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简答

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通过普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等,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1)请简要回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开展经济普查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及方法论要求?

(1)第二产业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3分)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或者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分)

(2)开展经济普查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唯物主义要求。(4分)

分析说明题

1、表一: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的变化

注:①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在50%左右。

表二:我国货物贸易依存度和服务贸易依存度比较(单位%)

注:②货物贸易依存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GDP;服务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GDP;

③自1980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巴西、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20%的范围内。

④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是 3.6%,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75%,其中,美、英、德三国约占30%。

(1)表一和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写出两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表一,说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

(3)结合表一和表二,说明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

答:(1)表一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从1998年以来第一、二产业总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则偏低,2006年还有所下降。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增加,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平均增减幅度还不大,第二产业仍然起着主导作用。(2分)表二反映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其中货物贸易依存度要远远大于服务贸易依存度。虽然我国服务贸易有所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还不高。(2分)

由于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因而出现货物贸易依存度大于服务贸易依存度的情况。(一般说来,当第三产业在一国GDP构成中占主要地位时,其对外贸易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资本、技术和管理以及服务贸易等方式,而不是货物进出口。)(2分)

(2)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3分)

(3)①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服务贸易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

③发展服务贸易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它对促进一国国内服务产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有着重大作用。这也是经济生活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④发展服务贸易有助于出口创汇。(国家间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生的国际结算,以及国际运输、保险、邮电业务等方面发生的外汇收支,称为非贸易收支。)

⑤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开拓一个潜在的庞大的国内外就业市场。

⑥发展服务贸易有助于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2、读图表并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图一: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比较图二: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比较

图三:2007年1—8月上海第三产业吸收合同外资情况

(1)图三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将上述图表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说明。

(3)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请你就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答:(1)图三反映了 2007年以来,上海在积极吸引外资投资上海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分)

(2)○1上海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说明二、三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资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老教材:有力地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6分)○2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吸收外资的比例较高,说明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加速本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上海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4分)

(3)例如:优化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进上海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品物流、旅游、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等等。(3分)

3、图一:上海市工业企业利润

图二:上海市自主创新带动先进制造业能级提升

主要领域

进展情况 航空航天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ARJ21正式下线 研制的姿轨控发动机成功用于“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

月球车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信息 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和第三代移动通讯等进展顺利

国内首款本土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英寸液晶显示屏

正式下线

上海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投产

轨道交通及盾构 首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 型地铁列车成功下线

大型盾构机实现产业化

船舶

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集装箱船交付使用

国内第一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油轮开工建造

国内首制液化天然气船顺利完成试航任务

(1)图一、图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将上述图表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说明。(5分)

(3)结合图表谈谈上海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意义?(7分)

(1)答:图一反映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利润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2005年以来增速逐渐加快.图二反映了上海市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3分)

(2)答:以上材料体现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上海市正坚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带动工

业化,体现科技含量高的特征。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表现在: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及盾构等到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兴起,)使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船舶等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同时,也表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

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分)

(3)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加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工业改组改造,提高工业现代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实现工业位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和资金积累。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提升我国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有利于提升上海市的综合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四个率先”。(7分)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亿元)

-15-5515253545(%)规模

我 国 三 大 产 业 占 GDP 比 重01020304050607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预测2010 预测2020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 国 三 大 产 业 就 业 人 口 比 重010203040506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预测2010 预测2020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材料三、2007年中央加大对再就业的财政支出,对再就业补助资金251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

(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图一和图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用经济常识的知识简要回答国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1)图一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三大产业占GDP 比重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比重也会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会加快上升。图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就业人口越来越多流人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4分)

(2)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产业结构将从现在的 “二、三、一”向“三、二、一”发展,相应的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也将从“一、三、二”向“三、二、一”转变。(3分)

(3)(二期课改教材参考答案)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一期课改教材参考答案)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一定劳动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劳动这一最基本要素的作用,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收入增长→内需扩大→经济繁荣→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8分)

5、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

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学

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这“五化”中,

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

“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

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

把握。这一提法,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

现状的思考,也是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的筹划。如图所示:

(1)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3分)

(2)总结这些现象,我国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历史性选择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这一选择的合理性。(7分)

(3)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按照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国的产业结构具体应该怎样调整?(5分)

(1)我国工业化的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发展很快;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对资源的依存度逐年加大,目前已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2)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合理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道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为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3)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工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6、材料一: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3)请你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反映的问题提三条合理化措施。

(1)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①2002~2005年间,我国GDP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2分)

②从2002年到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 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的问题得到了—定程度的解决。(3分)

内在联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过程中,为改变高能源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分)

(2)意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新型工业化道路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加速使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经济保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4分)

(3)措施: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节能宣传和竞赛活动;严控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注册生产,以价格机制引导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等。(3分)

