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系统背景概述 (3)

一、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管理系统现状 (3)

二、高铁、轨道交通对安防系统的要求 (4)

三、智能安防管理系统 (6)

第二章设计原则 (7)

第三章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9)

3.1. 系统设计思路 (9)

3.2. 系统结构组成 (9)

第四章系统功能特点 (13)

4.1. 智能监控的应用 (13)

4.2. 智能监控子系统的功能特点 (21)

第五章 4K地图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23)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第一章系统背景概述

一、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管理系统现状

城市高铁、轨道交通体现为高效率、高环保性和为多数人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客运体系,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快速高铁、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中国的城市高铁、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进入快速有序的发展阶段,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计划期间,中国城市高铁、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建设投资高达2000亿元,建成了总长度55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线路。“十一五”期间预计各城市在高铁、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还将投资6000多亿元,高铁、轨道交通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2015年中国将拥有超过2000公里的城市高铁、轨道交通线路,这样城市高铁、轨道交通系统能承担的城市交通客流量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

随着公共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铁、轨道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人们方便快捷出行的最佳选择,高铁、轨道交通作为一个主要交通枢纽的公共场所,公共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高铁、轨道交通由诸如站台、设施中心、设备中心、消防中心、运输中心、调试中心、运营车辆段等多单位及各自管辖的区域所组成,各个单位对于高铁、轨道交通各区域的管理既有自立、又有交叉,高铁、轨道交通实行自动化监控管理具有作特殊的意义。高铁、轨道交通的地域较大,人流集中而区域相对分散,因此,高铁、轨道交通的安全监控工作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高铁、轨道交通有较大的面积区域和广泛的周界,开阔的地域,复杂的场内交通,大量的出入口和围栏,使得高铁、轨道交通监控的摄像头数量庞多。一般现代化的大型国际高铁、轨道交通拥有多个站台、多条轨道和车库位及其它相应的配套设施,监控环境复杂。

2、高铁、轨道交通人和车流量大,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铁、轨道交通要求高级别的安全保护和地面安全,内部安全和周界安全等一体化安全都对全实时、零延时的视频和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3、高铁、轨道交通的安全防范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监控系统,需要组成一个的完整统一的管理和调度系统,由具有最高权限级别的监视指挥中心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管理。本方案的提出,旨在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目前的高铁、轨道交通监控系统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进行改造,实现在高铁、轨道交通周界、建筑、设备周围或内部中异常行为的智能识别、提前发现和自动报警,从而减轻监控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监测准确度,使高铁、轨道交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客户的业务挑战

目前,高铁、轨道交通多已安装了传统或数字视频监控网络,配置数百台摄像机甚至上千台,一般采用少数的监视器轮流显示监控场景的方式。同时,也不可能安排足够的安全监控人员对所有显示的视频进行全程不间断监控;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理特性,监控人员无法做到长时间不间断地关注监视器上显示的监控视频,会造成大量的漏警。因此,很多时候对于大量的视频源信号都只能采用自动录像的方式进行保存,依靠事后查验的方式,视频监控因此成为一个被动性的工具。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普通的视频监控从主观和客观角度上都存在的弊端,导致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作用。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但突发事件还是不能及时发现,更不用说有效预防。近年来,国内外高铁、轨道交通已经发生多次乘客落入轨道,遗弃物爆炸或误入轨道周界,最后影响正常运营或造成人员伤亡事件。

高铁、轨道交通安全防范通常包括高铁、轨道交通周界监控、轨道监控、高铁、轨道交通财产安全和乘客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二、高铁、轨道交通对安防系统的要求

面对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环境的日益复杂,高铁、轨道交通对安防系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高铁、轨道交通周界

高铁、轨道交通的周界防范系统主要用于轨道附近的围界,它的设计构思主要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首先,在轨道区的围界处通常应设置围栏,它既是一种有形障碍物,设

计时应注意考虑不能对机车运行过程中的通信联络产生干扰。

2) 高铁、轨道交通的枢纽站台通常都很大,如有换乘立体分层等。系统应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系统的技术要求把控制边界划分成若干小区域,以细化对边界的控制管理,提高报警的精确度。

3) 由于常规的周界防范系统只能起警戒作用,不能直接看到边界现场的情

况,所以系统必须与各站台的电视监控系统密切配合,当边界受到入侵、破坏,系统发生报警时,能同时利用电视监控看到报警边界的情况,帮助及时处理问题。

4) 由于轨道围界远离站台,夜间很暗,为此,系统还应与围界处的照明系

统进行联动,以保证必要的照度,同时,在报警的同时打开灯光对入侵者也是一种威慑。

轨道

轨道是高铁、轨道交通的重要通道,通常会拥有多条轨道并伴随之间的交叉穿越。轨道两边设置有安全地带,因此对轨道安全的要求严格而简单。

1)对轨道、安全缓冲带,根据安全级别不等,划等级监控。交叉轨道区域复杂,可划分小区域。

2)为了运行机车安全,轨道严禁人员或动物进入。对于靠近轨道的不明目标给予警示和驱逐。

3)轨道上若出现遗留物,会对机车运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对于轨道附近的遗落物体和从其他区域进入的不明物体要立即进行清除,并保持轨道的清洁。

财产安全

高铁、轨道交通财产包括车库机车、站内闸机、围栏、自动售票机、消防器具、屏蔽门、服务台等各种配套设施。特别是夜间,当有不法分子逃脱了第一层周界监控后,潜入站内区域实施非法行为时。第二层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机车在空闲时段严禁有人或不明物体接近,防止对机车进行破坏行为。

2)对于高铁、轨道交通中的各种辅助设备,对于站内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盗窃和破坏行为也要高度警惕。

