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级培养方案范文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级培养方案范文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级培养方案范文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级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巴德年医学班)

级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培养方案的说明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前4年要求学生在浙江大学非医学类专业完成本科学业,后4年进行医学专业训练。

前4年本科培养阶段依托竺可桢学院的培养平台,其中前2年在竺可桢学院统一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本科专业的意愿以及相应的培养要求选择理工或人文社科平台,后2年实行专业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在本科培养期间,学生还必须完成医学院规定的医预科课程。后4年进入医学专业学习,完成学业后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培养方案也相应地分成三个部分:前4年的竺可桢学院培养方案、医预科课程和后4年的医学院培养方案。

进入后4年医学教育阶段的要求

为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自级起,学生在

完成本科学业后进入医学院后4年医学教育阶段时需达到如下要求:

1.获得非医学学士学位;

2.毕业时获得浙江大学竺可桢荣誉证书;

3.完成全部医学预科课程;

4.达到毕业当年浙江大学招收直博生的英语要求。

第一部分(前4年)

竺可桢学院培养阶段

培养目标:

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为进一步培养基础广博、潜能多样、思维宽广、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临床医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打下扎实基础。

培养特色:

1.宽厚基础。实施课程内容精、深、通的研究性教学,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数理、人文社科等基础培养,打好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优秀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和确认主修专业提供多种通道。

2.差异教育。以专业导师制为核心实行个性化专业培养,突出差异教育,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

3.科研训练。实施国家、省、校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4.中外互通。开展广泛的跨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胆识,激励成长,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5.学业竞争。根据学业等综合表现进行分流培养,实施荣誉学籍和荣誉证书制度。

6.职业熏陶。开展“名师名医大讲堂”等系列讲座,将人文素

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融入本科培养阶段,使学生感受医学大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学术造诣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提升医学专业素养。

7.方法改革。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模式改革,以教学“高端化、研究化、国际化”为目标,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逐步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内学习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转变,激发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学习。

8.本博贯通。实施“精、深、通”的专业培养计划和完全学分制,学生提前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可向学校提出攻读高一级学位的申请,经导师同意和院系审核,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允许特别优秀学生提前攻读高一级学位。

培养面向:(含本大类包括的专业及所在院、系名称)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专、交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多种思维方式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修读相应大类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全校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专业所属院系所依托的一级或二级学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运筹学方

数学系数学

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含信息处理与

信息安全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方

数学系数学

向)

统计学(含金融数学、保险精

算、生物统计方向)

数学系数学

物理学物理学系物理学

化学化学系化学

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方向)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心理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球科学系地质

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系地理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球科学系地理学

大气科学地球科学系大气科学

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

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

生态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

环境科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

资源环境科学(环境资源信息技

术方向)

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利用

环境工程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学系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学系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学系工业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含能源与

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人工

环境及自动化方向)

能源工程学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方向)能源工程学系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车辆

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工程学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学工程与技术

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学工程与技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系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建筑学(5年,含景观学方向)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

城乡规划(5年)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

自动化(电气)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电路与系统

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学院力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工程

产品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计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学系光学工程

信息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控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控制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学院水利工程

海洋工程与技术(后两年在舟山校

区学习)

海洋学院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洋科学(后两年在舟山校区学

习)

海洋学院海洋科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后两年在舟山校

区学习)

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利用

农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学

园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学

植物保护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茶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

园林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动物科学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学、水产学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

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农业工程

药学药学院药学类

药物制剂药学院药学类

毕业最低学分:

137.5+5+4(5年制:177.5+5.5+4)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⒈通识课程 33+5学分

(1)思政类 11.5+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春夏

(021R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2.5 2.0-1.0 一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秋冬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0 3.0-2.0 二春夏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二、三、四

(2)军体类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

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 +2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秋冬,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春夏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 0.0-1.0 三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 0.0-1.0 四

