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财政学复习精要(填答案版)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学复习精要(填答案版)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学复习精要(填答案版)

非财税专业

2016-17(1) 《财政学》复习精要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三、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外部性(外部效应):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3、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试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思路与要点:(1)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资源配置就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3)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结合实际试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思路与要点:(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

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

三、名词解释

1、庇古税:是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收。

2、纯公共产品:是指同时具备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收益的非竞争性,并且又是由公共部门供给的产品。

3、消费的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4、受益的非竞争性:是指一旦公共产品被供给,任何人都不必通过竞争出价就可以获得对产品的消费。

5、混合物品(准公共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也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即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部分的公共制度性的产品。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公共产品是指不能排除非购买者享受其收益并能由大量消费者分享其收益的产品。

其特征包括:消费的非排他性,收益的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私人供给公共产品模式需要哪些条件?

(1)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

(2)具备完善的排他性技术

(3)政府提供交易的产权制度保障

五、论述题

1、简述外部性的定义及其类型。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个人经济或非经济的行为会对其他人的境遇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未通过任何明显的协议得到补偿。

外部性从影响的结果来看,它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没有反映在价格中的除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获得的的收益。负外部性也被称为外部成本,是指没有反映某一产品的市场价格中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承担的成本。

2、试述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1)公共部门供给

公共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合理性:

从需求角度看,由于公共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及其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每个人都有动机隐藏自己的消费欲望与支付意愿

从供给角度看,许多公共品在具有公共品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外部性,使得由市场来提供纯公共品,必定会供给不足

(2)私人部门供给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动机:

一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界定并规制资本利润率水平,私人资本在看得见的资本利润情况下,主动进入提供公共产品;二是由于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为了解决公共支出不足的矛盾,政府有意识的降低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的门坎,以一定的利润水平作为“诱饵”,以制度性的安排促进私人供给公共产品。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品的条件:

(1)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

(2)具备完善的排他性技术

(3)政府提供交易的产权制度保障

(3)第三部门供给

第三部门供给的优势:

创新优势,贴近基层、了解基层的优势、灵活优势和效率优势

第三部门供给的方式:

(1)独立提供公共产品

(2)与公共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3)与市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3、举例分析矫正外部效应的常用措施。

(1)庇古税:是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收。例如向化工厂的经营者征收每单位产品的税款,就会使其考虑外部性代价,进行有效率的生产。

(2)矫正性补贴:它是政府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在最优产量水平上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如企业排污给河流造成污染,政府可以向企业供给补贴,鼓励其改进上乙开减少排污。

(3)科斯定理:明确产权界定,只适用于外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的少数外部性。

(4)政府管制:由政府立法制定标准,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违法者受到法律制裁。

(5)许可证制度:如拍卖企业污染许可证

第四章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

三、名词解释

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

5、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智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6、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

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干预政策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上。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财政支出增长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就业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

五、论述题

1、论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重要意义。

这种分类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联系财政职能,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皮考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论的主要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梯度渐进增长的特点。在正常年份,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征收的税收也会上升,其相对于GDP的增长额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的上升成正向关系,这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但当社会经历危机(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而公众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这时财政支出会替代部分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当社会危机结束之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往往不会低于危机以前的水平。这就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导致财政支出呈现梯度渐进增长的态势,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三种效应来体现:(1)替代效应。是指国家经历危机时期,财政支出大量增长而替代私人部门支出的现象。(2)审视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危

机时期,由于暴露出了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而导致政府增加财政支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现象。(3)集中效应。主要是指中央政府为应对社会危机而集中财力的现象。

3、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投资支出在社会总投资中应占较大的比重。交通、通信、水利等经济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私人部门不愿投资,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加速经济起飞。在进入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私人产业部门逐步兴旺发达,资本存量不断扩增,私人企业和农业的资本份额增大,那些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较大外部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此时,尽管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相对比例却下降了,而且政府投资也开始成为日益增长的私人投资的补充。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阶段,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因为在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新经济基础设施,加大社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因此,这一阶段财政支出将侧重不断增加的教育、环保、安全、卫生与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水平将超过其它方面支出的增长水平,也会快于GDP的增长水平。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履行政治、社会职能所形成的支出。主要包括文教科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等。