3)工作区负责运输和保存大量设备,对于乘客的安全保障也显示出高铁、轨道交通的完善的体制和服务。因此,对于工作区的误入、防盗、遗漏和人为损坏也是高铁、轨道交通财产监控的重要环节。

乘客活动区

乘客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各站台。由于高铁、轨道交通站台楼面积复杂,尤其是枢纽站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需要监控的出入口通道很多,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监控要求。

1)站台内来往人流众多,某些乘客人从通道口进入特殊或工作区域的行为,单靠人眼很难发现。因此,对在这类区域出入口处徘徊,进入或尾随的行为需要及时发现并阻止,必要是能够通过现场的扬声器进行语言警告。

2)在站台或各种通道出入口,人员流动相对有序。对突然有目标加速奔跑或移动进行重点监控,防止扰乱高铁、轨道交通秩序,造成乘客恐慌。

3)在人流频繁的地区,经常会出现乘客遗忘包裹行李,或恶意丢弃包裹的行为。对遗忘行李和包裹及时发现,能够给乘客带来尽可能小的损失,也能对恶意丢弃行为的及时发现并给予阻止。

4)高铁、轨道交通通道出入口的通畅程度也给乘客的登机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出入口的拥堵需要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立即疏导,有利于提高乘客满意度,避免扒窃等事件。

三、智能安防管理系统

针对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的现状,科技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着多年以来在安防行业的技术积淀,和在监狱、武警部队等行业安防领域的设计经验,设计了这套“智能化”“一体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管理系统。凭借着特有的技术优势,和多年来的设计经验,在本系统中融入了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本系统将视频监控、周界报警、门禁控制和对讲系统无缝集成,实现各个子系统在一个平台下的统一管理,并且实现相互之间的联动,使整个安防系统真正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满足了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的要求。

本系统针对高铁、轨道交通环境的各个细节作了专门的设计,专门针对高铁、轨道交通环境量身定做。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第二章设计原则

1.系统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智能性、高性价比原则。

2. 可扩展性

为了适宜未来系统扩展的要求,系统在满足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预留足够的接口以便系统扩充之用。系统中控制部件(软、硬件)采用模块式结构、模组式交换矩阵、内部总线化等技术措施,可以方便灵活的进行扩充,充分保证系统在将来的适应性。灵活的组网方式,要求较少,只需要提供网络和供电即可方便监控点的增加。

几个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作为子系统组成更大的视频监控系统,可按多级(至少三级)组网的方式,形成大规模的监控网络,高一级监控中心能管理和监控低一级监控中心的运行。

3. 开放性

整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兼容性强,能与现有铁路管理系统和其他监控系统互融,提供完整的维护业务平台。

4. 灵活性

系统可以很方便进行软件升级,硬件方面在若干年内不失其先进性,保证用户投资。可调节图像质量与带宽占用,系统采用硬件编解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帧数、分辨率、图像质量等。多种图像浏览方式,包括单画面、四画面、九画面、十六画面多种浏览方式。系统支持基于浏览器技术的网络浏览功能,可以方便灵活的使用。

5. 先进性

采用国际的H.264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网络适应能力强,图像清晰,画面质量高,占用带宽小,实时性强。

6. 实时性

视频传输和智能报警延时小。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7. 可靠性

具有设计独到的视频流量管理功能,保证网络通畅。

实行操作权限管理,保证统一、规范管理。

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系统具备防雷和抗强电干扰能力,可适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50000小时。

8. 完善性

具有强大的数据和告警的采控和处理功能。

当发生报警时(智能报警或外界设备触发报警),能把报警信息进行视频联动,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联动。如实现告警时灯光、警笛联动并录像。

功能完善的录像管理体系。系统可选用手动、告警、定时录像三种录像方式;提供指定阀值的滚动式录像删除功能(在保证客户录像存储时间的要求下),录像存储空间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配备存储空间,支持备份功能,能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具备完善的控制功能:

系统设权限管理,对不同级别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有效防止越权操作。被授权的网上任一操作人员可对任一摄像点进行控制,实现对摄像机视角、方位、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进行云台的预置和控制。

9. 良好的硬件平台

系统硬件平台为机架式设计,实现高度一体化、高度工程化,便于施工、安装、调试。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第三章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3.1.系统设计思路

为了满足高铁、轨道交通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要求,数字化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管理系统采用了“智能化”、“一体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设计原则进行了设计。

智能化:

利用由宙视达科技基于全球领先的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开发的宙视达4K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将原有的被动式监控转化为主动式的监控。

一体化:

科技的监管指挥系统采用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将监控、门禁、报警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嵌入式集成”,由统一的管理平台软件来管理,同时实现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联动。

集成化:

本系统除了将监控、门禁、报警统一管理之外,还为对讲等系统提供接口,实现和对讲的联动。同时,本系统还为“狱政信息管理系统”预留了友好的数据接口。

数字化:

本系统中的所有主控设备全部采用数字化管理主机,实现对整个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数字化管理。

网络化:

本系统支持从前端监区值班室到高铁、轨道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并支持若干网络终端的控制、报警、显示系统,使所有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

3.2.系统结构组成

智能视频解决方案是基于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视频内容识别技术,用户可设置某些特定的规则,视频监测系统会识别目标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规则,由此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反应,例如联动报警等。如果认为目标行为没有违反规则,系统将不做出反应。这样可有效减轻监控人员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的工作负荷,提供工作效率。

3.2.1.系统架构

监控前端

高铁、轨道交通摄像机设计为室外明装分体云台、可变镜头的彩色摄像机系统,安装在站内乘客区域,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对轨道和周界的前端摄像机设计,如有需观测的范围在半径1.5公里的需求,选用的长焦距1000mm,这样才能看清1500米外的人的面貌,采用高分辨率摄像机。

