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急性胆囊炎确诊后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既能控制炎症,也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卧床休息、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解痉止痛,使用广谱抗生素、维生素K,以及全身支持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病情能够控制,待以后择期行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1)手术时机的选择:急诊手术适用于:①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无缓解,或病情反而加重者;②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③发病在48~72小时以内者;④其他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反应差,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有胆囊坏疽或穿孔的可能,如无手术禁忌证应早期手术。2)手术方法有三种:①胆囊切除术:一般发病在3天内,病变胆囊黏膜水肿不严重时,应作胆囊切除术。②胆囊造瘘:对发病时间较长,胆囊炎症状严重,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术中渗血多,组织明显水肿,解剖关系不清或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时,则暂作胆囊造瘘,取出结石,置伞状导管外引流,待炎症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再做择期手术,切除胆囊。③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在作胆囊切除术时,如有以下情况应作胆总管切开探查并放置T管引流,以免术后残留胆道结石而再次手术,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指征是:a.术前有梗阻性黄疸病史;b.术中扪到胆总管有结石、肿瘤或蛔虫;c.术中胆管造影提示有胆管结石;d.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在1.5cm以上。管壁炎变、增厚;e.术中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胆汁、血性胆汁或胆汁内有泥砂样胆色素颗粒等。

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由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临床表现有发热、右上腹疼痛,可有轻度黄疸和血白细胞(WBC)增多等。X线摄片、胆管造影、B超、CT检查等有诊断价值。 (1)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均可轻度升高,如明显升高应考虑可能为胆囊坏死或积脓。 (2)血清淀粉酶(AMY)测定:血清淀粉酶常可轻度升高,并发急性胰腺炎时则显著升高。 (3)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可有轻度升高。 急性胆囊炎检查项: 1、白细胞(WBC或LEU) 2、白细胞分类(DC) 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4、淀粉酶(AMY) 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②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淀粉酶(AMY)(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道感染 急性胆道感染是指胆道系统内发生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两大主要因素。引起急性胆管炎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急性胆囊炎大多预后良好,高龄患者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预后欠佳。急性胆管炎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是胆道良性疾病的首要致死原因,预后欠佳。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胆胀”、“黄疸”、“结胸”、“胁痛”、“厥逆”等范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急性胆囊炎 症状: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开始时可为中上腹剧烈绞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厌食等,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可出现轻度黄疸。结石性胆囊炎以胆绞痛为主,非结石性胆囊炎以右上腹部持续性闷痛为主,多无明显胆绞痛。 体征:右上腹部可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常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胆囊发生坏死、穿孔者,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1.1.2 急性胆管炎 1.1. 2.1症状:急性胆管炎多有胆道结石、手术史,常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Charcot三联征(腹痛、恶寒发热、黄疸),还可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昏迷等。梗阻部位位于胆管下端者,表现多较典型。梗阻位于一侧胆管或肝内者,多无明显黄疸及腹痛,而以发热、恶寒,甚至寒战为主要表现。 腹痛:多起病较急,突发上腹剑突下闷胀不适,逐渐转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脉数。 恶寒发热:发生于腹痛之后,约2/3的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现寒战高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体温多在39℃以上。 黄疸:在胆管梗阻后即可出现黄疸,如梗阻为部分或间歇性,黄疸程度较轻且呈波动性;完全性梗阻者黄疸明显,且呈进行性加深。 1.1. 2.2 体征:可有右上腹和剑突下深压痛,多无明显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如胆管内压过高,感染严重可发生胆管内胆汁外渗,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腹膜刺激征象。梗阻位于胆囊管汇合平面以下者,右上腹可扪及肿大胆囊、有压痛。肝脏肿大时,肋下可扪及肿大触痛之肝脏。梗阻位于二级以上胆管者,主要表现为肝脏不对称性肿大,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1.2 理化检查 1.2.1 急性胆囊炎 1.2.1.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有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及血清淀粉酶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1.2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胆囊增大、壁增厚,轮廓模糊,呈双环状,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出现雾状散在的回声光点,发现结石影。 X线检查:可在胆囊区显示钙石沉着的结石影,或出现肿大的胆囊或炎性组织包块影,或胆囊周围、胆囊内有积气。 CT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显著增大、胆囊浆膜下层周围组织和脂肪呈低密度环,胆囊穿孔者可见胆囊窝处有液平,增强扫描时,炎性胆囊壁密度明显增强。 1.2.2 急性胆管炎 1.2.2.1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常达20×109/L),其增高程度与感染严

