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后题答案

2012年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课本部分问题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想一想,议一议: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在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旁栏思考题:

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吗?

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也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观察与思考: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3)“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略)

3、(1)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施肥?这说明农作物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由于年年耕种,人们在收获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带走了许多,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因此,为保证农产品持续生产,必须给农作物施肥。

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探究:

2、如何保证实验动物的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一致。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用多只鼠妇做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用1只鼠妇做实验会有很大的误差。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2)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3)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4)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这是达尔文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1)请用图解表示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2)假如猫减少了,对三叶草有什么影响?

(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的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三叶草是牛的食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4、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

5、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大量饲养山羊,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旁栏思考题:

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已经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例如,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如果没有动物,许多植物就不能繁殖;消费者能够加快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等。

资料分析: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不易排出,这样就会积累在生物体内;图中的大鱼比小鱼营养级别高,大鱼一生会吃掉许多小鱼,这些小鱼体内的有毒物质都积累在大鱼体内,结果导致大鱼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比小鱼多。由此可见,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2、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D)

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D.草→兔→鹰

3、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生物实验室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的植物和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体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完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

第二章第三节

技能训练:

父亲小时候村边的小河里有许多鱼、虾,稻田中也有不少黄鳝和泥鳅。现在河里和稻田中几乎没有鱼、虾了。这与环境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系。人们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河流和稻田中的水,不利于鱼、虾等动物的生存。

练习:

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地方;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2、画线将每种生物与它所在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

猞猁森林生态系统

扬子鳄草原生态系统

疣鼻天鹅海洋生态系统

鸬鹚河流生态系统

黑斑蛙湿地生态系统

鳗鲡农田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实验:

1、想一想,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则物像向右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正好相反。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同样,观察时只能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上移镜筒也是这个道理。

4、请说出你看清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时,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

当我们通过显微镜看清标本时,光线要经过反光镜的反射,通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最后进入人眼。

练习:

1、判断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3)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4)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2、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周围的同学遮挡了进入反光镜的光线。

3、如果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换成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请问,此时在显微镜下能看清“上”字吗?为什么?

当不透明的纸很厚时是看不清的,因为不透明的纸阻断了反光镜反射的光线。

4、小熊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再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正中央,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下降。接着小熊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小熊的操作有几处错误?请帮助他改正。熊的操作有几处错误?请帮助他改正。

小熊的操作有四点错误: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一定要用擦镜纸擦拭;先对光再观察;在双眼注视下,将镜筒下降至与玻片标本距离很近时方可停止;调焦观察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待看清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几号显微镜?为什

(1)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2)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3)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们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请将细胞的不同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细胞膜 细胞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线粒体 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3、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请你解释医生这样做的原因。

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能量转换时,需要利用氧将细胞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分解,才能将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人体细胞能利用的能量,供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所需。危重病人的各器官、系统功能减弱,因此危重病人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获得的氧、营养物质减少。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就是在给病人补充氧和营养物质,以便细胞中的线粒体能正常工作,使病人尽快康复。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体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2、请用恰当的图表形式表现细胞、细胞核、染色体、 DNA 之间的层次关系。

3、试描述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说说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 ,而DNA 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 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2)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3)同一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

2、皮肤在人体表面直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试说明皮肤中可能

包含了哪几种组织。

皮肤分布在人体表面,有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如果皮肤被划破,我们会感到疼,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皮肤划破处会流血,说明皮肤中有结缔组织。 3、将下面左侧所列器官与右侧构成它的主要组织用线连接起来。 心脏

上皮组织

唾液腺 肌肉组织

股骨 神经组织

大脑 结缔组织 4、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四种组织) (多个器官) (八大系统)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练习:

1、下面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填写组织和器官的名称。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组织: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器官分营养器官(根 茎 叶)和生殖器官(花 果实 种子) 2、“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D)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3、保护组织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什么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掐去一根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还能继续往上生长吗?为什么?

