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计规范汇总编

电气设计规范汇总编
电气设计规范汇总编

电气规范汇总编

1 总则

1.0.1 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

1.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

1.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1.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7 设计中应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定型产品及经过鉴定、检测的优良产品。1.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2.1 术语

2.1.1 照明

(1) 光环境——光(照度水平、照度分布、照明形式、光色等)和颜色(色调、饮和度、室内色彩分布、显色性能等)与房间形状结合,在房间内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

(2) 工作面——指在其上面进行工作的平面。当没有特别指定工作位置时,一般把室内照明的工作面假设为距离地面0.75m高的水平面。

(3) 照度——在一个面上的光通密度。它是射入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4) 维护照度——在必须更换光源或在预期清洗灯具和清扫房间周期终止前,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应保持的平均照度。通常维护照度不应低于使用照度的80%。

(5) 使用照度——在一个维护周期内照度变化曲线的中间值。

(6) 初期照度——在新装照明设备初始时的照度。

(7) 标量照度——位于某一点的微小平面上的平均照度。标量照度又称平均球面照度。

(8) 平均柱面照度——位于某一点的微小圆柱曲面上的平均照度,圆柱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9) 等效球照度——在球照明条件下,作业的可见度与在给定照明条件下该作业的可见度相等时球照明条件下的照度水平。

(10) 照度均匀度——表示给定平面上照度分布的量。照度均匀度可用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或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表示。

(11) 减光补偿系数——照明装置经过一定期间使用后,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和同一条

件的初期值之比称为维护系数。维护系数的倒数称为减光补偿系数。

(12) 色调——非彩色即黑、白、灰以外呈现的彩色名称。如红、黄、蓝、绿等视觉的颜色特性。

(13) 色温——光源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色相同时,黑本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14) 相关色温——黑体辐射的色度与所研究的光源色度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15) 背景——与物体相邻近并被观察的表面。

(16) 视野——当头和眼睛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

(17) 可见度——人眼能够感知的物体清晰可见的程度。又称视度。

(18) 视觉作业——在给定的活动中,必须观察的呈现在背景前的细节或目标。

(19) 视觉环境——视野中除视觉作业以外的所有部分。

(20) 视觉功效——用速度和精度来表示人的视觉器官完成给定视觉作业的定量评价。

(21) 一般显色指数——系指在该光源照明下的物体颜色与色温类似的一个参比光源照明下,这些物体颜色的相符程度的量度。

(22) 亮度——表面上一点在某一方向的亮度,是围绕该点的微单位表面在给定方向所发射或反射的发光强度除以该单元投影到同一方向的面积。

(23) 亮度对比——物体及其背景亮度的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24) 眩光——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由于亮度的变化辐度太大,或由于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不舒适眩光)或降低观察物体的能力(失能眩光)或同时产生这两种现象的视觉条件。

(25) 直接眩光——在视野内由于高亮度所产生的眩光。

(26) 反射眩光——在视野内由于光泽表面的反射所产生的眩光。

(27) 光幕反射——在视觉作业上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重叠造成对比减弱甚至全部细节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所出现的现象。

(28) 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是由若干灯具对称的排列在整个顶棚上所组成。

(29) 分区一般照明——把灯具集中或分组集中设置在工作区上方所组成的布灯形式。

(30) 局部照明——为增加特定的有限的部位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31) 混合照明——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所组成的照明形式。

(32) 正常照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照明。

(33) 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因故熄灭的情况下,供暂时继续工作、保障安全或人员疏散用的照明。

(34) 安全照明——当正常照明因故熄灭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的人或物的安全而设的照明。

(35) 值班照明——在非工作时间内所使用的照明。

(36) 警卫照明——专用于警戒区的照明。

(37) 景观照明——为观赏建筑物的外观和庭园、溶洞小景而设置的照明。

(38) 重点照明——为突出特定目标或引起对视野中某一部分的注意力而设置的定向照明。

2.1.2 防雷、接地及安全

(1) 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部分,以及用作接闪器的金属

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 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4) 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5) 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6)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总合。

(7) 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8) 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9) 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

(10) 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11)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的地区。

(12) 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13) 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

(14) 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

(15) 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

(16) 中性线(符号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17) 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

(18) 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

(19) 通称接触电压极限——在规定的外界影响下,允许无限期保持的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 带电部分——在正常使用时带电的导体或可导电部分,它包括中性线,但不包括PEN线。

注:本术语不一定意味着有电击危险。

(21) 外露可导电部分——指在正常情况时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体。

(22) 装置外导电部分——不属于电气装置一部分的可导电部分,它可能引入电位,一般是地电位(在故障情况下,某局部的地电位可以不为零)。

(23) 保护线(符号PE)——某些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将以下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

——装置外导电部分;

——接地极;

——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24) PEN线——起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作用的接地的导体。

(25) 接地线——从总接地端子或总接地母线接至接地极的一段保护线。

(26) 总接地端子、总接地母线——将保护线接至接地设施的端子或母线。保护线包括等电位联结线。

(27) 等电位联结——使各个外露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作实质相等的电气连接。

(28) 等电位联结线——用作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

(29) 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总水管、采暖和空调立管以及建筑物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连接。

(30) 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等电位联结。

(31) 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这时人接触的电压是电源系统电压。

(32) 间接接触保护——是在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来防止人触及这些部位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

2.1.3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1) 本地前端——直接与系统干线或与作干线用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

