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

第7章分配理论一、选择题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派生需求;B联合需求;C最终需求;DA,B两者。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均不正确。3、假设生产某种产品需要使用A,B,C三种生产要素,当Z的投入两、量连续增加时,它的边际物质产品()。A在技术条件B和C投入量不变时下降;B在技术条件不变,但B和C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下降;C在任何条件下都下降;D以上都不对。4、洛伦茨曲线代表了()。A贫困的程度;B税收体制的效率;C收入不平均的程度;D税收体制的透明度。5、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茨曲线与()。A于横轴重合;B与45°线重合;C与纵轴重合;D难以确定。6、基尼系数可以从洛伦茨曲线中计算。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A洛伦茨曲线向45°线移动;B不平均的增加;C不平均的减少;D不平均没有改变。7、说垄断会造成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边际成本。 A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上述情况都存在。 8、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是()。 A 限制的; B 支持的; C 有条件加以限制的;D 放任不管的。 9、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自然垄断部门的垄断行为是()。 A 不加管制的;

B加以管制的; C 尽可能支持的; D坚决反对的。

10、对自然垄断的管制通常使价格等于()。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D 平均收益。 1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 A VMP=W B MRP=W C MP=W D MR=W 12 、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后弯曲的曲线 C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 、与横轴平行的曲线13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 、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 、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 、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D 、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14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A 、等于 0

B 、等于 1

C 、大于 0 少于 1

D 、小于1 15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是

()。A、洛伦斯曲线 B、菲利普斯曲线 C、契约线 D、工资曲线 16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与横轴平行的线 D 、与横轴垂直的线 17、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 A、边际产品价值 B、边际收益C、边际产品D、边际生产力1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 A、⊿Q/⊿L B、MP·P C、⊿TR/⊿Q D、MP·MR 19、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其需求曲线就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是()。A、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B、整个市场对征税要素的需求曲线 C、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D、小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20、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市场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

A、水平线

B、垂直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1、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较()。 A、前者比后者平坦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与后者重合 D、无法确定 2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弯曲的曲线 C、前者与后者重合 D、与橫轴

平等的曲线23、假定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和边际收益均等于4美元,且此时厂商得到了最大利润,则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的价值为()。 A、2 B、1 C、1 D、16 24、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入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国,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D、以上均对 2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26、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 A、10万元B、7万元 C、3万元 D、不可确定 27、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

0.2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28、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A、不平均平均B、平均不平均 C、不平

均不平均 D、平均平均 29、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斯曲线就会()。 A、越直B、越弯曲 C、越小 D、越长

二、判断题()1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个人,供给来自厂商。()2 、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3、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 和0.2 ,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均。()4、某项政策实施前,基尼系数为0.68 ,该政策实施后,基尼系数为0.72 ,所以说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5、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 0 而小于 1 。()6 、洛伦斯曲线是根据基尼系数推导出来的。()7、洛伦斯曲线弯曲程度越大,A的面积也越大,B的面积相应越小。()8、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9、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边际收益产品)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11、同商品市场上一样,在要素市场上,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厂商需求曲线的总和。()12、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为负斜率,

向右上方倾斜。()13、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14、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15、利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利息率与资本需求量反方向变动。()16、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基尼系数。三、简答题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什么不同? 2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什么样? 3、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四、论述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一般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 2 、当某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其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即出现卖方垄断时,起生产要素的均衡点如何确定?这与产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时有何区别?

五、分析题假定某一方面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S增加,分析:(1)X商品的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有什么变化?(2)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六、计算题:1、假定对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L =-10W+150,劳动的供给曲线为SL=20W,其中:

SL为劳动市场供给人数,DL为劳动市场需求人数,W为每日工资。试求:在这一市场中,劳动与工资的均衡水平是多少? 2、假定A企业只使用一种可变投入L,其边际产品价值函数为MRP=30+2L-L2,假定企业的投入L的供给价格固定不变为15元。试求:利润极大化的L的投入数量为多少?3、设某厂商只把劳动作为可变要素,其生产函数为Q=0.01L3+L2+36L,Q为厂商每天产量,L为工人的日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均衡为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0美元,小时工资率为4.8美元,当厂商利润极大时,试求:(1)厂商每天将投入多少劳动小时?(2)如果厂商每天支付的固定成本为50美元,厂商每天生产的纯利润为多少?答案一、选择题 1、D 2、A 3、A 4、C 5、B 6、B 7、D 8、B 9、A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D 18、B 19、A 20、C 21、B 22、B 23、B 24、C 25、C 26、B 27、A 28、B 29、B 二、判断题 1、X 2、X 3、√ 4、X 5、√ 6、X 7、√ 8、√ 9、√ 10、√ 11、X 12、√ 13、√ 14、X 15、√ 16、√ 三、简答题 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什么不同?答: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

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点:供求主体不同;需求性质不同;需求特点不同。

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什么样?答: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3、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答: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于1905年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