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各个器官的表面。输导组织贯穿在根、茎、叶等器官中,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如果掐去植物一根枝条的顶端,那么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因为在枝条顶端有分生组织。

4、剥一个橘子,在剥的过程中指出构成橘子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橘子是植物的果实,里面有种子。外面有果皮,包括橘子皮、橘子瓣,其中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种子中除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外,还有分生组织等。

5、树皮中有筛管这种输导组织,如果将树皮剥去,植物就会死亡,请说说其中的道理。

位于树皮中的筛管,将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供其利用,如果将树皮剥去,植物的其他器官就会因得不到有机物而导致植物体死亡。 6、与动物体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方面来比较,动物体比植物体更复杂,植物体是由器官直接构成,没有系统。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想一想,议一议:

人体的细胞如果离开人体就很难存活。眼虫也是一个细胞,它为什么能独立生活呢?

眼虫是一个细胞,既具有与人体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又具有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特点。眼虫虽然没有器官和系统,但是它的细胞分化出的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生理机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能运动的鞭毛,有光时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无光时可以通过表膜从外界获取营养。这些结构的存在都有助于眼虫的独立生活。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2、(略,可参考“想一想,议一议”)

3、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虽然草履虫的结构很简单,但是它对外界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能够做出反应。下图中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在甲乙下方的()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甲(←) 乙(→)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甲: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去;

乙: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中去。 (3)结论是: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4、小熊认为眼虫是植物,而萌萌认为眼虫是动物,你认为他俩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查找资料弄清眼虫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小熊认为眼虫是植物,判断依据是眼虫的结构中有叶绿体;萌萌认为眼虫是动物的原因是眼虫有眼点、鞭毛能运动。

其实眼虫是眼虫属生物的统称,在植物学中称为裸藻,在动物学中属于原生动物。因此说眼虫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练习:

1、将下列植物类群与其相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1、 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些绿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鱼缸长期不换水,鱼的排泄物等会使得鱼缸中藻类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

量繁殖,因此鱼缸中的水会逐渐变绿,贴在鱼缸壁上的藻类植物会形成绿膜。

3、有些树干的阴面长着一些苔藓,而它的阳面却没有苔藓生长。这是为什么?

多数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此,树干背阴的一面往往有苔藓生长,而向阳的一面没有。

4、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后,

这是为什么?

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因而严重地威胁苔藓植物的生存。

它的周围就很难看到到绿茸茸的苔藓植物了。

5、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中,哪一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说说输导组织对于陆生植物的生活和生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中,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植物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能力,因而使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想一想,议一议:

莲子是种子,它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呢?

莲子的种皮非常坚硬、致密,把种子密闭起来,既阻挡外面的水分和空气的渗入,也阻挡种子内的水分散失,因此,莲子成熟后可以休眠相当长的时间,只维持微弱的生命活动。这是古莲子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松的球果不是果实。(√)(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中都有胚。(√)

(3)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2、将种子的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3、被子植物具有哪些特点,使它们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

被子植物一般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被子植物的这些特点,使它们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类群。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想一想,议一议:

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是一句农谚,是指种瓜种豆的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前后,气温回升,降水逐渐增多,适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探究:

1、如果事先已经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实验设置2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有必要。如果将2号瓶分别与1号瓶、3号瓶、4号瓶相比较,各自只有1

2号瓶可以分别作为1号瓶、3号瓶、4号瓶的对照,以排除除了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1号瓶和3号瓶各检验一种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吗?

所以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

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倍。你能说出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

(×)

(×)

(×)

(D)

A)

输入的液体中可能含有水分和无机盐,给植物补充水分和提供营养,以促进植物的生长。(2)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类组织?

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疏导组织中。

6、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为什么?