(2) 中心前端——辅助性前端,通常设置在它服务区域的中心,其输入来自本地前端及其他可能的信号源。

(3) 远地前端——由这个前端,经过长距离电缆或微波线路把信号传递到本地前端。

(4) 超干线——仅指连接在前端之间的馈线。

(5) 干线——在前端和分配点之间或各分配点之间传输信号用的馈线。

(6) 桥接放大器——为提供分配点而接在干线中的放大器。

(7) 延长放大器——用作补偿分支线中衰减的放大器。

(8) 导频——由系统本身发送的反映传输电平变化情况的引导信号。

(9) 增补频道——在广播电视波段划分的空段内,专门为电缆分配系统设置的特殊频道。

(10) 载噪比——在系统的给定点,图像或声音载波电平与在该点的噪波电平间的分贝差。

(11) 交扰调制比——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峰值对转移调制成分峰—峰值的分贝差。

(12) 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电平或对互调产物组合电平的分贝差。

(13) 系统输出口——连接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的装置。

(14) 双向传输——电缆分配系统的单根馈线上,载有两个方向的传输信号。

(15) 双向电缆分配系统——在系统的一根或多根馈线中,使用了双向传输的系统。

(16) 正向通道——即主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传输的主要业务通道,通常是从前端或中心向外(下行)传输至用户输出口。

(17) 反向通道——即辅助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除去主业务以外的传输信号,通常是向内(上行)传输至中心或前端。

2.1.4 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

(1) 比特(bit)——度量信息的单位。二进制的一位包含的信息量称为一比特。

(2) 波特(baud)——在异步传输中,波特是调制率的单位,它是单位间隔的倒数,若单位间隔的宽度是20ms时,则调制率是50波特,也是传输速度的单位,它等于每秒内离散状态或信号事件的个数。

(3) 字节(byte)——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数位,通常取8个bit为一个字节。

(4) 字长(word length)——一个字中的数位或字符的数量。

(5) 字(word)——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在存贮、传送或操作时,作为一个单元的一组字符。

(6) 计算机系统(computing system)——以实现数据运算为目的的全部设备,包括中央处理机(CPU)、存贮器、输入输出通道、控制器、外存贮器、外部设备及软件等。

(7) 计算机配置(computer configuration)——为了实现计算机的某种运行而连在一起的一组设备。

(8) 硬件(hardware)——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的总称。它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性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或由它们组成的计算机部件或计算机。

(9) 中央处理单元(CPU)——计算机的一部分。它包含指令的解释和执行的线路,以及为执行指令所必需的运算、逻辑和控制线路。

(10) 通道(channel)——将输入及输出控制器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和主存贮器的硬设备。

(11) 外部设备(external device)——通常指外存贮器(例如磁带、磁盘)和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输入机、卡片输入机、打印机等)。

(12) 终端(terminal)——能通过通信通道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种设备。它以联机方式工作,通常由一个键盘和某种形式的显示装置等所组成。

(13) 磁盘(disk)——具有磁表面的圆盘形磁记录媒体。磁盘分为硬磁盘和软磁盘两类。

(14) 磁带(magnetic tape)——具有磁表面的柔软带状记录媒体。

(15) 打印打(printer)——把字符的编码转换为字符的形状并印成硬拷贝的设备,例如串行打印机及高速打印机等。

(16) 调制解调器(MODEM)——对通信设备所传输的信号进行调制或解调的设备。

(17) 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供用户使用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以及各种服务性程序。

(18)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为解决特定问题而编写的程序。

(19) 信息(message)——用来传送一定信息量的符号、序列(例如字母、数字)或连续时间的函数(例如图像)。

(20)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在相当长的运行时间内、机器工作时间除以运行期间内的故障次数。

(21) MIPS——标征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每秒钟执行百万条机器指令数。

(22) 接口(interface)——两个不同系统的交接部分。例如:两种硬设备的接口装置,两个程序块的接口程序,两个或多个程序共同访问的存贮区等。

(23) 节点(结点node)——在网络中,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与传输线路互连的一个点。

(24) 节点计算机(node computer)——在网络节点上配置的计算机。

(25)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包括通信协议的通信系统。

它允许各台计算机在自主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互连,以提供一种统一、经济而有效地使用各台计算机的方法。例如:统一全网的存取方法;全网范围内的文件、资源管理;可靠性、保密性等。

2.2 符号

2.2.1 供配电

C——热稳定系数;

C——风载体型系数;

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导线直径与水平档距的乘积(m2);

I——电流(A);

Ic——短时负荷工作制施加于线芯的恒定电流(A);

I2——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A);

Im——短时工作制负荷电流(A);

In——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低压断路器长延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A);

Ip——断续负荷运行时的电流(A);

Iz——被保护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A);

Izd——低压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A);

K——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K——校正系数;

K——计算系数;

Kc——容量换算系数;

Kk——容量储备系数;

Klz——低压断路器的动作灵敏系数;

Kp——断续负荷运行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Kp——温度校正系数;

Qc——连续负荷时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Qd——短路电流的热效应(A2.S);

Rs——线芯在时电阻(Ω/m);

S——导体的线芯截面(mm2);

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N);

T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N);

t——短时工作制的负荷工作时间;

t——在已达到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的绝缘导体内短路电流持续作用的时间(s);

tk——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s);

ts——事故持续时间(h);

V---设计风速(m/s);

W---电杆或导线风荷载(N);

Zs——接地故障回路阻抗(Ω);

---接通率;

预加负荷系数;

γ——导体在0℃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K);

θo——环境温度(℃)

θa——敷设处的环境温度(℃);

θσ——已知载流量数据的对应温度(℃);

