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绪论 (3)

§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 (3)

§2 测区的自然地理、交通与经济条件 (4)

§3物探工作完成情况 (6)

第二章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仪器简介 (8)

§1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8)

§2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简介 (9)

第三章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勘探 (13)

§1试验工作 (13)

§2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14)

§3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资料整理和解释 (16)

§4浅层折射波资料的定量解释 (17)

第四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21)

§1 干扰波的调查及最佳接收窗口的选择 (21)

§2 多次覆盖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21)

第五章三维地震反射波资料的解释 (24)

§1 资料概述 (24)

§2 垂直时间剖面的对比与解释 (25)

§3 等T0 构造图的绘制 (27)

§4 三维资料成果分析和解释 (28)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30)

§1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30)

§2 对今后实习安排建议 (31)

附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一章绪论

§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

1.1.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学会熟练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装备。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初步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初步进行野外生产各工种工作技术的基本训练。

(3)学习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佳窗口的选择。

(4)学会浅层折射资料的整理和解释。

(5)熟悉多次覆盖反射波勘探的测网布置与野外作业。

(6)掌握三维反射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

(7)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和反演、图示方法。

(8)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和实测的物探资料,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和地震成果报告的编写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9)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1.1.2 实习的内容

(1)了解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2)浅层地震仪原理、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

(3)测线布置及观测系统设计。

(4)浅层地震折射波野外采集技术(每人采集4炮)。

a.激发和接收条件试验;

b.干扰波调查;

c.最佳窗口接收参数的选择;

d.相遇追逐时距曲线资料的采集;

(5)浅层地震反外采集技术。

a.最佳窗口接收参数的选择;

b.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野外资料采集方法示范。

(6)浅层地震折射和反射资料的整理、初步处理和解释。

(7)浅层地震折射波的整理、初步处理和解释。

(8)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由于没有水平切片,所以只做垂直剖面的地质解释)。

§2 测区的自然地理、交通与经济条件

1.2.1实习工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我校的实习基地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秦皇岛市与辽宁省相接。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地理坐标在北纬39°24′-40°37′,东经118°33′-119°51′,秦皇岛市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区三个城市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人口276万。市区长50km,宽6km,是一个狭长带状的滨海城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秦沈高速铁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

1.2.2气候特点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0.1℃,最热在7月,平均25℃,最冷在一月,平均-6.5℃,年平均温度8.9-10.3℃,年平均降水654.9mm左右。

1.2.3社会经济情况

秦皇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拥有长城、滨海、生态等良好的旅游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避暑胜地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昌黎黄金海岸等40多个旅游景区独具魅力,每年吸引上千万海内外游客。秦皇岛境内山峦起伏,万里长城横亘全境,是长城最精华地段之一。拥有老龙头、天下第一关、长寿山、角山长城、孟姜女庙等优秀旅游景点。

秦皇岛市共有各类矿产56种,其中煤炭、黄金、铁、铜、锌、铝石、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储量可观。

秦皇岛市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这里文化、体育设施发达,拥有一流的广电中心、

报业大厦、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近年来,大型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接连不断,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分赛在这这个城市举办。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山坡多种植桃、苹果等。

秦皇岛地区的地质露头齐全,拥有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是我国典型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

1.2.4实习基地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位于河北省境内秦皇岛市,教学实习路线东起山海关,西至南戴河,北起柳江盆地,南至渤海海滨,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25km,涉及海港区、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区、和抚宁县石门寨等地区。实习站建在海港区和北戴河区之间的山东堡村。(图1-1)

图1-1实习基地地理位置图

1995年实习站与燕山大学联合办学,目前实习站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树木茂盛,空气清新。每年暑假接待京汉两地实习学生上千名,同时对外开放接待兄弟院校和旅游观光客人等,“北戴河实习站”已经成为极地质、地理、地球物理、水文、旅游、人文、生物等多种学科学生实习和成人教学、旅游接待、办公化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基地。

1.2.5实习工区简介

本次实习使用的为geode地震仪,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oe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采样间隔可以从20微秒到16毫秒。采集的数据保存在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上或其他介质上。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持续工作10个小时。

(2)地震检波器(Geophone)

检波器的作用:把地表微弱的机械振动变成电信号,然后记录下来。因此,实质上它是一种机电转换装置(原理就是发电机原理)。

检波器可分为:速度检波器(动圈式)、位移检波器、加速度检波器。

(3)电缆(大线)

(4)24道检波器需2根电缆。

(5)激发

第二章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仪器简介

平的信号,并用归一的“短划”形式记录在电敏纸上。一方面通过地震波的非线性变换,将连续的地震信号用幅度比较器转换为脉冲讯号;另一方面用逻辑门对双信号道的信号利用相关波长滤波技术进行处理,可得到记录良好的浅层反射波。

图2-3 浅层地震仪工作原理图2-4浅层地震仪的组合

计数型浅层地震仪是通过地震波由检波器1到检波器2的传播时间来得知振动速度的。即把地震波到检波器1﹑2产生的信号分别作为启停控制脉冲,并用时钟电路提供的计时脉冲,将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数字化,用数字的计时单位直接给出观测值。

