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语文教育是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的心目中,要处处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上,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文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对学生的下面思想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还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一般的思想教育上,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细致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仅就《背影》一课谈谈语文课中常见的德育渗透方法之一――于无声中传真情。

语文课堂教学对字、词、句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对文章词句、篇章的反复咀嚼、揣摩中发扬课文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云体味、感受,使学生的整个身心完全投入到文章真挚的情感当中去,受到更深层的教育。这种教育如春风细雨般,不露声色,不着痕迹,悄悄地滋润学生心田。

如《陶罐和铁罐》,可紧扣题眼提问,陶罐和铁罐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中体会到了做人的真谛,有的孩子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的孩子说:“同学之间不应学习铁罐自以为是的思想,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精神”等,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嚼文咀字,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并分成小组把这个寓言故事表演了出来,这个故事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被学生表演的十分真实,这些思想内容引导着学生在生活中去判断自己的言行,起到了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要不断剖析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习惯)“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文学的特点。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上的空白,这些空白点往往是语言的训练点,又是极好的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又如《陶罐和铁罐》中“铁罐早已氧化”从这句话中可悟出,铁罐骄傲自满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想到时间长了自己会被氧化的短处,这样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育学生要多做自我批评),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

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

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文课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空间,我们要抓住时机,恰当启发、点拨,使学生能从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中认识自己、净化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成长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中德育渗透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先育人,再育才,教学中要就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德育是一种崇高的感性,是一种精神力量。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这一主导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教师要把德育工作作为语文教学的灵魂,自始至终把德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青春期是个敏感的时期,学生们处处都在摹仿老师。老师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思想品德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做到律己育人,处处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品质修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叶圣陶指出:“教师必须讲究师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具有献身教育的事业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二、情理交融,文道统一

语文课的德育教育要诉诸感情,也要诉诸理智,使两者结合起来,相互交融,成为一体。“披文入情”的阅读过程,正是感情体验的过程,也是心灵陶冶的过程。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一改平时的着装风格,以一身白衣黑裤出现在学生面前,用一种肃穆的感情去朗读、讲解、提问,以此来感染学生。在一种悲痛、惋惜中,我们不仅体会到北洋政府的凶残暴虐,更感受到刘和珍等热血青年崇高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了教育。事实证明,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还必须使学生对事物本质有理性的认识。认识提高了,情感体验也就更深了。在感受—动情—领悟—应用的往复循环中,不断塑造自己的灵魂,使语文德育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找准机会,以点带面

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找准机会,一篇文章、一首小诗、一次作文训练、一堂演讲课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舞台。现实生活中除了爱国、敬

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更有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语文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给学生适时教育的机会。

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盛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