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四、论述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一般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答: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曲线是指整个行业对某种生产工具要素的总需求曲线。这条总需求曲线是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一样,不能直接将行业中所有个别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简单加总。其原因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导致所有厂商对该要素需求的增加以扩大正常规模。但是,当生产要

素规模扩大后,产品的总供给会相应增加,如果市场需求不变,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而产品价格的下跌则又会导致对要素需求的减少。这时,个别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将会向左移动。因此,在新的价格下,整个市场对该生产工具要素的总需求要比单个厂商对该要素需求的简单加总要小,是个别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左移动的总和。经济学上把这种由于产品价格下降所造成的对个别厂商要素需求的影响称为“外部效应”。2、当某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其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即

出现卖方垄断时,起生产要素的均衡点如何确定?这与产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时有何区别?答: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但由于它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它的产品销售价格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即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的价格不随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与其边际收益MRP相等,它们都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产品价格的成积MP*P。但在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厂商的产量越大,销售价格越低。所以,边际收益MRP曲线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分离而位于VMP的左下方。此时MRP 曲

线就是卖方垄断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某要素的价格为P1,卖方垄断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则由MRP曲线与MFC的交点`来决定。这时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为Q1,如果厂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条件时,则其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收益MRP,此时均衡的要素使用量为Q2。显然,存在卖方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小于完全竞争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五、分析题答:⑴、如果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则其价格Px下降,需求量Qx增加。由于实际生活中,各种部门、各种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x商品市场的变化会队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越大,就约不适应局部均衡分析。因此,需要一般均衡分析来考虑

X商品市场地变化与经济其他部门的相互影响。由于商品x的价格Px下降,人们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数量将上升,而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⑵、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生产X商品及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下降。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变化所削弱。⑶、由于(2)中所

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获取的收入也发生变化。商品X及其互补品地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要素需求增加,其收入便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获得增加。商品x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需求减少,其收入便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需求。这样所有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影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六、计算题:1、解:劳动与工资均衡水平即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DL=SL DL=-10W+150 SL=20W -10W+150=20W W=5 , DL=SL=100 答:在这一市场中,劳动的均衡数量为100,均衡的工资水平为5。2、解:根据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的原则应为:

VMP=W VRP=W(完全竞争) MRP=30+2L-L2 W=15 30+2L-L2=15 L=5 3、解:(1)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VMP=W 或者MP·P=W MP=d(Q)/dL=d(0.01L3+L2+36L)/DL=0.03L2+2L+36

W=4.8, P=0.1 MP·P=W ( 0.03L2+2L+36)×0.1=4.8 L=38.87小时/日(2)纯利润=TR-TC TR=TP·P=(0.01L3+L2+36L)·P=(0.01×38.873+38.872+36×3 8.87)×0.1=467.2 TC=FC+VC=50+38.7×4.8=236.6 利润

=TR-TC=467.2-236.6=230.6美元答:(1)厂商每天将投入38.87小时劳动.(2)如果厂商每天支付的固定成本为50美元,厂商每天生产的纯利润为230.6美元。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答案

(1)工人劳动边际产量如表所示,老王应该雇佣2个工人; (2)如果披萨饼从2元涨到4元,应该雇佣4个工人; (3)如工资上涨到15元,应该雇佣1个工人; (4)生产效率提高2倍,应该雇佣4人。 2.(1)C; (2)B; (3)C;(4)B 3.见教材P106-107“一、生产要素的特点”部分。 4.这是由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更高,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这是替代效应;而更高的工资使人们更富有,人们会增加闲暇而减少劳动,这是收入效应。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高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线右上倾斜,当工资继续提高,替代效应就会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线就会向后弯折。 5.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的,并不会随着价格的改变而改变,呈现垂直状。地租决定于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土地供给一定的情形下,市场需求越大,地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6.资本是指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目的是进一步投入生产获得更多的商品与劳务,以实现增值。资本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折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利率提高时,储蓄收入增加,人们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会倾向于增加储蓄;而同时提高的利率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人们也倾向于减少储蓄而增加消费。当利率较低的时候,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资本供给线右上倾斜,当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资本供给线向后弯折。 7. 中国要素市场由于尚欠发育, 要素的交易与运作往往是通过非市场化的方式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 要素价格的决定人为操纵或控制的程度比较高,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受到阻碍,市场效率低下。这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要素市场还存在着人为分割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内存在着“双轨制”现象。另外,作为基础行业的相当部分要素市场还存在垄断的严重现象,对国有企业的供给效率不高,对民营经济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歧视现象。因此,我国要素市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摆脱政府认为垄断市场、操纵市场价格的局面,而朝着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来决定要素价格的方向来进行改革,并逐步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的建设,并与国际接轨。