波形表示型浅层地震仪主要有光线示波器型和紫外线示波器型﹑阴极射线管指示器型和传真摹写型等。它的波形显示方式具有直观显示特点,能进行续至波记录,还能提供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增强型浅层地震仪是一种采用信号叠加的处理方法来改善检出信号的信噪比,以增大探测深度或便于在干扰严重地区进行有效工作。它测量在同一锤击点多次激发的地震波,将其到达检波器的时刻与各地震界面相对应的相同信号叠加在一起,从而使信号得到增强,而相位紊乱的随机干扰信号随锤击次数增加而趋于互相抵消。

我们本次使用的地震仪器是由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兼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

转换器和高速通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

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oe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 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采样间隔可以从20微秒到16毫秒。采集的数据保存在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上或其他介质上。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持续工作10个小时。

2.2.2 仪器的操作

Geode地震仪的操作流程

a.拉测线,在工区内选择一条测线,将测绳固定在测线上;

b.布置检波器,检波距均为1.5m。

c.将24道检波器与大线连接好,接上电源与铁锤,最后将输出端用网线连接到计算机,

便可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d.启动geode的采集控制软件,在计算机中设置采集参数。Acquisition--sample

interval中设置采样率0.25ms,记录长度0.5s。stack option中设置叠加方式和叠加次数,preamp gains中设置增益,System--trigger options调节出发灵敏度按数字快捷键4,噪声检测窗口,数字快捷键5炮点激发窗口,按1便可以准备触发(仪器栏为绿色)和锁定触发(仪器栏为红色)

2.2.3一致性检查

用于接收地震波的检波器,必须要保证它们的工作情况良好,检波器出了问题,所有的数据都是作废的数据。因此在出野外施工之前,必须要检查它们的工作性能,检查是否每个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仪器一致性检查目的有两点:

a.检波器是否对地震波有明显的反应,若信号强度非常弱、没有信号或噪声信号非常大,

工作中不应该再使用;

b.每个检波器的起跳要达到没有延迟或者延迟达到一致。

进行一致性检验的过程是将24个100HZ检波器密集地按6*4的排列插在操场的硬土上,并按顺序接在输入仪器的线上(要保证放在地上的接线口没有短路),方便核实检错。然后

用绑定有触发开关的铁锤在约20m的地方敲击后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控制软件上采集到地震波数据观察每个检波器的波形。

若有不满足条件的检波器,应该立即换一个备用检波器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每个检波器起跳时间和波形基本一致为止。整个过程中我们共检查出了两个检波器有问题,并换上了工作状况正常的检波器。

下图为本次实习中检波器一致性检查的波形加变面积图:

图:2-5:24道检波器一致性检查波形变面积图

分析:由24道检波器一致性检查波形变面积图可以明显的看出第1道、第10道、第11道、第12道、第13道、第14道、第23道、第24道检波器与其他道检波器不同,主要不同点是:a.这八道检波器的起跳时间要早于其他道;b.这八道检波器有明显的高频干扰。

措施:a.检查检波器的埋置情况。在地震勘探中,要求检波器与埋置处的介质形成阻尼较好的振动系统。

b.用备用的检波器更换这四道检波器。

图2-6:采取措施后的24道检波器一致性检查波形变面积图

分析:由24道检波器一致性检查波形变面积图可以明显的看出第1道、第10道、第11道、第13道检波器与其他道检波器不同,主要不同点是:a.这四道检波器的起跳时间要早于其他道;b.这四道检波器对干扰的敏感度高于其他道。已经修复了部分一致性不同的检波器了,但由于备用检波器个数有限,所以不能将所有一致性不同的检波器都更换掉。

结论:a.在野外要注意检波器的埋置条件,否则,不讲究埋置质量,会造成强的高频干扰,检波器埋置时要做到“平、稳、正、直、紧”,保证检波器与地表耦合良好。

b.出野外之前做好检波器一致性检查,出野外时仍然要带足备用检波器,以防突变情况的发生。

第三章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勘探

§1试验工作

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采集数据质量受野外的地质条件、地下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新工区需要进行实际的试验来选取最适合本工区的野外采集技术,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干扰波的情况。

试验工作的内容:

(1)干扰波的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的类型和特征;

(2)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低速带、潜水面、地质构造特征等;

(3)选择激发的最佳条件,浅层岩性、激发方式和炸药量;

(4)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观测系统、检波器放置和仪器参数。

本次实习中所做的试验工作有:干扰波的调查及最佳接收窗口的选择。

3.1.1干扰波的调查

干扰波定义:所有妨碍有效波识别和追踪的其他波都被称为干扰波(或噪声)。

内容:了解工区内的干扰波的类型和特征;

目的:调查工区干扰波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确定压制干扰波的有效办法;

每到一个新的勘察地区,首先要进行干扰波的调查,以确定有效波和干扰波的特性,确定最佳接受窗口,进而采取措施压制干扰。在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时,检波器除接收到我们需要的折射波外,还同时接收了许多类型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50HZ市频电干扰以及随机干扰波。我们可以用检波器的组合来压制面波的低速干扰波,用多次覆盖来压制随机干扰波,由于各种波的时距曲线的相干性是不一样的,又由于波的震动有一定的延续时间,因此两个波的干扰是一个干扰带。

图3-1:干扰波调查波形变面积图

分析:由图3-1:干扰波调查波形变面积图,对各种信号的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如下:声波:用重锤撞击地面时,产生声波。特点是速度稳定(340m/s左右),频率高,延时长,在地震记录上呈现强而尖锐的波至。

