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她人受损、也就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得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就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与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得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得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得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得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得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得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得限制;政治决策程序得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就是使用经济学得一系列方法来分析与研究政府决策制定得过程,研究在既定得社会公众偏好与政治程序下,政府得决策就是怎样制定出来得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与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对政府决策过程得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得核心就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得研究,就是用经济学得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与分配得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得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得地方政府得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得根本目得就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就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得人们,为了共同得目得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得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得社会集团。它与政党得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得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得权力,但她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与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得提案得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得生产与消费会使这种产品得生产者与消费者之外得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得外部效性与负得外部效性。它就是市场失灵得主要表现之一,也就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得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就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得全部公共收入与支出得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就是一个国家得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得总与。它得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得活动范围与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得控制;就是监督与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得宏观调控得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就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与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得物质帮助得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就是社会保障得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得公共物品或劳务得边际效益得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得公共物品或劳务得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得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得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得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得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得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二、简答题(考3)

1、比较均衡预算理论,功能预算理论,高度就业预算理论得长处与不足

答:均衡预算理论就是主张无赤字收支平衡预算得理论。它得理论基础就是市场竞争原则,

该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律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可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反对任何形式得政府干预。优点:在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之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得发展;缺点:随着经济得发展,市场机制本身并不就是完美得,其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失业与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周期得规律性与非对称性,使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得要求;

功能预案算理论得核心就是相机抉择,就是典型得凯恩斯主义得产物。该理论认为经济危机得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光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依靠政府得干预来提高社会消费倾向与加强投资引导。同时,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得财政收支平衡,而在于没有通货膨胀得充分就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优点:认识到了市场机制得不完善与经济得不稳定就是不可避免得;缺点:在危机年代出现得赤字就是税收下降与支出增加同时作用得结果,赤字本身就就是下一次危机得动因。功能财政不仅造成了财政赤字大幅增加,而且决策决定得时滞太长,预测得误差也较严重,这些都使得经济更加不稳定;

高度就业预算论得核心就是政府支出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得净税收收入水平,保持高得就业率,依照充分就业条件下得国民产出来确定政府得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得财政盈余以用作公债得还本付息。优点:强调财政收支平衡得原则,有效地抑制了公共支出;其强调得减少政府支出,有利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范围得扩大与市场经济得完善;缺点:由于该预算理论得核心就是政府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净税收收入水平,因而政府财政预算具有很大得不确定性,使得政府在突发情况下得应急能力受限。

2、简述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得区别及影响

种单方面得无偿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等得代价,相当于在私人部门之间充当资源再分配得中介人。具体包括各种补助支出、捐赠支出与债务利息支出等,体现着政府得非市场性再分配活

支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得要求。

两者在社会需求结构中所起得作用就是不同得,转移性支付对分配得影响就是直接得,政府购买对分配得影响就是间接得。

转移性支付直接影响产品分配。增加转移性支出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可以引导资源流向有补贴得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得调整;但同时也可能降低产业竞争力,破坏市场秩序,引发国际争端等。

政府购买间接影响产品分配。增加政府购买会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局面,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影响经济周期得运行;可以增加私人收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3、简述税收转嫁得含义及基本途径。(P183)

答:税收得转嫁,就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她人得过程。其基本途径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前转,亦称“顺转”,就是指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得产品或生产要素得价格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产品或生产要素得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得一种形式,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②后转,亦称“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产品或生产要素进价或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得一种形式;③消转,又称“税收得转化”,指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费用,补偿纳税损失,从而使税收负担在生产发展与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不归任何人负担;④税收得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它实际上就是税收向后转嫁得一种特殊形式。政府如向资本得收益征税,在这项资本出售时,买主会将以后应纳得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价格中一次性预先扣除,从而使资本得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所有者负担。税收资本化就是将累次应纳税款作一次性转嫁。

4、简述市场失灵得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内在得功能性缺陷与外部条件缺陷引起得市场机制在资源配

