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德育论》A卷答案

福师《德育论》A卷答案

《德育论》答题纸:

《德育论》A卷试题

一、单选(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1____去之,____2____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A

A.庶民;君子

B.君子;庶民

2.伦理是以人性、____1____、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____2____,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B

A.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

B.物性;道理和规则

C.人伦结构;制度

D.物性;制度

3.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____1____变成____2____的学问。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C

A.有限性;现实性

B.无限可能性;现实性

C.有限性;合理性

D.有限性;无限可能限性

4.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____1____。A

A.幸福

B.快乐

C.正义

D.良心

5.近亲不能结婚,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____1____;异类不能不能性交,____2____。个人没有生命处置权利。D

A.能;不能

B.不能;能

C.能;能

D.不能;不能

6.佛家说,世界生灭变化,分为成、住、坏、___1____四劫。B

A、灭;

B、空;

C、劫;

D、生

7.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中,内心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____1____,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____2____之中。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C

A.关系;内在的品质

B.体认;事物

C.内在的品质;关系

D.事物;体认

8.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____1____,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____2____。 A

潍坊学院成人教育教育社会学B卷试卷及参考答案

潍坊学院成人教育《教育社会学》试卷(B)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10题,每空1分,合计20分) 1.在历史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学说,一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称()学说;一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称()学说。正确的是研究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 2.教育社会学成为独立学科三个标志,分别是(),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 3.后喻文化类型的教育取向是()和师授学承。前喻文化类型的教育取向是()和师导生创。。 4.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受到家庭和大众传媒的挑战,依然垄断文化传递的(),但已经无法垄断文化传递的()。 5.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差异,导致总体教育机会偏斜;一是()差异,导致分类教育机会偏斜。 6.教师职业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获取(),二是形成()。 7.学生的同辈群体在学生的功能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功能和()功能。 8.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称()。 9.教师的教育权威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二是()。 10.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又叫(),本质是()适应。 二、选择(共10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原则是() A事实判断;B 价值判断;C研究结论中包含对与错的裁决;D研究前要设立对错的标准。 2.提出研究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人是() A涂尔干;B布郎;C佩恩;D米切尔。 3.对教育的目的起直接控制作用的因素是() A 政治结构;B文化结构;C传递结构;D经济结构。 4.在高中阶段,影响教师权威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是() A 评价手段;B知识结构;C师生关系;D人格 5.影响教师社会地位高低最突出的因素是() A 政治因素;B收入水平;C文化因素;D传统观念。 6.学生在()环境中,社会地位、权利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A家庭;B学校;C社会;D同辈群体. 7.下列那个家庭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 A家庭结构;B家长的经济能力;C 家长的期望;D孩子在家庭的排行。 第1页共2页

教育社会学名词解释

一.概念解释 1.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或者说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P7)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社会化过程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关系”,有的强调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功能关系,有的强调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对整体社会系统中的教育结构、功能、过程等的分析。 3.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所谓“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虽然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为每一个人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它未必是有利于每一个人的。因而,当教育的平等分配,确实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增加时,这种教育制度是合理的;而当教育的不平等分配确实为我们带来平等所不能带来的整体利益时,这种教育制度同样也是合理的。 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所有人”。但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偏好的存在,所谓“有利于所有人”的检验标准往往不可能是统一的某个标准,或者是由一个权威机构所作的规定。因此,“有利于所有人”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是指得到社会大众一致公认的教育制度。这样一来,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实际上就是社会大众在观念上一致同意和拥护的教育制度,它成了一种可操作的概念。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4.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其含义有:①人即目的,尊重基本人权和自由发展;②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③机会均等原则;④差别性对待原则。(P284-285)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三个部分。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过程均等。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结果均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5.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①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②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④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更主要的是使人在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⑤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回归教育等形式中的机会均等;⑥在国际范围内,主要指富国和穷国之间在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和学业证书价值上的均等。(P284) 6.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权利是指“受教育”权利,是相对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力而讲的“教育上”的平等权利。(P285) 7.“前排中间效应”: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边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V 1.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2.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道德的三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从个体的品德发展来说,这三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顺序是:()A. 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B. 政治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 C. 道德品质→世界观→政治品质 D. 世界观→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3. 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和利用以往时代在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表明德育具有()。A. 民主性 B. 变革性 C. 继承性 D. 滞后性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4.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5. 从系统观来看德育过程,()仍然是德育系统运作过程的主要控制者或发轫者。A. 受教育者 B. 教育者 C. 思想家 D. 教育家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6. “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表明,道德品质是( )A. 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 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 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 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

