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特征

问题:

答案:

哺乳动物特征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相关阅读】

哺乳类动物(mammal)哺乳类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身体有毛发,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

哺乳动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觉潜力的进一步发展;持续恒温;繁殖效率的提高;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潜力的增强;体表有毛、胎生、哺乳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这一切涉及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改变,包括脑容量的增大和新脑皮的出现,视觉和嗅觉的高度发展,听觉比其他脊椎动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齿和消化系统的特化有利于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强了活动潜力。有助于获得食物和逃避敌害;呼吸、循环系统的完善和独特的毛被覆盖体表有助于维持其恒定的体温,从而保证它们在广阔的环境条件下生存。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征,

保证其后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皮肤

哺乳动物的皮肤致密,结构完善,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有良好的抗透水性,控制体温及敏锐的感觉功能。为适应于多变的外界条件,其皮肤的质地、颜色、气味、温度等能与环境条件相协调。

哺乳动物皮肤的主要特点为:

(1)皮肤的结构完善

哺乳动物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的表层为角质层,表皮的深层为活细胞组成的生发层。表皮有许多衍生物,如各种腺体、毛、角、爪、甲、蹄。真皮发达,由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两种纤维交错排列,其间分布有各种结缔组织细胞、感受器官、运动神经末梢及血管、淋巴等。在真皮下有发达的蜂窝组织,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在此贮藏有丰富的脂肪,故又称为皮下脂肪细胞层。

(2)皮肤的衍生物多样

哺乳动物的皮肤衍生物,包括皮肤腺、毛、角、爪、甲、蹄等。

1)皮肤腺:十分发达,于表皮的生发层,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一样,可分为乳腺、汗腺、皮肤腺、气味腺(麝香腺)等。

乳腺为哺乳类所特有的腺体,能分泌内含丰富营养物质的乳汁,以哺育幼仔。乳腺是一种由管状腺和泡状腺组成的复合腺体,通常开口于突出的乳头上。乳头分真乳头和假乳头两种类型,真乳头有1个或几个导管直接向外开口;假乳头的乳腺管开口于乳头基部腔内,再由总的管道透过乳头向外开口。乳头的数目随种类而异,从2个至19个,常与产仔数有关。低等哺乳动物单孔类不具乳头,乳腺分泌的乳汁沿毛流出,幼仔直接舐吸。没有嘴唇的哺乳动物如鲸,其乳腺区有肌肉,能自动将乳汁压入幼鲸口腔。

另一种皮肤腺为汗腺,是一种管状腺,它的主要机能是蒸散热及排除部分代谢废物。体表的水分蒸发散热即出汗,是哺乳动物调节体温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些汗腺不发达的种类,主要靠口腔、舌和鼻表面蒸发来散热。

皮脂腺为泡状腺,开口于毛囊基部,为全浆分泌腺,其分泌物含油,有润滑毛和皮肤的作用,也是一种重要的外激素源。气味腺为汗腺或皮脂腺的衍生物,主要功能是标记领域、传递信息,有的还具有自卫保护的作用。气味腺有数十种,如麝香腺。肛腺、腹腺、侧腺、背腺、包皮腺等。气味腺的出现及发达程度,通常是与哺乳类以嗅觉作为主要猎食方式相联系的,而以视觉作为主要定位器的类群其嗅觉及气味腺均显著退化。

2)毛: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为表皮角化的产物。毛由毛干及毛根组成。毛干是由皮质部和髓质部构成;毛根着生于毛囊里,外被毛鞘,末端膨大呈球状称毛球,其基部为真皮构成的毛乳头,内有丰富的血管,可输送毛生长所务必的营养物质。在毛囊内有皮脂腺的开口,可分泌油脂,润滑毛、皮;毛囊基部还有竖毛肌附着,收缩时可使毛直立,有助于体温调节。按毛的形态结构,可将毛划分为长而坚韧并有必须毛向的针毛(刺毛),柔软而无毛向的绒毛,以及由针毛特化而成的触毛。哺乳类体外的被毛常构成毛被,主要机能是绝热、保温。水生哺乳动物基本上无毛的种类如鲸,有发达的皮下脂肪以持续体温的恒定。毛常受磨损和退色,通常每年有一、二次周期性换毛,一般夏毛短而稀,绝热力差,冬毛长而密,保温性能好。陆栖哺乳动物的毛色与其生活环境的颜色常持续一致,通常森林或浓密植被下层的哺乳动物毛呈暗色,开阔地区的呈灰色,沙漠地区多呈沙黄色。

3)角:是哺乳动物头部表皮及真皮特化的产物。表皮产生角质角,如牛、羊的角质鞘及犀的表皮角,真皮构成骨质角,如鹿角。哺乳类的角可分为洞角、实角、叉角羚角、长颈鹿角、表皮角等五种类型。

洞角,由骨心和角质鞘组成,角质鞘即习称之为角,成双着生于额骨上,终生不更换,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洞角为牛科动物所特有。

实角,为分叉的骨质角,无角鞘。新生角在骨心上有嫩皮,通称为茸角,如鹿茸。角长成后,茸皮逐渐老化、脱落,最后仅保留分叉的骨质角,如鹿角。鹿角每年周期性脱落和重新生长,这是鹿科动物的特征。除少数两性具角如驯鹿,或不具角如麝、獐之外,一般仅雄性具角。

叉角羚角,是介于洞角与鹿角之间的一种角型。骨心不分叉而角鞘具小叉,分叉的角鞘上有融合的毛,毛状角鞘在每年生殖期后脱换,骨心不脱落。

这种角型为雄性叉角羚所特有,而雌性叉角羚仅有短小的角心而无角鞘。

长颈鹿角,由皮肤和骨所构成,骨心上的皮肤与身体其他分的皮肤几乎没有差别。

表皮角,完全由表皮角质层的毛状角质纤维所组成,无骨质成分,为犀科所特有。角的着生位置特殊,在鼻骨正中,双角种类的两角呈前后排列,前角生于鼻部,后角生长在颔部。

4)爪、甲和蹄:均属皮肤的衍生物,是指(趾)端表皮角质层的变形物,只是形状功能不一样。爪,为多数哺乳类所具有,从事挖掘活动的种类爪个性发达。食肉类的爪十全锐利,如猫科动物的爪锐利且能伸缩,是有效的捕食武器。甲,实质为扁平的爪,是灵长类所特有。蹄,为增厚的爪,有蹄类个性发达,并可不断增生,以补偿磨损部分。

