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选择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选择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选择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中,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对于保护大中型城市的环境,治理水污染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大量的小城镇将迅速兴起,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设市城市将达1200个左右,建制镇25000~3O000个左右,全国城镇人口达6.8亿左右,城市化水平约为45%,其中小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达65%左右。从发展眼光看,今后我国的大部分人口将生活在中小城镇。

目前全国共有1700O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而且,由于二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一些中小城镇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从另一方面讲,中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在水系上是相通的,而且往往处于大中城市的上游,中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工作做不好,大中城市水环境的质量也不会有明显改善,因此,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的情况,国家提出至2010年我国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O%,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会集中在中小城镇建设一大批污水处理厂,这些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小的只有每日几十吨,大的每日几万吨,因此在规模上和大型污水处理厂相差较大,而且,由于这些中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水体制,基础资料,融资渠道有很大不同,因此以往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经验只有借鉴的意义,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大中城市的污水治理工艺、技术装备等搬用到城镇级的污水处理厂中去,否则目前在大中城市中出现的“建的起,用不起”的局面将会在中、小城镇更加强烈的表现出来,甚至会演变成“既建不起,更用不起”的局面,因此探索适合中小城镇的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以较少的投资建成污水处理厂,以较低的运行费用运转污水处理厂,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是摆在给排水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挑战。

考虑到1998年1月1日之后,已经开始实行《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因此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在选择处理工艺时都要考虑除磷脱氮,本文谨就适合于中小城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二可供选择的工艺

各种除磷脱氮工艺一般都是除碳、除氮、除磷三种流程的有机组合,得利满公司提出了“SARAOE”概念,来描述用于除磷脱氮的不同区域。

1.选择区(Selectorzone)

设置选择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污泥膨胀。

2.厌氧区(Anaerobiczone)

设置厌氧区是为了提供一个使聚磷菌释放磷的环境,为后续的好氧吸磷创造条件。

3.再活化区(Reactivationzone)

设置再活化区用于再活化回流污泥。

4.缺氧区(Anoxiczone)

设置缺氧区,提供一个缺氧环境,使硝酸盐氮被还原为氮气。

5.好氧区(Oxidationzone)

该区为主反应区,在该反应区内完成碳的氧化和氨氮的硝化。

6.内源呼吸区(Endogenouszono)

在该区内进一步完成硝酸盐氮的反硝化。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根据受纳水体的要求和其它一些实际情况,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1、去除有机物、氨氮和硝酸盐氮,因对总氮无要求,可以采用生物硝化工艺,生物硝化工艺与传统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完全相同,不过采用延时曝气。

2、去除有机物和总氮(包括有机氮、氨氮及硝酸盐氮),因要去除总氮,因此应该采用生物反硝化工艺,需要在反应池前增设一个缺氧段,将好氧段中含有硝酸盐的混合夜回流到缺氧段,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氮气。

3、去除有机物、氨氮和有机氮,磷。这时,应该采用除磷的硝化工艺,在反应地前增设一个厌氧段,在厌氧段内完成磷的释放,在好氧段内实现磷的超量吸收、有机物的氧化、有机氮及氨氮的硝化。

4、去除有机物、总氮和磷。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用完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在反应池前既要增设一个厌氧段又要增设一个缺氧段,以同时实现生物除磷脱氮。

三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氧工艺

A/O工艺、A2/O工艺、各种氧化沟工艺、SBR工艺这些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工艺都可以实现除碳、除氮、除磷三种流程的组合,都是比较实用的除磷脱氮工艺。

由于磷的去除是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实现的。SRT小,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多,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情况下,除磷量也就越多。生物硝化工艺需要较低的负荷,较长的泥龄,因此,除磷脱氮对某些工艺参数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为实现同时除磷脱氮,研究者开发了不少新工艺,如Bardenphor工艺(四区工艺)、Phoredox工艺(改良BardenPhor工艺),UCT工艺,MUCT工艺等,这些工艺克服了除磷脱氮的一些冲突,可以同时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但这些工艺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处理单元多,流程长,操作管理复杂,运转费用高,在应用于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时应该慎重。

进水水质浓度和对出水水质的要求是选择除磷脱氮工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大部分城市污水,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应该选用具有除磷和硝化功能的二级处理,对于二级排放标准,可以采用生物除磷方式;对于一级排放标准,可以采用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某些低浓度或超低浓度污水,单独生物除磷效果不好,须采用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相结合的方式。

在上述各种除磷脱氮工艺中,对中小污水厂来讲,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工艺是SBR工艺、氧化沟工艺。因为这两种工艺一般都不设初沉地,SBR工艺和合建式氧化沟工艺也不需要二沉地、污泥回流设施,因此,水、泥处理流程大为简化,可以达到占地少、能耗低、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的目的,符合当前污水处理工艺合建、简化发展的总趋势。采用延时曝气的SBR工艺和氧化沟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已经基本达到好氧稳定,剩余污泥经过浓缩脱水后就可以直接应用于农田、填埋或者焚烧,不需要搞污泥消化,因此建设、运转的费用大为减少,这一点对中小城镇污水厂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四氧化沟工艺的特点、各种形式和适用情况

氧化沟实际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水力流态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差较大,是一种首尾相接的循环流,通常采用延时曝气。氧化沟是荷兰人二战后为处理小城镇污水而开发的,由于氧化沟处理污水经济、简单和管理方便,所以它问世以来,发展很快。