高铁、轨道交通监控(分)中心

部署于监控区域的摄像机将采集到的现场图像通过视频线、光纤或者IP网络传送到高铁、轨道交通分中心,高铁、轨道交通分中心会将这些图像数据经过视频矩阵或者视频矩阵输出到电视墙上,同时进行录像备份。高铁、轨道交通分中心采集到的数据也可以经过专网上传给上一级的监控中心,上一级监控中心可实时查看现场图像或者提取存储资料,形成一个分层级的、分布部署和集中管理的监控体系。

3.2.2.典型场景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应用于高铁、轨道交通不同的实际场景:

1) 物体丢弃或遗留

本系统“物体滞留监测”功能可监控高铁、轨道交通站台、通道处是否有包裹或物品遗留,一旦出现类似包裹可疑物体,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监控人员。

2) 周界监控

本系统“物体移动监测”可监控高铁、轨道交通周界是否有物体靠近或进入,一旦在设置范围内发现移动物体将触发警报。

3) 乘客活动区监控

对人流较大的通道,自动扶梯,本系统可采用“定向移动监测”,移动路径监测,监控人群的移动方向和路径。

4) 车库监控

系统“物体移动监测”,用于机车车库或其他非运营时期,进入机车周围的移动物体进行监控与警报,监控人员可通过灯光、语言进行阻止和警告。

5) 轨道监控

系统“突然出现监测”,用于监测高铁、轨道交通轨道和滑行道是否有可疑人员出现,或有不明物体遗留。

6) 站台监控

系统“物体徘徊监测”,用于监测站台、工作区域或轨道周界所设定的敏感区域是否有可疑行迹。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第四章系统功能特点

4.1.智能监控的应用

针对高铁、轨道交通内部分高危区域系统科技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来进行主动式防范,特别是针对丢包炸弹、跳轨、踩踏等非法行为进行自动识别,提前预警,加强管理效率,并且提高管理预见性。

4.1.1.物体丢弃或遗留

本系统“物体滞留监测”功能可监控高铁、轨道交通站台、通道处是否有包裹或物品遗留,一旦出现类似包裹可疑物体,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监控人员。

4.1.2. 轨道监控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突然出现监测”,用于监测高铁、轨道交通轨道和滑行道是否有可疑人员出现,或有不明物体遗留。

4.1.3.站台管理

对高铁、轨道交通站台等车区域设警戒线,人行一但超出警戒区立即报警

4.1.4.人流拥挤度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出入口的拥堵需要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立即疏导,有利于提高乘客满意度,避免扒窃等事件。

4.1.5人员异常活动

地铁通道或乘车区域等地如有人异常,有人倒地等,立即触发报警。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4.1.6人员逗留

在地铁停运后,有人员常时间逗留地铁内,给地铁管理造成麻烦。

4.1.7地铁行乞

在地铁口或内部进行行乞给人们的通行和秩序造成很大影响,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可以立即触发报警。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4.1.8铁路线非法进入

在重要区段及咽喉区设置入侵检测,用来识别人或动物入侵到高铁路轨。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4.1.9人数统计

高铁或地铁进出口的人数统计。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4.1.10.人脸抓拍子系统

在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之上,我们通过一个视频分频器将摄像头采集到的监控录像输送到人脸特征提取器里,完成人脸的检测、存储、记录后,将人脸图像通过局域网提交到人脸比对服务器上,与各类特殊人群数据库进行比对。比对的结果将实时显示在人像比对显示器上。一旦有人员命中,系统将触发监控室的语音报警系统,并将比对结果写入系统日志。同时,在滞留室中,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录入到监控对象数据库中,并且提交到人脸比对服务器中,进行实时比对,一旦命中,即可直接由相关工作人员确认。

4K智能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某车站人脸识别监控布控方案图

(完整版)公司内部网络安全和设备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网络安全和设备管理制度 1、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应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管理 规定参照执行; (2)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和用户使用权限控制;安 全等级和用户使用网络系统以及用户口令密码的分配、设置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实施; (3)计算机中心机房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定; (4)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施附近实施的维修、改造及其他活动, 必须提前通知技术部门做好有关数据备份,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 统的安全。 (5)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科室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计算机安全 使用规则,以及有关的操作规程和规定制度。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发生的问题,有关使用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报告;(6)对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其他有害数据信息的防 范工作,由信息中心负责处理,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7)所有HIS系统工作站杜绝接入互联网或与院内其他局域网直 接连接。 2、网络安全管理规则 (1)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和网络设备设施 安全管理; (2)网络系统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系 统各种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制度,如:值班制度、维护制度、数据库备份制度、工作移交制度、登记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网络运行安全稳定; (3)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注册用户,设置口令,授予权限,对 网络和系统进行监控。重点对系统软件进行调试,并协调实施。同时,负责对系统设备进行常规检测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功能状态; (4)设立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用户的应用程序管理、数据库维护 及日常数据备份。每三个月必须进行一次数据库备份,每天进行一次日志备份,数据和文档及时归档,备份光盘由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对服务器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防护措施,防止非法用户侵 入。系统的保密设备及密码、密钥、技术资料等必须指定专人保管,服务器中任何数据严禁擅自拷贝或者借用; (6)系统应有切实可行的可靠性措施,关键设备需有备件,出现 故障应能够及时恢复,确保系统不间断运行; (7)所有进入网络使用的U盘,必须经过严格杀毒处理,对造成 “病毒”蔓延的有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条款给予行政和经济处 罚; (8)网络系统所有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卸和移动; (9)所有上网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操作 规程,禁止无关人员在工作站上进行系统操作;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暂行规定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暂 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轨道交通合理用能,实现轨道交通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与统计分析,满足轨道交通节能减排工作要求,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用能评价方法》等标准,根据《节约能源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轨道交通建设企业是新建线路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责任主体,须遵照本规定对规划、在建线路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建设。 第三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是既有线路能源管理系统更新改造及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须遵照本规定对既有线路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并负责线路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交通委负责组织线路能源管理系统的验收。线路能源管理系统监测数据须实时上传北京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分析与监测平台1。 第二章系统架构及功能 第五条线路能源管理系统负责采集全线各车站/变电 12013年,交通委启动北京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平台建设,用于实现十二大交通行业及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和运营数据统计与监测。