骨骼

哺乳动物的骨骼系统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完善。主要由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大部分组成。其结构和功能上主要的特点是:头骨有较大的特化,具两个枕骨踝,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牙齿异型;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颈椎7枚;四肢下移至腹面,出现时和膝,将躯体撑起,适应陆上快速运动。

(1)中轴骨骼

包括颅骨、脊柱、胸骨及肋骨。

1)颅骨:由于哺乳类的脑、感官的发达以及口腔咀嚼的产生,故颅骨相当大。颅腔由额骨、顶骨、枕骨、蝶骨、筛骨、鳞骨、鼓骨等构成,其中枕骨、蝶骨、筛骨等均由多数骨块愈合而成,骨块的减少和愈合使头骨坚而轻,是哺乳类的一个明显特征。脑位于颅腔内,以颅骨后方的枕骨大孔与脊髓连接。枕骨大孔两侧各有一枕踝与第一颈椎相关节。哺乳类的眼眶、鼻腔和口腔主要由泪骨、观骨、鼻骨、鼻甲骨、上颌骨、前颌骨、腭骨、翼骨、犁骨、下颌骨、舌骨等构成。下颌由1对下颌骨(齿骨)组成,为哺乳类头骨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下颌骨后端与鳞骨相关节。

2)脊柱:由一系列椎骨组成,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颈椎骨通常为7枚,只有少数种类为6枚(如海牛)或8~10枚(如三趾树懒),绝大多数的哺乳类不论颈的长短(如长颈鹿和刺猬)都是7枚颈椎。第1个颈椎称寰椎,第2个颈椎称枢椎,寰椎呈环状,前面构成一对关节面与枕踝相关节,枢椎椎体前端构成齿突伸入寰椎的椎孔,赋予头部能灵活转向。胸椎常为13枚左右,各胸椎与肋骨相连结,并与肋骨和胸骨共同构成胸廓;胸骨分节,有飞翔潜力的蝙蝠和营地下掘穴生活的鼹鼠等哺乳动物,有与鸟类相类似的龙骨突起。腰椎为4~7枚。荐骨为3~8枚,且融合为一,与腰带相关节;无后肢的鲸类,荐骨不明显。尾椎数随尾的长短而异,变化很大,从数枚至数十枚不等。

(2)附肢骨骼

包括肩带、腰带、前肢骨、后肢骨。

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锁骨构成。陆栖哺乳动物肩带的肩胛骨十分发达,乌啄骨退化成肩胛骨上的一个突起。锁骨多趋于退化,有的无锁骨,如奇蹄类和偶蹄类。而在适于攀缘、掘土和飞翔生活的类群中锁骨则发达。可见锁骨发达程度与前肢活动方式关系密切,凡前肢作前后活动的种类其锁骨退化,前肢作左右活动的种类其锁骨发达。

2)腰带:由骼骨、坐骨和耻骨构成。骼骨与荐骨相关节,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愈合成一块髓骨,构成关掉式骨盘。哺乳类的腰带愈合,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

3)前肢骨及后肢骨:其结构与一般陆生脊椎动物的模式类似,但前后脚掌(跖)、指(趾)骨,随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有大变化,如蝙蝠特化为翼状肢,鲸为鳍状肢,奇蹄类、偶蹄类为捷行肢。除鲸目、海牛目、翼手目和部分有袋目外,哺乳动物的多数种类股骨下端前方有膝盖骨,膝关节向前转,提高了支撑和运动的潜力,这是哺乳类有别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按陆生哺乳动物四肢着地行走的不一样方式,足型可分为跖行、趾行和蹄行性。其中以蹄行性与地面接触最小,是适应快速奔跑的足型。

肌肉

哺乳类的肌肉系统与爬行类基本相似,但其结构与功能均进一步完善。主妥特征:四肢及躯干的肌肉具有高度可塑性。为适应其不一样运动方式出

现了不一样的肌肉模式,如适应于快速奔跑的有蹄类及食肉类四肢肌肉强大。

皮肌十分发达。哺乳类的皮肌可分为两组:一组为脂膜肌,可使周身或局部皮肤颤动,以驱逐蚊蝇和抖掉附着的异物。脂膜肌还可把身体蜷缩成球或把棘刺竖立防御敌害,如鲮鲤、豪猪、刺猬。哺乳类中高等的种类脂膜肌退化,仅在胸部、肩部和腹股沟偶有保留。另一组皮肌为颈括约肌,其表层的颈阔肌沿颈部腹面向下颔及面部延伸,构成颜面肌及表情肌。哺乳类中的低等种类无表情肌,食肉动物出现表情肌,灵长类的表情肌发育好,而人类的表情肌最为发达,约有30块。

围绕口周围有复杂的唇肌,在吮吸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分布于颅侧和颧弓,止于下颌骨(齿骨)的颞肌和嚼肌强大,这与捕食、防御以及口腔的咀嚼密切相关。

隔肌为哺乳类所特有的肌肉,为一横位的随意肌,把内脏腔分隔成胸腔和腹腔,隔肌的活动有助于呼吸。

消化

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消化管分化程度高,出现了口腔消化,消化潜力得到显著提高。与之相关联的是消化腺十分发达。

(1)消化管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1)口腔:哺乳动物的口腔咀嚼和口腔消化方式,引起了口腔结构的较大改变。出现了肉质的唇,为吸乳、摄食、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并为发音吐字器官的组成部分。草食类哺乳动物的唇个性发达,有的上唇有唇裂,如兔。为适应口腔咀嚼活动,哺乳类口裂缩小,并在两侧牙齿的外侧出现了颊部,一些种类的颊部还发展了呈袋状结构的颊囊,用以贮藏食物,如猴。口腔顶壁由骨质的硬腭及软腭所构成,从而把鼻腔开口(内鼻孔)与口腔分隔开,鼻的通路即沿硬腭。软腭后行,直至正对喉的部位,后鼻孔开口于咽腔。腭部常有角质上皮的棱,可防止食物滑脱。草食及肉食种类有发达的角质棱。

口腔内有十分发达的肌肉舌,有助于摄食、搅拌及吞咽,并为人类发音的辅助器官。舌表面分布有味蕾,为味觉器官。上、下颌骨上着生有异型齿,齿由齿槽长出,中有髓腔,充有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因齿的形状和功用不一样,可分为门齿一一切割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咬、切、压、研磨食物等多种功能。不一样食性的哺乳动物,其牙齿的形状、数目均有很大变化。但同一种类的齿型及齿数是稳定的。故齿型及齿数为哺乳类分类的重要依据,通常用齿式来表示。上颌齿的一半写在线上,下颌齿的一半写在线下(相当于分子式的写法