面波:当震源较浅时,在大地和空气的分界面附近,由震源激发直接产生面波。特点是频率低,速度低,延时长,在地震记录上呈扫帚状,且有频散现象。

直达波:上覆层传播,速度与声波速度相近,在此地震记录上同相轴为过原点的直线。

交流电:检波器受50HZ高压输电线的静电感应产生的干扰。

反射波:同相轴为双曲线。

浅层折射波:同相轴为直线。(为本次浅层初至折射波勘探的有效波)

3.1.2最佳接收窗口选择

为了有效地避开面波、声波、直达波和反射波对有效折射波的干扰,可把接收地段选择在尽可能不受或少受各种干扰波影响的地段,这种最佳接收地段又称为“最佳时窗”。§2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3.2.1 测线布置及观测系统

(1)测线布置的原则

地震测线是指沿着地面或海面进行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路线,沿测线观测到的数据经数据处理以后的成果就是地震剖面(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它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依据。因此,测线的布置与了解地下地质结构的关系很大。在作面积性工作时,测网的密度,不论比例尺大小,都应该保证在按工作比例尺绘制的图件上,剖面线距为1—4厘米。一般测线布置的基本原则是:

a.测线应尽量为直线。因为这时垂直切面为一平面。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现在由于处理方法的改进,并为了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表地形条件,也可以采用弯曲测线进行地震工作。

b.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联络测线平行构造走向。目的是更好地反映构造形态和获取铅垂深度或视铅垂深度,并为绘制构造图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减少地震波的复杂性,避免大量异常波的出现。

c.测线应尽量通过已有的井位,做好连井连片测线,以利于地层的对比和全区连片成图。

d.测线间距随勘探程度(阶段)的不同,应由疏到密

(2)折射波法观测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观测系统:在测线上布置许多炮点和接收点,在炮点上激发地震波,在接收点上接收折射波(或反射波)。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保持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位置关系,就称为地震观测系统,简称观测系统。

折射波法的观测系统主要有单边观测系统、相遇观测系统、追逐观测系统以及相遇追逐观测系统等。

此次地震勘探实习中,采用的是相遇追逐观测系统。其示意图如图3—2所示。其优点是可以利用追逐时距曲线的平行性延长解释区间,判定有无穿透,能较准确的确定时深转换波速;利用追逐炮与相遇炮平行性确定交点位置。

图3-2 相遇追逐观测系统示意图

3.3.2 激发与接收条件的选择

浅层折射地震野外工作的工区在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的操场上,采用的是追逐相遇观测系统,将偏移距分别设置为12m(对于追逐炮12m的选择原因解释:根据0偏移距时所得到的波形变面积图,可以找到直达波与初至折射波的转折点,则交点在此转折点附近区域,本次实习中得到转折点位置在第七道处,对应的位置为10.5米,根据追逐炮的偏移距要大于等于10.5米的原则,选取了一个整数值12米作为了本次实习中追逐炮的偏移距)和0m,道间距为1.5m,并可通过多次叠加的方法可得到比较好的观测效果,折射界面比较清晰。震源采用锤击震源,优点是可多次激发,重复性好,信号增强;缺点是频谱低,能量有限,不适合深层。检波器采用38Hz中高频检波器,接收道为24道。

在激发和接受的过程中有几个主意事项:

a.首先要保证检波器垂直深入土中,以最好耦合;

b.电极和电缆的接法要正确;

c.敲锤子的时间应当注意不要把导线砸断,同时敲的要有力,以便于得到清晰的折射波;

d.敲锤子的过程中,电缆旁边的人不应走动和大声喧哗,以防止干扰;

e.若工区地表有水,不要把检波器夹子和导线接触口直接置于地表,而应将其架起,以防短路;

f.钢板与地面的耦合要好;

§3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资料整理和解释

3.4.1记录质量的评价及初至拾取

(1)资料质量评价的原则:根据《水工(浅层)地震勘探规范》对每炮(张)记录进行评价与验收。

一般标准能清晰的读取初至时间。

(2)初至的定义:指最先到达的有效波的时间。

(3)初至拾取的具体方法:初至时间的拾取是利用波的对比原则,确定初至波(直达波和折

射波),读取波的起跳时间。

(4)相位校正:当某道上的有效波初至不清楚时,可利用相位对比,读取相位的时间,并对

改到进行相位校正。对于相遇炮的记录一定要读取初至时间,而对于追逐炮的记录,当大多数道上的初至不明显时,可读取所有道上的相位时间,而不做相位校正。

3.4.2时距曲线的绘制

(1)在室内分别拾取边炮和追逐炮24道检波器的初至时间;

下图为边炮和追逐炮的原始记录波形变面积图:

图:3-3边炮原始记录波形变面积图 图:3-4边炮原始记录波形变面积图

图:3-5边炮原始记录波形变面积图 图:3-6边炮原始记录波形变面积图

(2)比例尺的选取: 横向 1:150 , 纵向深度:1:100;

(3)时距曲线的绘制:曲线的两点之间用直线连接,对于可疑点,要在其上方标注‘?’。

3.4.3确定交点、计算有效速度Ve 并延长时距曲线的可解释区间

(1)利用追逐炮与相遇炮平行性确定交点位置:确定交点、延长时距曲线和计算有效速度Vc 。

(2)计算上覆盖层有效速度Ve :设交点A 坐标为XA ,tA ,相邻为XB ,tB,则 Vc=VA/2+VB/2,XC=XA/4+XB/4。

可以求得速度

左c V = 293.759m/s,Xc 左=4.125m ;同理可以求得右c V =307.840 m/s ,Xc 右

=30.375m 。

(3)延长时距曲线,求取互换时间T :