(3)外语类 1学分

外语实行英语水平测试经过制,学生在校期间须经过“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并获得学分;在有效期内学生“托福”考试成绩95分及以上,或“雅思”考试成绩6.5分及以上,或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成绩B+及以上,可申请免修“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学生在校期间修读以下外语类课程,可计入个性课程学分,最多为6学分。

ⅰ.在“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未经过的情况下,建议修读以下课程,以顺利经过“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

05186010 英语口语 1.0 0.0-2.0 一秋冬、春夏

05186020 英语写作 2.0 2.0-0.0 一秋冬、春夏

051R0030 大学英语Ⅳ(H) 3.0 2.0-2.0 一春夏二秋冬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0 0.0-2.0 ⅱ.在“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经过的情况下,建议修读以下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51R0040 大学英语Ⅴ(H) 3.0 2.0-2.0 二秋冬、春夏

051R0050 大学英语Ⅵ(H) 3.0 2.0-2.0 二秋冬、春夏

(4)计算机类 5学分

混合班: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Z0040 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 一秋冬

211Z0050 C程序设计专题 2.0 1.0-2.0 一

(5)通识选修课程 10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的课程)、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的课程)。

学生修读人文社科组课程至少6学分,允许学生跨人文社科类修读大类课程替代通识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建议修读医学院开设的医学史;学生至少修读通识核心课程1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1门,通识核心、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同时计入跨类修读条件;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建议修读医学院开设的公共卫生导论等通识课程。

1)通识核心课程

学生在以下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41S0220 中国文学基础 3.0 2.0-2.0 一秋冬、春夏

041S0230 哲学意识 3.0 2.0-2.0 一秋冬、春夏

041S0250 中华文明史 3.0 2.0-2.0 一

秋冬、春夏

041S0150 西方文明史 3.0 2.0-2.0 一秋冬、春夏

或在全校其它社会科学或人文与艺术通识核心课程中修读2)在学校开设的“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中

至少修读一门

3)学院推荐下列课程供学生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41L0160 社会学入门 1.5 1.5-0.0 一秋冬、春夏

041I0560 日本艺术欣赏 2.0 1.0-2.0 二秋冬、春夏

041H0300 智慧与正义 1.5 1.5-0.0 一秋冬、春夏

251R0010 西方文学经典(H) 1.5 1.5-0.0 一秋冬、春夏

在全校其它通识选修课程或跨类大类课程中选择修读其余

学分

2.大类课程 39.5学分

⑴必修课程 26.5学分

根据主修专业要求,“数学分析”和“微积分”课程二选一。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

级学期

061B0170 微积分Ⅰ(H) 4.5 4.0-1.0 一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H) 2.0 1.5-1.0 一春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0-1.0 一

061R0040 线性代数Ⅰ(H) 3.5 3.0-1.0 一秋冬

061R0190 普通化学(H) 3.0 3.0-0.0 一

秋冬

0611 化学原理 3.0 3.0-0.0 一秋冬

061B0422 化学实验(乙) 1.0 0.0-2.0 一秋冬

061R0060 普通物理学Ⅰ(H) 4.0 4.0-0.0 一春夏

061R0070 普通物理学Ⅱ(H) 4.0 4.0-0.0

二秋冬

061Z0090 普通物理学实验Ⅰ 1.5 0.0-3.0 一春夏

061Z0100 普通物理学实验Ⅱ 1.5 0.0-3.0 二秋冬

(2)选修课程≥13学分

根据主修专业确认要求,在专业导师指导下修读大类模块课程,学院开设以下课程供学生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61R0130 数学分析(甲)Ⅲ(H) 4.0 4.0-0.0 二秋冬

21120401 离散数学 3.0 3.0-0.0 二

秋冬

061R0080 普通物理学Ⅲ(H) 2.0 2.0-0.0 二春夏

061R0200 数学建模(H) 3.0 2.0-2.0 二春夏

061R0050 线性代数Ⅱ(H) 2.5 2.0-1.0 一春夏

3.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65学分

1)后期实行专业导师制,原则上学生在修读各主修专业制订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实施导师指导下个性化的修读计划。