),如狼和狐,上下颌每侧各有3个门齿(3/3),1个犬齿(1/1),4个前臼齿(4/4)和2个上臼齿及3个下臼齿(2/3)。可简写为i。3/3,c。1。1,p。4/4,m·2/3=42;或3/3。1/1,4/4,2/3=42;或数42个得自齿式的两倍,因齿式只列出总齿数的一半。有胎盘类的基本齿数最多是44个(3/3,1/1,4/4,3/3),但许多动物趋于减少,有些种类完全无齿(如食蚁兽、穿山甲);唯有一些特化的鲸,牙齿超过44个;有袋类的一些科,也有更多的齿数。哺乳动物的口腔内有耳下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等3对唾液腺,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可分泌唾液淀粉酶,对食物进行口腔消化。此外,一些哺乳动物以口腔唾液腺的蒸发失水,作为体温调节的一种形式。

2)咽:哺乳动物的咽构造完善,前接口腔,后通喉与食道。由于次生腭的构成,内鼻孔也开口达咽部,故咽部是消化管与呼吸道的交叉处。在咽部两侧还有耳咽管(欧氏管)的开口,可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而保护鼓膜。咽部周围有淋巴腺体(扁桃体)分布。喉门外有一会厣软骨,其启闭以解决咽、喉交叉部位呼吸与吞咽的矛盾。

3)食道:紧接咽之后,为一细长的管,下端接胃。食道为食物透过之通道,无消化作用。

4)胃:是哺乳动物消化道的重要部分,其形态常因食性的不一样而变化,多数哺乳类为单胃;草食性哺乳动物为复胃,又称反刍胃,一般由4室组成,即瘤胃、蜂巢胃(网胃)、瓣胃和腺胃(皱胃)。仅腺胃为胃本体,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其他3个胃室均为食道的变形。具有复胃的草食性动物,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要进行多次反刍,直至食物充分分解为止。

5)小肠:哺乳动物的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小肠分化程度高,其粘膜富有绒毛、血管、淋巴和乳糜管,加强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

6)大肠:较小肠短,粘膜上无绒毛,其粘液腺能分泌碱性粘液保护和润滑肠壁,以利粪便排出。在大肠开始部的一盲支为盲肠,其末端有一蚓突。盲肠在单室胃的食草动物个性发达,除海象、犰狳、大食蚁兽、蹄兔等有1对盲肠外,其他哺乳动物都只有1个盲肠。哺乳动物的大肠可分为结肠与直肠,直肠直接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泄殖腔消失),是哺乳类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显著区别。

消化腺

哺乳动物的消化腺除3对唾液腺外,在横隔后面,小肠附近还有肝脏和胰脏,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肝脏除分泌胆汁外,还有贮存糖原、调节血糖,使剩余的氨基酸脱氧构成尿及其他化合物,将某些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物质,合成血浆蛋白质等功能。

呼吸

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十分发达,个性在呼吸效率方面有了显著提高。空气经外鼻孔、鼻腔、喉、气管而入肺。

鼻腔

哺乳动物的鼻腔可分为上端的嗅觉部分和下端的呼吸通气部分。鼻腔的上端有发达的鼻甲,其粘膜内有嗅细胞。此外,还有伸入到头骨骨腔内的鼻旁窦,增强了鼻腔对空气的温暖、湿润和过滤作用。同时,它也是发声的共鸣器。

哺乳动物喉的构造完善。喉为气管前端的膨大部分,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音器官。喉由软骨、韧带、肌肉及粘膜构成。喉的入口称喉口,喉壁腹前缘的会厣软骨在吞咽时可遮盖喉口,食物和水经会厣上面进入食道,可防止食物和水误入气管。平时喉口开启,是空气进出气管的门户。由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的喉腔,在中部的侧壁上有粘膜褶所构成的声带为发声器官,开始出现于无尾两栖类,但以哺乳类最发达(仅单孔类及有袋类缺如)。

气管

位于食道的腹面,进入胸腔后分叉成一对支气管通入肺。气管与支气管在结构上主要的特点是:管壁由许多背面不相衔接的软骨环支持,从而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气管粘膜具纤毛上皮和粘液腺,可过滤空气,粘液腺分泌的粘液能粘住吸入的空气中的尘粒,在纤毛的推动下尘粒移至喉口,经鼻或口排出。

肺和胸腔

哺乳动物肺的结构最复杂,是由复杂的“支气管树”所构成,支气管分枝的盲端即为肺泡。肺泡数量十分巨大,因而大大增加了呼吸表面积,如羊的肺泡总面积可达50~90m2,马的肺泡达500m2,人的肺泡为70m2,相当于体表面积的40倍,明显地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果。肺泡之间分布有弹性纤维,在呼吸的配合下可使肺被动地回缩。

胸腔是容纳肺的体腔,为哺乳动物所特有,当呼吸活动进行时,肺的弹性口位,使胸腔呈负压状态,从而使胸膜的壁层和脏层紧贴在一齐。此外,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将胸腔与腹腔分开的横隔膜,在运动时可改变胸脏容积,再加上肋骨的升降来扩大或缩小胸腔的容积,使哺乳动物的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

循环

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心脏、血管及淋巴系统。其显著特征是在维持快速循环方面十分突出,以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和养料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具左体动脉弓。红细胞无核。

(1)血液

哺乳动物的血液与其他脊椎动物不一样的是:红细胞无核,呈两凹扁圆盘状,仅骆驼科和长颈鹿科的红细胞呈椭圆形;红细胞体积较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小,如蛙的红细胞长短径为22.8μmXl5.8μm,鸽为14。7μmX6.5μm,牛为5.1μmX5.1μm,麝为2.5μmX2.5μm;红细胞的数量哺乳也较其他脊椎动物为多,如兽类达600~1300万个。这些特征大大增加其表面积,并提高了与氧气结合的潜力。

