以往的所有中国式奇迹那样,我们中国的发展和快速崛起是绝对无可阻挡的,有关于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就在去年年底,我国中科院再次传来了一个重大好消息,这个重大好消息将会在今年被全面推广应用,成为2020年里我们中国一大科技成就。以至于就连西方专家们都惊呼难以置信:中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项即将在2020年被全面推广应用的重大突破成就,是我国中科院在去年年底时公布的新型石墨烯材料,由我国中科院金属研究中心成功研究发明的“硅—石墨烯—锗晶体管”。这种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将电磁延迟的时间缩短1000倍,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强大效率极大提高很多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为我国的石墨烯材料研究领域提供巨大的助力与成就,甚至于足以开启一个崭新的智能科技时代。 石墨烯材料可以说是21世纪一种非常重要的尖端材料领域发明,包括中、美、俄等世界主要强国在内的多国,目前都已经对石墨烯领域展开技术攻关并有所建树。石墨烯材料为何这么重要?这里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首先,在国防科技领域,石墨烯材料被视作防护材料的一种划时代里程碑,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获得比传统凯夫拉纤维复合材料以及陶瓷复合材料更好的防弹效果。 根据网络上已有的资料表明,我国早先曾经测试过的石墨烯复合防护材料,在一块普通防弹衣插板相同的体积下足以抵挡住12.7毫米穿甲弹的直射攻击,这毫无疑问是现代战争防护材料领域的一次巨大迈进。目前,用国产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御挡板,已经被装上了我国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进入现役状态,专门负责保护武直10的驾驶员机舱这个脆弱的要害部位,可以对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效果。同样的,石墨烯材料也可以被用作单兵防弹头盔和防弹衣的应用领域,经由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的单兵防护装具,对比传统的凯夫拉纤维防弹装具具备更加强大的防护效果、且重量更轻。在单兵火力不断大幅度提升的现代战争,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单兵防护装具可以极大地增强战士们的战场安全,提供强大而可靠的战场防护保证。 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石墨烯材料除了能被应用在国防科技领域外,其在民用领域和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样也很是不小。此次我国发明的这种“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拥有全世界同类型产品中功率最大的开泰电流,但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小的发射节电筒,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硅-石墨烯-锗晶体管”已经可以实现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发射节充电技术,代表着我们中国这一尖端科技领域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位置引领世界。一旦我国此次发明的这项最新技术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到的一个事实便是人类未来电子产品业的长远发展,将会毫无疑问地由我们中国人来进行定义。

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中历史第19课《战

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中历史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通过情境做选择题。 4、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白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参与讨论,锻炼白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予 观察图片,了解投资庞大的重大科技活动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的。思考美国战后经济实力强大的原因。 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运用: 回忆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 路,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指出罗斯福新政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1)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3)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精品学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因此,有必要先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本课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后期三百多年历史的简要脉络;一是各个时期内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简要脉络大约由三个时期构成:第一个时期是西晋兴亡,讲述的主要事件是司马氏代魏和西晋的皇族纷争,连带简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第二个时期是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在简略说明朝代的兴替之外,

对十六国政权仅仅涉及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而着重讲述淝水之战。第三个时期是南朝,突出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关于“淝水之战”的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同时,还应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江南开发问题之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结合课文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能有直观的印象。 学法指导: 1.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对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教学提纲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革命进程 1、二月革命爆发: (1)爆发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发“二月革命”,(2)结果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②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③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 (1)背景 ①二月革命之后,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拒绝满足人民的愿望,宣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任务:号召人民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留血事件: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4.十月革命 (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1月6日夜,起义开始 (2)11月7起义工人和士兵迅速攻占了彼得格勒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3) 8日凌晨,起义者攻占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 (4)结果:革命取得胜利,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工农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三、伟大的开端 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内容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和《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③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1)意义: ①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十月革命的道路特点是什么?中国的革命道路?启示? 俄国:----- “城市中心论”——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广大农村到乃至全国。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启示:符合本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1.下列属于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的是() A.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 C.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D.商帮活动日益频繁 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大约增加了( ) A.1亿亩 B.2亿亩 C.3亿亩 D.4亿亩 3.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四民”的社会地位。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雍正皇帝发现,山西人中最聪明能干的都去做商人,稍次一点的才去官府里当差。商人地位的提高反映出当时( ) A.商业的发展 B.社会的倒退 C.人们观念的陈旧 D.具有反抗精神 4.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著名城市是( ) A.北京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5.乾隆末年中国人口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八分之一 6.《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着明清时期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B.机户和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C.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据统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和“陡绝之地”。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 B.水利灌溉的进步

