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p1口实验【华南农业大学

单片机实验—p1口实验【华南农业大学
单片机实验—p1口实验【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实现LED灯朝一方向一次点亮。

2.可通过按键S2改变流水灯方向。

二.实验过程

1、新建keil工程

(1)打开Keil uvision2,出现编辑页面,单击【Project】中的【New Project】选项,新建一个工程,选择工程要保存的路径,输入工程文件名,然后单击【保存】按钮。

(2)这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选择Atmel的89C52,选好之后,单击【确定】按钮。

(3)接下来单击【File】菜单中的【New】菜单项,单击保存图标,在【文件名(N)】编辑框中,输入要保存的文件名及.c,然后单击区保存]按钮。

(4)单击【Target 1】前面“+”号,然后在【Source Group 1】选项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 1'】菜单项。选中第(3)步中文件名,单击【Add】按钮,再单击【Close】按钮,然后单击左侧【SourseGroup 1】前面的“+”号,这时【Source Group 1】文件夹中多了一个子项【IO口实验.c】。

(5)回到编辑界面,打开工程设置对话框,在【Target】标签下【Xtal(MHz): 】输入实验板上晶振频率值11.0592MHz,并选择【create...】项。

2、编写程序,完成单片机点亮流水灯操作

(1)编写的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key1=p3^4;

uchar temp;

void delay20ms()

{

uchar a,b;

for(a=20;a>0;a--)

for(b=124;b>0;b--); }

void delayls()

{

unit i,j;

for(i=1000;i>0;i--)

for(j=110;j>0;j--);

}

void main()

{

uchar k;

temp=0xfe;

p3=0xff;

k=0;

while(1)

{

if(key1==0)

{

delay20ms()

if (key1==0)

{

while(!key1);

k=!k;

}

}

if(k==1)

{

P1=temp;

delayls();

temp=_cror_(temp,1);

}

else

{

P1=temp;

delayls();

Temp=_crol_(temp,1);

}

}

}

(2)程序写好后,按建立【build】。

(3)接着我们运行程序,检查是否有错,修改程序直至程序正确,打开烧写软件,打开程序目录,添加已保存的程序文件,下载编译该程序,要将单片机开关重新启动一次才能下载编译成功。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现象:LED灯从D1到D8依次循环点亮,当按下按键S2并