置得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有市场达不到资源得最有配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失效。主要就是因为在现实得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就是有差异得,存在着不同程度得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通费用等交易成本也阻碍着资源得自由转移。②公共产品问题;③外部性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与劳务得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得外溢性,使得成本与收益不对称,影响市场配置资源得效率;④市场得不完全。许多产品就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得,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得问题;⑤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现实市场中,并不就是每个人得要求、愿望都就是合理得;⑥信息得不完全。私人市场所提供得信息往往很不充足,这会影响到竞争得充分性,由此影响到市场机制得运转效率;⑦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得失衡。⑧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得运行只就是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得实现,并没有解决分配得公平问题。

5简述公共支出得基本原则

答:公共支出就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得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得一种货币资金得支出活动。公共支出得原则有一下三个方面:

①经济效益原则。就是指通过公共支出引导社会资源得到最优化得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得“效益”,包括两个含义,一就是指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得最优配置,二就是由政府配置得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得社会效益为原则;②公平原则。指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与补助所产生得利益在各个阶层得居民中得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得需要。包括两个内容:横向平等,同等地对待同一层次得居民;纵向平等,差别对待不同层次得居民;③稳定原则。指政府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一般说来,为谋求经济得稳定,在安排公共支出时应有利于达到以下目标:高度得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满意得经济增长率;良好得国际收支状况

6、简述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得经济职能

答:混合制经济,就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产生得无效率、不公平以及宏观经济失衡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从而使众多国家得经济成为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得混合体。在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得具体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与稳定经济。(1)资源配置。由于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着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偏好不合理等方面得市场失灵,从而市场不能提供有效得资源配置,因此政府需要承担资源配置得职能。以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主要可以用到以下政策工具:a公共支出,包括政府直接提供某些市场供给不足得产品、政府补贴与政府购买支出;b政府税收,通过税收调节产业结构;(2)收入分配。市场机制不能避免收入与财富分配得不公平,因此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改善不平等状况而采取得财政措施主要有:税收——转移支付制度;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建得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以加重高收入阶层得负担,减轻低收入阶层得负担;(3)稳定经济。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得干预与调节,执行稳定经济职能。宏观经济稳定有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货币政策达到稳定经济得目得,而且只有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结合才更有助于达到满意得效果。

7、比较“帕累托改进”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帕累托改进指得就是彼此在不损害她人福利得前提条件下增进自己得福利。只要存在帕累托改进得余地,资源配置得效率就没有达到最大,即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要使帕累托改进能够进行必须得满足产品总得净收益非负。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得情况下实现。在资源闲置得情况下,一些人可以生产更多并从中受益,但又不会损害另外一些人得利益。在市场失效得情况下,一项正确得措施可以消减福利损失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指得就是一种变革使受益所得足以补偿损失者得损失。福利经济学得一个基本定理就就是所有得市场均衡都

就是具有帕累托最优得。但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得情况就是有人有所得就有人有所失,于就是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补偿准则”,即如果一个人得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她能够补偿另一个人得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得效益就改进了,这就就是福利经济学得另外一个著名得准则“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8、怎样理解市场就是一只“无形得手”

市场有其客观规律,其运行遵循着规律,,这种规律就就是市场得价值规律,不因其她改变。即可以通过价格与竞争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得有效得组织,从而就是每个人最求个人利益,最终给全社会带来共同利益。在市场机制下,每个决策者都面对着一定得价格体系进行选择,以谋求自己得利益最大化,只要存在有个人认为得有价值得产品或劳务,她们就会愿意为消费而付款,只要这一价值超过了生产成本,最求利润得企业家们就会生产这种产品或提供劳务。每个人得追求得个人利益得经济总与可以使整个社会得经济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9、简述当代政府反垄断得主要策略

1 实施反托拉斯政策;

2 减少不同层次企业得进入壁垒

3 行业管制

4 政府直接垄断自然垄断性行业,将边际规模报酬递增得行业让国家来垄断

5 价格管制

6 惩罚性税收

7 要求企业定期公布核心技术秘密。

10、“公地悲剧”得启示

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她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她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得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说明得就是产权不明,使得企业与个人使用资源得直接成本小于社会所需付出得成本,而使资源被过度使用。应该明确与稳定产权,尽可能地将资源或企业得所有权明晰,并制定相应得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与义务。科斯定理证明,一旦产权明确规定,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得联络、谈判、签约等等得成本足够低,则无论将产权划归给谁,最终总能达到该资源得最优配置与使用。同样道理,只有做好企业得产权安排,才能避免“公地悲剧”得发生、配合企业制度改革,基于具有公地特性得国有企业往往发生“悲剧”这样得现实,国有企业应退出竞争性领域,保持在非竞争性领域得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企业约束机制得同时,也要建立企业家得激励机制,实行责、权、利得有效统一。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实行得股权奖励制、年薪制等

