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反应时研究的要求与局限:

1、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

追求速度而牺牲回答的正确性;或使用猜测的策略,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问题:

一般认为,反应时测验法有利于测量对信息进行系列加工,分析系统加工各阶段的特点。但反应时测量难以反应信息的平行加工及其特点,而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平行加工又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更是经常发生。

(2)出声思考: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 (1945);Newell和Simon发展,问题解决(1972)

基本方法:

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说出思考的过程,又叫口语草稿分析(protocal analysis)、大声思考法、口语报告法、口语记录法。该方法一般可用于分析慢速、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

注意事项:

1)对被试进行足够的训练。

2)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全部口述。

3)尽量不打扰被试

4)将录下的口头报告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材料,并对记录作细致的分析。(三)计算机模拟

基本思路: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四、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外部原因:临近学科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语言学);

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

五、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开始重视个别

差异和个案研究。

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

对相邻学科的影响:教育学、管理学、人工智能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认知科学

第二章知觉

一、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一)直接理论(刺激物说)

观点:以Gibson为代表,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又称为生态模型。

论据:纹理梯度、视崖实验

(二)认知理论(假设考验说)

观点:知觉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决定的,而是由当前刺激和知觉者的某些内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假设检验的过程。因此,个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态度、兴趣和期望在知觉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论据: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双关图、知觉恒常性

两种对立的假说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

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

二、知觉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指由对事物的一般性知识引发的,通过期望、假设等制约和影响知觉过程各环节的加工。

两种加工的交互作用:两种加工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二者结合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两种加工相互补偿。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1、整体加工:先整体后部分

2、局部加工:先部分后整体

知觉加工之间的联系:

三、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

模式识别的基本种类:

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按模式本身的特点: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表情识别、语言识别

模式识别的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关于这种匹配模型的实现,有以下三种理论模型:

(一)模板匹配理论:在长时记忆中已经存储了与各种模式相对应的模板。模式识别是将一个刺激模式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

模板匹配理论存储的是模板,抽取的是外界刺激的真实副本。

应用:在计算机上容易实现:取款机、条形码

评价:

优点:模型简单直观

缺点:需要在记忆中存取巨量的模板,不经济;难以解释人如何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模板;没有明确阐释模板的匹配机制

(二)原型理论: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原型,是有关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征。

模式识别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似的原型的过程。

实验研究与模型:原型匹配实验:点图、人脸图

评价:

优点:只要找到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也是可以识别的;减轻人的记忆负担,使模式识别更灵活,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缺点:匹配过程只包含自下而上的加工

(三)特征分析理论:所有复杂的刺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

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合并,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

特征分析理论存储的是特征列表;抽取的是刺激的特征

论据:生理学论据: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ubel&Wiesel;心理学依据:字母搜索实验、固定网像实验

评价:

优点:根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减轻了记忆负担;识别过程需要抽取刺激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识别,因此带有更多学习色彩

缺点:只是自下而上加工;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拓扑说的挑战(陈霖认为,视觉处理的早期阶段检测的是图形大范围的、整体的拓扑性质,对图形的局部几何性质不敏感。以后才处理图形的局部特性。)

四、泛魔识别系统(万鬼堂):是一种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

第一层: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

第二层: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

第三层: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

第四层: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

五、结构优势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模式常常不是孤立的出现,而是处于与其他模式的刺激或相互联系中。这种整体结构会对模式的识别起到有利的作用,这种效应成为结构优势效应。

字词优势效应字母识别,在字词中>单独时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线段,在“客体”图形中>结构不严的图形中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图形,完整的图形>图形的一个部分

字母优势效应识别同一线段:在字母中>单独时

例:请用模型识别理论中的特征说来解释在QVGCZR中发现字母Z要比在WVZMXI中发现Z容易,并且设计一个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

(一)特征分析说:

(1)观点

①所有复杂的刺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

②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进行分析,抽取有关特征。

将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

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

(2)“鬼城”模型(万鬼堂)

①第一层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

②第二层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

③第三层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

④第四层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

(3)评价

优点:

①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避开预加工。

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

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模式中,减轻记忆负担。

③带有学习色彩

缺点:

①只是自下而上加工,缺乏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②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

(二)字母搜索实验

(1)解释:

低相关条件下搜索靶子较快是因为干扰字母和“Z”的共同特征较少。

(2)实验步骤:

1)被试分组:

两组刺激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靶子字母和其他字母在特征上的相似程度。

①高相关组:

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WVMXI,随机排列。

②低相关组:

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QUGCR,随机排列。

2)被试任务:

要求被试从材料中尽快搜索靶子字母“Z”。记录所需时间。

第三章注意

名词解释

①双耳分听技术

实验者要求被试追随呈现在一侧耳朵的一条讯息,与此同时向另一侧耳朵呈现另一条信息。

②追随技术

是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注意一只耳朵(追随耳)的信息而不注意另一只(非追随耳)的信息。