T1= 43.375004 ms ,T2= 43.250004 ms ,T=(T1+T2)/2=43.312504 ms 。

图 3-7浅层初至折射波时距曲线图

图 3-8基地工区上覆层有效速度曲线图

§4浅层折射波资料的定量解释

3.5.1.t0差数时距曲线法的基本原理

本次解释要求采用t0差数时距曲线法,

其中求取折射面的法线深度h 和折射层的波

速V2,表达式为:

1000/21000/cos 222

2020V V t V V t V c c c i h -== (1)

10002

2???=θX V (2) 式中: 图3-9 t0-差数时距曲线法折射界面示意图

t 0=t 1+t 2-T =t 1-(T-t 2)=t 1-△t(ms)

θ=t 1-t 2+T =t 1+(T-t 2)=t 1+△t(ms) V V c i 21

sin -=

t0单位为ms ,h 单位为m ,速度单位为m/s.

在绘制t 0(x)与θ(x)辅助线时,要求t 0(x)点用“⊙”表示,θ(x) 用点“×”表示。然后根据“×”点分布的情况.用一条或多条不同斜率的直线画出θ(x)线,并把用(2)式求出的V2值标在相应直线的上方。

图 3-10基地工区所有时间曲线汇总图

3.5.2. t0差数时距曲线法定量解释步骤

(1)地下反射层面当做水平层来处理,则当φ<150

时,cos φ ≈ 1, 利用

计算出V2;其中θ(x)的斜率采用直线拟合,求得速度

V2= 1750.394m/s 。

图 3-11θ(ms)曲线图及拟合直线图

图 3-12基地工区折射层速度曲线图

(2)利用1000/21000/cos 2212202101V V t V V t V i h -==

,最终得到深度信息h(x)。

图 3-13基地工区折射层深度剖面图

3.5.3 成果分析及评价

所采集的数据中,第14、16、18道初至显示始终有问题,可能是检波器连接线路的问题,虽然做过一些调整,效果还是不佳。考虑到该道位于直达波和折射波的中间部分,对于结果影响不是很大,故在处理中采取插值的方法获得数值。

从折射波资料解释成果图上可以得出:覆盖层的速度为290-310m/s ,可以大致判断上覆为第四系,下伏基岩面的速度约为1700-1800m/s ;折射面的深度较浅,4m 左右,且起伏

不大,大致呈水平分布。

经查表可得:砂质粘土的地震波速度在250m/s至900m/s的范围内,花岗岩的地震波速度约为4500m/s-6500m/s。与实际测得的速度相比可得到:

a.工区上覆回填土的砂质成分居多,含少量粘土,这与在操场上看到的回填土成分基本一致;

b.位于下的折射界面可能是风化了的花岗岩,因为它的速度远小于花岗岩;

总的来说所得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宏观地反映了地下地层的特性,但是误差很大。产生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初至波读取过程中的误差;b.V1求取时所取的交点及相邻点数据读取存在误差;c.还有就是t1、t2求取是延长时距曲线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d.野外数据采集时,干扰消减的不是很好。

不论实习所得结果的好坏,只要在野外认真采集数据,在室内认真处理,我们对浅层初至折射波勘探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第四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1 干扰波的调查及最佳接收窗口的选择

干扰波调查的意义:确定有效波和干扰波的特征,进而采取措施压制干扰。识别有效波 和各种干扰,然后计算其视速度、视频率、视波长与最弱有效波的振幅比等特性。

干扰波压制:尽量选择小药量,组合爆炸。多次覆盖、组合检波。这些方法在此次实习中都没有应用,老师还提出过采用垂向叠加,即分别控制前12道或后12道,增加放炮次数,改善能量叠加,使得振幅趋于相等。该方法适用于长排列情况下的数据采集。

最佳接收窗口选择的原则是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视速度或传播方向上的差异来削弱干扰波,选择最佳偏移距。

具体的干扰波调查图象及分析参见第三章 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勘探-试验工作-干扰波调查,在这里就不再做赘述了。

本次反射波多次覆盖偏移距的选取就是根据干扰波调查资料和结合折射波调查的地下折射层的深度约4米,最后选取偏移距4米做勘探工作。

§2 多次覆盖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4.2.1观测系统的类型

①简单连续观测系统(a 、b 、c ):接收点靠近激发点,能避开折射干扰,便于施工,但面波和声波干扰较大。

②间隔连续观测系统(d ):有偏移距。

③延长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可得到障碍物下的界面信息,但不能互换对比、折射干扰、排列长度大于障碍物宽度。

④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为了获取共反射点道集、压制多次波等特殊干扰、提高信噪比。单边和中间放炮。

图4-1 无偏移距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示意图

表4-1 炮道反射点号示意表

炮间距计算公式:

γγ22N

S n n N

S ==

S :1-单边;2-中间。覆盖次数n 总是小于N/2,最高等于N/2。

观测系统参数的选择:压制多次波和随机干扰,避开声波和面波干扰,分辨率。主要包括: 记录道数(N );偏移距(X1);覆盖次数(n );炮间距(γ);道间距(ΔX )。

4.2.2多次覆盖地震资料野外工作方法—采集过程

本次浅层反射地震野外工作的工区设在北戴河实习站内的操场上,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掌握浅层反射地震资料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及步骤;学习地震仪器的简单操作及反射地震资料的简单处理方法。

