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材料

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材料
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材料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

①科学是不断深化的客观世界正确反映的知识体系;(存在方式)②科学是生产知识体系的活动;(发展过程)③科学还是一种社会建制。(社会存在方式)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知识、手段、技能和方法的系统。

科学的本质:①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②科学是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的本质特征: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

技术的本质定界为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改造作用。这是因为①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时间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②人能动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论的知道下进行的有目标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③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④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活动条件方面以及由此生产的精神生活得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技术有四个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及类性。

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

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可以说更有效的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知识。(4)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A是B”或“由于A所以B”。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如果采用A方法则出现B结果”。(6)它们的社会建制不同。科学的社会建制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学派、学院和研究所),它的动力主要是科学荣誉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学知识是无偿的;技术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它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是技术功利、技术保密。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它们的联系主要为: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与技术已经能相互贯通,呈一体化的趋势,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从三次技术革命看,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已经表现为双向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最好体现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形成,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指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以相关技术的发展作为其辅助的手段,为其提供相应的研究工具;技术的科学化指技术向技术知识体系的升华而反过来指导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以当今基础学科的新成果为基础的迅速转化。科学与技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洽的结果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的连续体。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程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这种协调发展的机制下,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自我意识和哲学反思。通过这种反思,科学技术对自身的发展方向会更明晰。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定位的理解也会更加明确。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它并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但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形成自然观,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学技术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形成科学技术观,这些对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超前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2)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理论思维和科技实践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

思路、方法和精神。①有助于科学修养的加强。它关于当代科学技术内部的运演机理和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进步中作用的研讨,提供了一种宏观上对科学技术的“体验方式”;②它引入了系统的思想,对科技发展社会条件、社会控制进行研讨,提供了战略分析和政策分析的“观念框架”,有助于正确选择重点,合理运用调控手段;③有助于启发思路、改进方法、获取突破性进展。它关于当代科技思想、科技方法、科技伦理的研讨,提供了研究对象和活动领域的一种“理解方式”。(3)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拓展科技工作者的知识面,更好的参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科学研究的预见性、创造性、系统性、科学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曲折性、摇摆性。(4)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科技工作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勤奋、敬业、创造、协作、民主、爱国、奉献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具有良好综合科学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科学家。(5)有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4.现代系统论思想的内涵与方法论意义

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化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佳化。

系统方法自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系统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当代科学研究对象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结构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在许多情况下往往要把整个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经济计划管理、生态系统等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研究。这不仅突破了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界限,而且也突破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这个系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仅要研究现状,还要预测将会发生事件的影响。系统中存在的许多信息需要作最佳处理,等等。对于如此庞大且又复杂的系统进行研究,以往传统的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系统方法却为复杂系统的分析、设计、研制、管理和控制的最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系统越复杂其效果越加明显。(2)系统方法为现代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整体化提供了新思路。系统方法摆脱了把对象先分割成各部分然后再综合的传统方法的束缚,它从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运用系统方法,把科学作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研究其组成、结构体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分化和渗透,整个科学体系的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其发展趋势。这样就能做到纵观全局,及时抓住苗头,提出新学科或带头学科,以便采取措施,组织力量,突破重点,带动全局。

5.系统思想的核心精神及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化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佳化。所谓结构是指物质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所谓功能是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内部功效等,体现着系统联系的外在方面。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结构是功能的根据,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物质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必然表现出相应的功能。物质系统的稳定结构规定着、制约着系统功能的性质和水平,限制着系统功能的范围大小。另一方面,功能又可反作用于结构,功能在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可以经常的、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结构。例如,体操运动员的健美身姿,就是功能影响结构的结果。功能的发挥在一定限度内对结构既能起积极影响,也能起消极影响。在一些缺乏自我组织、自我更新和自我

代谢能力的非生命结构中,功能的发挥往往导致结构的破坏。如机器的磨损、橡胶的老化,这些都是功能消极影响了结构,并使结构最终丧失其功能。结构与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二者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二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仅一种结构可以表现多种功能,而且一种功能也可以映射多种结构,相同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结构来实现。结构与功能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结构与功能彼此相通,包含着相互转化的方面。结构本身可构成一个系统。因此结构系统中又有自己的功能。同样功能本身也可作为系统,功能系统又有自己的结构,结构通过系统包含了功能,功能通过系统包含了结构;另一种情况,结构与功能因果关系的转化。功能的变化是由结构变化所引起,反过来,功能变化又是引起结构变化的原因。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过程,就是结构与功能互为因果关系的典型例证。

6.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关注技术创新(主要谈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1)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实质是将新技术中的新概念、新方案、新模式产品化、商品化,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改变墨守成规的作风,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跨越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活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形式。①它利用科技知识和方法进行以商业化为目的的技术经济活动,以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②它将技术成果产品化、商品化,成为现实的产品,并通过生产、销售等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③技术创新如果成功,便可以使创新企业获得高额风险垄断利润。(2)技术创新活动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扩散。活动的主体包括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个人性主体包括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管人员、企业主和投资者、销售人员。活动的客体是技术为中心构成。(3)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个人性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①只有不断研究、开发、创新新技术,最先设计、生产、销售新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有优势,获取暂时垄断,取得更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国家的长足发展;②另一方面,企业、国家要鼓励并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和经济环境,使科技人员为技术创新作出最大贡献;③注重技术创新便拥有优先权,形成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和技术人员的良好互动关系。

7.科学方法对提高自我科研能力的启迪

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要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就是认识自然的最重要的工具。在科学史上,那些杰出的科学家无一不是科学方法的大师。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与他正确运用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以及善于进行逻辑推理分不开;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许多结论都是运用理想实验方法论证的;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与他正确运用类比方法有很大关系。美国科学家朱克曼在《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讲到,他曾经对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就以下问题要求回答:“你从当学生时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知识还是方法?”被调查的科学精英们竟惊人一致的回答:是方法。的确,没有正确的科学方法,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探索、创造,丰富的知识只能成为一部“活字典”,即使是天赋的才能,也不可能很好的发挥。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开普勒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很好的数学才能,但由于思想方法的错误,他前半生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就,只是在成为第谷的助手以后,从第谷那里学到了缜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太阳中心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8.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经济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在社会诸因素中占有首要地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②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③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刺激因素;④经济的发展,生产的发展,还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课题、经验材料和新的实验工具及设备手段,为科学技术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天地。(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也是作为社会强制性力量直接调控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①在社会制度层面上,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②在社会体制政策层面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将发展科技的可能变为现实,是通过具体的体制、政策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③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对抗是最激烈的政治行为。(3)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长期性、基础性的。这种影响只有在宏观范围和长期过程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为现代科技活动的主体-科技工作者都要经过教育的塑造。教育发展的状况不但决定着科学技术队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还决定着科技队伍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后备力量的补充接替。教育的普及程度则规定和制约着科技成果在社会中理解、消化、传播、吸收和应用的程度。大学作为教育和科研中心,是现代国家科研战线重要的一翼,大学的科研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4)科学技术的风格、形态等特质,在深层次上还受文化的影响。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的文化现象本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但另一方面,它也要受到文化的其他部分的影响,特别是作为文化的核心的哲学-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影响。科学技术在世界各民族发展中所呈现的个性差别,也无不与其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化氛围有关

二.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②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选择作用;③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还具有调控作用。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间的关联相当复杂,要实现社会需求对科技发展的导向、选择和调控作用,实现两者的互动,还需要通过一系列中介的作用:首先是信息中介的作用,其次是组织中介的作用,再次是满足需求的传播中介。三.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是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共同体,它们外围或其延伸部分是它的社会支持系统,它们实现着保证科学技术发展外部社会条件的使命。这些外围主要有经济支持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和教育支持系统。

9.技术创新的能动性及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能动性

一.技术创新的动力结构无论是技术创新的机构性主体,还是个人型主体,要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首先必须形成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冲动,形成这种意愿冲动的种种原因便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有理由将技术创新的动力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创新主体自身的需求所产生的创新动力,称内部动力;另一类则是由外部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创新动力,称外部动力。(1)明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内部动力的基本保证。明晰的产权制度意味着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市场的竞争已使企业懂得,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就不会出现政府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企业就会由“要我创造型”变为“我要创造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就会成为企业强烈的内在冲动。(2)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可以将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分为两类:创新主动力和创新被动力。创新主动力是指创新主体主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推动力量,包括,①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高额风险垄断利润的追求;②追求企业的发展;③追求成就感和求新的精神。技术创新的被动力是指创新主体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资源稀缺和技术