健康教育宣传栏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2年第1期 慢性病患者如何过春节 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冠心病患者忌“累” 节日期间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节日里,很多人会不经意地增加一些零食摄入,如薯片、瓜子、开心果等坚果类。由于这些食物所含的油脂较多、热量较高,多食会引起血糖升高。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肝病患者忌“酒” 节日期间,如果大量饮酒,对肝病患者有百害而无一益。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对于病毒性肝炎未愈患者会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对于一些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有时由于酒精刺激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感冒患者忌“聚”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伤风感冒,如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脉管炎患者忌“烟” 节日期间,常有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脉管炎患者为了招待客人而陪着频频吸烟,这样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春节期间几种常见疾病的救护要领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节假日家人欢聚,熬夜玩乐,过度操劳,打乱了平时的生活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一、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能说出拟行手术以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2)疼痛:与疾病及手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或可忍受疼痛。 (3)有感染的危险:与腹部切口及多种导管(引流管、尿管、输液管)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未发生感染,引流管按时拔除,切口一期愈合。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胆汁流入肠道受阻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获得足够营养摄入,体重稳定。 (5)焦虑:与手术及担心预后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及护理。 二、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变化,定时观察与记录。 2)特殊观察:注意黄疸、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T型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以下几点: ①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 ②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 ③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瓶。 ④拔管:一般术后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

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l-2 日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拔管前还要在X射线下经T 形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2-3天,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 ⑤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⑥拔管后1周内,警惕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等情况,观察患者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4)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胆汁渗漏,应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协助患者排痰及早期活动,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 6)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控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7)饮食指导:给予低脂饮食1个月以上,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多饮水。

急性胆囊炎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胆囊结石得临床表现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与背 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得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右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高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 胆汁中得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她 (1)部分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得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得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5)结石及长期得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二、急性胆囊炎得临床表现 1.多见于肥胖、中年以上、经产妇 2.右上腹绞痛,放射痛 3.恶心、呕吐、厌食 4.右上腹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 5.Murphy氏征阳性 6.体温升高,有腹膜炎存在 7.血白细胞升高 三、存在得主要护理问题

四、护理措施 1.疼痛护理2。降温护理3、维持有效呼吸 4.T管引流护理5.维持体液平衡6。营养支持7、并发症得观察与护理 8。提供相关知识9。心理护理 (一)维持有效呼吸 1、加强观察 2、采取合适体位 3、禁食与胃肠减压 4、解痉止痛 5、氧气吸入 (二)T管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或受压 2、避免举重物或过度活动 3、淋浴,塑料薄膜保护伤口处 4、引流管伤口每日换药一次,敷料渗湿及时更换,周围皮肤涂氧化锌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探讨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结石性胆囊炎2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3例。22例患者治愈,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转上级医院,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以内科治疗为首选,给予积极抗炎、利胆、止痛、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标签: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管阻塞、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性疾病,约有95%的患者有胆石症,也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患者无胆石症病史,又称非结石性胆囊炎[1]。成年人发病率高,女性多见,尤以肥胖女性多见,发病率50岁前为男性的3倍,50岁以后为1.5倍。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以饱食、吃高脂饮食、劳累及精神因素等为诱因发病[2]。现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以来29例内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团场医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所接诊的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龄37~68岁,其中26例患胆石症,3例未患胆石症,26例患胆石症患者中19例患者既往已知自己患胆囊结石,7例患者不知自己患胆石症,此次发病后住院作肝胆B超检查时才发现。6例患者患糖尿病,8例患高血压病,5例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 临床表现 25例患者突发性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多于夜间发作,深吸气及咳嗽时腹痛症状加剧,疼痛发作时患者辗转反侧,神志清,表情痛苦。其中5例右肩胛下区有放射性疼痛。12例患者伴恶心、呕吐症状,17例患者发热,体温多在38.0 ℃~38.5 ℃之间。11例患者为饱餐或吃高脂餐食物后诱发。 1.3 体检检查 29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右季肋部压痛,墨菲氏征(+),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紧张,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 1.4 实验室检查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定义】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急腹症。由结石、肿瘤、蛔虫、胆囊扭转和胆囊管狭窄引起的胆囊颈或胆囊管梗阻及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的主 要病因。可发展为胆囊积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和胆囊内瘘,有以上合并症时病情变得严重而复杂。部分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后可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 1、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多有胆结石病史。 2、突发右上腹或上腹部绞痛或胀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起病常在进油质饮食后,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发热、畏寒。炎症重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3、体征:右上腹依病变轻重可有Murphy征阳性、压痛、肿大的胆囊包块、局限性腹膜炎等体征。约20%~25%有轻度黄疽,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黄疸严重。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凡危重病人,严重创伤,手术后及较长时间使用TPN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本病。体检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CT对诊断有帮助。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1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胆红素和转氨酶可升高。 2、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结石嵌顿在颈部可被掩盖,需待炎症消退后出现。还可显示胆囊壁穿孔和其周围积液。 3、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胆囊周围积液、肝脓肿,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应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穿孔、右下肺炎、胸膜炎、泌尿系结

