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水泥稳定层配合比 水泥用量计算

5%的水泥稳定层配合比 水泥用量计算

5%的水泥稳定层配合比水泥用量计算20000立方的水泥稳定层基层,按图纸规定这条5%水泥稳定层强度为2.8MP,实验室给我出了一个重量配合比:

粗集料:细集料:结合料:水=53:47:5:7.5,最大干密度为2.2g/cm3,那我应该怎么计算具体用了多少吨水泥?

2.2t/立方*5%*20000=2200T

希望更位前辈同行能给予指点。

有人这样(不正确)计算:按每立方2200KG,应该是2200*5%=110KG/M3

正确答案:

2.2t/立方*5/(100+5)*20000=2095T 这个才是正确的,其他答案都是错的哦,水泥用量5%是指水泥:(沙+石)=5:100

2.2t/立方*5/(100+5)=104.76KG/M3

石灰水泥稳定土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

大广公路固安(京冀界)至深州段高速公路 标准试验报验批复单 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LM11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一、工程概况: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的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合同,路面底基层施工桩号为K151+377~ K173+200段,施工全长为 21.823km。路面底基层设计变更为水泥、石灰稳定土,变更设计厚度20cm。 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项目部工地试验室通过对原材料(水泥、石灰、土)的各项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指标以及标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其试验成果确定出最佳配合比,并作为今后施工的检测依据。 二、设计依据: 1、《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三、试验仪器: 1、土壤筛1套 2、标准筛1套 3、液塑限联合测定仪1台 4、HZF-A2000电子天平1台 5、BS-30KA电子天平1台 6、XLJ-Ⅲ型电动击实仪1台 7、ZXH-Hv2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1台 8、SFK-3000型压力机1台 9、φ50×50试模10套 10、电动液压脱模器1台 11、路面材料强度仪1台 12、0-7.5KN测力环1个 13、标养室1个 14、拌和工具、烧杯及其它 四、原材料检验: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3.3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3.3.1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符合现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强度怎么计算? 3.3.2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规程表3.2.1中的性能要求。 3.3.3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宜符合一列规定: 1 单位体积粗骨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g g m αρ=? 3.3.3-1 式中 m g —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kg ,取值1300 kg ~1500 kg ; g ρ'—粗骨料紧密堆积密度,kg/m 3; α—粗骨料用量修正系数,取0.98。 2 胶结料浆体体积 ①当无砂时,胶结浆体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1(1)1p g void V R αν=-?--? 3.3.3-2 ' (1)100%g g g ρνρ=-? 3.3.3-3 式中 V p —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水、砂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的浆体体积),m 3; νg —粗骨料紧密堆积空隙率,%; ρg —粗骨料表观密度,kg/m 3; R void —设计孔隙率,%,可选10%、15%、20%、25%、30%。 ②当有砂时,胶结料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1(1)1p g void s V R V αν=-?--?- 3.3.3-4 s s s m V ρ= 3.3.3-5 s s s g m m m β= + 3.3.3-6 式中 V s —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砂的体积,m 3; ρs —砂的表观密度,kg/m 3; m s —砂的质量,kg ; βs —砂率,在8%~15%范围内选定; R void —设计孔隙率,%,可选10%~20%(路用透水砼)、20%~30%(植生透水砼)。 3 水胶比R W/B 应经试验确定,水胶比选择控制范围为0.25~0.35(0.33)。 4 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应按下式确定: /1 P b P W B V m R ρ= ?+ 3.3.3-7

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施工 1.施工方法 1.1施工准备 1.1.1准备下承层 用12~15吨的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一般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则采取挖干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措施进行处理。对底基层还要进行弯沉测定,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符合平整度要求和具有规定的路拱。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1.1.2施工放样 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面曲线每10~15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1.1.3备料 在所定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等试验,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试验,土样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选用不同的水泥剂量制成混合料试件,养生7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选出合适的水泥剂量。 1.2施工工艺及要求 1.2.1路拌法 1.2.1.1铺土: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料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 1.2.1.2洒水闷料:如土过干,则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1.2.1.3整平和轻压: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整平后用6~8吨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密实度。