③控制性加工

需注意参与,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有限),可灵活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④自动加工

无需注意,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不受限),一旦形成就难以改

⑤资源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获得较多的资源,该作业就可顺利完成。

⑥材料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任务低劣质量和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注意的选择模型

(一)知觉选择模型

强调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阶段或分析阶段之前,因而注意控制着知觉。

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1】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Broadbent)

(1)观点:

①外界信息量:巨大

②人类神经系统高级中枢: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

③出现瓶颈:需要有一种过滤机制以控制通向高级中枢的信息量

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

其余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

④该模型是一种全或无的模型(单通道模型)

过滤器至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⑤个体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注意两件事情,除非两者的信息含量少,或者呈现的速度慢。

⑥注意的选择性在感觉水平上实现,这时个体对刺激还没有产生意义认知。(2)实验依据:

①Broadbent双听实验:双耳分听技术

②Cherry双听追随实验:应用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

(3)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鸡尾酒效应

(4)评价:

①首次对注意的机制进行阐述。

注意的过滤作用:体现了注意具有主动选择的功能。

②刺激能否通过过滤器完全由物理特性决定,排除了个体知识经验因素,无法解释有意义材料的追随实验结果。

【2】衰减模型(Treisman)

(1)观点:

①存在某种过滤装置

②该过滤装置不是全或无的。

非注意通道的信息可以通过,但强度被减弱(双通道或多通道)

③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上有不同的兴奋阈限。

追随耳的信息没有受到衰减,可以顺利激活有关的单词,从而得到识别。

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衰减而往往达不到单词的识别阈限。

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单词阈限比较低,即使信息受到衰减也能被激活。(2)评价:

①用“信息的衰减”来解释得不到选择的现象;

“阈限”概念解释高级水平分析活动。

承认选择的多通道性,更灵活。

②把刺激的物理特征看得和意义分析一样重要

(侧重前一方面就不能完全揭示注意机制)

“过滤”出现的时间虽比过滤器模型晚,但还是处在加工的早期。

*衰减模型与过滤器模型的比较

区别:

①过滤器模型为单通道模型,“全或无”原则(未被选择的信息通道是关闭的)。

衰减模型是双(多)通道模型,弹性更大。未被选择的信息通道并不是完全被关闭,而是关小些或出现阻抑性衰减。

②过滤器模型把注意的选择视为对刺激信息物理特征的分析。

衰减模型认为不仅加工处理刺激的物理特征,还有刺激的意义。

共同点:

①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高级分析)容量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加以调节

②过滤器的位置相同,均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分析之间

③注意的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

(二)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

强调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后,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对经过充分分析的刺激作出反应的选择之前,这种选择使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一种以上的活动。

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能够被识别的只有一部分引起反应。

(1)观点:

①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的作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是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②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人们依据刺激的重要性来选择输出内容。

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以后,对重要的信息作出反应,不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反应。

③在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反应时,如果有更重要的信息出现,原来的信息就会被挤走,做出另外的反应。

④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时才进行信息选择

⑤所有的信息传递都以平行方式进行传入工作记忆,由于平行传递超越了工作记忆容量,就需要进行选择。

(2)实验依据:

①Hardwick双听实验

②Sheffrin白噪声实验

(3)评价:

①解释了人们对相对重要信息的选择。

②不能完满解释人们同时顺利进行的活动。

所有输入都得到加工,不太经济。

*知觉反应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比较

区别:

①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早期选择模型)

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晚期选择模型)

②目前,较多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认为反应选择模型太不经济了

③知觉选择模型能较好地说明集中性注意,反应选择模型更能说明分配性注意(三)能量分配理论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1】单一中枢能量理论

(1)观点:

①把注意看作是要消耗一定能量(资源)来执行任务的认知过程。

②如果刺激(任务)复杂,需要的资源就多一些;

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资源可能就会很快耗尽。

③是一种单一的能量(资源)模型,有一个具体能量分配方案。

假定资源量不固定,特定时间内可利用资源量的一部分受个体唤醒水平影响。

唤醒水平越高,资源量就越多。

④资源量确定后,就要进行分配。

分配策略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

长期倾向(突然运动、响亮声音、鲜艳颜色、异常事件...不随意注意)

暂时倾向(能满足当前意愿、达到当前目标...有意注意)

对所需认知能量的估计,也影响着可得到的认知能量。

(2)评价:

①易于解释人们同时做几项任务时出现困难的事实。

②不能解释任务性质对注意分配的影响(性质不同受到彼此的干扰较小)【2】两类限制理论

(1)观点:

①将注意看作是:人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资源)

②中枢能量有限,需要有控制地分配到不同活动/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

③不同活动对认知资源的需求不同。

④两类过程:

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

一旦获得较多的资源,该作业就可顺利完成。

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低劣质量和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

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2)实验依据:

①双耳分听实验

②双作业实验

(两种作业的相似性、作业本身的难度、个人的技能)

*能力分配理论的评价与比较

①都能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的两项任务中注意的分配。

单一中枢能量理论侧重唤醒状态

两类限制理论侧重资源分配的方式

补充了瓶颈理论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觉/反应选择在观点上的对立。

②一是该理论假设刺激对能量需求不构成竞争,只是合理分配。但一些刺激任务在同时进行时的确会造成干扰问题;

二是两种理论模型不能说明资源的归属问题;

三是它们把认知和注意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没有深入探究内部机制。

第四章记忆结构

名词解释

①首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②近因效应

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③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

④倒摄抑制

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

一、记忆的结构模型

(一)两种记忆说

(1)观点:

①记忆不是单一(只有长时记忆)的,存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记忆。

二者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②长时记忆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库,又称永久记忆。

③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

信息可以通过复述的策略进入长时记忆,也有可能产生遗忘。

(核心:承认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短时记忆)

(2)实验依据:

①临床与动物实验:

-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

-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

-海马回摘除实验

-老鼠电击实验

②自由回忆实验(艾宾浩斯)

(3)评价

①提出短时记忆的概念;

促进了信息加工观点在心理学中的贯彻。

②只概括了信息存储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获得的过程)。

(二)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及完善过程

【1】阿特金森-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

短时贮存是一个工作系统,有两个功能:

①感觉登记和长时贮存之间的缓冲器;

②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加工器

【2】阿特金森-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扩展

①加入了“控制过程”

②控制过程对三种贮存过程都起作用

③三个贮存均可引起反应(作用于反应发生器)

④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会消失的(不消退的自寻址记忆库)

【3】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最流行)

(1)观点

①记忆结构包含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成分。

②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十分短暂、容量很大。

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几乎都能被登记,但是很快就会消失。

③一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是一个工作记忆区,不仅可以接收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缓冲器),还可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加工器)。

④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

(2)评价

①系统地解释了记忆信息的加工及贮存过程。

对三种记忆贮存作出区分。

②以两种记忆说为核心,过于简单化。

过分强调记忆的结构特征,忽视记忆过程。

(三)加工水平说

(1)对两种记忆说及多贮存说的批评

①短时记忆一个重要特性-容量有限,未得到说明。

②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编码不如当初想象的那样不同。

③从遗忘的特征也很难区分不同的记忆结构。

(2)观点

1)加工深度(核心)

①所有记忆内容都在单一的记忆系统中被处理。

②感觉信息经受不同水平的分析→体现为记忆效果依赖于不同的加工深度

加工越深、越精细、所需时间越多,再认成绩越好。

(较深的处理=较好的记忆效果)

加工深度依赖于刺激的性质、可用加工时间和加工任务等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2)复述

①批判已有的复述。

②设计实验:回忆率并没有因复述次数增多而发生显著变化

结论:简单的复述并不能使信息从短时进入长时记忆

③从加工深度出发,将复述分为

-简单的保持性复述

-精细复述

3)加工一致性

记忆的效果不仅依赖对项目本身的加工,而且也依赖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

4)加工序列

①感觉分析在意义分析之前。

②除感觉分析之外,其它的加工在某一水平存着侧向扩散的倾向。

侧向扩散:在某一水平上(较深水平或较浅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

(3)评价

①从操作的角度看待记忆,推动了记忆的研究。

对加工水平及复述的看法合理可取。

②没有给记忆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循环论证。

(受到深度加工可以记得好,记得好是因为受到了深度加工。)

加工深度缺乏客观独立的指标,比较含糊,无法验证。

*几种学说的关系

①三级加工模型基于不同的记忆结构来说明信息加工的操作和过程。

加工水平说基于信息加工的操作过程,来说明记忆系统。

②两种记忆说、多存贮说认为记忆由几个独立结构组成系统,目前占主导地位。

加工水平说主张内部分化的单一记忆,有不同的加工水平和不同效果。不同水平间独立无固定前后关系。

二、整体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特点:

(1)整体报告法:速示器,同时呈现数目不等的数字或字母。要求被试将记住的内容全部报告出来或尽量多地报告出来。

结果:平均4-5个项目

不足:随着回忆时间的推移,有些原本记住的视觉刺激已经衰退或消失。(2)部分报告法:随机指定,只要求被试报告记住的内容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结果:均能准确报告。广度9个项目左右(甚至更多)

不足:技术方法要求较高;

随着刺激数量的增加,被试对报告信号的区分难度相应增大。

三、声音/图像感觉记忆的特性:

图像:

(1)视觉感觉记忆可将感觉信息存贮几百毫秒

(2)容量:9

(3)编码: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形式,鲜明形象性受干扰,会很快丧失且不可恢复。

声像:

(1)声象记忆的容量(5个)小于图像记忆

(2)声象记忆的作用时间可达4s,比图像记忆的几百毫秒要长得多

(3)被试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线索报告不同类别的刺激,说明声像加工比视像加工更精细。

第五章短时记忆

名词解释

①系列位置效应

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②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再编码。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

③平行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同时进行比较。(检索时间与项目数无关)

④系列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较。

⑤完全系列扫描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项目多,检索时间长;是反应短于否反应)

⑥自我停止扫描搜索/扫描模型

在记忆集中检查出索要的项目后,立即停止比较。(项目多,检索时间长;“是”反应= “否”反应)

⑦直通模型

认为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⑧双重模型

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的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直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直通方式是平行的快速过程,扫描方式是系列的慢速过程。

一、什么是短时记忆?有何特点?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都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二、组块在短时记忆中的作用及如何扩大组块?