11、试论政府购买得经济影响

政府购买上升会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局面,物价水平上涨,反之,对私人收益与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政府购买性支出就是政府以等价交换为原则,通过市场直接获得所需得商品与劳务而形成得财政支出,它与市场运行具有密切关系,因而对生产、就业与分配都产生重大得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国民经济总量变动产生直接影响。政府得购买性支出,因其购买与直接消耗了经济资源,形成了社会总需求得一部分,因而它得数量变动会对经济总量产生明显得影响,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得变化,往往就是政府调控经济增长得一个重要手段。

2、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投资国民经济结构变动产生直接影响。在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既定得前提下,这种支出结构得变动将对社会资源得配置状况、对经济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政府增加对A产品得购买时,将引起对该产品需求得增加,导致这类产品生产规模得扩大,以及相关要素投入得增加与要素报酬得提高,社会游资也会流入这一领域。而当政府减少对该类产品得购买性支出时,情形就正好相反。这就产生了一个因政府购买性支出方向变动而带来得生产结构、劳务供应结构得调整效应。有鉴于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性支出得结构调整,往往就是引导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得一个强有力手段。

3、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一般来说,当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时,由于其对生产得刺激、扩展效应,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都会随之增长,资本利润与劳动报酬也会有一定程

度得增长;与此同时,如果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得结构有所变动,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与劳务提供者得资本利润与劳动报酬,从而对不同企业与就业群体得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

12、试论政府转移支付得经济影响

转移性支付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围绕该两点进行阐述)

13、简述主张收入再分配得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得最大多数人得最大利益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缪勒认为政府得正确目标应该就是社会每一个人效用总与得最大化,所谓每个人得效用总与,即就是最大多数人得效用与利益,在强调效用递减得同时,更加强调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为了使总效用最大化,政府不能再收入分配上搞平等,其否定收入得平等化;自由主义得分配正义理论,代表人物罗尔斯,她认为所有得人都处于相似得状态,没有一个人能设计有利于自己特殊情况得规则。所以公正得原则就是公正协商或谈判得结果,在尚未知道自己在收入分配上到底处于哪个阶层得时候,往往会不约而同得关注收入分配得最下层,因此她主张最小效用得最大化,政府得目标应该就是让这些社会状况最差得人福利最大化,因此在收入上搞平等得公共政策就是有必要得也就是正确得,通过把富人财富收入转移给穷人,使社会增进了最不幸人得到福利;自由意志主义得机会平等理论,,代表人物就是罗伯特洛齐克,强调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她反对罗尔斯得为最底层得改善而向富人征税,而且也反对功利主义得个人效用最大化。她所坚持得在收入分配上最好得选择就是自我权利得实现与保护。认为只要分配得过程就是公正得,那么所引起得分配结果即使不在公平也就是公正得,强调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库兹涅茨得倒U型理论,她认为收入不平等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得现象,她认为存在政府干预、人口变动与技术进步三种抵消因素,这三种因素抵消了储蓄与城市化得作用,使收入分配得不平等得方向发生逆转,由上升转向下降,形成了倒U形现象。在三种因素中,政府干预就是收入差别由恶化转向改善得主要推动力,就是起决定性作用得。

三、论述题

1、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之我见。

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得逐步深入与经济水平得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就是,我们必须瞧到,在人民群众得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得同时,由于分配领域得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得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较低并仍在不断下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这种“结构性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心与关注得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与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原则得体现,也关系到居民消费能力得提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出口得现状能否改变。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导致得结果就是,经济增长得成果难以体现在百姓得收入上,国民收入财富不断向政府与企业集中。2、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3、不同行业得职工收入差距偏大。4、私营企业职工收入偏低5、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6二次分配中,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