严格地说,氧化沟不属于专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但是随着氧化沟技术的发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实践范围,出现了一系列除磷脱氮技术与氧化沟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按照运行方式,氧化沟可以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如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在我国应用比较多,这些氧化沟通过设置适当的缺氧段、厌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一般采用合建式,多采用转刷曝气,不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单沟式、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式氧化沟兼有连续式氧化沟和SBR工艺的一些特点,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节转刷的开停,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广东雁田污水厂(近期规模1.5万吨/d)采用的是双沟式氧化沟工艺。邯郸东污水厂(一期工程规模6.6万吨)采用的是三沟式氧化沟工艺。

一般交替式氧化沟工艺的设备闲置率比较高,容积利用率比较低,如邯郸东污水厂的设计污泥星系数为O.55,实际为O.48,D型氧化沟曝气转刷的实际利用率只有37.5%。

五SBR工艺的特点、各种形式和适用情况

SBR工艺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处理设施比一般氧化沟还要简单。SBR工艺的概念和操作灵活性使其易于引入厌氧/好氧除磷过程或缺氧/好氧除氮过程,通过调整运行周期以及控制各工序时间的长短,可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去除。

SBR工艺有很多种类型,除了常规SBR工艺之外,还有DAT-IAT工艺,Unitank工艺、CAST及CASS 工艺、ICEAS工艺等。ICEAS工艺和DAT-IAT工艺均采用连续进水方式,使进水的控制系统变得简单,但是因为主反应区前面缺乏一个厌氧段,因此,除磷的效果不够理想,DAT-IAT工艺的回流比比较大,运行费用偏高。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Unitank工艺;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ICEAS工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万吨/日)采用的是DAT-IAT工艺。

和合建式氧化沟一样,因为在一个较长停留时间的曝气系统内,只有50%左右的池容用于曝气,SBR 工艺的容积利用率也不高。

六SBR工艺和氧化沟工艺的比较

如前所述,SBR工艺和氧化沟工艺都比较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厂,如果设计管理的好,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但是这两种工艺又各有优缺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1.SBR工艺由于采用合建式,不需要设置二沉地,同时由于采用微孔曝气,可以采用的水深一般为4~6m,比一般氧化沟的水深(3~4m)要深,因此在同样的负荷条件下,SBR工艺的占地面积小,如果污水处理厂所在地的征地费用比较高,对SBR工艺有利。

2.SBR工艺中一个周期的沉淀时间是由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速、MLSS浓度、水温等因素确定的,浑水时间是由滗水器的长度、上清液的滗除速率等因素决定的,对于一个固定的反应系统,沉淀时间和滗水时间的和基本上是固定的,一般都不应小于2小时,因此,每个周期的时间短,反应时间所占的比例就低,反应池的容积利用系数降低。对于对污泥稳定要求不高的污水厂,选择SBR工艺不利。(合建式氧化沟工艺也有这个缺点)。

3.SBR工艺和交替式氧化沟需要频繁地开停进水阀门,曝气设备,滗水器等,因此,对自控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某些国产设备的质量尚不过关,如果考虑进口,自控系统所占的投资比例将增加,而且将增大维修费用。

4.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因为表面爆气器会造成表面冷却或者结冰,降低污水的温度,而污水的温度降低,对生化反应尤其是硝化反应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寒冷地区,采用氧化沟工艺,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如将氧化沟加盖,而这些措施都使氧化沟工艺在和其它工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5.在一些水量非常小的小城镇,夜间几乎没有污水产生,这时候SBR工艺和交替式氧化沟工艺有优越性,曝气设备可以白天运转,夜间停止运行。

七SBR工艺和氧化沟工艺比较的一个实例

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5万吨/日,变化系数1.40,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采用氧化沟工艺(CAST工艺)和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进行工艺比较,结果如下表:

对于上例的具体情况,经过投资估算比较和经济评价,采用SBR工艺优于三沟式氧化沟工艺。

应该提出的是:选择污水厂的处理工艺,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目前的各种处理工艺,都各有优缺点,只有最适合某个工程的工艺,并不存在最先进的工艺。设计者应该根据进出水水质、污水厂的规模、当地的经济条件、气候情况、厂址情况、地质条件、电价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努力达到投资少,运转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在这些因素难以平衡的条件下,应该优选运转费用低,运行简单的工艺,同时,根据中小城镇排水的具体特点,也可以大胆地尝试一些虽然在国内目前应用较少,但比较适合中小城镇特点的污水处理工艺,如生物膜法。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1 引言 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随着化肥、洗涤剂和农药普遍使用,天然水体中氮、磷含量急剧增加,水体中蓝藻、绿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并产生毒素,使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然而,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于有机物的去除,污(废)水一级处理只是除去水中的沙砾及悬浮固体;在好氧生物处理中,生活污水经生物 降解,大部分的可溶性含碳有机物被去除。同时产生N NH -3、N NO --3和- 34PO 和-24 SO ,其中25%的氮和19%左右的磷被微生物吸收合成细胞,通过排泥得到去除;二级生物处理则是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5BOD 和SS , 但对N 、P 等营养物只能去除10%~ 20% , 其结果远不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因此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 适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的脱氮除磷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2.1 生物脱氮机理 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 态氮,即,将3NH 转化为N NO --2和N NO --3。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 化为氮气,即,将N NO -- 2(经反亚硝化)和N NO --3(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1]。 ○ 1硝化——短程硝化:O H HNO O NH 22235.1+→+ 硝化——全程硝化(亚硝化+硝化):O H HNO O NH 22235.1+???→?+亚硝酸菌 3225.0HNO HNO O ??→?+硝酸菌 ○ 2反硝化——反硝化脱氮:O H H CO N OH CH CH HNO 2222333][222+++→+ 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O H N HNO NH 22232+→+ ][35.122233H O H N HNO NH ++→+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及工艺发展现状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及工艺发展现状 摘要:目前,污水处理技术已经逐渐从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到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脱氮除磷己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Abstract: at present,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from a single removal organic phase for the purpose of, get into both the removing of organic matter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depth of the phosphorus processing stage,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has become the sewage treatmen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one of the hotspots. 因氮、磷过量排放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当水体中总磷浓度高于0.02mg/L或总氮浓度高于0.2mg/L时则被视为富营养化水体,它的表征之一即为藻类过度增长。研究表明,每向水体中排放1g磷会引发950g(干重)藻类的生长[1]。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体被污染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去除氮、磷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方向。 1.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1.1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是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参与的反应过程中,将氨氮最终转化为氮气而将其从废水中去除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所参与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转化的基质不同、所需要的反应条件也各不相同。 1.2传统生物除磷基本原理 到目前为止,国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生物除磷理论是“聚合磷酸盐(Poly-p)累积微生物”——聚磷菌PAO的摄/释磷原理。在聚磷菌新陈代谢过程中,三种贮存的化合物聚磷酸盐、糖元以及聚β羟基丁酸(PHB)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PHB属于PHV范畴。生物除磷过程通常包括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两个过程。 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现状 2.1传统脱氮除磷技术 2.1.1 A2/O工艺 图1为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该工艺在是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点是工艺简单,能够同步脱氮除磷,总停留时间短,污泥不易膨胀,不需投药,运行费用低。该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达到一定效果后,A2/O工艺除磷量难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当进水P/BOD值高时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生物脱氮原理 (碳源) (碳源)图1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图2 A2/O工艺流程

