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13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材料

SUP-13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材料
SUP-13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材料

编号:XXXXXX001

XX省道XXX段改造工程上面层

Sup13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X工程集团

XXX年XX月XX日

原材试验检测报告

一、概述

XX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XX集团对XX段改造工程上面层Sup13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室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参考美国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AI-SP2)进行,并依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的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提供Sup13室配合比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数据。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进行了水稳定性能(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高温动稳定度试验验证。

二、原材料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为XX料场产石灰岩,沥青为橡胶改性沥青,所有原材料均由委托单位送样,依据Superpave 设计要求,进行了集料性质试验(试验结果汇总于表2-1)和各种矿料及沥青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汇总于表2-2)。

三、设计集料结构的选择

1. 依据Superpave设计的一般方法,在选择设计集料结构时,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集料的性质(密度和吸水率)计算出三个级配的

初始用油量。然后用初始用油量成型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空隙率为4%时所需的沥青用量及相应的沥青混合料其他体积性质,矿料间隙率(VMA)、饱和度(VFA)、矿粉与有效沥青之比(F/A)、初始旋转次数的压实度(%Gmm at in)等。表3-1为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表3-2为三个调试级配的料堆配合比,表3-3为三个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通过率明细表,表3-4为估算沥青用量汇总表。

图1 初试三种级配曲线

表中:G sa––––级配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G sb––––级配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

G se––––级配集料有效相对密度;

V ba––––集料吸收的沥青胶结料体积;

V be––––有效沥青胶结料的体积;

W s––––每立方厘米混合料中集料质量;

P bi––––估算沥青用量。

2. 试验级配的评价

根据各个级配的估算沥青用量,用5.0%的沥青用量成型试件,拌和及成型温度根据经验确定,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设定旋转压实仪的单位压力为0.6MPa。根据交通量选择压实次数N最初=8次,N设计=100次,N最大=160次。将旋转压实次数设定在N设计,本次试验为N设计=100次,估算沥青用量下各级配旋转压实试验结果汇总于表3-5。

注:*表示当级配通过限制区下方,粉胶比可增加到0.8~1.6。

表3-6为三种级配估算沥青用量试验结果评价表。依据表3-6的评价指标,可以得出级配1、2均能满足Superpave 设计要求,根据经验选择级配2为设计级配。

3. 选择设计级配的沥青用量

设计级配确定后,就要确定设计沥青用量P b,所谓设计沥青用量就是指在设计旋转压实次数下得到空隙率为4%的沥青用量。根据Superpave 设计方法,一般选择四种沥青用量,它们分别为P b、P b±0.5%、P b+1%。由表3-6结合经验取P b为5.0%,因此,四个沥青用量分别为:4.5%、5.0%、5.5%、6.0%。在进行确定选择级配沥青用量的试验时,压实次数应设定在N设计,本次N设计=100次。

注:*表示当级配通过限制区下方,粉胶比可增加到0.8~1.6。

·根据表3-8中,4.5%、5.0%、5.5%、6.0%四个沥青用量的体积性质,得到设计沥青用量为4.99%及其对应的体积性质。

图2 沥青混合料Superpave体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曲线

4. 验证

依据第3节中得到的设计沥青用量4.99%,根据经验采用沥青用量5.0%成型试件,验证该沥青用量在最大压实次数N最大=160次时对应的体积性质指标,试验结果汇总于表3-9。

5. 设计结果

通过以上试验和分析,级配2为设计级配,配合比为1#:2#:3#:矿粉=49.0%:13.0%:36.0%:2.0%。其对应的混合料体积指标列于表3-10。

四、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表

依据Superpave设计方法得到的Sup13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成型试件,得到对应的马歇尔指标,试验结果汇总于表4-1。

五、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

为了检验Sup13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按照有关规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60℃车辙试验,试验结果汇总于表5-1、表5-2、表5-3。

表5-1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5-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5-3 车辙试验结果汇总表