3、白皮书P48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docx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 为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省最新发布的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对《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1 年版)》进行修订,编制形成《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版)》(下称《目录》)。 一、《目录》修订意义 保持《目录》动态更新,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对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投资方向。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录》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调整原则,将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作为产业 发展的基石,鼓励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新兴服务业态,限制严重依赖大规模资源消耗的产业 发展,禁止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 (二)集约利用资源。资源要素的紧约束现状决定了中山只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发展之路,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更高质量的发展。《目录》鼓励发 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 响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设定投资强度、用水效率和用水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提高项目准入 门槛,从源头上遏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低效用地的项目上马,有效利用资源要素, 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境改善的发展目标。 (三)优化空间布局。国家、省和我市均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开展主 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目录》是规划的延伸、深化和落实,按照主体功能区 规划要求,在《目录》中引导产业向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布局,有利于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目录》结构 《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类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一)鼓励类。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的提升具有先导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主创新,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加以鼓励和 支持的产业。 对鼓励类产业实行优先发展、扶持发展的政策。国家鼓励类的投资项目,按有关规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可享受免征关税优惠政策。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 家、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限制类。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不利于环境 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内外市场拓展,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 布局等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产业。 对限制类产业采取引导存量、控制增量的政策。限制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对限制 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加以改造升级,改建、迁建项目需报市发展改革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5/9/9 8:53:00 陕西统计局 渭南市是个农业大市,建设初期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围绕“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逆转,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但是,目前,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优,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的现实,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十二五”以来,渭南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为2014年的14.2:54.4:31.4,和2010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全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市各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27.6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8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为72.2:1.9:20.8:0.9:4.3,2010年为73.4:1.6:20.1:0.7:4.2,农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水果产量自2009年突破200万吨后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254.25万吨,2014年为292.06万吨,年均增长3.5%;蔬菜产量2010年为191.82万吨,2011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01.35万吨,2014年238.8万吨,年均增长5.6%;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2014年分别突破20、10、40万吨,达到22.2万吨、10.51万吨、40.23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6%、5.2%、4.6%。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4.5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794.51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年的54.4%,提高了5.2个百分点。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邓启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 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 本原 则和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着重就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农村; 农业 中图分类号: F 321 文献标识码: A Th ink ing and coun termea sures for adjusting the rura l industr ia 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 tion DEN G Q i2m ing ( Institue of S cientif ic and T echnolog ical Inf orm ation, Fuj ian A cad em y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Fuzhou, Fuj 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adjus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w as analyzed. The guiding though t, basic p rincip le and noticeable p roblem s in the p resent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 ere put forw ard. The p relim inary exp loration w ith the focus on the direction and useful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w as conducted.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A djustment; Op tim ization; Rural area; A griculture 1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 企业的异军突起, 我国和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三次产业都得到发展并协调并 进的良性态势。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新 情况、新矛盾。表现在农业上, 主要是: (1) 农产 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任务 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小康的需要, 对农产品的品 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2) 农业的发展已由资 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 但区域性结构差, 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更难以适应加入 W TO 后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在农村工 业方面, 则表现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吸纳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难以再继续支持农民收 入的持续增长。此外, 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工 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05]4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

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作者:王岳平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产业结构具有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应。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但在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 系的不协调,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及其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 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一,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 一、农林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土地综合整治 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6、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7、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8、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9、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10、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 11、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2、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 13、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4、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5、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6、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 18、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19、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0、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 21、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2、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 23、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24、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25、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 发布时间:2003-7-30 来源:辽宁农业信息资源平台2003年07月29日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提出严峻挑战,现代科技革命正以空前的力量冲击着所有的产业并掀起全球性的产业革命,震撼和改变着世界产业结构,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决定着21世纪国际的竞争格局。 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尽快实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的矛盾,农村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以及农村产业结构内在素质不高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必须遵循与生产力相一致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比较优势的原则,市场导向的原则,协调发展的原则,效益、质量第一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使调整工作陷入盲目,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不良后果。 要制定明确的调整目标,就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积极发挥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性,利用价值规律(主要是竞争规律和价格规律)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能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并力争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向全球发出的“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的丹波斯宣言和行动纲领”倡议所确立的三个基 本目标,即稳步增加粮食生产,确保食物安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这个前提下,使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能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改善人们的食物构成。二是能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料及初、中级产品,能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为国家多创外汇,促进城乡经济交流。 三是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使其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四是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93分答案

考试标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 措》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85 分 及格。 所属课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 倒计时 43: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全球总的产品供给需求环境,将会出现供给较大增长和需求不断增大的趋势。 正确 错误 2. 从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来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增大。 正确 错误 3.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进入缓慢增长期、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工业化成本显著上升和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 正确 错误 4. “创新是经济繁荣的永续源泉”。语出汤因比。 正确 错误 5. 人口大国出现民工荒,劳动力的成本会上升,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 正确 错误 6.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加快,尤其是气侯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产业结构必然要向低碳等新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型。 正确 错误 7. 大变局大调整,使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急剧转型。 正确

错误 8. 中国较多的依靠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遇到很多机遇。 正确 错误 9. 从资源能源的供给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正确 错误 10. 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享受“人口红利”。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从()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不可能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减少,正是这种供需状况,使世界市场上的资源能源争夺战越演越烈。 A. 资源能源的开发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 2. 从()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A. 资源能源的使用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资源能源的开发 3. 对于所有产业的不同的生产环节,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指的是()。 A. 结构性的产业政策 B. 独立性的产业政策