水稳层试题

水稳层 一.单选题注:总分36,每题2分,点击选项中的选择正确答案 1. 水泥砼配合比设计中考虑到耐久性要求时,应对(C)进行校核。 (A)配制强度; (B)粗集料的最大粒径; (C)最大W/C和最小水泥用量; (D)以上三项。 2. 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对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当砌块边 长与厚度比小于5时应以()控制。 (A)抗压强度; (B)抗折强度; (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双控; (D)不确定。 3. 无机结合料稳定粗粒土击实试验,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得到的最佳含水量分别为 6.5%、6.9%,最大干密度为2.265g/cm3、2.316g/ cm3,则该材料最佳含水量和最 大干密度为(B)。 (A)6.7%、2.29 g/cm3; (B)6.7%、2.290 g/cm3; (C)6.70%、2.290 g/cm3; (D)需重做试验。 4. 某种集料,100%通过26.5㎜筛,在19㎜筛上的筛余为8.6%,则此集料的最大粒 径为(B)㎜.而公称最大粒径为()㎜。 (A)26.5、26.5;

(B)26.5、19; (C)19、26.5; (D)无法判断。 5. 水泥稳定土的含水量测试时,烘箱温度应设定为()。 (A)室温; (B)110℃; (C)75℃~80℃; (D)105℃~110℃。 6. (A)可以采用“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进行试验。 (A)天然砂; (B)机制砂; (C)石屑; (D)矿渣砂和煅烧砂。 7. 进行水泥稳定中粒料配合比设计,根据不同水泥剂量击实确定出不同剂量下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根据压实度进行不同剂量下的水稳层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如果试验结果的偏差为16%,则应该()。 (A)分别计算出不同水泥剂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 (B)增加试件数量; (C)重做试验; (D)无法判断。 8. 用贯入法测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终凝时间所对应的贯入阻力为(B )。 (A)82MPa; (B)28MPa;

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

1.5 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 1.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铺筑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水泥稳定土包括:水泥 土、水泥砂、水泥石屑、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1.5.2 施工准备 1.5. 2.1 技术准备 1.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已经会审。 2. 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 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4. 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5. 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m~15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 在摊铺面每侧200mm~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 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 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应小于1000N。 1.5. 2.2 材料要求 1. 土:对土的一般要求是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型。高速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 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和砂颗料,不包括土块或土团)的粒径大

小和组成,将 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 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 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 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和中粒土应满足下列要求:(1) 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组成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 土的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0% 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对于中粒土和粗粒 土,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可不受限制。 (2) 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土的颗粒组成符合表1-8的规定。 (3) 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 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 f cu,o =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 2.确定水灰比(W/C) 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 (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 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m wa=m w0(1-β) 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 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s) (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

水泥稳定土

2当采用厂拌法生产时,水泥掺量应比试验剂量加0.5%,水泥最小掺量粗粒土、中粒土应为3%,细粒土为4%。 3水泥稳定土料材料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为3~4MPa,对底基层为1.5~2.5MPa;对其他等级道路基层为2.5~3MPa,底基层为1.5~2.0MPa。 7.5.4城镇道路中使用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集中拌制。 7.5.5集中搅拌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料应过筛,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2混合料配合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搅拌均匀。 3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用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R7强度标准值。 4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损失。 7.5.6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水泥土的压实系数宜为 1.53~1.58;水泥稳定砂砾的压实系数宜为1.30~1.35。 2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3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4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7.5.7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找平应符合本规范第7.2.8条的有关规定。 2宜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3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 4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安全要求。 7.5.8接缝应符合本规范第7.2.9条的有关规定。 7.5.9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撒布适量石屑。 2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3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