2、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3、基础产业:是指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的产业,或者说是那些由于它们的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国民经济增长机会损失的产业。

四、简答题

1、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必要性和特点

必要性:(1)促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结构(3)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4)有利于引导非政府投资

特点:(1)投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进行筹资(3)投资领域方面,政府投资由于其更加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因而其投资侧重那些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即主要投资于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环境保护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五、论述题

1、结合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主要区别评述我国政府投资的现状及改进。

(1)投资目标不同。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非政府投资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的,因此,追求赢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最主要动因之一。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当然,政府的投资也需重视经济效益,一旦政府投资明确了方向,在其具体使用投资资金时,就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衡量其经济效益。

(2)资金来源不同。非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社会筹资,但筹资是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投资规模往往是有限的。而政府投资则相对宽松一些,通常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通过财政拨款来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进行筹资,因而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投资领域不同。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非政府投资通常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投资期限短、见效快的项目进行投资。而政府投资由于其更加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因而其投资侧重那些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即主要投资于外部效应较

大的公用设施、能源、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环境保护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3、简述试述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是为人类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所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粮食和各种农副产品。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二是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上游产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与否会影响整个社会物价的稳定,农业发展的稳定与否,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三是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农业劳动力就可以转移到工业及其他行业,从而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产业。在农业生产领域,除了少数的工厂化设施农业受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外,大多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作物都会受到气象灾害、病虫灾害的强烈影响,由此造成农业生产有很强的自然风险,总是处于频繁的波动之中。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自然特点还直接导致了市场风险的产生。这是因为农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周期较长,且在生产周期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二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产品价格,本期产品价格又决定下期的产量。这样就导致了农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滞后,农业生产者难以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及时的判断和调整,以规避市场风险。由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农业生产难免周期波动。农业部门为了克服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必须不断提高其投资和物质装备水平,为了生存和发展,农业需要比非农业部门有更高的投入。

(3)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且消费偏好的同一性特征容易导致“消费性陷阱”和“谷贱伤农”。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因此经常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农产品的供给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加上人们的偏好也具有同一性,因而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有限的。即使价格下降,农产品的消费也不可能很高,价格降到一定程度,还会形成“消费性陷阱”,即价格再降,农产品消费已不可能提高。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还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谷贱伤农”,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

(4)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由于直接经济效益小,所以投资农业往往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不但不具备吸引外部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的能力,而且在农业内部也难以阻止资金和人力资源大规模地转出。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很难保证农业的正常资金投入,结果将危及农业的基础地位。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2、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者暂时或水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因失业而丧失收入来源时给子一定的资金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4、完全基金制: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的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

5、部分基金制:是指当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受保人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储备基金,以满足未来保障的需要。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与主要内容。

基本特征:(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2)参与上的强制性。(3)制度上的立法性。(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5)分配上的互济性。

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抚恤。

2、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主要类型?p116

类型:(1)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瑞典、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

(2)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

(3)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苏联、东欧、中国、朝鲜、古巴

(4)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智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3、财政补贴的积极规模效应。

(1)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带动社会资金来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促进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经济社会稳定效应。

第七章财政收入一般理论

三、名词解释

1、受益原则:是指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益相联系。

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五、论述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②经济结构因素;③分配制度与政策;④价格因素;

⑤财政政策因素。

第八章税收基本原理

三、名词解释

1、超额累进税率:即把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

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最后加总各等级应纳税额。

2、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起点,即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则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3、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在全部课税对象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即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只对按标准减去一定数额免征部分后的余额征税。

4、税负转嫁: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经济现象。

5、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但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6、税收超额负担:是指因国家征税而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给纳税人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7、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四、简答题