哺乳动物分类

哺乳纲动物分类 原兽亚纲 单孔目 鸭嘴兽科:仅鸭嘴兽一种 针鼹科:2种针鼹 兽亚纲 后兽下纲 有袋目 负鼠总科 分布于南美的有袋类 负鼠科:约67种 小[鼠儿]科:仅小[鼠儿]1种 新袋鼠科:7种 袋鼬总科:分布于大洋洲的有袋类 袋鼬科:包括袋鼬、袋獾等,约50余种 袋狼科:仅袋狼一种,已灭绝 袋[豸齿]科:仅[袋豸齿]一种,又称袋食蚁兽 袋鼹科:仅袋鼹一种 袋狸总科 袋狸科:约17种 兔袋狸科:2种兔袋狸 袋貂总科 袋貂科:约13种 袋鼯科:约22种 树袋熊科:仅树袋熊一种 [鼠足]鼯科:6种 蜜貂科:1种 袋熊科:毛鼻袋熊等3种 鼠袋鼠科:又称,约10种 袋鼠科:包括袋鼠、树袋鼠、袋等,50余种 真兽下纲 食虫目 哺乳动物第三大目,现生兽类大多起源于此目 无尾猥总科 无尾猥科:无尾猥、稻田猥等30余种,主要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獭鼩科:3种 沟齿鼩科:2种,分布于海地和古巴 金鼹总科 金鼹科:特产于非洲,约21种 刺猬总科 刺猬科:刺猬、鼠猬等,约22种 鼩鼱总科 鼩鼱科:分布广泛的食虫类,包括鼩鼱、白齿鼩、水鼩等270余种 鼹鼠科:包括鼹鼠、鼩鼹等,约33种 跳鼩目 以前置于食虫目,1984年后单列一个目 跳鼩科:特产于非洲,包括跳鼩、象鼩等,约15种 攀兽目 树鼩科:特产于南亚东南亚,与灵长类、跳鼩类亲缘关系较近,约16种皮翼目 鼯猴科:能滑翔的哺乳类,特产于东南亚,2种 翼手目 哺乳动物第二大目,会飞的兽类 大蝙蝠亚目 狐蝠科:包括狐蝠、果蝠等,约180种 小蝙蝠亚目 鞘尾蝠总科 鼠尾蝠科:3种 鞘尾蝠科:约49种 混合蝠科:仅混合蝠一种 兔唇蝠科:2种 菊头蝠总科 裂颜蝠科:12种 巨耳蝠科:5种 菊头蝠科:约62种 蹄蝠科:约60种 叶口蝠总科 叶口蝠科:特产于中南美,约140种 妖面蝠科:8种 吸血蝠科:3种 蝙蝠总科

现代啮齿目动物的分类

啮齿目动物地起源与进化 啮齿目在脊椎动物进化上可以说是最成功地一支.其种类超过了所有其他哺乳动物种类地总和.啮齿动物在进化上获得成功地原因可能是多样地,但首先是应归于个体较小.小地个体,就可去开辟、适应大动物所不适宜地环境,从而建立大地种群.其次是繁殖力强.强大地繁殖力,意味着其具有广阔地生活区域和对各种不同生态环境地适应.啮齿动物不但在陆上生活,空中、水中也有他们地成员.空中有滑翔地鼯鼠,水中有水鼠平.此外还有荒漠中地跳鼠,森林中地睡鼠,洞穴中地鼢鼠,以及扰乱人类几万年地小家鼠.从赤道到极地,甚至高山、海岛上,到处都有他们地踪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啮齿动物地起源 啮齿类地起源,一直是多年未解地问题. (一)北美起源说 副鼠()化石发现在百万年前北美最晚古新世地层中.它很像大松鼠,脚上有爪,会爬树,还有一条长尾巴,用以保持身体平衡.门齿像把大凿子,后面有个颊齿.以副鼠为样板,推测啮齿类起源于古新世地灵长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中亚起源说 近年在我国发现地新材料证实,啮齿类应当起源于中亚.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地东方晓鼠是啮齿类地祖先类型,内蒙古地磨楔齿鼠则是最原始地啮齿类.世纪年代,在我国安徽潜山县古新世中晚期(距今百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了东方晓鼠地化石,它有一对大门齿,退化地颊齿,以及门齿和颊齿两种不同位置咬合机能地雏型,与啮齿类很相似(图).经过我国科学家多方研究考证,确认东方晓鼠是现今最接近啮齿类祖先地动物,现在大多数学者肯定东方晓鼠与啮齿动物起源地关系.近年在湖南衡东县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地钟健鼠地完整头骨,更加证实了这种论断.当然,晓鼠不可能是啮齿类地直接祖先,但至少可以说,啮齿类动物可能起源于晓鼠类地近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啮齿动物地进化 鼠类和兔类是哺乳动物中演化十分成功地类群,但它们地大多数对人类地发展有害无益.如果人类不珍惜、不爱护自己地生存环境,那也许若干年之后地球就是它们地天下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这些动物地繁殖力大得惊人,适应环境地能力也特别地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牙齿进化与地层时代划分 牙齿是研究啮齿类进化地主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和地层对比地可靠证据.啮齿类地进化速度很快,反映在牙齿构造上地变化也快,这是鉴定、划分地层地有利条件.例如,最早地仓鼠类化石发现或起源于我国距今百万年前地晚始新世地层中,到距今百万年前地中新世晚期,在这多地时间中,仓鼠类已经历了三次大地替代.每一代各有自己地构造特征,且有许多化石代表,为划分地层提供了极为重要地科学依据.进化愈快,构造特征变异愈快,地层划分就可能越细、越精确.一种叫模鼠地田鼠类,在不到百万年地时间里,牙齿从有根到无根,齿面地纹饰也逐渐变化.如果在地层里找到哪种模鼠,就可以推断该地层地时代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啮齿动物地进化 根据牙齿、咬肌结构啮齿目动物大体分成大类:始啮类(如今仅在北美残留一种—山河狸)、松鼠类(包括松鼠和河狸)、鼠类(家鼠、仓鼠和跳鼠)和豚鼠类(豚鼠和水豚).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地研究认为,南美豚鼠与其他啮齿类地相似性低于它与灵长类或其他哺乳动物地相似性,因此认为南美豚鼠不是啮齿类,从而对传统地啮齿类概念提出挑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真菌分类表

真菌分类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真菌分類表) 真菌分类表,本列表使用NCBI所公告之真菌分類表[1]為準。 以前的分類學家將真菌和细菌都列為植物,称为菌类植物,但他们和植物相当不同,都是异养生物,现在的分类法倾向将它们独立在动物和植物之外,各自单独分为一个界。 目录 [隐藏]

? 1 子囊菌门(Ascomycota) o 1.1 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 ?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o 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 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 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 1.2.4 散囊菌綱 (Eurotiomycetes) ? 1.2.5 虫囊菌綱 (Laboulbeniomycetes) ?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 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 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 o 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 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 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o 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 o 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 o 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 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 o 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 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 ? 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 ?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 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 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 o 4.1 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 ? 5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哺乳动物介绍及种类大全-2019年教学文档

