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限度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限度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限度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

授课人: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趣。

通过情景的创设,加深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的实例的联系,加强

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原理中的相关现象与生活中事例的比喻,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重点:可逆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回顾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同时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那么是否只要我们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都会进行完全的?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到位,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些是可以反应完全的,比如碳酸钙是盐酸的反应,碳酸钙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是会完全反应的。同时也有许多反应是不能完全进行的。我们先结合两张图片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所学的一个知识点。氯水的相关性质了。

【解析概念】:我们一起看看PPT上放的两张图片。同时思考下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氯水具有漂白性(这说明它里面包含次氯酸),同时氯水是呈现黄绿色的

(说明它其中含有氯气)。

我们知道氯水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的,同时氯气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可是即使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了,氯气仍然可以存在于氯水中,这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不完全的。我们也就称这个反应是有限度的。

【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环节二:概念解析,形象讲解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刚刚我们提取出来的两种物质在氯气的这个反应充当什么角色?

【学生活动】:氯气是反应物,次氯酸是生成物。

【具体讲解】:这就表明反应体系中既有生成物氯气又有反应物次氯酸,这就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时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也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正因为有来有去,反应物和生成物才可以共同存在于一个反应体系中,任何一方都不会消耗尽。关于这类反应我们称为可逆反应。同时我们把反应物生成生成物的方向定为正反应方向,相反的生成物生成反应物的方向为逆反应方向。我们给可逆反应定一个明确的定义。(PPT给出了可逆反应的一个具体的定义。)由于可逆反应存在两个方向的反应,因此在书写可逆反应方程式的时候我们不在用等号连接,而是用可逆号来连接。(强调可逆符号的书写。)

【提出疑问】:那么现在如果我给出三价铁和碘离子的反应,我想判断这个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我们可以怎么验证。

【学生活动】:验证在这个反应体系中生成物和反应物是否同时存在。

【教师活动】:嗯。下面我们我们就一起来做下氯化铁和碘化钾的实验,通过大家说的判断依据来看判断这个反应的是否是可逆反应。

环节三:实验演示,深入探究

【实验演示】:。老师先取5ml的KI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在向其中滴加5滴FeCl3溶液,同学们观察下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了褐色。(学生活动)。是的,这说明这个反应生成了I2。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再验证三价铁离子是否存在于这个体系中就可以了。那么我们一般都是如何验证三价铁离子的啊?

(用硫氰化钾溶液证明,若有三价铁离子存在,溶液会呈现血红色。)

【深入探究】:可是现在由于反应生成了碘单质了,使溶液呈现褐色,要想证明三价铁离子是否存在,实验现象就会很难看分辨了。所以我们现在得试图把碘单质分离出去,至少得避免它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有同学说用CCl4萃取,那老师就向其中滴加CCl4溶液,震荡下试管。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啊?(学生活动)。接着我们再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我们可以观察到上层溶液变成血红色了。这说明这个体系中存在Fe3+。

【概念拓展】: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这个反应体系中生成物和反应物同时存在的,因而说明这个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它既可以向正向进行也可以向逆向进行。同时也说明氯化铁和碘化钾的反应是有限度的。

【提出疑问】:我们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对于可逆反应,它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反应,那么相应的它就存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那么它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以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为例子。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在高温高压情况下,氮气和氢气会发生可逆反应。我们知道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先了解下这个反应体系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如何发生变化的。

【图表分析】:在反应的开始,我们先向这个容器中冲入氢气和氮气,那么这个时候反应物的浓度是很大的,生成物的浓度是多少?(是零。)那我们把这个图画出来。随着反应的进行,同学们猜想下当反应达到了限度,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会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我听到有同学说它们的浓度不会在变化了。

【图像分析】:我们知道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再结合这张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图线,一起来看下氮气和氨气的反应的一个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在反应的开始生成物的浓度是很大的,那么相应的正反应速率的数值是很大的,而生成物的浓度在反应的开始是零,那么相应的逆反应速率是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相应的正反应速率就减小了。

同时生成物的浓度会增加,相应的逆反应速率就会增加。随着反应的进行,正逆反应速率会相交于一点(结合PPT )。

当反应进行到t 1的时候。正逆反应速率就相等了。接着正逆反应速率就会稳定在一个定值上了。我们把这么一个状态称为反应的平衡状态。这就好比一场拔河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双方是来来去去的,结果在中间的一个点上,双方的力量相等了,这个时候就会僵持在那里。