计算水泥用量

因为配制1升水泥净浆所需的干水泥重量为:(水泥的密度*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水灰比*水泥密度);水泥密度一般取3.15。该公式简明易算。所以,当水灰比为1,1立方水泥浆需干水泥重量为:1000*(3.15*1)/(1+1*3.15)=759kg 当水灰比为0.8,1立方水泥浆需干水泥重量为:1000*(3.15*1)/(1+0.8*3.15)=895kg 所以,配合比0.8—1时,配制1方净浆所需干水泥在759kg—895kg 之间。另外,我最近研究了——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该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具有高水灰比特性。优化配方采用的水灰比为1.5,比普通水泥浆液采用的水灰比有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浆液的流动性能,使浆体流动度达33cm以上;高水灰比降低了浆液的浓度,减少了粒状浆材以多粒的形式同时进入孔隙或裂隙导致孔隙被堵塞的几率,更容易达到良好的灌注效果;同时,也减少因浆液的流动性能不足而引起的堵管等给施工造成的延误。(2)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具高水灰比条件下的较高强度特性。浆材能及时固结,使岩土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在水灰比高达1.5的条件下,其优化配方的3d最低抗压强度为6MPa,最高抗压强度可达12MPa;28d最低抗压强度为13MPa,最高可达24MPa。相对于目前其他高水灰比浆材,其抗压强度已有很大的提高,这是本材料的一大亮点。(3)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具有良好的凝结时间可调特性。该材料应用虽有高水灰比特点,但仍然能在短时间内凝结硬化,其凝结时间可以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优化配方浆液初凝时间可控制在15min到1h 内,终凝时间可控制在50min到5h内,这种高水灰比条件下的性能调控方法具有创新特点。(当然也可以调至数秒钟就凝结)(4)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在实际灌注中,普通水泥浆液在低温条件下会长时间不凝结,而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在乙料选择适当的情况下,能克服低温给浆液凝结时间带来的障碍,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性能。在*****地质钻探施工堵漏中的成功应用就证明了这一点。(5)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在不同灌浆工程中使用。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工程对浆液的性能要求,通过调整材料甲、乙料的配比,实现其综合性能满足工程的要求。这克服了传统的水泥浆液在高水比条件下长时间不凝结且强度很低的缺陷,有效地解决了灌浆过程中浆液流动性要求和灌浆结束后强度要求的矛盾问题,具有新颖性。但该材料还需改进的是:(1)进一步提高浆液结石体在高水灰比的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虽然材料结石体28d抗压强度能达到24 ,但与低水灰比条件下的水泥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相比还有一定差异,如能到达较高标号的水泥结石体抗压强度,就更为理想。(2)进一步提高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浆液的稳定性。实践表明,浆液在长时间静置时稳定性会变差,这对保证灌浆质量是不利的。应研究高水灰比条件下添加稳定剂,改善浆液性能同时又能保障结石体强度的技术方法。综上所述,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的性能易于调整,且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果再进一步提高结石体在高水灰比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和提高浆液稳定性而不降低其结石体抗压强度,新型高水固结灌浆材料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能更好的服务于地质灾害治理及工程建设领域。

32.5防四标C20混凝土配合比

哈尔滨至同江高速公路双鸭山(集贤)至佳木斯段扩建工程建设项目C20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C4标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设计说明 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三、C20混凝土配合比 四、中砂试验报告 五、碎石试验报告 六、水泥试验报告