所能耗的数据,并且通过系统软件进行统一处理和统计分析,并预留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平台的接口,同时对全线电能、水、燃气和热力能耗实现集中、全面、实时的在线监测,将每个车站的供电质量、电能、水、燃气和热力能耗、事故报警等数据及时、准确的传输到系统中并显示,对全线车站实行同步管理。应具有数据实时监测、历史记录功能、趋势功能、自动抄收功能、智能监测设备管理功能、查询统计功能、数据分析功能、能耗质量分析、报表功能、输出打印功能等。 第六条线路能源管理系统下设车站级能源管理系统,主要采集车站电能、水、燃气和热力仪表的各种基础数据,并经过主干通信传输网(独立带宽)上传到线路能源管理系统,应具有能源数据实时采集、存储、监测等功能。 第三章表计配置原则 第七条计量表计应对电能、水、燃气、热力等能耗实现分类、分项、分户计量。计量表计应满足《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的相关要求,并具有数据采集与传输、远程管理和维护功能,表计应充分考虑智能化及功能扩展和升级需求。 第八条电能计量表计配置:一级表计应包括在开闭所中压进线开关配置多功能电能表;二级表计应包括在变电所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4.10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为便于对塔吊管理和安全运行,本项目设置塔吊智能监控预警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多达30台塔吊在一个层面上施工作业,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塔吊在一个层面上施工作业,防碰撞措施成为塔吊安全重要措施之一。 本系统拟采用上海睿技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塔机安全监测系统。 本区域塔机安全监测仪系统是由上海睿技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塔机 安全监测产品,其能够实现对塔机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测及多种不同危险的预警,能够有效提升塔机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区域塔机安全监测系统由安装在施工塔机上的RJ-101 型(或 RJ-102 型)塔机安全监测仪、安装在施工现场办公室的 RJ-103 型塔机控制器、安装在远程管理中心的 RJ-104 型塔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1 系统性能 RJ-101 型(或 RJ-102 型)塔机安全监测仪由带动态显示的主机(内置制动控制)、角度传感器、幅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力矩传感器、起重量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等组成,能够实时采集并显示塔机的运行状态。RJ-103 型塔机控制器不仅能通过无线传输实现施工现场塔吊与塔吊、塔吊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还能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实现工地现场与远程管理中心间的数据通讯,实现智能结构物联网、数字化工地。 2 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1)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表4.10-1 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2)传感器及服务器示意图: 图4.10-2 传感器安装示意 图4.10-3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服务器 3 视频远程监控功能 四路视频监控:小车吊钩、驾驶室、塔机左右两侧,同时可显示在驾驶室内;支持3种3G标准和有线传输;最多四路120小时历史监控数据的保存,压缩格式H.264视频压缩技术;塔机运行视频的实时获取;正常10分钟(可设置)一次监控照片抓拍及传输;实时视频、实时图片远程管理;10.4寸彩色显示器,800×600分辨率,实施画面的监控。

网络安全管理方案

网络安全管理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网络安全管理 一、集团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分析: 1.物理安全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整个集团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因此要尽量避免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 2.网络结构的安全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在设计网络时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WEB、DNS、EMAIL等)和外网及内部其它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其它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 3.系统的安全 系统的安全是指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所以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应用系统的安全

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面广。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例如:E-mail等。 5.管理的安全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 二、集团安全技术手段 1.物理措施:对集团网络所有关键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确保设备能安全高效的运行。 2.访问控制:对集团网络中所有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 3.数据加密:对集团所有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并对客户端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4.网络隔离:对集团研发中心进行网络隔离,严格控管与集团内网及intel网的访问,确保数据不会流失到外网。 5.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6.上网行为管理:控制和管理集团所有终端对互联网的使用,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带宽流量管理、信息收发审计、用户行为分析等。

智能分析之深度学习和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分析之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对于智能分析来说就相当于人类的学习一样,人类不学习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从我们的咿呀学说和学走路开始,到上学年龄的老师教学,再到进入社会的自我学习,无论何时何地,碰到新的事物就需要学习,智能分析既然是模拟人类,那深度学习就跟人类学习新事物一个原理,碰到一个新的事物,它无法辩认这是什么东西,最多只能判断它是否运动,运动速度是多少,是哪种颜色,是什么形状,但具体是什么物体它并不知道,那要辨认出具体物体,就需要做事前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学习物体的多个特征,不同的物体记忆不同的特征,比如认识不同的人、做人脸识别、人脸与身份证的对比等,一般都是通过识别人的五官特征,两个眼角,鼻子与两个嘴角五

个点位的位置、距离等信息,通常叫做人脸识别的五点识别,因为这些信息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比例的,识别这些信息之后保存到数据库或文件中,一般是保存在XML文件中,当然有些情况还会记载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等多个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学习不同的特征值,这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完之后就可以进行分析对比了,首先是找出视频中出现变化的对象,这个变化的对象有些是通过移动的对象来判断,有些是通过对比两帧数据来对比,反正是找出变化的对象即可,对象找出来之后先做初步的判断是否是我们需要检测的对象,如果是的话再提取物体的特征值,来对比保存的物体的各个特征