设计院奖金分配办法

设计院奖金分配办法 设计院奖金分配方案设计 奖金分配由院根据各专业的奖金系数分配到各专业,再由各专业根据每个人的奖金系数分配到个人。 一、各专业之间奖金的分配 1、确定各专业的奖金系数,在确定各专业之间的奖金系数时,应充分考虑到设计参数在各专业之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这样能有利于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同时能更好的与设计院的产值增长挂钩,有利于设计院的发展。 各专业的奖金系数=今年全年的产值/去年全年的产值。 2、奖金计算办法 每个专业应得的奖金总数=设计院全年的奖金总额*专业人数*该专业的 奖金系数/(每个专业人数*每个专业的奖金系数)的总和。 二、专业内部奖金的分配 专业内部奖金的分配首先应考虑到每个人的技术要素,其次是工作量、出勤。 1、技术要素的奖金系数 技术要素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工龄、职称、技术骨干。主要是考虑到设计院的持续发展留住人才,和老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考虑到无形资产对企业效益的贡献,老职工本身就是无形资产,老职工长年的劳动换来无形资产的份额最多。 工龄按每年0.01的奖金系数 职称:工程师按0.2的奖金系数高工按0.4的奖金系数技术骨干加0.2的奖金系数 2、工作量奖金系数 工作量的奖金系数为0.6 个人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量折算成图纸量或工作日。 每个人的工作量奖金系数的=个人工作量*0.6/平均工作量 3、出勤奖系数 每个人出全勤奖金系数为0.4,请假缺勤从奖金系数中相应扣除。 三、最终奖金计算办法 个人应得奖金=专业奖金总额*个人所得的奖金系数/专业所有人员奖金 系数的和。

设计院奖金分配办法修改版 设计院奖金分配办法 设计院奖金分配方案设计 奖金分配由院根据各专业的奖金系数分配到各专业,再由各专业根据每个人的奖金系数分配到个人。 一、院一级的奖金分配 各专业之间奖金的分配 1、确定各专业的奖金系数,在确定各专业之间的奖金系数时,应充分考虑到设计参数在各专业之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这样能有利于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同时能更好的与设计院的产值增长挂钩,有利于设计院的长远发展。 各专业的奖金系数=今年该专业全年的总产值/去年该专业全年的总产值。 2、奖金计算办法 该专业应得的奖金总数=设计院全年的奖金总额*该专业的定编人数*该专业的奖金系数/(每个专业的定编人数*每个专业的奖金系数)的总和。 3、分到科室的奖金总额=科室下属各专业在院一级分到的奖金的总和 二、科室一级奖金分配 奖金分配时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技术要素、职能、工作量、出勤。其中技术要素、职能、出勤占有一定份额的奖金比例。这部分奖金分配由室一级分配。工作量部分占有一部分奖金比例,这部分奖金由专业室内部分配。 奖金总额的40%用于科室直接给所有人员分配。奖金总额的60%用于工作量分配 1,奖金系数的确定 工龄按每年增加0.01的奖金系数 职称:工程师加0.2的奖金系数高工加0.4的奖金系数技术骨干加0.2的奖金系数 出勤每人加0.4的奖金系数,缺勤相应扣减。 正所长:加1.0系数 副所长:加0.8系数 专业室主任:加0.6的系数 2、奖金分配的计算方法 每个人应得的技术要素奖=每个人的奖金系数*40%*奖金总额/科室内所 有人的奖金系数的总和。 3、剩余的60%的奖金在科室内部专业之间的分配 60%的奖金根据院专业之间的奖金系数分配办法分配到科室下属专业。 三、专业内部奖金的分配 1、工作量奖金分配办法 个人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量折算成图纸量或工作日。 每个人的工作量所得的奖金=个人工作量*科室分配到专业室的奖金总额/专业室的总工作量 四、最终个人所得奖金 个人所得奖金=专业个人所得奖金+科室个人所得奖金。

奖金分配方案

奖金分配方案 1. 目的 为使项目奖金公正合理地分配到项目组成员手中,特制订本方案。 2. 适用范围 技术、开发部全体成员。(参与开发项目的其他技术人员) 3.基本原则 以公司《工资及奖金发放管理办法》为基本依据,结合部门实际,力求公平,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兼顾团队。 4.项目奖金发放步骤 1)市场部下发《新产品开发建议书》。 2)技术、开发部部长下发《产品设计任务书》,根据部门当时人员配置情况,确定项目负责人;若其他人员有异议,可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决出项目负 责人。 3)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开展需要确定项目组成员,并编制《产品设计计划书》。 4)根据分工难度和工作量大小确定项目奖金分配比例。 5)项目小组完成开发任务。 6)项目验收、确认。 7)发放项目奖金。 5.项目奖金分配比例的确定 5.1 项目奖金总体分配比例 项目总奖金30%交由部门平均分配。

