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 电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 电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 电现象教案

3.1电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什么是摩擦起电及物体带所带电荷的种类和起电实质。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和现象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知道电荷周围有电场,电荷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电场进行的。

5.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6.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7.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三、教具: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碎纸屑、梳子、验电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为什么脱毛衣时可以看到火花?(全体学生思考)

(二)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用棒靠近碎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可以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梳子与(头发)靠近梳子(头发)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分别为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箔片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全体学生思考)5.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提问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

7.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是通路。

8.电源

(1)电源作用:是提供电压装置,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发电机等。

(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9.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那么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0.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六、作业:小实验:利用水果自制一个电池。

教学反思

一、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也就是重点、难点的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等现象发生。

二、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等都是检验的标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通过一系列的魔术表演,并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何能让吸管带电?带电物体间的作用是否有规律存在?如何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板书设计:

通过摩擦 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 (电荷的转移) 带上电荷 (富兰克林)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正) 毛皮摩擦的橡胶棒(负) 吸管(负)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 现 象 吸 引 方 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