松开后,LED灯从当前位置按相反方向循环点亮。

实验结果及分析:LED灯实验现象正确,符合实验要求。

四.意见与建议

通过这个实验,知道了按键改变流水灯方向的程序如何编写,希望之后能在课余时间多练习。

51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1口作为I/O口时的使用方法。 2 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由 AT89C51 组成的单片机系统,通常情况下 P0 口分时复用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P2 口提供 A15-A8 即高 8 位地址, P3 口用作第二功能,只有 P1 口用作 I/O 口。 P1 口是 8 位准双向口,它的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为输入或输出。既可作为 8 位的并行 I/O 口,也可作为 8 个不同的输入输出端。 P1 口的结构如图 2.1 所示,当其工作在输入方式时,对应锁存器必须先写 1 ,才能正确地读到引脚上的信号,否则,若对应锁存器的值为 0 ,执行读引脚指令时,读到的结果永远为 0 。每个 I/O 端口都有两种读入,即读锁存器和读引脚,读引脚指令一般都是以 I/O 端口为源操作数的指令,如 MOV C , P1.3 ,而读锁存器指令一般为“读 - 修改 - 写”指令,如 ANL P1.3 , C 指令,请同学们在实验中体会。图 2 中, P1.2 作为输出口, P1.3 作为输入口。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编写程序实现当P1.3为低电平时(SW1闭合),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修改程序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在第二种情况下程序为什么不能正确执行,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 四实验内容 实验程序: ORG 0000H MAIN: MOV SP,#60H ; 设置堆栈指针SP为60H MOV P1,#0FFH ;当P1口用作输入时,所有位对应的锁存器必须先置1 LOOP: ;CLR P1.3 MOV C,P1.3 ;读P1.3 JC LIGHT CLR P1.2 ;LED灭 SJMP LOOP LIGHT: SETB P1.2 ;LED 亮 SJMP LOOP RET END 若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将会不正确。 五实验结论 1、当P1口用作输入时,所有位对应的锁存器必须先置1 2、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不正确,程序不能正确执行,因为系统读取的是锁存器的状态。 3、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第一种方式是将引脚作为输入,那是真正地从外部引脚读进输入的值,第二种方式是该引脚处于输出状态时,有时需要改变这一位的状态,则并不需要真正地读引脚状态,而只是读入锁存器的状态,然后作某种变换后再输出。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姓名:sssssssssbbbbbbbb 班级:333334444 学号: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指导老师:yyyyyyyyy 日期:2012.05.27~2012.06.07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目前市场上针对普通家庭的智能防盗、防火等产品很多,但基于远程报警系统的智能家居产品价格不菲。本次设计的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报警系统实用性非常强,设计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普通家庭使用,而且随时可以升级。本产品采用的是以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单片机STM32F103RBT6作为主控芯片,AT24C02作为静态存储芯片,4*4 薄膜键盘和红外热式感应作为探测器,GSM和扬声器的家庭报警模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家居的信息化、网络化,是当前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设计将通信技术与防盗系统紧密结合,为一款便敏小巧,低成本,适合普通室内报警的智能报警系统。本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人员信息,并将信号发送到单片机微处理器。系统收到报警信息后通过辨认密码的方式确定目标身份,并通过蜂鸣器报警的方式警示入侵者。另外,系统配备具手机通信功能的GSM模块,能将室内安全状况第一时间发送至用户手机终端。不仅大大提高系统安全性及智能性,也方便用户的使用。 经测试,本系统稳定可靠,同时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为用户提供安全服务的同时,实现系统智能化管理。 关键字:智能报警存储器传感器 GSM

目录 1 方案比较与选择 (1) 1.1 方案一:采用数字电路控制 (1) 1.2 方案二:采用双音多频电路与语音电路相结合的控制方案 (1) 1.3 方案三:采用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方案 (2) 2 主要元器件介绍 (3) 2.1 主芯片—STM32 (3) 2.2 显示屏--OLCD12864 (4) 2.3 外部存储芯片--AT24C02 (5) 3 模块分析 (7) 3.1 STM32控制模块 (7) 3.2 密码锁键盘输入及存储模块 (7) 3.3人体热释感应模块 (7) 3.4显示模块 (7) 3.5报警模块 (7) 4 硬件组成部分 (8) 4.1 硬件组成部分 (8) 4.2 仿真分析 (11) 5 电路板的制作,焊接,调试 (13) 5.1电路板制作 (13) 5.2电路板焊接 (14) 5.3电路板调试 (14) 6 讨论及进一步研究和建议 (15) 7 课程设计心得 (16) 附录 (17) 参考文献 (34)

-单片机报告第一个实验p1口输入输出实验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学生班级:D自集成111 实验学生姓名:吴弟 实验学生学号:233110138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指导老师:曾宪阳屈波 孙来业陆红伟 实验时间:2013.4.1 实验地点:B302 工业中心

预习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主要实验仪器: 1、计算机一台 2、实验箱一台 实验原理及主要工作: 1、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 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8051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应程序 DELAY: MOV R6,#0H MOV R7, #0H DELAYLP:

DJNZ R6,DELA YLP DJNZ R7,DELA YLP RET 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在6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6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 (256×255+2)×2×12÷6 ≈261ms 实验电路与连线: 实验2 P1口输入输出 P1.0 ●———●LED0 K0 ●———●P1.0 P1.1 ●———●LED1 K1 ●———●P1.1 P1.2 ●———●LED2 K1 ●———●P1.1 P1.3 ●———●LED3 P1.3 ●———●L5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P1 口输入输出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51单片机外部引脚线路连接; (2)验证常用的51指令; (3)学习简单的编程方法; (4)掌握单片机全系统调试的过程及方法; (5)学习P1 口的有关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 P1 口由于有内部上拉电阻,没有高阻抗输入状态,称为准双向口。作为输出口时,不需要在片外接上拉电阻,P1 口“读引脚”输入时,必须先向锁存器写1; 三?实验内容 P1 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P1.0、P1.1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 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四?实验原理 以实验机上74LS273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循环时间由定时器控制。 五?实验流程 ORG 0000H ;程序入口 AJMP RIGHT ;跳向标号RIGHT处 ORG 0030H ;程序

RIGHT: MOV R0,#08H ;置移位次数

MOV A,#0FFH ;置全 1 CLR C ;将Cy 清零 RIGHT1: RRC A ;由于进位Cy=0 ,所以带进位的循环右移会出现灯的亮灭 MOV P1,A ;输出至P1 口,控制LED 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 DJNZ R0,RIGHT1 ;R0-1,不为0则转移到标号 RIGHT1处 AJMP RIGHT ;绝对转移至RIGHT 处 ?***************************************************************************** 5 ; /*延时子程序*/ ?***************************************************************************** DJNZ R5,DELAY1 ;R5-1,不为 0 则转移至 DELAY1,执行 2*10us RET ;退出子程序执行 END 七?硬件设计 (1) P1 口某一 I/O 口线反转输出电路 (2) P1 口输出电路 DELAY: MOV R5,#10 DELAY1: MOV R6,#50 DELAY2: MOV R7,#250 DJNZ R7,$ DJNZ R6,DELAY2 ;R6-1,不为0则转移至 DELAY2,执行2*200*10us H-5V +5V Vcc P1.0 Pl 1 EA XI PL 2 Pl .3 Pl XS Pl.5 Pl.6 Pl .7 R.ST Vss ;使用不停的跳转来实现延时, 30 P 80CS1 LED 360fi + 5V

华南农业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书

第四章:实验 实验一闪烁LED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Keil建立51单片机Project和编译程序; 2、学会程序延时的方法; 3、学会使用单片机I/O口实现输出。 二、实验内容 通过软件延时,控制一位LED按设定的时间间隔闪烁。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 1、单片机开发试验仪相关部分原理图 2、程序(自行编写,C语言与汇编均可) #include sbit led=P1^0; unsigned int i,j; void main() { while(1) {led1=0; for(i=1000;i>0;i--) for(j=110;j>0;j--) led1=1; for(i=1000;i>0;i--) for(j=110;j>0;j--) } }

四、思考题 1、如何改变LED闪烁的时间间隔? 通过延时函数,让CPU持续延时,使循环体内LED状态在延时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2、如何实现更精确的闪烁时间间隔? 用汇编可以精确延时,也可以用时钟中断,精确延时。 实验二移位LED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二进制移位操作和循环语句在单片机中的用法; 2、认识CY位在汇编中如何参与移位。 二、实验内容 1、1个LED从左到右循环依次点亮; 2、1个LED左右来回循环依次点亮; 3、花式流水灯,自定义样式点亮8个LED。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 1、单片机开发试验仪相关部分原理图,同实验一。 2、程序(自行编写,C语言与汇编均可) 1):#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a; void delay(int time) {int x,y; for(x=time;x>0;x--) for(y=110;y>0;y--); } void move(int x) { int i; if(x==1) { a=0x01;} else if(x==2) {a=0xaa;} else {a=0x80;}

华南农业大学大数据库系统概念实验报告材料五

实用文档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五

实用文档 salary表中表具有查询权限,A.course对A.instructor对设置同学同学2. AB 使用命令检查授权是否成功。B字段具有更新权限;同学grant select on course to cs113; 实用文档