六、目标配合比设计结论

采用委托单位组织送样的集料、矿粉和橡胶改性沥青等原材料,参考美国

Sup13设计标准进行室配合比设计,得到最佳沥青用量为5.0%(油石比为5.3%),通过旋转压实和马歇尔试验验证,其空隙率、VMA、VFA(饱和度)等均能满足要求;通过车辙试验得到其动稳定度满足要求;由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知,该级配抗水害性能满足要求;因此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可作为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802 学号:U200815144 姓名:袁波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2011.01.01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 课程背景介绍 (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2.1 设计目的 (1) 1.2.2 设计要求 (1) 1.3 设计资料 (2) 1.3.1 A市基本资料 (2) 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 (3) 1.3.3 出行调查成果 (4) 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 (4) 2 资料数据处理 (5) 2.1 路网简化 (5) 2.2 交通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交通需求预测 (5) 3.1 交通生成预测 (6) 3.2 交通分布预测 (6) 3.2.1 全日出行分布 (6) 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12) 3.4 交通分配预测 (13) 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述 1.1 课程背景介绍 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作为《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错的平台,从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思考专业上相关知识在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2 设计要求 运用《交通规划》课程所学知识,规划A城市路网,并提交设计成果,设 计成果应包括: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图纸(图幅:297×420mm): 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 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交通规划原理》 课程设计 报告题目:滨海地区道路网规划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6月15日 引言 我国城市化和汽车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由两者带来的城市土地的超强度开发和无秩序化,以及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的压力与日俱增,并且在城市道路方面尤其明显。尽管我国已经于1989年12月26日制定了《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人民生活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如何改善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阻塞现象,是摆在交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万事始于规划”,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规划的重要性,个人、家庭、单位、城市、地区、国家均不例外,有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促使人们瞄着确定的目标努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如此,做好交通规划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均衡交通需求、适应和拉动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又是支撑交通规划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中,越来越显露出没有合理进行交通规划的问题,造成了目前多数大城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因此,迫切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

在如此的大环境之下,作为一个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更是要有足够的认识,认真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为我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郭老师给我们安排了此次交通规划原理的课程设计。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将老师给定的五个小区的交通出行量通过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法”——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预测、交通的分布预测、交通方式的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合理地分配到自己设计的小区间路网上,并且对设计的路网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首先明确了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明白了规划的难度,端正了对交通规划的态度;其次,我们熟练掌握了“四阶段预测法”的基本流程及每阶段的各种实用方法和手段;再次,我们能较熟练地运用一些辅助设计的软件,如Excel、AutoCAD和Visual Basic计算机编程语言;最后,我们还了解了交通规划的一些相关的规范。 目录 引言 0 第Ⅰ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 (1)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2 设计任务 (1) 2.1 现状路网的构造 (1) 2.2 人口增长预测 (1)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 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程设计 题目:某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班级:交通运输 081 班 成员:湛志国刘彦辉贺明光 学号: 指导教师:惠红旗穆莉英 11月7号至 11月13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1、目的: 经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2、任务: 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设计题目: 《某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2、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 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2)、具体设计要求:

经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3)、成果要求 ①设计成果完整,计算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②计算书一律采用A4纸用钢笔书写。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发生、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摘要:居住是居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居住功能也是城市的主要功能 之一。因此,居住区规划也是城市规划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我通过对奉天九里的实地调研,了解其基地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规划,以及户型与价格,切实的了解一个小区从规划到出售的真实状况,并学习其优点。 一、调研目的 1、通过本次调研,初步了解我国的住房政策、住房制度、居住现状、居 住标准以及住宅房地产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本市居住区环境专题调研,掌握进行社会调研的一些基本方法 和手段,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并初步学会在调研报告中运用经济分析及掌握相关软件的应用。 3、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 计等相关规范。 4、了解基地现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交通。 二、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网上查阅资料,查阅书籍、规范。 三、调研过程 调研前一天,我先把老师 发的几个基地图看了一 遍,确定下每个基地的位 置,然后和组内同学商量 了一下,最终决定去奉天 九里调研,并计划了一个 路线。因为奉天九里距离 我们学校并不算远,我们 组的同学就步行,切身体 验奉天九里的周边环境。 我们顺着文汇街走到南堤东路,然后沿着南堤东路一直走到奉天 九里。期间,我们拍了一些路上的照片,有交通,商铺,绿化, 景观。并且对奉天九里的周边小区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奉天九里 售楼处售楼人员的询问以及现场的一些资料和传单的翻看,我们 对奉天九里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基地调研结果及分析 1、交通 奉天九里,位于浑南新区恒达路2号,在浑河南岸,长青桥与富民桥中间的位置,基地周围道路发达,北面有一条南提中路,沿着浑河走势展开;面是长青南街,这条路是通往市中心的一条主要道路,并且与长青桥直接相连,南边与沈阳绕城高速公路连接;地南边有一条恒达路,与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论文