系统运行障碍等因素,被动响应这些变化去进行创新的动力,包括,①市场竞争压力;②迫于生产某种商品的原材料或能源短缺或技术系统内部故障而进行技术创新;③为保持某些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同科技界同行争夺优先权,也会对研究与发展部门的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构成竞争压力。(3)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是指来自企业之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构成的创新动力。包括,①技术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迫使企业进行创新的压力;②来自政策直接资助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创新推动力;③来自惩罚性政策和各种法规限制的创新压力;④来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变化、市场结构变化构成的创新推动力和压力;⑤来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公众、各种团体及文化系统的舆论压力。

二.动力结构中的潜在冲突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是各种内部主动力、被动力和外部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力量既可能协同也可能存在冲突。创新动力并不是这些力量的简单加和。创新主体和创新动力的多元使动力结构中往往存在下列潜在冲突:(1)企业发展和追求当前利润之间的潜在冲突。(2)自由研究活动与企业控制下的规定研究活动之间的潜在冲突。(3)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4)销售部门与研究和发展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5)研究与发展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6)企业创新动力与环境动力之间的潜在冲突。

三.创新动力的形成在企业具有创新技术机会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创新动力的形成有赖于上述各种冲突的消除或缓解。只有在如下条件下创新动力才能形成:(1)预期某项创新带来的风险利润高于社会或同行业平均利润。(2)要在企业发展和当前利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3)给研究与发展部门的一部分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去进行自由研究,使他们同科技界的一些领域、专业保持联系,以提高他们在技术界的声誉,使他们具有科技上的成就感。(4)要协调研究和发展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的关系,缓解和避免它们之间的潜在冲突。(5)企业过分的垄断,甚至不需要创新就能维持生存,“在非常集中的市场里,公司往往变得非常官僚化,没有能力发展某种形式的创新”。因此,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才有利于企业创新动力的形成。(6)创新项目的选择,应落实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应尽可能与有关政策和公众、社会集团的需要相一致,尽可能得到政府的资助和各界的支持,使创新具有良好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是创新研究的核心问题。所谓激励是指运用产权、宏观政策、市场等力量、手段,以影响、推动创新活动。

创新激励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1)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所谓产权,是指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由于产权规定了人们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这究使产权成为激励创新的一个重要制度。产权的确定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因为确立产权关系的费用并不高,它使资产所有者与资产发生最直接的经济关系,资产所有者因此成为资产能够增殖的最直接的当事人。产权的法律性、持久性又使人们具有一种安全感。技术创新活动在这样一种制度氛围中会获得强大的激励。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2)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人们一般认为,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和相应的内在运作规律,发挥着提供信息、经济激励和决定收入分配的三大功能。从创新活动的角度来看,市场的最大功能在于,市场通过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能够自发的培育创新、激励创新。人们在利用市场保护创新方面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如,缩短创新研制时间,加强促销手段和售后服务等。尤其是在商品信息传播非常快的今天,创新在时间上的抢先、一流的销售方式和便捷完善的售后服务,在抵制他人模仿对创新者的侵扰上比专利更为有效。这说明,市场自身确实能给创新者提供某种自然保护,为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3)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市场本身并不能完全自发保证造就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不能自己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为了弥补市场激励创新的缺陷,世界各国采用的激励创

新的政策及手段有,①教育;②科技发展战略;③科技政策;④资金;⑤各种各样的针对发明创新的奖励制度。(4)技术创新的企业激励。企业是技术创新实现的基本单位、主战场。企业内部对创新的激励是一切激励的基础。现时还告诉我们,迄今为止,大多数重大的技术创新是由股份制大企业完成的。这是因为,私有产权企业虽有强大的创新动力,但因规模小、责任无限、资金少和企业寿命受所有者年龄的限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有限的。而股份有限公司虽在产权激励上有所弱化,但其他一些方面的优势则增强了其创新能力。

10.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指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行动方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在的包含着以下三层意思:①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整体战略;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为中心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这是因为:(1)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长久的、连续性的存在和发展。布伦特兰夫人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和”1996年3月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谈到这个思想,他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2)可持续发展理论突破了纯粹经济发展的狭隘界限,具有丰富和全新的内涵,指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内在的包含着三个基本内容: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提高效益、节约能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此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正确的认识自然关系以及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对经济发展作出必要的限制,以维护自然体系或生态系统的正常的和良性的循环,使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相协调。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指在社会公平的原则下,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代际之间能不断的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环境的可持续是条件,经济的可持续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其基本观点是:以人类的长远的、持续性存在和发展为中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11.技术创新的特征和规律技术

创新活动的实质是:将新技术所具有的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模式产品化、商品化,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从而最终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表明,它具有三个最一般的特征:(1)市场性。技术创新是一个始于市场,又返回市场的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从市场出发,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然后将其进一步产品化、商品化。最终,技术创新的效果还要靠市场上是否成功来检验。(2)创造性。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是将技术发明引入经济系统,使生产要素获得一种次年的组合。这个过程兼有破坏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既要破坏已过时的产品、工艺和管理,又要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专用技术、专用产品、知识产权或管理模式。既不是简单重复,也不是单纯模仿。(3)综合性。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它不仅包括在发明创造或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新产品、新工艺的科技活动,而且还包括把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生产经营的经济活动和市场活动。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科学技术能力,而且也是技术与经济、文化、组织和管理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技术创新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机制:(1)创新决策机制。技术创新决策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市场的需求与竞争;企业可以利用的技术成果;政策的支持和限制;资金条件;企业原有的基础。技术创新决策的实质便在于:企业必须面对市场需求,寻求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适合本身条件的最佳结合方向、结合途径、结合方式。创新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决策:创新战略决策、研究与发展战略决策、技术创

新项目的决策。(2)创新研究与发展(R&D)机制。R&D一般包括三种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它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创新的投入,是创新成功的物质和科学基础。R&D的实质在于:企业必须面对科技进步,寻找企业可以采纳的最佳技术方案,以尽可能的缩小体现在产品和工艺中的本企业技术水平与当代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3)创新实施机制。制约创新实施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原有的设备和工艺状况;企业职工队伍的劳动素质;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和供应途径;实施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其实质在于从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实现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技术要求的适应和匹配。(4)创新实现机制。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是企业通过积极的销售活动和售后服务,使自己的创新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占有、巩固并不断扩大市场,以实现创新所追求的目标-使企业实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制约创新实现的主要因素有:用户的使用要求和消费口味;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产品的质量、品种、价格;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产品销售的渠道、方式、手段;产品售后服务状况。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过程的实质在于:企业必须面对用户,面对竞争,努力提高创新产品的市场信誉,使之被市场和用户接受。(5)资源配置机制。创新是一种实践过程。资源来源及其配置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在不同的创新模式中,应采用不同的资源来源渠道及其组合,形成不同的风险分担机制。企业根据创新预算把投入创新的资源,分配到研究与发展的各个项目及其相关部门,形成维持创新运行的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才流。(6)创新的评价与控制机制。这种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减少创新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确保创新的顺利运行。它包括创新项目评价、研究与发展活动评价、实施与生产评价等。(7)研究与开发部门、实施和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这种协同机制包括三者对项目的认同,三者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交叉,充分的信息沟通。(8)创新的自组织机制。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处于利润动机的、动态学习的、经济系统的内生行为;市场具有自发培育创新的能力,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技术-经济范式的更替乃是有序模式跃迁的自组织进化过程。