表具有插入数据、删除数据的权限,同对B. instructorB3. 同学授权同学A 用命令试验能否完成相应操作。学Aselect * from cs113.instructor; insert into cs113.instructor values(21313,'JDY','Comp. Sci.',745363); select * from cs113.instructor; cs113.instructor where salary = 92000; delete from select * from cs113.instructor; 实用文档

表具有增、删、改、查的权限,并允许他对B. studentB5. 同学授权同学A并试验能否将权限授予A将权限授权给其它同学。同学验证授权是否成功,。C其它同学(例如同学) 实用文档select * from cs113.student; insert into cs113.student values(13221,'KJDFH','Comp. Sci.',123); update cs113.student set tot_cred = 456 where ID = 13221; select * from cs113.student; delete from cs113.student where ID = 13221; select * from cs113.student;

实验三 P1口亮灯实验

实验三、P1口亮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a)掌握keil及proteus的联合仿真方法 b)掌握并口的操作方法 c)掌握延时程序的编写 二、实验内容: 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低电平时发光),P0口接七段数码管,编 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请根据系统电路图,编写相应的程序并给予适 当的注释。 (一)实验要求: z基本要求: a)每个二极管每次点亮持续的时间约为一秒钟,假设使用的系统时钟频率为 12MHZ; b)其中时间控制可以利用延时程序实现,也可以利用定时器实现; c)正确连接电路,编写程序,调试运行,使发光二极管能够循环点亮; d)通过Proteus7软件观察实验结果。 z提高要求:能够通过按键控制彩灯循环的模式。 (二)实验基本步骤: 1.打开Keil,新建工程:Project/New Project,输入工程名,并保存 2.选项选择器件:Atmel 的89C51 3.新建程序文本,并另存为该文件为汇编文件格式: (1)“File/New”,(2) File/Save As/键入欲使用的文件名及后缀名,即“文件名.asm”。再单击“保存” 4.添加该文件该工程:回到编辑界面后,单击“Target 1”前面的“+”号,然后 在“Source Group 1”上单击右键,单击“Add File to Group ‘Source Group 1’” 选择刚才新建的汇编文件。 5.设置工程该的options选项:projec / options for project,(1)output 选项卡中Create HEX File 前打勾;(2)Debug 选项卡选择use“Proteus VSM simulator”。 6.用proteus的ISIS打开电路图P1.DSN 7.将proteus 里DEBUG /use remote debug monitor打勾 8.在keil的汇编文件中输入程序代码,并编译,调试。(1)写完代码后单击“Project” 菜单,再在下拉菜单中单击“Built Target”选项(或者使用快捷键F7),编译成 功后(0个errors),(每次修改程序后都要重新编译下,才能生效)。(2)再单击 “Debug”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Start/Stop Debug Session”(或者使用快捷 键Ctrl+F5),点击RUN进行运行。 9.观察运行结果:在proteus中点击运行按键,观测二极管是否循环点亮。 基本要求的参考代码 ORG 0000H MAIN LJMP

单片机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B 卷) 2011学年第 1 学期 考试科目: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要使89C51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_复位引脚产生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 2.MCS-51外部中断的两种触发方式分别是____边沿触发___和 _电平触发____。 3. 对外部RAM 进行访问应采用哪种寻址方式?__间接寻址 。 4.当CPU 响应定时器T0的中断请求后,程序计数器PC 的内容是__000BH 。 5.当89C51串口工作工作于方式0时,主要用于__扩展并行I/O 口_ ____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89C51的定时/计数器有定时和计数两种功能, 其中计数功能是指对单片机( B )脉冲进行计数。 A . 内部时钟脉冲 B .外部输入 C .晶振信号 D .时钟信号 2.以下哪个不属于并行扩展三总线? ( C ) A. 数据总线 B.地址总线 C. 串行总线 D.控制总线 3.89C51定时/计数器的启动方式由以下哪个位控制?( A ) A. GATE B. i TR C. C/T D. i TR 4.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位寻址区域? ( A ) A. 字节地址正好被8整除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得分 得分