《教育社会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试析教师的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和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影响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实际因素是什么? 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 影响教师角色化的主要因素:(1)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2)环境因素,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的榜样、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及各方面条件等;(3)国家和社会因素,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 说明考生的选择影响因素。 二、请从学校组织性质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学校为什么要有教育规范?学校应如何实现对预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根据其对成员的约束,学校组织的性质可以界定为:规范性组织、权威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功利性组织。其中规范性组织是师生共有的属性,学校教育所依据的主要约束手段不是法律,而是教育规范,即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育人规范;学生的学习规范、行为规范。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具有标定、导向、约束、协调、维持的作用。 围绕以上观点联系实际阐述。 实现预期失范行为教育控制的途径:更新德育观念,思想上认识到位;重建学校德育工作,行动上落实到位;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方法上“善假于物”;构建教育“功能共同体”,编织立体德育网络。 三、试评述教育社会学的三个主要理论。 1、教育的功能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帕森斯等。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来自外面因素破坏平衡。 2、教育的冲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帕克、米尔斯等。认为冲突是社会生

福师10春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附答案】

福师10春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 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A. 马克思 B. 亚里士多德 C. √恩格斯 D. 皮亚杰 满分:2 分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道德经》 满分:2 分 3. ()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A. 马卡连柯 B. 柯尔伯格 C. 杜威 D. √麦克菲尔 满分:2 分 4. 国际课程理论领域的隐性课程的概念出现于() A. 20世纪40年代后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 C. √20世纪60年代后期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满分:2 分 5. 以下不属于德育评价的原则的是()

A. 教育性原则 B. √主观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满分:2 分 6. 德育评价的核心是() A. √品德评价 B. 思想评价 C. 能力评价 D. 学习评价 满分:2 分 7.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满分:2 分 8. 品德评测的指标只能以()要求为参照加以设计。 A. 德育内容 B. 德育方法 C. 德育评价 D. √德育目标 满分:2 分 9. 首先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是() A. 马卡连柯 B. √杰克逊

C. 杜威 D. 皮亚杰 满分:2 分 10.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满分:2 分 11. 人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 A. √生存 B. 发展 C. 德育 D. 工作 满分:2 分 12.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功能就在于() A. 发扬传统美德 B. √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C. 提倡良好社会风气 D. 打破封建观念 满分:2 分 13. ()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生活的普活性。 A. √基本文明规范 B. 传统美德 C. 伦理观念 D. 社会风气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 分 2.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 分 3. ()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 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满分:2 分 4.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 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5.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 分

6.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 分 7.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 分 8.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 分 9.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10.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满分:2 分 11.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 分

教育社会学八个专题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的自身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性 教育社会学:教育自身的独立性 教育对社会的制约性 (一)教育的社会背景:1、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 2、社会差异: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 3、社会变迁:渐变混变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研究对象 第一专题:教育社会学学科要素:二、学科性质 三、方法论 一、研究对象: (1)研究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佩思,涂尔干) (2)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学说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2、教育过程与社会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研究对象的界定 教育社会学既姓教也姓社 二、学科性质价值判断/服务性 (一)(1)规范学科“规范”指方向、原则、规则、方法、技术、措施/直接为教育 实践服务(沃德) (2)事实学科论:不做价值判断/科学 更具容观性,揭示和分析教育领域的现象、规律(3)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价值判断 科学 (二)分析 (1)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应用学科