水体中氮的存在形态 生物脱氮原理 1、氨化作用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氮的过程,常称为氨化作用。 有机氮 氨氮 2、硝化作用 以A 2/O 工艺为例,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好氧反应器中,污水中的氨氮NH 4+-N 在亚硝酸 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氮NO 2--N ,亚硝酸氮NO 2--N 在硝酸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NO 3 --N 。(见图 1左边) 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统称为硝化细菌,属于好氧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3、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缺氧反应器中,好氧反应器中生成的硝酸氮NO 3--N 和亚硝酸氮NO 2--N 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池中,在有一定碳源的条件下,由反硝化细菌先将硝酸氮NO 3--N 转化为亚硝酸氮NO 2--N ,亚硝酸氮再进一步转化为氮气N 2,水体中的氮从化合物转化为氮气进入到空气中,才能最终将污水中TN 降低。(见图1右边) 反硝化细菌是异养兼性缺氧型微生物,其反应需要在缺氧环境中才能进行。 氨化菌

生物除磷原理 磷在自然界以2 种状态存在:可溶态(正磷酸盐PO43-)或颗粒态(多聚磷酸盐)。 所谓除磷就是把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颗粒性磷,达到磷水分离。 厌氧释磷 污水在生物处理中,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为了自身的生长便释放出其细胞中的聚磷酸盐,同时产生自身生长所需的所需的能量,称该过程为磷的释放。 好氧吸磷 进入好氧环境后,聚磷菌活力得到充分恢复,在充分利用基质的同时,从废水中摄取大量溶解态的正磷酸盐,从而完成聚磷的过程。 富含磷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外排的方式最终使磷得到去除。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述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述 摘要:本文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常用的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沟A/A/O生物处理工艺,SBR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dephosphorization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ommon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briefly described. Keywords: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the oxidation ditch A/A/O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SBR method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目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处理机理及形式如下: 1.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1.1生物脱氮 生物脱氮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生化过程来完成的。 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经异养性氨化细菌作用分解为NH3-N,然后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在氢供给体充分的条件下,将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还原成N2排入空气中,同时有机物分解的过程称为反硝化过程。 1.2生物除磷 生物除磷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磷,在好氧条件下过量吸磷的原理来进行的。 1.3同时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设计要素 从生物脱氮除磷原理看出,两者要求的有些方面是相互制约的。要正常发挥脱氮除磷系统效率,详细分析进水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进水BOD5浓度:不宜低于150mg/L。

生物脱氮除磷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研究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经济、高效的脱氮除磷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反硝化除磷机理 生物脱氮除磷主要是利用反硝化达到除磷的目的。生物脱氮除磷是在厌氧/缺氧环境的交替运行的条件下,易富集一类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的兼性厌氧微生物,该微生物能利用氧气或硝酸根作为电子受体,通过他们的代谢作用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而达到除磷脱氮的目的。对于反硝化除磷现象研究者们提出了两种假说来进行解释:(1)两类菌属学说,即生物除磷系统中的聚磷菌(PAO)可分为两类菌属,其中一类PAO只能一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而另一类则既能以氧气又能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因此他们在吸磷的同时能进行反硝化;(2)一类菌属学说,即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只存在一类PAO,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具有反硝化能力,该能力能否表现出来关键在于厌氧/缺氧这种交替运行的环境条件是否得到了强化。而J.Y.Hu等通过试验发现厌氧/缺氧SBR系统中存在一类能以氧气、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的聚磷微生物,因此他将厌氧/缺氧型反硝化聚磷污泥系统的两类微生物的两类微生物菌属假说扩增到