急性胆囊炎的护理

急性胆囊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患者有无胆汁淤滞、细菌感染,是否处于妊娠期,有无免疫功能降低、细菌感染病史。 2、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放射性肩背部疼痛病史。 3、辅助检查:腹部 B 超、X 线平片、胆道造影、CT 或 MRI 检查。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培养。 5、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病检查和治疗的认知、家庭经济状况及有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1、禁食水,伴严重呕吐者行持续胃肠减压,可使胆汁分泌减少,并有利于胆汁的引流。 2、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疼痛。 3、病情观察: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征象;出现感染性休克时,按外科休克护理常规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及腹部体征变化,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墨菲(Murphy)氏征阳性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胆囊穿孔后可出现腹膜炎体征。 4、对症护理: (1)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应用镇痛药和解痉药,以解除肝

胰壶腹括约肌的痉挛而止痛。 (2)高热的患者,可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 5、遵医嘱进行补液、抗感染、纠酸、护肝等治疗,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改善全身情况。 6、利胆治疗。 7、经积极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出现右上腹剧痛、高热、虚脱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三、健康指导 1、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让患者配合治疗。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对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患者,不可随意应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 2、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营养,待胃管拔除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饮食。

浅谈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浅谈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3T14:05:49.3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齐伟[导读] 若病人的全身情况不能接受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可行胆囊造瘘术。 齐伟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二道河子中心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07-02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初期可试行保守治疗,如果经非手术治疗之后,病人出现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不下降或上升,则提示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考虑手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要一经确诊,在排除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禁忌证之后,可积极做好各项手术准备,进行手术治疗。通常采取胆囊切除术。【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约9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存在胆囊结石,称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约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没有胆囊结石,这种类型的急性胆囊炎称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下面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本病女性多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数是由于胆囊颈结石嵌顿,胆汁淤滞于胆囊并且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刺激胆囊壁,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并发细菌感染,胆囊壁产生化脓性炎症,严重者会产生胆囊黏膜坏死,甚至胆囊穿孔。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腹痛: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绞痛,疼痛常向右肩部、右肩胛部或右侧背部放射。腹痛常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之后发作,也有部分病人在夜间发作。 (2)发热:病人多有体温上升,感染严重者毒素吸收过多,体温可高达40℃。 (3)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消化道症状。 (4)黄疸:急性胆囊炎病人中约有25%出现轻度黄疸。其原因可能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肿大的胆囊压迫胆总管或炎症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另外,如果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Mirizzi综合征也可形成梗阻性黄疸。 1.1.2 体征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以及Murphy征阳性。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局限性肌紧张。若胆囊穿孔,则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的范围扩大。 1.1.3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增高,1/3的病人血淀粉酶增高。 