社会学教育 教育社会学 (三)方法论没有自己的方法论 教育社会学是事实判断的学科 三、定义: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和问题从社会层面进行事实判断的学科,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第二专题学科发展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中叶到20世纪初) (一)教育学视野的扩展(赫尔巴特夸美纽斯) 社会教育学 教育哲学文化教育学 公民教育学 教育学科 (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 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轴 帕森斯:AGIL 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三)社会学的研究兴趣扩展(斯宾塞涂尔干沃德) 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沃德美国社会导进论) 研究成果的展示:(涂尔干“什么叫教育社会学视角”) 教育功能:个人适应社会,将社会内化为个人 二、学科的形成时期(20世纪出二战结束) 1、在大学里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讲座在1907 1926 (一)学科制度的成形2、专门的学术刊物 3、学术团体1923年 (二)研究范式的成形 理论滞后于制度 规范性的研究 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 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教育问题 三、范式转换时期 (一)证验性的研究范式 沃德 涂尔干汉森“寻找确定无疑的知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20答案整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18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在a, b两类名词解释中各选2个,c类中选择1个,共5个名词 解释,20分) a)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着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 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对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4.班级:班级是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首先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只是一种 学生组织。班级的目标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 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 有自己的相应位置;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都是学生。具有自功 能性和半自制性。 5.学生P222;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 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年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 “半”社会成员,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6.课程;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教育科目,最广泛的界定将学生在学校中 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7.重要他人P244: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 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8.潜在课程: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互动层面所蕴含的各种 经验。 9.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奥鹏教育】19春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2满分答案

19春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2 试卷满分:100 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个别教育的对象是() A专指后进生 B专指特殊学生 C不包括优秀生 D既包括后进生,也包括优秀生、一般生和特殊学生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D 2、那一个教育家的道德教育理论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强调社会是道德教育的最后根据()A涂尔干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A 3、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A是一种社会现象 B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 C是一种生物现象 D是人的偶然的表现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B 4、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C 5、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德育目标 C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 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D 6、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C 7、哪一种方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正确答案是:A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分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满分:2分 3.现代教育体系越制度化,教育的()功能和社会化功能之间的因果联系就越强,也是现代社会的根本制度体系。这使得知识的学习便具有了合法化的意义,也加强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的合法性。 A. 分配 B. 规范 C. 制度 D. 文化 满分:2分 4.鲁杰认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 A. 特殊 B. 普通 C. 个别 D. 一般 满分:2分 5.()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 文化失调 B. 情绪失调 C. 行为失调 D. 认知失调 满分:2分 6.()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

A. 教师的自我概念 B. 学生的自我概念 C.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D.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满分:2分 7.()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8.()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分 9.()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分 10.在班级形成之初,()往往是形成群体的主因 A. 任务 B. 座位 C. 熟悉程度 D. 性别 满分:2分 11.社会转型的基础是()的转型,并必然引发教育制度变迁。 A. 文化体制 B. 教育体制 C. 政治体制 D. 经济体制

吉林师范成人教育《教育社会学A》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吉林师范成人教育考试试卷 《教育社会学》A卷 年级专业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__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区别。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合体。 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________,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________。 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 7.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_____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______。 8.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9.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________、实施和________四个阶段。 10.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 2.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 3.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 ) 4.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 ( ) 5.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 6.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 ) 7.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 8.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 9.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 10.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社会学 2.文化变迁

东师教育社会学春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教育社会学春在线 作业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是一系列从实践和实际工作中收集资料,寻找论据来论证假设或命题的方法。。 A. 实证研究法 B. 实践研究法 C. 定性研究方法 D. 定量研究方法 标准答案:B 2. 按照人口流动的原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然流动,另外一种是()。 A. 自愿流动 B. 人为流动 C. 强制流动 D. 盲目流动 标准答案:C 3. ()是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根本性管理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基础上建立的教育事业相对稳定的办学体制、财政体制及管理体制等,涉及教育管理权限划分、人员任用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 A. 教育管理体制 B. 教育经济体制 C. 教育财政体制 D. 教育办学体制 标准答案:A 4.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中家长与子女的互动接触类型一般多属于()。 A. 正式的 B. 非正式的 C. 低频率的 D. 非自然的 标准答案:B 5. 以下不属于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因素是()。 A. 学生自身变量因素 B. 课堂教学环境 C. 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科目的信念 D. 家庭的社会背景 标准答案:D 6. 根据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可以了解,对于受教者来说,首先接受的是()。 A. 学校的教育 B. 家庭的教育 C. 社会的教育 D. 社区的教育 标准答案:B 7. 按照人口流动的原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然流动,另外一种是()。 A. 自愿流动 B. 人为流动 C. 强制流动 D. 盲目流动

