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积教案

圆柱体积教案
圆柱体积教案

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5例4、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呈现例5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

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把这两个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又是怎样的?这个公式计算体积的物体有什么特征?

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生猜想:用底面积×高=体积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1 引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S=πr2)这一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谁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然后指名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2、合作学习,探索研究。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四、课堂作业。

2.完成第20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先看图说说每个圆柱中的已知条件,再各自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强调: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要先算出底面积。

3.完成第220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读题后强调说说为什么电饭煲要从里面量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列式解答。

4、把直尺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圈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五课时:圆柱的体积练习(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练习七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以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谁来说说圆柱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我们是如何推导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公式。

2、过程再现:

(1)CAI出示动态过程,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此过程,将长方体与圆柱的体积、高、底面积对比,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长方体的底面积为等于圆柱的()。

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

二、知识梳理,练习巩固。

1、知识整理。

(1)已知圆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已知圆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3)已知圆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

(2)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10米。

(3)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2分米。

3、出示补充题示意图

底面积314平方厘米

提问:

1、这个圆柱的体积怎么求?,师板书公式:V=Sh

2、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径和高,该怎么求呢?

3、如果这是一个圆柱体鱼缸。

(1)要计算这个圆柱体鱼缸能装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2)圆柱体的容积又怎样求呢?与求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求圆柱的容积与体积方法一样,容积要从里面量出有关数据

4.完成练习七第2题。

先让学生看图猜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再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条件计算,以验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想。

5.完成练习七第3题。

独立思考后让学生说题中的数据为什么要强调是从里面量的,再想计算容积的方法。

先独立练习,在交流计算的根据

6、完成练习七第4题。计算1元硬币的体积

(1)师出示50枚1元硬币用纸卷成圆柱的形状图,引导生观察图中的条件。(2)思考:可以怎样计算1元硬币的体积?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3)交流:可以先算50枚1元硬币组成的圆柱的体积,再算1枚1元硬币的体积,也可以先算出枚1元硬币的厚度,再用底面积乘高。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底面半径:3米

2、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4/7。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的体积比第一个圆柱多多少立方厘米?

3、压路机的滚筒是个圆柱,它的长是2米,滚筒横截面半径是1米,如果滚筒每分钟滚动5周,那么10分钟可压路多少平方米?

4、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计算体积与容积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延伸,实践作业:

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进行合理的裁剪,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笔筒。

比一比,谁做的笔筒容积最大?

第六课时:圆柱的体积练习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8页6-9题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⑴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

⑵半径4厘米,高12厘米

⑶直径5分米,高6分米

2、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10米,深1米。

(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2)在池底及池壁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3)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七第6题。

⑴各自练习。

⑵交流:怎么算这个油桶的容积?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要看清单位。

怎么算这个油桶能装柴油多少千克?为什么?

2、讨论练习七第7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小组中讨论:要求一年里每个人大约要比原来多用去多少立方厘米的牙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

⑶说说怎样算一天里,每个人大约比原来多用多少立方厘米的牙膏?

3、讨论练习七第9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⑶分别怎么算?

4、讨论思考题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三、补充练习:

1.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小红每次刷牙都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这支牙膏可用36次。该品牌牙膏推出的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毫米,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这样,这一支牙膏只能用多少次?

2.一根圆柱形钢材,截下1.5米,量得它的横截面的直径是4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截下的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3.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一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右图是一个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积减少多少立方厘米?

5、一听苹果汁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10厘米。做这样一个纸箱(如图)最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盖檐和连接处不计算在内。)

6.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 熔铸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 高是多少厘米?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库伦旗三道洼中心校——杜秀文 概述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去探究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充分利用资源、学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与课情、班情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这是乡村六年级学生,是布局调整时,从各村小、初小、教学点汇集到一起后,进行分班,从而产生的班集体。 2、乡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积累也少。 3、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得出:“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的结论,学生知道了只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体积。 4、学生的学具准备充分,便于动手操作。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观察、汇报的习惯已经养成。 6、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师经过长期的作业评价、课堂情况反馈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等来分析学生的总体特征。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以“三维”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原有学习状况为基础,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我采用“支架式”、“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等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自制课件)、圆柱体教具。 2、学具:圆柱体模型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课件出示)