【概念解析】:我们先一起看下化学平衡状态是如何建立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强调重点)。

我们一起先把这个概念中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提取出来,首先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提问】:那么当一个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它就停止反应了。同学们结合这幅图判断下。

【学生回答】:

【解释】:大家结合图像解释下。(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是不等于零的,若反应停止了,反应速率应为零。)这就说明反应平衡时一种动态平衡。

刚刚我们在讲概念的时候强调了反应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那如果我们把反应在平衡下的条件改变了。那么平衡是否也会改变呢?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我听到同学说平衡会被破坏了,那么我们还是以刚刚的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例。在这个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下,我们再向这个反应体系中充入氢气和氮气。那么此时反应物的浓度是增加了,相应的正反应速率会如何变化?(变大)。

那么这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就会不相等了。平衡就会被破坏了,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关于化学平衡的移动,我们在下节课会具体讲解。关于这五点,我们称它们是化学平衡的特征。

【概括】: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我们分别用一个字去概括化学平衡的特征。分别是逆、等、动、定、变。当然同学们不仅得记住这五个字,更应该记得这五个字分别代替了什么。

环节四:概括总结,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具体的学习了可逆反应的相关概念,可逆反应是有限度,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达到限度,它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五个特征,我们的熟记于心的。

【课堂练习】:下面我们用几个练习来检验下同学们这节课掌握的怎么样了?

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高一化学组 李华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 】在以前的学习中,你所接触的化学反应一般进行的很完全。例如,镁条燃烧后只剩下白色氧化镁,金属钠和水反应后最终得到澄清的溶液,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很完全呢? 【学生回答】CO 2 和 H 2O ,Cl 2和H 2O 等化学反应进行的不完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与化学反应进行程度有关的内容——化学反应的限度。 【板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多媒体提供2SO 2 + O 23相关数据】

思考: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反应物能否按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 量关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为什么? 【学生回答】在2SO 2 + O 23反应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 时,三氧化硫又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它是个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设疑】什么是可逆反应?有什么特征? 【板书】1.可逆反应 概念: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正反应: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到左进行的反应 可逆反应用“”表示 【随堂练习1,2】小结可逆反应特点 【板书】可逆反应特点:(1)正、逆两个反应同条件、同时进行(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的转化率<100%,达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探讨】观察下列数据表,反应SO 2 + O 2 3 进行到一定程度,反应“停止” 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高三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要求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课标解读 1.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2.掌握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地位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这是本章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 瑞士化学家盖斯 “异曲同工”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热化学奠基人盖斯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该规律被命名为“盖斯定律”。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11~1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盖斯定律”,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13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反应热的计算”,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的教材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反应热的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 ?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13页讲解研析,对“探究2”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已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

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

人教版九上《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化学反应的限度》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机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阅读课本P44实验2-7,回答有关问题。 生:探究实验2-7:把1mol/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到3ml-4ml 的CaCl2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 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反应方程式:Ca2++ SO42+= CaSO4↓ 生2:继续演示实验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Na2CO3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 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 [板书]二、化学反应限度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5页 [板书]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板书] 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限度不同。 例如平衡体系1,Ca2++ SO42-====CaSO4↓ 平衡体系2,Ca2++CO32-====CaCO3↓ [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6页 师:带领学生探究 A.建筑物定向爆破问题; B煤的燃烧条件问题。 ●原煤含S量:要求<2%,否则SO2排放浓度会偏高; ●原煤粒度:要求≤ 40mm,且越均匀越好,但不能使用粉煤; ●炉膛:耐高温; ●烟囱抽力要求有大于20%的富余能力,氧气要适当充足,等。 必要时查阅资料。 [课堂小结] i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限度。 ii.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化学反应向有益的方向尽可能多、快地进行。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依据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 型认知能力,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以学生自主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粗略到准确,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 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 概括→实际应用。 以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入课题,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符合学生的元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 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会利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外界条件。 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学生认识到可以采取措施调控反应,从而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 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完整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在化学科学的研究中,常常需要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热,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得,那么如何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呢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回顾】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讲解】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不能省去。 【思考】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2NH3(g);△H =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将达到平衡状态, 1 mol N2(g)和3 mol H2(g)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因而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38kJ。 【思考】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CO(g) ΔH1=? 【学生回答】不能测量,因为C燃烧很难使其完全生成CO而没有CO2. 【过渡】既然不能测量,那应如何才能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热呢? 【学生回答】通过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一、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意义》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执教完化学反应的意义一节新授课后,启发和收获颇多,现与各位评委老师进行交流。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活动天地,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也有所体现。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寻找学生学习兴奋点,调动学习兴趣。 引言部分,以“活动天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既简单又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抓住这一认知的起点和认知需求,以化学反应的表示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对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 2、 3、设计问题,层层深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当然本节课也有些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②、体验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③、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在猜想、探究、实验中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及实验测定一些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增