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这一句农谚说的是,对于庄稼来说,它的成活、生长和收获,在于浇水的方式、方法;而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对它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施肥量。这说明了水、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旁栏思考题

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例如,靠昆虫传粉的果树由于昆虫的飞行等活动受到限制,因此传粉不足,造成减产;靠风传粉的果树由于阴雨导致花粉无法随风传播,也会造成减产。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花的结构中,雄蕊没有雌蕊重要,因为它和果实的形成无关。(×)

(2)雌蕊中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2、下面是花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请填写相应的内容。

3、黄瓜、南瓜、丝瓜等植物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如果有机会请仔细观察,并解释这种现象。

黄瓜、南瓜、丝瓜这些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即在同一株植物上,有的花是雄花,有的花是雌花,一般情况下雄花多于雌花。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是雄花。

第三单元第三章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2)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3)气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的上表皮,这有利于气体更好地进行交换。(×)

(4)植物可以通过控制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2、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少水分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3、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在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什么?

避免量筒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分的减少是被植物吸收掉的。(2)两个量筒中的液面会出现什么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插有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低。原因是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比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

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成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入江河、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

第三单元第四章

想一想,议一议

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还间接地为蛙提供了食物来源,因为大多数蛙类的食物是昆虫,而昆虫如蝗虫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实验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是为了做对照实验。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饥饿”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完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主要是淀粉等糖类。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植物体内储藏有机物的组织主要是哪种组织?这种组织的细胞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2、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其他生物就会饿死。可以说,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基石。

4、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呢?你可以就“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

实验的方法:光照是本实验的变量,设计有光照和无光照的对照实验。

实验步骤:①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芥菜子)20粒,两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把小勺,四张餐巾纸,两张黏性标签。②在两个标签上分别写上“有光”、“无光”,分别贴在两个罐头瓶上。将两个罐头瓶放倒,每个瓶中放上两张餐巾纸。用小勺在两个瓶中分别撒上10粒种子,再撒上点水,使里面的纸变得潮湿,拧紧瓶盖。③将“有光”的瓶放在室内有光的地方,将“无

预期结果:“有光”的瓶中的幼苗是绿色的,“无光”的瓶中幼苗是淡黄色的。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技能训练:

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反比,植物离光源越近,

产生的气泡越多。因为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因此可以

得出结论:关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实验结果吗?

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

所以,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

练习:

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2)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挡。(√)

2、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

3、农场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

什么?

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二

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增

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方案。(1)

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2)

将上述植物入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3

“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4)取一叶片,放

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5)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

养皿内,滴几滴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的蓝色出现。

该实验方案中有几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①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其中A组放置氢氧化钠溶液,B组不放置氢氧化钠溶液;②两组

均进行“饥饿”处理,“红色安全灯”应为“绿色安全灯”;③两组同时照光;④两组进行相同的处

理,“水浴加热”应为“隔水加热”;⑤两组进行相同的处理,“葡萄糖”应为“淀粉”。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

想一想,议一义:

有人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不科学。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内的空气。在黑暗

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

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技能训练(P131)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即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