由于工区比较小,且实习的目的在于掌握数据采集的方法,故只是作为练习布置了一条测线,测线为东西向。

实习所采用

覆盖次数(n):6 炮点距(γ):2m

道间距:1m

数据采集:测线和仪器都准备好后设置参数,采样率0.25ms、记录长度0.5s。由于采用检波器触发,每次激发延迟不相同,故采用自动叠加效果不好,实习中我们采用了1个炮点叠加一次做多次观测,保存所采集的数据到室内手动叠加,去除了因为延迟而导致的不同相位叠加的影响。放置炮点,偏移距8m,每次炮点前移2m。

4.2.3野外采集中的注意事项

(1)工作时要平稳垂直并准确地紧埋在地面接收点的位置上,并与电缆正确连接,防止漏电、短路,接触不良、极性接反,埋置前先清除浮土及周围杂草。

(2)实习中采用锤击震源,工作时要求把触发开关与大锤的连接线绕过肩部,以免锤击在连接线上,而且落锤要有力,干净利索,不得回弹。

第五章三维地震反射波资料的解释

§1 资料概述

工区布置了东西口生产井W1。

图5-1 测网分布图

图5-2 测井数据资料

工作任务:通过对三维资料的处理,画出T3、T6、T7三个层位和断层的位置,并画出三个层位的等t0构造图。对不同层的T0构造图进行对比并作出合理的地质解释,包括各反射层的构造走向和倾向;断层的走向和性质;各断块的接触关系;三个反射层位的相互关系等。

§2 垂直时间剖面的对比与解释

5.2.1

动力学信息: 动力学信息主要是指地震道中蕴含的振幅、频率、相位等。

反射波特征信息: 反射波特征信息主要指地震剖面上的同相轴的连续性、反射振幅的强弱、反射同相轴局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

5.2.2 垂直剖面波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1)统观全

造,并且信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它还应有一定的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

(3)重点对比标准层。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几个反射层,应重点对比标准层,所谓标准层是指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的反射层。它往往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生、储油层。对选出

的对比层位,可由浅至深依次编号。层位代号通常表示为“Tx”形式,字母“T”代表反射波,下标“x”代表具体层位编号,可随意用数字或字母表示,如:T1、T2、T3…。

(4)相位对比。一个反射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往往包含有几个强度不等的同相轴,选其中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个同相抽进行追踪,这叫做强相位对比,有时反射层无明显的强相位,可对比反射波的全部或多

三维地震资料,才能使其闭合。

(8)剖面间的对比。在对时间剖面进行了初步对比后,可以把沿地层倾向或走向的各个剖面按次序排列起来,纵观各反射波的特征及其变化,借以了解地质构造、断裂在横向上、纵向上的变

低倾角的

(1)组合起来。它是构造图的骨架,是作构造图的关键。在勾绘构造图等值线之前,应

先在底图上绘出断裂系统图。

(2)等

有可能延伸到测区外面,中间有较小的北东向次生断层发育。T7层位北东和北西向断层均有发育,相互穿插,此断层与前面几条应该不是在同一时间形成的。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还不能判断出断层新老关系和形成的先后顺序,判断原则是新断层切割老断层。

地震勘探原理 研究生入学笔试 10年回忆版

10年回忆版: 1.简述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和叠加速度的定义、适用范围及相互间关系。(复试) 2噪声是影响地震的重要因素,请阐述在地震勘探中为了消除噪音所采用的方法技术与原理。 3指出下面地震剖面是什么类型的剖面?得到该地震剖面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工作?该地震剖面上包含有哪些地质现象? 答;水平叠加剖面。包括绕射波、断面波。有背斜、断层。为使同相轴形态与地下实际地质现象尽可能的一致需要对剖面作偏移处理。(大概是一道这样的题) 4 分析说明地震、测井、地质三种资料综合应用的实现思路,并列举三种资料综合应用的具体例子。 5 时间偏移与深度偏移的区别?深度偏移的优势? 6 如何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构造、地层和岩性油气藏? 7 分析叠加和多次覆盖对干扰波的压制? 8 还有一个是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的定量描述,极限。。。。。(第一菲涅尔带)具体怎么说忘了,大概是这样 9 层位标定的题 10 提高分辨率,信噪比,保真度(复试) 11 数据处理流程(复试) 12静校正,包括野外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复试) 我问了几个人,大题应该差不多了。。有回忆的不大清楚的。。红色的应该就是我们考的。。 名词解释我就只记得一个VSP了。。因为当时忘了它的英文怎么写了所以记下了。。 整理的题1 一、填空: 1、静校正量只与(检波器的高程)有关,与(炮点、检波器的位置)无关,在讨论检波器组合的基本原理时,通常采用的研究思路是把组合看成一个滤波系统(每个检波器接收)的信号看成是滤波系统的输入,组合的信号看成滤波系统的输出。 2、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断面反射波),(绕射波)、(回转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 3、测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地震数字处理下册P131) 二、名词解释(英文的先写中文意思) 1、深度偏移 2、剩余时差 3、时间厚度 4、时距曲线 5、视铅直深度 6、视倾角 7、视速度 8、斯奈尔定律 9、EOR(提高采收率) 10、DMO(倾角时差校正) 三、问答 1、简述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的基本原理。(地震数字处理书上有) 2、如何区别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以前的答案上有区别,在加上自己的话,如果剖面上有绕射波、回转波、等是水平叠加剖面)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震勘探原理》教学大纲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震勘探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震勘探原理(The Principl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课程编码:121014(长江大学) 学分: 5 分 总学时:80 学时,理论学时:64 学时;实验学时:16 学时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信号分析、弹性力学 执笔人:毛宁波 审定人:陈传仁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震勘探是国内外应用地球物理领域中发展得最为成熟、应用面也最为广泛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的地质情况。在地面或水面某处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弹性的地层分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或水面,用专门的仪器可记录这些波,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仪器处理,能较准确地测定界面的深度和形态,判断地层的岩性,勘探含油气构造甚至直接找油,勘探煤田、盐岩矿床、个别的层状金属矿床以及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地震勘探以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信息量丰富等显著优势,在国际及我国油气勘探、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充分重视。 《地震勘探原理》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方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作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地震波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解释中的基本原理,了解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其应用,为学生将来从事地震勘探科研与管理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重点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震勘探三大生产环节、技术发展史 ◆难点 ◆石油地震勘探与天然地震的异同 ◆石油地震勘探与浅层地震的异同 第二章地震波的理论14学时 ◆重点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成因 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能量。当这股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岩层就会弯曲、变形,继而在某 些脆弱地带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些能 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传播,地震就发生了。 二、地震有预兆 在这次地震中,也发生了一些异常现象: 如:1、5月10日,泰州市出现成千上万只癞蛤蟆结对穿越公路 的奇特景象。 2、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红山动物园散养区的几十只孔雀正在 山林里悠闲散步,突然惊慌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往笼舍里跑。 3、宁南地区在地震前几天,一群群黑压压的蚂蚁“集合”搬家,连续了好几天。 这些都是因为地震前地下应力场的调整导致地温和水温的上升让动物有所察觉,另一方面,是由于磁场的变化打破了动物的活动规 律而造成的。 三、地震时如何避险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 如果一时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 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 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 床下旁边,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 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 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 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橱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 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6、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 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1.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2?均匀、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 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6.几何地震学原理 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 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1.地震地质模型 2.固体成为弹性介质的条件 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 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 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3.1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 小结: 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 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 3、动力学特征的体现:远近震源处的位移波形变化 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 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 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