强学生合作、求实精神。②、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思维品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高中化学必修2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高中化学必修2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问题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化学反应速率是本专题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计算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4教学准备 多媒体:化学反应速率课件 5、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

三、板书设计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数学表达式: V == △C/ △t 单位:mol/(L·s)或mol/(L·min) 3、 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计算(1)“三段式”计算法(2) 规律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 1、原理 2、方法 3、实验2-1 结论:四、课堂巩固练习: 多媒体投影五、课后作业:教材P18第1~5题 荐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苏教版选 修 (一 ) 授课班级课时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盖斯定律难点盖斯定律的涵义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

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讲1840 年,盖斯( G H 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 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活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文登市侯家中心校张红 2010年8月10日14:24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忆这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2)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3)能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分析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的框架;(2)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各种题型的总结,进一步了解如何运用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通过对于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总结,培养归纳能力。在深入了解各种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归纳总结单元知识点,将知识点和相应题型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归纳方法,体会“学以致用”,体会建构了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对于学习的帮助,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单元基本知识点,并能说出各知识点的内容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第二单元学习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改变”可以做出推断“化学变化中,总质量不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去验证猜想归纳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定律从微观原因和宏观表现进一步理解定律定律的表现——化学方程式在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化

学方程式的意义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纯净物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实际实验和生产的计算 学生做练习,检验复习的效果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一、单元基本知识点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展开 I.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实验探究 1.探究过程 (1)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思考: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猜想呢?) (2)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思路:称量的质量特点:称次质量,但是放次砝码(做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题目时特别需要考虑到的) 注意事项: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者气体生成,则应在体系中进行实验(为什么?) (3)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得出结论: ,即质量守恒定律 2.课本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的回忆 (1)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实验的现象: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实验的现象: II.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应用 (I)对定律的理解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 【投影】联想质疑:在19世纪的英国,炼铁工业快速发展,但是化学家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刚开始他们认为是因为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时间不够长,导致反应不完全,于是他们把高炉建的非常高,以增加反应时间,后来发现高炉排出的一氧化碳气体并没有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FeO(s)+CO(g) Fe(s)+CO2(g) 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化学反应在进行时都具有可逆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可逆反应。听讲、思考。倾听。 【板书】一、可逆反应做好笔记。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设计课时:1课时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第一单元,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初步的概念,故该课时是对学生认识的一个进一步深入,而本课时又为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本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一个联系的作用。 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诸多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小组谈论的形式,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 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突出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培养,为避免学生“做实验,看热闹”的心态,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教法阐述】 【教具】 教 法 方 法 使 用 实验法 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温度、催 化剂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发现教学法 通过讲授、引导、启发,让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像科学家一样去发 现科学事实 ,获取知识。 媒体类型 媒体来源 媒体使用 媒体效果 PPT 教师自制 播 放 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的播放,增加课堂生动性。 视频 下 载 播 放 在课堂中增加视频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能利用键能、热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热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环节一:回顾旧知,解决简单计算 学生活动1:1.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和H 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 2(g)==CH 3OH(g) ΔH 1 已知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已知CO 中共价键为C ≡O ),由此计算ΔH 1= kJ·mol - 1; 2.已知Al 2O 3(s)+AlCl 3(g)+3C(s)===3AlCl(g)+3CO(g) ΔH =a kJ·mol -。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AlCl(g)+3CO(g)===Al 2O 3(s)+AlCl 3(g)+3C(s) ΔH =a kJ·mol -1 ( ) (2)AlCl(g)+CO(g)===13Al 2O 3(s)+13 AlCl 3(g)+C(s) ΔH =-a kJ·mol -1 ( ) (3)2Al 2O 3(s)+2AlCl 3(g)+6C(s)===6AlCl(g)+6CO(g) ΔH =-2a kJ·mol -1 ( ) 学生活动2:已知乙醇的燃烧热?H = —1366.8kJ/mol ,根据你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请根据数据写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2mol 乙醇充分燃烧产生放出多少热量?1kg 乙醇呢? (3)充分燃烧多少摩尔乙醇生成液态水,才能产生5000kJ 的热量? (4)若充分燃烧生成1mol 液态水,则同时产生多少热量?