12.论技术目标的来源、内涵、构成和作用

(1)技术目标来源于社会需要,是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技术系统的功能所作的设定。(2)技术目标是对技术功能要求的陈述,它是在相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预测的基础上确定的。功能陈述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定性陈述,即对技术项目拟达到的技术状态的概念描述。它使人们从宏观上对该技术项目的作用有总体的了解;二是定量陈述,即把定性陈述的内容数量化为技术参数。它使人们对该技术项目的作用有具体的了解,这对技术系统操作运转有重要意义。一般地说,定性和定量统一的技术目标是由一系列技术指标构成的一个体系,表现为:技术自身的指标系统,如技术的内在性能指标、技术的外部显示指标等;技术的环境效应指标系统,如技术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标和技术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指标等。(3)技术目标一般具有层级结构,即总目标是由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子目标逐层协同后“突现”出来的。包括性能指标、外型指标、效益指标、危险性指标等。(4)技术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价值因素,又要考虑事实因素。理想的技术目标是技术合意性、技术可能性、技术正当性和技术可行性的交集。①技术目标中的价值因素是社会需求与技术性能之间关系的反映。其作用一是对技术方案起“生成器”的作用。即价值因素对各种事实因素进行选择,把能满足优势需要的事实确定为技术方案,从而缩小搜索范围;而是对技术方案起“检验器”的作用。即以价值因素评判技术方案的利害得失。相当于在判定“真假”的基础上再加上“好坏”的判断,从而对方案作出全面检验。价值因素决定着目标的合意性与正当性。合意性是确定项目、判定目标的初始动力。它决定着技术的现实需求和实际供给。目标的正当性作用在于尽量消除负的溢出价值;②技术目标中的事实因素是指进入技术方案的各种事实陈述,即以符号形式表征的技术要素。符号形式的事实可分为两大类:经验事实和理论事实。经验事实是关于个别性的符号编码,在语法形式上表现为个别存在陈述。

经验事实在技术方案形成中起支撑点的作用。理论事实是关于对象一般性的符号编码,在语法形式上表现为普遍陈述。理论事实在技术方案形成中起导引线索的作用。事实因素决定着目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可能性属事实陈述,一般可通过前提分析和过程分析得出认同的结论。可行性是指对技术研制的投入与产出所进行的综合权衡。其实质是把合意而可能的技术再放到功利的天平上考虑为实现技术目标所付出的代价;③为使技术目标中的价值和事实因素得以具备,需进行市场预测、技术预测,并进行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市场预测是以技术市场为对象对技术需求的推测,主要方法是进行市场调查,目的在于弄清技术的供需情况以及技术可能实现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进而制定出适应性的技术目标。技术预测是以技术为对象的预测,即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动向、成果以及对科学、生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推测,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现实去认识未来。由于技术的外部价值受社会文化调节,所以,在确定技术目标,预测技术发展时,需进行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13.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1)科学和技术在本质上均反映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属于广义的生产力范畴。科学同技术的差别仅在于科学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认知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或一般社会生产力;而技术活动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科学与生产的关系,并使科学和生产的性质呈现出崭新的特征。马克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过程的科学分析,还揭示出科学技术成为发展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历史必然趋势。因为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并推动着它们的变革;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使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日益合理化、科学化,使科学管理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因素。这两方面的情况表明,科学无论作为“渗透”因素或“组织”因素并入生产过程,都会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了以下丰富的理论内涵:①现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因素的贡献,已不可逆转的日益成为第一位的增长因素;②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超前发展;③现代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面貌的变化方面,已日益成为长期、持久的第一位的推动力量;④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资源,人无疑仍是决定意义的要素,其中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创造主体的知识分子和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占劳动者结构比例的份额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的人力资源;⑤在实践上,当代任何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必须顺应客观规律和历史潮流,把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放在优先的第一的战略位置上,否则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3)科学技术长入社会经济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途径:①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来说,科学技术作为“渗透”因素和“组织”因素,“并入”生产过程,从而促进生产力要素及其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生产力的内涵型增长;②对于社会生产体系,由于科学技术的“并入”,可以更新、优化社会生产要素的组合,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创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③对于更大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由于科学技术的“并入”,能有力促进社会基础结构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使经济运行状态日趋广阔、健全、高效,从而保证全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改变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在历史上,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进入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就是由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所引起的。本世纪以来,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以及第二产业本身的结构性变化-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金密集型,进而向技术

密集型为主的过渡,也是由于科学技术在这些产业部门中日益扩大的应用所造成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必然要影响到这个那个社会结构的变革。建立在工业产业革命基础上的社会是工业社会,在信息产业革命基础上的社会将是被称为“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新的社会总体结构。

三.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科学技术有力的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2)科学技术还有力的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3)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

四.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技进步和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的根本导向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不可逆的引进生产力性质的越来越社会化,从而同原来的生产力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同原来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发生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同社会化生产力在本质上没有冲突,可以有广阔天地容许生产力的发展。但公有制生产关系不是抽象的,二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也需要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过程不断调整,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也是一样。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有助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避免社会动荡和冲突。科学技术革命本身没有阶级界、国界和民族界。任何现存不同制度的国家、民族,都要受到科技生产力的推动,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总规律,按照各自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引起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最后是条条大路通向人类的总归宿-共产主义。

10、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则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直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

自主创新,一般而言,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能够独立控制和把握创新目标、创新方式与创新进程的技术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二:一是以我为主,二是综合集成。

必要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对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14.点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天人合一”,“对象性关系”四个环境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人类中心主义(1)进步性:人类中心主义是伴随着西方人本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化观念,起初,它对于唤醒人类的主体意识,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控制,实现人自身的独立,具有启蒙性的作用,使人类从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被逐步强化,在这个过程,它也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鼓舞人们战天斗地,不断的按照自身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推动着社会历史的整体进步。(2)局限性: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无视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存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原始协调的关系,完全根据人自身的需要、愿望去掠夺、索取自然界,甚至无视自然规律的存在及其对人类的制约性。其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界存在状态的根改变,原来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恶化,使人类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陷入困境。纵观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后,由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扩张,以及以此为指导的实践活动的展开,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日益加剧,出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污染;②资源短缺;③生态系统失调。

二.生态伦理学(1)进步性:生态伦理学是根据生态学的成果,并对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而建立和发展的,其矛头直指“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号召人们从整体主义的哲学观念出发,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和价值,承担起对自然界进行保护、尊重、关爱的伦理责任。这种理论主张对于人们改变原有的“主-客体”分裂观念,实现人对自然的协调一致关系,促进人与自然持续、和谐的共同存在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是在当今人类中心主义仍占主导地位,人类生存环境持续恶化,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受到挑战的今天,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2)局限性:生态伦理学毕竟是本世纪以来形成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主张尚存在着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方面:①按照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观点,人应该把自己看作生态系统中普通的一员,尊重和关爱每种自然物的价值和权利,甚至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自然物的存在权利和改变其生存形式。然而,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又必然要以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和变革作为前提和条件,没有这种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如此,便产生了人类的生存需要和自然环境权利之间的矛盾,要么就放弃对人类生存权利的追求,要么就要对自然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形态作出变革。对于这种矛盾,当代生态伦理学始终没有找到使二者相互协调的桥梁和途径;②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能否真正建立?按照生态伦理学的观点,每种自然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只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因此人必须对自然物尊重和关爱,承认其内在的价值。但是,无意识的自然环境能否成为道德的主体,与人之间能否建立相互的道德关系,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生态系统本身是人类生存的场所和条件方面来说,它似乎关爱、支持着人类的生存,但它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危及或威胁到人的生存,这种威胁也并非一定是人类所为,而是来源于各种自然力量的盲目的无意识的作用。如此,以相互约定、共担义务和责任的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就很难真正建立起来。

三.天人合一(1)进步性:“天人合一”在解决天命(规律)与人事关系上,承认自然命运不可违、尊重自然规律。但不消极处之,尽人事而不务求其必成,这就是“知天命,尽人事”,这对当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具有先导意义。(2)局限性:“天人合一”固然有许多精彩的思想,但它毕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物,具有朴素性和直观性。即使在“天人合一”思想盛行的古代中国,也经历了中华民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五个阶段。而这五个阶段都是处在农业社会中,而只是到了清末,中国才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可见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不是抱住“天人合一”就可奏效的。

四.对象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近代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哲学思考,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1)生产劳动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纽带。人和自然是互为对象性的存在,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对象性关系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建立起来的。正是通过人类不间断的生产劳动和实践过程,才使得人类的文明不断产生和发展,社会历史才得以进步。(2)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有人才能够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从而引起自然界的人化过程,

这体现出人对自然的能动性。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当中,不仅要注意到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要注意到自然界对人及其活动的先在性、制约性,要使人的活动与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谐一致。(3)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条件和途径。首先,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其次,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必须转换人们的价值观念。再次,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

1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4、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

可逆和不可逆是自然演化过程中两种相互对应的状态。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到原状,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反之,若系统及其环境一经变化后,不能回复,这种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导致时间对称破缺,意味着在有不可逆过程存在的情况下,演化才是可能的,质的多样性才是可能的。不可逆过程具有双重作用:1、它总是起着破坏有序结构,使有序趋向无序的消极作用;2、它是一些重要的相干过程的基础,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箭头既可以指向退化的方向,也可以指向进化的方向。如果说经典力学主要研究了不可逆过程的消极作用的话,那么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则更加重视不可逆过程的建设性作用。