利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进行交通分配 比较分配结果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对乌鲁木齐市五区的人民进行OD调查,得到网络交通量数据,再利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确定交通网络图的最短路径,运用全有全无的方法进行交通量的分配,最后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确定最短路径时的利弊。 关键词: Using the algorithm of Dijkstra and Floyd to distribute the volume of traffic and compare the result of the traffic assignment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main point to use the algorithm of Dijkstra and Floyd to decide the shortest way of traffic network ,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 of All-or-none to distribute the volume of traffic. At last,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during deciding the shortest way. Key word: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私人交通工具发展的结果,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①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城市中的平均车速日益下降;②交通事故增加;③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④能源消耗量猛增;⑤停放车场地严重不足。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曾致力于道路系统的改善:加宽地面道路,修建高架路和高速路,开辟地下交通。此外,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了计算机等新技术。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道路通过能力,但是仍解决不了由有增无减的私人交通流所造成的道路阻塞问题。就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这里运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确定交通网络的最短路径,并用全有全无的方法进行交通量得分配,最后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确定最短路径时的难易程度。 1.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1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经济建设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乌鲁木齐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的开放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区级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公有制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以中山路商业一条街、人民路金融一条街、二道桥民俗一条街和北京路科技一条街为主要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街区。新疆商贸城、中国新疆小商品城、新疆国际大巴扎、华凌、友好百盛等一批地方特色市场和大型超市相继建成,逐步形成了火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1.1区位分析 义合.仙湖居项目规划用地北邻沿河绿化带,南与现有工业用地相邻;该地块总用地面积为97825.962㎡,规划净面积为76500.644㎡,为二类居住用地。 1.2现状分析 该地块现状为部分农宅,其余均为空地;规划用地东侧为东马路,其道路宽度为40m。1.3规划设计条件 1.3.1规划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4.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5.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6—2005 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7.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10.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 1.3.2规划设计 1.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77800平方米。 2.建筑层数:住宅为33层等,公建为2-3层。 3.建筑退距:符合该城市规划的要求。 4.日照间距:住宅满足大寒日8:00--16:00有效叠加日照时间≥2小时,托幼满足冬至日9:00--15:00有效叠加日照时间≥3小时。 第二章总体规划 2.1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两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 2.1.1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有序而和谐的生活环境。充分考虑住户对房前屋后“绿”的感受和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同时注重休闲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点。营造一年常绿,四季有花的宜人居住环境。 人心向“绿”已经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应通过绿化种植和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处在生态环境之中。 2.1.2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充分考虑人车分流,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2.1.3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2.1.4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规划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同时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 2.1.5文化特色原则 传统的文化特色景观容易让人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意念上的归属感。方案设计反映了咸阳古城特色并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1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Traffic Planning 专业班级:2009级交通工程 姓名:小脚丫 班级:交工 09-2 学号: 0900502 设计时间:2012\6\4-2012\6\10 指导教师:魏丹

成绩综合评定表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目的: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在《交通规划》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任务:通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大体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相关要求: 总体目标: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具体设计要求: (1)依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各组均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课程设计。(2)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熟悉行业规范以及设计流程。 (3)完成设计项目后,将设计指导书、任务书、计算书按要求装订成册。 通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2、注意事项: (1)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依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各组均独立自主完成,严禁抄袭、抄袭者以零分计。