θc——20℃时载流导体的热容比(J/Kmm3);

θe——电线、电缆线芯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

θf——短路时导体最高允许温度(℃);

θi——短路时导体起始温度(℃);

θs——过负荷运行时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τ——电线、电缆的发热时间常数(min)。

2.2.2 电力、照明

电气原理图设计规范

电气原理图设计规范 目录 ●电器原理图及其构成●设计制图的一般规则●电原理图的幅面及其格式●简图的绘制步骤●电原理图设计的基本要求●电路图的组成要素●元器件的标注方法●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图纸的更改●文件名及图号编号规则●对电原理图的审核 电器原理图及其构成 电器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元件装配以及符号标记图等: ●原理图 电器原理图是用来表明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各电器元件间的作用,一般由主电路、控制执行电路、检测与保护电路、配电电路等几大部分组成。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与电气结构以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时情况。 电原理图又可分为整机原理图,单元部分电路原理图,整机原理图是指所有电路集合在一起的分部电路图。 ●方框图(框图)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就没有别的符号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具体地绘制了电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们的连接方式,而方框图只是简朴地将电路按照功能划分为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简朴的文字说明,在方框间用连线(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所以方框图只能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具体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采集元件、制作电路的依据。 ●元件装配以及符号标记图 它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纸,图上的符号往往是电路元件的实物的形状图。这种电路图一般是供原理和实物对照时使用的。印刷电路板是在一块绝缘板上先覆上一层金属箔,再将电路不需要的金属箔腐蚀掉,剩下的部分金属箔作为电路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然后将电路中的元器件安装在这块绝缘板上,利用板上剩余的导电金属箔作为元器件之间导电的连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元器件装配图和原理图中大不一样。它主要考虑所有元件的分布和连接是否合理,要考虑元件体积、散热、抗干扰、抗耦合等等诸多因素,综合这些因素设计出来的印刷电路板,从外观看很难和原理图完全一致。 ● 电器原理图幅面及其格式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TB10072—2000 (2000年12月21日发布2001年4月1日实施) 1 总则 1.0.1为统一铁路通信电源设计技术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通信站、中间站通信机械室等固定站的新建、改建铁路通信电源设计。 1.0.3铁路通信电源设计应贯彻国家和铁路的技术政策,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国家防震、消防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定。 1.0.4铁路通信电源设计在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应考虑安装、维护和使用方便,满足灾害等特殊情况下的通信安全。 1.0.5铁路通信电源设计应采用技术成熟的、通过质量认证的设备,并积极利用新能源、采用新技术。 1.0.6铁路通信电源方案设计应考虑所在地的供电条件、引入方式及运用状态,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 近期按交付运营后5年,远期按交付运营后10年。 1.0.7铁路通信电源系统应针对铁路运输及通信网等级位置,实施集中监控管理,逐步达到少人维护,无人值守。 1.0.8铁路通信电源系统宜是独立的供电系统。 一

1.0.9铁路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应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保证对通信设备不间断地供电,满足设备对电源的要求。 1.0.10铁路通信电源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 2 外供电源分类及供电 2.0.1外供电源应由外供交流电源和自备发电电源组成。 2.0.2外供交流电源可从铁路地区变、配电所,铁路专用专盘专线电源,电力贯通线电源,自动闭塞电力线电源及地方电源接引。 2.0.3自备发电电源包括自备交流电源和自备直流电源。 2.0.4铁路通信电源系统应外供电源为主用供电;在无外供交流电源或远离外供交流电源的地区,应以自备发电电源为主用供电。 2.0.5在具有铁路地区变、配电所电源,亿里微专用专盘专线电源的铁路通信站,其外供交流电源宜采用铁路电源为主供电源,地方电源为备用电源。 2.0.6在具有电力贯通线及自动闭塞电力线的区段,分所其外供交流电源应采用电力贯通线为主供电源,自动闭塞电力线为备供电源;中间站通信机械室,其外供交流电源应采用自动闭塞电力线为主供电源,电力贯通线为备供电源;主、备供电源可自动切换。 2.0.7自备发电电源可采用燃油(柴油、汽油)发电机组及燃气发电机组。 在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的地区,可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在年平均风速大于4m/s的地区,可采用风力发电电源供电。 二

Eplan电气图纸设计规范终版V

目录 1图纸 (2) 1.1图纸类别 (2) 1.2图框 (2) 2封面、目录、更改记录 (6) 2.1封面 (6) 2.2目录表 (7) 2.3更改记录 (8) 3连接图 (9) 3.1设计要求总则 (9) 3.2元器件命名 (10) 3.3电源命名 (11) 3.4线缆命名 (12) 4通讯图 (28) 5工位图 (29) 6柜体图纸 (33) 7BOM (37)