哺乳动物介绍及种类大全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纲的一类用肺呼吸 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哺乳动物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业界估计有5400种哺乳动物,分为约1200属,153科,29目。哺乳动物分为2个亚纲:原哺乳亚纲(包含卵生的单孔目动物)、兽亚纲(包含有胎盘哺乳动物和卵胎生的有袋类动物)。多数的哺乳动物(包括6最大目)属于有胎盘哺乳动物。其中三个最大目分别是啮齿目、翼手目和鼩形目。啮齿目包括鼠类、翼手目包括蝙蝠、鼩形目则包括鼩鼱、鼹鼠及沟齿鼠。另三个最大目则是食肉目(狗、猫、鼬、熊、海豹等),鲸偶蹄类(有蹄动物、鲸鱼),灵长目(包括人类)。哺乳动物根据生育方式分为三个主要下纲:单孔目动物、有袋类动物、有胎盘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按外型、头骨、牙齿、附肢和生育方式等来划分,习惯上分三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现存约28个目4000多种。其中这28个目分别是: 1.单孔目 2.鼩负鼠目 3.智鲁负鼠目 4.袋鼬目 5.袋貂目 6.袋狸目7.有 袋目8.袋鼹目9.袋鼠目10.贫齿目11.食虫目12.树鼩目13.皮翼目14.翼手目

15.灵长目16.食肉目17.鲸目18.海牛目19.长鼻目20.奇蹄目21.蹄兔目22.管齿目23.偶蹄目24.鳞甲目25.啮齿目26.兔形目27.象鼩目28.鳍脚目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19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19版的IUCN 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他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他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代表动物有:人类(最高等的哺乳动物)虎、狼、鼠、鹿、貂、猴、貘、树懒、斑马、狗、狐、熊、象、豹子、麝、牛、狮子、小熊猫、疣、猪、羚羊、驯鹿、考拉、犀牛、猞猁、穿山甲、长颈鹿、熊猫、食蚁兽、猩猩、海牛、水獭、灵猫、海豚、海象、鸭嘴兽、刺猬、北极狐、北极熊、袋鼠、犰狳、河马、海豹、鲸、鼬、兔;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生活在今天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一般将动物界分为34个门,在此我们仅介绍主要的、在进化上占主线的门类。 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极少数是由几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细胞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多细胞生物表现出的生命功能,如从环境种吸取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这些功能是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二胚层多细胞后生动物,如水螅(Hydra)。 ⒈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一,辐射对称。第二,有两胚层。第三,有组织分化。 ⒉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最普遍的是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在其生殖期产生精巢和卵巢,雌雄同体。薮枝螅有明显的世代交替,这是动物中少有的特征。 三、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包括涡虫、日本血吸虫、牛绦虫等。 ⒈扁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两侧对称。第二,三胚层出现。第三,器官系统分化。 ⒉扁形动物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分3个纲: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和绦虫纲(Cestoioda)。 四、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形动物是一大类群,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出现了一个进步性的特征,即假体腔(primarycoelom),如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蛔虫营肠内寄生,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层,体内器官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雌雄异体。 五、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包括各种蚯蚓、沙蚕、蚂蟥等。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⒈环节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身体出现分节现象(metamerism),这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环节动物的分节,仍属原始分节现象。 第二,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coelom),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出来的,由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围绕而成,因而体壁和肠壁都有发达的肌肉。 第三,环节动物器官系统较完善 ⒉环节动物分类 多毛纲(Polychaeta),如沙蚕,海产,有发达的头部和疣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寡毛纲(Oligochaeta),如环毛蚓,无疣足而有刚毛,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蛭纲(Hirudinca),如蛭,亦叫蚂蟥,无疣足无刚毛,体节数目固定,身体前后端有吸盘,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动物分类综述

中国翼手目动物生物学杨帆 200900140147 09级生物工程<2>班 中国翼手目动物生物学

翼手类(Order Chiroptera)是哺乳动物中最为神秘的类群之一。它们也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真正具有空中飞翔能力的动物,而且多数物种还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翼手目分布十分广泛,除南极洲之外全球几乎任何地方都有分布,其数量约占整个哺乳动物种类的20%。翼手目在中国共有7 科30 属120 种,占世界的118% ,种类十分丰富。 翼手目是一群古老而特化的种类,是由古食虫类演化而成的一支能飞翔的兽类。前肢特化为翼,故有翼手类之称。第一指很短,不包围在翼膜内,具有钩爪。第二-第五指很长,尤以第三指特别长,至少相当于体长。各指之间有翼膜,前自肩部,沿体侧与后肢相连。后肢短,而发生扭转,使膝关节向后,足掌朝前,具五趾和钩状的爪,适应于悬挂身体。跟部还有软骨质或骨质的距,后肢间有股间膜。大多数种类具长尾,完全或部分地被包于股间膜。眼小,耳大,有耳屏或无。鼻端具鼻叶。毛柔软。骨骼的愈合程度高,坚固而轻。咽颅较短。前颌骨小,且骨化不完全。眶后显著收缩,眼眶与颞窝相连,听泡特别发达。门齿退化,犬齿长而大,具基脊,为典型的肉食型。前臼齿在前的两枚为圆锥形单尖齿,最后的一枚显著增大。臼齿具两齿根,三角形或四方形。瘤切型齿尖,具W形外脊。肩带发达,胸骨具龙骨突起,锁骨发达。雄性具阴茎骨。夜行性。 蝙蝠栖息于岩穴溶洞、岩石缝隙、房檐瓦缝、树洞或树冠下。温带生活的蝙蝠或有冬眠习性,或迁飞至较温暖而有食料的地区越冬。通常秋季交配,精子在雌体生殖道内越冬,至春末产仔,每产常为1仔。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数蝙蝠依靠特有的回声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体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发出的高频短波可达30~100千赫,被外界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各类蝙蝠所发出的声波不同。食果蝠视觉较好,能不依赖回声定位而在弱光下飞行。蝙蝠的飞行速度约为15~50公里/小时。翼膜狭长者的飞行速度高于翼膜宽短者。 1.我国蝙蝠的种类及分布 1.1我国蝙蝠的种类 中国的蝙蝠究竟有多少种, 由于分类学家的分类方法、原则及具体种和亚种界定的差异而说法不一( 表1)。 1.1.1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体一般较大,第1、2指有爪,眼大,臼齿齿面平滑, 具有纵沟。除个别种类外,一般无回声定位能力。一般以果实为食,对果园有害,有