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 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1.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 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 3?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4.地震面波 小结 1、斯奈尔定理(包括反射定理、透射定理) 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 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 (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 4、倾斜入射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 5、折射波的特点 (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扩散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 6、AVA曲线 (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 7、面波的特点 (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 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 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 4.地震绕射波 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 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 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12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幼儿园是孩子聚集较多的场所,地震时正确的避震措施十分重要。作为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在地震来临时,一定不能惊慌失措,要有序地组织孩子撤离、防震。 1、如果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一楼,应立即组织幼儿紧急撤离到空旷的室外,撤离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及大型玩具,如果来不及跑出去,应迅速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 2、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上,应立即组织幼儿躲到课桌下、讲台旁,并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避开玻璃门窗,或组织幼儿到有管道的卫生间等小空间,绝不可让幼儿乱跑或跳楼。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沉着地组织幼儿迅速撤离到楼下空旷地带。 3、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楼梯上,应立即组织幼儿快速下楼,不要停留,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逃出时,应尽量躲在楼梯间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操场和室外,则可让幼儿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并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 4、如地震时孩子们在睡觉,应立即叫醒幼儿起床,就 地避险,躲到床下,也可叫幼儿用枕头护头蹲下,蜷缩身体,并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组织幼儿到室外空旷地带。 幼儿防震小常识 1.地震来临时的危险振动大约在一分钟左右。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暂躲较坚实的课桌、床铺等下面,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小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不能从窗户跳楼。 2.正在上课的小朋友应及时躲避。并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保护好头部,教师不可让幼儿一齐拥向出口。 3. 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4. 在户外活动的小朋友不要在狭窄的位置停留,不要躲进厕所、游艺室及教学楼等建筑物附近,教师应领幼儿到开阔地避震.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 1、油气勘探的三种方法:1、地质法:(Geology Method) 2、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 3、钻探法:Drill Way (Log/Well) 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勘探。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概念及分类:它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 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 分类:地震勘探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电性差异 地球物理测井 3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石类型分布等信息 4、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Elasticity Property Difference ) ?引起弹性波场变化(Elasticity Filed) ?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Elasticity Waves Abnormal) ?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 (Seismograph ) ?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Inversion Geological Structure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地震知识》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地震知识》 一、教学目标:学习有关的地震知识,了解地震时我们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地震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 老师小结: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今天我们学习地震知识。 (二)、探究新知:地震按其震动强度可分为四种: (1)微震。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只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以测定出来。 (2)有感地震。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级至4级之间,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 (3)破坏性地震。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强烈地震。6.5级以上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三)、地震中常见的逃生方法介绍。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当地震来临的时候,首先不要慌乱,要沉着冷静。 马上趴在地上,同时要用书包或者其他能保护头部的物件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因为桌子能起到缓冲的作用,用书包等物件可以保护脑部不直接受到冲击。 如果不能躲在桌子底下,那么应该跑到教室的墙角。墙角有个三角支撑点,东西不会直接砸在头上。但是站墙角以一两人为宜。 第一波大地震过去之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逃到比较空旷的地方。“秩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 1.什么是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什么是的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什么是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 2.什么是应力?简述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物理含义。 3.什么是应变?简述正应变和剪切应变的物理含义。 4.试叙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 5.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6.设流体中的压强为P =Kθ,试证明流体中的纵波满足以下方程 01222=??-?t P V P p , ρK V p = 7.解释名词: (1)波前和波尾; (2)振动图和波剖面;(3)波的球面扩散; (4)同相轴和等相位面;(5)时间场和等时面;(6)频谱分析 8.什么叫视速度定理? 9.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0.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 11.一个三层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果波从第一层顶界面出发振幅为A 0,法线入射波到第二层,试写出波在第三曾底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第一层顶界面时的振幅值。模型中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α表示吸收系数。 12.地震波在薄层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如何? 13.讨论绕射的产生过程。 14.什么是大地滤波作用? 15.一个以α=30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T *=40ms ,视波长λ*=250m 。试计算其视频率f *和介质中的波速。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200时,f *,λ*、、k *、v * 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16.若脉冲g 1(t)的谱为G 1(f),而脉冲g 2(t)=g 1(at), a 为常数,试求g 2(t)的谱G 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p 波、SH 波和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7.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350、700、1400(m/s),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8.水平反射界面以上介质的传播速度为2000m/s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h=500, 1000, 1500, 2000 m 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19.水平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为2000m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v 1=1500, 2000, 3000, 4000m/s 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20.简述“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射线速度”等的定义及R 1 R 2 R 3