1图纸 1.1图纸类别 电气图纸分为三个类别: 柜体图纸:如MCP、VFP、SW、HMI、JB等标准柜体,包括柜内布局图、电源分配图、通讯图、接线图、柜体本体图、BOM等。 区域图纸:包括柜体间电源连接图、网络连接图、特殊线缆图、接地图等。 工位图纸:工位内各夹具、设备、模块、阀岛、传感器等连接图。 所有图纸中涉及到标准柜体(其中包括MCP/VFP/HMI/PB/BS/SW/JB/TS/TJB)的名称时,需使用全称表示,如EC-BMP-B1-UB1-010&030-MCP01;机器人控制柜、焊接控制柜、涂胶控制柜、螺柱焊控制柜、修磨器、阀岛、IP67模块、电机、区域扫描仪、光栅、光栅复位盒、急停盒等均使用简称,如UB1-010-RC01。 1.2图框 a.绘图区 b.行坐标 c.FOTON Logo d.供应商Logo e.供应商公司名称 f.图纸状态,详见下表 表- 1 g.FOTON公司名称(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h.FOTON电气工程师 i.FOTON负责人 j.供应商电气工程师 k.供应商负责人 l.项目名称(北京多功能工厂S700项目) m.图纸名称 表- 2

n.页描述。对当前页图纸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o.图纸编号 图- 1 图纸编号规则 p.区域编号 图- 2区域编号规则 q.创建日期。图纸首次创建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r.完成日期。文档完成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s.图纸版本号。编号采用英文大写字母,按A、B、C…依次排序t.更改日期。当前版本图纸更改完成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u.文档类型。 表- 3

电路原理图设计规范

C 电路原理图设计规范 Hardware

Revision List

一、Purpose/ 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公司硬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的目的是为电路原理图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提高原理图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提高原理图的可读性,可维护性,为PCB Layout做好基础。 二、Scope/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研发部硬件人员使用Altium Designer 工具绘制电路原理图,亦可作为其他工具参考规范。 三、Glossary/ 名词解释 图幅 网络标号 网络表 标称值 元器件库 图形符号 四、Necessary Equipment/ 必须文件 设计需求分析。 系统方案说明。 主要零件的datasheet,参考设计,注意事项。 产品机构图(可选) 五、Procedure/ 流程规范细则 确定图纸尺寸、标题规范 根据实际需要,电路的复杂程度选择图纸尺寸,常用的图纸尺寸有A2,A3,A4. 每个图纸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纵向和横向排版,一般选用横向。 在选用图纸时,应该能准确清晰的表达该区域电路的完整功能。 标题栏规范 项目名称宋体三号 图纸名称宋体四号 版次宋体四号 页数/页码宋体四号 设计人员宋体四号 分页规范 当同一块PCB上的电路原理图,由于内容太多,无法在同一张图纸上画完,这时需分多页绘制原理图,分页绘制的原理图,在结构属性上各页之间是同级平等的,相互可以拼接成一张图。分页绘制的首要规则是同一个子功能单元电路必须绘制在同一页上。

当分页绘制时,要注意此时网络标号和项目代号是全局变量,不同网络不能用相同的网络标号,即此时网络标号和项目代号在总图中是唯一的,不得有重复。 元器件标识规范 元器件标注的基本信息,即是显示在原理图上的信息,应包括元器件的编号和标称值。 其中元器件的编号一般根据元器件种类以不同的英文字母表示,后面加注流水编号。注意:元器件编号要连续,中间不要间断,不要出现重复。 标称值规范 标称值是器件的电器特性的必要描述,标称值的标注原则是能准确反映该器件的特征,只要选用了满足该参数的同类器件,就可以保证正常的电气性能,不会因为其它未标明的参数改变而造成原理图错误或导致电路故障。 电阻类 ≤1ohm 以小数表示,而不以毫欧表示0RXX,例如0R47,0R033 ;包含小数表示为XRX,例如4R7,4R99,49R9 ;包含小数表示为XKX,例如4K7,4K99,49K9 ;包含小数表示为XMX,例如4M7,2M2

通信电源(-48v)技术要求

设备工作环境 卖方提供的电源设备安装在室内。设备必须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 (1) 0 -- +45C : 保证设备技术指标。 (2) +45C < t < +55C :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 最大相对湿度95% 时:保证设备可靠工作。 铭牌、包装、运输、储存 1.5.1 铭牌 设备应有铭牌,铭牌的字迹必须清楚,并标有下列数据: a. 制造厂名 b. 型号 c. 重量(kg) d. 制造年 e. 其他 1.5.2 包装、运输 设备必须用木板花箱包装,保证产品在运输及储存期间不致损伤;必须单台整机包装,具备防水、防潮、防晒等条件,不能散件包装运输到场后组装。产品向上放置为正方向。包装上应注明工程名称、站点名称、收货单位、收货联系人、发货站、制造厂名、产品规格型号等。随同产品应具有装箱单、合格证、说明书、出厂试验记录。 1.5.3 储存 产品在运输及储存时必须正方向放置。

第一章设备技术要求 1.1 对设备设计、制造的一般要求 为配合广东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标准化设计要求,做到电力通信设备安装规范化,现对电网建设工程中安装使用的通信设备机柜(屏)做出如下规定: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的方便和扩充容量或调整设备数量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设备的安装固定方式应具有防振抗震能力,应保证设备经过常规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产生破损变形。 投标方应提供设备的机械结构、品种规格及安装规程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线缆在机架内排放的位置应设计合理,不得妨碍或影响日常维护、测试工作的进行。所有的安装和维护操作均应在机架前面进行。 所供设备机架不装单元框的空位置应加装盖板,当机架或子架提供整体盖板时除外。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满足下面所列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具有状态显示、异常或超限时具备可闻、可视告警及远程传送的功能。开放接口,便于接入机房监控系统。 印刷电路板要求如下: a. 所有印刷电路板均应防腐蚀。 b. 印刷电路板应作防潮处理。 c. 印刷电路板应有插拔及锁定位置。 d. 同一品种的电路板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