值,是否与保存的对象有相符的,再根据平台设置的相似度来确认是否是同一个人或对象。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算法首先是要进行一轮预处理阶段,即处理掉一些干扰因素,包括去除光亮条件和噪声、阈值、模糊等;对象的特征是一组描述符,为了使用这些描述符来训练模型或预测其中的一个模型,需要通过成千上万次图像预处理、提取特征来建立一个关于特征的大数据集合,并且通过选取的训练模型来提取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深度学习算法速度慢,当建模越多和视频中出现的对象越多,处理速度就会越慢,如果需要进一步排除误判,还需要对输出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比如合并多个分类,比如判断人脸后再判断身高,体形等,要判断这些因素,又要结合安装的摄像机的高度、角度等因素来设置人在视频中实际占的像素,在不同位置占的像素等,越想得到精准的结果,要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大,对环境的要求就会越高,当平台处理的条

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概诉

目录 一、背景及现状 (3) 二、ITS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3) 三、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组成 (4) 1.信息采集 (4) 2.信息的传输 (5) 3.信息处理 (5) 4.预警信息的发布 (6) 四、高速公路安全预警基本功能 (6) 五、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的信息需求 (6) 六、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结构框架。 (7) 七、影响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因素 (7) 1.自然因素 (7) 2.管理原因 (7) 3.道路和基础设施原因 (7) 八、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7) 1.对安全预警系统建设认识不高 (7) 2.对安全预警系统建设规划不明 (7) 3.对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层次不够 (7) 4.对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发展不均 (8) 5.建设平台不足 (8) 九、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及发展 (8) 1.认真做好发展规划 (8) 2.重视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8) 3.注重模式的改革和优化 (8)

4.注意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智能 (9) 十、结论及感受 (9) 参考文献 (9)

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 一、背景及现状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倘若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高发态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将会逐年恶化,最终会严重制约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危及人民的出行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迫切需要得到解决。高速公路危险路段作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其交通事故数占总数的80%以上,因此危险路段的交通安全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路网的交通安全水平,是交通安全治理的关键所在,如何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畅通的通行环境也是大家热切关心的问题。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成为世界公认的能够有效缓解或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正是在ITS充分发展和中国政府对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提出的。【1】 二、ITS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1、先进的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包括停车诱导、交通预测、路经诱导及交通事故检测等技术。它依靠先进的技术实时的将道路交通信息在监控中心进行加工处理,并将信息发送至道路管理者及其使用者,从而实现动态交通分配,以及对交通的有效监管,尽量避免交通阻塞。 2、集成的信息服务系统,它由社会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车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组成。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能方便在路网中行驶的道路使用者,还能为将要出行的道路使用者提供详细的相关路网信息,帮助他们选择最佳出行路线。 3、电子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就是全自动收费,它在确保收取通行

商业智能BI 数据分析平台解决方案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数据分析平台 解决方案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月 目录 1.背景概述 (5) 2.现状分析 (6) 2.1.主流BI模式 (6) 传统BI模式 ................................................................................. 敏捷BI模式 (7) 2.2.平台推荐模式 (8) 3.整体需求 (10) 3.1.数据源支持 (10) 3.2.自助式查询 (1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3.3.OLAP联机分析 (11) 3.4.UI编排功能 (12) 3.5.丰富的组件 (13) 3.6.多种展示方式 (13) 3.7.外部数据服务 (14) 4.总体设计 (15) 4.1.数据分析 (16) 4.2.设计运行 (16) 4.3.系统管理 (16) 4.4.可视化展示 (16) 5.功能设计 (17) 5.1.数据分析 (17) 多数据源 ..................................................................................... 数据建 模 ..................................................................................... 多维BI分 析 (18) 5.2.设计运行 (2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智慧社区火灾安全预警系统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慧社区火灾预警系统 一、背景分析 (一)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论坛”(ICF)认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电子城市”和“电子社区”的统称,指的“社区”可以是城镇、城市、县或郡。我们认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它是指依托各种传感与通信终端设备感知信息,利用有线与无线通信网络传输信息,运用智能化处理平台挖掘整合信息,并有效引入城市智慧应用系统,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低碳化,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生活空间的综合系统,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是以智慧社区各类软硬件设施为依托,以社区主体为服务对象,以社区智慧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生活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无线网络、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从而希望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区服务的“智慧化”。 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目前全球大概有2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并将此作为经济转型、政府提效、民生改善的引擎。截至2012年6月,国内也有上百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国内主要城市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建设问题分析目前,“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提出的,出现的时间较短,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解,尚未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导致尚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智慧社区”服务基本体系架构。 (2)服务系统集成化程度低。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包含众多的应用系统,不同的系统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不同的系统归不同权力部门管理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各个系统间互相融合、整合程度非常低下,基本还处于条线管理状态,而完善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需要深入整合资源,提供高度整合、集约的管理平台,从而降低建设与管理成本。(3)服务人才体系不健全。“智慧社区”服务人员需要较强的信息化等专业知识,而传统的社区服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而服务人员引进机制尚不健全,对社区服务人员认可程度低,从而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4)缺乏合适的运营模式。由于智慧社区提出的时间较短,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保障能力不强,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有效的运营模式仍是整个产业链参与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火灾发生原因分析