圆柱体积和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xx方形的周xx=(xx+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xx×宽+xx×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xxxx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S=ah =absinα 菱形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xxS=Dd/2 =a2sinα 梯形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xxS=(a+b)h/2 =mh 圆r-半径 d-直径C=πd=2πr S=πr2=扇形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S=-sinα)==- b/2·=r(l-b)/2 + bh/2 ≈2bh/3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黄建英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观察圆柱体割拼组合的过程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 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 2、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问: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出示例4 学生板演齐练 4、讨论: (1)已知圆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汪波陕西省西乡县沙河镇中心学校 概述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去探究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充分利用资源、学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与课情、班情相匹 配的激励机制,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习者特征分析 1、这是乡村六年级学生,是布局调整时,从各村小、初小、教学点汇集到一起后,进行分班,从而产生的班集体。 2、乡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积累也少。 3、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得出:“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的结论,学生知道了只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体积。 4、学生的学具准备充分,便于动手操作。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观察、汇报的习惯已经养成。 6、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师经过长期的作业评价、课堂情况反馈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等来分析学生的总体特征。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以“三维”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原有学习状况为基础,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

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底×h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表面积=2πr2+底面周长×高S表=S底+C底×h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V圆柱=S底×h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如果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则公式为:V长=abh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正=a^2×6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则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正=a·a·a=a ^3 圆锥体的体积=1/3×底面面积×高 V圆锥=1/3×S底×h边坡坡度1:0.5 应是垂距(1)比水平距(0.5)。深是多少?什么结构的?地下室?还是普通的基础挖土?算不了 可以告诉你个公式

S1是基础底面积S1=(基础底边长+工作面)*(基础底边宽+工作面) S2是基础顶面积S2=(基础底边长+工作面+高*0.5*2)*(基础底边宽+工作面+高*0.5*2) V=(S1+S2+S1 *S2的开平方)*H/3 H是深也就是高相当于直角三角形较短的一条直角边是3,较长的一条直角边是4,那么角度(较大的那个角)是arctan(4/3),用计算器算出为53.13010235度!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 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以次类推!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正切正弦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有关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动态生成作为新课程改革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自然而又充满生机的课堂。由于报刊的较多宣传,以及发表的案例,都是“动态生成”式,使得大家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现象与成功案例更为关注。而预设成功好像被大家所遗忘,甚至有的老师不敢提及预设成功,唯恐被同行取笑,造成了现实课堂“动态生成”一头热,“预设成功”一头冷。实际上,这是对动态生成的片面认识,动态生成与预设成功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 【课堂实录】 片段一:预设成功。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体积,紧接着让学生试求圆柱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师:容器中水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就可以计算出体积了。 生2:“称”水的重量,就能推算出体积了。 生3:(插嘴)我也听爸爸说过了,水的比重是1,不用“换算”……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用“倒”、“称”的方法解决了“圆柱体的水”的体积。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

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生4:把橡皮泥放在长方体容器中,压成“长方体型的橡皮泥”。 生5:用手捏成长方体,量一量就可以计算体积了。 师:假如这个物体(指着橡皮泥)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生6:将它浸在装有水的长方体的容器中,问题就能解决了。 生7:刚才想圆柱的体积,都是倒、捏,我想要有一个计算圆柱 体体积的统一方法就好了! 生8:我觉得圆柱体和长方体有联系。 …… [圆柱的体积一课,因为结合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而预设教案,在解决发现生活中的圆柱体水、橡皮泥、木块等体积问题,让学 生联想到需要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 片段二:动态生成。 师:我们先来一起回忆一下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时,是如何 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媒体演示,板书:转化)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有学生举手,跃跃欲试):那么我们也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 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讨论:“把圆柱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比较合适”?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