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路与()路交叉口()。建筑面积()。地下()层,主要为 车库、各种机房、库房,地上()层,主要为办公室、餐厅、会议室等,属于()类建筑。建筑主体高度(),裙 房高度()。结构形式为(),基础为(),楼 板厚(),垫层厚()。 二、设计依据: .各市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范,规范; .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三、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高、低压配电系统; .电力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 .防雷及接地系统; .人防工程; .室外照明系统(与专业厂家配合); .报告厅,演播室,多功能厅等的调兴照明系统(与专业厂家配合); .有工艺设备的场所(例如:厨房、电梯等),设计仅预留配电箱; .根据甲方()文,本工程设计时,公共场所及所有办公室的强电设备均只做预留,强电将电源引至配电箱,预留装修照明仅先期估算照明容量,待以后由室内装修设计负责进行配电盘及平面的二次设计,以防止重复投资。 .本工程电源分界点在高压进线柜处。 四、供电设计 .本工程负荷等级为()级。 .本工程从()及()引来两路高压电源,每路均能承担本工程全部负荷。两路高压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高压电源引至设在本工程()层的分界室。变配电所设在地下()层。高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手动联络,高压断路器为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继电保护为定时限过流及速断保护。 .用电负荷 ()()(其中:照明(),电力(),消防设备(),选用()台()变压器。 .选用(一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第三路电源。 .低压为母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开关。自投时应自动断开非保证负荷,以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个开关。 .计费:本工程为高压计费,低压设电力分表。 .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本工程要求荧光灯,气体放电灯单灯就地补偿。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高压开关柜均采用()进、()出的接线方式。 .低压开关柜均采用()进、()出的接线方式。 .高压断路器开断能力()。低压断路器要求运行开断能力在()以上,且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脱扣器,部分回路设失压脱扣器。所有低压开关脱扣器额顶电流宜与开关的框架电流相同,且脱扣电流可调。

电路原理图设计规范

xxxx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原理图设计规范 目录 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理图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器件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1)、功能适合性:.........................错误!未定义书签。(2)、开发延续性:.........................错误!未定义书签。(3)、焊接可靠性:.........................错误!未定义书签。(4)、布线方便性:.........................错误!未定义书签。(5)、器件通用性:.........................错误!未定义书签。(6)、采购便捷性:.........................错误!未定义书签。(7)、性价比的考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原理图封装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管脚指定:...........................错误!未定义书签。(2)、管脚命名:...........................错误!未定义书签。(3)、封装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4)、PCB封装:............................错误!未定义书签。(5)、器件属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3、原理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功能模块的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设计电气专业制图标准

设计中心设备室 电气制图标准 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编制:审核:批准:

0目录 1 概述 (1) 2 绘图软件 (1) 3 制图规范 (1) 4 设计文件 (1) 4.1 图纸目录 (1) 4.2 设备材料表 (2) 4.3 设计说明 (4) 4.4 系统图 (4) 4.5 平面图、详图 (5) 4.6 控制原理图 (6) 5 设计图纸具体要求 (6) 5.1 图例符号 (6) 5.2 图纸深度 (10) 5.3 图层设置标准 (10) 5.4 图纸字体及线宽 (11) 5.5 计算机绘图电气初始设置 (11) 5.6 图纸格式 (11) 5.7 图纸编号 (11) 5.8 图纸排列 (12) 5.9 图纸比例 (12)

5.10 箱体编号 (12) 5.11 线路编号 (12) 5.12 电气制图注意事项 (12)

1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专业制图规范,其中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图例符号,图纸深度,图层设置,图纸字体及线宽,常用字型字高,施工图字高与线宽关系,计算机绘图电气初始设置,图纸幅面、图签,标题栏的格式,图纸编号,图纸排列,图纸比例,箱体编号,线路编号等内容。设计人员遵循此标准,使电气制图的表达清晰、完整、统一,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的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二十冶工程技术分公司设备室电气专业。 2绘图软件 设备室电气专业统一使用AUTOCAD 2010为基础绘图软件,使用天正电气8.2。要求电气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绘图过程中,以指定天正电气8.2辅助软件绘图为主,CAD为辅。 3制图规范 工程制图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深度规定和制图标准的要求,要求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 详见:《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 《电气工程CAD制图规则》GB/T 18135-2008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深度图样》09DX003~004 4设计文件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图纸目录; ■设备材料表; ■设计说明; ■系统图; ■平面图; ■控制原理图。 如引用国家标准图集,设计只需要对修改的部分加以说明。 4.1图纸目录 图纸目录采用统一形式,见图4-1。