2)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学院在大三、四年单独设置3学分科研训练环节,学生参加导师科研并得到良好评价,或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及以上的等其它学科成果均可申请,经学院审核同意后可获得该环节学分。

0000000 科研训练 +3.0 三四年级

3)专业课程在没有前置课程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提前修读,但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总学分不低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数。

4)短学期环节按照专业要求进行。

5)毕业论文(设计)按专业要求进行。

4.第二课堂学分 +4

第二部分(预修课程)

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在前四年必须完成以下医预科课程:

1.物理、化学各8学分,共16学分;

2.普通生物学4学分;

3.医学类课程: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学分、分子医学实验2学分[春夏]、医学细胞生物学3学分、临床前课程概论4学分、系统解剖学3.5学分、组织胚胎学3.5学分、医学信息学2学分,共23学分。

共计:43学分。

注:

1.鉴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对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建议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修读以下人文和社会类课程:医学史、行为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人类学、宗教学;

2.建议“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医学实验”、“医学信息学”在第三年修读;“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临床前课程概论”在第四年修读;

3.建议在修读“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后再修读“分子

医学实验”;针对八年制的“分子医学实验”安排在春夏学期开设;

4.“生物化学(甲)4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学分”能够替代“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甲)4学分”能够替代“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三部分(后4年)

医学院培养阶段

一、培养目标:

为我们的学生在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出众的事业做好准备,为她们将来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科学知识、社会价值和人类需求做好准备,为她们接受进一步的职业训练做好准备。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较强的人际交流、信息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初步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二、学制:4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

最低总学分181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专业课174学分,其

中专业学位课165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的各种临床学术活动(病例讨论、大会诊、学术会议等),并完成4次读书报告(通科实习阶段进行的读书报告也可),其中必须在学科或学院公开做读书报告1次。读书报告内容为专业相关的病例讨论、文献综述汇报等。

2、专科临床轮转:原则上要求轮转科室(含导师所在科室)不少于3个,其中非导师所在科室不得少于2个且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个月。学生在各科室的轮转中原则上应分管5-8张床位,要求书写大病历至少20份。

3、临床科研训练及学位论文:学生主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资料整理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能够是病例分析报告和文献综述,或是包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论文开题时间不迟于专科实习阶段的冬学期(12月底前)。学位论文撰写、评阅和答辩工作要求在专科实习阶段的春夏学期完成(4月底前)。

六、其它

完成课程修读要求,经过临床轮转出科考核且临床能力综合考核成绩合格者,可申请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附件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 培养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特制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 一、招生对象。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入学方式。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 一、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具体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自行规定。 二、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 一、课程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应根据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学位课程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应涵盖人文素养、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本专业代码:100301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态度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 值。 7.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的医疗活动,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和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看护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9.掌握常见急症的诊断、急救处理原则。 10.掌握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以培养临床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事业而献身。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继承和发扬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能独立承担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临床医疗技术上达到临床高级专业人才水平。 4.结合临床实践,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3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疾病的临床研究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临床研究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研究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 四、培养方法及要求 课程学习集中半年时间,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20学分 自然辩证法3学分(54学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6学时) 外国语(英或日) 6学分(216学时) 医学统计学3学分(54学时) 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4学分(68学时)

最新最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创新精神,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诚信关爱,防病治病,搞好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入户寻访,预防为主,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或转送上级医院处理。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7.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8.履行医德义务。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二)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计算机、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前常见急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的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疾病预防、康复、临终关怀以及流行病学、循证医

四川高职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 李锡忠(教务处副处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负责人、 副教授) 樊先茂(医学系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管理设备与维 护专业负责人、副主任技师) 项目组顾问 宋彬(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干事长、中华放射学 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 射科主任、教授) 黄林(四川省医学影像技术学会主任委员、四川大 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总技师长、副主任技师)项目组成员 校内高毅(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 王丽霞(附属医院心电B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张明英(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管技师) 何嘉(医学系医学影像教研室讲师、主治医师) 廖林(附属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 校外刘荣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主任、副 教授) 翟昭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放射诊断教研室主 任、教授) 陈家源(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 黄小华(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主任、主任技 师) 汤春贵(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谢应朗(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杨福州(雅安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管技师) 李华(雅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胡思林(中国人民解放军37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 技师)