中国主要科技成就

?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 /2009 年任务完成撞击月球 / 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探测器 /携带 玉兔号 月球车登月 北斗导航卫星组网成功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星发射成功 悟空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墨子号两字科学实验卫星 慧眼 X 射线天文卫星 天宫一号 天宫二号 天舟一号 货运飞船 中国第一颗 原 子 弹 装置爆炸成功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 成功 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 爆成功 歼 20 试飞 我国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歼 31 战斗机首飞 辽宁号 航母交付 入列 运 20 首飞成功 试射东风 41 洲际弹道导弹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国 产万吨级驱逐舰 055 型 国产大型客机 C919 首飞 三、计算机领域 ? 2017年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宣布 光量子计算机 成功构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工程 1、1970 年 2、1975 年 3、2016 年 4、2016 年 仁东) ?载人航天 神州五号 / 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神州六号 / 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七号 / 三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州八号 / 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州九号 / 景海鹏、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神州十号 /王亚平太空授课 神州十一号 /与天宫二号对接 /时长 33 天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长征五号火箭(大推力运载火箭) 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南 2003 年 2005 年 2008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6 年 /首次太空行走 2007 年 2010 年 2013 年 ?人造卫星 2011 年 2015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空间站 2011 年 2016 年 2017 年 二、国防 1964 年 1964 年 1966 年 1967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3 年 2017 年 2017 年 2017 年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

高一历史学案班级: 姓名: 【课标】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难点】分析苏维埃俄国的政体特点。 【知识梳理】 一、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物质条件:19世纪60年代农奴制改革,推进,为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条件。19世纪末,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社会背景:由于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 _______ ,存在着大量残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矛盾尖锐。 ③现实原因: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 2.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成熟,革命力量强大。 二、准备: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工人起义,推翻王朝,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月提纲》: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未能满足群众的要求,继续________________,形势危急,关键时刻列宁发表《》,即《四月提纲》。 (2)内容:①指出俄国形势需要 ____________ ,实现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 ____________ 去实行____ 。③退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成为 _______ 的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三、过程 1.十月革命:(1)准备: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的方针。 (2)过程:1917年11月,在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 (3)结果:推翻了 _________ 政府,取得起义胜利。 (4)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政权:(1)人民委员会成立: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新政府,宣布一切权力归,通过了《》和《》。批准了新政府--- 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诞生。 (2)全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俄初步确立。 苏维埃体制的特点: ①_______与________权力统一,代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高权力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举_______即______________,人民委员会拥有 __________。 历史第十九课学案第1页 四、历史意义 1.国内:使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阶级统治,建立起新型 的 __ 专政,开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是人类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 ________ 和 ______ 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 ________ 的新模式。 【思考题】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最新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5.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6.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晋商和徽商。 7.清朝前期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8.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 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简要说明陈亮的观点。陈亮的观点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重本抑末(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国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实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

《xx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最佳状态,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课学习 一、革命前的xxxx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课文内容,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1.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师: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一战加剧了矛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部分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提问:这56个民族中有没有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可引导学生查阅“中国民族分布图”)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他们去哪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看看那时民族融合的情况!(板书本节课题) 教师讲解: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淝水之战”。第二部分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首先看第一部分:淝水之战 (板书)一、淝水之战 教师讲解: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想统一南方地区。而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南北方之间的决战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

【推荐】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