福师德育论离线作业答案修订稿

福师德育论离线作业答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 答: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2、德育内容 答: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3、德育课程 答: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德育方法 答:德育方法是批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结合。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 答:所谓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思想品德鉴定法、思想政治表现鉴定、操行评定、定性描述法、评语法。这种方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参照有关标准内容(例如“五育”情况或评定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地作出个人鉴定意见。 虽然单独使用评语鉴定法的学校还是大多数,但发展的趋向表明,评语鉴定法正倾向与其他测评方法结合使用,对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的测评结果起一种补充、说明、解释或指导的作用。因此,它是以某些变式的形式出现。例如附言,补充意见,希望,特殊说明,甚至简称意见。这种方法目前的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课任教师、家庭几方面),依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数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应用评语鉴定法的另一创举,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分项评语鉴定,实践中人们应用评语鉴定法,一般都是对学生品德进行总体性的鉴定或说明。 评语鉴定法既汲取了总体印象测评法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它的不足。 首先,评语鉴定法的测评者,一般事先知道自己的身份与职责,会对测评对象作比较系统而有目的的观察与了解,减少了测评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其次,评语鉴定者一般要求由那些受过专门训练,或者具有一定专业素养与观察鉴定经验的人担任。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再次,它是针对一定的规范标准(例如《规范》《守则》)作出鉴定,不像总体印象测评法那样缺乏明确的标准而随其自然。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另外,它的测评结果是由一系列观点明确的语句表述。而且一般对测评象在各个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行为表现都有鉴定,比较全面,能使第三者对被测评者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测评者还可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或详或略地评定,评一人像一人。然而,评语鉴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还是以总体印象测评法作基础。每一条评语的鉴定仍然是以测评者个人对测评对象的总体印象为根据,只不过每次鉴定侧重某一个方面而已。因此,其缺点类似总体印象测评法,要么鉴定主观随意、凭印象,要么差不多,大多数学生套用同一等级语言,分不出张三李四。甚至有人整个地套用总体印象测评法,首先按印象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各写好一个模型后,逐个学生“对号入座”,内容大致相同,有时稍为变换几个词语或调换一下句子顺序。同一个学生,则将前几

福师《德育论》离线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 答: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2、德育内容 答: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3、德育课程 答: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德育方法 答:德育方法是批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结合。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 答:所谓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思想品德鉴定法、思想政治表现鉴定、操行评定、定性描述法、评语法。这种方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参照有关标准内容(例如“五育”情况或评定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地作出个人鉴定意见。 虽然单独使用评语鉴定法的学校还是大多数,但发展的趋向表明,评语鉴定法正倾向与其他测评方法结合使用,对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的测评结果起一种补充、说明、解释或指导的作用。因此,它是以某些变式的形式出现。例如附言,补充意见,希望,特殊说明,甚至简称意见。这种方法目前的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课任教师、家庭几方面),依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数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应用评语鉴定法的另一创举,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分项评语鉴定,实践中人们应用评语鉴定法,一般都是对学生品德进行总体性的鉴定或说明。 评语鉴定法既汲取了总体印象测评法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它的不足。 首先,评语鉴定法的测评者,一般事先知道自己的身份与职责,会对测评对象作比较系统而有目的的观察与了解,减少了测评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其次,评语鉴定者一般要求由那些受过专门训练,或者具有一定专业素养与观察鉴定经验的人担任。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再次,它是针对一定的规范标准(例如《规范》《守则》)作出鉴定,不像总体印象测评法那样缺乏明确的标准而随其自然。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另外,它的测评结果是由一系列观点明确的语句表述。而且一般对测评象在各个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行为表现都有鉴定,比较全面,能使第三者对被测评者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测评者还可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或详或略地评定,评一人像一人。然而,评语鉴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还是以总体印象测评法作基础。每一条评语的鉴定仍然是以测评者个人对测评对象的总体印象为根据,只不过每次鉴定侧重某一个方面而已。因此,其缺点类似总体印象测评法,要么鉴定主观随意、凭印象,要么差不多,大多数学生套用同一等级语言,分不出张三李四。甚至有人整个地套用总体印象测评法,首先按印象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各写好一个模型后,逐个学生“对号入座”,内容大致相同,有时稍为变换几