1、何谓税制?构成税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包括税收基本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税收管理体系、专项管理制度、征收管理办法、工作制度等。国家按一定的税收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

基本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

2、结合图形简述拉弗曲线的主要内容。

(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

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

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

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

论上证明是可能的。

五、论述题

1、举例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方式和一般规律。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经济现象。税负的归宿是指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方式:前转,例如厂家通过提高商品出厂价格,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后转,例如零售商想方设法压低进货价格

散转,例如批发商提高售价,同时压低进价

消转,例如厂家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税收资本化,折入资本例如土地购买者将预期应纳土地税折入资本,将税负转嫁给土地出售者,表现为地价下降

一般规律:(1)商品课税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广的税种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税种不易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易转嫁、从量课征的税负不易转嫁。

第九章税收制度

三、名词解释

1、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税收组成体系及各种征管法令、制度等的总称。

2、商品课税:所有以商品和劳务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的总称。

3、所得课税:以纳税人的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4、特别财产税: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主要包括土地税、房产税等税种。

五、简答题

1、增值税的三种类型有何不同?

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增值税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三种类型增值税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征增值税时,对企业当年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进行税务处理。生产型增值税一般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收入型增值税可以部分抵扣,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全部抵扣。

由于计税依据有差别,因而不同类型增值税的收入效应和激励效应是不同的。从财政收入着眼,生产型增值税的效应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激励投资着眼,则次序相反。

2、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

①课征普遍②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③实行比例税率④计征简便⑤税负可以转嫁

3、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4、课税有弹性

功能:

第十章非税收入管理

三、名词解释

1、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依法利用政府

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

2、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设备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者或管理对象所收取的费用。

3、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4、两部定价法:是定额定价和从良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

5、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五、论述题

1、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立法层级和政策制定机关不同。税收由全国人大立法、依法征收,非税收入则主要由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立项征收。因此,税收的立法权限相对集中且层次高,而非税收入的立法权限(或政策制定权限)比较分散且层次低。

二是立法和政策制定的程序不同。税收的立法或制定程序非常规范和严格,“提出立法方案、审议、表决通过和公布”四道程序缺一不可,而非税收入则不然,政府或几个甚至一个职能部门,就可以立项征收。

三是征收机关不同。尽管两者的征收主体都是政府,但具体执行机关不同。税收由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征收,具体征收主体固定;非税收入则由政府的有关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取,具体征收主体多元且不固定,新生或派生征收主体的可能性非常大。

四是运作和管理方式不同。税收的运作管理比较规范、科学,实行征、管、查三分离,且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管理形式单一;而非税收入的执行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集征、管、查于一身,且管理形式较复杂,我国转轨时期有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是部门和单位自收自支的。

五是分配方式不同。税收具有无偿性,税收交纳与享受公共服务并不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而大部分非税收入应以执收部门付出某些服务为前提,对应关系较明显。

2、结合实际论述政府收费的理论依据。

政府收费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者或管理对象所收取的费用。政府收费是公共部门提供有偿服务所取得报酬、

或者是公共部门支配、管理特定社会资源的价格。政府收费的目的是补偿项目成本,所以只就与受益方实际获益相对应的成本收费,不得收取与项目的全部成本相对应的费用。从财政分配的角度讲,政府收费是一种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行为,是凭借国家权力所获得的收入,从本质上看也是财政性资金。从政府行为角度来看,政府收费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是管理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某些特征,它既作用于经济领域、社会文化领域,又作用于政治领域,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按收费的性质划分:归费、使用费

(2)按收费的主体划分:行政行收费、事业性收费

(3)按收费的经济效应划分:限制自然垄断的收费、市场准入性收费、校

正外部不经济的收费。

第十一章政府债务管理

三、名词解释

1、政府债务:就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2、直接负债(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负债。

3、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4、国债依存度:反映的是当年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五、论述题

1、衡量一国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

(1)国债规模总量指标

(2)国债规模监测指标

包括①国债借债率

②国债负担率

③国债偿债率

④国债依存度

2、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①弥补财政赤字;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经济运行。