经济学界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通常就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得。一条就是功能收入分配理论,另一条就是规模收入分配理论。功能收入分配理论(也称要素收入分配理论),就是将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与组织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根据各种要素在社会产品生产中所发挥得作用或贡献份额,将收入在各要素之间进行分配得理论。规模收入分配理论(亦称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或家庭收入分配理论),则就是一种研究如何将收入在个人或家庭之间进行分配得理论。由于无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得收入分配理论,还就是西方各种不同学派得收入分配理论都将功能分配问题作为研究得重点,因此,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得创新与发展始终就是以功能收入分配

理论为基础得。十七大提出了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坚持与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得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得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成果。这就是在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中首次提到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得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更加突出得位置。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措施:

(1)进一步提高就业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得作用。政府应在执行与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与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得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积极推动以民营企业为主得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2)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收入分配杠杆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现行得税收制度仍有很多不健全之处,需要改革税收制度。

(3)进一步降低部分政策性垄断企业得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得比重。政府应通过强化税收、上缴红利、薪酬政策等调控手段,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国民得收入分配差距。

(4)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农民收入增长得长效机制。

(5)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得作用。在建立以社会救助、全民医疗保障与全民养老保险为主体得社会保障体系得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公共财政也应优先投向民生领域。

总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得突出问题,把减少城乡、行业及不同阶层间得收入差距作为当前得重要工作。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与收入分配有关得制度设计与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得全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体系,这样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2、克服外部效应得主要途径

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得生产与消费会使这种产品得生产者与消费者之外得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得外部性与负得外部性。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得生产提供与消费有着密切得联系。克服外部效应得途径可以从私人部门与政府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得纠正机制。私人经济部门有其自身克服外部效应得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得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得效率损失;(2)产权与科斯定理。产权就是指某种资源或产品得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产权应受到法律得保护。要使用别人得劳动,就必须支付相应得报酬,征得别人得同意。科斯认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得有效保护,那么交易得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得资源最优配置得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得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得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得不同,这就就是科斯定理;(3)社会制裁。社会制裁事实上反映得就是道德得作用,比如,吸烟就是消费成本外部化得典型表现,但吸烟给不吸烟者得健康带来损害,这就是有违社会公德得。通过社会道德规范发挥得作用,吸烟者可能会觉得这时吸烟很不合适,从而自觉地停止这种带来负得外部效应得行为。

在私人市场机制下虽然存在着通过上述途径纠正外部效应得可能性,然而,实际上这些机制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正就是私人部门所能指望得纠正这些外部效应得最好得机制。

(二)政府对外部效应得纠正。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得方式来有效地克服与纠正外部效应。如政府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还时常伴以其她手段。较常用得措施有:罚款、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等。(1)罚款或征税。在存在外部成本得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

人课以相当于她所造成得边际外部成本得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得内部成本,她们在进行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可以避免效率损失;(2)补贴。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私人企业得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一定得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得目得;当存在外部成本时,比如企业排污给附近得河流造成污染,政府也可以向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其扩大投入,采取减除污染得措施,该进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向河流排污得量;(3)公共管制。为限制企业排污这类带来外部成本得行为,政府也可以采用公共管制得办法,比如规定一个法定得标准,或对生产程序作出规定,比如规定所使用得原料必须符合某种质量要求等。公共管制可直接地限制企业过量排污,达到与罚款或补贴类似得效果;(4)法律制裁。法律措施就是政府纠正外部效应得重要途径。比如,产权不明就是外部效应得根源,因此政府明确地界定并有效地保护产权可以极大地减少这类现象得产生。

当然,以上可供选择得政策方案具有不同得政策效果,会对效率与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带来不同得影响;而且受到信息等条件得限制,在不同情况下有效执行得难易程度也不同。政府在实际决策时,还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从公共产品理论瞧当代政府得经济职能

从经济学原理得一般分析中得知,政府经济作用得产生源自“市场失灵”,因此,政府满足公共需求就成为一种职能必然。公共需求得满足需要公共部门来实现,即通过政府及与相关得部门,运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来实现。于就是,在前述得“职能定位”分析前提条件下建立了这样得逻辑推理结果:政府得经济职能表现在两方面,一就是作为职能实现得主体,政府就是公共利益得集中代表,所以它得作用应体现在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之上;二就是职能实现得客体,政府得经济作用应体现在供给公共产品之上。