作用: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

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们利用储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其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

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不同的组块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组块数。

三、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有哪些解释(三种)

1 )Wangh & Norman 及Atkinson & Shiffrin:

是由于短时记忆储存空间有限,而且此储存空间分为少数几个槽道,在一个槽道里只能储存一个组块,如果组块数超过槽道数,那么新进入的信息就会挤掉原有的信息。

2 )Baddley(1975):

短时记忆痕迹的衰退极为迅速,痕迹一般只能维持约2秒,如不及时在此期间加以再现或复述,则将消退;短时记忆容量实际上反映着人在2秒内能够加以复述的数目数量。因此短时记忆容量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取决于一个项目复述所需的时间长短,需要复述时间多的项目的容量就小,需要复述时间少的项目的容量就大。

3)Klatzky(1975):

认为短时记忆与木工的工作台相似,如果储存的项目多,即占据较多的储存空间,那么留下来供操作的空间就会少了。也就是说储存的项目与加工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四、STM中的编码方式有哪些: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感觉代码和语义代码,其中感觉代码有包括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

五、短时记忆提取实验

(1)斯腾伯格的经典实验

1)实验范式:因素相加法再认实验。

2)实验过程:

①顺序呈现1-6个一位数数字(识记项目),要求被试记住(作为记忆集)

②再呈现一个一位数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

③要求被试回答测试项目是否在记忆集中并按键做出反应(是/否),计时停止。短时记忆提取过程-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

3)实验假设:

①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反应时间不受记忆集大小的影响。

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

反应时间随记忆集增大而延长。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就停止查找。

-从头至尾系列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

4)实验结果:

肯定反应与否定反应的反应时相近,斜率相同,因此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5)对本实验的批评:

①识记项目数量太小(只有6个)

②“从头至尾系列扫描”无法解释识记项目较多时出现的系列位置效应。

③从加工能量有限的观点来解释,就可能得出平行扫描。

(2)直通模型

1)观点:

①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痕迹强度)

③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否反应的速度也越快。

2)实验支持:

①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见词。

如果识记项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同一项目几次出现),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3)评价

①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②不能解释:

如何知道识记忆项目的位置?

为什么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3)双重模型

①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的结合

②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方式

(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③刺激存在熟悉值,再认存在“高”、“低”两个判断标准。

熟悉值高于高标准或低于低标准:用直通模型解释(平行的快速过程);

熟悉值介于两个标准之间:用系列扫描来解释(系列的慢速搜索)

判断标准可因任务的要求而发生变化)

六、工作记忆模块的实验验证:

定义:工作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用于暂时存储信息和操纵加工信息,以便完成复杂的任务,如理解、学习和推理(Baddeley,2000)

验证:

Atkinson & Shiffrin(1968)

短时记忆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而长时记忆又会将其中的一些信息加入短时记忆中,认为短时记忆就是意识,作用之一是控制信息流动。

Baddeley & Hitch

让被试在短时记忆中存储一些数字(占用短时记忆容量),同时还要执行另一任务(占用短时记忆且是占用控制过程),如推理、言语理解等。

第六章长时记忆

名词解释

①内隐记忆

个体没有意识到,但却在特定的任务上表现出来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

个体需要有意识或者主动地提取某些信息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③语义记忆

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④情景记忆

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件事情的记忆。

⑤闪光灯记忆

指的是围绕一个特殊、重要或令人吃惊的事件的记忆,

具有鲜明性、准确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个体不仅可以记住重大事件本身,还能记住得知该事件时自己的其他经历。

一、长时记忆模型

(一)层次网络模型

(1)模型结构

①概念是记忆的基本单元,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用一个或一些概念(特征)说明另一些概念。

②相互联系的概念按上下级关系构成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网络由结点和连线(单向)组成:

-结点代表概念

-连线表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概念与其特征之间的关系

(连接上属概念-下属概念、概念-特征)

③分级贮存(节省存储空间)

每级概念水平只贮存该概念特有的特征

同一级的几个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贮存于上一级概念水平上

(2)模型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①改变谓语的范畴大小,让被试判断句子真伪

②实验结果:支持了语义记忆具有网络结构的看法。

-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需要时间↑

-级数多>级数少

-特征句的反应时间>相应范畴句

说明:同一水平上,特征随附概念贮存的。

搜索一个特征比搜索相应的概念需要额外时间。

(3)评价

优点:

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简洁经济,具有严格的逻辑性。

缺点:

1.模型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太少。主要关注上下级关系,忽略了横向联系等其他种类关系。

2.概念分级贮存节约了储存空间,但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

3.批评:难以解释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否定判断等现象。

1)熟悉效应:对较熟悉的句子判断较快的现象

①判断一个包含直接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慢于判断包含更高的上级的句子。

例:判断“狗是哺乳动物”慢于判断“狗是动物”。

②搜索或提取所需时间:

受概念与特征联系的频率/强度决定;

概念与特征的层次距离对此影响较小。

2)典型性效应:对一个范畴(概念)的典型成员判断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例:判断“鸽子是鸟”快于判断“企鹅是鸟”。

3)否定判断

①按照层次网络模型,作出一个否定判断,通常需要进行较长的搜索。

但是判断同一范畴的两个词比判断不同范畴的两个词需时更长。

(与层次网络模型的观点不一致)

②伪句的判断与真句判断一样,存在范畴大小效应;

当句子中谓语范畴变大或句子的水平提高,其所需时间也随之增加。(二)激活扩散模型

(1)模型结构

①概念是记忆的基本单元;不排除概念间的逻辑层次结构。

②该模型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

概念间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组织起来

-结点代表概念

-连线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多少表示共同特征的多寡

③概念不一定分级贮存。

越级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先于相邻的两层概念的联系进行贮存

④语义网络和词汇网络既彼此分开又相互联系。

每个名称结点与语义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结点相联系。

(2)加工过程

1)记忆信息加工过程

①特定源的激活:

某一概念结点受到刺激被激活

沿结点的各条连线向四周扩散

扩散激活其他结点形成网络

②强度和频率:

激活的程度与连线的强度成正比(容易保持,不容易消退和减弱)-连线强度与使用频率成正比

-连线强度影响扩散速度

③激活的特点:

激活的数量有限

激活随时间推移、距离延长或干扰活动而减弱

概念加工时间越长,释放激活的时间愈长,越有可能形成熟悉效应

2)记忆信息的提取过程(对命题的加工过程):

①搜索:搜集各种证据(肯定证据和否定证据)

②比较:肯定与否定的证据进行均衡,均衡的结果与一定标准作比较

③决策:达到肯定标准作“是”判断

达到否定标准作“否”判断

都未达到则作“不知道”判断。

(3)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①启动效应——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②实验任务:

“说出一种水果名称是以A字母开头的”

说出一种以A字母开头的水果名称”

③结果:

被试完成前一种表达方式的作业要快于后一种

(4)评价

①修正层次网络模型,用语义联系取代层次结构。更加全面灵活。

②信息的提取不仅包含搜索过程,还包括决策过程。

③可以解释范畴大小效应,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

战略管理知识点汇总

战略:根据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为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长期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全局性谋划。 愿景: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望,是企业努力经营想要达到的长期目标。企业愿景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我们要成为什么?反映了管理者对企业与业务的期望,描绘了未来向何处去。 使命企业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从长期来看,企业使命说明了未来将要变成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企业对于它所要服务的对象与经营范围的界定等基本问题。企业使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原则、方向和哲学 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战略态势战略态势是指在目前的战略起点上,决定企业的战略业务单位在战略规划期限内的资源分配和业务发展的方向。 稳定型战略:是指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约束下,企业准备在战略规划期限内使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的战略。 增长型战略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引导企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层战略:也称竞争战略、事业部战略,指经营管理某一个特定的战略经营单位的战略计划,是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又叫低成本战略,是通过采取一整套行动,与竞争对手相比,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具有某种特性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这种特性是被消费者接受的。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1)可以发掘企业内部优势,实现资源共享;(2)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3)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4)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其他优势; 多元化经营的弊端:(1)容易分散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2)不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竞争力;(3)会造成管理质量下降;(4)降低了企业适应市场的灵活性;(5)面临更大的市场整体风险;(6)削弱原有产业;(7)行业进入风险;(8)行业退出风险; 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就是企业将原来可独立进行的、相互联系或相似的经济活动组合起来。相互连续的活动的组合,称为纵向一体化;相似的活动组合,称为横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优点:(1)降低产品成本(2)提高产品的差别化能力(3)增加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产品市场适应性(4)提高进入障碍(5)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财政学笔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是财税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的经济基础理论课。在学科属性上,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二级学科。 由于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国家政治权利为依据的分配活动,是政府为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直接经济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手段,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财政分配直接、间接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广大企业、家庭、个人的切身利益,财政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财政理论学习,对财税专业的学员而言,可为学习《税收学》、《中国税制》、《国家预算》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政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他财经类专业而言,是学员经济学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充足财税专者,是不合格的经济管理者。学好《财政学》,对自考学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课程结构看,《财政学》包括财政的共性、社会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财政管理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第三章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重点:财政的职能。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益问题。 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税收概述 本章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上述重点中同时包含了一些难点问题。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 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第五章我国的主要税种 本章介绍了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行为财产税类的11个税种,其中,增值税、关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为重点税种,对其特点、作用及税制结构状况应有详细确切的把握。对于其他非重点的税种主要把握其税制结构所含内容,特别是那些独特的税制要素。 同时,多数税种均介绍了相应的税额计算公式,其中尤对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的计税公式要重点把握。对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的增值税,首先应清楚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征管机制,否则难以真正掌握其理论内容及计算方法。关税进、出口的完税价格分别为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在税额计算方法上亦有所差别,仍应以理解助记忆,将二者分辨清楚。在所介绍的税种中,计算公式最多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我国采用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区分不同所得给与不同的计税方法,因此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多做练习。当然,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对其他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的计税方式的考查。 第六章国际税收 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d15741189.html, 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第七章财政支出及其效果 重点:关于财政支出的原则。在借鉴西方财政支出原则的发展和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关注我国财政支出的三大原则。搞清在量