朱毅(原雅安市医疗器械修配所维修科主任、主管技 师) 周刚(雅安市中医院放射科主任、主治医师) 聂果(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1 建设基础 1.1 专业开办历史与现状 学院该专业前身为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雅安卫生学校的放射专业,1952年开始招收放射技士专业,1984年系统招收放射医士专业,1993 年分别招收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0年起与四川大学、川北医学院联办三年制成人大专班,2002年招收五年制高职大 专班,2003年招收三年制大专班。2005年规范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培养近5000名医学影像毕业生,分布于川、渝、西藏及部分沿海 城市的各级医疗机构,大多数成为业务骨干,部分已成长为科室主任 和院级领导;以雅安医疗机构为例统计,90%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均为 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358人,有教学 临床一体化实训室16个,总面积1200 ㎡,拥有的CT、彩超、B超、CR等医疗设备,总值达1200余万元。建立了包括雅安市人民医院、华西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63家。纵观川、藏、渝的高职高专院校,系统成熟开办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仅3所,分别位于川东、川西、重庆;而我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西南 地区高职高专中办学最早、规模最大、质量可靠、就业良好,获得了 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和香港华夏基金会重点资助短缺 优势专业。

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01214LY1]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说明:培养方案中出现红色字体的地方是有问题的地方。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扎实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并具有一定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临床医学高级专门人 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崇高职业道德,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认识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 2、主要课程 临床医学方向模块: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医学影像学方向模块: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CT诊断学、影像技术学、 核医学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5,最低学分:224)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24学分方能毕业(其中4个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为免费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医学学士。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模板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引言 “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是的,下一步往哪走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只有单程票,我们无法选择回头,无法驻足,只有不停地向前。所以,你的前方在哪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过去已成历史,未来属于自己的。 作为医学生的我,又如何走好自己的下一步呢?只有认真规划,仔细执行,下一步才有精彩可言。 一位智者这样说过: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如下是我的十年人生规划书: 一.确定目标 美好愿望:我希望自己可以充实地过每一天,希望我身边的人都健健康康,幸福快乐! 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求知和进取能帮人从病痛之中摆脱出来。 职业方向:医疗行业

总体目标:当一名医术精明,经验丰富,高职业道德素质,人人佩服,人人信赖的医生。 已进行情况:职业道德在进行中,医学知识在刻苦的学习中,学会在同龄人中确立威信度,让被人认可自己,信任自己。 二.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兴趣、能力、性格等 兴趣: 生活兴趣:我兴趣广泛,如喜欢逛街,喜欢旅游,喜欢集邮,喜欢手动制作些手工艺品,喜欢可爱的东西,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职业兴趣:我喜欢那些穿着白大褂、以睿智丰富的知识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医生。自己也喜欢当医生。 职业价值观:我认为医生首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要有精湛的医学技术和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力:我的管理和学习能力还不错。从班里的学习委员和当社团的会长这两点来看,我的办事能力是可以的,管理组织能力也得到别人的肯定,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好的学习能力为我以后的职业能力打下了基础。 性格:我是比较喜欢独立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_1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 培养计划 () 同济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 通过八年的培养,学生将在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服务,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要求的临床水平。 一、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一) 学习年限为八年。 (二) 时间分配: 医学预科阶段: 主要为通识教育和生命科学课程教学 2 学年(14 学期) ;基础医学阶段: 主要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1. 5 学年(57 学期) ;临床医学阶段: 主要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 1. 5 学年(810 学期) 以及临床医学实习 1 学年(11-12 学期) ;二级学科培养及学位论文训练: 二级学科培养 2 学年(1316 学期) ;学位论文在培养后期完成,时间不超过 20 周。 自临床实习起,原则上不安排寒暑假。 1 / 11