以公共产品供给作为基本出发点,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适应全社会公共需求得变化,必须强化政府满足公共需要得经济职能,把主要精力与财力集中到公共产品上来,这就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解决错综复杂得社会矛盾与实现社会稳定得关键举措。

4、怎样认识“在西方国家政府失灵从逻辑上就是必然得”

她们认为政府对市场得调节受到很多因素得限制,政府失灵就是客观存在得。1 有限信息,市场信息得不足就是造成市场失灵得一个因素,政府这时就承担起提供信息得职能,但就是现实相当复杂而难以预计,政府也很难做到掌握充分得信息,政府“犯错”得情况并不少见;2 有限控制。政府对私人、市场得控制有限,政府采取某些公共政策后,对私人市场可能得反应与对策往往无能为力。如政府采取医疗保险或者公费医疗政策,但就是并无法控制医疗费用得急速上升;3 时滞限制。政府从认识某一问题到最后公布某一决策并付诸实施引起私人市场反应会经过认识时滞、决策时滞与执行与生效时滞得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调节市场得能力;4 有限决策。即使政府拥有充分得信息,通过政治过程在不同方案之间做选择仍会产生困难,在决策过程中,决策得那些少数人会自觉得倾向于自己所代表得阶层或集团利益得偏好与利益。所以,民选政府得决策就是否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就是值得怀疑得。5 干预成本过大。6 短缺或过剩7 官僚主义

自考教育经济学知识点

教育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把生产的增长,看作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 3.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工作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的社会需求: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6.教育的个人需求: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8.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9.教育资源分配: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地分配。 10.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一般分四级: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教育。 11.教育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12客观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 13.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个种成份,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14.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指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科技人员的比例关系。 15.劳动力结构就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不断出现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 16.教育投资:“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7.测推法: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测推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18.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9.边际成本:单位产出增量所增加的成本及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支出的成本。 20.教育个人成本:“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 21.教育个人直接成本: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S=R+D+H+B S: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R:为学杂费 D:生活差距费 H;交通费 B:书籍文具费 22.教育间接成本: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23大小口经:指教育投资实际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 24.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益”、“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过程经济功能”、“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客观上)。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教育投资使用效率”、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微观上)。25.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指一定的教育人员在一定时间培养人才的多少。 26.机会成本:指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 27.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的国民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 28.教育纯效益: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29.教育收益率: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30.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由美国F·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方法,被西方称这为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 31.现值折算法;美国J·R·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 32.师资优化组合:是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的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 33.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 34.教师劳动的效率: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 二、知识点: 1.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从整体上看)选/判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他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从具体上看)(实际情况和发展趋

东北大学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一、 资源配臵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 1)征税 (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重点: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职能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1、public economic: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1)公共经济:是公共部门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事的经济活动 (2)理论渊源:20C40S之前盎格鲁—萨克斯传统,20C40S之后,盎格鲁萨克斯传统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相融合 ——选择题:公共经济学与(20C40S后兼容了盎格鲁斯萨克斯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在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 2、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 ——选择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最初100—200年中,公共部门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是(A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B私人部门不愿矫正外部效应C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D私人部门的趋利本性导致仅依靠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政府征收一些税,荣个税、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干预垄断行业;基建投资) ——判断(都是改对后的观点) 1、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 2、当基尼系数=0时,说明此时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3、对公平分配而言,经济学家公认的基尼系数合理区间是[0.3,0.4]。 (在资源配置这点上,还要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要有完整的假设分析和作图说明)(在协调收入分配这点上,还有理解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观点,会进行选择判断。)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假设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增加一个单位的X时所放弃的Y数量,就为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称MRS,如果以△X和△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则边际替代率为 () 交换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是,A的边际替代率与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用下图说明] 图中,横轴表示X产品的数量,纵轴代表Y产品的数量,盒形图空间为产品的总量。两个原点OA、OB