一、设计说明: 双佳高速公路C4合同段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抗压强度设计,根据《公路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指定采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JGJ55-2000)进行设计。该C20#水泥混凝土用于防护工程。 1、水泥 混凝土用水泥,采用玉泉泉兴水泥厂生产的太阳岛P.C32.5复合硅酸 盐水泥,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 2、粗集料 产地为新华石场,规格5mm-20mm,表观密度2.712g/cm3,松装密度为 1510kg/m3,空隙率44.3%,针片状含量10.3%,压碎值7.4% 含泥量0.5%。 3、细集料 产地为佳木斯港务局,表观密度2.609g/m3,松装密度1560kg/m3,含泥 量1.4%,孔隙率40.0%,细度模数MX=2.75,为Ⅱ区中砂。 4、水:饮用地下水,以上原材料均满足规范要求。 二、设计计算 步骤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cu,o)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 fcu,k =25Mpa 按表1-1标准差ó=5.0 代入公式: fcu,o =fcu,k+1.645×5.0 = 20+1.645×5 = 28.2Mpa (2)计算水灰比(W/C) 根据经验和试配确定水灰比为0.49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 查表确定单位用水量为170kg/m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根据单位用水量及计算水灰比W/C,单位水泥用量为:350kg/m3(5)确定砂率(?s): 由碎石最大粒径26.5mm,水灰比0.49,选取混凝土砂率36.1%。 (6)计算砂石用量(Mso 、Mgo) 按照质量法,假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Pcp=2400 kg/m3 解得:中砂:679 kg/m3

水稳层松铺系数典型施工

水泥稳定碎石垫层松铺系数典型施工 1、典型施工的目的 为了确保厦门港招银港区10#泊位码头道路与堆场工程基础与垫层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已有规范标准及相关设计的要求下,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在正式开展大规模的施工以前进行典型施工。借此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松铺系数。 2、主要施工方法或工艺 (1)、当采用连接式的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和时,应保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 (2)、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3)、拌和 水泥稳定碎石拌合在现场拌合区域由机械进行现场拌合。拌和过程中的加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并尽量做到随拌随运走。拌和前反复核对配合比,拌和需均匀。各成份拌和按比例掺配,并以重量比加水,对拌和时加水时间及加水量进行记录。拌和时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后续工序的水分损失;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计量可比室内实验所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0.5%,水泥剂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所拌和混合料保证非常均匀,色泽一致,没有灰条、花团和花面,没有水泥及碎石的粗细颗粒“窝”,当发现有没充分拌和的材料需重新拌和才能使用或把此料剔除堆于一旁。 (4)、混合料运输 运输由装载机直接运输至所需施工区域。 (5)、混合料摊铺与整形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0.56m,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采取分层施工,第一层厚度为0.2m。初步按松铺系数为1.20进行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松铺厚度为0.24m。摊铺由装载机直接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摊铺。 施工中派测量员随时检测摊铺后的标高,出现异常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派专人用拌和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对摊铺后表面粗料集中的部位人工找补,使表面均匀,局部水分不合适的要挖除换填合格材料。多余废料不得抛弃路旁,应用小推车随时清出现场。 (6)、碾压 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形完毕开始碾压,作为一个碾压段。直线段由边缘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应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先用光轮压路机稳压一遍, 碾压速度为1.5-2km/h,然后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振压3-4遍,碾压速度为2.5-3km/h,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光面。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的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裂纹搓板及起皮松散等现象,压实度需达到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容重的98%。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的表面层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果表面水蒸发的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在雨水、污水和其它杆管线检查井等不易碾压到位的部位,用小型夯机充分夯实。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要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加适量的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经过拌合、整形的水泥稳定层,要在水泥初凝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

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79123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施工 1.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 1.1.1准备下承层 用12~15吨的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一般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则采取挖干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措施进行处理。对底基层还要进行弯沉测定,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符合平整度要求和具有规定的路拱。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1.1.2施工放样 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面曲线每10~15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1.1.3备料 在所定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等试验,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试验,土样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选用不同的水泥剂量制成混合料试件,养生7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选出合适的水泥剂量。 施工工艺及要求 1.2.1路拌法 1.2.1.1铺土: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料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 1.2.1.2洒水闷料:如土过干,则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 1.2.1.3整平和轻压: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整平后用6~8吨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密实度。 1.2.1.4摆放和摊铺水泥:按计算好的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卸置水泥,打开水泥袋,将水泥倒在集料层上,并用刮将水泥均匀摊开。