动物的特征

动物的特征 河口镇月形学校杨婷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与动物特征有关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来进行 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 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 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2、能意识到动物器官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动物的名字呢?下面老师请每一名同学都说出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或知道的动物的名字。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板书:动物的特征) 二、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了解动物的身体特征 1、观看各种动物的运动录像(思考、回答) 说一说这些动物与植物有什么区别,这些动物区别植物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出示不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3、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4、讨论:1)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鸟适合在空中飞,鱼适合在水中 游呢?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解释流线型的意义) 5、播放录像,进一步说明,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它们的身体结构是相 适应的。 三、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了解动物的特征 1、用玩游戏的方式(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 环境中。 2、课件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 观察、分析、讨论:这些鸟足有什么特点,这些身体的特点对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生活有什么好处? 利用课件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说出,动物身体上的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四、信息交流、巩固练习 把搜集到的有关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事例,与全班学生分享。 五、全课总结、布置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身体结构是与它们的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课后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有关动物的捕食方式资料。 《动物的特征》说课 《动物的特征》是湘版四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动物》单元中的起始课。教材安排了“模仿动物的运动”、“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动物食性”三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及食性这三个方面初步认识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尝试从这三个方面用新的标准对动物分类,关注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这几个方面的关联,获取与这三个方面有关问题的事实,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思路: 我根据后面的课文和学生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认知目标定位在“初步了解”,抓住“身体结构是与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一主线,把本课各项活动巧妙地串联起来组织教学。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不便实验和观察,不宜采用发现式探究的方法,所以我着力在接受式探究方面去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与动物特征有关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来进行 研究。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不比恐龙年轻 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恐龙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一群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动物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类里分化出来。它们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巨大压力下,在夹缝里求生存。直到白垩纪之末,当恐龙等在中生代异常适应的爬行动物发生了大灭绝之后,它们才得以在随后的新生代中顽强地崛起并成为新生代地球的主宰。它们就是哺乳动物,它们最终能够从夹缝里崛起的原因则是它们已经具备了一系列进步的特征。哺乳动物的起源从晚三叠纪开始,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经历了艰难而不屈不挠的发展过程,分化出始兽亚纲、异兽亚纲和兽亚纲三大类。其中,始兽亚纲包括柱齿兽目、三尖齿兽目两类;异兽亚纲仅有一目,即多瘤齿兽目;兽亚纲包括三个次亚纲,即祖兽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纲。 哺乳动物特征的确立 哺乳动物是灵活的四足动物,有比较大的脑颅,反映了它们脑量的增加和与之相关的神经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高。哺乳动物基本代谢水平高,体被能够保温的毛发,再加上机体内的其它生理机制(如出汗等),使得它成为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除了单孔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幼体都是胎生,使得幼崽在出生前已在母亲体内完成了一定的发育过程,因此幼崽更具生命力;同时,幼崽出生后以母亲的乳汁为营养,得到母亲的保护,使得它们的成活更有保证。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有一个包括几个齿尖的齿冠,以两个或更多的齿根固着在颌骨上,这样的牙齿更能够适应于咀嚼多样化的食物。哺乳动物有次生的骨质硬腭,使鼻道与口腔分开,使得它们在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此外,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其它不同于爬行类的解剖学特征。例如:哺乳动物颈部的肋骨(颈肋)与颈椎愈合,成为颈椎的一部分;腰椎两侧具有游离的肋骨;肠骨、坐骨和耻骨愈合成为一块整个的骨盆结构;头骨有一对枕髁。尤其突出的是,哺乳动物头骨与下颌的关节由鳞骨和齿骨组成,原来在爬行动物中连接头骨和下颌的方骨和关节骨在哺乳动物中进入了中耳,分别变成了三块听小骨中的两块:砧骨和锤骨,它们与镫骨(在爬行动物唯一的一块听小骨)一起组成一套杠杆结构,用以传导从耳膜到内耳的声波震动。这是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解剖结构从一种功能转变到另一种功能的最好例证之一。 附件 01-3.jpg (27.81 KB) 2007-8-27 20:18 哺乳动物的内耳构造

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特点

一.消化系统: 1.牙齿 肉食动物因为食肉,通常会有长而尖的犬牙,同时磨牙不发达,以利于撕咬及穿透皮肤,如狗,狼;而草食动物的牙齿一般较平,犬牙不发达,但是切牙,磨牙发达,以利于磨碎食物,如牛。 2.胃 草食动物有着发达的多室的胃,也就是胃分成好几个房间,用来存放消化到不同程度的食物,如牛有四个胃;因为食草动物所食的食物中含大量的粗纤维,咀嚼作用是不太大的,要靠胃里的大量菌群和各种消化酶来分解,所以胃中的条件是非常温和的,如酸性不强,表面积大,管道长,方便储存大量含能量少,难消化的纤维类食物。 肉食动物相对来说胃不够发达;所食食物中多含大量的蛋白质和油脂,所以胃肠系统里要有大量的泌酶腺体,再加上如强酸环境等让里面的蛋白质更利于分解,相对较小,主要储存和酸化食物,让肠更方便消化。 3.肠 食草动物肠非常长,盲肠发达(因为植物比较难消化);食草性的食物中有大量的纤维素,纤维素吸收的场所多是大肠;肠道是自身长度的10~20倍,肠道崎岖不平,布满突起和皱褶,好似一条山间小道,以便植物性食物在缓慢通过的同时得以被最大程度吸收。 食肉动物肠一般比较短,盲肠也不发达;肉食性的食物多是从胃就开始消化了,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大肠内几乎无吸收;肠道比它们的身体长3~6倍,肠道很光滑,形状像管道,其中没有凹凸不平之处,因此肉类可迅速通过。 二.外形: 1.脚部 肉食动物的脚不具蹄,为爪子,适于奔跑跳跃,具肉垫,一是在高速跑动中起减振作用,二来是能降低行动时的声音,以不被发现。 而草食动物脚,具蹄(奇数或偶数),便于奔跑和刨食植物根系,种子。

2.眼睛 肉食动物眼睛在头前方,能双眼同时观察同一事物,以得到立体图象,以精确定位目标方位,速度,距离等,如虎狼。 而草食动物眼睛通常在头的两侧,不能双眼同时观察非正前方的东西,这样的好处是观察面大,方便寻找食物及逃避天敌,如牛羊。 三.性格 食肉动物的思维方式从来富于警惕性和攻击性,是主动的一方;而食草动物的思维方式充其量也仅仅是防御,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当遇到其他族类动物时,食肉动物只关注两件事:第一,它会不会吃我第二,我能不能吃它如果判明对方对自己有威胁,那就要么格斗,要么逃跑;反之就要准备吃掉对方,老实不客气。而食草动物如果是野生的,则只关注头一条:他会不会吃我如果会,那就逃跑;如果不会,那就“和平共处”,总之不打别人的主意。如果这食草动物是家养的,则连这点警惕思维也没有,一切听之任之,逆来顺受。 四.食肉动物吃荤 食草动物吃素