原理图和PCB的设计规范

一.PCB设计规范 1、元器件封装设计 元件封装的选用应与元件实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孔直径等相符合。元件外框丝印统一标准。 插装元件管脚与通孔公差相配合(通孔直径大于元件管脚直径8-20mil),考虑公差可适当增加。建立元件封装时应将孔径单位换算为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插装元件的孔径形成序列化,40mil以上按5mil递加,即40mil,45mil,50mil……,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即36mil,32mil,28mil……。 2、PCB外形要求 1)PCB板边角需设计成(R=1.0-2.0MM)的圆角。 2)金手指的设计要求,除了插入边按要求设计成倒角以外,插板两侧边也应设计成(1-1.5)X45度的倒角或(R1-1.5)的圆角,以利于插入。 1.布局 布局是PCB设计中很关键的环节,布局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布通率,性能的好坏,设计的时间以及产品的外观。在布局阶段,要求项目组相关人员要紧密配合,仔细斟酌,积极沟通协调,找到最佳方案。 器件转入PCB后一般都集中在原点处,为布局方便,按合适的间距先把 所有的元器件散开。 2)综合考虑PCB的性能和加工效率选择合适的贴装工艺。贴装工艺的优先顺序为: 元件面单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形); 元件面双面贴装→元件面插贴混装→焊接面贴装。 1.布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遵照“先固后移,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局原则,即有固定位 置,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2.布局中应该参考原理图,根据重要(关键)信号流向安排主要元器 件的布局。 3.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 过孔尽可能少;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低电压,小电流弱信号完全分开; 模拟与数字信号分开。 4.在满足电器性能的前提下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美观整齐的标 准优化布局。 5.如有特殊布局要求,应和相关部门沟通后确定。 2.布局应满足的生产工艺和装配要求 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可测试性,保持良好的可维护性,在布局时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元器件安全间距(如果器件的焊盘超出器件外框,则间距指的是焊盘之 间的间距)。 1.小的分立器件之间的间距一般为0.5mm,最小为0.3mm,相邻器件 的高度相差较大时,应尽可能加大间距到0.5mm以上。如和IC (BGA),连接器,接插件,钽电容之间等。 2.IC、连接器、接插件和周围器件的间距最好保持在1.0mm以上, 最少为0.5mm,并注意限高区和禁止摆放区的器件布局。 3.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元器件。如下表所示 4.高压部分,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的布局应在空间上保证与其它 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1.目的 规范电气设计图纸的出图。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电原理图、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电路板印制板、接线图等图纸的设计出图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的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为检验人员检验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提供读图方便,为生产人员读图的正确理解提供方便。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设计人员设计电原理图、电路板印制板、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接线图等出图时应该遵循的要求,适用于煤科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监控所的所有硬件设计之图纸。 3.定义 3.1.电原理图(Circuit Principle Scheme) 亦称“电路图”,能正确反映电路电气联系实际情况的图。由电路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文字、字母、连接线段、接线连接点等绘制。 3.2.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亦称“电路板印制板”,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元件或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的印制板。 3.3.电路板(Circuit Board) 在印制电路板(PCB)上安装焊接上元器件的成品、半成品。 3.4.电路板图(Diagram of Circuit Board)

本规范中电路板图专指用于元器件安装的布置图。 3.5.元件面(Component Side) 安装有主要器件(IC等主要器件)和大多数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器件复杂,对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流程有较大影响。通常以顶面(Top)定义,出图中称A面。 3.6.焊接面(Solder Side) 与印制电路板的元件面相对应的另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元器件较为简单。通常以底面(Bottom)定义,出图中称B面。 4.设计出图规范 4.1.电原理图设计出图规范 4.1.1.电原理图用图纸格式 电原理图用图纸格式应符合我所规定的图纸格式,详见附录一。 4.1.2.元器件的图形符号 电原理图中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应符合我所制定的“电原理图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之标准,详见附录二。整套图纸中,同一种元器件所用的图形符号应一致。 4.1.3.各元器件的文字符号 电原理图中元器件的文字符号应符合我所制定的“电原理图、电路板图用元器件的文字符号”之标准,详见附录三。整套图纸中,同一种元器件所用的文字符号应一致。 4.1.4.文字符号的字体及大小 电原理图中元器件的文字符号字体为:宋体,字形为:常规,大小

电源安全规范

通信电源操作及施工安全规范 1.通信设备电源操作安全规范 1.01业主侧通信电源供电设备、配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的电源操作严格按合同工 程界面操作,界面规定哪些设备电源操作由用户执行必须由业主或业主指派人员完成,施工人员严禁代为操作。 1.02电源使用前必须向电源设备业主提出加电申请,经业主同意后方可使用, 设备加电现场业主应指派电源工程师协助和监控,通信电源操作应服从业主监控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1.03设备加电操作人员应具备必须的电工技能,严禁无证操作。 1.04受电设备应按照设计文件或者业主电源规划接入供电(配电)设备指定位 置,确保供电(配电)设备正确地给受电设备供电。 1.05设备加电前必须先用测量仪器检查电源连接系统符合安全要求:供电回路 相互和对地均无短路现象,接电联接牢固可靠,供电设备的输出开关断开且输出电压正常,额定输出电流满足受电设备需求,受电设备全部电源开关断开,受电设备内部无短路现象等。 1.06通信电源设备操作流 设备加电流程: 第一步:供电设备加电: 动作:闭合输出开关;确认:供电输出电压正常; 第二步:配电设备加电: 动作1:配电设备输入开关闭合;确认:配电设备配电开关输入电源正常; 动作2:配电设备输出开关闭合;确认:配电设备配电开关输出电压正常; 第三步:受电设备加电: 动作1:受电设备输入开关闭合;确认:受电设备配电部分指示灯显示正常,

风扇、告警工作正常; 动作2:业务框电源模块开关闭合;确认:电源模块电源指示灯显示正常; 动作3:单板插入业务框母板插槽(打开单板电源开关);确认:单板电源指示灯显示正常; 附流程图: 1.07.02 设备断电流程 设备断电应取得业主同意,并在业主指派的监督人指导下根据断电的需求断开对应设备的开关,业主侧电源设备空开切断应由业主或业主指派人完成,设备断电流程与加电流程相反: 第一步:受电设备断电:

ln电气图纸设计规范终版V

l n电气图纸设计规范终版 V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目录

图纸 图纸类别 电气图纸分为三个类别: 柜体图纸:如MCP、VFP、SW、HMI、JB等标准柜体,包括柜内布局图、电源分配图、通讯图、接线图、柜体本体图、BOM等。 区域图纸:包括柜体间电源连接图、网络连接图、特殊线缆图、接地图等。 工位图纸:工位内各夹具、设备、模块、阀岛、传感器等连接图。 所有图纸中涉及到标准柜体(其中包括 MCP/VFP/HMI/PB/BS/SW/JB/TS/TJB)的名称时,需使用全称表示,如EC-BMP-B1-UB1-010&030-MCP01;机器人控制柜、焊接控制柜、涂胶控制柜、螺柱焊控制柜、修磨器、阀岛、IP67模块、电机、区域扫描仪、光栅、光栅复位盒、急停盒等均使用简称,如UB1-010-RC01。 图框 a.绘图区 b.行坐标 c.FOTON Logo d.供应商Logo e.供应商公司名称 f.图纸状态,详见下表 h.FOTON电气工程师 i.FOTON负责人 j.供应商电气工程师 k.供应商负责人 l.项目名称(北京多功能工厂S700项目) m.图纸名称

o. 图纸编号 p. 区域编号 q. 创建日期。图纸首次创建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r. 完成日期。文档完成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s. 图纸版本号。编号采用英文大写字母,按A 、B 、C …依次排序 t. 更改日期。当前版本图纸更改完成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u. 文档类型。 图- 1 图纸编号规则 图- 2区域编号规则

Candence原理图库设计指南

原理图库设计 一,工具及库文件目录结构 目前公司EDA库是基于Cadence设计平台,Cadence提供Part Developer库开发工具供大家建原理图库使用。 Cadence 的元件库必具备如下文件目录结构为: Library----------cell----------view(包括Sym_1,Entity,Chips,Part-table) Sym_1:存放元件符号 Entity:存放元件端口的高层语言描述 Chips:存放元件的物理封装说明和属性 Part-table:存放元件的附加属性,用于构造企业特定部件 我们可以通过定义或修改上述几个文件的内容来创建和修改一个元件库,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创建元件库则更直观可靠一些。 二,原理图库建库参考标准 1,Q/ZX 04.104.1电路原理图设计规范-Cadence元器件原理图库建库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元件库的分类基本要求和划分规则,元器件原理图符号单元命名基本要求和规则,元器件原理图符号单元图形绘制基本要求和规则。 2,Q/ZX 04.125 EDA模块设计规范 此标准规定了全公司基于Cadence设计平台的EDA模块库的设计标准。 3,Q/ZX 73.1151 EDA库管理办法 此标准规定了公司统一的基于Cadence设计平台的元器件原理图库,封装库,仿真库和相应PCBA DFM评审辅助软件V ALOR的VPL库及相应的元器件资料的管理办法。从此标准中我们可以知道VPL建库流程,建库过程的各项职责以及VPL库的验证,维护等管理办法。4,Q/ZX 73.1161 EDA模块库管理办法 此标准规定了全公司基于Cadence设计平台的EDA模块库的管理办法。 三,原理图库建库step by step 第一步,建库准备 在打开或新建的Project Manager中,如图示,打开Part Developer。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V1[1].0)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编号版本号 1.0 拟制杨钟青杨华审核批准 1.目的 规范电气设计图纸的出图。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电原理图、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电路板印制板、接线图等图纸的设计出图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的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为检验人员检验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提供读图方便,为生产人员读图的正确理解提供方便。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设计人员设计电原理图、电路板印制板、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接线图等出图时应该遵循的要求,适用于煤科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监控所的所有硬件设计之图纸。 3.定义 3.1.电原理图(Circuit Principle Scheme) 亦称“电路图”,能正确反映电路电气联系实际情况的图。由电路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文字、字母、连接线段、接线连接点等绘制。 3.2.印制电路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亦称“电路板印制板”,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元件或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的印制板。 3.3.电路板(Circuit Board) 在印制电路板(PCB)上安装焊接上元器件的成品、半成品。 3.4.电路板图(Diagram of Circuit Board) 本规范中电路板图专指用于元器件安装的布置图。 3.5.元件面(Component Side) 安装有主要器件(IC等主要器件)和大多数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器件复杂,对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流程有较大影响。通常以顶面(Top)定义,出图中称A面。 3.6.焊接面(Solder Side) 与印制电路板的元件面相对应的另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元器件较为简单。通常以底面(Bottom)定义,出图中称B面。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总3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0目录 0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标准或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3规范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术语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板材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元件库制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绘制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前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网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PCB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丝印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测试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成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电源施工安全规范

通信电源施工安全规范 1、通信电源安装人员必须是电工专业人员,严禁无证施工。 2、通信电源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场施工必须取得业主的同意,施工中应有业主和工程监督人员监督施工。 3、通信电源施工前必须检查保证施工场地环境符合电源设备施工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要求,如通风,湿度,温度,尘埃指数,地板承重力,抗震能力,接地系统等。 4、通信电源作过程中严禁将手,脚,头部以及其他可导电物体伸入设备内部引起电源事故和危及人身安全,需要人手进入设备内部作的,人体应有绝缘防护措施。接触或接近通信电源的金属工具除接触面外,裸露的金属应全部缠绕胶带绝缘。 5、通信电源作出现事故时应迅速按业主和我司重大事故处理流程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处理汇报。 6、通信电源施工前必须保证电源设备以及连接设备的所有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并在开关处设有“停电作业,严禁合闸”等警示牌并做好防护隔离,场地出入口,门等也均需设置警示牌,现场设专人监控,保证施工安全。 7、通信电源施工需高空作业,工具材料应妥善放置,防止跌落引起人身伤害和设备故障,现场设有专人看护和防护措施,严禁无证无看护施工。 8、加电作业或连接设备已带电运行中施工,施工前必须得到业