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摘要:住宅小区用地选择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 .关键字: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一、住宅小区用地选择 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住宅小区应避免布置在沼泽地区、不稳定的填土堆石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如断层、风化岩层、裂缝、滑坡等,也应避开风口,洪水侵袭的地区,以及地震时有崩坍陷落危险的地区。住宅小区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以及有利地形、地貌的地区,必须避免严重的交通、噪声干扰和工农业有害排放物的污染和侵害。 在山地和丘陵地带,住宅小区可选择自然坡度在25%以内的地段,其地形即使复杂,经过一定的组织和局部改造,是可以合理布置居住建筑的。自然坡度在25%~50%的地段,建设困难较多,土石方量也大,建筑群体布置及设计受到很大限制。自然坡度在50%以上地段,最好不选作建筑用地,可作园林绿地。应注意山区丘陵地区建设特点,对农耕地作切实的调查,全面分析比较,充分利用适宜建设的山坡薄土、瘦地、荒地作为居住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要充分利用劣地,对丘陵间和坡腰良田好土要十分珍惜。 二、住宅小区规划选址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及各地方城市规划条例是小区规划选址的重要依据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住宅小区选址定点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住宅小区选址定点的书面申请报告;计划部门的批件,反映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投资额等;有证测绘单位实测能反映拟建设位置及周围相互关系的一定比例的现状地形图。城市住宅小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小城市交通规 划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 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09.02---- .09.15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设计目的与任务 (1) 1.2 设计内容 (1) 1.3 设计方法 (2) 第二章交通发生量与吸引量的预测 (3) 2.1 交通发生量的预测 (3) 2.1.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3) 2.1.2 规划年各小区交通发生量的预测 (7) 2.2 交通吸引量的预测 (8) 2.2.1 初步预测 (8) 2.2.2 调整计算 (8) 第三章交通分布预测 (9) 3.1 重力模型的标定 (9) 3.2 交通分布量预测 (13) 第四章交通分配 (16) 4.1 交通量的转换 (16) 4.2 交通分配 (16) 第五章结果分析 (19) 5.1 各小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19) 5.2 结果分析 (22) 结语 (23) 附录:福莱特法源程序代码 (25)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1.设计题目:《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2.目的:经过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3.任务: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2设计内容 1.交通现状分析 主要对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进行分析。 2. 规划区域道路交通量预测 1) 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 完成交通发生、吸引量的预测。 3. 交通分布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心得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小组分工协作、同心协力顺利完成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了对现状路网结构的调查、路网数据库的建立、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分布交通量预测、交通量分配等内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作为小组的一员,我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了会议记录的书写,调查获取的交通数据,搜集需要的人口等指标,Transcad的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顺境时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有逆境时失败的沮丧,不仅收获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来的交通规划、计算机编程、TransCAD操作等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小组团队成员的鼓励与信任,以及相互了解、彼此友谊的进一步加深,这些都使本次课程设计与交通调查实习充满意义和感动。 首先,在交通调查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在对现状路网的各项指标的调查中,不仅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小小的误差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当很多个误差叠加在一起是就会造成调查结果的不准确,这对后续课程设计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交通调查,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在实习过程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只有以良好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其次,在调查结束之后,我负责的是利用TRANSCAD软件进行交通小区划分,路网构建和路网数据录入。根据视频的指导,我开始慢慢学习TRANSCAD软件的应用,当遇到问题时,我就向一些软件高手请教,或者小组讨论。比如,在开始阶段,我在道路网创建这一步骤中出现了失误,虽然在路网中各路段输入数据时没有显现问题,但紧接着后面的操作就难以进展。在组长的带领下,经过我们反复地推敲,我们最终完成了OD反推基年分布交通量,没有对后续过程产生影响。再有,未来的出行发生预测,所得到的结果并不平衡,因此也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所以要进行出行吸引平衡,这个步骤不可或缺。这样,从一开始的迷茫,渐渐寻找到一些门路,到最后完全应用的得心应手。由于我负责的这部分是课程设计最初始的部分,所以如果我没有做好,剩下同学的工作就无法进行,这就需要我认真完成,不能有一点差错。最终,通过我的努力,和同学帮助,我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最后,我们小组成员一起,根据各人在实习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所负责工作

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范本

? 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宁波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居住小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今我国各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居住小区,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内的居住小区的设计还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就宁波地区的10个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论述、分析、对比,归纳出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收集可用的成果资料,一方面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实例对比等方式展开研究,从对比某方面(如容积率)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与不同点之间的关联入手,通过对各小区特点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提炼出一些有意义的设计经验。 关键词:居住小区设计;对比;体验感;小区空间