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探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培养学生应用公式解决为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用大萝卜切成圆柱,并把它分成若干等份的扇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唤醒旧知。 1、课件出示 师:回忆我们学过哪些的立体图形,怎样求他们的体积? (回忆长方体的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索新知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2、 你能猜测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吗?(生:可能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验证我们猜测的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是否能 成立? (学生在课前把大萝卜圆柱体,把它分成4、8、16、个扇形,用它学具,学生亲自经历了把圆柱分割成扇形的过程。学生亲历对圆柱体如何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全过程。) (此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发挥,让每一个学生体亲历转化的的过程,在小组交流中真正的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来源,真正的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组把你们的验证过程汇报给大家听? 生1: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我们发现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体底面半径的一半,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半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它们的体积不变。所以我们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也就等于长方体∏ r × r ×h,也就是底面积×高,所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 生2:我们组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他们的体积不变,所以我们验证,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是成立的。 生3:我们组是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扇形面积的一半,扇形 的面积=底面周长×12 ×高,长方体的高=圆柱体的半径,底面周长=2∏ r,2和2约分,所以我们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是成立的。 (赢得了台下的掌声。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会给我们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会让他们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5、 师:你们真棒,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我们的公式是成立 的。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直观,更简洁?你愿意把这种方法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探索出的三种方法,第二种更容易让全体学生接受,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1、3种的推导过程,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至少都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知道公式的来源。) 6、 屏幕演示:(学生边说边演示)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 教学设计 开阳一小:顾加芬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已掌握了圆柱的特征,会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已初步理解长(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教材通过让学生回忆求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提出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正)方体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教具、媒体的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拼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

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等分模型,平分好的圆柱形萝 教学过程: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1)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3)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阳西县实验小学孙月盈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已掌握了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已初步理解长(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教材结构层次清楚,让学生回忆求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提出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正)方体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教具、媒体的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拼、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圆柱=sh,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的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有序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2、使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显示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意识。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的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等基础的立体图形,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过程中,通过课件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知觉器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模仿、体验等方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谈话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

《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把这两个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又是怎样的?这个公式计算体积的物体

有什么特征? 2.指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圆柱有多少条高?有几个底面?每个1自由的面积如何计算?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设疑揭题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评析:复习抓住教学重点,瞄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旧方法进行铺垫,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自然。新课引入教师"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导"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新课教学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l)自学第43页例五,然后按照书中要求,两人一组将于中的圆柱切开拼一拼,再说一说你拼成三个近似什么形状的立方体? (2)请学生演示教具,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切割拼合过程。 (3)根据学生讲解,出示圆柱和长方体的彩图。 (4)学生观察两个立体图,找出两图之间有哪些部分是相等的? (5)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书:V=sh

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圆柱的体积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

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者李兴仁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标准摘录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学习了体积,经历了长、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本课的技能。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100%。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标率95%。 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达标率95%。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100%。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95%。 学习重点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1、师: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具,课件。 2、生:削好的圆柱体萝卜或土豆、或圆柱体橡皮泥,小刀。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然后通过例题教学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

圆柱体的体积(教案)

课题:圆柱的体积 河头店镇东大寨小学李彩云 教学内容:54—55页圆柱的体积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通过学生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出示冰淇淋的图片,(生观察)

这是两种不同形状的冰淇淋,观察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图片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桶壁厚度忽略不计,就是求圆柱形冰淇淋的体积,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合作探究 1、猜测:猜一猜,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 2、小组交流探讨验证方法 3、汇报验证的方法 谁能说一说你们准备怎样验证呢? 4、验证发现 (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学具,请同学们按自己想的方法验证一下。 (2)生操作,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3)汇报发现。 5、演示,推导总结公式 通过操作,我们发现,把圆柱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大家想一想等份的份数越多会怎么样?体积变了没有?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怎么样? 师生共同总结: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设计1_1