项目总奖金70%交由项目组分配,项目负责人从中直接获得20%,剩余奖金由项目组全体成员按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大小确定的定比例进行分配(原则上项目负责人的比例不低于50%)。 5.2 工作难度及工作量的确定 5.2.1项目评估 对项目难度进行评估,将项目分为大项目、中项目、小项目。 大项目:整机设计,包含结构、软件、电路全新设计; 中项目:部分设计,结构、软件、电路部分全新设计; 小项目:局部设计,其中一部分设计。 对项目时间的评估参考: 大项目:3-4个月以上; 中项目:1-3个月; 小项目:1周-1个月。 5.2.2开发难度等级的确定 1级:非常容易。有现成的方案,不需要重新构思,不需要修改原理。只是移动或替换。 2级:容易。公司内部有类似的方案,做局部的修改就可以完成。可以部分移植。 3级:困难。公司内部无类似的方案,需要找外部类似的方案做全新设计。 4级:比较困难。公司内无类似的方案,公司外有类似方案但我们无法寻找到,需要重新构思形成新的方案。

第八章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习题及标准答案)

第八章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八章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 一. 判断题 1 如果一个竞争性厂商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部工人的平均 产值,它一定没有实现最大利润。( ) 2净现值是项目未来收益之现值与机会成本之差,净现值为正意味着投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为负意味着投资收益小于机会成本。()3 垄断厂商雇佣的工人获得与他们要素边际产值相同的工资率,因此他们获得的工资也与 他们对产出的贡献的价值相等。()4 如果男女工人具有相同的生产力,那么不会有厂商以不同的工资率雇佣他们,因为以低 工资工人取代高工资工人总是有利可图的。() 5 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则其要素存在经济地租。() 6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利润最大化要素使用原则是要素价格等于要素边际产值: ()7 如果一个厂商使用唯一可变要素劳动与不变要素一起生产产品,如果产品市场是完 全竞争的,而该厂商均衡状态下工人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则它必然是亏损的? () 8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产品的供给具有相同的特点。() 9 森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不是生产要素。()11 若某商品是A、B、C三种要素的产物,在保持A和B不变的前提下,增加1单位A使产量增加了2个单位,那么这2单位产量是这1单位A生产出来的。()1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13 假如用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增加了,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将向右方向移动。() 14 假如厂商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取代劳动,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15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体工人的平均产值,它一定没有实现最大的利润。()16 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就可得到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要素的市场需求曲

第六章分配理论

第五章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说明“为谁生产”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本章第一节介绍各种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是其他各节的基础。第二至第五节分别论述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即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第六节是社会分配问题及有关政策。 [教学重点] (1)超额利润的来源。 (2)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 (3)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2)利息的合理性。 [课时分配]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1课时 第二节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2课时 第三节社会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 1课时 [教学内容] 分配理论又称要素价格理论,仍以价格理论为核心。分配理论所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即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从而获得报酬的价格决定。也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及其内容 生产要素是指为从事产品生产和服务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通常也被称为生产资源。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 1.引致需求。它的需求不是直接用于消费而是再投入生产。其需求者是厂商而非消费者。 2.共同需求。即对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生产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 3.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基本因素 (1)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2)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可变要素投人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三、生产要素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给实际上是其所有者在市场上对生产要素的出卖,并因此而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第二节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一、工资理论 (一)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与一般要素或产品的供给曲线不同,它不是只有正斜率的曲线,在某些情况下,劳动供给曲线具有负斜率。因为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工资因素,而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劳动的市场类型、总人口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的训练和质量、年龄和性别、工作条件和环境、对工作和休闲的偏好等。

西方经济学网考题--分配理论

第六章分配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 A.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收益 C.边际产品D.边际生产力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 A.△Q/△L B.MP·P C.△TR/△Q D.MP·MR 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 A.VMP=W B.MRP=W C.MP=W D.MR=W 4.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水平线B.垂直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后弯曲的曲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6.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7.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与横轴平行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8.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