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七年级上) 1、生物的特征: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能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也有种间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寄生、共生。 3、科学探究 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 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1设置对照实验2、设置单一变量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4、编号 (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应再次“检查实验方案”或“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2)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 ....”.,二是一般只 设一个 ..”.因素。 ..“.变量 (3)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4)变量:简单地说,在一组实验中,我们所要探究的那个因素,就叫做变量。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其“温度”就是变量。 (5)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 (6)实验组:一般只控制探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如:在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土壤“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而土壤“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物像的大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物像在视野的位置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一致(抄答案)。 5、视野中的污点判断:在视野出现污点的可能性是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若反光镜上有污点,只能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在视野中出现。对于这类型的题目须用排出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6、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大小有反比的关系。但要注意计算时长度和面积不一样。) 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3、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1、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 第一节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能力与训练标准答案完整版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基础练习 1.D 2.B 3.C 4.A 5.B6.D 7.A 8.B 9.B 10.B 能力提高 11.C 12.C 13.(1)生长与发育现象。(2)生殖现象。(3)遗传现象。 (4)变异现象。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4.(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 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15.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 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拓展练习 16.是生物。证据是能够吸收人们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排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利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 2~3代。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基础练习 1.A 2.A 3.B 4.B 5.C 6.D 7.A 8.B 9.A 10.A 能力提高 11.D 12.C 13.A—b, B—c,C—a 14.(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 动物:鲫鱼、奶牛、蚂蚁; 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 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大 肠杆菌。15.答案提示:近视率=近视人数÷班级人数×100% 拓展练习 16.(1)调查目的:调查清楚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宠物向人类传播疾病。 (2)调查方式:采用访谈法、查阅资料等。 (3)调查对象:饲养的宠物。 (4)调查范围:所有的宠物。 (5)调查方案:①制订调查计划; ③设计合理的调查路线; ⑤归类、整理分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基础练习 1.D2.A 3.B 4.A 5.C 6.A 7.D8.A 9.D 10.C 能力提高 11.A 12.D 13.(1) — D,(2)—B, (3)— A, (4)—C 14.开放性试题,回答正确即可。要点:人类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造成某些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会破坏生态平衡。 15.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合理即可) 设计方案:(2)明亮阴暗实验结论:光阴暗光照 拓展练习 16.(1)B 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4)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基础练习 1.D2.C3.B 4.D 5.D 6.B7.B 8.D 9.C 10.C 能力提高 11.C12.B 13.(1)分解者(2)太阳能(或太阳、阳光)(3)不正确。因为生产者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制造有机物,而人不能。 14.(1)湿润 (2)土壤湿度(或湿润土与干土)。(3)光、空气、温度(任答两个即可,或答其他两个合理答案亦可)。(4)分解 15.(1)5 草→鼠→蛇→鹰。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3)草鹰 (4)在短期内增加。 拓展练习: 16.(1)浮游藻类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虾、贝、鲸等动物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 (2)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海水的溶解氧;藻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这些都会危及动物生存。 (3)藻类毒素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富集),体型越大的鱼类,越位于食物链的后端, 积聚的毒素浓度越高(或在同种鱼类中,鱼体越大,生活时间越长,摄食量越大,积聚的 毒素浓度越高)。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致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

致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 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你们好!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编写了《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谨就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编写方式和教学建议作以下说明。 编写指导思想 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遵循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学科特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地区,面向大多数学校,使教材便利教学。 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基于以上编写指导思想,这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以下特点。 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对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往往还要从低等到高等分门别类地讲述,以求突出进化的脉络,因此几乎是大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缩写。仅从知识传承的角度说,这样的体系无疑具有优越性:知识的结构比较完整,系统性较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等等。然而在当今社会,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即使在知识传承方面,应当重视的也不是信息的量,而是理解的质。传统学科体系的弱点愈来愈突出:知识容量过大,面面俱到,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少内容是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出发而选取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学生单纯记忆的事实性知识过多,如叶形、叶序、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物部分和人体部分的内容有一定重复,等等。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又能有较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仅在传统的学科体系内做局部增删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如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呢?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之所以构建这样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人和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人既是生物学研究的主体,又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应当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更多地了解自身的结构和生理,以及营养和保健,学会健康地生活,这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完整word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和答案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校:铁锁桥初级中学教研组:生物教师:谭德权学生: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难点:受精的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一、课前预习1、一朵花是由、、、和等组成 的。 2、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从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 程,叫做传粉。 3、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内部。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 4、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其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 里面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二、导入新课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把我们周围的环境装点得五彩缤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开花呢?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 三、合作探究 (一)花的结构 阅读课本P102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对花进行观察和解剖,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的方法: (1)取一朵桃花对照图Ⅲ-15观察它的、、、和。 (2)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和,仔细观察和的特点。 (3)用镊子夹开一个,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4)用刀片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2,桃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 内生 内生 (二)传粉和受精 1、阅读课本P103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传粉?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如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都是靠传粉的花,其特点是、、。(2)如玉米、杨、柳的花是靠传粉的。其特点是、、。 1、描述受精的过程,(受精,双受精,图示)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阅读课本P104并读图Ⅲ—18回答下列问题: 1、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物学七年级 上册教材练习 参考答案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实验、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练习: 1.机器人和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 2.(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一节生物圈 资料分析: 1、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 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 水、营养物质、空气等生活条件。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练习: 1、不能绝对分开。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2、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3、花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光、温度、水和无机盐。不同品种的花卉对光、温度、水和无机盐 的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栽培花卉的要求,提供适合它生长的各种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 1、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 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 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是会增加实验的难度。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 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和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生物 1.请你指出下列哪个是生物 A、钟乳石 B、珊瑚 C、珊瑚虫 D、机器人 2.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草原 B、针叶林 C、沼泽地 D、森林 3.植物体内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A、氮、磷、铁 B、氮、磷、钾 C、氮、硼、钾 D、硼、磷、铁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其实,万条枝 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A、种子 B、芽 C、叶 D、花 5、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A、5X、10X B、10X、40X C、15X、10X D、20X、35X 6.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胚乳