二、业务培养目标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 (一)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有优良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基本的伦理和法律意识。 (二) 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行为心理科学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有基本的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及祖国传统医学知识,掌握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知识。 (三) 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开拓创新、向高、精、尖领域拓展、分化和深化的发展潜力,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 熟练掌握英语,有一定的第二外语(首选德语) 的基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养成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身心健康,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主要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物理、化学、大学英语、德语、计

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doc

医学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富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奋极籜茑绑錫龀臟荜輞驾丢婦傘轆鳍驍會斷觋崭聶銨糶資奥镀閉绮罴縝产欖畬謅憐剂汤吓獵惻镰誨敘鲩躚俣纡顷鶘魚鯛抡韜俦謂緞龅靜瀋黷巯净償搗餒鄖铋篑藶飼诼鮭飙睁烁颚軾縝鹧嗩癲鷗縭蛻荡锰窦炜鸶还劳紉銬瓯侩銘謄。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刍黃辙缳韫铿镰帅恽鏜瀦咛謎齏镁閑纜钌帶鯨爛锶緲课倫绺迳檩純弯訂漵殮養頻瀟荊霁鶯镪謠侪譫恸鎔钋豎嘱赝辗潴诎玛檁終权節嘸综禱勁蕢釅億攪烏鏌設墜缚淺詳惧牘澇涛岂橥鎮毀刘詡试鄺阶鸚鴣嚴诂谅镍紡礎孫钽噦淚謂。 麻醉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阔的临床医学基础和国际视野的麻醉学人才。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临床思维能力、广适应的能力和发展潜质。能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相关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頎荛库艫幃筛黨崭錘繪侠齷烂條嬈槳劲踬驹侠寻欄語缳蕁顾潰頁僉譾潯阗懇變鲧挢岘炼諄纩钉鸡溫鸕頤闼艤飙莹尋墜蚂疖绕齪誠駑踌鹨澩哑庞娴嶼孿弹鍰栀濟駐场邹剐縟氩怀鲤贡詫輕猃純满题荊鉗緣鈣吓炜濤缌猕瀟煉蛻鐿幣。 精神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馀鰲诖踐潇羈嘘癟鉺怀羆镔塹轹櫳鮪辅鶻庞权韓誕櫧绻佇颯鱼适镊铭讜戆婦馒帧狰鸩擊謐阄鳐锯钙厉櫫詩错嚕踊镐譫騾氇鈷荫氲贍嬙賤細蛻睐釁黿薔毙跹攔蓽驅鵠财爍炝沥务順愠怃箪咏镶儐龌奂辩骇瘾瘍题贗镰碍憫横褳摊鈕。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的临床医学及扎实的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医院、防疫部门、血站、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及企业工作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医学技术高水平人才。绷橢脈机闖骂擱溃鉭鈳髕鸸钮锺钌阔權閃鹈惬諢蔥鈄髅滠嶁餳鈕梔鍥侣抠颃钹髋玮鸯譙壮荆蝎黾悭观絎蹑纹鮭类哔滯与栾鄴擁騍苌覡骝贓佥缜励鳓郑远嘮龆颏皚题诗辊絨谜課爷开缚谡郵鳌滨嵘縛俠鲵审莸乐阁矿適綈骯呂驏斩。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满足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较大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谲愜鏞缓陧幟閭腎潯祸匀韫误賠缉綣齙擞縟肠襯氢俦鲕嬌协问忧伟惊雏恺璎衬鋮昙僅訥纜靚獎駱鍘纷骗虏儿缅欧三鄉療籌荡廢貓帮顎烛鏗爛责缟场葱领聵涼馔擲絨祕鐃请疯贤蕪论僅計儔瑋馑鯉怄缮鉸闼础豎厭婴杨踯蘆縛纵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而奋斗。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疑难问题,能对下级技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或基本达到主管技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临床检验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临床检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和培养方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基础理论课学