A.上升B.下降 C.不变D.不能确定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 A.水平垂直B.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0.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 A.一般准租金B.经济租金 C.纯租金D.地租 11.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 A.10万元B.7万元C.3万元D.不可确定 12.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A.等于零B.等于一C.大于零小于一D.小于一 13.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14.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A.不平均,平均B.平均,不平均 C.不平均,不平均D.平均,平均 15.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 A.洛伦兹曲线B.菲利普斯曲线 C.契约线D.工资曲线 16.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兹曲线就会() A.越直B.越弯曲 C.越小D.越长 17.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 A.与纵轴重合B.与横轴重合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一(哲学社会科学版〕于的4年第3期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兼评几种课本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评述赵惠明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分工理论乙他的分工理论的确存在不少错误, 但仍然具有一定科学性, 对我国当前的“ 四化” 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不过,对他分工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有些经济学说史课本对他的分工理论的评述也似育欠妥之处,为此有必要对斯密的分工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_斯密在分工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他在工场芋工业时期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 “关于 分工,亚?斯密没有提出任何一个新原理。人们把他着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因为他特别 强调分工。” (《资本论》第一卷 1 9 75 年版第 3 86 页)斯密把分工着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国生产情况的好坏,从而供应情况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 1 )是该国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 )是该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数相对来说是多少。在二者之间,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他说:“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一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他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一)分工的结果使劳动者终生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增加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二)分工后生产专一,劳动者能节省很多因转变作业而浪费的时间。(三)分工能引起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自前常见的各种经济学说史课本,在介绍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时,或多或少地谈到了上述内容。其实,斯密还广泛地论证了分工的社会意义。斯密力图证明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国家贫富的差别都是由分工的发展状况决定的。他说未开化的社会,分工极不发展,一个人要独任许多种工作。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一个制成品的一9 一劳动却要由许许多多劳动者共同担任。在农业上富国比匕贫国优越的程度不大,这是由于农业的性质使它不易实行分工。而在工业上,富国比贫国要优越得多。这是因为工业易于实行分工,富国建立了分工复杂的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制造业。斯密还论证了分工的发展能使下层人民“ 普遍富裕” 。他说分 工使各行业的产量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需要的以外,都有大量产物出售,这种大量产物的相互交换,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的供给,因此普遍地富裕起来。但是,认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们互相倾轧,互相吞并。他更不了解随着资本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化。他错误地得出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抽象地看,斯密似乎把分工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但是历史地考察,斯密的分工理论不过是一定历史条件的 反映。斯密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全盛时期和产业革命前夕。当时生产技术的主要形式是手工生产。 列宁指出:“ 在手工生产基础上,除了以分工的形式,是不能有其他的技术进步的” t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民出版社 1 9 5 7 年版第35 3 页)。机器的采用仅仅是出现于个别部门的个别现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机器的作用是次要的,从属的。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斯密特别强调分工是正确的。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重点放在社会分工(或称社会内部分工)上,着重阐明社会分工的意义。这一点没有弓!起某些同志的注意。有的政治经济学史课本,仅仅一般地介绍斯密的分工思想,甚至只举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例子,当提到斯密的社会分工的思想时,那已经是批判他混淆两种分工的界限了。(请参阅《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版第7 1 、 72 页)有的经济学说史课本平行地介绍斯密关于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思想,没有指明斯密特别强调的是 社会分工。(请参阅《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 1 9 7 9 年版第 1 7 6 、 1 7 7 、1 7 5 页)斯密是先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但这只是借以说明社会分工的意义。他说:“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 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 斯密把分工区分为两种,一种他称为“小制造业” 或“不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工场手工业分工,或工厂内部分工。另一种他称为“ 大制造业” 或“ 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社会内部的分工,或工厂之间的分工、部门之间的分工。他认为社会分工比工场手工业分工更重要,更复杂,而又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斯密把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称为大小制造业,说明他只看到了两种分工的相似点和量的差别,而忽视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种分工的质的区别,因此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亚当?斯密指出了分工的不利后果,他认为分工 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政治经济学. 史纲要》一书对此一概否定,只加一句评语:“ 池错误地认为分工导致了 社会不平等。” 我认为这样作不妥。斯密对分工不利后果的分析,还有可取之点,不容忽视。他说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造成人们才能上重大差别的是分工的后果。他指出哲学家和挑夫之间的差别,就是职业分工的结果。他说分工的发展,把工人的一生消磨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他们的智力不能发挥,因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他还说工人单调的无变化的工作,消毁了他们精神上的勇气,毁坏了他们的肉体土的活动力。为此,他提出国家要实行国一IQ 一民教育。斯密关于资本主义分工造成劳动者愚昧无知,使他们身心遭到摧残的见解,受到马克思的重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五节的正文里,马克思引证了斯密的这种正确见解,还在附注中作了说明。当

(完整版)2017年年终奖金分配方案(落实详细版)

深圳XX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终奖金分配方案 2016年12月1日 目录 一、方案目的 (2) 二、年终奖分配方案需考虑问题汇总 (3) 三、年终奖金分配思路 (3) 四、年终奖金分配原则 (4) 五、年终奖金核定方式 (5) 六、年终奖金分配流程 (9) 七、年终奖金派发后的跟踪事项 (9)

一、方案目的 年终奖金分配方案不是简单的发放年终奖励,其发放的目的应配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为实现公司、员工等多方共赢的局面,本奖金分配方案应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发放年终奖金,激励员工士气,满足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降低内部矛盾与不公平感,并提升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归属感,强化对公司文化认同感。 2、通过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制度的实施,增强公司薪酬管理水平,使之能有效引导员工发展方向,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员工流失率,特别是防止高级人才的流动,以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吸引高级人才,从而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包括招聘、在职培训、解聘、薪资支出等人力资源成本)。 3、通过将年终奖与公司业绩,员人个人能力、职级、工作表现等指标相挂钩的方式进行合理分配,体现公司绩效考核的权威性,从奖金发放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管理制度的在职指导,增强员工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服从性与认同度,从而以公司战略管理的角度引导员工积极配合公司未来的战略目标的实施。