一、调研背景 调研对象和目的 调研意义 二、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介绍 印象外滩 雍华府 中央公园 城市之光 兰园 欢乐海岸 翡翠华庭 金域传奇 公园里 三、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的分类对比及小结 四、结论

一、调研背景 调研对象和目的 本文的调研对象为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侧重点在对这十个小区进行“控制变量”式的对比。这十个小区建于不同的时间段,为不同公司开发,自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理念,致使他们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优缺点。 本文的调研目的是对这十个小区进行可观描述,在对它们的相关资料搜集筛选之后,进行主观的分析评价,对比某方面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及造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对它们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对比与讨论。 调研的意义 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住户的体验,多数人在买房时关注的多在于户型、日照、地段等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小区内公共空间的品质则不大关注,而公共空间的品质决定了小区的活力。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差,邻里关系本身就不容易建立,所以设计人员有必要将好的生活理念用设计表达出来,来指引人们走进更健康、更亲密、更有活力的生活。一个好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意义总结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的建立,增强社区内活力。 小区内优质的公共空间能够有效地激起住户的逗留欲望,为良好的邻里关系的建立提供基础。不同户型可面向不同收入不同层次的人们,让小区内的文化更加多元,增强小区内部活力。 第二,与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利用周边资源。 小区良好的布置可以让小区与周边有更好的互动,与周边形成一个整体,可更好地利用周边资源。 第三,为住户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07级)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2设计题目 A市城市交通预测与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 3设计内容 3.1运用城市交通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道路网交通流量预测。包括: (1)道路网编码并简化; (2)未来出行分布预测,采用福莱特法和Transcad软件两种方法计算出行分布; (3)未来交通分配预测。(这里只考虑对高峰小时的小汽车交通量进行分配) 3.2在对现在路网进行加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小汽车高峰小时饱和度调整未来路网。包括: ⑴通行能力的提高; ⑵路段阻抗的降低。 调整路网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道路等级、新建道路等。将调整后的路网重新进行OD分布和流量分配,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路网饱和度大小决定是否要继续优化道路网络。最终得到的路网饱和度应在合理范围内。 4设计成果 4.1说明书 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4.2图纸(图幅297×420mm) (1)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图); (2)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3)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5设计资料

5.1A市基本情况 A市是某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年(1995年)有人口107万,市区面积为352km2,平均人口密度3040人/km2。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2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30元。该城市按功能分为五个大区:老市区、新市区、北工业区、南工业区和河西文教区。交通规划调查统计区域的面积为106.32km2,道路长度约120.48km,公共汽车线路为111.88km,平均道路密度为1.13km/km2,平均公汽线路密度为1.05km/km2。全市出行总流量为165.1万人次/d,平均每人每天出行达1.54次以上。全市机动车数量为11964辆,其中货车6800辆、客车3412辆、摩托车1752辆。公共汽车数量1982年为425辆,运营客量可达到70.1万人次/d。建议小汽车方式出行的客流量比例取10%,高峰小时流量比取0.12,该市小汽车的平均载客人数为1.5人。(小汽车方式出行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详细情况见表1~表4。 表1 A市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2 市区内土地利用分布表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学习目的 为了巩固和深入掌握在《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掌握的实践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交通数据调查采集及现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规划等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分析庆阳市现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3、庆阳市新区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4、选取其中一条主干道(必须选自己设计的某一条),进行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综合设计。 三、设计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文字说明庆阳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调查所给路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 3、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体系,要求路网间距合理、道路线形顺畅、各级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路网均衡、连通性好。 4、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 (1)基本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V:40~60km/h; 红线宽度:20-80m(根据自己设计); 车行道横坡:1.5%; 人行道横坡:2%。 (2)标准横断面图(1:100); 平面图(1:1000),内容包括:红线、车行道边线、分隔带、路中心线及