1.1.4 影像学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肿大、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可出现“双边征”。 此外,有条件的医院可选用99mTc-EHIDA检查,由于急性胆囊炎有胆囊颈部梗阻,因此胆囊不会显影,如果胆囊显影,95%的病人可排除急性胆囊炎。 1.2 诊断要点 典型的右上腹痛病史、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和Murphy征阳性,结合B超、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本病的诊断并不难。但本病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区肿瘤并发肠梗阻或穿孔相鉴别。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部站立位X光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的病例可发现液平,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血、尿淀粉酶会增高,B超可发现胰腺肿大等改变,高位阑尾炎病人不会出现胆囊肿大和胆囊结石。如果病情需要,可借助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CP等。另外,对于高龄病人须与心绞痛的发作相鉴别。 1.3 治疗方案及原则 1.3.1 非手术治疗发病初期可试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合理使用抗生素、解痉、支持治疗、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但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积极做好各项手术前准备,完善相关的各项术前检查。 1.3.2 手术治疗如果经上述非手术治疗之后,病人出现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不下降或上升,则提示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已经发生坏疽或穿孔而出现腹膜炎征象者,也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通常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而无法接受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但胆囊炎症经非手术治疗得不到好转,可行胆囊造瘘术。另外,如果病人病情危急,全身情况很差,开腹之后发现胆囊三角水肿、粘连严重,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解剖关系不清,为抢救病人的生命,避免胆道损伤,也可暂行胆囊造瘘术。 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常见于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如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疾病之后,发病率占急性胆囊炎的4%~8%。可能是因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到胆囊的血供而诱发本病。另外,长期禁食、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排空延迟而导致胆汁淤滞、胆汁的黏稠度增高,若发生细菌感染,就有可能在没有胆囊结石的情况下产生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本病多发生于严重创伤之后,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病情常发展较迅速,约75%的病人出现胆囊坏疽,15%的病人出现胆囊穿孔。 2.1 临床表现 2.1.1 症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常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大多数病人出现持续性右上腹胀痛、寒战、高热,亦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1.2 体征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上腹部也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2.1.3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常高于2.0×109/L。部分病人也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血淀粉酶增高。 2.1.4 影像学检查 B超、CT可发现肿大的胆囊,胆囊壁增厚。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护理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护理 2014年4月28日护理查房 病情概要:吴丽琼,病员,女,57岁。于2014年4月10日08:50入院,步入病房。主诉:右上腹疼痛伴恶心4余天。护理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痛苦病貌,入院测T:36.3℃;P64次/分;R:18次/分;BP:136/76mmHg。临床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内科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予以头孢硫脒2.0givgtt q12h抗感染,山莨菪碱10mg ivgtt qd解痉,雷尼替丁50mg ivgtt q12h 抑酸护胃,口服胆舒软胶囊利胆,元胡止痛滴丸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指导病员卧床休息,适当锻炼,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油腻食物。现病员生命体征平稳,未再诉恶心不适,食欲睡眠改善。于4月18日好转出院。 一、护理评估 1、病史:病员,女,57岁,右上腹疼痛伴恶心4余天。否认“高血压”,“糖尿 病”,“冠心病”,“血液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传染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2、身体评估:神志清楚,精神差,腹部平坦,无包块。无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蠕动波,腹壁柔软,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未扪及,肝区叩痛,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无高调肠鸣、气过水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014-04-10我院门诊B超示:胆囊稍长大,囊壁欠光滑,胆囊内胆汁淤积。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病员及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认