3、国债市场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1)实现国债的顺利发行和偿还

(2)合理有效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

①国债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债市场拓宽了居民的投资渠道

③国债市场是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渠道

④国债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最重要的操作工具

第十二章政府预算

三、名称解释

1、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单式预算:是把一个预算年度内的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编成一个收支预算表。

3、复式预算:是把一个预算年度内的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汇编成二个或两个以上收支预算表。

4、零基预算:是指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的要求、财力状况、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当年预算收支,而不考虑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

5、部门预算: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行使职能的需要,从基础预算单位编制,逐步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6、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预算原则

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统一性、年度性

第十三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三、名词解释

1、分税制: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加以明确界定和划分,从而使各级财政都在法律规范的体制框架之内行使职责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区域之间的横向不平衡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百度)

四、简答题

1、如何在各级政府间划分财政职能?

五、论述题

1、评述财政分权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1)地方政府更熟悉地方居民的偏好

(2)财政分权鼓励政府之间竞争

(3)地方政府更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创新能力

缺点:(1)地区间外部性

(2)公共产品提供的规模经济

(3)缺乏效率的税制

(4)征税的规模经济问题

第十四章财政政策

三、名词解释

1、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现实情况,灵活改变税收和财政支出,以达到实现总供求、熨平经济波动的目标。

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应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3、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增加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促使经济自动恢复活力。

4、补偿政策:指的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出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五、论述题

1、“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的特点比较。(???)

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①它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即以经济本身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的政策;②它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的手段;③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④它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补偿性财政策的特点是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而是依据经济的衰退或高涨实施赤字预算的膨胀政策或盈余财政的紧缩政策,两相配合,彼此补偿,实现整个经济周期内的财政收支平衡。

2、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方向,财政政策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际进行论述。

(1)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过热和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使国家财政分配活动

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性也不产生紧缩性后果的政策。

3、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并列举各种配合方式。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财政分配在各种分配手段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影响较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影响的力度要大得多。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不同

消费需求包括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通过个人所得税,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银行主要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作货币的能力,而中央银行则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政策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产生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总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的中的作用不同,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可能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1)“双松”政策组合,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

(2)“双紧”政策组合,即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

(3)“松紧”政策组合,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

(4)“紧松”政策组合,即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

材料题复习导向性原理:

1.行政管理费(p89)、优化财政支出结构(p72)、政府预算管理(p241)、财政职能(p15)等财政学原理的具体运用

2.行政管理支出费用的内涵、特点与行政管理费用控制等基础知识的具体运用。

3.财政补贴理论(p123)、市场失灵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等对某项政府补贴政策的分析和评价(p125)。

4.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p112)、内容(p113)、投资运作等原理的分析运用(p114?)。

5.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筹资、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和公共品供给模式等在社会保障改革方面的运用。

6.市场失灵理论、外部效应理论(p38)以及矫正外部效应的常用措施在某项负外部效应中的具体运用。(p39)

7.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p7)、财政职能理论(p15)、社会保障支出理论在调节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运用(p112)。

8.税制要素(p154)、税制模式理论(p150???)与个人所得税改革(p179)。

9.税制特征、税负转嫁与归宿、税收效率与公平等在税负公平性方面的分析。题型:

单选20*1’

名词解释5*2’

简述题4*5’

材料题3*10’

论述题2*10’

财政学复习题(名词解释辨析简答及答案)