B. 字节地址正好被16整除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C. 片内RAM 低128B 地址区域 D. 片内ROM 低128B 地址区域 5. 自然优先级顺序中,以下哪个中断优先级最高?( C ) A .定时器TO B .定时器T1 C .外部中断0 D .外部中断1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 √)1.PC 是16位的程序计数器,用于存储下一个要执行指令的地址。 (× )2.89C51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程序。 (√ )3.89C51正常工作时,ALE 引脚不断向外输出正脉冲信号。 (× )4.89C51单片机复位后,内部所有寄存器清0。 (√ )5.SPI 接口属于同步串行接口。 (√)6.DAC0832是一个8位并行输入,输出为模拟电流的的数模转换器。 (√)7.LED 显示器动态显示方式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设计的。 (× )8.在接口芯片中,通常都有一个片选端CS (或CE ),作用是当CS 为高电平时该芯片才能进行读写操作。 (×)9.中断系统中,所有中断标志位的清0操作都是由硬件自动完成的。 (√ )10.定时计数器T1工作在方式2时,通常用于串口的波特率发生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 简述MCS-51系列单片机中断响应的过程。 答:中断响应过程: 1. 将相应的优先级状态触发器置1(以阻断后来的同级或低级的中断请求)。 2. 执行一条硬件LCALL 指令,即把程序计数器PC 的内容压入堆栈保存,再 将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送入PC 。 3.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得分 得分 CM

实验一 P1口亮灯实验

实验一P1口亮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编程和程序调试 (2)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3)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 二、实验内容 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三、实验预备知识 (1)P1口为准双向口,可定义为输入,也可定义为输出。 (2)本实验中延时子程序采用指令循环来实现,机器周期(12/6MHZ)*指令所需机器周期数*循环次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 四、程序框图 五、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说明: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和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 用P1口做输出口,接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程序功能使发光二极管点亮。 1.使用单片机实验箱,用扁平数据线将单片机P1口与LED灯相连。P1.0~P1.7用插针连至L1~L8。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输入源程序(实验(一)),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生成hex文件。 5.打开实验板总电源,将hex文件下载到实验板内,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情况。 参考例子: (1)点亮板子上的第一个灯LED1 (2)点亮板子上的LED1、LED3、LED5、LED7灯,与LED2、LED4、LED6、LED8灯交替

闪烁

(3)流水灯:从LED1---LED8依次点亮参考程序: 1) #include void main() { P1=0xfe; } 2)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delay(); void main() { while(1) { P1=0xaa; delay(); P1=0x55; delay(); } } void delay() { uint x,y; for(x=100;x>0;x--) for(y=600;y>0;y--) ; } 3)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temp,num;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对高精度控制的要求,步进电机在自动化控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区别于普通的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步进电机可以对旋转角度和转动速度进行高精度控制。步进电机作为控制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组成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机械等领域。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 本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键盘控制模块、LCD显示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共5个功能模块的设计。系统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

包括主程序、数字键处理程序、功能键处理程序、电机驱动处理程序、显示模块、位置采集模块。 本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4*4矩阵键盘作为输入,LCD1602液晶作为显示,ULN2003A芯片驱动步进电机。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键盘输入步进电机的运行距离;步进电机能以不同的速度运行,可以在不超过最大转速内准确运行到任意设定的位置,可调性较强;显示设定的运行距离和实际运行距离;方便操作者使用。 关键词:单片机步进电机液晶显示键盘驱动