7、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它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

科学假说是为了回答科学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已知科学事实或科学定律的说明或解释,分别称之为定律型假说或理论型假说。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与假定性的双重特征,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

原则(1)一致对应性。与经过检验的理论相互支持(一致性),能将已有理论作为特例或极限状况(对应性)。

(2)可解释性。假说的提出是以经验事实为依据的、对科学问题的解释。因而假说要尽可能解释已有的科学事实。如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3)可预测性。假说的提出不仅可以解释已知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未知的或对未来的事实作出推论。例如,大爆炸宇宙论、大陆漂移说、广义相对论等。

8、科学事实及其作用

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正确、真实的陈述和判断。要保证科学事实的客观性,主要在于获取科学事实手段的科学性,也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获得关于客观事实的真实信息,并以科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事实。

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四个阶段:

1备阶段——问题的提出。2酿阶段——问题的求解。3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4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

科学思维的主要方法:

(1)演绎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和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证明和公理方法。演绎方法在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

(2)非演绎方法。主要有归纳方法、类比方法、模型方法等,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其推理具有跳跃性、偶适性。 1.分析与综合2.归纳与概括3.类比与联想4.思想模型方法的广泛应用。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则以意象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直感思维”。

(2)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也称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的发散度:流畅度、变通度和独创度。对于创新思维来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互相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发散度高,集中性好,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水平才高。

(3)顿悟——灵感和直觉

灵感指人们对于曾经反复进行过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使问题得到突然性的顿悟,出现“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境界。直觉表现为对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的极为敏锐的深入洞察、准确判断和本质理解。

(4)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也不可能是一种独特的、与一般思维毫无二致的思维。应该说,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基本手段是一致的,只是方法倚重不同,形式表现有异。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综合性、创造性应用。

11、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

高技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突破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密集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

高技术产业是指在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如计算机产业是指各类生产、经营和销售计算机及其附属产品的企业的总称。

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具体包括:

(1)市场创新机制可以分为首创型市场创新、改创型市场创新和仿创型市场创新三种类

型。

(2)风险投资机制有必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以保证高技术产业化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昂贵费用。

(3)研究与开发机制研究与开发机制,即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并向其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

(4)官、产、学合作机制需要在政府宏观管理下,由企业和高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发展。(5)法律制度机制需要建立各种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机制。

(6)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其核心是产权改革,使参与创新的成员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其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12、汤浅光朝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

不同的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会成为科学活动的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中心会不断转移,这种中心转移又促进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汤浅光朝还详细描述了科学中心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到美国的转移路线,被称作汤浅现象。

13、凯德洛夫带头学科更替理论

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描述了带头学科从近代到现代的更替过程,即:力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微观物理学;控制论、原子能科学和宇航学。他预言新的带头学科是分子生物学,下一个带头学科将是心理学为主的一组学科。

凯德洛夫指出了带头学科更替具有周期性和加速性。如“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等,这部分给出了带头学科产生及更替的原因。

14、国家创新系统及其构成

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它是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具体地说,它是由一系列资助或从事R&D活动并将其成果转化为商品,以及推动和影响新技术扩散的机构和组织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8.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⑴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之所以要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规律的要求。⑵改革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原始体制的弊端:①它与国际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②它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变化的需要;③它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的要求;④它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度集中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改革,社会主义就难以继续发展。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一系列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

9.如何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经验教训及其影响?

⑴苏东剧变的原因:①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东剧变起了催化、促进的作用。②苏东剧变的停滞与失误造成的严重困难与诸种问题,是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

③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及其代表人物占据党和国家的领导地位,是导致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⑵苏东剧变的教训: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创新。②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社会主义成功的关键是搞好政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⑥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解决好民族问题,正确地和十分谨慎地处理民族关系,真正做到大小民族一律平等和共同繁荣。⑦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要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绝对不能在“世界革命”和“国际主义”的旗号下搞霸权主义和对外扩张。

⑶苏东剧变的影响:①苏东剧变特别是苏联的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a.导致苏美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开始向多极化发展;b.它使世界走出冷战的阴影,各国家强了相互间的联系,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c.改变了人们

对国家关系的一些看法,国家竞争转为以经济实力为重点的综合国力之争;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成为冷战后国际舞台斗争的焦点。②苏东剧变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其深刻和严重的影响。a.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一次最严重的挫折,并转入低潮。b.损害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声誉,使一些原来相信共产党的进步人士开始怀疑和否定共产主义,从而影响了共产主义的传播和对世界政治的作用。c.苏东剧变之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怎样在新形势下加强各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建立新型的党际关系,重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今后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

10.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贡献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独创性的内容。主要是:⑴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主要包括: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②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政策;③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④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⑤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⑵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建国初期,提出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等。⑶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在革命军队建设上,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的思想、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以及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的思想等;在军事战略上,毛泽东提出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⑷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他把马列主义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造了一整套适合中国情况的无产阶级的战略和策略原则。⑸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他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积极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1.邓小平理论在哪些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⑴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至少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市场机制是社会化生产中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⑷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一场革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

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强调要用教育和法律手段来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现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抑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6)“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香港、澳门、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5.20世纪社会主义对人类的历史贡献表现在哪里?

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想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⑵共产党和各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

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国家的领导者,不断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各国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⑶社会主义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⑷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

16.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是什么?

⑴主要经验概括如下:①必须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②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路。⑵主要教训是: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②必须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③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1.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工业化运动以来形成的经济增长决定论的发展观念。这种发展观念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视为发展的主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认为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标志,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根本体现[8]。以致凯恩斯学派把环境与发展对立起来,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把环境质量放在经济增长之后,认为只能在国家富裕后才有可能去考虑环境问题。

今天人们还来不及享受物质进步带来的巨大利益,便遭到了自然界的疯狂报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开始了深刻的反思。现实警示: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念对待发展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追求GDP,而是要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兼顾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亦即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另外,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们的真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民权利的实现,要在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和政治生活、教育卫生等非经济领域照顾到人们的合法平等权益,这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和谐。

2 科学发展观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

寻找新的正确的发展模式,就成为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4]。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长久的走下去,否则把经济物质利益作为唯一的目标,就可能出现诸如空气污浊、淡水资源不足等生存环境的恶化问题,致使整个民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换句话说,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是比前几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更根本、更广泛的东西。简单一句话,没有科学发展观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

11科学(技术)的目的,动力和矛盾是什么?

答科学活动的总体目标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体说是“解释存在”,“预测未来”。科学活动的基本矛盾是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它是实践与认识的矛盾在科学中的表现形式。

动力:1.心理动力:就是能引起和促进人们发生科学创造行为并进而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它是科学主体发生科学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微观动力。

主要包括:

第一,满足好奇心的需要是科学创造行为的启动力。

第二,释疑和求解的欲望是使科学探索行为持续并深化的心理动力。

第三,对科学美学信念的追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深层心理动力。

2.自然科学发展的系统动力

科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其内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人们对这些矛盾的意识并付诸实际解决的需求,也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简称系统动力。

3.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

科学系统之外的其他社会相对独立系统对科学系统的需求和支助是科学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哲学等因素。

技术目的:为实现社会需求而对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系统的功能性设定。它一方面考虑社会需求的必要性,也要考虑技术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性。

技术的矛盾是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答1)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自然观。如何把握和透视自然界这幅图景,他提出了这一观点. 2)假说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第一,自然科学在思维阗,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第二,假说既要以实验观察事实为基础,又要以新的观察事实进一步确证,在这一过程中被“纯化”,修正或“取消”。第三,假说相互排挤和迅速更替并不表明事物不可知,而是科学认识在错综复杂的曲线上发展。3)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进行整体研究。提出了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动力。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的;

3、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6 科学发展的模式

答库恩提出了科学范式的概念和阶段性科学革命的科学发展模式。他所说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就是从旧范式向新范式的转换。

范式有模型、范例、模式之意。说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范式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共同体是在科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对该学科领域中持有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的科学家集团。科学范式的例子,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学。

评价

合理性:第一,批判了传统归纳主义的渐进式和波普尔的革命式,综合了两霁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的辨证关系。第二,他的范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提出了科学不能只是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险究新知识抛弃旧理论旧范式的过程。第三,他从科学史的研究中看到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受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