通过水灰比确定水泥浆中水泥用量

小导管注浆: 根据围岩条件、施工条件、机械设备,需要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的,往往很多情况下会考虑到小导管注浆。 小导管外径一般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φ42~50mm的热轧钢管,长度3~5m,外插角10°~30°,管壁每隔10~20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为6~8mm。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时,浆液配合比一般由实验室提供,注浆压力一般在~,必要时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纵向小导管不小于1m的水平搭接长度,环向间距20~50cm。 一般情况下,水泥浆水灰比一般是选择1:1,或者是1:种水灰比在水泥浆中较为常见,在设计中也是经常采用这两种水灰比。 已知水的密度是1g/1cm3,水泥的密度一般是~3.3g/cm3; 水灰比为1:的水泥浆密度计算过程为: 理论计算:(*1+1*)/=2.4g/cm3 实际可以按照试验规程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测试。 水灰比为1:1水泥浆密度计算过程为: 理论计算:(*1+1*1)/2=2.05g/cm3 其实有时候,现场施工的水泥浆只要知道水灰比,基本上就能计算1方水泥浆需要多少水泥;m/+m/1=1(m为质量,考虑到水灰比为1:1) 则1方水泥浆需要750kg水泥 如果水灰比为1: 说明: 1、水泥是不溶于水的,水泥浆实际是一种悬浮物,在计算过程中不能按照溶液、溶剂,饱和或不饱和进行计算,容易走入误区; 则:m/+0.5m/1=1 则1方水泥浆需要1。2t水泥。 基本上实际情况与此相符 通过已知水泥的用量,可以反推水泥浆的方量 而这正是实际施工中最需要的数据,所以在现场收方时一般通过数水泥袋的包数就可以知道水泥浆的方量,再通过已知水泥浆每方的单价,确定注浆的成本。 比如说现场实际使用1t水泥,则知道水灰比,就完全可以确定水泥浆体积v。 1/+1/1=v 则v=1.32m3 业主基本上给的水泥浆单价一般在800~850元/m3 则:*825=1091元 其实很多时候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公式来计算水泥浆方量,但在实际计量工作中未必会采纳,因为实际情况与设计未必相符,如考虑到围岩裂隙发育,破碎,往往注浆量远远大于设计值,因此强烈建议在现场收方中必须通过所用水泥确定水泥浆方量是可行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 例如:纯水泥浆的用水量按水泥的35%计算,水泥密度为3100kg/m3、表观密度为1200kg/m3,试计算每立方米纯水泥浆的用量。 解: 1、计算虚体积系数 水灰比=*水泥表观密度/水表观密度=*1200/1000=

水泥稳定性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性配合比设计 摘要:水泥稳定混合料作为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我国的高等级路面中被广泛的采用。作为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将直 摘要:水泥稳定混合料作为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我国的高等级路面中被广泛的采用。作为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将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好坏。因而本文就它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注重的问题进行介绍。 关键词: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因素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急剧增加,这对公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基 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滑、抗渗、耐疲惫的性能以及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因而受到广泛的应用。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水泥稳定砂砾是水泥稳定土的一种。在经过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或称半刚性材料。基层作为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其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的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基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收缩性小,有足够的平整度,与面层结合良好。水泥稳定混合料便成为经济实用的基层筑路材料。配合比的设计对混合料的品质和基层的性能影响甚大,是保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 1.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1原材料的选取 合格的原材料是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性能的前提,因此使用前必须对原材料的各项基 本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非凡是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必须加以限制,粒径愈大,拌和机,平地机和摊铺机等施 工机械愈轻易损坏混合料,甚至可能使粗细集料产生离析现象。同时平整度也难以达到要求。一般粒径为19-20mm。 粒料中含有塑性指数的土时,其收缩性大,反之则收缩性小。为了减少基层材料的收 缩性和减少基层裂缝,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小的土。