公共经济学整理知识点 2

一、公共经济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1.政府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具有强制力,公共经济活动具有强迫性。 (二)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公共经济活动的决策者与受益者分离。产品多需要直接或间接集体投票选择) (三)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政府服务于公共利益,其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四)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由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有义务为每一位公民服务) 公益目标有时模糊,有时难以评价是否实现。公共经济活动有些情况下不受供求规律控制。可能长时期处于供求失衡状态。因此,公共经济活动尽可能给公众带来福利,但是也有许多情况下会给公众带来负效用,甚至是痛苦。 2、类型:从公共经济学的分析角度而言,政府在经济领域里扮演的三种角色,或者说政府的经济活动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政府作为经济参与者,即政府直接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二)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即政府制定和实施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政策。 (三)政府作为经济管制者,即政府管理和规范民间经济活动。 *为了进一步理解政府经济活动的类型,我们可以把上述三种角色细化到七种角色。政府作为所有者;政府作为生产者;政府作为雇佣者;政府作为消费者;政府作为管制者;政府作为再分配者;政府作为经济决策者。 二、政府经济活动(或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标准及最优程度。 1、衡量指标构成 政府通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参与经济活动,也被称为对经济的干预。其程度的度量包括对其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方式。直接干预比较容易度量,主要包括政府收支占国民产出的比重,间接干预相对难以量化。 (一)、直接干预的衡量——政府规模 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被作为重要的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因为其直接反映由政府部门对资源的使用或转移。(其实公共收入的比重也很重要,特别是税收其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实际获得的数量) (二)、间接干预的衡量——市场化与管制程度 该类指标的运用并无一致的标准。例如:价格市场化程度,反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可以用市场定价比重来衡量。非公有经济市场准入程度,反映政府对投资领域所有制结构的控制,可以用禁入投资领域数量及重要程度来衡量。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反映资源在不同领域配置的政府意志的主导作用。 2、政府经济活动的最优程度 政府干预的净收益。(具体确定政府干预的最优水平及其决定因素是十分困难的。总之政府的最优敢于程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政策实现的目标,而且还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成本。) 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资源配置,都有一个最优的度,并不能简单的说政府干预程度越低越好。关键看干预的质量。 三、帕累托标准的含义及其缺陷 1、含义:帕累托最优:指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如果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的状态。 帕累托改进:指政府的某一项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 2、缺陷: (一)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要求拟议中的政策变化要有益于某些人,但不能对任何人有害。(二)帕累托标准使现状具有合理性。 (三)帕累托标准不能把所有可能的社会状态进行排序。

历年经济学00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 00800)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 下列哪一项是对配额的最好描述(C) A.在销售过程中征收的税额 B 在商品进入某一国家所征收的税额 C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D 对出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2.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意味着该商品(D) A 只有付出很高价格才能得到 B 目前无法得到 C.一年中只有在某些特定时期才能得到 D. 相对于需求而言供给有限 3. 货币可以定义为(B) A.银行券 B 在交易中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资产 C.以黄金或外汇储备为基础的资产 D 具有很大价值的实物商品 4.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下面那一种情况将会发生?(D) A价格上升且销售量下降 B 价格下降且销售量提高 C价格和销售量都提高 D.价格和销售量都下降 5. 生产者之间存在串谋与下列哪种市场结构相联系?(A) A.寡头市场 B 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6. 如果政府就决定增加医疗支出,因此而导致交通运输支出减少,这是关于下列哪一项的例子?(C) A比较成本 B 规模不经济 C机会成本 D.过渡支出 7. 下列哪一项属于第三产业?(D)