不足:第一,在认识论上只承认知识的相对而言性否认知识的客观真理性。陷入了相对而言主义和主观主义。第二,在范式产生上,夸大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他认为新范式是基于不同信念。具有不可比性,范式转变是“格式塔的心理转变。第三。他把科学发展模式看成是一切时代和一切科学发展的唯一模式,能解释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否定了科学发展形式的多样性。

4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势就是假说”

答:科学并不是对自然现象的忠实描述或对人类经验的简单总结,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它是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猜测,而且根据这些猜测推导出的结论或预言的现象,可以

等到人类经验,尤其是人类专门的、系统的、纯粹的、定向的经验的证实。既然科学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人们对现象背后原因的猜测,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科学本身看作是一种假说。

(1)科学假说对科学研究有定向作用,是寻求真理的向导。(2)假说是由经验通往新的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3)假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可以说,没有假说,就不会有真理的发现和科学的创造。(4)不同假说之间的争鸣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化。

假说的上述作用,使它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3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客观事实,经验事实与科学事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客观事实是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有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科学事实是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映象常常出现偏差和错误;科学事实是客观事实与科学理论的一个中介;科学事实和经验事实都是有客观依据的;客观事实向科学事实转化不仅与客观事实自身有关,还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实践的水平的制约。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正确理解客观事实,经验事实和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

2 有人说科学认识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答科学认识始于问题:从理论发展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才会补充、修正或着手建立新理论;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科学研究活动就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活动。科学观察属于实践活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它既是接受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的基本方法,又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问题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是前者突出了问题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深刻地表明了科学认识自始至终就是认识主体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北航课程设计大客飞机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设计及分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飞机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的设计及分析 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何景武 2013年9月29日

目录 一、设计课程题目 (2) 二、研究对象 (2) 三、设计目的 (2) 四、设计要求 (2) 五、原始资料 (3) 六、设计工作内容 (3) 七、设计过程与结果 (3) 1、设计方案的分析 (3) 1.1现有结构类型、特点分析 (4) 1.2设计方案特点——机翼-主起落架连接部位传力分析 (5) 2、结构方案 (10) 2.1结构方案图 (10) 2.2重心分析 (11) 3、强度刚度分析计算 (11) 3.1弯矩分析 (13) 3.2扭矩分析 (15) 3.3剪力及危险部位分析 (16) 4、结论 (19) 八、参考资料 (20)

一、设计课程题目 飞机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的设计及分析 二、研究对象 飞机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 三、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有关理论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有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独立地解决有关飞行器设计专业范围内比较简单的典型性的设计任务,为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在专业工作解决更全面而复杂的技术问题打好基础。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飞机某一部件的结构分析、理论计算、结构设计等工作。培养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实验、绘图等技能。 四、设计要求 (1) 分析飞机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在飞机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的设计特点、功能和主要问题; (2) 分析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的载荷情况、使用情况和设计要求; (3) 分析和确定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的位置; (4) 进行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5) 进行结构强度、刚度分析计算 (6) 画出主起落架与机翼连接结构的装配图(注意零件之间的

北航2010-2011年研究生数值分析期末模拟试卷1-3

数值分析模拟试卷1 一、填空(共30分,每空3分) 1 设??? ? ??-=1511A ,则A 的谱半径=)(a ρ______,A 的条件数)(1A cond =________. 2 设 ,2,1,0,,53)(2==+=k kh x x x f k ,则],,[21++n n n x x x f =________, ],,[321+++n n n n x x x x f ,=________. 3 设?????≤≤-++≤≤+=2 1,121 0,)(2 323x cx bx x x x x x S ,是以0,1,2为节点的三次样条函数,则b=________,c=________. 4 设∞=0)]([k k x q 是区间[0,1]上权函数为x x =)(ρ的最高项系数为1的正交多项式族,其中1)(0=x q ,则 ?=1 )(dx x xq k ________,=)(2 x q ________. 5 设???? ??????=11001a a a a A ,当∈a ________时,必有分解式,其中L 为下三角阵,当 其对角线元素)3,2,1(=i L ii 满足条件________时,这种分解是唯一的. 二、(14分)设4 9,1,41,)(2102 3 === =x x x x x f , (1)试求)(x f 在]4 9,41[上的三次Hermite 插值多项式)(x H 使满足 2,1,0),()(==i x f x H i i ,)()(11x f x H '='. (2)写出余项)()()(x H x f x R -=的表达式. 三、(14分)设有解方程0cos 2312=+-x x 的迭代公式为n n x x cos 3 2 41+ =+, (1) 证明R x ∈?0均有? ∞ →=x x n x lim (? x 为方程的根); (2) 取40=x ,用此迭代法求方程根的近似值,误差不超过,列出各次迭代值; (3)此迭代的收敛阶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 四、(16分) 试确定常数A ,B ,C 和,使得数值积分公式 有尽可能高的代数精度. 试问所得的数值积分公式代数精度是多少?它是否为Gauss 型的?

北航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北航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作者:————————————————————————————————日期: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XXXX班 设计者??XX 指导教师XX 2015年5月11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前言 本设计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学习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加工工艺学等课程之后的一次综合的练习和应用。本设计说明书是对电

梯机械部分相关系统设计的说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楼大厦已经变得不稀奇,电梯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电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轿厢是运载乘客或其他载荷的箱体部件,对重用来平衡轿厢载荷、减少电动机功率。补偿装置用来补偿曳引绳运动中的张力和重量变化,使曳引电动机负载稳定,轿厢得以准确停靠。 本次设计是使用已知的使用和安装参数自行设计机构形式以及具体尺寸、选择材料、校核强度,并最终确定形成减速器图纸的过程。通过设计,我们回顾了之前关于机械设计的课程,并加深了对很多概念的理解,并对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 1.1课题题目 (1) 1.2传动方案分析及原始数据 (1) 第二章传动方案的拟定 (1) 2.1整体方案 (1) 2.2 减速器说明 (2) 第三章电动机的选择 (2) 第四章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4) 第五章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和校核 (7) 5.1 闭式齿轮传动设计 (7) 5.2 开式齿轮传动设计 (10) 第六章轴的设计计算和校核 (12) 6.1高速轴的设计与校核 (12)

北航材料考研经验贴

亲爱的学弟学妹,你们好。我叫**,是你们的大四学长。我今年考取的是北航材料院高分子复合材料系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378,政治73 英语68 数学115 专业课122。 作为你们的学长,去年这个时候,也是对未来充满着疑惑和幻想。考研这一路走来,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自己也变的更加成熟。今天在这里分享下自己一路考研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到大家。 希望看到这个贴子的同学都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了,我个人不建议做两手准备。我去年这个时候,只是在纠结要考哪所学校,本来是在西工大和南航之间纠结的,个人从来没想过会去报考北航,但是看了**学长的经验贴之后,和学长面谈了好久,学长给我了很多鼓励,从而坚定了我考北航的决心,所以说自信心非常重要。 顺便说一下北航材料的大概情况:北航材料学院有三个方向,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其中以金属专业最为庞大,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人数也是最多的,客观的说,考上的可能性也相对大一些。高分子专业小而精,招的人数少而且最近几年异常火爆,往年学术硕士最终实际录取分数都在380+,所以我为了求稳,最终报考了专硕。今年高分子学硕进复试的只有10个人,而专硕有20个人,可能是往年学硕竞争太激烈,大家都没敢报了,明年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陶瓷方向貌似不是他们的强势专业,也是往年报考人数最少的,当然录取分数也是最低。关于学

硕和专硕的区别,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北航材料院学硕和专硕是独立招生的,二者不能相互调剂,培养机制都一样,学硕毕业要求发一篇SCI,专硕要求发一篇EI。今年北航材料专硕线325学硕线340。 现在就以时间轴谈一下我的考研全程计划: 4月份:这段时间应该就属于考研前的准备工作了,这段时间就要搜集各种报考学校报考专业的信息,考试科目是什么,用哪本参考书等等,可以多看看网上的经验贴,了解一下大概的考研流程框架。信息越是灵敏,以后复习才能从容不迫。我强烈推荐一个QQ群叫材料人17年考研群,或者搜一下材料人考研、材料人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获取超级多的考研信息。后期的各种电子版资料群里都有的,超级全,不能再赞了。 5、6月份:这段时间属于考研的预热阶段吧。买本考研词汇,每天记记单词,在暑假之前把高数课本复习一遍,课后习题一定要认真做的,尤其是微积分的计算题。希望大家前期能抽空多复习一点,因为六月底有各种期末考试,复习也会受到影响。 暑假7、8月份:我认为暑假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巩固基础的关键阶段(暑假没回家)。英语:我是每天坚持记单词和做两篇阅读,用的书是《考研阅读理解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暑假足可以做完。数学:7月份我用20天把考研数学(二)复习全书高数部分看完并做了同步习题册,10天看线代课本和全书的线代部分。当然如果看不完可以占用八月份一些时间。8