哺乳动物分类表

?哺乳动物分类表? 1 原兽亚纲(Prototheria) o 1.1 单孔目 ?针鼹科 ?鸭嘴兽科 ? 2 异兽亚纲 ? 2.1摩根椎齿兽目 ? 2.2柱齿兽目 ? 2.3三锥齿兽目 ? 2.4多瘤齿兽目 ? 3 后兽亚纲(Metatheria) o 3.1 鼩负鼠目 ?鼩负鼠科 o 3.2 智鲁负鼠目 ?智鲁负鼠科 o 3.3 袋鼬目(Dasyuromorphia) ?袋狼科(Thylacinidae) ?袋食蚁兽科 o袋食蚁兽属:袋食蚁兽?袋鼬科(Dasyuridae) o 3.4 袋狸目(Peramelemorphia) ?袋狸科(Peramelidae) ?兔耳袋狸科(Peroryctidae)o 3.5 负鼠目(Didelphimorphia) ?负鼠科 o绵毛负鼠亚科 o负鼠亚科 o 3.6 袋貂目 ?袋鼹科 ?袋貂科(Phalangeridae) ? 3.7 袋鼠目(Diprotodontia) ?树袋熊科 ?袋熊科(Vombatidae) ?鼠袋鼠科(Potoroidae) ?袋鼠科(Macropodidae) ?侏袋貂科(Burramyidae) ?环尾袋貂科 o袋鼯科(Petauridae) ?长吻袋貂科 ?树袋貂科 ? 4 真兽亚纲(Eutheria) o 4.1 贫齿总目 ?披毛目 Pilosa o树懒亚目 Folivora

?树懒科(Bradypodidae): ?二趾树懒科(Megalonychidae):o蠕舌亚目(Vermilingua) ?侏食蚁兽科(Cyclopedidae): ?食蚁兽科(Myrmecophagidae):?有甲目 Cingulata o犰狳科(Dasypodidae) ?倭犰狳亚科 ?犰狳亚科 o 4.2 食虫目 ?沟齿鼩科 ?岛鼯科 ?马岛猬科 ?金毛鼹科 ?猬科 o猬亚科 o毛猬亚科 ?鼩鼱科(Soricidae) o麝鼩亚科 o鼩鼱亚科 ?鼹科(Talpidae) o水鼹亚科(Desmaninae) o鼹亚科(Talpinae) o鼩鼹亚科(Uropsilinae) o 4.3 树鼩目(Scandentia) ?树鼩科(Tupaiidae) o树鼩亚科(Tupaiidae) o笔尾树鼩亚科(Ptilocercinae) o 4.4 皮翼目(Dermoptera) o 4.5 翼手目(Chiroptera) ?狐蝠科(Pteropodidae) o狐蝠亚科(Pteropodidae) ?夜凹脸蝠科(Nycteridae) ?假吸血蝠科(Megadermatidae) ?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 o菊头蝠亚科(Rhinolophinae) o蹄蝠亚科(Hipposiderinae) ?兔唇蝠科(Noctilionidae) ?髯蝠科(Mormoopidae) ?叶口蝠科(Phyllostomidae) o叶口蝠亚科(Phyllostominae) o长舌蝠亚科(Lonchopyllinae) o狭叶蝠亚科(Brachyphyllinae) o花叶蝠亚科(Phyllonycterinae)

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及“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辨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哺乳动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课前准备】 1.准备相关视频、图片、数据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出示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图片,请同学找出你认识的动物。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学生进入上 课地点,欣 赏视频。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些动物形态各异,但它们都属于哺乳动 物,那么,哺乳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认识哺乳动物。 【出示章节名称】(板书) 【导入新课】 了解学生 对哺乳动 物的认知 程度。 明确学习 目标,促使 课堂学习 更加有效。 仔细观察, 找出自己认 识的哺乳动 物,并说说 自己的判断 理由。 【讲授新课】【提问】在地球上,哪些地方有哺乳动物 生存呢? 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哺乳动 物的分布,哺乳动物的分布范围广阔,能 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 知识,明确 哺乳动物 在地球上 的分布,为 后续学习 做铺垫。 学生思考回 答 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体表被毛出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体表有何共同特点。 提问:体表被毛有什么意义? 【总结】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持相对恒定 的体温。同鸟一样,哺乳动物可以维持恒 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补充)水生哺乳类的毛退化。 体温恒定使得哺乳动物减少了对环境的 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板书) 培养学生 有目的的 进行观察 的能力。 理解生物 的形态结 构与其生 活环境相 适应。 仔细观察, 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并举例说明 原因

初中英语单词分类大全:动物-哺乳动物

初中英语单词分类大全:动物-哺乳动物 horse 马 mare 母马 colt, foal 马驹,小马 pony 矮马 thoroughbred 纯种马 mustang 野马 mule 骡 ass, donkey 驴 ox 牛 buffalo 水牛 bull 公牛 cow 母牛 calf 小牛, 牛犊 bullock, steer 小阉牛 heifer 小母牛 pig, swine 猪 boar 种猪 hog 阉猪, 肥猪 gilt 小母猪 piglet 猪崽

sheep 羊 ewe 母羊 goat 山羊 lamb 羊羔,羔羊 zebra 斑马 antilope 羚羊 gazelle 小羚羊 deer 鹿 reindeer 驯鹿 giraffe 长颈鹿 camel 骆驼 dromedary 单峰驼 llama 大羊驼 guanaco 原驼 alpaca 羊驼 vicuna 小羊驼 elephant 象 rhinoceros 犀牛hippopotamus 河马 cat 猫 tabby, she-cat, grimalkin 雌猫tomcat 雄猫, 公猫

kitten, kitty, pussy 小猫lion 狮 lynx 猞猁 panther, puma 美洲豹leopard 豹 tiger 虎 wildcat 野猫 bison 美洲野牛 yak 牦牛 dog 狗 badger 獾 weasel 鼬,黄鼠狼 otter 水獭 fox 狐 hyena, hyaena 鬣狗wolf 狼 squirrel 松鼠dormouse 睡鼠beaver 河狸 marmot 土拨鼠 ferret 雪貂 bear 熊

六年级科学《鸟类动物的特征》学案

六年级科学《鸟类动物的特征》学案 【授课时间】XX.9 【教材理解】本课教材分为四个层次。 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鸟有哪些形态特征填写记录单,这是学习的导入。 第二层:在填写记录单之后归纳出只有鸟类具备的特征,这是整理信息,归纳结论的过程。 第三层:根据鸟类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属于鸟类,检验他们是否能够根据鸟类特征进行判断.这里强调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演义判断的过程。 第四层:根据模拟取食的实验现象,形成自己的结论;将模拟实验的情况与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进行关于生物身体结构,功能与其生活方式和环境是如何适应的讨论。 【设计理念】本课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通过对鸟喙与取食关系的趣味性研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鸟类喙的形态与其生活方式是如何相互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感悟到鸟类动物的丰富多彩。 【学情简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三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这节课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观看图片,