财政学 一、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混合品: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又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产品为“混合产品”。 外部性: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政府失灵:它是指政府无力,或者不能达到相应公共目标,或者损害了市场效率,或者自身低效率运行的行为。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投资项目)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方案,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评价一个项目时,其成本和收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宏观税负:(总体税负)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参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所集中的价值总量。 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税收收入总额。 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100%。 国家预算: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政府采购: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规费:指国家机关向居民或法人提供特定权力或特殊服务而定向收取一种经济补偿或报酬,如工商执照费、商标注册费、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商品检验费以及护照费和刑事、民事裁判费等等。 分税制:分税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关系的制度。 税负转嫁:指的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不一致。 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负转嫁的最终结果。 二、概念辨析 1.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增值额等于工资薪金、租金、利息、利润和折旧数之和。从总体经济看,这一税基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它对资本品不予抵扣,是对资本品的重复计征;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的数额,再减去本期所购的资本品后的余额作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从总体经济看,增值额只包括全部消费品的价值,不包括资本品的价值。 ps生产型增值税不扣除资本品的折旧,收入型增值税扣除资本品的折旧,消费型增值税则扣除本期所购的资本品的价值。在税率相同的条件下,生产型增值税的财政收入最多,收入型次之,消费型最少。 2.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百科)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3.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 商品课税: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主要税种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所得课税:征税对象是扣除了各项成本、费用开支之后的净所得额; 主要税种为:现行个人所得税;现行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4.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将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它既包括政府购买开展行政事业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以及相应支付的工资费用,也包括政府投资性活动对物质资料的购买和工资性支出。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 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 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 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 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 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 算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最新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课税对象: 3、税负转嫁: 4、国际重复征税: 5、分税制: 二、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8、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 9、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分期逐步偿还法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偿还法 10、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只有A是 11、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A、有偿性 B、自愿性 C、灵活性 D、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A、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A、累进的所得税 B、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出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财政学练习题1及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是下列各项中,(B)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A出现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 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B)。 A弥补市场失灵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D加强法制 3.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通过(D)的方式体现出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 A招标B贷款C引进外资D补贴 4.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可以(A)。 A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5.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

6.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是(C)。A增加税收B减少财政转移支付 C增加支出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7.“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是(B )提出来的。 A配第B斯密C瓦格纳D凯恩斯 8.一国政府制定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是(C)。 A税收法律B税收原则C税收负担D税收机构 9.收费也是政府参与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D)。 A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B临时性、区域性和有偿性 C特定性、福利性和随意性D自愿性、受益性和普遍性10.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A )。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1.买主在购房时,将该房未来的应纳税款从房价中扣除,这样,该收款实际上由卖主承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D)。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2.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B)。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从价税与从量税 13.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B)。 A筹集建设资金B弥补财政赤字C调节收入分配D调节经济运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试卷四

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治理垄断所产生效率损失问题的措施是( ) A、征税 B、反垄断立法 C、公共定价 D、取消区域间的竞争壁垒 3.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承担。 A、农民个人 B、国家财政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4.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量为( )。 A、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B、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纵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C、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的加总。 D、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中的最大数量。 5. 如果假定各个人收入的边际效应是一个常数,()原则意味着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收取等量的税。 A、比例牺牲 B、最小牺牲 C、均等牺牲 D、以上都不对 6.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7.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 A、边际成本定价 B、二部定价 C、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A、奢侈品 B、耐用消费品 C、高档消费品 D、生活必需品 9.关税依其课税对象的性质属于()。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10.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 A、财政性资金 B、信用资金 C、企业资金 D、闲置资金 11.政府预算由()负责审批。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地方政府

财政学第三章政府预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政府制定财政预算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完成政府财政政策目标而确定财政活动重点及其优先顺序,并且据此监控财政活动进程。() 2、1945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局局长史密斯提出了政府预算八原则,或称为预算管理原则,是对传统预算原则的完全替代。() 3、按政府级别分类,可把预算划分为总预算和分预算。() 4、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不主张政府实行赤字预算,主要出于两种基本考虑:一是政府财政出现赤字就要发行公债,发行公债不仅会减少私人投资,而且还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二是财政赤字本质上属于经济生活中的巨大浪费,应该严加控制。() 5、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认为,不管国民经济形势如何,政府坚持保持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不仅不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而且能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6、提倡“非平衡预算”的经济学家,不仅反对年度预算平衡,而且并不指望政府在使预算发挥熨平经济周期作用的同时,实现预算的周期平衡。() 7、单式预算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将政府各种财政收入与支出分别汇集,并分别编入各自的预算报表内。(2)按照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分别进行总额预算。()