习时间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三)临床血液学检验 (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五)临床输血检验 (六)临床分子诊断学 四、课程体系设臵 (一)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自然辩证法 18 1.5 社会科学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3 社会科学部 3.英语 144 12 外国语言学系 4.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 70 5 公共卫生学系 (二)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检验与临床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实验室管理 30 2 医学检验系 (三)专门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3.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原理与实践 30 2 医学检验系 4.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201611模板-与2013版相比,主要项目应有适度调整与优化)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00201K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要求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要求 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 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00201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较坚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以及较高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培养目标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 培养目标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完善自我,不断追求;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培养目标4:尊重患者个人信仰、隐私和人格,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树立沟通意识。 培养目标5: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态度。 培养目标6: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培养目标7: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培养目标8: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培养目标9: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

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培养目标10:具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基 本能力。 培养目标11: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目标12: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 . 培养目标13: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培养目标1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临床医疗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临床医疗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毕业要求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临床医学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关爱生命,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专业精神。 毕业要求2: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有良好的医德。毕业要求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勤奋务实,追求卓越,具备在医学某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作者:佚名 |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时间:2011-06-04 | 【大中小】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一、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思路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临床技能学教研室) 所属学科名称:临床基本技能 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着以学科为主体的传统模式。然而该模式日益落后于21世纪培养创造 性医学人才的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以临床医学“三基”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PBL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娴熟临床技能的创新性医学人才。 传统的临床基本技能主要靠《诊断学》课程教学来完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且以理论讲授为主, 辅以临床见习,时间短,学生缺乏系统训练和实践机会,特别是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的缺陷更为突出。为此,建立全方位的系统的临床训练平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以《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为指南,国家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有机整合体格检查、症状学、病史采集及沟通技能,心电图、心肺复苏、临床 常用诊疗操作、外科基本操作、妇产科基本技能及实验诊断学等内容。形成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综和性的,覆盖内、外、妇、儿、五官、眼科、精神卫生等基本技能的全新实践课程体系。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 二临床学院临床技能的重要教学基地,办成广东省广东省执业医师培训和考试中心。经过3到5年的建设与实践最终建立临床技能学教研室,发展成为医学科学的新兴学科。 二、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临床教学,临床基本技能教学至关重要。要充分调动各教学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改革与创新。从 资金投入及人员配置上给与足够倾斜,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和条件的完善配套,加强师资培训,依托学 校多方托展临床见习基地。为《临床基本技能》的临床教学提供足够保障。 2、提高临床技能教学的地位,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地位。加大临床技能教学比重,理论教学和 实践教学的比例1:2。由原来每学期临时抽调教学人员的教学方式变为以中心专职教师为主体根据教学 需要抽调部分临床带教老师参与教学。保证教学需要。将原有内、外、妇、儿、精神、眼、耳鼻喉科专业 技能独立教学方式,整合成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集教学、科研、培训、开发为一体的实践教学 中心。 3、加强临床技能教学课程建设,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为指南,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 蓝本,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将体格检查、症状学、病史采集、沟通技能、实验诊断、心电图、诊疗操作、急救技术、手术基本技能等整合成一个全 新的课程—“临床基本技能学”。 4、中心面向五年制、七年制医学生,同时做为临床研究生的教学基地和执业医师的培训基地。为手 术科室开展新手术提供动物实验外科技术平台。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广东省临床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临床教师培训基地。中心对校内为开放,建设成为全民急救医学常识培训基地,为 提高广东省全民素质做贡献,真取建设成为省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临床医学院根据《牡丹江医学院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按照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的要求,特制订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一、临床医学专业现状 临床医学专业是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专业,牡丹江医学院特色专业。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目前有专业教师32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2人;教授57人;副教授65人;讲师10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专业教学基本设施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校内实训基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是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专业实验室55个,面积10814平方米,实验教学仪器和模拟教学设备齐全,仪器设备总值2145万元,有21个专业实习基地,能较好地完成专业全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 二、专业发展建设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服务高教强省战略。结合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重医德、强技能、为基层”的专业特色。本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