病理学综合试题重点

病理学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 1、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 A、核浓缩,核膜破裂,胞浆浓缩 B、核溶解,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C、核破裂,胞浆浓缩,胞核破裂 D、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E、核碎裂,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2、电镜下,肝细胞脂肪变的脂滴形成于 A、胞浆基质内 B、线粒体内 C、内质网内 D、高尔基体内 E、溶酶体内 3、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A、化生 B、机化 C、分化 D、再生 E、增生 4、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 A、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 D、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E、干性坏疽伴有感染 5、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 A、脂蛋白

B、类脂 C、胆固醇 D、脂褐素 E、中性脂肪 6、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 B、增生 C、萎缩 D、变性 E、化生 7、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B、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C、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D、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E、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8、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9、Ⅲ型梅毒发生的坏死 A、干酪样坏死 B、脂肪坏死 C、坏疽 D、纤维素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0、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脑、肠 B、肾、肠、脑 C、心、脾、肾 D、脾、心、肺 E、肾、心、肺 11、脂肪栓塞病人死亡原因常见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脑出血 E、心肌梗死 12、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 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 13、一患者主诉心悸气短,两下肢浮肿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肋缘下3cm,轻度压痛,AFP正常。患者的肝脏可能出现下列哪一种病变 A、肝细胞癌 B、慢性肝淤血 C、肝脂肪变性 D、慢性肝炎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发生气体栓塞 A、颈部外伤和手术 B、胸部外伤和手术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税收的经济效应【圣才出品】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9.1复习笔记 一、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分析税收经济影响的基本原理。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下面以图9—1来说明。 图9—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AB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在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

点。AB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I1,切点为P1。在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切点P2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以图9—2进行说明。

财政学陈共习题(答案)

页眉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 A. 免费搭车现象 B. 边际效用递减 C. 市场失灵 D. 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 A. 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 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 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A) A.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 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 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 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 D)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 )其社会边际成本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 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