三类微生物菌属;第三类就是既能够以氧气和硝酸盐氮,也能以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的类聚磷微生物。 通过总结可以确立的反硝化除磷机理:反硝化除磷菌作为兼性厌氧细菌可以通过厌氧/缺氧条件的驯化培养大量富集;在缺氧条件下能产生分别或同时利用氧气,亚硝酸盐、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DPB。并且通过胞内PHB和糖原质的生物代谢作用来过量吸收磷,其代谢作用与传统PAO相似。DPB体内包含3类内聚物:PHB、糖原和聚磷颗粒。首先在厌氧条件下,DPB通过厌氧释放磷获取能量体内合成PHB;在缺氧条件下DPB可利用3种物质作为电子受体完成磷的摄取,同时完成反硝化过程,PHB消耗和聚磷颗粒的生长同时进行。糖原在这个过程中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在厌氧段糖原消耗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和磷的释放,在缺氧段又重新生成,从而调节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平衡。 2 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 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分析来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基本上包括厌氧、缺氧、好氧三种状态。而脱氮除磷组合工艺也是前人在不断深入研究脱氮工艺中意外发现的。从早期的SBR工艺到后来的Dephanox 工艺,反硝化除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工艺研究角度,反硝化除磷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污泥系统,代表工艺是单污泥SBR及改进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和UCT改进工艺(BCFS);另一类是双污泥系统,代表工艺是A2N和Dephanox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矛盾

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矛盾 (1)泥龄问题 作为硝化过程的主休,硝化菌通常都属于自养型专性好氧菌.这类微生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繁殖速度慢,世 代时间较长.在冬季,硝化菌繁殖所需世代时间可长达30d以上;即使在夏季,在泥龄小于5d的活性污泥中硝 化作用也十分微弱.聚磷菌多为短世代微生物,为探讨泥龄对生物除磷工艺的影响,Rensink等(1985年)[23]用表2归纳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指出降低泥龄将会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 泥龄与除磷率关系表2 泥龄/d 30 17 5.3 4.6 磷去除率/% 40 50 87.5 91 由表2可见聚磷微生物所需要泥龄很短.泥龄在3.0d左右时,系统仍能维持较好的除磷效率.此外,生物除磷 的唯一渠道是排除剩余污泥.为了保证系统的除磷效果就不得不维持较高的污泥排放量,系统的泥龄也不得 不相应的降低.显然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泥龄上存在着矛盾.若泥龄太高,不利于磷的去除;泥龄太低,硝化菌 无法存活,且泥量过大也会影响后续污泥处理.针对此矛盾,在污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及运行中,一般所采用 的措施是把系统的泥龄控制在一个较窄范围内,兼顾脱氮与除磷的需要.这种调和,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可行 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脱氮与降磷两类微生物的各自优势,可采取的其它对策大致上有两类. 第一类是设立中间沉淀池,搞两套污泥回流系统使不同泥龄的微生物居于前后两级(见图4),第一级泥龄很短,主要功能是除磷;第二级泥龄较长,主要功能是脱氮.该系统的优点是成功地把两类泥龄不同的微生物分开.但是,这类工艺也是存在局限性.第一,两套污泥回流系统,再加上中间沉淀池和内循环,使该类工艺流程 长且比较复杂.第二,该类工艺把原来常规A2/O(见图5)工艺中同步进行的吸磷和硝化过程分离开来,而各 自所需的反应时间又无法减少,因而导致工艺总的停留时间变长.第三,该工艺的第二级容易发生碳源不足 的情况,致使脱氮效率大受影响.此外,由于吸磷和硝化都需要好氧条件,工艺所需的曝气量也可能有所增加. 第二类方法是在A2/O工艺好氧区的适当位置投放填料.由于硝化菌可栖息于填料表面不参与污泥回流,故 能解决脱氮除磷工艺的泥龄矛盾.这种作法的优点是既达到了分离不同泥龄微生物的目的,又维持了常规 A2/O工艺的简捷特点.但是该工艺也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投放填料后必须给悬浮性活性污泥以优先 的和充分的增殖机会,防止生物膜越来越多而MLSS越来越少的情况发生;②要保证足够的搅拌强度,防止因 填料截留作用致使污泥在填料表面间大量结团;③填料投放量必须适中,投放量太少难以发挥作用,太多则难免出现对污泥的截留.此外,填料的类型和布置方式都应作慎重考虑.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国外从六十年代开始系统地进行了脱氮除磷的物理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物理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运行费用高等。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并逐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步 实现工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左右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在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生物脱氮过程如图5—1所示。 反硝化细菌 +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生物除磷原理 磷常以磷酸盐(H 2PO 4 -、HPO 4 2-和H 2 PO 4 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生物除 磷就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有报道称,当泥龄为30d时,除磷率为40%,泥龄为17d时,除磷率为50%,而当泥龄降至5d时,除磷率达到87%。 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已经完全证实,再说横无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也就是说,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磷的厌氧释放可以分为两部分: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有效释放是指磷被释放的同时,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储存,即磷的释放是有机物吸收转化这一耗能过程的偶联过程。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收和储存,内源损耗,PH变化,毒物作用引起的磷的释放均属无效释放。 在除磷系统的厌氧区中,含聚磷菌的会留污泥与污水混合后,在初始阶段出现磷的有效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被耗完以后,虽然吸收和储存有机物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微生物为了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仍将不断分解聚磷,并把分解产物(磷)释放出来,虽然此时释磷总量不断提高,但单位释磷量所产生吸磷能力随无效释放量的加大而降低。一般来说,污水污泥混合液经过2小时厌氧后,磷的释放已经甚微,在有效释放过程中,磷的释放量与有机物的转化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磷的厌氧释放可使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大大提高,每厌氧释放1mgP,在好氧条件下可吸收2.0~2.24mgP,厌氧时间加长,无效释放逐渐增加,平均厌氧释放1mgP,所产生的好氧吸磷能力降至1mgP以下,甚至达到0.5mgP。因此,生物除磷并非厌氧时间越长越好,同时在运行管理中要尽量避免PH的冲击,否则除磷能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营养元素的危害 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氨氮会与氯反应生成氯胺或氮气,增加氯的用量;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① 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② NO 3- 和NO 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一种“三致”物质;③ 水中NO 3-高,可导致婴儿患变性血色蛋白症——“Bluebaby ”;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所谓“富营养化”就是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质恶化,其主要因子是N 和P (尤其是P );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要严格控制污染源,降低排入水环境的废水中的N 、P 含量;对于城市废水来说,利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对N 的去除率一般只有40%左右,对磷的去除率一般只有20~30%。 二、脱氮的物化法 1、氨氮的吹脱法: -++?+OH NH O H NH 423 2 O H H Cl NH HOCl NH 224++→+++ +-+++→+H O H Cl N HOCl Cl NH 332222 每mgNH 4+--N 被氧化为氮气,至少需要7.5mg 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去除氨氮: 采用斜发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 出水 折点加氯法脱氯工艺流程