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按着“体现先进性、突出应用型、强调针对性、拓展创新型、兼顾适应性”的建设原则,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创建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医学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专业发展建设目标 (一)总体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 突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专业-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力争“十三五”期间把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特色、高水平的品牌专业,成为省内综合实力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可供示范的省级品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 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纵深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毕业生。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满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 l、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及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和社区健康利益,较好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3、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并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7、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 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 2、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3、掌握人体各阶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4、掌握人体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急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知识。 7、掌握疾病预防、保健、康复、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8、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9、掌握一般危急重症的诊断、处理知识。 10、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辨证施治原则。 11、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专业技能要求: 1、具有全面、系统、正确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有系统、规范、准确进行查体及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具备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健康个性和谐统一,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胜任医疗、管理、疾病预防及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优秀医学毕业生。 二、培养要求 通过临床医学七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具有从事医学科学技术和科研工作能力的,达到硕士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病理结构和机理、致病病原体以及药理基本知识; 4、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掌握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以及临床用药原则,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能力; 5、掌握民族医学基本特点、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知识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规律和防治原则; 6、完成不少于两年半的临床实习,覆盖所有临床主干学科,并具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7、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重视伦理道德,学会运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8、具备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外语、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二)专业代码:6301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一)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招收普高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2、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及方向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基层,具有现代医学理念,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从事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1、专业基本能力 (1)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人际沟通、行为气质、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都较强。与人交流能力,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能力;与自我有关的行为能力: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等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解决问题能力等。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包括现代化办公能力、运用网络能力、计算数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审美与设计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实施学习计划,选择自主学习方式、利用网络高效学习;信息处理能力:获取信息,阅读法、询问法搜寻信息;选择信息内容、收集信息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获取数据、数据整理、数字运算等能力。 (3)专业能力:①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

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地方病的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②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③熟悉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④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⑤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及核心能力) a.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b.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c.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d.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e.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f.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g.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h.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i.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j.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k.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县及县以下各级医院、各级康复保健单位、医药企业和公司就业,从事临床医疗、医技、社区卫生保健及医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五、课程设置 (一)课内教学进程计划及时间分配表(见表一)

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_计划方

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_计划方案 《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是体现我市医疗卫生的重要标志,在医院业务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我市医学专科优势,提高我市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加强我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我市第一轮(2007年~2009年)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 一、工作目标 瞄准医学科技前沿,跟踪高科技的发展,落实“十一五”卫生科技规划,重点地鼓励、扶持、建设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竞争优势、品牌优势的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通过三年时间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使该专业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或市内领先;力争在规模、队伍、研究水平、辐射能力等方面达到省内中上水平,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特色优势的专科专病群,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专科的建设和发展,使人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先进和满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同时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评选办法 (一)申报 1、申报范围和时间: 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⑵第一轮重点专科重新申报; ⑶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上报授予证书,一并公布。 申报专科需由所属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市直单位直接报送市

卫生局科教办;县(区)所属单位须由县(区)卫生局初审后报送。申报截止时间:。 2、申报资料: ⑴填写《开封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一式3份; ⑵医疗机构许可证复印件。 ⑶《开封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中填写的科研成果、专科、论文、论著、人员资质、奖励证明及大型器械发票等硬件材料的复印件。 《开封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可从市卫生局科教办公用邮箱中自行下载,邮箱:ksj210@126om,密码:3861531。 3、申报条件: ⑴医学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能力,某些病种具有(或基本具有)市内领先、省内或国内先进的诊治技术,能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诊治问题。近3年开展有填补市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各项医疗指标达到所在级别甲等医院重点专科的要求,该专科甲级病历达90%以上,无丙级病历;根据专科建设方向,制定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诊疗,并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加强省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临床适宜诊疗技术。 ⑵医学科研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具有明确而稳定的专科主攻方向,临床特色突出并具有发展优势,科研支撑条件较好,研发能力较强,在该领域处于全市领先或先进水平。承担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并进展顺利;近5年有填补省内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近5年有获得省(部)级科技奖或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及以上科研成果奖项;近3年在国际、国家级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医学论著或综述文章15篇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