最新战略管理与伦理-重点整理

《战略管理与伦理》2012/11/10 第一章战略管理与伦理概述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愿景和使命而采取的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的方法。【特征:①总体性②长远性③指导性④现实性⑤竞争性⑥风险性⑦创新性⑧稳定性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基本伦理矛盾: 1、自利与利他的矛盾(①自利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属性②利他是企业的非理性选择③自利与利他的矛盾④解决自利与利他的矛盾的途径 2、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资源和谐发展的矛盾,( ①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类通过由他们而结成的社会关系为必然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进程赋予人类自身的潜在素质而得到充分开发。②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目标,肢解了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③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相统一的物质过程,是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可持续发展思想含义包括: ①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②保持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建立生态文明,,③经济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相统一的物质过程,是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伦理关系】】】 1、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关系 企业平衡所有利益关系的过程,归根究底是企业如何有效配置自身有限资源的过程和分享企业成果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企业内外部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环境,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以期获得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2、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企业要制定发展战略,谋求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关系,制定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为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把企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物-回收-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协调相处的一种社会形态,是文明的一种更高级的形式。 第二章企业愿景、使命与伦理追求 【企业愿景】是一副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企业使命】是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企业伦理追求】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中集中体现,而在企业的长期目标中加以落实,在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战略目标是否包含企业伦理追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百多年来的企业发展实践证明,有明确伦理追求的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容易生存,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一般的战略目标中都含有明确的伦理追求。 【企业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是企业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②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③是企业战略控制与评价的标准 ④能够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⑤战略目标描绘了企业发展的前景、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on个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战略目标】①市场目标②技术改进和发展③提高生产力④财务与实物资源取得和占用⑤利润⑥人力资源⑦员工积极性⑧企业社会责任)目标 【伦理导向下企业战略目标的特征】 ①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②超越法律③强调自律④履行社会责任⑤追求卓越 【企业追求卓越原因】 追求卓越并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仅仅遵守法律不大可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大可能赢得顾客,供应者,公众的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 (四)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 5、经济波动 (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 ①宏观调控 ②立法与行政手段 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 ④财政手段 2、政府干预失效 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 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②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 (六)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与供给渠道分类: 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与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公共产品 ②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 ①私人物品:排她性与竞争性 排她性:排她性就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她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她人消费的数量。 ②公共物品: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整理)CPA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归纳.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二章 1、战略是一种计划:包含两个含义。第一、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具有前导性;第二、战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是一个理性思维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2、战略是一种计谋:强调战略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智谋; 3、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一系列行动的模式或行为模式,或者是与企业的行为相一致的模式。在选择企业战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和尊重企业原有的行为模式,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如果需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那么需要充分认识到推行这种改变的难度; 4、战略是一种定位:企业必须要明确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在市场中的位置。将战略作为一种定位,涉及到企业如何适应所处环境的问题; 5、战略是一种观念:战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战略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而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 6、战略设计企业的全局,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 7、公司战略涵盖了公司的整体范围,平衡公司的业务组合,关注在每个战略业务单位中创造竞争优势; 8、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公司战略的终极责任; 9、公司战略的作用是确保各部门或职能之间协调运转、减少冲突,以整合各部门的工作,使它们能为公司战略做出最大贡献; 10、业务单位战略关注的是在特定市场、行业或产品中的竞争力; 11、战略的五个关键要素有:有愿景、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流程交付来传递、与获取竞争优势有关、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12、一般应该在应用相关性和学术严谨性两个层面上检验战略是否良好;