智能视频行为分析平台建设的解决方案.doc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监控平台建设方案 随着国家经济的提高,城市和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暴力事件逐渐增多,政府和相关部分对加强城市各地联网型监控系统越来越重视,当前城市和小区监控系统建设使用监控录像存储,事件发生后调取查阅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是无法避免事态趋于恶化,在此背景下,具有智能视频行为分析的监控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视频技术让安全警卫部门能通过摄像机实时自动“发现警情”并主动“分析”视野中的监视目标,同时判断出这些被监视目标的行为是否存在安全威胁,对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安全威胁,及时向安全防卫人员通过文字信息、声音、快照等发出警报,极大地避免工作人员因倦怠、脱岗等因素造成情况误报和不报,切实提高监控区域的安全防范能力。 现有各大监控系统厂商和信息化科技公司都研发出大量的智能视频分析软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嵌入式DSP 智能分析系统和基于计算机末端处理的智能分析系统。 一.基于嵌入式DSP的处理优点 方案

1、DSP方式可以使得视觉分析技术采用分布式的架构方式。在此方式下,视觉分析单元一般位于视觉采集设备附近(摄像机或编码器),这样,可以有选择的设置系统,让系统只有当报警发生的时候才传输视觉到控制中心或存储中心,相对于计算机末端处理方式,大大节省的网络负担及存储空间。 2、DSP方式下视觉分析单元一般位于视觉采集设备附近(摄像机或编码器),此方式可以使得视觉分析单元直接对原始或最接近原始的图象进行分析,而后端计算机方式,计算机器得到的图象经过网络编码传输后已经丢失了部分信息,因此精确度难免下降。 3、视觉分析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的系统计算资源,因此计算机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分析的视觉路数非常有限,而DSP方式没有此限制。 二.在对比上述两种处理模式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基于DSP嵌入式处理和末端计算机处理两种系统结构. 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A-EMS8000

目录 公司简介 (3) 1、背景概述 (4) 2、标准和政策 (5) 3、A-EMS8000能效管控平台介绍 (6) 3.1平台概述 (6) 3.2平台组成 (7) 3.3平台配置 (7) 4、A-CMS能耗监测系统 (8) 4.1系统简介 (8) 4.2网络拓扑图 (8) 4.3主要功能及特点 (9) 4.4客户价值 (9) 5、A-PQMS电能安全监测系统 (10) 5.1系统简介 (10) 5.2网络拓扑图 (10) 5.3主要功能及特点 (11) 5.4客户价值 (11) 6、A-EAS专家诊断分析系统 (12) 6.1系统简介 (12) 6.2系统架构图 (12) 6.3主要功能及特点 (12) 6.4客户价值 (13) 7、A-ESCS节能控制系统 (14) 7.1系统简介 (14) 7.2网络拓扑图 (14) 7.3主要功能及特点 (14) 7.4客户价值 (15) 8、A-IPS信息发布系统 (16) 8.1系统简介 (16) 8.2网络拓扑图 (16) 8.3主要功能及特点 (16) 8.4客户价值 (17) 9、系统集成 (17) 9.1简介 (17) 9.2系统架构图 (17) 9.3系统特点 (18) 9.4客户价值 (18) 10、终端设备 (18) 10.1多功能电力仪表 (18) 10.2数据采集器 (21) 10.3节能控制器 (22) 10.4A-EMS-WK100联网型温控器 (22) 10.5A-EMS-WSK100智能温湿度传感器 (23)

10.6A-EMS-KQZ100空气质量传感器 (24) 10.7A-EMS-GQ100光照度传感器 (24) 10.8A-EMS-YJ100液体流量传感器 (25) 11、上图示意 (26) 12、资质证书 (27) 13、服务承诺 (31)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4.10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为便于对塔吊管理和安全运行,本项目设置塔吊智能监控预警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多达30台塔吊在一个层面上施工作业,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塔吊在一个层面上施工作业,防碰撞措施成为塔吊安全重要措施之一。 本系统拟采用上海睿技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塔机安全监测系统。 本区域塔机安全监测仪系统是由上海睿技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塔机安全监测产品,其能够实现对塔机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测及多种不同危险的预警,能够有效提升塔机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区域塔机安全监测系统由安装在施工塔机上的RJ-101 型(或 RJ-102 型)塔机安全监测仪、安装在施工现场办公室的 RJ-103 型塔机控制器、安装在远程管理中心的 RJ-104 型塔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1 系统性能 RJ-101 型(或 RJ-102 型)塔机安全监测仪由带动态显示的主机(内置制动控制)、角度传感器、幅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力矩传感器、起重量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等组成,能够实时采集并显示塔机的运行状态。RJ-103 型塔机控制器不仅能通过无线传输实现施工现场塔吊与塔吊、塔吊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还能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实现工地现场与远程管理中心间的数据通讯,实现智能结构物联网、数字化工地。 2 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1)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表4.10-1 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图4.10-1 塔吊安全监测仪组成 2)传感器及服务器示意图: 图4.10-2 传感器安装示意 图4.10-3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服务器 3 视频远程监控功能 四路视频监控:小车吊钩、驾驶室、塔机左右两侧,同时可显示在驾驶室内;支持3种3G标准和有线传输;最多四路120小时历史监控数据的保存,压缩格式H.264视频压缩技术;塔机运行视频的实时获取;正常10分钟(可设置)一次监控照片抓拍及传输;实时视频、实时图片远程管理;10.4寸彩色显示器,800×600分辨率,实施画面的监控。