桩号、控制点座标及标高,平曲线要素,交叉口缘石半径,路幅宽度标注等; 纵断面图(纵向1:100,横向1:1000),根据控制点标高,结合周围地形,设计并画出纵断面图。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 3000字以上说明,包括平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计算书。具体内容应包括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交通调查图示及说明,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地块道路网设计思路(快、主、次、支路)和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包括平曲线曲线半径和要素的计算过程。 2、图纸 (1)图纸目录1份 (2)道路系统规划图 (3)道路系统分析图(快、主、次、支分析及各条道路横断面设计) (4)标准横断面图(CAD) (5)平面线形图(CAD) (6)纵断面图(CAD) (7)交叉口设计(CAD) 注意事项: 设计成果统一A3、装订成册,包括封面、封底、正文;封面可自行设计,含课程设计名称、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等必备信息。电子稿名称格式:学号姓名.doc。 所有图纸均有统一的图框、图名、图例、比例尺,设计者姓名及日期等。道路系统规划图和平面线形设计图还需指北针。 五、进度要求: 2016年 06 月 27 日9:00前必须上交成果。统一交至授课教师处。

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宁波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居住小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 住的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今我国各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 居住小区,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内的居住小区的设计还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就宁波地区的10个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论述、分析、对比,归纳出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收集可用的成果资料,一方面为后面 的课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实例对比等方式展开研究,从对比某方面(如容积率)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与不同点之间的关联入手,通过对各小 区特点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提炼出一些有意义的设计经验。 关键词:居住小区设计;对比;体验感;小区空间 一、调研背景 1.1调研对象和目的 1.2调研意义 二、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介绍 2.1印象外滩 2.2雍华府 2.3中央公园 2.4城市之光 2.5兰园 2.6欢乐海岸 2.7翡翠华庭 2.8金域传奇 2.9公园里 2.10 三、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的分类对比及小结 四、结论

一、调研背景 1.1调研对象和目的 本文的调研对象为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侧重点在对这十个小区进行“控制变量”式的对比。这十个小区建于不同的时间段,为不同公司开发,自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理念,致使他们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优缺点。 本文的调研目的是对这十个小区进行可观描述,在对它们的相关资料搜集筛选之后,进行主观的分析评价,对比某方面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及造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对它们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对比与讨论。 1.2调研的意义 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住户的体验,多数人在买房时关注的多在于户型、日照、地段等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小区内公共空间的品质则不大关注,而公共空间的品质决定了小区的活力。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差,邻里关系本身就不容易建立,所以设计人员有必要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城建学院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 题目: 某地区交通需求预测 专业: 交通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3 年06月 24 日 完成时间: 2013 年 06 月28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设计任务 (1)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2) 3. 交通生成预测 (3) 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 (3) 3.2发生与吸引预测 (4) 4.交通分布预测 (8) 4.1理论知识 (8) 4.2计算过程 (9) 5.交通方式划分 (14) 5.1换算基础资料 (14) 5.2计算过程 (15) 5.3划分结果 (15) 6.交通分配预测 (16) 6.1理论知识 (16) 6.2计算过程 (16) 6.3预测结果 (21) 7.设计小结 (22) 7.1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2) 7.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22) 7.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2) 参考文献 (24)

1.设计任务 首先对任务书中提供的数据进行交通现状分析;然后选用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交叉分类法对出行产生和吸引进行预测;接下来采用增长系数法或重力模型法对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对于交通方式划分只需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最后的交通分配预测可以选择最短路法或多路径交通分配法进行。 1、交通现状分析; 2、出行产生和吸引预测; (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者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法。 (2)发生与吸引预测: 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等。 3、交通分布预测; 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任选一种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设定收敛标准 %3=ε)、底特律法(设定收敛标准%3=ε)、福莱特法(设定收敛标准%3=ε)、 无约束重力模型法并计算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 4、交通方式划分; 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 5、交通分配预测; 采用非平衡模型中的一种。 6、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 通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校:河南理工大学 班级: 学号:

交通需求预测 四阶段法 一、交通发生与吸引 此阶段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由已知数据表1: 表1 现状住户及土地利用情况 注:现状年为2012年数据,规划5年后的交通量,每年人口增长率均为5% ,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均不变。 可得出现状OD表,如下: 得,总交通发生量O=20310.1+22886.5+29404.04+19224.9+12718+29433+25553.7=

159530.24 总交通吸引量D=21269.7+28721.1+39983.7+19043.4+31311+24761.1+21283.2=186373.20 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 调整系数法: 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159530.24/186373.20=0.8560 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的OD表,如下: 现状年为20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为5%,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不变,所以5年后即2017年的住户数及土地利用情况如下:

由上边表格可得出5年后OD表,如下: 总发生交通量: O=25921.41+29209.62+37527.83+24536.39+16231.75+37564.80+32613.72=203605.50 总吸引交通量: D=25877.84+34943.69+43680.64+23169.21+38094.62+30125.66+25894.27=226751.49 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 调整系数法: 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203605.50/226751.49=0.8979 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的OD表,如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课程设计 任务书及计划书 20 ——20 学年 第学期 环节名称: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院、系: 教研室:

课程设计任务书 注:此套表填写一式三份,于课程设计前一周分别交至教学督导团、教务科、教研室

课程设计计划书 教学院长、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 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交通规划四阶段需求预测法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资料: 郑州市某道路网络如图所示: 道路网络图 交通节点1、3、7、9分别为A 、B 、C 、D 四个交通区的作用点,边线上的数据为路段行驶时间(单位min )。各条道路均为设有中央分隔带和机非分隔带的双向两车道道路。假设规划调查区的土地利用性质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特征 根据郑州市交通规划未来郑州市出行方式如下 C A B D

二、设计要求: 1)选取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底特律法)中的一种对未来交通量进行分布预测; 2)选取郑州市2020年未来出行方式中的一种模式进行预测; 3)选用容量限制法对交通量进行分配,第一次分配20%,第二次分配20%,第三次分配30%,第四次分配30%。 三、设计成果 提交需求预测计算书1份。 附:计算书 1.交通生成预测 使用交叉分类法,计算现状及目标年各小区的交通生成量。 现状交通生成量: 交通小区A:9000×0.02×2.5+9000×0.13×2.8+9000×0.22×3.0+9000×0.63×3.2=27810 交通小区B:8000×0.03×2.5+8000×0.24×2.8+8000×0.32×3.0+8000×0.41×3.2=24152 交通小区C:11100×0.1×2.5+11100×0.11×2.8+11100×0.25×3.0+11100×0.54×3.2=28842 交通小区D:8500×0.02×2.5+8500×0.21×2.8+8500×0.35×3.0+8500×0.42×3.2=25772 目标年交通生成量: 交通小区A:10100×0.02×2.5+10100×0.13×2.8+10100×0.22×3.0+10100×0.63×3.2=31209 交通小区B:9100×0.03×2.5+9100×0.24×2.8+9100×0.32×3.0+9100×0.41×3.2=27472.9 交通小区C:9500×0.1×2.5+9500×0.11×2.8+9500×0.25×3.0+9500×0.54×3.2=33699.6 交通小区D:9900×0.02×2.5+9900×0.21×2.8+9900×0.35×3.0+9900×0.42×3.2=30016.8 2.交通分布预测 已知现状交通分布的OD矩阵为:(单位:人次/天)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姓名: 学校:河南理工大学 班级: 学号: 交通需求预测 四阶段法 一、交通发生与吸引 此阶段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由已知数据表1:

现状住户及土地利用情况1 表 年吸引特征(用地面发生特征(家庭收入为*万小区编号的户数)农业用地210~5<2工业用地>105~5540 9802402250126520660245036033607840112055833650362013004240 511803360660330 553032059066806:注489074041054707状现510原单位240为年2012,原单4%每年人口增长率均为年后的交通量,5% ,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5年数据,规划位均不变。 表,如下:OD可得出现 状. 得,总交通发生量O=++++12718+29433+= 总交通吸引量 D=++++31311++= 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 调整系数法: 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 由公式D'=D×f可得出调整后的OD表,如下:jj 现状年为20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为5%,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不变,所以5年后即2017年的住户数及土地利用情况如下:

由上边表格可得出5年后OD表,如下: 总发生交通量: O=++++++= 总吸引交通量: D=++++++= 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 ==/调整系数法: 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表,如下:可得出调整后的=D×fOD由公式D'jj OD表表2 现状O D1234567发生量 123456 7吸引量注:根据表1计算现状发生量及吸引量,现状表q值,根据各小区吸引量及发生量的值,ij自行给出。另,若发生量与吸引量和不相等,需要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