三、除磷的物化法(混凝沉淀法) 1、铝盐除磷 4343AlPO PO Al →+++ 一般用Al 2(SO 4)3,聚氯化铝(PAC )和铝酸钠(NaAlO 2) 2、铁盐除磷:FePO 4 Fe(OH)3 一般用FeCl 2、FeSO 4 或 FeCl 3 Fe 2(SO 4)3 3、石灰混凝除磷 O H PO OH Ca HPO OH Ca 23452423))((345+→++--+ 向含磷的废水中投加石灰,由于形成OH -,污水的pH 值上升,磷与Ca 2+反应,生成羟磷灰石。 第二节 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1、Barth 提出的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① 碳化——去除BOD 5、COD ;② 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 值; 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 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氨化、硝化、反硝化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中进行,反应速率较快且较彻底;但七缺点是处理设备多,造价高,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1、生物脱氮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 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 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农业上常进行中耕松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 2.生物除磷 1)生物除磷只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由于聚磷菌能在厌氧状态下同化发酵产物,使得聚磷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具备了竞争的优势. 2)在厌氧状态下,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聚磷菌把细胞内聚磷水解为正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易讲解的COD,同化成细胞内碳能源存贮物聚β-羟基丁酸或β-羟基戊酸等 3)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内贮物质PHB 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无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部分有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内,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

生物脱氮除磷大比较

生物脱氮除磷大比较 1.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进行。 污水生物除磷是通过厌氧段和好氧段得交替操作,利用活性污泥的超量吸磷特性,使细胞含磷量相当高的细菌群体能够在处理系统的基质竞争中取得优势,剩余污泥的含磷量达到3%-7%,进入剩余污泥的总磷量增大,处理出水的磷浓度明显降低。 2.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比较 2.1 AAO工艺 传统的AAO工艺流程是: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菌将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转化成VFAS1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菌分解,此为释磷,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的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共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进入缺氧区,反消化细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硝酸盐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消化脱氮,接着进入好氧区,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BOD外,主要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的能

量供自身生长繁殖。最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释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N2 混合液回流 ↑↓ 进水→厌氧池→缺氧池→好氧(硝化)池→沉淀池→出水 ↑↓剩余污泥 AOO工艺流程图 该工艺简洁,污泥在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中交替运行,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污泥沉降性能好。该处理系统出水中磷浓度科达到1 mg/L以下,氨氮也可达到8 mg/L以下。 该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进入沉淀次得混合液通常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以防止沉淀池中反消化和污泥厌氧释磷,但这会导致回流污泥和回流混合液中存在一定的溶解氧回流污泥存在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仅有的一部分污泥是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和好氧的过程,影响了污泥的充分吸磷。系统污泥泥龄因为兼顾硝化菌的生长而不可能太短,导致除磷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 2.2改良Bardenpho工艺

脱氮除磷论文

水污染控制工程论文 院系:化工学院盐系 专业:2011环境程

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比较及常规问题 摘要:在除磷与脱氮的联合工艺中,由于两过程所涉及的微生物在性质及最佳代谢条件上有较大差别,在同一处理流程中很难达到协调而稳定地运行问题,在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原理基础上,就新近发现的A2/O 反硝化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特点,重点介绍A2/O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缺氧阶段中NO3-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时,厌氧条件下释磷规律,缺氧条件下磷的去除效果以及缺氧阶段氮的变化情况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倒置A2/O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原理及其特点。 关键词:脱氮除磷。新型倒置A2/O工艺,硝化,反硝化,聚磷菌 引言: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也使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一度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成为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消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污水生物除磷是通过厌氧段和好氧段的交替操作,利用活性污泥。A2/0反硝化除磷工艺要优于传统的A/0法除磷工艺,且在反硝化进行同时,实现了同时脱氮除磷。A2/O法的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之后,在缺氧阶段吸磷,好氧阶段时继续对剩余磷的过量吸收实现的。随着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产生量逐日增加,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形成了成分较为复杂的城市综合污水,造成环境污染。重庆地处长江三峡库区,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入库,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探讨和研究适合三峡库区的脱氮除磷实用技术,防止水库富营养化,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现行被广泛应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如A2/O、SBR、OD等工艺,越来越不能满足排放水质标准,其原因主要由于常规工艺中存在碳源、泥龄、硝酸盐等问题使得系统对N、P同时去除效果不佳。 1系统对常规脱氮除磷工艺中问题及解决方法 1.1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竞争问题 在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正常代谢等方面。其中释磷和反硝化的反应速率与进水碳源中的易降解部分,尤其是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关系很大[2]。我国市政 污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碳源相对较低,南方城市更为明显,常规的工艺流程一般是厌氧/缺氧/好氧,在 这样的系统中,聚磷菌优先利用进水中的碳源,使得在后续缺氧反硝化过程中碳源不足从而影响脱氮效果;而对于一些改进工艺在优先满足反硝化所需碳源时系统对P的去除效果不佳。因此在常规工艺中存在释磷和反硝化因碳源不足而引发的竞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1)分点进水。在厌氧段和缺氧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分段点流量,以便同时满足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需要。如李燕峰[3]等人研究的分点进水厌氧-多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HYChang[4]等人研究的AOAO工艺以及杨殿海[5]等人开发的改良A2/O工艺(MAAO),将厌氧池部分碳源分流来提供反硝化碳源,