识和适应,有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诊断 1、疼痛:以阵发性绞痛为主,疼痛放射到背部。与胆囊炎症有关。 2、营养失调:疼痛伴恶心,与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有关。 3、焦虑:与生活工作有关。 三、护理目标 1、减轻疼痛症状,改善机体抵抗能力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指导病员饮食搭配,适当锻炼 四、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有效地控制胆囊感染。 2、改善机体营养,合理搭配饮食 3、全身性运动:全身运动锻炼结合疼痛部位,可进行步行、上下楼梯,跳跃,家庭劳动等,锻炼方式及速度、距离根据身体状况决定。 4、心理护理:由于长期疼痛伴恶心,病人容易丧失信心,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当聆听病人的叙述。做好病人与家属及单位的沟通,疏导其心理压力。 五、效果评估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病情比较稳定,疼痛、恶心已明显缓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姓名:得分: 一.试题 1 女性,49岁,近半年数次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为夜间睡眠后发作,并向 右肩部放射,检查;肥胖体质,血压110/80mmhg,p90次/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治疗未缓解,反复持续性疼痛加重,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体温38.5℃,此时可诊断为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胆总管结石 C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D结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2男性,64岁,进行性无痛性黄疸1月,上腹胀痛,体重减轻。检查;巩膜及周围皮肤黄染,P90次/分,BP140/70mmhg,血清胆红素征阳性。为进一步确诊选用 A ERCP B PTC C CT D MRI E BUS 3 男性,62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小时,急诊入院,寒战高热,明显黄 疸,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P120次/分,T40℃,BP90/60mmhg,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WBC20×10的9次方/L。此病人诊断为 A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B 肝脓肿 C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 女性,47岁,胆囊结石病史4年,曾先后发作胆绞痛4次,BUS显示胆囊内充满型结 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哪一种 A 胆囊切除 B 经皮胆镜取石术 C 口服排石饮液 D口服利胆素片 E 口服熊去氧胆酸片 5 Murphy征出现在 A AOSC B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C绞窄性小肠梗阻 D 急性坏死性小肠梗阻 6 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细菌性肝脓肿 B 胆囊积脓 C 胆囊坏疽穿死致胆汁性腹膜炎 D 急性胰腺炎