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1.几个概念 ⑴水灰比:是单位体积混凝土内所含的水与水泥的重量比。它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愈小,强度愈高,常用的水灰比为0.4~0..8,现场浇制混凝土常用0.7。 ⑵坍落度: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指标,决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⑶配合比: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重量比,水:水泥:砂:石,以水泥的重量为标准重量。 2.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计算与试验相结合。首先根据混凝土的技术的要求、材料情况及施工条件等计算出理论配合比;再用施工所用材料进行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各材料的比例,直到符合要求时为止。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⑴配制强度的计算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根据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3) 式中—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N/mm2 —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线路施工单位不是专职的混凝土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25组以上的资料,故的值的选取不能由计算确定,可按强度低于C20的=4;C20~C35的=5,高于C35的=6选取。 ⑵确定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试配强度、水泥实际强度和粗骨料种类,利用经验格式计 算水灰比值。 采用碎石时 (2-4) 式中 c/W—混凝土所要求的水灰比 —水泥的实际强度,N/mm2 在无法取得水泥强度实际值时可用下式代入 (2-5)

式中 —水泥标号,换算成N/mm 2 —水泥标号得富裕系数,一般取1.13。 注意: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存放条件不良而有所变质的水泥,应重新确定标号,并按实际强度进行计算。 计算所得得混凝土水灰比应与规范所规定得范围进行核对,如果计算所得得水灰比大于表2-14所规定的水灰比时,应按表2-14取值。 ⑶确定水的用量 按骨料品种、规格剂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按表2-15,参考表2-27选用每立方混凝土度用水量( )。 注 1.本袁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其值可适当增大; 2.当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 3.曲面或斜面结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 4.轻骨科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20mm 。 表2-16 混凝土用用水量选用表(Kg/mm 3 )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 一.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已经会审。 2. 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 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4. 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5. 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 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 在摊铺面每侧200~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01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张紧 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应小于1000N。 (2 ). 材料要求 1. 土:对土的一般要求是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形。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和砂颗料,不包括土块或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 (如塑性指数不同 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 (如砂砾石、碎石 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 对于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和中粒土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组成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 粒土的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 3%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教小于12的土。对于中粒土 和粗粒土,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可不受限制。 ②.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土的颗粒组成符合表1-8的规 ③. 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通过水灰比确定水泥浆中水泥用量

通过水灰比确定水泥浆中水泥用量 小导管注浆: 根据围岩条件、施工条件、机械设备,需要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的,往往很多情况下会考虑到小导管注浆。 小导管外径一般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φ42~50mm的热轧钢管,长度3~5m,外插角10°~30°,管壁每隔10~20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为6~8mm。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时,浆液配合比一般由实验室提供,注浆压力一般在0.5~1.0mpa,必要时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纵向小导管不小于1m的水平搭接长度,环向间距20~50cm。 一般情况下,水泥浆水灰比一般是选择1:1,或者是1:0.5种水灰比在水泥浆中较为常见,在设计中也是经常采用这两种水灰比。 已知水的密度是1g/1cm3,水泥的密度一般是3.0~3.3g/cm3; 水灰比为1:0.5的水泥浆密度计算过程为: 理论计算:(3.1*1+1*0.5)/1.5=2.4g/cm3 实际可以按照试验规程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测试。 水灰比为1:1水泥浆密度计算过程为: 理论计算:(3.1*1+1*1)/2=2.05g/cm3 其实有时候,现场施工的水泥浆只要知道水灰比,基本上就能计算1方水泥浆需要多少水泥;m/3.1+m/1=1(m为质量,考虑到水灰比为1:1) 则1方水泥浆需要750kg水泥 如果水灰比为1:0.5 说明: 1、水泥是不溶于水的,水泥浆实际是一种悬浮物,在计算过程中不能按照溶液、溶剂,饱和或不饱和进行计算,容易走入误区; 则:m/3.1+0.5m/1=1 则1方水泥浆需要1。2t水泥。 基本上实际情况与此相符 通过已知水泥的用量,可以反推水泥浆的方量 而这正是实际施工中最需要的数据,所以在现场收方时一般通过数水泥袋的包数就可以知道水泥浆的方量,再通过已知水泥浆每方的单价,确定注浆的成本。 比如说现场实际使用1t水泥,则知道水灰比,就完全可以确定水泥浆体积v。 1/3.1+1/1=v 则v=1.32m3 业主基本上给的水泥浆单价一般在800~850元/m3 则:1.32*825=1091元 其实很多时候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公式来计算水泥浆方量,但在实际计量工作中未必会采纳,因为实际情况与设计未必相符,如考虑到围岩裂隙发育,破碎,往往注浆量远远大于设计值,因此强烈建议在现场收方中必须通过所用水泥确定水泥浆方量是可行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 例如:纯水泥浆的用水量按水泥的35%计算,水泥密度为3100kg/m3、表观密度为1200kg/m3,试计算每立方米纯水泥浆的用量。 解: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 告普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C2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一、试配要求和引用标准 1、砼配制强度为28.2MPa,用于素桩; 2、坍落度70mm ~90mm;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 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1-200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7、根据原材料的基本性质结合施工条件,在监理单位共同参与中设 计该配合比如下: 二、原材料 1、水泥:渑池仰韶水泥有限公司 2、砂:三门峡卢氏中砂,细度模数2.82; 3、碎石:三门峡张茅石料厂,碎石最大粒径为19mm,采用4.75- 19mm连续级配碎石,其中9.5-19mm碎石占65%,4.75-9.5mm碎石占 35%; 4、粉煤灰:三门峡火电厂Ⅰ-级粉煤灰; 5、水:饮用水; 三、计算初步配合比 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值(f cu,o ) 设计强度标准值f cu,k =20Mpa,保证率系数t=1.645,标准差ó=5MPa f cu,o =f cu,k + 1.645×ó=20+1.645×5=28.2( Mpa) 2、计算水胶比(W/(C+K))