生物脱氮除磷

第十八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一、氮的去除 1. 机理 硝化: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氧的存在)+水+氢根(消耗碱度) 作用菌:硝化细菌(硝酸盐菌和亚硝酸盐菌) 特点:化能自养,专性好氧,生长率低,对环境条件敏感 适宜条件:温度,20-30摄氏度,(15度以下下降,5度以下停止) DO,2mg/L以上,小于2抑制,小于1.0mg/L完全抑制 PH,7-8(为什么图18-4,6中要加碱) 营养,BOD5/TKN低较好,为什么? 反硝化: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氮气+水+氢氧根 作用菌:反硝化菌(硝酸还原菌+亚硝酸还原菌) 特点:异养兼性菌,需要有机碳的存在(且易于生化),温度范围较宽 适宜条件:温度,5-40摄氏度(15度以下下降) pH,6.5-7.5 DO,小于0.5mg/L较好,高于0.5脱氮效率明显下降 营养,BOD5/TKN>3-5,提问:三种工艺碳源?本身、原水、外加 2. 工艺分解 Barth三段法:有机物氧化+硝化(合并)+反硝化,沉淀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独立反硝化碳源:外加碳源(甲醇) 硝化:碱的投加 Bardenpho:缺氧1+好氧1+缺氧2+好氧2+沉淀 缺氧1:碳源为原水,硝酸盐氮来自于好氧池回流混合液 缺氧2:碳源为内源呼吸碳源 好氧1:去除有机物,硝化产生硝酸盐供反硝化作用 好氧2:吹脱氮气——防止污泥上浮 缺氧——好氧:反硝化前置(Bardenpho前一半工艺),广泛采用 缺氧:碳源为原水,硝酸盐氮来自于好氧池回流混合液 污泥上浮可能原因? 后二者均无需投加碱度,为什么?反硝化作用产生氢氧根离子,直接进入硝化池中补充碱度内回流NR(内循环):混合液回流量与入流污水量之比,典型城市污水300-500% 外回流:回流污泥与混合液MLSS之比 3. 新型工艺 原则:控制DO(不同段停留时间)、营养、碱度、pH、内回流(碳源)、污泥回流、温度等氧化沟、SBR A-O:缺氧-好氧(anoxic-aerobic)如果将A段控制在厌氧状态,则为厌氧-好氧(anaerobic-aerobic),控制一定参数,即可脱氮,又可除磷 二、磷的去除 1. 机理 聚磷菌的聚磷作用,兼性细菌,磷——磷酸盐(有机磷转化)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新的水处理技术,其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推广使用。重点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近年来我国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1.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特点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工艺流程共有3种类型,即A;/O,AZ/O 与A/A/o 。由于其能 脱氮除磷,且技术经济合理,而得到国内外广泛地重视.近年来,随着排放标准的产格化, 工业废水的脱氮也成为排水工程界的热点,并迅速在焦化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印染废水的 处理中得到应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l)污水、废水经A/O 或A/A/9工艺处理后,能达到同时去除C 有机,N,P 等污染 物,出水水质可达三级处理标准。 (2)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少,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脱水. (3)与一般二级处理加脱氮除磷系统相比,基建投资少、能耗低、用药少、占地面积 小。 (4)能提高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并能抑制丝状菌,利于运行和管理. (5)它们是在一般生物处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新技术,其设计规模可大可 小,进水浓度可高可低,并能移植或推广到那些老的生物处理污水厂的改造和扩建上. 2. 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2.1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完成。 2.1.1 氨化反应 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 氮,这一过程称为“氨化反应”。以氨基酸为例,其反应式 为: RCHNH2COOH+O2?? →?氨化菌 RCOOH+CO2+NH3 2.1.2 硝化反应 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就此 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 一步转化为硝酸氮。硝化反应的总反应式为: NH+4+2O2NO-3+H2O+2H+ 2.1.3 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 (N0-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的

(完整版)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比较

2.除磷系统的效率影响因素。 ①PH 7-8之间; ②好氧区中溶解氧2mg/L以上; /P大于10,出水P浓度可降至1mg/L左右; ③进水中易降解COD浓度,当BOD 5 ④低污泥负荷和高SRT对除磷过程不利。当SRT较长时,聚磷菌处于较长的内源呼吸期,会消耗细胞内较多的贮存物质,影响厌氧区对VAF的吸收和PHB的转化,使整个系统的除磷效率降低。 3.A2/O过程中P去除效果变差的原因。(2012) ①进入沉淀池的混合液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以防止沉淀池中反硝化和污泥厌氧释磷,但这同时导致回流污泥和回流混合液中存在一定的溶解氧,影响厌氧释磷过程; ②回流污泥中存在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作用,消耗系统中的易降解COD造成碳源不足的问题; ③系统所排放的污泥中仅有一部分是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和好氧过程,影响了污泥的充分吸磷; ④系统污泥泥龄因为兼顾硝化菌的生长而不可能太短,导致除磷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