Design of the Stepping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CM Qiu Haizhao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precision control, stepping motor control in autom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DC and AC motor, stepper motor rotation angle and rotational speed can be high-precision controlled. Stepper motor as a control actuator is a key compon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widely used in a variety of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s and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other fields. Stepper motor is the open-loop control components changing electric pulse signals into angular displacement or linear displacement .In the case of non-overloaded, the motor speed, stop position depends only on the pulse frequency and pulse number, regardless of load changes, that is, to add a pulse motor, the motor is turned a step angle. This system introduces a design of stepper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cluding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in two parts. Among them, the hardware design, including single chip minimal system, keyboard control module, LCD display module, the stepper motor drive module, position detection module five functional modules. System software design using C language, including the main program, process number keys, the key of function processes, motor driver handler, the display module, position acquisition module. This design uses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ler, 4 * 4 matrix keyboard as an input, LCD1602 LCD as a display, ULN2003A chip as stepper motor driver. System has a good user interface, keyboard input stepper motor running distance; Stepper motor can run at different speed, and run to any given position accurately in any speed without exceeding the maximum speed, with a strong adjustable ; Display the running distance and the actual running distance,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operator to use. Key words: SCM stepper LCD keyboard driver

华农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本实验数据与数据处理由果冻提供,仅供参考,请勿传阅.谢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R 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 V i=0时, V O=0。R 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零漂。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晶体三极管3DG6×3, T1、T2管特性参数一致,或9011×3,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 、B 与地短接,接通±12V 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V O ,调节调零电位器R P ,使V O =0。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再记下下表。 2)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须调节直流电压源Ui1=0.1V ,Ui2=-0.1V) 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理论计算:(r be =3K .β=100. Rp=330Ω) 静态工作点: E3 BE EE CC 212 E3 C3R V )V (V R R R I I -++≈≈=1.153mA I c Q =I c 3/2=0.577mA, I b Q =I c /β=0.577/100=5.77uA U CEQ =V cc-I c R c+U BEQ =12-0.577*10+0.7=6.93V 双端输出:(注:一般放大倍数A 的下标d 表示差模,下标c 表示共模,注意分辨) P be B C i O d β)R (12 1 r R βR △V △V A +++-== =-33.71

华南农业大学公文稿纸

华南农业大学公文稿纸 华南农[ ] 号密级()紧急程度() 签发:复核: 核稿: 主办单位审核: 主办单位:教务处 会签:拟稿人:张少翃电话:85280051 打印人:印数: 校对人: 文件标题:关于公布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立项的通知 附件: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立项一览表 主送单位:各学院部处各单位 抄送单位: 主题词:教育 正文: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办法》(华南农办〔2010〕4号)精神,经学生申请、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小组组织专家评审、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家委员会审核并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几种病毒(RT-)LAMP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等124个理科项目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基于广州的实证调查”等76项文科项目被批准为我校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其中,理科每项资助1500元,文科每项资助800元,合计资助研究经费

246800元,资助经费从教务处负责管理的科技创新经费中支出。在获准立项的200个项目中,确定“几种病毒(RT-)LAMP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等80项为“挑战杯”培育项目。现将获准立项的201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对确立为“挑战杯”培育项目的项目研究成员应按校团委的相关要求和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并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 2、担任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按15个标准学时计入该教师的年度教学工作量。 3、项目资助经费及立项、结题评审费由学校拨入项目申请学院(中心)的教学业务经费卡。 4、学校鼓励学院设立由学院提供经费资助的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经费额度由学院确定;学校承认学生所获得的创新学分。 5、希望获得立项的同学本着“学习、创造、节约、有效”的原则认真做好项目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应本着“有成效、出成绩、有成果”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所承担的指导项目,使学生在能力素质、创新精神和意志品质等各方面得到煅练与提高。 特此通知。

华南农业大学物理实验水表面张力的测量

实验3-3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液体表面张力是表征液体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参量。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拉脱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用称量仪器直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测量方法直观、概念清晰。由于用此方法液体表面张力大约在321.010~1.010--??N/m 之间,因此需要有一种量程范围小、灵敏度高、而且稳定性好的测力仪器,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测定仪正能满足测量需要,它不仅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而且可以用数字信号显示,便于计算机实时测量。 一、实验原理: 1、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的表面,由于表层内分子力的作用,存在着一定张力,称为表面张力,正是这种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的表面犹如张紧的弹性模,有收缩的趋势。设想在液面上有一条直线,表面张力就表现为直线两旁的液面以一定的拉力f 相互作用。f 存在于表面层,方向恒与直线垂直,大小与直线的长度L 成正比,即: f L α= 比例系数α称为一条的表面张力系数,单位N/m 。它的大小与液体的成分、纯度以及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α值减小)。 2、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测量一个已知长度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从而求得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 若金属片为环状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即:表面张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以脱离表面的周长。即: 12()f D D απ=?+