初中化学42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3

第四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引入]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为化工生产提供依据。回忆并回答:质量增加 思考 实验与探究: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仪器:带小气球的锥形瓶 天平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小气球的作用 2、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 合: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仪器:带塞锥形瓶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反光镜加热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不变。 布置作业: 课本92页1,2 目标检测 课后记: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化学方程式例: C + O2 = CO2 表示: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 ②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 ①用化学式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②配平: 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 子反应后生成一个二氧 化碳分子。 (3)每12分质量的碳跟32份 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44分质量的二氧化碳。 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水通电分解 过氧化氢制氧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布置作业: 课本95页1,2,3 目标检测 课后记: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图片展示-桂花盐水鸭] 教师:桂花盐水鸭,估计很多同学都爱吃,但是在食用之前,我们要看看是否过期。一般在包装袋上会标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比如这个包装上的保质期写着,“冷冻保存60天,10度以下30天,20以下15天。你能否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鸭子的保质期不同? 学生: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教师: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量-即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值来表示表示化学反应快慢。 表示方法V=C/t 单位:mol/(L.s), mol/(L.min) [板书] V=C/t mol/(L.s), mol/(L.min) 影响因素: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活泼性大小,化学键的强弱等本身因素为反应速率大小的最根本因素)对于结构确定的反应物发生的反应,外界因素也能对其产生影响。都有哪些影响因素? 师生一起回顾:温度,温度越高,速率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大;催化剂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加反应速率(备注,也有些反应使用催化剂是为了降低反应速率),对于气体而言,压强增大,如果能够引起反应物浓度增大,也可以增加反应速率。固体反应物不受浓度或压强的影响,但是颗粒大小能够影响它,一般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结下来我们看几道题: 典型例题: 例1、在10L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 ( g) + B ( g) = 2C( g)2min后,B由2mol减少到1.2mol,则B的速率_____ mol·L-1min-1 ,A的速率______ mol·L-1min-1 ,C的速率_____ mol·L-1min-1 ,vA,vB,vC之比为多少?小结:对于同一个反应,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物质的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数值一定相同吗?(不一定),但是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且各物质速率的数值有怎么的关系?(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为系数之比) [板书]反应Aa+bB=cC+dD vA:vB:vC:vD=a:b:c:d = cA:cB:cC:cD= nA:nB:nC:nD 例2:反应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s) (2)v(B)=24mol/(L·min) (3)v(C)=0.4mol/(L·s ) (4)v(D)=0.45mol/(L·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小结:对于不同状态下同一反应快慢比较,要先转化为同一物质来表示速率,才能根据数值大小来比。特别要注意单位,单位不同数值也不同。 例3.实验室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加热(温度) B.不用稀硫酸,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反应物浓度增大,但发生钝化而阻止反应进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 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已知:H2(g)=2H (g)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H2= +244.3kJ/mol 2H (g)+ O (g)= H2O (g);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化学反应的表示优秀教案(定稿)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的几种表示方法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天地中四种不同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的优点 (2)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概念、意义、读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意义、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 展示火箭发射的图片 设问:同学们知道火箭发射时所需的能量是什么燃料燃烧提供的吗?(引导学生回答氢气) 那么关于氢气燃烧这一反应可以怎样科学、简明的表示出来?而且体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 二、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学习目标。 三 、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任务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概念 大屏幕投放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的四种不同表示方法 分小组思考讨论:分析上述反应的四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交流】各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可以积极补充,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设疑:通过刚才同学们分析知道第四种表示方法最好,即简洁通用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它是怎样体现质量守恒的? (提出化学计量数:是体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展示电解水反应的四种表示方法,让学生快速说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学生回答:第四种表示方法最好) 由上述两个反应的表示方法分析用这两个式子表示是最好的。 总结得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板书: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观察几个化学方程式说明: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__加热__,燃烧的条件用__点燃__用“↑”或“↓”注明生成物是_气体__或是_沉淀__. (二)学习任务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观察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根据 这个化学方程式: 22222H O H O ↑+↑通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