以及课下搜集一些资料,进而掌握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 .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并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懂得保护鸟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学生:可下搜集一些有关鸟类的一些资料。 教师:自制多媒体,搜集一些鸟类的资料。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阶段目标课后反馈

哺乳动物有哪些特征

哺乳动物有哪些特征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哺乳动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保持恒温;繁殖效率的提高;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强;体表有毛、胎生、哺乳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这一切涉及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改变包括脑容量的增大和新脑皮的出现视觉和嗅觉的高度发展听觉比其他脊椎动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齿和消化系统的特化有利于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强了活动能力。有助于获得食物和逃避敌害;呼吸、循环系统的完善和独特的毛被覆盖体表有助于维持其恒定的体温从而保证它们在广阔的环境条件下生存;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征保证其后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皮肤 哺乳动物的皮肤致密结构完善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有良好的抗透水性控制体温及敏锐的感觉功能。为适应于多变

...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哺乳动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保持恒温;繁殖效率的提高;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强;体表有毛、胎生、哺乳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这一切涉及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改变包括脑容量的增大和新脑皮的出现视觉和嗅觉的高度发展听觉比其他脊椎动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齿和消化系统的特化有利于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强了活动能力。有助于获得食物和逃避敌害;呼吸、循环系统的完善和独特的毛被覆盖体表有助于维持其恒定的体温从而保证它们在广阔的环境条件下生存;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征保证其后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皮肤

动物疫病的特征.

动物疫病的特征 不同疫病临床上的表现不同,同一种疫病在不同种类动物体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甚至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致病作用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但传染病、寄生虫病均有各自共同的特征。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1.由特定病原体引起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等。 2.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则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此过程称为显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而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动物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带毒)者。 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从发生传染病的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能引起具有同样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从发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的现象,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条件适宜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传播,形成流行。 4.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感染的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变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这种反应可以用血清学的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感染同种传染病。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不同而异,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特征性的综合症

状和一定的潜伏期以及病程经过(前驱期、明显期、恢复期)。 6.带菌(毒)现象 动物痊愈后,临诊症状消失而体内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完全清除,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向外界排菌(毒),继续传播疫病。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二、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1.寄生方式多种多样 一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汲取营养,并对其造成毒害,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而被寄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寄生虫按营寄生生活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暂时性寄生虫和固定性寄生虫。按寄生部位,可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2.生活史复杂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需转换多个寄主。寄生虫成虫期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寄生虫能在其体内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并进行有性繁殖;寄生虫幼虫期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有的幼虫期所需的第二个中间宿主称补充宿主;寄生虫寄生于某些宿主体内,可以保持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这种宿主称贮藏宿主。 3.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寄生虫病对畜禽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虫体对宿主的损伤多种多样。 (1)机械性损伤虫体通过吸盘、棘沟及移行,可直接造成组织损伤;虫体压迫器官组织或阻塞于有管器官,可引起器官萎缩或梗塞等。 (2)夺取营养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维生素缺乏等。 (3)分泌毒素如吸血的寄生虫分泌溶血物质和乙酰胆碱类物质,使宿主血液凝固缓慢。锥虫毒素可引起动物发热,血管损伤,红细胞溶解。有的分泌宿主消化酶的拮抗酶,影响消化机能。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2.3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1.会认识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 2.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分别举例。 3.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学习重难点】 1.会认识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 2.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分别举例。 【学习过程】 一、问题银行存折 二、活动探究 1.试着拟定自己的标准(比如从动物特征)给下图中的动物分一分类。

2.选取一类你最喜欢的动物,设计你的专属“某类动物特征观察记录表”(以下记录表 三、理解与应用。 1.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鲸、企鹅、海豚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5.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到一起的科学方法。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分类?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了哺乳类、昆虫类、鱼类等其他种类动物的特

征,认识到我们要更加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等。 【精炼反馈】 一、判一判,正确画√,错误画×。 1.哺乳类动物大部分都是胎生的。() 2.蝴蝶也属于鸟类。() 3.昆虫类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4.鱼类一般都是卵生的。() 二、选一选。 1.区分动物的特征时,()是我们常用的科学方法。 A.分类B.区别C.分开 2.鱼类依靠()运动。 A.鳃B.鳞C.鳍 三、观察下列动物的特征,把序号填在表格中。 1 2 3 4 苍蝇马蜻蜓中华鲟

小学科学教案《鸟类动物的特征》

小学科学教案《鸟类动 物的特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科学教案《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 后白塔小学冯津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各种鸟类特点的资料,并用科学的语言概括鸟类的共同特征。 2、能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3、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鸟喙对鸟类生活有什么好处。 4、能将常见鸟的名称以及其喙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说 出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对于模拟鸟喙取食实验情况的分析。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几种鸟:猫头鹰、鹦鹉、鸽子等。 实验材料:一个托盘、五个小碗(第一个小碗中盛有用泡沫打的洞,洞中有很多米粒,第二个小碗中盛有土和葵花子、第三个小碗中盛有纸屑和橡皮泥“橡皮虫”,第四个小碗中盛有塑料板,塑料板上订有各种“小动物”、第五个小碗中盛有水,水中有一些“浮游生物”;五张白纸;1把工具(或尖嘴钳子、或勺子、或起钉器、或镊子));一只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出问题

今年鸟类动物运动会就要拉开序幕了,前来报名的鸟类动物可多了,让我们看一看都有谁呢?总裁判员对于前来报名的鸟类朋友一一进行了登统。突然间,报名处发生了争执声。“你们几个怎么也来凑热闹,你们不能报名。”“为什么呢。”“因为你们不是鸟类。”“什么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动物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是啊,这节课就让咱们班的同学一起来研究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板书: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探究鸟类的共同特征 1、观察、阅读获取信息 (1)介绍研究方法 师:要研究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鸟的特征呢? 生:…… 师:对了,我们不仅要研究它们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还应该关注它们的运动方式、繁殖后代的方式、以及如何取食和他们所吃的食物是什么等这些方面的特征。为了帮助我们研究,老师特意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在它们的帮助下,肯定会大有收获的。在它们和我们见面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 小提示: ①它们的胆子很小,我们在观察时尽量要安静一些。 ②先整体观察每一种鸟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边观察边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