二、年终奖分配方案需考虑问题汇总 1、年终奖金分配总额是否符合公司年度人力资源成本指标? 2、年终奖金应如何合理分配方能体现其内部公平性? 3、年终奖金发放如何与绩效考核制度充分结合? 4、年终奖额度制定过程中,是否给予各管理层级相应授权参与下属员工个人奖金总额评定? 5、年终奖是否需要考虑同业年终奖金分配水平,以使公司薪资待遇具备竞争力? 6、年终奖分配制度的制定是否需要考虑延续性与前瞻性? 7、个人年终奖分配金额是否需要考虑员工接受度与满意度? 三、年终奖金分配思路 本公司本质上属于销售、装配制造型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销售,所以公司行为始终是以销售为核心。为配合2017年的战略目标,在年终奖金分配的形式上采用以“业绩为核心”的思路,一切都是为了公司创造效益。所以在方案中,奖金分配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员工为公司创造了多少的销售业绩与日常工作表现。诚然,公司在奖金分配也不能忽略了辅助部门的工作成绩。所以,本案以公司业绩目标为核心点,充分与绩效考核评定紧密联系,结合员工日常工作表现,力争达到在年终奖金分配上实现公平合理、奖勤罚懒的目的。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涂尔干: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理论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 涂尔干: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理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涂尔干是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创者,也是很多问题领域的开创者,为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学提出了崭新的范式。通过理解他的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窗口进入到以社会学为代表的整个社会科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追求,以及方法上的突破。 与马克思、韦伯相比,涂尔干可能更强调社会如何成为可能,这是涂尔干社会学一个很重要的核心问题。韦伯很重要的一个提法是他对现代科层制、权力构成的关注,马克思主要是从阶级关系和经济斗争的角度,所以都对现代社会提出了一套看法。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我看到很多社会学教科书里几乎都把这三个人称为社会学的奠基人。 涂尔干的独特性可能是因为他从社会建构的角度上去思考,他的理论更多的是谈现代社会形成的条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所以他特别关注社会团结的问题。这对后来的功能主义形成了启发,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源头。所以回到传播学,回到这样一个思想源头,其实涂尔干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在一个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形成自洽的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也就是涂尔干所谓的社会分工。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的内涵 在涂尔干看来,人们普遍处于一个社会有机体中,人与人之间不仅是经济上的联系,更多的是社会关系的联结。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的,为了使这种抽象的社会现象具体化,涂尔干借助了当时的法律模式——“压制性法律”来进一步论述了该现象。在这种传统社会里,个体意识被集体意识全部覆盖,人们之所以能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在他们看来,他们每个个体与集体是等同的,根本没有自己,只有社会在他们之中生存和活动,涂尔干将这种基于相似性的团结方式称为“机械团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开始进行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经济层面,社会转型促进了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只有通过劳动分工,人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看似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分化,增强了个体意识,但人们在分工的过程中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就像是人身上的器官,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各的功能,貌似是分离的,但本质上是处于一个有机体当中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这与传统社会中基于相似性的团结不一样,涂尔干将这种基于个人意识差异性的团结方式称为“有机团结”。 急速变革时期的“失范现象”及其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个人意识不断增强,集体对个人的约束能力明显减弱,但是另一方面,新的社会规范并没有随着有机团结模式所占比重的增加而一并产

(完整版)年终奖金分配方案

转眼又到年终了,通常在企业中都有发放年终奖金的习惯,年终奖对大家来说可谓是爱恨交加,然而年终奖金的发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使得奖金的发放更为合理?这是时下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实践中,企业在设计年终奖金分配方案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组织、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贡献和绩效来设计奖金分配系统。即基于组织、团队整体绩效及个人绩效的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奖金分配方案有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封闭式年终奖金分配方案 步骤一:确定企业奖金包。 根据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确定可以发放的奖金,常用确定公司奖金包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采取企业的利润为基数,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分享总利润的一定比例。 举例:某公司年终的利润额为1000万,按照规定提取10%的比例作为员工的年终奖金发放。如下表所示。 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累进分享比例的方法,即规定若干个利润段,在不同的利润段采用不同的分享比例,利润越高提取比例也越高。 举例:某公司规定利润额的达标值为300万,300万利润以内分享比例为6%,在300万到800万之间分享比例为12%,800万到1500万之间的分享比例为16%,1500万以上的分享比例为22%。如下表所示。 第三种方式是采取按照利润率分段来分享的一种方法,即规定若干利润率段,利润率越高表明公司盈利的能力强,利润率分段越高则提取的净利润比例也越高。 举例:某公司利润率在2.5%以内的,则不发放奖金;当公司的利润率处于2.5%~5.0%之间时,则提取净利润的8%来发放奖金;当公司的利润率处于 5.0%~7.5%之间时,则提取净利润的10%来发放奖金;以此类推。 步骤二:确定企业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和部门绩效系数。 部门战略贡献系数是表明企业各部门对企业的战略贡献的差异,需要企业对各部门的战略贡献能力进行评价。考虑到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团结,尽量不要将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差别太大。比如:通过对各部门的战略贡献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组织内的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界定在[1.2~0.8]之间,战略贡献系数变动单位为0.1。通常各部门的战略贡献系数跟企业所处的商业周期、企业战略、企业经营重点、企业文化、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营销模式、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等因素有关。 举例:某企业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 步骤三:确定部门奖金包。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 总体介绍:本章的中心是用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租金,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收入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素的数量. 二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高,则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和普通商品一样,生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入分配中的运用。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性质 1.派生需求(也叫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需求者是厂商不是消费者 2.联合需求。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二,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生产要素本身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即:MC=MR=P。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不同既不同于边际收益,也不同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反映的是产出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反映的是产品销售量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产量反映的生产要素投入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奖金分配方案(讨论稿)