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

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近两年我国经济发生新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特点,最突出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趋势性放缓,经济转型的动力增强,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孕育着突破,等等。这些新变化不仅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少机遇,也带来不少挑战。 面临五个方面的机遇 机遇一: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升级动力正在生成。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其实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当活跃,近两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扩张期,今年以来这种态势仍然明显延续。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效果凸显,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形成。在东部工业增加值、出口利润和财政收入等指标明显下滑时,中西部一些省份和城市的这些指标却逆势上扬,甚至大幅度上升。产业迁移促使要素流动,有利于矫正扭曲的市场价格和效益分布状况,催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动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同时,全社会就业总量并未减少,相反还在扩大,去年经济增速慢于8%,但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年初预期目标366万人。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增长动力的这些新变化,我国才能在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扩大就业容纳量。 机遇二:我国的市场回旋余地大,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和产业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应用新技术的成本会迅速下跌,成本下跌就可以促进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当前,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综合成本确实在上升,但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有12项指标,其中除了对劳动力成本和水电成本上升的评分为下降之外,其他10项指标评分全部是上升的,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环境、政府服务效率,还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 这表明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放慢了,甚至绝对量减少了,但是这么多企业肯定并继续看好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可见,不能简单说年轻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而劳动力素质提高则是我们新的人口红利来源。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中,劳动力素质提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国的市场规模和回旋余地这么大,又有这样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积极因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机遇三:地区分工和产业布局将展开新的重组。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汇成4股潮流,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进程持续活跃,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十分旺盛。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西部正在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些资源型城市加快产业转型,新的市场需求和后发优势孕育积累,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纵深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突出环境约束、民生改善和创新驱动的转型导向日益鲜明,支持结构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和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的财税金融改革、资源价格改革,以及鼓励竞争的改革,亦将陆续配套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市场需求、产业关联、制度环境等都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 机遇四:产业组织和供应链将发生新的整合。在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引导下,原有的工业门类可能演化为生产性服务业,传统的服务业可能整合为新型的服务业,制造业的核心业务可能越来越趋向于精、专、强,而原来的非核心业务可能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类) 第二类限制类 一、农林业 1、天然草场超载放牧 2、单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普通刨花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装置 3、单线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生产装置 4、1000吨/年以下的松香生产项目 5、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6、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的除外) 7、松脂初加工项目 8、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 9、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 10、珍稀植物的根雕制造业 11、以野外资源为原料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 12、湖泊、水库投饵网箱养殖 13、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荒性农业开发项目 14、缺水地区、国家生态脆弱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 15、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项目 16、在林地上从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的项目 二、煤炭 1、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内蒙古、陕西120万吨/年;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9万吨/年;其他地区30万吨/年 2、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 3、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4、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 5、井下回采工作面超过2个的新建煤矿项目 三、电力 1、小电网外,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2、小电网外,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 3、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却水的火电机组 4、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 四、石化化工 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 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 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

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2006年10月15日)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优势,关系到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总体水平不高,粗放型增长特点明显,“三高两低”(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四是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经济总量偏小,高载能产业比重较高,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优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解决“三高两低”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结合**镇现有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谈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先说说什么是产业结构,理论上讲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因为今天不是专业的学术讨论会,我就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我们现在有那些产业,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何?比如我们这里,农业上比较弱些,工业上主要有水泥、电解铝与铝的精深加工、碳素、石墨等,服务业上运输物流有一定基础等。这些构成了我们**镇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就讲讲为啥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 大家都知道,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受到了冲击,在座的有搞企业的,可能感触比较深,好像突然一夜之间,自己的产品不好卖了,销售市场出问题了,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也有不是直接搞企业的,同样受到了冲击,比如,股票等突然大幅贬值了。在这场危机发生之初,有经济学家讲,因为我们河南的产业出口占的比重较小,危机可能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较小,GDP甚至有可能再往前移移位次。现在看来,这种看法错了。事实上,这场危机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比沿海省份还要大,危机过后经济的回升也落后于沿海省份。原因是啥?答案有二:一是经济的结构不忧;二是产业的竞争力不强。比如,之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走靠拼资源、拼能耗来做大做强的路子。走到现在,突然发现,这条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紧接着是民生难以为继。在这里主要说说资源,以和我镇产业紧密相关的煤炭和铝矾土为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省煤只剩几十年的开采时间,铝矾土只够开采17年。也就是说,到时候基本的资源都没有了,不及早调整、转型能行吗?既然找到问题了,怎么办呢?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调结构,快转型。其实,最近几年,我国领导人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一直反复强调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有关

十二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十二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养、技术服务、供应链治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进展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点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产业结构具有阻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应。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但在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咨询题。例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靠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有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进展滞后,就业矛盾仍旧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样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治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系的不和谐,我国产业结构的要紧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和谐转向关键环节及其有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阻碍和走出国内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进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一,由工业化、都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专门有可能出现前低后高的格局。尽管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