病理学考试重点二问答

问答题: 一,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作用和结局。 概念: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组成: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组成。 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陷;机化或包裹坏死细胞,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二,血栓的相关问题。 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凝血因子Ⅶ和血小板,启动内源凝血过程,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激活外源凝血过程。 ②血流状态改变:血流减慢或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 ③血液凝固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所引起。类型:①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室内以及动脉内或静脉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形成延续性血栓头部。 ②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③红色血栓:为阻塞性血栓,主要见于静脉。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局部血流停止导致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延续性血栓尾部,并可沿血流方向即朝向心脏延伸。 ④: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脱落。 影响:阻塞血管;栓塞;栓塞;心脏膜病;出血。 三,渗出的意义。 防御作用:稀释和中和毒素;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渗出物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交织网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纤维素网可称为修复的支架;渗出物中有的成分有利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不利影响:过多的渗出物有压迫和阻塞的作用;纤维素吸收不良反应可发生机体粘膜作用。四,炎症的常见问题。 炎症介质的来源及其主要作用: 炎症介质可来自细胞,也可来自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有利于炎性渗出,并具有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有的炎症介质还可引起发热、致痛、组织损伤等。 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急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病理特点一般以渗出为主,可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坏死,增生反应较轻;慢性炎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一开始即为慢性经过,病程长,病理特点以增生为主,而渗出和变质性变化一般较轻。 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①,浆液性炎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点; ②,纤维蛋白性炎症,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点; ③,化脓性炎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晨读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④,出血性炎症,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 化脓性炎症的类型,各自的特点: ①,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②,蜂窝织炎,为弥漫性化脓性炎,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常发生于疏松的组织内; ③,表面化脓和积脓,前者系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脓液向其表面渗出,后者系浆膜腔或空腔器官的化脓性炎,脓液积存子腔内不易排出。 肉芽肿性炎的定义,分类和各自形态特点: 肉芽肿炎症即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常见类型有: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病原体引起,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其中巨噬细胞能转化为上皮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②,义务肉芽肿,由各种异物引起,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形成结节状病灶,即在异物周围形成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绕成结节状病灶。 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验证过程是损伤和抗损伤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总体上变现出防御为主的反应。机体通过炎性出血和渗出反应,局限和消灭致炎因子、稀释与中和毒素、清除异常物质,并通过增生修复损伤的组织,这些对机体都是有利的。但是致炎因子可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渗出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影响功能,这些对机体都是不利的。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 五,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恶性肿瘤多,可见病理核分裂现象;良性肿瘤少。 生长速度:恶性肿瘤快;良性肿瘤慢。 继发改变:恶性肿瘤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良性肿瘤少见。 转移:恶性肿瘤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 复发:恶性肿瘤易复发;良性肿瘤不复发或少见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较大,破坏原发部位或转移部位的组织出血性坏死,合并感染,恶病质;良性肿瘤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 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①,血脂异常;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⑤,遗传,年 龄,性别,体重,感染等其他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①,脂质因素;②,内皮细胞损伤;③,单核-巨噬细胞作用;④,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大的病变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泡沫细胞积聚内膜下形成脂纹,刺激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斑块,最后,泡沫细胞坏死释放脂质而形成粥样斑块。 七,门脉性肝硬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①,慢性酒精中毒;②,病毒性肝炎;③,营养缺乏;④,中毒。 病理变化:肉眼: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肝体积明显缩小,质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周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或间隔所包绕。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中的干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或坏死,再生肝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并常出现双核。 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原因:肝小叶结构破坏,血管减少,肝窦闭塞,中央静脉玻璃样变及管腔闭塞,导致门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假小叶形成,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压迫小叶下静脉,使其扭曲、闭塞,肝窦内的血液流出受阻;门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形成异常的吻合支,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液流入肝静脉。 肝功能不全,原因:肝实质细胞长期反复破坏的结果。 八,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肉眼弥漫性轻度至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而色较红,固称大红肾。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使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淀物。 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 九,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慢性肾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量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而功能丧失,少量肾单位代偿性肥大,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显微组织增生,细、小动脉硬化,肉眼观察形成继发性颗粒型固缩肾。 临床变现:慢性肾炎综合症。 十,心肌梗死。 概念: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原因: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类型: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种,区域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一般梗死后六小时才能看到肉眼变化;光镜下,梗死灶边缘的心机纤维呈波浪状和肌质不均,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呈早期凝固性坏死。24~72小时后,梗死灶呈伴有污点的苍白色,有时充血明显;光镜下,整个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3~7天,梗死灶变软,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光镜下,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胞浆内出现颗粒及不规则横带(收缩带),在梗死灶周围边带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梗死区开始机化,间质水肿,常见出血。 并发症:心脏破裂,较少见;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 十一,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甲型、戊型肝炎多经过粪—口传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经过输血、注射、密切接触传播。 基本病变:①,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坏死变现为嗜酸性坏死、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片样坏死、桥接坏死。②,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临床病理类型: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十二,比较流脑和乙脑。 病原体:流脑,脑膜炎双球菌;乙脑,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途径:流脑,呼吸道传播;乙脑,蚊虫传播。 流行季节:流脑,冬春;乙脑,夏秋。 病变性质:流脑,化脓性炎;乙脑,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流脑,蛛网膜下腔大量灰黄色脓液,脑回、脑沟模糊。镜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乙脑,主要累计大脑灰质和神经核团。大脑皮质和基底节、视丘最为严重。严重病例受累脑组织可见粟粒大小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胶纸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细胞袖套状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流脑,高热、头痛、呕吐、颈直强;脑脊液浑浊,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可查到病原体;乙脑,高热、头痛、昏迷;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脑脊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增多。 预后:流脑,绝大多数可治愈。少数严重病例引起死亡。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积水、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乙脑,大部分病例可治愈。病情重者可发生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 十三,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原发性,初次;继发性,再次。 易感人群:原发性,儿童;继发性,成人。 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和致敏性:原发性,无;继发性,有。 病变起始部位:原发性,上叶肺下部,下叶肺上部,近肺膜处;继发性,肺尖部。 病理特征:原发性,原发综合症;继发性,病变复杂、新旧病灶交替,较局限。 主要病变特点:原发性,以渗出、坏死为主;继发性,以增生、坏死为主。 主要传播途径:原发性,淋巴道或血道为主;继发性,支气管播散至肺内为主。 病程:原发性,短(急性经过),大多自愈;继发性,长(慢性过程),需治疗。 十四,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大叶性肺炎,肺炎球菌;小叶性肺炎,多种细菌,常见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小叶性肺炎,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大叶性肺炎,急性纤维蛋白性炎症;小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范围:大叶性肺炎,一般发生在单肺侧,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小叶性肺炎,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小叶性病灶,大小不一,病变多发,散在两肺。 结局:大叶性肺炎,绝大多数痊愈;小叶性肺炎,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常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十五,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 炎症性质:肾小球肾炎,变态反应性;肾盂肾炎,化脓性。 病因:肾小球肾炎,多种抗原;肾盂肾炎,细菌。 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为主,也可下行性感染。 病变特点: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肾盂肾炎,肾盂肾间质化脓,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变现: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盂肾炎,高烧、寒战、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血尿。 结局:肾小球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肾盂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十六,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归。 基本病变:①,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渗出的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②,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围绕中央的干酪样坏死,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③,变质为主的病变病灶呈淡黄色、易碎的干酪样坏死。以上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 转归:转向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3.1复习笔记 一、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2.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主要有如下五项:①公开性;②可靠性;③完整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①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预算

年度; ②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跨越两个年度。 3.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 新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的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①公开透明。 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③便于操作。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1)收入分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人范畴的各项收入。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看,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4.我国预算法及其改革问题 (1)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修订稿中有关立法宗旨问题。 (2)关于预算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3)关于预算管理级次问题。 (4)关于国家预算的公开、透明问题。 (5)关于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问题,也就是从法律上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监督权问题。

财政学第八版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 (四)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