7、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8.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 B.只在晚上 C.在白天和晚上 D.只在光下9.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是因为那儿缺少 A.动物 B.阳光 C.温度 D.水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1.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什么状态散失到大气中 A、液态 B、水滴 C、水蒸气 D、固态 12、下列有关人体构成正确的是 A、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C、细胞→组织→系统→人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3.“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人群中开始传染并且逐步扩散到各地,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请问“非典”的病原体属于: A.植物 B.动物 C.细菌 D.病毒 1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 B.干燥的 C.薄而透明的 D.完整1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细胞壁16.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原因主要是: A .水分不足 B .传粉不足 C 光照不足 D 营养不足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七年级上) 1、生物的特征: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能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也有种间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寄生、共生。 3、科学探究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1设置对照实验 2、设置单一变量 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 4、编号(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应再次“检查实验方案”或“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修改实验数据。(2)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3)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

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4)变量:简单地说,在一组实验中,我们所要探究的那个因素,就叫做变量。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其“温度”就是变量。(5)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6)实验组:一般只控制探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如:在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土壤“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而土壤“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物像的大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物像在视野的位置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一致(抄答案)。 5、视野中的污点判断:在视野出现污点的可能性是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若反光镜上有污点,只能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

精品文档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 P8《生物的特征》 1>xVxx 2、 呼吸鲸呼气时产生水柱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排出体内 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生长和繁殖植物 产生种子,种子能长成幼苗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同一株苹果树上结出大小不同的苹果。 3、 (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 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P18《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xxVx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上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的生 ⑵如果猫少了,田鼠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取食土蜂的蜜和幼虫,并破坏蜂巢, 所以造成土 蜂数目减少;土蜂数目减少,不能给三叶草及时传粉,三叶草减少;三叶草减少, 牛因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4、 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与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在生物学上叫做“拟态”,能够很好地 利用周围环境保护自己,起到伪装作用,更加有利于自身个体的生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 山羊啃食草根,影响草的生长。如果饲养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P24《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xxV 2、D 3、 野生青蛙捕食昆虫,而大多数昆虫都是以植物为食的,会使粮食减产。因此,大肆捕食青 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 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水族箱里有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微小生物,和阳光、 空气、水等,具备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同时,水族箱内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 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 P3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D 2、略。3、略。 P40《练习使用显微镜》 1>VxVV 2、 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可能会遮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因此显微镜视野有时会变暗。 3、 不能,因为光线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纸,也就无法成像。 4、 ①洁净纱布改为擦镜纸,②将物镜下降改为将镜筒下降,③转动细准焦螺旋改为逆时针方 向转动粗准焦螺旋。 5、 3号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被观察的细胞在视野中就越大,视野中细胞的数目 就越少,反之就越多。 4月就已经凋谢了,而山上的挑花才刚刚开放 r 牛J 三叶草 农民Y i 猫j 田鼠◎土蜂 长比较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挑花, 3、⑴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