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法

中国书法对于古代日本书法形成的影响

在日本,
书法相较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更受欢迎。
这可以从一
种说法得到应证:
“棒球是日本一亿多国民的体育,而书法则是一亿
多国民的艺术。
”可见其国民研习书法风气之盛。提起日本的书法,
就不能忽略的是日本书法的起源。
毋庸置疑的是日本书法源自于中国
古代书法,并且随着中国古代历朝书法的变革,而不断变化发展。下
面将以时间为基轴,探讨古代中国书法对日本书法的影响。

在讨论中国书法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之前,
首先值得重视的是汉字
传入日本。关于汉字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是百济博士王仁于公元
285
年到日本讲学,将《论语》十卷、
《千字文》一卷进献给天皇。随着
佛教传入日本,经卷大量输入,由于佛教文化的庄严性,对文字书写
的美观性也提出了要求,这演变成为日本书法的发端。

飞鸟时期,
圣德太子派遣留学生和学问僧入隋,
中日交流开始频
繁,而这一时期的书法主要是受到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书风的影响。
圣德太子书写的《法华义疏》

625
年)就明显受到北魏写经体(草
隶风格)的影响。隋亡之后,为了继续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出遣唐
使,这一时期的日本书法作品中开始明显流露出了唐代书风的痕迹。
“金刚场陀罗尼经”

685
年)和“长谷寺铜板铭”

686
年)经考证
都是在吸收初唐楷书风格的基础上而创作而成的作品。
此外根据史书
记载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极力推崇,
而日本尊唐风气极盛事事以唐
风为榜样,
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遣唐使带回日本后的风行程度也
是可以想象的。进入奈良时期(
710

-794
年)之后,国力强盛的唐


王朝对周边国家形成一个强大的控制力和吸引力,
形成以其为首的东
亚文化圈,
故此唐样书道在日本愈发盛行,
王羲之、
王献之、
欧阳询、
褚遂良等人的书法被大量模仿学习。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
“三笔”

空海、嵯峨天皇、桔逸势。三人之中,空海对后世的影响最为突出,
在日本被称为

“书圣”
。空海作为入唐学问僧,他的书法既有王羲之
之风,
又具备颜真卿之新意。
在当时尽管有少数日本学者在书法创作
上有革新之举,
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日本书法都只是对于中国
晋唐书法的模仿,缺少独立创新的成分。

平安时代前期,
日本学习中国书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转
变阶段,出现了与“三笔”齐名的

“三迹”
:小野道风、藤原佐理、
藤原形成。
这一时期,
王羲之的字体以其端庄温雅仍然

受到时人的追
捧。从“三迹”书法作品的特征来看,其风格虽然是建立在对前人继
承的基础上,
然而都逐渐开始具备日本民族风格特色,
推动了平安后
期和样书道的发展。平安中期,随着唐王朝的覆灭,日本中断了遣唐
使的派遣,
在国内国风文化的浪潮之下,
和样书道的发展进入全盛期。
和样书道是指既有汉字又有假名的一种书法形式。假名包括“草”—
—汉字的草书体、
“平假名”——汉字草体简化后再美化的产物、
“片
假名”——用于汉文的训点(非书法对象)
。在平假名书写方式获得
社会认同后,
该时期假名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假名书法的兴起。
产生
于平安时代宫廷贵族妇女之手的平假名书体,
使得日本的和样书道开
始出现了与中国书法无法类比的不同之处,
可谓是日本继唐样书道后
的第一次转折性发展。



自平安末期中断的中日交流在镰仓时代又再度恢复,
这一时期的
武士阶级的兴起,
与之相适应的武家文化也展现出于之前公家文化的
差异性,
主张采用强劲有力的刚健风格取代优雅秀美的阴柔风格。

镰仓幕府统治下,禅宗的宗教特质以及修行方式都很符合武士道思
想,于是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就受到统治者的欢迎。为求禅宗真法,
大量日本僧人来到宋朝,在求法过程之中他们深受宋代文化的影响,
其中自宋以来苏轼、黄庭坚、米芾书法家倡导“尚意”的新书风,使
他们对书法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
赴宋僧人受到宋代书法思想的熏陶
后回国对日本书法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转机——宋样书道对曾经盛
行的唐样书道提出了挑战。
在四大家中黄庭坚的字以劲健为长,
且由
于其个人的禅学修为较深,
尤其受日本禅僧喜爱。
除此之外南宋张即
之书体也以其书法厚重且别具一格而被引进日本。
如日本临济宗开山
祖师荣西、
曹洞宗祖师道元不仅在传播禅宗上做出了较大贡献,
而且
在推广黄山谷书体上也是不遗余力。
镰仓时代后期,
元代赵孟

的书
法成为日本禅僧争先效仿的楷模。
禅宗之书大多不讲究师法,
而是全
凭禅机率性为之,
禅宗僧人的书法重意境而不重技巧,
使得禅僧书法
达到一种独有的境界。他们的作品也被专称为“墨迹”
,这是日本书
法史上的一项极高成就。

至室町时代,由宋样书道热潮引发的学习中国书法之风开始衰
退,日本的和样书道又再次兴起,出现了各种流派,其中有以藤原形
成为祖师的和样书道嫡传流派
“世尊寺派”

以伏见天皇为祖师的
“伏
见院派”
、以尊圆亲王为祖师的“青莲院派”等等,但势

力都不及禅


宗墨迹。

从以上论述来看,
古代日本的书法在中国书法时强时弱的影响下
不断形成并发展的。
在其辐射力量强大之时,
几近主宰整个日本书法
发展的脉搏,如唐样书道、宋样书道;而在其影响力减弱的情况下,
日本的和样书道则显现出相对的繁荣状态。
纵观日本书法史,
有学者
指出,
日本书史存在先天不足,
因为日本书法史一开始就是以中国晋
唐的楷书体作为典范,缺失了中国书法史的甲骨文、金文、隶书、篆
书这样一段前史,只有“书写”的历史,没有“刻写”的历史,而带
来自主性发展较弱等问题。
以上提出的问题,
从后来日本近现代书法
的发展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端倪,在明治、大正年间,随着杨守敬
的赴日,
北碑派书法在日本获得一席之地,
又刮起一阵了学习周秦金
文刻石和汉碑的浪潮。
通过不断的学习,
日本文化表现出强烈的适应
性和开放性,
将中国历代书风和谐地融入自己的美学结构,
内外兼修,
创造出了现在极富有传统色彩而有具有特色的书法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