北航机械设计课设加热炉装料机结构设计总体方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加热炉装料机设计 院系:能源动力学院 学号:10041007 姓名:庞岩 年月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加热炉装料机 2、设计要求 (1)装料机用于向加热炉内送料,由电动机驱动,室内工作,通过传动装置使装料机推杆作往复移动,将物料送入加热炉内。 (2)生产批量为5台。 (3)动力源为三相交流电380/220V,电机单向转动,载荷较平稳。 (4)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大修期为三年,双班制工作。 (5)生产厂具有加工7、8级精度齿轮、蜗轮的能力。 加热炉装料机设计参考图如图 3、技术数据 推杆行程300mm,所需推杆推力为6000N,推杆工作周期4.3s. 4、设计任务 (1)完成加热炉装料机总体方案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原理方案图。 (2)完成主要传动部分的结构设计。 (3)完成装配图一张(用A0或A1图纸),零件图两张。

(4)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

总体方案设计 1、执行机构的选型与设计 (1)机构分析 ①执行机构由电动机驱动,原动件输出等速圆周运动。传动机构应有运动转换功能, 将原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因此应有急回运动特性。同时要 保证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力特性,即压力角较小。 ②为合理匹配出力与速度的关系,电动机转速快扭矩小,因此应设置蜗杆减速器,减 速增扭。 (2)机构选型 方案一:用摆动导杆机构实现运动形式的转换功能。 方案二: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实现运动形式的转换功能。 方案三:用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联组合,实现运动形式的转换功能。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3)方案评价 方案一:结构简单,尺寸适中,最小传动角适中,传力性能良好,且慢速行程为工作行程,快速行程为返回行程,工作效率高。 方案二:结构简单,但是不够紧凑,且最小传动角偏小,传力性能差。 方案三:结构复杂,且滑块会有一段时间作近似停歇,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工作周

【北航保研辅导班】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免保研条件保研材料保研流程保研夏令营

【北航保研辅导班】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免保研条件保研材料 保研流程保研夏令营 2018年保研夏令营已陆续拉开帷幕,为了方便考生及时全面的了解985/211等名校保研信息,启道保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名校各院系保研汇总信息,以供考生参考。一、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资格条件(启道北航保研辅导班) (一)当年应届毕业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考核没有不及格; (二)身体健康(符合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三)实践能力较强,实验课、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平均成绩良好以上。 在此基础之上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连续两年(即连续在第二、第三轮选拔中)获得优秀生资格。 2、学习成绩优秀,三个学年度(不含专业方向课)必修课平均成绩在学院排名前30%,必修课没有补考记录;或必修课有一门补考记录者,要求平均成绩在前10%;对政治思想过硬,综合表现突出者,平均成绩在此基础上放宽10%; 根据教育部保研文件的精神要求,对于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参军入伍服兵役情况、到国际组织实习情况给予在平均分上加分的奖励,奖励办法如下:服兵役的0.1,服役期间立功受奖的,一等功多加0.3,二等功多加0.2,三等功多加0.1;国际组织实习的,鉴定优秀加0.2,非优秀的加0.1。 3、冯如杯一等奖的第一作者,平均成绩需满足在本专业排名50%以内。 二、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政策(启道北航保研辅导班) 一、招收项目: 本年度推荐免试研究生接受以下项目的申请: 1、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 2、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二、申请材料: 1.完整、真实填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本人签字的原件一份; 2.近一个月内由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疗机构或北航校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表一份。体格检查表上的体检内容不得少于附件样表所列项目,并且注意须随体格检查表附

北航2010-2015年研究生数值分析报告期末模拟试卷与真题

数值分析模拟卷A 一、填空(共30分,每空3分) 1 设???? ??-=1511A ,则A 的谱半径=)(a ρ______,A 的条件数)(1A cond =________. 2 设 ,2,1,0,,53)(2==+=k kh x x x f k ,则],,[21++n n n x x x f =________, ],,[321+++n n n n x x x x f ,=________. 3 设?????≤≤-++≤≤+=2 1,1210,)(2323x cx bx x x x x x S ,是以0,1,2为节点的三次样条函数,则b=________,c=________. 4 设∞=0)]([k k x q 是区间[0,1]上权函数为x x =)(ρ的最高项系数为1的正交多项式族,其中1)(0=x q ,则?=10)(dx x xq k ________,=)(2x q ________. 5 设??????????=11001a a a a A ,当∈a ________时,必有分解式,其中L 为下三角阵,当 其对角线元素)3,2,1(=i L ii 满足条件________时,这种分解是唯一的. 二、(14分)设4 9,1,41,)(21023 ====x x x x x f , (1)试求)(x f 在]4 9 ,41[上的三次Hermite 插值多项式)(x H 使满足2,1,0),()(==i x f x H i i ,)()(11x f x H '='. (2)写出余项)()()(x H x f x R -=的表达式.

三、(14分)设有解方程0cos 2312=+-x x 的迭代公式为n n x x cos 3 241+ =+, (1) 证明R x ∈?0均有?∞→=x x n x lim (?x 为方程的根); (2) 取40=x ,用此迭代法求方程根的近似值,误差不超过 ,列出各次迭代值; (3)此迭代的收敛阶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 四、(16分) 试确定常数A ,B ,C 和,使得数值积分公式 有尽可能高的代数精度. 试问所得的数值积分公式代数精度是多少?它是否为Gauss 型的? 五、(15分) 设有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00 )(),(y x y y x f y ,试用Taylor 展开原理构造形如)()(11011--++++=n n n n n f f h y y y ββα的方法,使其具有二阶精度,并推导其局部截断误差主项.

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复试流程及安排

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流程及安排 一、复试流程(见附件) 二、复试具体内容: 1.参加复试考生初试成绩要求: 1)第一志愿报考我学院且一志愿专业满足我院相应专业复试线(见下表)的全国统考考生。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代 码及名称学位类别总分 外 国语 政 治 业 务课1 业 务课2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 型硕士 3 50分 5 0分 5 0分 85 分 85 分 085204 材料工程 全日 制专业学 位硕士 3 20分 5 0分 5 0分 85 分 85 分 2)第一志愿报考我学院满足学校复试线要求的单独考试考生。 2.北航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d9792373.html,/)查询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情况说明; 3.复试科目

按拟报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复试科目,复试科目及参考书请看附件2、附件3。也可上材料学院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cd9792373.html,/查看。 参加复试的同学,考哪门专业课,就去哪个专业方向面试,请务必在3月23日晚18:00之前将拟报的研究方向和拟考的笔试科目发e-mail至whn1227@https://www.360docs.net/doc/cd9792373.html,(建议优先选择)或打电话(010)82338291告知。 4.交复试费,时间为3月23日上午8:30,地点:主M401 5.宣讲复试要求 组织所有报考我院具有复试资格并参加复试的考生开会,宣讲复试要求及填报志愿,复试包括笔试、面试。 考生在复试时除复试通知书(北航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下载,无须盖研招办公章)外,还须携带以下材料,只有材料齐全方可进入复试: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身份证、军官证,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需持本人学生证,纸型为A4纸,身份证正、反面需复印在同一页面上); (2)交纳复试费100元 (3)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及非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需携带以下各类材料:A、学历证书原件及一份复印件;B、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并需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4)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携带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毕业证书需于新生开学报到时向院系提供原件与复印件);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还需提供符合其报考资格要求的各类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6)凡提交的报考信息需与本人实际相符合。凡是不符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录取资格。 (7)现役军人、国防生、委培生、定向生等需和我校签署相关协议的考生请书面向院系说明。 6.笔试 (1)按照考生拟报的研究方向,笔试相应科目,满分150分。 (2)专业英语,满分50分。

2017-2018年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911材料综合考研大纲重难点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7年) 《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7年)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五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 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化学平衡 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理解并掌握Van't Hoff等温方程及等压方程的含义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如系统的温度、浓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 (三)相平衡 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相律的意义;掌握单组分体系和二组分体系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能用杠杆规则进行相组成计算,会用相律分析相图。 (四)电化学