E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二·简答题 1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术后护理常规 答案一DEDABC ●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 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大于5ml,应怀疑胆漏,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 4.术后3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仍高于39℃应查找感染源,给予抗感 染治疗。 ● 5.对胆囊造瘘者,应密切观察其引流性质和量并保持通畅。 ● 6.“T”形管护理,同“T”管护理常规。 ●7.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并限制脂肪 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8..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黄疸、胆漏等。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2T11:55:59.4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2期作者:章晓璐[导读] 分析研究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 章晓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6年9月—2017年9月到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依从率以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护理中应用,有利于对患者依从性进行提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程序化健康教育;急性结石性胆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271-02 急性结石性胆囊是较常见的多发病,结石堵塞胆囊内胆汁是引急性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1]。其具有并发症多、发病快、治疗难度高等特征。如在手术后患者不接受护理,此疾病复发几率会增加。因此,本文主要对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6年9月—2017年9月到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5~54岁之间,平均年龄(35.8±5.1)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31~72岁之间,平均年龄(39.5±4.6)岁。将患者病史、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并未发现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对比研究,且此次研究已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患者病情变化日常记录与观察作为主要护理内容,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疾病普及教育、讲解护理方法等属于其主要护理范围,具体操作如下:(1)相关医护人员从患者入院后对其及其家属进行全程关注指导,耐心为患者讲解关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知识,让其对该疾病的各项特征及其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了解,其中主要包括疾病不良影响、摄入饮食标准、基本病理及其并发症等。(2)实时解答患者关于疾病与注意事项的相关问题,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时间、手术时间、康复时间等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进行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3)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告知患者生活环境、习惯都与并发症的发生息息相关。相关医护人员要帮助其家属为患者营造优质的生活环境,让患者居住环境保持通风以及良好的光照。减少患者对过敏物品的接触,且要鼓励督促患者积极锻炼身体。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并发症以及依从性进行分析研究。依从性为患者对医护人员治疗、护理配合度较高。并发症主要包括胆囊穿孔、气肿胆囊炎、胆囊肿胀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χ2)(%)分别表示计数资料,(t)(x-±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 两组经过比较,实验组依从人数为48例,依从率为96%;对照组依从人数为38例,依从率为76%。实验组依从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是较常见的多发病,结石堵塞胆囊内胆汁是引急性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一般会出现充血、水肿等情况,如果患者胆囊已经被细菌感染,会引起病变过程的加快、加重[2]。其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若早期治疗不当会加剧病情的恶化,会引发胆囊穿孔、气肿胆囊炎、胆囊肿胀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其临床效果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切口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5.4%;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术中出现手术分离粘连不顺利,中途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 4.3%。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常伴有其它器官疾病或免疫力下降。开腹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保守治疗及胆囊穿刺引流又达不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疗效明显、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因腹腔镜器械本身的缺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3例,年龄31~68岁,平均(40.2±3.6)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3]。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行全身麻醉,采用“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术后进行局部冲洗,根据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如手术分离粘连不顺利,立即转开腹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及步骤按传统开腹手术常规方法进行。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 胆结石、低钠血症、营养不良、拉肚子、胆道出血、肠梗阻 急性胆囊炎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症: 1.急性气肿性胆囊炎: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主要是厌氧菌群中以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感染,往往合并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造成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发展到一定程度,胆囊内积脓,胆囊壁缺血坏死,这不仅造成组织内氧分压降低,厌氧菌易于滋生,而且各种细菌不断产生气体,继而向胆囊周围扩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胆囊内脓性胆汁刺激胆囊黏膜,释放溶菌体酶,造成胆囊黏膜进一步受损的炎症反应,同时磷酸酯酶A也可促进胆汁中的卵磷脂转化为溶血卵磷脂,促进黏膜溶血,出血。 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有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和黑便,黄疸主要是由于肿大的胆囊或结石压迫胆管所致,病人多数出现明显的腹胀,如果合并胆囊穿孔,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征象,严重时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在腹部X线片上,发病24~48h后,可见胆囊壁增厚并积气,随着病情的恶化,可扩散至胆囊周围组织,如果胆囊坏死穿孔,则可出现膈下游离气体与腹腔积液,在X线征象中应注意与胆囊肠道内瘘时胆囊积气相鉴别,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与胆囊腔内积气和急性胆囊炎超声征象,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病变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胆囊坏疽和穿孔,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痿术,并进行腹腔引流。 2.胆囊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可以有多种临床表现: ①胆汁进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②继发肝脓肿形成; ③与周围组织粘连,最终形成胆囊周围脓肿;④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内瘘,如胆囊胃瘘,胆囊十二指肠或结肠瘘等,在这其中以胆囊周围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胆汁性腹膜炎,引起胆囊穿孔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为胆囊壁血循环障碍,胆囊坏疽,其穿孔的发生时间受胆囊内压力上升的速度,胆囊壁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胆囊的可膨胀性,胆石的机械性压迫作用,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胆囊穿孔一旦发生,并发症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3.胆囊内瘘:胆囊内瘘主要以胆囊炎,胆石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出现,由于瘘的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多见的为胆囊胃肠道瘘,少数是胆囊与肾盂,膀胱,卵巢或子宫形成内瘘,临床上比较常见胆囊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及胆总管形成的内瘘,形成内瘘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及反流性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经十二指肠瘘口排出后,可发生十二指肠梗阻,若运行到小肠,可引起小肠下端的机械性梗阻,临床称之为胆结石性肠梗阻,而胆囊结肠瘘的病人常表现为脂肪泻,低钠血症,营养不良等,综合国内外文献,胆囊炎病人具有以下临床表现时应考虑胆囊内瘘的可能:

急性胆囊炎的健康教育

急性胆囊炎的健康教育: (1)注重饮食习惯,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2)遵医嘱坚持按时服用利胆药物。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心情要愉快。 (4)带T形管出院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定期复查。 (5)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返院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6)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急性胆囊炎的健康教育: (1)注重饮食习惯,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2)遵医嘱坚持按时服用利胆药物。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心情要愉快。 (4)带T形管出院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定期复查。 (5)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返院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6)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急性胆囊炎的健康教育: (1)注重饮食习惯,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2)遵医嘱坚持按时服用利胆药物。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心情要愉快。 (4)带T形管出院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定期复查。 (5)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返院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6)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急性胆囊炎的健康教育: (1)注重饮食习惯,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2)遵医嘱坚持按时服用利胆药物。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心情要愉快。 (4)带T形管出院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定期复查。 (5)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返院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6)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3-12-24T09:37:04.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齐敬东[导读]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80%~9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齐敬东(抚顺石化总医院外科 11300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49例,保守治疗16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好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83-02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80%~9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病情发展快,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急诊或早期手术又相对择期手术要困难,因此,及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直接影响疗效,决定了病人的预后。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对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予以探讨。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普通外科2002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结石性胆囊炎5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保守治疗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43.5岁;手术治疗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发病后48h内入院者51例,超过3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体温高于38℃者49例,其中高于39℃者6例。查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全腹压痛,39例伴局限性腹肌紧张,31例有轻度黄疽,莫菲氏征阳性者35例。 1.3 治疗入院后予以解痉镇痛、抗感染、禁食、补液等处理。其中,1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暂不愿手术,其余49例行手术治疗。入院12~72h手术38例,4~7天内手术11例。术式选择:行胆囊切除术4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7例,胆囊造瘘术2例。2结果 1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4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均非手术治愈,患者住院8~17天,平均9.1天。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有3种[1]:①由胆囊管梗阻引起的。其中80%~90%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发,也可因胆道蛔虫、胆囊肿瘤、扭转、狭窄等非结石原因引起。胆囊管梗阻后,存留在胆囊内的胆汁浓缩,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浓度升高,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如果胆囊内已有细菌感染存在,胆囊的病理改变过程就会加快并加重。②由于细菌的入侵。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而来,但主要是由肠道内细菌通过胆道入侵胆囊,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③严重创伤、其他部位的手术及其他严重应激反应也可以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对其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判定不当,病情将继续发展,可导致胆囊坏疽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急性胆囊炎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禁食、解痉药物止痛,静脉输液并补充营养及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一般结石性胆囊炎在非手术治疗下约有60%患者可因结石移动或梗阻充血、水肿减退而症状缓解。而对于手术治疗,时机是关键,目前有两种不同主张:一种是尽量应用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再择期手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另一种意见则是当患者全身情况经短时间积极处理后,尽可能作早期手术处理,以免发生胆囊坏疽及穿孔。一般说来,急性期手术的危险性大于择期手术。目前,早期手术多界定在发病72h内进行。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术,一般在6周以后进行[2]。如果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在20×109/L以上,黄疸加重,胆囊肿大而张力高,局部有腹膜刺激征,并发重症胰腺炎。这时,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应采取早期手术处理。 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胆囊切除术,另一种为胆囊造瘘术。胆囊切除术是最彻底的手术方式,在当前也是较安全的术式,总体手术死亡率<1.0%,但急性期手术死亡率要稍高一些。具体方法有顺行切除和逆行切除两种方法。顺行切除法较多使用,要先在胆囊管和肝总管交汇处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肝总管,此时须注意胆囊动脉的解剖变异,查明其解剖关系。胆囊动脉一般自肝右动脉发出,在结扎胆囊动脉的过程须在靠近胆囊壁处理,以防误伤肝右动脉。应注意急性胆囊炎,特别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因胆囊胀大,胆囊颈部可与右肝管和右肝动脉紧贴,甚至粘连。解剖至此时,应仔细分辨,避免损伤右肝管和右肝动脉[3]。胆囊造瘘术适用于少数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较复杂手术的病人。这类病人胆囊局部炎症较重、渗血多、解剖界限不清,若勉强施行较复杂的胆囊切除术,反而可出现并发症或误伤肝门部的重要结构,增加手术死亡率。胆囊造瘘的目的是采用简单方法引流感染病灶,防止其坏死穿孔,至于根治清除病灶,则留待择期处理。 总之,胆囊管急性炎症发作超过72h,决非手术禁忌。当患者症状、体征经治疗无缓解,特别是胆囊肿大、B超显示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时应注意局部解剖关系,避免误伤,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宁新.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 322-323. [2]黄家驷,吴阶平,裘法祖.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77-1286. [3]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1版.长沙:湖南科学术出版社,1995:460-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