4.氨氮的氨氧化原理。(2013) 5.结合N去除的工艺流程,浅述氨氮和总氮的去除途径。(2012) 6.论述生物脱氮除磷中,碳源的重要性以及碳源不足时应采取什么措施(2011)(2009) 碳,是微生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在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大致上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正常代谢等其他方面,其中释磷与反硝化过程的反应速率与进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尤其是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关系很大。在生物脱氮的缺氧区,易降解COD浓度越高,则硝酸盐反硝化速率越快,缺氧池容积可以减少,反硝化效率高;在生物除磷的厌氧区,易降解COD浓度越高,释磷越充分,除磷效果越好。 解决方法: 一从工艺外部采取措施。增加进水中易降解COD的数量,例如取消初沉池,或设置短时初沉池、污泥消化液回流或将初沉池改为酸化池等; 二从工艺内部考虑。合理为反硝化和释磷分配碳源,将厌氧区前置,缺氧区后置;预处理单元不能过度曝气,同时曝气池为不减少曝气量以降低回流混合液中的DO浓度;降低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含量等。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第一节概述 一、营养元素的危害 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氨氮会与氯反应生成氯胺或氮气,增加氯的用量;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①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②NO3-和NO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一种“三致”物质;③水中NO3-高,可导致婴儿患变性血色蛋白症——“Bluebaby”;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所谓“富营养化”就是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质恶化,其主要因子是N和P(尤其是P);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要严格控制污染源,降低排入水环境的废水中的N、P含量;对于城市废水来说,利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对N的去除率一般只有40%左右,对磷的去除率一般只有20~30%。 二、脱氮的物化法

1、氨氮的吹脱法: - ++?+OH NH O H NH 4 2 3 2、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 O H H Cl NH HOCl NH 2 2 4 ++→++ + + - +++→+H O H Cl N HOCl Cl NH 3322 2 2 每mgNH 4+ --N 被氧化为氮气,至少需要7.5mg 的氯。 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去除氨氮: 采用斜发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 调节pH 值 沉淀池 吹脱塔 出水 排泥 进水 石灰或石灰乳 吹脱法脱氨处理流程 NaOC 废折点加活性炭 吸附塔出折点加氯法脱 再生再生液 脱氯 废 澄清或沸石离子 交换床 NH 3或 离子交换法脱 出

三、除磷的物化法(混凝沉淀法) 1、铝盐除磷 4 343AlPO PO Al →++ + 一般用Al 2(SO 4)3,聚氯化铝(PAC )和铝酸钠 (NaAlO 2) 2、铁盐除磷:FePO 4 Fe(OH)3 一般用FeCl 2、FeSO 4 或 FeCl 3 Fe 2(SO 4)3 3、石灰混凝除磷 O H PO OH Ca HPO OH Ca 2 3 45 24 23))((345+→++-- + 向含磷的废水中投加石灰,由于形成OH -,污水的 pH 值上升,磷与Ca 2+反应,生成羟磷灰石。 第二节 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1、Barth 提出的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污水处理厂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c8690813.html, 污水处理厂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介 作者:孟永进 来源:《硅谷》2009年第15期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10007-01 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BOD5和SS,但不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含氮、磷较多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或海湾等相对封闭的水体,则会产 生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或湖泊退化,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在对污水中的BOD5和SS进行有效去除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考虑污水的脱氮除磷。其中A-A-O(厌氧-缺氧-好氧)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一种。 一、工艺原理及过程 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活性污泥工艺,在进行去除BOD、COD、SS的同时可生物脱氮除磷,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入流污水中的氨氮及由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去除。以上三类细菌均具有去除BOD5的作用,但BOD5的去除实际上以反硝化细菌为主。污水进入曝气池以后,随着聚磷菌的吸收、反硝化菌的利用及好氧段的好氧生物分解,BOD5浓度逐渐降低。在厌氧段,由于聚磷菌释放磷,TP浓度逐渐升高,至缺氧段升至最高。在缺氧段,一般认为聚磷菌既不吸收磷,也不释放磷,TP 保持稳定。在好氧段,由于聚磷菌的吸收,TP迅速降低。在厌氧段和缺氧段,NH3-N浓度稳中有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比较