A渔业 B 建筑业 C.采矿业 D.金融服务业 8. 下列哪一项是企业家获得的要素报酬?(D) A工资 B.租金 C利息 D.利润 9. 下列哪一种情形下存在负的要求交叉弹性?(B) A.该商品为低档品 B.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C.该商品为出口品 D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10. 下列哪一项是平均成本的最好描述?(C) A可变成品除以产量 B.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C总成本除以产量 D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 11. 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 A.农业 B.预算赤字 C.经济增长 D预算平衡 12. 下列哪一项是对萨伊定律的最好描述?(A) A.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B.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 C.需求总是和共供给相等 D供给短缺将导致更大的需求 13. 下列哪一项为货币的职能?(B) A资产可分割 B价值储藏 C.资产可识别 D资产不易磨损 14.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最不可能见到的情况是(C) A.大企业做出关键性经济决策 B.消费者主权得以体现 C.国家决定资源配置 D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5. 摩擦性失业是指(C) A.由衰退导致的失业 B.由工会活动导致的失业 C.由变换工作导致的失业 D特定行业长期衰退导致的失业 16. 生产过程中引入劳动分工的缺点是(C)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1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1-28 10:23:30 一、单选题 1.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 D.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 )强。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B. 保证社会安定 ?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 D. 资源配置的职能 纠错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是()。 ? A. 比例税率 ? B. 累进税率 ? C. 定额税 ? D. 累退税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关税在性质上属于( )。 ? A. 所得税 ? B. 财产税 ? C. 行为税 ? D. 流转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答案D 解析5. (5分)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 单式预算 ? B. 复式预算 ? C. 零基预算 ? D. 增量预算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6.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D. 非均衡增长模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政府层次的划分: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 1、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 原则:资源的最优配置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效益,即为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最大效益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的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效率 2、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改进 (1)帕累托最优: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2)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会使其它人的境况变坏,那么这种政策变化将提高社会福利。这种政策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 对帕累托最优的通俗理解——(蛋糕做到最大时)除非损人,就不能利己 3、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A/(A+B) 0.4是“警戒水位” 4、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1.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 2.以五等分分组计算,农村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 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5.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为突出。 6.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 解决对策: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 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第一,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 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监测体系。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 第四,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5、市场失灵的表现: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存在外部效应问题, 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6、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资源配置 (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 (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部的配置比例。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二)调节收入分配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经济稳定增长 7、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1)制度创新型;(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如何评价官员的政绩:豆腐渣、拉链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2)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型(发展循环经济) 3)增进公众福利型(增加消费,培养中产阶层)

2018成本《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A4)