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绪 论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岩石露头 物探法—面积覆盖、连续测量、间接 钻井法—一点、直接勘探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差异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作业范围大、布局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3)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透射波路径 反射波路径 滑行波路径 (4)地震勘探的几种方法 折射波法 反 射波法—主要的地震勘探方法 (基本原理: 回声测距原理)h=1/2vt 透射波法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 (1) 野外采集 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 或SEGD 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2)室内处理 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转化为可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 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三块内容。 这部分工作由资料处理中心完成 (3)资料解释 结合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等,进行综合解释。多由物探研究院、物探公司、地质研究院、采油厂地质所等完成。 井间地震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地下成像资料,能分辨2-5米薄层和小断层,为描述井间精细构造、薄层砂体分布,确定储层连通性、剩余油分布等复杂地质问题,指导调整井的布署和采收率的提高,提供非常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期望解决的问题 ? 1、 h=1/2vt ,时间t 不仅包含有地下界面的深度信息,而且还有炮检距(x )的信息。如何消除?-----动校 正 ? 2、地表的起伏变化、表层低速带厚度变化等如何消除?------静校正。 ? 3、地下地层的成层性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如何认识和利用速度及其差异。 ? 4、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时如何消除干扰? ? 5、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能量问题。 ? 6、地下界面的复杂性问题----偏移归位 ? 7、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对应关系问题 ? 8、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及油气检测 ? 9、精细的构造解释、油藏描述、储层预测 ? 10、开发地震解释(四维地震、油藏监测) 总论 1波的种类 时距曲线 地震波的种类: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面波和勒夫波)1、纵波(P 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在固、液、气中传播。2、横波(S 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的特征 (1)时间域(空间域): 周期:质点振动一次需要的时间。 频率:质点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振幅: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波峰:最大的正位移。 波谷: 波长: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是波在一个周期里传播的距离。 波数:波长的倒数。 (2)频率域: 波形特征可以转换成频谱特征——完全等价——傅氏变换———将时间域上的波形变换为频率域的振幅谱和相位谱(通称为频谱) 激发地震波——某时刻刚刚振动的点组成的曲面——波前面(波前) 停止振动的的点组成的曲面叫波尾 射线——地震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 射线与波前垂直 费马定理 波传播——费时最少——最佳路径——垂直于波前面 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折射波的形成 这个角度叫做临界角。 折射波盲区 大地滤波作用大地不是完全弹性介质,在弹性波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容易被吸收。从而对震源激发的地震子波起到改造作用,由粘弹性理论证明:吸收系数与频率成正比还与地层的物质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性有关。一般疏松地层比致密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更大。 波阻抗是速度与密度的乘积 岩石的弹性性质决定了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弹性~塑性 物质的弹性性质可用几个弹性模量或常量来描述。它们可以定量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影响速度的因素: 孔隙度、岩石的埋藏深度、变质、脱水、相变等等。 21v v >090c i i = 时,透射角等于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是因为板块交界处,地质活跃造成的,是一种不可逆的自然灾害。遇到地震你知道要怎么做吗?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大家喜欢!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卷 一.填空题 1.按地震成因分为五大类,这五类是指:( ) 2.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 3.2008年( )月( )日汶川发生了( )级特大地震,震中烈度最大达11度,地震中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5.避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蹲下或面朝地伏下,卷曲身体,降低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物体,( )掩住口鼻。 二.选择题 1.地震的震源正对着的地面位置是( )。 A.震点 B.震中 C.震源xx 2.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3.(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4.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A.尽快就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就出来,尽快进食 C.xx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慢慢进食 D.尽快就出来,尽快输氧 5.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求援( ).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6.学校避震( ) A.不要恐慌和拥挤,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教室内,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C.教室外,就地蹲(伏),避开高大建筑,危险物5月12 8.0 4.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11)B(12)A (13)A*标准的是4.7级以上*(14)C (15)C (16)好像都对,不知道是不是单选啊,不过C最正确 地震安全知识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2、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3、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地震勘探原理浅震实习报告范本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施工设计 (2) 第三章数据采集 (13) 第四章数据处理 (26) 第五章总结与建议 (26) 第六章结束语 (28)