常见网络安全设备

Web应用防火墙(WAF) 为什么需要WAF? WAF(web application firewall)的出现是由于传统防火墙无法对应用层的攻击进行有效抵抗,并且IPS也无法从根本上防护应用层的攻击。因此出现了保护Web应用安全的Web应用防火墙系统(简称“WAF”)。 什么是WAF? WAF是一种基础的安全保护模块,通过特征提取和分块检索技术进行特征匹配,主要针对HTTP访问的Web程序保护。 WAF部署在Web应用程序前面,在用户请求到达Web 服务器前对用户请求进行扫描和过滤,分析并校验每个用户请求的网络包,确保每个用户请求有效且安全,对无效或有攻击行为的请求进行阻断或隔离。 通过检查HTTP流量,可以防止源自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脚本(XSS),文件包含和安全配置错误)的攻击。 与传统防火墙的区别 WAF区别于常规防火墙,因为WAF能够过滤特定Web应用程序的内容,而常规防火墙则充当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门。 WAF不是全能的 WAF不是一个最终的安全解决方案,而是它们要与其他网络周边安全解决方案(如网络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一起使用,以提供全面的防御策略。 入侵检测系统(IDS) 什么是IDS? IDS是英文“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检测系统”。专业上讲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跟防火墙的比较 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楼的门锁,那么IDS就是这幢大楼里的监视系统。一旦小偷爬窗进入大楼,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不同于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 部署位置选择 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在如今的网络拓扑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质冲突域的网络,绝大部分的网络区域都已经全面升级到交换式的网络结构。 因此,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 尽可能靠近攻击源; 这些位置通常是: 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 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 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防火墙和IDS可以分开操作,IDS是个临控系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或是符合需求的,比如发现规则或监控不完善,可以更改设置及规则,或是重新设置! 主要组成部分 事件产生器,从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事件分析器,分析数据; 响应单元,发出警报或采取主动反应措施; 事件数据库,存放各种数据。 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包括: 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审计系统构造和弱点;

城市轨道交通用能与节能的思考

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已是绿色交通工具,但市场调研显示,1条25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年的耗电量约在1~2亿千瓦时,轨道交通成为各城市的用电大户。在“2015(第三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性节能研讨会”上,北京城建集团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国庆,为我们分享了城市轨道交通用能与节能的思考,演讲从城市轨道交通用能现状入手,结合北京地铁节能案例,提出了既有线路的节能改造和新建线路的节能工程建设等工作展望。 一、城市轨道交通用能现状 (一)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截止2013年末,全国有19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746公里。至2020年,全国规划轨道交通的城市达到79个,规划总里程达13385公里。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超1万亿元。参考建筑、工业节能产值比例5%计算,轨道交通行业节能的投资可达500亿元,节能潜力非常巨大。 (二)城市轨道交通用能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用能总耗电量相当大,是名副其实的能耗大户。按照同等运力,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相当于小汽车的1/9,公交车的1/2,且占地小,成本低,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但建设过程中,由于其运量大,总耗电量相当大,是名副其实的能耗大户。 轨道交通系统能耗构成示意图 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列车牵引供电系统和通风空调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最主要的用电大户,分别占到轨道交通系统总能耗的1/2和1/3,节能潜力也相当大。其它设备系统,也存在一定的节能潜力。 北方某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构成图

北方某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构成中,电力费占运营成本的41%,工资费、运营费、维修费占59%,因此电能的节省对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北京市轨道交通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潜力大。仅2013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综合能耗就达17.7万吨标煤(电能费用占运营费用的50%),十二五末期将达21.6万吨标煤,地铁公司现已成为北京主要用能单位之一。 2006-2015年北京地铁总用电量柱状图 轨道交通各系统用电量百分比 2006年,北京地铁总用电量为3亿多千瓦时,到2015年达到14亿千瓦时。其中牵引供电占到50%,通风空调占35%。从中可以看出,轨道交通系统节能、节电是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对象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用能评价标准缺失,急需建立轨道交通节能技术标准及评估、评价体系。由于技术适应性差,如果轨道交通节能技术标准及评估、评价体系从其他行业引入,实际节能效果有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估机制。不同地域、城市之间,同一指标的数值差别较大。需通过标准制定,明确节能应用标准和评价、评估标准。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前言 网络安全是保障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为保障沈阳生态所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制度由信息中心提出。 本制度由信息中心归口。 本制度起草部门:信息中心。 本制度主要起草人:岳倩 本制度起草日期:2015/12/05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沈阳生态所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及职责 ●系统管理员职责 ?恪守职业道德,严守企业秘密,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以及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程; ?负责网络安全设备的安全策略部署、配置及变更管理、内网运行情况、更新和维护等日常工作; ?对数据网络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按照岗位职责授予不同的管理级别和权限; ?密切注意最新网络攻击行为的发生、发展情况,关注和追踪业界公布的攻击事件; ?密切关注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及时变更信息安全策略或升级安全设备。 ●信息安全管理员职责 ?恪守职业道德,严守企业秘密,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以及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程; ?每周对系统管理员的登录和操作记录进行审计; ?对系统管理员部署的安全策略、配置和变更内容进行审计; ?密切注意最新漏洞的发生、发展情况,关注和追踪业界公布的漏洞疫情。 3管理员账号和权限管理 3.1管理员账号