北航研究生数值分析A作业三

《数值分析(A)》计算实习题目三

一、题目 关于x,y,t,u,v,w的下列方程组 0.5cost+u+v+w-x=2.67 t+0.5sinu+v+w-y=1.07 0.5t+u+cosv+w-x=3.74 t+0.5u+v+sinw-y=0.79 以及关于z,t,u的下列二维数表 确定了一个二元函数z=f(x,y)。 1.试用数值方法求出f(x,y)在区域D={(x,y)︱0≤x≤0.8,0.5≤y≤1.5}上的一个

近似表达式 ,0 (,)k r s rs r s p x y c x y == ∑ 要求p(x,y)一最小的k 值达到以下的精度 10 20 27 ((,)(,))10i j i j i j f x y p x y σ-=== -≤∑∑ 其中x i =0.08i ,y j =0.5+0.05j 。 2.计算f(x i *,y j *),p(x i *,y j *)(i=1,2,…,8;j=1,2,…,5)的值,以观察p(x,y)逼近f(x,y) 的效果,其中x i *=0.1i,y j * =0.5+0.2j 。

二、算法设计方案 1.将0.08(0,1,,10) i x i i * == 和0.50.05(0,1,,20)j y j j *=+= 代入非线性方程 组中,用牛顿法解出i t 和j u ; 2.以采取分片二次插值,选择(m ,n )满足 ,232 2 m i m h h t t t m -<≤+ ≤≤ ,23 2 2 n j n u u u n τ τ - <≤+ ≤≤ 如果12 i h t t ≤+ 或42 i h t t >- ,则m=1或4;如果12 j u u τ ≤+ 或42 j u u τ >- ,则n=1 或n=4。选择(,)(1,,1;1,,1) k r t u k m m m r n n n =-+=-+为插值节点,相应的Lagrange 形式的插值多项式为 ),()(~ )(),(1 11 1 22r k r m m k n n r k u t f u l t l u t p ∑∑ +-=+-== 其中 1 1()m w k w m k w w k t t l t t t +=-≠-= -∏ (k=m-1, m, m+1) ∏ +≠-=--= 1 1)(~ n r w n w w r w r y y y y u l (r=n-1, n, n+1) 并将i t 和j u 代入22(,)p t u ,便得到了数表,, (,) i j i j x y f x y 。 3.进行曲面拟和系数矩阵[]rs c * =C ,1 1 () () T T T --=C B B B U G G G 其中 001110 1011[()]1k k r i k x x x x x x x ??? ?? ??==?? ????? ?B ,001110 1011[()]1 k k s j k y y y y G y y y ψ?? ????== ?????? ?? [(,)]i j f x y =U k 从0逐渐增大,直到7 10 σ -≤,便得到了要求精度的系数rs c 。 4.由前面得到的函数关系,根据重新取值的x ,y 可以分别得到新的数表,比 较两组数据观察逼近效果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民商法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分析资料-复习方法-育明考博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民商法学考博指导与分析一、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考博资讯 (一)考试科目及各方向导师: 1.030105民商法学 研究方向01:商法学。导师分别是江平、方流芳。 考试的科目: 本学院各专业试行“审核录取制”,申请办法详见《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审核录取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 (二)复试分数线 1.复试方案: 复试将对考生科研及实践经验、学术潜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考查。复试形式为面试,考生需参加两个小组的面试。 实践组(复试一组):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实践案例分析。考生进场后,自我陈述3分钟左右,然后回答案例问题,考官提问。 科研组(复试二组):重点考察考生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研究选题计划、综合素质。考生进场后,陈述研究选题计划3分钟后,考官提问。 复试满分值为200分,每小组满分各为100分。每小组及格分为60分,一组或两组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每小组由5位复试教师组成。考生在每个小组的复试成绩,为该组考官所给的5个成绩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加总再除以3”的方法得出。考生两个小组复试成绩相加得出其复试总成绩。 (三)专业课指定参考书目 中国政法大学的许多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目,大家在平时的复习和备考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出题老师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并且要对往年的专业课真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另外还要搜集出题老师上课使用的课件、讲义、笔记等资料。 二、中国政法大学考博英语题型 Part1:听力,20分钟,20分。共3篇短文,30小题。 Part2:阅读理解,50分钟,20分。共4篇短文,20小题。

北航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报告一

航空航天大学 《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报告 第一大题 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师: 电话: 完成日期: 2015年11月6日 航空航天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实习题目: 第一题 设有501501?的实对称矩阵A , ??? ???? ?????????=5011A a b c b c c b c b a 其中,064.0,16.0),501,,2,1(64.0)2.0sin()024.064.1(1 .0-==???=--=c b i e i i a i i 。矩阵A 的特征值为)501,,2,1(???=i i λ,并且有 ||min ||,501 150121i i s λλλλλ≤≤=≤???≤≤ 1.求1λ,501λ和s λ的值。 2.求A 的与数40 1 5011λλλμ-+=k k 最接近的特征值)39,,2,1(???=k k i λ。 3.求A 的(谱数)条件数2)A (cond 和行列式detA 。 说明: 1.在所用的算法中,凡是要给出精度水平ε的,都取12-10=ε。 2.选择算法时,应使矩阵A 的所有零元素都不储存。 3.打印以下容: (1)全部源程序; (2)特征值),,39,...,2,1(,s 5011=k k i λλλλ以及A det ,)A (cond 2的值。 4.采用e 型输出实型数,并且至少显示12位有效数字。

一、算法设计方案 1、求1λ,501λ和s λ的值。 由于||min ||,501 150121i i s λλλλλ≤≤=≤???≤≤,可知绝对值最大特征值必为1λ和501 λ其中之一,故可用幂法求出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λ,如果λ=0,则1λ=λ,否则 501λ=λ。将矩阵A 进行一下平移: I -A A'λ= (1) 对'A 用幂法求出其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λ,则A 的另一端点特征值1λ或501λ为'λ+λ。 s λ为按模最小特征值,||min ||501 1i i s λλ≤≤=,可对A 使用反幂法求得。 2、求A 的与数40 1 5011λλλμ-+=k k 最接近的特征值)39,...,2,1(=k k i λ。 计算1)1,2,...,50=(i i λ-k μ,其模值最小的值对应的特征值k λ与k μ最接近。因此对A 进行平移变换: )39,,2,1k -A A k k ==(I μ (2) 对k A 用反幂法求得其模最小的特征值'k λ,则k λ='k λ+k μ。 3、求A 的(谱数)条件数2)(A cond 和行列式detA 。 由矩阵A 为非奇异对称矩阵可得: | | )(min max 2λλ=A cond (3) 其中max λ为按模最大特征值,min λ为按模最小特征值,通过第一问我们求得的λ和s λ可以很容易求得A 的条件数。 在进行反幂法求解时,要对A 进行LU 分解得到。因L 为单位下三角阵,行 列式为1,U 为上三角阵,行列式为主对角线乘积,所以A 的行列式等于U 的行列式,为U 的主对角线的乘积。

北航最新-飞行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飞机带孔蒙皮局部应力优化报告 专业:飞行器设计 学号:39051623 姓名:黄星 指导老师:张铮 2012年9月25日

一、设计课程题目 飞机带孔蒙皮局部应力优化设计 二、研究对象 飞机带孔蒙皮 三、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有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独立地解决专业范围内比较简单的具有典型性的设计任务,为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在专业工作解决更全面而复杂的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四、研究内容 1、矩形板和孔的位置与形状: 设计说明:在一定载荷P下,构件宽度、孔径和空边应力集中系数的关系: 在载荷、板宽和孔径都不变的条件下,沿板构件的纵轴线再打一个孔,孔的位置和孔径大小对原孔孔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进一步,可以再打第二个孔、第三个孔…再进一步,孔可以不打在纵轴线上,如何设计孔的位置和孔径大小?

2、梯形板形状: 设计说明:当载荷不变,板构件形状改变时(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一个孔及多个孔在考虑上述应力集中条件下的设计,其中,板构件的宽端尺寸不变时,窄端尺寸与应力集中系数的关系?