第一章:前言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是面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设的实践课程之一,是在地震勘探理论和工程物探等课程之后的实践环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对浅层地震仪器的认识和操作,以及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和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野外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阶段工作,其任务是为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提供第一手资料。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要有高质量的地震仪器外,还与测线及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技术和地震波的接受仪器有关。 地震测线的布设必须考虑地质任务、干扰波与有效波的特点、地表施工条件登诸多因素。具体来讲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测线应为直线,保证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二是测线应该垂直构造走向。 根据不同勘探阶段的精度要求,地震测线的布置方法又分为以下几种;1.区域概查阶段测线的布置依据是从地质测量或重·磁·电·物探资料中了解到区域构造的初步资料,如构造线的方向,区域构造单元的预测范围等;2.面积普查阶段通常以二维地震勘探的方式将测线布设为“丰”字型;3.面积详查阶段要求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二维地震勘探的测网稍密,线距为2km-3km,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在地震勘探中,资料解释占有什么重要的地位。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经过处理得到的时间剖面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点,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要运用地震波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去伪存真。同时还要把时间剖面转化深度剖面,绘出空间地层构造图。 构造解释即为为由时间、速度获得界面的深度、构造形态,落实构造圈闭。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地震波运动学原理,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旅行时差和速度等信息,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狗啊哦图,进行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和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在油气勘探上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圈闭的油气藏。 本次实习的目的: ? 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实际应用和勘探任务的介绍,仪器的操作练习,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 2. 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计与论证,包括激发点距、接收点距、接收道数、记录时长、覆盖次数分析等; ? 3. 地震数据的现场采集,摆放接收排列,连接记录仪器,设置各项参数,进行地震波的激发0与接收,对每一次接收的道集数据进行现

地震勘探原理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地震勘探原理》 本《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勘探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成效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波的运动学、地震波的动力学、地震资料采集和地震资料处理等内容。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地震波的运动学 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2、时间场与视速度定理 3、反射与折射地震波的运动学 4、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二)地震波的动力学 1、地震波的波动方程 2、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3、弹性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4、薄层效应与地震面波 5、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三)地震资料采集 1、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波与干扰 2、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3、地震观测系统 (四)地震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校正与叠加 2、地震信号数字滤波 3、地震资料反褶积 4、地震偏移成像 5、地震波的速度 6、地震多次波压制 考试要求 (一)地震波的运动学 1、理解波前面、波射线、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绕射波、多次波、斯奈尔

定律、惠更斯原理、正常时差和倾角时差的物理意义。 2、理解时间场、费马原理、时距图和视速度的物理意义。 3、掌握直达波、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与折射波的时距曲线。 4、理解垂直时距曲线的概念,掌握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和折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二)地震波的动力学 1、掌握弹性波波动方程、平面波、球面波和克希霍夫积分公式,理解地震子波、P波和 S波的偏振原理。 2、理解地震波能流密度、几何扩散、吸收和频散的物理意义。 3、掌握Zoeppritz方程简化公式和反射系数公式。 4、理解薄层的定义与调谐效应、面波的主要类型与物理意义。 5、理解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物理意义,掌握波动方程向程函方程的过渡条件与推 导过程。 (三)地震资料采集 1、理解地震有效波与干扰波的概念、地震干扰波的类型与特征。 2、理解地震波的激发震源类型、道间距的选择、空间假频、震源组合和检波器组合的概 念。 3、理解简单连续观测系统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原理。 (四)地震资料处理 1、理解动校正、野外静校正、剩余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共中心点叠加的原理。 2、理解滤波器的分类、子波的相位延迟、理想滤波器、理想低通滤波器、理想带通滤波 器、理想高通滤波器、伪门现象、吉普斯现象和二维视速度滤波原理。 3、理解最小平方反褶积、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同态反褶积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 原理,提高纵向分辨率存在的困难,提高纵向分辨率与提高信噪比的关系,用预测反褶积消除鸣震干扰。 4、理解偏移概念、叠后与叠前偏移、时间与深度偏移、二维与三维偏移、Kirchhoff积 分偏移、F-K域波动方程偏移和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优缺点。 5、理解速度分析、速度谱、速度扫描、真速度、层速度、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射线 速度、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和层速度的计算。 6、理解多次波分类和表面多次波的常用压制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何樵登,地震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牟永光等,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考试大纲编写人: 2013年7月

地震勘探原理的基本问题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1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剖面闭合:是检查对比质量,连接层位,保证解工作正确进行的有效办法,他包括测线交点闭合,测线网的闭合,时间闭合等.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水平分辨率: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其值为根号下0.5λh. 时距曲线:从地震源出发,传播主观测点的时间t与观测中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om之差.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 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 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更便于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个查明某些特殊地质现象. 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 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

地震安全教案

防地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2、使学生懂得地震防护知识及防其它灾害小常识。 活动过程: 一、地震知识介绍: 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那些曾发生在居民区,尤其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不少人心理上蒙上一层恐惧地震的阴影,甚至谈震色变。一次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房屋倒塌,通常只有十几秒的时间。在这十几秒的时间里,无论是跑出去还是就地躲避,都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会。经验表明,震时就地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较好的办法。避震时要重点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 二、介绍几种可以简单辨识的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三、在震中紧急避险的方法 1、在家中或办公室,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容易形成三角区的地方,要注意保护头部,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震后20秒左右要立即跑出室外,到开阔地避免受余震的伤害。 2、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 4、在百货商场或超市,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高大的货架或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5、在工作间,要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