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通过练习可促进师生教学信息的交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练习,提高练习效率呢?

一、练习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1、针对新课内容,做好铺垫性练习

数学知识前后内容练习紧密,逻辑性强,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发展和结合,同时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在教学中,要重视原有知识结构在形成新知识中的关键作用,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设计好练习,为学习知识,做好铺垫准备。

如在学习简易方程时,小学生对简易方程感到陌生,因为是初次接触这些数学术语,如何使学生由陌生转变到似曾相识再到熟悉,这就需要学生从解方程的基础入手,让学生熟悉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儿童知识的正迁移,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0×()=420 300÷()= 15 ( )×8=120

然后将括号改成求知数X,这样就得出方程概念,使新知识的引入合理自然,学生感到容易接受,同时,填括号的过程有为解方程奠定了基础。

2、针对教材重点、难点设计好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组织课堂练习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教材系统中的重点,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当学生在学习某一新知识后,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必须对新知识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例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数量关系,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因此,教学例题后,紧接着安排如下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1)某工地运来一批砖,已经用了2

5,还剩1300块,工地运来

多少块砖?(这批砖为单位“1”)。

(2)亚运村今年亩产棉花500千克,比去年亩产棉花增加3 10,

去年亩产棉花多少千克?(去年亩产棉花为单位“1”)

通过如上练习,学生明白了一般找出“是”、“占”、“相当于”、“比”等后面的量作为单位“1”,为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基础。

3、针对混淆内容进行对比练习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窄,容易形成不良定势,设计课堂练习时,有意识地把握易混内容的题目编排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揭示易混内容之间的异同点,在不同点上加深认识,通过比较异同,掌握本质特征,克服形成思维的不良定势,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如教学“倍类应用题”后,可设计以下3题:

(1)东坪村去年载了3000棵果树,60000棵桦树,载的桦树是果树的几倍?

(2)东坪村栽了3000棵果树,载的桦树是果树的20倍,载了多少棵果树?

(3)东坪村栽了60000棵桦树,是果树的20倍,载了多少棵果树?

以上每道题都有三种数量,第一个数量是标准量,第二个数量是比较量,第三个数量表示桦树是果树的20倍,即倍数。由于题中的已知条件的不断变换,产生了以上三个相关联的关系式。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一题是求60000里面有几个3000用除法计算;二题是求3000的2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三题是已知某数的20倍是60000,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通过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数学知识的异同,掌握内在的联系,区分易混知识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二、课堂练习的安排要循序渐进、有层次

三、

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