教育社会学

新编教育社会学(主编:马和民) 第一篇: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 第一章导论 教育社会学: 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两种研究路径: 第一种,主要是以孔德/图尔干/斯宾塞维代表的学术渊源, 偏重”社会事实”, 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 第二种是以韦伯为代表的,主要是偏重个体事实, 推崇价值判断和质化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 社会有机论,教育现象放于社会大系统进行分析)2.综 合性(理解的教育是广义的噢究的视角和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 对本国本土教育事实的研究. 4. 实证性( 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教育事实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局限性: 1. 功能局限性(具有鲜明的合作性和依赖性,比如只能协助而 不能代替各种具体的学科,不能独立的解决教育问题) 2. 地位局限性( 对社会学依附明显) .3. 应用局限性( 研究范式不具有普适性) .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社会化的形态分为三类: 后喻文化- 儿童向成人学习;并喻文化-儿 童或成年人都需要向各自的同辈人学习;前喻文化-成年人向儿童学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宏观角度: 围绕教育功能展开, 研究重点在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教育与社会变迁/与人的社会化问题等. 中观角度: 研究以学校为中心开展. 重点是学校科层制组织的性质/目标/结构/组成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微观角度: 一类是以英国学者杨为标志,形成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二类是采用现象学/象征互动论与俗民方法论等,以课堂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学校教育的俗民志. 综合角度的研究: 同时关注宏观和微观两种社会过程. 如, 美国波普尔的”隐性课程论” .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萌芽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 成形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转型于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后得到飞速发展. 代表人物: 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一词. 称这门学科为”实证哲学, 认为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的实证研究”。 韦伯: 曼海姆:匈牙利人,创立知识社会学。 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教育家。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斯宾塞:英国,提出社会如同一个有机体,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协调(社会有机论),还提出社会如同物种一样,是由简单向复杂的自然进化的过程(社会进化论)。他的教育准备说实质上是与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息息相关。 华德:美国,应用社会学 杜威 20世纪60年代后,几个明显的特色:1。教育社会学者越来越多的参与教育政策和教育计划的制定,研究越来越多体现政策研究的特色2。采用更多的比较研究。3。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政治学/经济学4。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5。成为国际性探讨的领域。 20世纪90年代后,1.在研究领域,表现为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2。不但重视国际比较研究,还更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和理解。3。更多的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东方国家和民族的德育目标受到儒家思想道德的影响,这表明哪一因素对德育目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A. 经济政治制度 B. 生产力状况 C. 一定社会的精神文化、民族传统 D. 德育对象的需要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2. 德育的目的在于(),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 A. 开发智力 B. 育德 C. 强身健体 D. 陶冶情操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3. ()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A. 孟子 B. 老子 C. 孔子 D. 荀子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4.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A. 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B. 造就道德客体的过程 C. 造就再生产道德客体的过程 D. 制定道德规范的过程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5.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 群众性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人活动 D. 集体活动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6. 在近代西方那一本著作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A. 《爱弥尔》 B. 《道德教育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普通教育学》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7.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现代经济管理和其他非学校管理的区别在于()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教育性 D. 实践性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8. 在古代中国是哪一部书提出进行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包括三纲领八条目() A. 《论语》 B. 《大学》 C. 《孟子》 D. 《中庸》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9. 品德评测的指标只能以()要求为参照加以设计。 A. 德育内容 B. 德育方法

18秋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 在那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想()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 家长委员会 C: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 学校德育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阶级矛盾 B: 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C: 敌我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引起人们道德、政治和法律观点的变化直接影响和丰富了()。 A: 德育方法 B: 德育组织形式 C: 德育原则 D: 德育内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 A: 说理教育法 B: 实际锻炼法 C: 品德评价法 D: 榜样示范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在西方个性发展理论中与品德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理论是()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A: 柯尔伯格 B: 皮亚杰 C: 莱士特 D: 艾里克森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小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有所区别,表明确定德育目标必须依据哪一因素() A: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B: 受教育者的发展 C: 思想品德心理特点 D: 教育世界观的因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 社会公德 B: 职业道德 C: 家庭道德 D: 生活道德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现代德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 A: 创新德育理论 B: 发挥德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