W/(C+K)=a a .f ce /(f cu,o + a a a b . f ce ) 式中回归系数a a 为0.46,a b 为0.07,f ce 根据水泥强度等级选为 42.5MPa,f cu,o 为混凝土配制强度值28.2 Mpa。 W/(C+K)=0.46×42.5/(28.2+0.46×0.07×42.5)=0.66 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和结构的耐久性,根据经验采用水胶比:W/(C+K)为0.54。 3、根据规范要求和施工经验选取用水量m w 为221Kg /m3, 4、计算单位胶凝材料用量(m co ) m co = m w / W/(C+K)=221/0.54=410(Kg /m3) 为了能得到和易性优良、耐久性良好、施工方便的混凝土,根据以往的 经验,将该配合比中加入部分粉煤灰来满足这几方面的要求。决定每立方混凝土加入70 Kg粉煤灰,340Kg水泥。 5、选定砂率(? s ) 粗集料采用4.75-19mm连续级配碎石,细集料采用细度模数为2.82的 中砂,选定砂率? s =40%。 6、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m cp )取2400 Kg,采用重量法计算细 集料(m so )砂重量: m so =(m cp - m co - m w - m f )× ? s =(2400-340-221-70)×40%=707 Kg /m3 7、采用重量法计算粗骨料(m go )碎石重量 m go = m cp - m so - m co - m w - m f =2400-707-340-221-70=1062(Kg /m3) 8、按重量法计算初步配合比水 泥:粉煤灰:砂:碎石:水=340:70:707:1062:221