1.AN/O工艺和AP/O工艺的异同点。(2013) 工艺相同点不同点 AN/O又称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均以污水中有机物为碳源, 能同时去除污水中有机物; 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DO都 会消耗COD的量,减少反硝 化(聚磷菌释磷)需要的碳 源; 1.由缺氧区和好氧区组成; 2..曝气池混合液种含有大 量硝酸盐,通过内循环回流 到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脱 氮,而AP/O中无内循环; 3.硝化系统时代周期长,因 此硝化菌污泥泥龄较长; 4.反硝化产生的碱度补充 硝化反应的需要 AP/O工艺 1.由厌氧区和好氧区组成; 2.SRT较短; 3.AP/O工艺中产生的污 泥富含大量的磷; 2.除磷系统的效率影响因素。 ①PH 7-8之间; ②好氧区中溶解氧2mg/L以上; ③进水中易降解COD浓度,当BOD 5 /P大于10,出水P浓度可降至1mg/L左右; ④低污泥负荷和高SRT对除磷过程不利。当SRT较长时,聚磷菌处于较长的内源呼吸期,会消耗细胞内较多的贮存物质,影响厌氧区对VAF的吸收和PHB的转化,使整个系统的除磷效率降低。 3.A2/O过程中P去除效果变差的原因。(2012) ①进入沉淀池的混合液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以防止沉淀池中反硝化和污泥厌氧释磷,但这同时导致回流污泥和回流混合液中存在一定的溶解氧,影响厌氧释磷过程; ②回流污泥中存在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作用,消耗系统中的易降解COD造成碳源不足的问题; ③系统所排放的污泥中仅有一部分是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和好氧过程,影响了污泥的充分吸磷; ④系统污泥泥龄因为兼顾硝化菌的生长而不可能太短,导致除磷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论文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论文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本1002班姓名:周维学号:10601540203 摘要:自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渐突现,水质指标体系不断严格化的趋势使废水脱氮除磷问题成为水污染控制中广泛关注的热点。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对脱氮除磷的生物学原理的深入,诞生了多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控制污水中氮和磷的排放,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从不同类型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亚硝酸型脱氮技术、新型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等等。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脱氮生物除磷同步脱氮除磷 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氨氮会与氯反应生成氯胺或氮气,增加氯的用量;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①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②NO3-和NO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一种“三致”物质;③水中NO3-高,可导致婴儿患变性血色蛋白症——“Bluebaby”;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所谓“富营养化”就是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质恶化,其主要因子是N和P(尤其是P);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要严格控制污染源,降低排入水环境的废水中的N、P含量;对于城市废水来说,利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对N的去除率一般只有40%左右,对磷的去除率一般只有20~30%。 污水脱氮除磷的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相对而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投资少、运行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而被广泛应用。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缺氧-好氧脱氮工艺;厌氧-好氧除磷工艺;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等。但是,在常规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段之间往复循环。该污泥由硝化菌、反硝化菌、除磷菌以及其它多种微生物组成,由于不同菌的最佳生长环境不同,脱氮与除磷之间存在着矛盾。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较差,而除磷效果好时脱氮效果不佳。因此,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存在着影响该工艺有效运行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为:①厌氧与缺氧段污泥量的分配比影响磷释放或硝态氮反硝化的效果,厌氧段污泥量比例大则磷释放效果好,但反硝化效果差;反之,则反硝化效果好,而磷释放效果差;②原污水经厌氧段进入缺氧段,磷释放与硝态氮反硝化争夺碳源,当原水中碳源不足时,磷释放或反硝化不完全;③硝化菌世代繁殖时间长,要求较长的污泥龄,但磷从系统中被去除主要是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因此要提高除磷效率则要求短污泥龄。对于某些含高浓度氨氮的工业废水,由于碳源不足,总氮的去除率较低。随着污染状况的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标准的不断严格,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不断发展。下面就是有关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及其原理:

生物脱氮除磷

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运行及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工程20100897 查双兴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新工艺,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脱氮新工艺运行影响 l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1.1 生物脱氮机理 1.1.l 传统生物脱氮机理[1]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认为生物脱氮主要包括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2个生化过程,并由有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及微生物的同化作用来完成。 氨化作用是将有机氮在生物处理稳定化过程中氧化为氨氮。污水中的有机氮主要以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蛋白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基质,它在蛋白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在脱氨基酶作用下产生脱氨基作用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硝化作用是由2组自养型好氧微生物通过2个过程来完成。第一步是亚硝酸菌(包括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第二步是硝酸菌(包括硝酸杆菌属、螺菌属和球菌属)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这2组菌统称为硝化菌。 反硝化作用由异养兼性微生物完成。在有分子氧存在时,反硝化菌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无分子氧存在时以硝酸根、亚硝酸根为电子受体、02-为受氢体生成H0和OH一,有机物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得到氧化稳定。反硝化过程中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转化是通过反硝化菌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共同完成,同化作用是硝酸根和亚硝酸根被还原为NH3用以新细胞的合成。异化作用是硝酸根、亚硝酸根被还原为N:或NO、No等气态物,主要为N2[2]。 1.1.2 其它生物脱氮机理 (1)短程硝化/反硝化 传统硝化工艺中将氨彻底氧化成硝酸盐(全程硝化),其主要目的是根除氮素的耗氧能力并避免亚硝酸盐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对于生物脱氮来说,硝化过程中从NO2-转化为NO3-与反硝化过程中NO3-转化为N02-这2个过程是一段多走的路程,完全可以省去。从微生物水平上来说,氨氮被氧化成硝酸氮是由2类独立的细菌催化完成,对于反硝化菌无论是硝酸氮还是亚硝酸氮均可以作为最终受氢体。试验证明,整个生物脱氮过程也可以经NH4+—NO2-)—N2这样的途径完成,这个途径就叫做短程硝化/反硝化(Short—cut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这降低了硝化所需的充氧能耗,减少了外加碳源,省去了中和硝化产酸带来的药剂耗【3】。 ( 2 )厌氧氨氧化(ANAMMOX) 1977年,奥地利化学家Broda预言自然界存在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氧化剂的氨氧化反应,并认为它们是隐藏于自然界的自养型细菌【4】。直到 20世纪 8 0年代末,荷兰Delft工业大学Mulder等在研究三级生物处理系统中才发现了这种隐藏于自然界的自养型细菌,并于1990年由该校Kluyver生物技术实验室开发了ANAMMOX(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5]。其原理即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