得表面张力系数: 12() f D D απ=+ 其中,f 为拉脱力;D 1、D 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а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3、力敏传感器测量拉力的原理: 硅压阻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4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电桥失去平衡,产生输出信号,输出电压与所加外力成线性关系,即: U K F =? 其中,K 为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mV/N ),其大小与输入的工作电压有关;F 为所加的外力;U 为输出的电压。 1.底座及调节螺丝 2.升降调节螺母 3.培养皿 4.金属片状圆环 5.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及金属外壳 6.数字电压表 图2 液体表面张力测量装置 对于本实验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1)液膜被拉断前: cos F mg f θ=+

实验五(硬件实验二) 定时器控制P1口亮灯实验 (1)

实验五 定时器控制P1口亮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S -51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编程方法,掌握根据延时要求计算定时器初值的方法。 2.理解定时器溢出中断的概念,掌握中断服务程序的编程方法。 3. 学习并行口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项目 1. 根据要求在单片机实验箱上接线。 2. 使用上位机(PC )按要求编制实验程序。 3. 调试实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DVCC 或 Dais 实验箱 1台 2.PC 机 1台 四、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4-1所示,通过编程使用8051内部的定时器T0计时,当时间到(定时/计数器溢出)时,往并行口P1送数据,点亮外部扩展的LED 小灯。程序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4-1 电路原理图 (a ) 共阳极接法 (b )共阴极接法

图 4-2 实验程序框图 五、注意事项 1.接线时必须关闭实验箱电源。 2.不要带电插拨串口,插拨时至少有一端是断电的,否则串口易损坏。 3. Dais 实验箱(大箱)上的LED小灯是共阳极接法,当输出为低电平(逻辑0)时灯 被点亮;而DVCC实验箱(小箱)上的为共阴极接法,当输出为高电平(逻辑1)时点亮。 4. 如使用Dais实验箱,请先检查CPU选择开关是否在51档,与PC通讯速率开关设置 为多少。 5. 如使用DVCC实验箱,按“复位键”后再按下“PCDBG”方可实现与系统的连接。 6.实验箱上,只需把连线从P1口端接到LED小灯模块的接线口即可, 74LS244、电阻 等元件的接线已布在实验箱底板上。 六、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毕业设计

设计报告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yyyyyyyyy 日期:2013.05.27~2013.06.07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目前市场上针对普通家庭的智能防盗、防火等产品很多,但基于远程报警系统的智能家居产品价格不菲。本次设计的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报警系统实用性非常强,设计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普通家庭使用,而且随时可以升级。本产品采用的是以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单片机STM32F103RBT6作为主控芯片,AT24C02作为静态存储芯片,4*4 薄膜键盘和红外热式感应作为探测器,GSM和扬声器的家庭报警模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家居的信息化、网络化,是当前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设计将通信技术与防盗系统紧密结合,为一款便敏小巧,低成本,适合普通室内报警的智能报警系统。本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人员信息,并将信号发送到单片机微处理器。系统收到报警信息后通过辨认密码的方式确定目标身份,并通过蜂鸣器报警的方式警示入侵者。另外,系统配备具手机通信功能的GSM模块,能将室内安全状况第一时间发送至用户手机终端。不仅大大提高系统安全性及智能性,也方便用户的使用。 经测试,本系统稳定可靠,同时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为用户提供安全服务的同时,实现系统智能化管理。 关键字:智能报警存储器传感器 GSM