关于印发《湄潭县家礼医院 奖金分配方案》的通知 为促进我院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升我院为区域内及周边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费用负担,不断提高我院的社会效益,结合我县和我院实际,特制定《湄潭县家礼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卫生事业工作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私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分配制度,建立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业绩等为主要依据核算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 二、分配原则 1、以发展(工作量)为导向,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 2、以提高市场覆盖,强化服务县域内百姓为宗旨的原则。 3、向骨干力量、临床一线倾斜的原则。 4、以体现不同学科业务发展规律的特点为原则。 5、鼓励门诊多看病人,但不鼓励门诊截留病人的原则。 6、鼓励优质服务的原则。 7、以严格控制药品(西药、中成药)、卫生材料、办公低值易耗等各类支出为原则。 8、不断调整两个结构,优化经营质量和结构的原则。 (1)不断提升治疗大病重病能力,不断提高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 (2)不断降低药品收入(西药、中成药)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合理控制药品服务的比例。(备注:降低药品比例,目的是优化医院和科室的经营质量,引导科室合理用药,临床要从增加医疗收入着手——增加新治疗手段、购买新设备、增加设备使用率、人员进修、开展新技术等)。 9、管理考核和绩效工资紧密结合的原则。 10、尽量在增量的前提下,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实现全院职工福利待遇提升的原则。 11、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利于医院长期发展为原则。 三、计算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研究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分工反映着社会生产水平的状况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的,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本尺度。社会分工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反映了在社会生产中的一种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分工是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它们相互关系的纽带。 1、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促进着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有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生产工具的性能,他们决定着社会分工发展的水平。一方面,生产工具的性能决定着社会分工水平。生产工具的属性、效能不同,导致社会分工发展程度不同。具体而言,简单的生产工具产生简单的社会分工,而复杂而精密的生产工具就会产生复杂而精密的社会分工,马克思认为:“劳动的组织和划分视其所拥有的工具而各有不同。手推磨所决定的分工不同于蒸汽磨所决定的分工。”使用不同生产工具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分工形式。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影响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劳动部门进行生产活动时会受到知识技能的制约,劳动者在社会当中从事的劳动活动,不是由劳动者本身的意愿所决定的,而是由劳动者不同的知识技能决定的。在社会劳动中要合理地利用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否则会严重浪费社会生产力。2,社会分工影响着生产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马克思在谈到社会分工与生产关系时认为,社会分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纽带。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同时,社会

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在劳动过程当中,社会分工制约生产资料、劳动产品的分配,制约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支配与被支配着的关系,从而制约着生产关系。这些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分工影响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指出:“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制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的不平等,社会分工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表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分工影响着人们对生产资料不平等的占有,从而导致了人们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不平等。第三,社会分工制约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和地位。社会分工影响着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占有,拥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社会分工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诸多方面,还影响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更替。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与生产关系密切相关,其中就体现为对生产资料所有的影响,“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的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以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及劳动对象所构成的生产资料,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其不同的占有关系。马克思依据社会分工对人类社会历史上所有制形式作了说明:第一种是部落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形式下的社会分工很不发达。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生产资料归全部落所共

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案(试行)

电气车间 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案 (试行) 为了有效地开展员工管理工作,推动车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员工团结一心,精诚合作,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最终实现电气车间的各项工作指标。电气车间特制订本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案。 一、根据公司管理精神和相关制度,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有效地推动车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车间全体员工团结一心,精诚与共,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实现电气车间的各项生产指标。 三、本方案制定及实施的基本原则 1、依实xx,与时俱进; 2、公平、xx、公开、合理、科学; 3、向贡献倾斜,向效益倾斜,向能力倾斜; 4、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6、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7、搞好劳动纪律; 四、本方案内容设置 1、设备管理:

主要包括设备操作、设备维护、现场管理以及针对规范和改善现场管理的技术创新等; 2、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安全防护、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 3、纪律及其他: 主要包括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班组建设、自主管理、宣传报道、开拓性工作(非本职工作或本职工作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出色的完成任务,对集体有一定额外贡献的工作,只加分不扣分)。五、本方案的考核结果作为每月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 六、具体考核办法 (一)在车间管理的基础上,将奖金分配到班组 1、根据公司和车间制定的相关考核标准,严格按照制度对班组进行考评; (1)车间每月对班组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及分数分配见附表1; (2)安全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本月某班组如果出现一例工伤(安监科认定,报公司人事部,并发生费用的),本月的班组安全考评分数全部扣除; (3)劳动纪律管理执行公司的相关制度和车间管理制度,对班组进行考核; (4)公司下发的通报中,罚款由相关责任人承担,同时考核分数计入其班组;车间各项检查的通报,考核分数计入其班组; (5)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和其他管理对班组实行过失扣分,指标管理根据细则进行奖分或罚分,实行月考核,月统计的考核方式。各个单项的考评分数扣完为止,不出现负分; (6)每月对班组的考核得分结果由车间进行统计,并根据得分结果给以相应的岗位系数,并在每月的车间例会上对各班组的考核情况进行公布;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总体介绍:本章的中心是用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租金,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收入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素的数量. 二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高,则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和普通商品一样,生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入分配中的运用。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性质 1.派生需求(也叫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需求者是厂商不是消费者 2.联合需求。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二,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生产要素本身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即:MC=MR=P。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不同既不同于边际收益,也不同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反映的是产出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反映的是产品销售量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产量反映的生产要素投入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社会分工论》有感

最近拜读了艾尔米.涂尔干先生的《社会分工论》,使我受益匪浅。涂尔干先生在书中几乎一直在回答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存在和变迁”问题,而且保持了与同行之间的密切对话,其深厚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内涵是不得不给予崇高评价的。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深刻的含义就是由社会分工得出的。 另外,提到社会分工,必然要说到“三次社会大分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恩格斯对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论述,是与他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的论述相结合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于野蛮时代的中后期,经过这三次大分工,人类进才得以进入文明时代。 在书中,涂尔干先生首先是对社会急剧变迁所导致的欲望膨胀、行为偏差和社会混乱的失范问题的讨论;其次,是对如何消除社会病态,恢复正常秩序的整合问题的探索。在文中,涂尔干先生亦像在《自杀论》结尾那样,为摆脱社会危机开出了一个救世良方:即通过职业群体(或法人团体)的组装机方式彻底拯救日益败落的伦理道德,并以此搭建一个功能和谐与完备的新型社会。因此,通过这篇文献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一个社会学家由衷而发的社会关怀及其与思想倾向之间的微妙关系。 《社会分工论》一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从功能分析视角阐述了社会功能确定的实证主义范式,随之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核心概念,并重点对二者的区别做出了详尽的分析;然后转入对(社会)有机团结形成过程与逻辑的分析中,其中社会分工的功能得到自然地彰显;最后明确指出了契约团结与有机团结之间的关系。本书第二卷集中分析了社会分工进步的原因所在,首先它证伪了功利主义对该问题的解释框架,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式,社会客体本身和集体意识成为整个原因解释的核心概念,然后还提出了两个次要原因要素:集体意识形成的非确定性和遗传性,最后自然地提出了原因结论——人类社会自身的变化决定了人的变化,社会分工的进步是社会自发规律的体现。第三卷所讨论的分工形式迥然不同于前两卷,很显然,所谓失范的、强制的或反常的分工形式并没有划归分工研究的中心议题。相反,它们常常被当成存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被排斥在边缘角落。涂尔干先生以社会本质主义为基础构建的理论大厦,不可避免地需要以纯粹的社会整合作用作为支架。然而,一旦它遇到社会变迁及连带的“反常”现象的强烈挑战,便不能不面临大厦将倾的危险。 由于经济事务主宰了大多数公民的生活,成千上万的人把整个精力投入在工业领域和商业领域。这样一来,一旦这种环境的道德色彩不浓,许多人就会越出一切道德范围之外。在这本书的主要部分里,涂尔干先生特别说明了劳动分工并不对这种事态负有任何责任,有的人对分工微词颇多,这是不公平的。分工绝对不会造成社会的支解和崩溃,它的各个部分的功能都被彼此充分地联系在一起,倾向于形成一种平衡,形成一种自我调节机制。然而,这种解释也很不充分的。这是因为,尽管各种社会功能总想共同求得相互间的适应,达成彼此固定的关系,但就另一方面而言,这种适应模式要想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就必须要靠某个群体的权威来维持。 在书中涂尔干先生还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涂尔干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十分鲜明,他一贯强调社会的优先性,认为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与其说个人决定了共同生活,还不如说个人是共同生活的产物”。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他选择的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