务电源主管部门和连接设备维护部门的同意,电源割接方案应得到业主批准并严格遵照设计文件和客户电源规划执行。 9、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禁止私自更改设计和不按设计施工,如设计文件指导存在问题应联系设计人员,在设计人员指导下施工。 10、施工前必须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使用电源的电压,电流等,保证电源参数符合用电要求,严禁使用未知,未测量电源。 11、蓄电池沉重,必须要小心搬运,避免电池跌落造成电池损坏或砸伤人人员,电池组串联时极性一定要正确,电缆和电池接线柱应紧固联接,使用工具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接线柱之间的短路。蓄电池是化学物品,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如果发生化学物体溢出,应迅速清理现场,加强通风; 12、施工使用的工具、材料应佩带牢固或妥善放置,严禁施工中将金属工具或其他物品放置在电源设备上或内部,防止物品意外滑落或掉落导致电源事故。 13、通信电源设备的电源汇流排正负极必须有明确标记区分,连接的电源线同一极性的颜色应统一,不同极性的颜色必须区分。汇流排的标识和电源线颜色应符合业主要求。

电气施工技术要求

电气施工技术要求 电气部按SEI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规范及附件进行施工验收,当业主、设备厂家和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时,按要求执行。主要技术标准细节如下: 1 接地装置安装 .新敷设接地网与原有接地网贯通,接地极埋深0.8米以下 .所有正常不带电金属外壳及图纸中要求的接地点均应可靠接地。进行各点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值的要求(R≤4欧姆),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接地电阻值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值时,应增加接地极或增加降阻剂用量。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必须在晴天之后三天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量应采用恒电流电压测量法。 .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应有断接卡且用螺栓连接并符合规范要求,连接后必须做导通性试验,确保设备的可靠连接,并做好记录。 .接地线之间、接地线与接地极之间如采用卡套连接,必须卡连牢固,如采用焊接,焊缝应双面焊,焊缝应密实,无假焊、气孔,表面应光滑,焊后应清除焊渣并沥青防腐,焊缝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符合规范要求)。 .回填土必须使用电阻率较低的细土,并夯实。 .接地极、接地线回填时,须经质监站和招标单位确认。 .接地线施工应分段施工、接地线敷设完之后,应尽快回填并夯实。 .接地装置安装时以施工图纸为依据,严格执行总承包商的安装及验收标准和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2 变压器安装 .变压器运输前,必须查看运输道路,应满足汽车运输的要求,必要时,运输道路应铺盖碎石、细砂子,汽车运输时必须封车。 .运输吊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统一指挥。 .电缆、母线槽同变压器连接时,不应给变压器出线端子施加额外应力。 .附件安装应按生产厂资料要求进行。 .变压器应可靠接地。 .本装置采用全密封节能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因此安装前无需吊芯检查。 .变压器投运前必须按规定做交接实验且符合要求. .变压器(10/)运行时,二次测必须接地。 .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全电压冲击合闸,冲击3次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励磁涌流不引起保护装置误动。 .变压器并列前先核对相位。 .带电后,检查本体及附件所有焊缝和连接面,不应有渗油现象。

原理图设计规范(1)

原理图设计规范

目录 目录-------------------------------------------------------------------------------------------------------------2第1章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3 1.1目的-----------------------------------------------------------------------------------------------------------3 1.2基本原则-----------------------------------------------------------------------------------------------------3 1.2.1原理图设计前的方案确定和基本原则-------------------------------------------------------3 1.2.2确定核心CPU-------------------------------------------------------------------------------------3 1.2.3参考成功案例--------------------------------------------------------------------------------------3 1.2.4对外围器件选型-----------------------------------------------------------------------------------4 1.2.5设计外围电路--------------------------------------------------------------------------------------4 1.3版面设计-----------------------------------------------------------------------------------------------------5 1.3.1图幅--------------------------------------------------------------------------------------------------5 1.4元件符号及参数设置标准-------------------------------------------------------------------------------6 1.4.1常用元件位号命名规则--------------------------------------------------------------------------6 1.5元件符号-----------------------------------------------------------------------------------------------------6 1.5.1电阻参数描述--------------------------------------------------------------------------------------6 1.5.2电容参数描述--------------------------------------------------------------------------------------8 1.5.3电感、磁珠参数描述-----------------------------------------------------------------------------9 1.5.4二极管---------------------------------------------------------------------------------------------10 1.5.5三极管及场效应管------------------------------------------------------------------------------10 1.5.6其它器件------------------------------------------------------------------------------------------10 1.6元件选择---------------------------------------------------------------------------------------------------10 1.6.1元件库选取---------------------------------------------------------------------------------------10 1.6.2元件放置要点------------------------------------------------------------------------------------12 1.7多张原理图------------------------------------------------------------------------------------------------13 1.8版面布局---------------------------------------------------------------------------------------------------13 1.8.1网络标号命名------------------------------------------------------------------------------------16 1.8.2总线式原理图画法------------------------------------------------------------------------------17 1.8.3CPU画法标准------------------------------------------------------------------------------------17 1.8.4其他------------------------------------------------------------------------------------------------18 1.9注意---------------------------------------------------------------------------------------------------------19 1.10复杂电路设计技巧-------------------------------------------------------------------------------------20 1.11原理图检查-----------------------------------------------------------------------------------------------21 1、原理检查:-------------------------------------------------------------------------------------------21 2、BOM检查:-----------------------------------------------------------------------------------------21 1.12原理图评审:---------------------------------------------------------------------------------------------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