目录 1 方案比较与选择 (1) 1.1 方案一:采用数字电路控制 (1) 1.2 方案二:采用双音多频电路与语音电路相结合的控制方案 (1) 1.3 方案三:采用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方案 (2) 2 主要元器件介绍 (3) 2.1 主芯片—STM32 (3) 2.2 显示屏--OLCD12864 (4) 2.3 外部存储芯片--AT24C02 (5) 3 模块分析 (7) 3.1 STM32控制模块 (7) 3.2 密码锁键盘输入及存储模块 (7) 3.3人体热释感应模块 (7) 3.4显示模块 (7) 3.5报警模块 (7) 4 硬件组成部分 (8) 4.1 硬件组成部分 (8) 4.2 仿真分析 (11) 5 电路板的制作,焊接,调试 (13) 5.1电路板制作 (13) 5.2电路板焊接 (14) 5.3电路板调试 (14) 6 讨论及进一步研究和建议 (15) 7 课程设计心得 (16) 附录 (17) 参考文献 (34)

实验二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在开始实验二之前,先在实验一(认真分析实验一的代码)的基础上实现如下花型(0表示灯亮,1表示灯灭): 花型之二:即每次亮灯两个进行移动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花型之三(跑马灯):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实验二P1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要求 1、P1口做输出口,接共阳七段显示器,编写程序,显示0到9中的任意一个数字。 2、P1口做输出口,接共阳七段显示器,编写程序,循环显示0到9(延时程序段可以使用实验一种的程序段)。 3、P1口做输入口,接四个开关,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四个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目的 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见附件) 四.实验说明 1、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 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晶振频率为12MHz,请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如何延时200ms 的)对于程序 DELAY: MOV R5,#20 ; 延时200ms D2: MOV R6,#20 D1: MOV R7,#248 DJNZ R7,$ DJNZ R6,D1 DJNZ R5,D2 RET 五.实验程序(见附件)

5、植物学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次11农学1班组别201130010110 题目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姓名梁志雄日期2012-11-10 一、实验原理 植物进行呼吸时放出CO2 ,测定一定的植物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的量CO2 ,即可测知该植物材料的呼吸强度。测定植物释放CO2的量,可利用Ba(OH) 2溶液吸收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 ,然后再用草酸溶液滴定剩余的Ba(OH)2 ,从空白和样品二者消耗草酸溶液之差,既可算出呼吸过程释放的CO量。具体反应可见下列方程式: Ba(OH) 2 + CO2 =BaCO3 ↓+H2O Ba(OH) 2+H2C2O4=BaC2O4 ↓+2H2O 用于吸收呼吸所释放的CO2 的Ba(OH)2 的量等于空白和样品二者所消耗的草酸溶液之差。 二、实验材料与实验器材 发芽的绿豆种子、广口瓶呼吸测定装置、托盘天平、碱式滴定管、温度计。 三、实验试剂 1/22mol/L的草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钡溶液、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 、取500mL广口瓶一个,加一带孔橡皮塞,孔径约1cm,供滴定用,平时用一小玻棒塞紧。瓶塞下面挂一铁丝小蓝,用来装植物材料。整个装置称“广口瓶呼吸测定装置”。 2 、称取发芽的绿豆种子5~10克,装于小篮子内,将小蓝子挂在橡皮塞下方的下钩上,同时加Ba(OH)2 溶液20mL于广口瓶内,立即塞紧瓶塞。每10分钟左右轻轻地摇晃广口瓶,破坏溶液表面的BaCO 3 薄膜,以利于CO2 的吸收,反应半小时。 3 、另取广口瓶一个,以沸水煮死的种子(至少煮10分钟)为材料,作为对照。 4 、反应时间到后,小心打开瓶塞,迅速取出小蓝子,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立即重新塞紧瓶塞,然后拔出小玻璃塞,把滴定管插入小孔中,用1/22mol/L的草酸滴定,直到红色刚刚消失为止。记录滴定碱液所消耗的草酸溶液的mL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