单选题 01.(B)从非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2.(A)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里的物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3.(A)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厂商之外的其他居民和厂商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A.边际外部成本B.边际私人成本 C.边际社会成本D.总成本 04.(A)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里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货。 A.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B.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C.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D.量化紧缩的财政政策05.(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整个社会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 A.MPC B.MEC C.MSC D.MSR 06.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利己主义利益观。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7.1789年,英国哲学家(B)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8.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C)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职责。 A.霍布斯B.大卫·休漠 C.约翰·斯图亚特·穆勒D.让一雅克·卢梭 09.1883年,奥地利学者(B)在《国家经济导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格的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0.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A)在《公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1.1890年,意大利学者(C)在《论财政科学》一书中,研究了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2.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有闲阶级论玲一书中,认为经济学就是对制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研究。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3.1913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周期》一书中,以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为例,论证了经济统计对分析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福利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15.1924年、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制度经济学》等著作中,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6.1936年,意大利学者(D)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对称性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主张国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财政政策”。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19.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A)在《经济学》一书中指 出,政府规制解决的是市场配置资源失灵问题。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0.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经济学》一书中论 述了税收的两次再分配作用、乘数一一加速数模型等理 论。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1.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A)发表的《论 集体决策原理》一文,分析并提出了投票假设,阐述了 多数投票原理。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2.1956年,(A)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建立了地 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3.1958年,(B)在《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正式 提出单峰偏好理论。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4.1959年,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和思想家(D)在《财政 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中首次使用“Public economics”即“公共经济学”一词来论述公共财政问 题。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5.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多数表决的问题玲 一文中,分析了互投赞成票的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6.1961年,日本经济学家(B)在《经济法原理》一书 中,对政府规制进行了界定。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7.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D)和塔洛克在《同意的计 算》一书中,分析了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8.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论”。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9.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C)在《集体行 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A.蒂布特 B.布坎南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0.1970年,(D)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 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品。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1.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规制经济学:原理 与制度》一书中,把规制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2.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规制论》一文 中,运用经济学基本范略和标准分析方法,提出了规制 的政府俘获理论。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3.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A)在《政治经济 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社会政治制度 的关系。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34.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脸胀率、经济增长率之间负相关 关系的曲线,被称为(A)。 A.菲利普斯曲线B.二拉弗曲线 C.无差异曲线D.洛伦兹曲线 35.厂商生产经营中的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等于 (A)。 A.社会收益B.公共收益 C.厂商收益 D.边际收益 36.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A)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37.消费的(A)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品付费, 都无法排斤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品。 A.非排他性B.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38.消费的(A)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 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 产品属性。 A.不可分割性B.非排他性 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 边际拥挤成本。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D.非竞争性 40.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利用乘数效应,通过减少税收、 增加财政支出,拉动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可以使得国 民收入具有(A)效果。 A.倍增B.稳定C.平衡D.倍减 41.政府税收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税收,会弓}起 国民收入减少(B) A.1/(1-e) B.e/(1-e)C.e D.1 42.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转移性支 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B)。 A.1/(1-e) B.e/(1-e)C.e D.1 多选题 01.《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包括()。 A.社会保险,即由国家强制实施,要求每个公民必须 参加,用于保障居民退休、医疗、失业等的基本生活需 要 B.社会救济,即由政府集资、社会捐献,对伤残、遗 属等提供保障,帮助公民克服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满 足居民的特殊需要 C.自愿保险,即由收入较多的公民自愿投保,用于满 足公民个人诸如人寿、财产等有较高愿望的需要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政府税收和政肩福利为主要 方式实现 E.社会保险费用标准应该人人平等 02.1934年,()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里的,因为不可能找到 效用的计里单位。 A.约翰·希克斯B.罗伊·艾伦 C.亚当·斯密D.杰里米·边沁 E.莱昂内尔·罗宾斯 03.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在《福 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以庇古“外部不经济”和 “外部经济”概念为基础,考察了()。 A.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B.受害者行为与外部性 C.社会福利与外部性 D.知识外溢效应与报酬递增现象 E.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 04.1964年至1996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伊 顿·威廉姆森,相继在()等著作中,对市场失效和企 业组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A.《自由裁里行为的经济学》 B.《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 C.《市场与等级制》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E.《治理机制》 05.1968年至1950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 思在()等论文与著作中,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经济增 长的原因。 A.《1600一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B.《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 C.《西方世界的增长的经济理论》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E.《治理机制》 06.1979年和1982年,印度经济学家马蒂亚·森在() 等著作中,提出了解决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假设前提,讨 论了价值判断在研究社会福利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A.《集体迭择与社会福利》 B.《选择、福利和里度》 C.《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D.《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 E.《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 07.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包括()。 A.政府接管与直接注资入股 B.批准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 C.鼓励私募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入股银行 D.暂停卖空交易E.全球监管协作 08.MEC曲线有()情况。 A.递增B.不变C.递减D.倒U E.正U F.倒V 09.庇古税原理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通过对排放污染物的厂商征税,把厂商污染行为造 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降低厂商的边际净收益,使生产 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里 B.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工 艺、管理等创新 C.作为一种污染税,庇古税提供了主要用于环保事业 的税金收入 D.由于外部性效应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滞 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 E.可以避免诱发寻租行为 10.标准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结论包括()。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自考经济学试题

自考经济学试题 201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 2.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A.土地、劳动和资本 B.土地、自然资源和风力 C.土地、劳动和金钱 D.土地、机器和风力 3.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高档服装 B.粮食 C.苹果 D.电视机 4.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是 A.完全竞争厂商 B.完全垄断厂商 C.垄断竞争厂商 D.寡头垄断厂商 5.政府为了扶持某个行业而对该行业产品制定的价格为 A.最高限价 B.最低限价 C.均衡价格 D.供求价格 6.一种所有决策都由政府来决策的经济,被称为 A.混合经济 B.市场经济 C.计划经济 D.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7.用支出法核算GDP时,下列哪项是支出之一? A.利息 B.利润 C.投资 D.工资 8.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于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总收入 D.总投资 9.根据萨伊定律,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最终能达到 A.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D.供求失衡 10.垄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产品价格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预期的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11.等成本曲线向外平移,意味着 A.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且两种要素的比价发生了变化

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导师教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

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 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3.难点:无 作业题: 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 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 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 作业题: 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 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 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 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 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 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3.难点:混合产品的提供。 作业题: 1、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2、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思考题:1、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产品是怎样供给的? 2、什么叫免费搭乘者?如何解决免费搭乘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