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的用户账号应分开设置,其他人员不得设置账户。在安全设备上建立用户账号,需要经过本级信息部门安全主管的审批并保留审批记录。 3.2系统管理员权限 系统管理员具有设置、修改安全设备策略配置,以及读取和分析检测数据的权限。 3.3信息安全管理员权限 信息安全管理员具有读取安全设备日志信息,以及检查安全设备策略配置内容的权限。 3.4管理员身份鉴别 管理员身份鉴别可以采用口令方式。应为用户级和特权级模式设置口令,不能使用缺省口令,确保用户级和特权级模式口令不同。安全设备口令长度应采用8位以上,由非纯数字或字母组成,并保证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 安全设备的身份鉴别,必要时可以采用数字证书方式。 4策略和部署管理 4.1制定安全策略 系统管理员应依据沈阳生态所管理系统信息安全规划,结合实际需求,制定、配置具体网络安全设备的安全策略,并且进行规范化和文档化;安全设备的策略文档应妥善保存。 对关键的安全设备要采用双机热备或冷备的方式进行部署以减小系统运行的风险。 4.2安全设备统一部署 安全设备部署应依据沈阳生态所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规划统一部署,保证安全设备的可用性。安全设备部署的具体实施须经信息管理部门的审批并保留审批记录。 4.3安全网关类设备部署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解决方案 1.1 系统概述 智能视频(Intelligent Video)技术源自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的研究,其发展目标是在图像与事件描述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使计算机从纷繁的视频图像中分辩、识别出关键目标物体。这一研究应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将能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过滤掉图像中无用的或干扰信息,自动分析、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有用信息,从而使传统监控系统中的摄像机成为人的眼睛,使“智能视频分析”计算机成为人的大脑,并具有更为“聪明”的学习思考方式。这一根本性的改变,可极大地发挥与拓展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与能力,使监控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化,大幅度节省资源与人员配置,同时必将全面提升安全防范工作的效率。因此,智能视频监控不仅仅是一种图像数字化监控分析技术,而是代表着一种更为高端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应用。 智能视频分析包含视频诊断、视频分析和视频增强等,它们各自又包含了大量的功能算法,比如清晰度检测、视频干扰检测、亮度色度检测、PTZ(云台)控制功能检测,以及视频丢失、镜头遮挡、镜头喷涂、非正常抖动等检测都属于视频诊断内容,而视频分析算法则包含区域入侵、绊线检测、遗留遗失检测、方向检测、人群计数、徘徊检测、流量统计、区域稠密度统计、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烟火烟雾检测、自动 PTZ 跟踪等功能,视频图像增强则包括稳像、去雾、去噪、全景拼接等算法。由此组合衍生出的算法种类又有很多,应用方式也千变万化,所以智能视频分析的应用范围很广。 在以往的视频监控系统中,操作人员盯着屏幕电视墙超过 10 分钟后将漏掉90%的视频信息,而使视频监控工作失去意义。随着社会发展,视频监控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摄像机数量越来越庞大,这给传统的视频监控带来严峻的挑战。针对行业发展推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个是将安防操作人员从繁杂而枯燥的“盯屏幕”任务解脱出来,由机器来完成分析识别工作;另外一个是为在海量的视频数据中快速搜索到想要找的的图象。 1.2 系统组成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用户可以设置某些特定的规则,系统识别不同的物体,同时识别目标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规则,一旦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系统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智能视频分析是在传统的监控系统中,加入智能视频技术,在整个系统中,系统分布图如下: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现状及发展_张韬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现状及发展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T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张韬 (江苏联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市 210028) Zhang Tao (Jiang Su Lianhong Automation CO., LTD, Nanjing 210028) 【摘 要】【关键词】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tro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oncept, function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Nanjing Metro Line. Also discus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ystem development.Key words: Metro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Saving LonWorks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铁能源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在南京地铁一号线中的实施效果,并提出了今 后系统发展的方向。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 节能 Lonworks 现场控制网络 1 能源管理系统建设背景 目前,全国有11个城市开通地铁,线路总长约1517.2公里,年耗电约45亿度,有近30个城市和地区都在进行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涉及的线路项目达110多条;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根据这一建设速度,到2020年电耗将达到183亿度。据统计,地铁的能耗费用约占总运营成本的30%以上,以目前国内地铁的用能情况看,牵引用电约占全线用电的55%,其余45%为车站用电。随着地铁里程数的增加和电费的不断上调,地铁运营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和能耗费用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同时国家对地铁能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一情况部分城市已经采取了一些能源管理措施和节能改造,但由于没有准确、实时能耗数据的支撑,难以精确量化并验证其效果,同时很多节能管理手段也因为缺少技术、管理基础难以有效全面的实施,所以需要以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为手段,在系统产生的详实能耗数据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有利于全面提升地铁运营的能耗管理,降低成本及提高运行效益。 2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2.1 概念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以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扶梯/电梯系统、商业设备和供配电系统等为管理对象,通过分布式现场控制网络集成各类计量装置与监控终端,实现地铁车站及沿线附属建筑(车辆段、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等)能源数据实时在线采集和分类、分项、分户计量,并且根据地铁车站及沿线附属建筑具有固定的运营时间以及车站人流量按时间规律分布的特点,对各种用能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与节能控制,实现有效节能。同时依托能源管理系统建立能耗定额、能耗考核等一整套能源管理体系。2.2 主要功能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如下: (1)对地铁能耗进行分类、分项、分户精确计量,计量数据远程传输,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发布与远传: (2)用能诊断及节能潜力分析: 以实时监测的有功功率、电量、功率因数等实时数据为依据,进行用能质量诊断。根据能耗数据并辅各类统计分析工具,发现用能不合理的方面,挖掘节能潜力。 (3)节能效果验证:对比并分析节能(采用节能技术或节能设备后)前后的能耗数据,从而为节能效果进行定量的判定,以验证该种节能方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下一步的节能指明方向。 (4)能源质量监测: 以电能质量监测为例,通 收稿日期:2012-6-21 作者简介:张韬(1977),男,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通讯工程专业,工程师,现任江苏联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部长。“分布式高速实时控制网络系统”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获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发南京地铁1号线及南延线能源管理系统并通过住建部市政公用工程科技示范项目验收。 46 2012 . 3 >> Resea rch & Discus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