水稳层配合比

水稳层配合比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1;4%水泥稳定碎石每方为2032kg(最大干密度)。 2;一方干混合料用量:2032/1.059=1918.791kg。 3;水用量:2032-1918.791=113.2087kg。 4;集料(碎石+石屑)用量:1918.791/1.04=1844.992kg。 5;1#碎石=1844.992*34%,2#碎石=1844.992*40%,3#石屑=1844.992*26%; 6;水泥用量:1918.791-1844.992=73.799kg。 总结:水泥73.799:集料1844.992:水113.2087; 1#碎石:2#碎石:3#石屑=34%:40%:26%来掺配(即:1#碎石=1844.992*34%,2#碎石 =1844.992*40%,3#石屑=1844.992*26%); 5%的可以参照以上算。 34:40:26:4是材料的质量(重量)比,相当于水泥是外掺,比如4%水泥就相当于在水稳材料中水泥含量是:4/104。以此类推1#碎石34/104,2#碎石40/104,3#石屑26/104,所以,每吨水稳材料中水泥:0.038吨,1#碎石0.327吨,2#碎石0.385吨,3#石屑0.25吨,这是理论数值(干燥状态下即含水量为0)。在拌合站拌合时,要考虑各种材料的含水量,碎石、石屑的含水量可以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得。施工配比就是考虑材料含水量之后的比例,实际用量为:理论比例*(1+含水量%),例如,假设1#碎石含水量为5%,实际用量为:34*(1+5%)=35.7;计算出各种材料实际比例重新做出新的比例,就是施工配合比。 这里的水泥稳定碎石层每m?配比如下 水泥:p.o42.5用量:107kg 石粉:普通用量:1050kg 碎石:5-31.5连续级配?用量:1087kg 水:63kg 搅拌时间:50s 1;4%水泥稳定碎石每方为2032kg(最大干密度)。 2;一方干混合料用量:2032/1.059=1918.791kg。 3;水用量:2032-1918.791=113.2087kg。 4;集料(碎石+石屑)用量:1918.791/1.04=1844.992kg。 5;1#碎石=1844.992*34%,2#碎石=1844.992*40%,3#石屑=1844.992*26%; 6;水泥用量:1918.791-1844.992=73.799kg。 总结:水泥73.799:集料1844.992:水113.2087; 1#碎石:2#碎石:3#石屑=34%:40%:26%来掺配(即:1#碎石=1844.992*34%,2#碎石 =1844.992*40%,3#石屑=1844.992*26%); 5%的可以参照以上算。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组长:张津)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组员:张津、张兴利、柯双阁曹镤、朱景尧、郭子豪

2.4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镇道路水泥稳定土铺筑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水泥稳定土包括:水泥土、水泥砂、水泥石屑、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2 基本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及要求 3.1.1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已经会审。 3.1.2 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1.3 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3.1.4 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3.1.5 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在摊铺面每侧200~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应小于1000N。 4 施工工艺 4.1 工艺流程 图4-1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流程 4.2操作工艺 4.2.1 混合料配比设计 水泥稳定土的混合料组成设计的6d保湿养生及1d进水抗压强度应满足高速公路基层 3~5MPa;高速公路底基层1.5~2.5MPa,具体强度依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稳定的土、确定水泥剂量、最佳含水量和掺合料的比例。

4.2.2 原材料试验 4.2.2.l 土和集料: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试验、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试验、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4.2.2.2 改善级配的调整试验: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砂等掺加某种土或集料改善其级配的调整试验。 4.2.2.3 水泥的强度等级、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初终凝时间试验结果应满足水泥稳定土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 4.2.3 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4.2.3.1 制备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土混合料,以水泥重量占全部集料 和土的干重的百分比表示。 (1)做基层用: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一般为3%、4%、5%、6%、7%;强度要求较高时为4%、5%、6%、7%、8%;稳定塑性指数小于12 的细粒土:5 %、7%、8%、9%、11%;稳定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稳定中粒土和塑性土:3%、4%、5%、6%、7% ;稳定塑性指数小于12 的细粒土:4%、5%、6%、7%;稳定其他细粒土:6%、8%、10%、12%。 在能估计合适剂量的情况下,可以将五个不同剂量缩减到三或四个。 4.2.3.2 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做三个不同 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内插法确定。 4.2.3.3 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里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有 的干密度,对于高速公路,现场要求压实度最低值分别是:稳定土基层为98%;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底基层为97%;稳定细粒土底基层为95%。 试件干密度=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现场要求压实度。 4.2.3.4 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的干密度制备强度试验的试件。试件的最少试验数量 应符合表3.2.3.4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验数量。 表4.2.3.4 最少的试件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