三、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1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2.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3.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 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出示幻灯片长方体)这是什么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同样的方法复习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是怎样的? [复习旧知,为后面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做铺垫]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们都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有礼物,还有生日蛋糕。 师:今天是亮亮和爷爷的生日,你们观察一下书的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的一家在一起过生日,亮亮和爷爷都有一个生日蛋糕,而且爷爷的生日蛋糕大,亮亮的生日蛋糕小。 生:亮亮和爷爷的生日蛋糕都是圆柱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说说,爷爷的生日蛋糕,意味着什么?联系我们刚学过的知识来说。

生:生日蛋糕大,就意味着它的体积大,生日蛋糕小,就是它的体积小。 师:你们真棒!那么想不想知道两个生日蛋糕的具体大小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三、推导、论证 1.拿出两个不易分辨体积大小的茶叶筒。 师:你们能说出哪个茶叶筒体积大吗?怎样比较两个茶叶筒体积的大小呢? 让学生思考和交流。 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 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4.师生合作。用教具把圆柱等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把圆柱等分32份同样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观察两次等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不同点: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起接近一个长方体。 5.同学们观察一下,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板书。 生:近似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7.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四、实际应用 1.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生:底面积和高) 2.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 出示书中的例题:一根圆柱形的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学生读题,特别提示统一单位。学生自主计算后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P31页练一练1。 练一练2:理解题意,使学生理解方钢的体积与锻造后的圆柱形体积相等,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测量你身边的圆柱的体积并向大家汇报你是怎样测量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练习题

圆柱体积进阶练习(A)组 1.【题文】一个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半径为3分米,如果里面的油深2分米,这个油箱里装油()升。 A.18.84 B.37.68 C.56.52 【答案】C 【解析】 根据圆柱形油桶的底面半径为3分米,可以求出油桶的底面积,再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求出所装油的容积。 解:3.14×32×2=56.52(升) 2.【题文】一根圆柱形木料长4米,沿横截面切成三段后表面积增加了 2.4平方分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16 B.24 C.2.4 D.36 【答案】B 【解析】 圆柱形木料截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个圆柱的底面积,由此先求出木料的底面积,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求出木料原来的体积。 解:4米=40分米 2.4÷[2×(3-1)]×40 =0.6×40 =24(立方分米) 3.【题文】圆柱的高扩大2倍,底面半径也扩大2倍,圆柱的体积就扩大( )倍。 A.2倍 B.4倍 C.8倍 【答案】C 【解析】 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分别求得扩大前、后的体积,再进行比较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解:扩大前的体积:V=πr2h,

扩大后的体积:V=π(r×2)2×(h×2)=8πr2h, 所以圆柱的体积就扩大了8倍。 4.【题文】如图,一个圆柱高8厘米,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将增加2 5.1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A.401.92 B.100.48 C.40.96 D.200.96 【答案】B 【解析】 可以通过高增加2厘米,表面积将增加25.12平方厘米,先求出圆柱的半径,然后再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πr2h,求出原来圆柱的体积。 解:圆柱的底面圆的半径:25.12÷2÷3.14÷2=2(厘米) 原来圆柱的体积:3.14×22×8=100.48(立方厘米) 5.【题文】一段圆柱形铝合金材料长2.5米,横截面的半径是2厘米,已知每立方厘米的铝合金材料重3克,这段铝合金材料重()千克。 A.9.42 B.10.48 C.9420 D.200.96 【答案】A 【解析】 先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πr2h求出它的体积,再求出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即可。 解:2.5米=250厘米 3.14×22×250×3 =3.14×1000×3 =9420(克) 9420克=9.42千克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1、用于演示把圆柱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的教具。 2、多媒体课件。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体积?我们学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揭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其中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教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课件演示。 1、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柱的体积,能不能也像刚才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一样,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呢?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你准备把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你是怎样转化成这个立体图形的? 转化以后的立体图形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学生交流,教师动画演示。 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指名叙述: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你会操作吗? 教师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

数学《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叶青柏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的: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

少条高? 二、回忆导入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让学生回忆,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今天将要学习的圆柱的体积大家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校的体积 三、新课讲授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的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师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观察底面提问:“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导读:本文是关于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4,完成第44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拄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校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 “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