8、美国预算周期的特点是,在日历年的每一个时间点上,都有3到4个预算周期并存运行。() 9、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作为独立的立法机构,它与总统在预算决策的最终决策活动中起着几乎同等的作用。国会和总统之间这种相互制约的政府预算制度,实际已经把政府财政活动、尤其是财政支出活动置于国民、代议机关的监控之下,该制度在防止政府预算规模失控,减少财政资源的浪费,约束个别官员、政府机构的随意性行为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10、美国政府的预算的执行要遵循严格的法律和程序进行,各类政府部门只能按照法定拨款数额组织各自的开支,不能超过预算授权,但是,某些开支活动可以不按照国会预算审议结果所规定的用途或目的进行。()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以下对于预算的描述正确的有() A、预算是关于政府的收入和开支计划 B、预算是关于政府借款或偿还借款的计划 C、预算说明公共财政活动对国民经济生活的影响 D、预算说明预期国民经济活动对公共财政的影响 E、预算是关于政府财政活动的一种历史记录 2、按照古典经济学及其预算平衡理论,政府进行其财政预算编制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A、预算的完整性 B、预算的年度性 C、预算的灵活性 D、预算的可靠性 E、预算的公开性 F、预算的明确性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与基本特征。 财政就是一个经济范畴,就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就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 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她性与非排她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她性与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与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与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与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与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就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决定。 3、政府的性质与运行机制决定了她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五、什么就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与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与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与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就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比,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第三章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因素:财政就是否稳定、政体结构与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

财政学复习题(含答案)

财政学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 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各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就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手牵动着去实现社会福利。简而言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帕累托效率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及政府失灵的表现 ?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失灵的表现什么?答:(一)政治家往往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俘虏,而不管大多数人的利益。(二)政府行动往往不能或不肯按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最优方案。(三)政府官员的目标往往是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四)政治家和政府官员谋求的是他们自身的内部私利(五)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也同样不能解决。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答:(一)外部效应的存在(二)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三)垄断(四)信息失灵 (五)对非市场性目标无能为力(六)市场不能解决经济稳定问题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财政学复习题 答案

财政学复习题答案

1.你关注哪些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答:关注财政现象:如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基本生活保障、铁路工程、水利工程。财政问题:1、缺乏财政公开的动力;2、财政透明缺乏法律保障;3、政府预算过程中公开性差且公开的财政信息质量差;4、财政预算编制审议过程的严谨性弱。 2.财政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收支活动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与意义;中位选民定理;唐斯模型的描述、含义与局限 答: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造成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缺陷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但是政府

也存在政府干预失效,政府失灵表现在: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意义:民主制度要正常运行,要求人们的偏好实质上是一致的。中位选民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位选民偏好的方案获胜。唐斯模型:在代议制民主中,各个党派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在代议制民主中:政客理性表现在追求选票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利益最大化,选民选举议员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4.公共产品一定要由政府提供和生产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于提供纯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各种财政收人形式中,()不属于强制性财政收入。 A.国有企业收人B.规费收入C.税收收入D.债务收入2.()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 A.行政管理支出B.社会文教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国防支出3.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收入。 A.各项税收B.利润C.收费D.债务 4.在我国财政预算收支科目设置上,对于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的处理方法是:()。 A.两者都列入财政支出B.企业亏损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价格补贴列支 C.两者都冲减财政收入D.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列支 5.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财政收入中被称为()。 A.使用费收入B.规费收入C.特许费收入D.劳务费收入 6.( ) 的税负转嫁方法是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在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再从事经济交易。 A.税收前转 B.税收资本化C.税收后转 D.税收消转 7.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主要是()。 A.预算盈余B.发行新债收入C.税收收入D.利润上缴收入8.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不利。 A.累进税制 B.比例税制 C.定额税制 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9.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B.农轻重C.基建与更改D.工业与农业 10.发行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式,从()开始。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在以下财政支出项目中,用于转移性财政支出项目的是()。 A.公共工程投资B.国防军费开支C.事业费支出D.失业救济 12.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是()。 A.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低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盲目性和失灵现象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D.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成本过高 13.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规费收入 14.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有利。 A.累进税制B.比例税制C.定额税制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 15.从价值形态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固定成本CB.可变成本VC.剩余价值MD.以上都不对 16.将下列概念按其范围从大到小排序。() A.国债公债外债B.公债国债外债 C.外债国债公债D.公债外债国债 17.有偿性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C.发行公债D.教育附加费18.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与答案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闭卷时间120分钟) 年级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从所给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 最佳选项并填在括号内)。 1. 主张市场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经济的运行,任何对它的干预都是不可取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曼 D.马克思 2. 在财政的职能中,属于公平职能的是()。 A.资源配置 B.监督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D.收入分配职能 3.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 混合物品 B. 固定资产 C. 消费品 D. 准私人物品 4. 购买性支出意味着政府的资金()。 A.脱离了政府的控制 B.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C.可用于购买商品 D.只用于购买劳务 5. 下面哪一项不是公共需要的特征?() A.共同的需要 B.具有排斥性 C.具有竞争性 D.既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也具有负的外部效应 6.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 A.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 B.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也相应增加。 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D.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7. 基尼系数为()时,说明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A.1 B. 0.3-0.4 C. 0.2-0.3 D. 0 8. 拉弗曲线属于()。 A.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给学派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①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②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通过政府的投④③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⑤ 2、分配收入: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③①②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④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3、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五、什么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比,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第三章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因素:财政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3.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九、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各自有何含义?它们对生产、就业有何影响?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货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全国2013年7月自考《财政学》试题和答案00060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财政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6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不论何人消费该种物品都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这种物品是指(A)1-48 A.公共物品B.公有物品 C.私人物品D.私有物品 2.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是(D)1-56 A.征收个人所得税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消除外部性D.控制货币供应量 3.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D)2-65 A.无规律波动B.逐渐缩小 C.基本不变D.不断膨胀 4.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财政支出结构反映出政府财政履行下列哪种职能较强?(B)2-63 A.收入分配B.资源配置 C.行政管理D.公共福利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 ...的是(B)2-76 A.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度量 B.实现良好的经济目的是财政分配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C.宏观效益具有主导决定作用 D.考察财政支出效益时,要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兼顾 6.财政支出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不适用 ...的情况是(D)2-75 A.经济性的效益B.可以用货币测量的财政支出项目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 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3、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五、什么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 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 比,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第三章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因素:财政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 .............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财政从本质上看是属于()范畴。 A. 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封建社会,财政分配以()形式为主。 A. 力役 B.实物 C.价值 D.劳动 3. 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 (C ) B. (C+V) C. (V+M) D.(M ) 4、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是()。 A. 惩罚性和无偿性 B.惩罚性和补偿性 C.强制性和无偿性 D.强制性和补偿性 5、财政起源于财政产生相比较,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长 B.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短 C. 财政起源与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一样长 D. 两者的比较视具体情况而定 6、()是现代干预主义的鼻祖。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阿道夫·瓦格纳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7、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尔顿·弗里德曼 B.詹姆斯·M ·布坎南 C.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 D. . 阿道夫·瓦格纳 8、说明财政运行在历史、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区间的发展取食的研究方法属于()。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静态分析 D.动态研究 9、实证分析也称()。 A.主观分析 B.客观分析 C.理论分析 D.经验分析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政府为了生财 B.政府为了聚财 C.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D.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 1.B 2.B 3.D 4.C 5.A 6.C 7.B 8.D 9.B 10.D 第二章经济形态与政府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自然经济的特征。 A.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B.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C. 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D. 自然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A. 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3、下面哪一个不是计划经济的特征。 A. 国有制占主导地位 B. 经济决策权的部分集中 C. 生产单位从属于行政等级制度 D. 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命令协调经济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