3、双向载荷长圆孔: 设计说明:如板构件受到双向拉力,纵向载荷是横向载荷的2倍(这是机舱段机壳常规的受载情况),原圆孔改为长圆孔(即原圆孔沿横向直径隔开,加入一等宽矩形段,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这是机窗的基本形式),如何设计孔径和矩形边长,实现长圆孔周边等周向(切向)应力(或基本等切向应力)? 五、实验环境 ANSYS13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真实条件的应力状态。 软件所设的各种参数:单元类型:QUAD8NODE183 单元设置:PLANE STRSW/THK 设定杨氏模量:E=2*105μ=0.3 板及孔的长度单位为mm应力单位为MPa

北航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报告一

北航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报告一

————————————————————————————————作者:————————————————————————————————日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报告 第一大题 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师: 电话: 完成日期: 2015年11月6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实习题目: 第一题 设有501501?的实对称矩阵A , ??? ???? ?????????=5011A a b c b c c b c b a 其中,064.0,16.0),501,,2,1(64.0)2.0sin()024.064.1(1 .0-==???=--=c b i e i i a i i 。矩阵A 的特征值为)501,,2,1(???=i i λ,并且有 ||min ||,501 150121i i s λλλλλ≤≤=≤???≤≤ 1.求1λ,501λ和s λ的值。 2.求A的与数40 1 5011λλλμ-+=k k 最接近的特征值)39,,2,1(???=k k i λ。 3.求A的(谱范数)条件数2)A (cond 和行列式d etA 。 说明: 1.在所用的算法中,凡是要给出精度水平ε的,都取12-10=ε。 2.选择算法时,应使矩阵A 的所有零元素都不储存。 3.打印以下内容: (1)全部源程序; (2)特征值),,39,...,2,1(,s 5011=k k i λλλλ以及A det ,)A (cond 2的值。 4.采用e 型输出实型数,并且至少显示12位有效数字。

北航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报告一

北航数值分析计算实习 报告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报告 第一大题 学 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 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教 师: 电 话: 完 成 日 期: 2015年11月6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实习题目: 第一题 设有501501?的实对称矩阵A , 其中,064.0,16.0),501,,2,1(64.0)2.0sin()024.064.1(1.0-==???=--=c b i e i i a i i 。矩阵A 的特征值为)501,,2,1(???=i i λ,并且有 1.求1λ,501λ和s λ的值。 2.求A 的与数40 1 5011λλλμ-+=k k 最接近的特征值)39,,2,1(???=k k i λ。 3.求A 的(谱范数)条件数2)A (cond 和行列式detA 。

说明: 1.在所用的算法中,凡是要给出精度水平ε的,都取12-10=ε。 2.选择算法时,应使矩阵A 的所有零元素都不储存。 3.打印以下内容: (1)全部源程序; (2)特征值),,39,...,2,1(,s 5011=k k i λλλλ以及A det ,)A (cond 2的值。 4.采用e 型输出实型数,并且至少显示12位有效数字。 一、算法设计方案 1、求1λ,501λ和s λ的值。 由于||min ||,501 150121i i s λλλλλ≤≤=≤???≤≤,可知绝对值最大特征值必为1λ和501λ其中之 一,故可用幂法求出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λ,如果λ=0,则1λ=λ,否则501λ=λ。将矩阵A 进行一下平移: I -A A'λ= (1) 对'A 用幂法求出其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λ,则A 的另一端点特征值1λ或501λ为 'λ+λ。 s λ为按模最小特征值,||min ||501 1i i s λλ≤≤=,可对A 使用反幂法求得。 2、求A 的与数40 1 5011λλλμ-+=k k 最接近的特征值)39,...,2,1(=k k i λ。 计算1)1,2,...,50=(i i λ-k μ,其模值最小的值对应的特征值k λ与k μ最接近。因此对A 进行平移变换: )39,,2,1k -A A k k ==(I μ (2) 对k A 用反幂法求得其模最小的特征值'k λ,则k λ='k λ+k μ。

北航专业课程设计R机器人

机械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3R机器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系)100712班 设计者:杨永真陈翔陈记凡张进张沛指导教师:王伟吴琼老师 2013年11月18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三、总体方案设计 (5) 3.1设计思路的确定 (5) 3.2传动方案的确定 (5) 3.3驱动装置的选择 (6) 3.3.1驱动方案的分析 (6) 3.3.2电机选型与计算 (6) 3.4减速器的选择 (7) 四、机械系统的结构及二维图设计 (7) 4.1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 (7) 4.2二维图设计 (11) 五、机械臂三维模型设计 (11) 六、控制部分 (14) 6.1交流伺服电机 (14) 6.2驱动器GS0020A (14) 6.3安装和接线 (15) 七、运动仿真分析 (19) 7.1建模 (19) 7.2运动仿真 (19) 7.3数据分析 (20) 7.3.1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分析 (20) 7.3.2转矩分析 (22) 八、有限元分析 (23) 8.1建模过程 (23) 8.2网格划分 (27) 8.3有限元分析 (29) 九、项目分工 (36) 十、参考资料 (36)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3R机器人 2、设计要求 (1)设计要求一 (2)设计要求二

3R机器人设计图如下 3、设计任务 (1)完成3R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原理方案图。(2)完成主要传动部分的结构设计。 (3)完成装配图一张(用A0图纸),零件图2张(A3)。 (4)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

北航专业简介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设二个本科专业、六个硕士点、六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本科生150余名,硕士生160余名(包括本、硕、博连读),博士生40余名,博士后10余名,近年来还招收来华留学生20余名。 低年级除执行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外,还开设材料学科大类平台课。高年级按金属与陶瓷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器件、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腐蚀与防护等五个培养方向组织教学,为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证。拥有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全过程培养条件。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共四个系,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失效分析专家钟群鹏教授。 材料学院重视人才培养,锐意加强教学改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超过了85%。学院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结合,实行教授班主任制度,注重加强育人环境的建设,学风好,学生出国留学与上研的比例为全校最高的院系之一,2010年应届毕业生上研和出国的比例达到了70%,学生就业率达100%。 材料学院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系、英国伦敦大学QueenMary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实行联合办学,凡在学院就读的学生,均可采用3+2(国内三年,国外两年)或2+3(国内两年,国外三年)两种模式到上述学校就读,毕业合格后授予上述学校工学硕士学历学位证书。 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每年招收本科生270余名,硕士生240余名,博士生50余名,博士后10余名,来华留学研究生10余名。

学院下设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教授;学院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目前共设有13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4个自主建设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 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实行联合办学,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开展了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3、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具有从本科到博士的一体化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拥有7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和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全国重点一级学科评审中名列前茅。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自动化大类本科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其口径宽、航空航天特色突出、学科资源优势明显,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入学后自主选择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进行专业培养。其中,自动化专业,以电为主、机电结合,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仿真为基础进行专业教育。该专业于2008年被再次评定为国防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电能的产生、传输、变换、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

北航研究生数值分析上机作业 四(报告+所有程序大全)

数值分析上机作业4——数值方法求解常微 分方程及数值积分 1. 算法设计 i. 由,i i t y ,(,)t y ?插值求解q ii. 将q ,y 带入Newton 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iii. 由,,,,x y p q z 得到(,)i i f t y iv. 计算1k 同理以上过程再进行3次得到234,,k k k ,由经典R-K 方法公式: 112341213243(22) 6 (,) (0.5,0.5)(0.5,0.5)(,) n n n n n n n n n n h y y k k k k k f t y k f t h y hk k f t h y hk k f t h y hk +=++++==++=++=++ 可得,0,1,...50i y i =。 再由复化Simpson 积分公式:1 21211 ()[()()4()2()]3m m b i i a i i h f x dx f a f b f x f x --==≈+++∑∑?可得积分值I 。 2. 打印输出结果 5位有效数字格式: t(i) y(i) x(i) z(i) p(i) q(i) 0.0 2.0000e+000 9.1445e-001 1.6333e+000 2.8181e+000 8.6000e+000 0.2 1.9533e+000 8.9816e-001 1.6605e+000 2.8477e+000 8.5396e+000 0.4 1.9108e+000 8.8411e-001 1.6844e+000 2.8765e+000 8.4951e+000 0.6 1.8722e+000 8.7209e-001 1.7048e+000 2.9043e+000 8.4660e+000 0.8 1.8373e+000 8.6194e-001 1.7216e+000 2.9307e+000 8.4516e+000 1.0 1.8056e+000 8.5353e-001 1.7347e+000 2.9558e+000 8.4516e+000 1.2 1.7770e+000 8.4675e-001 1.7440e+000 2.9792e+000 8.4656e+00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研—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推荐免试)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相关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研—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推荐免试)接收推荐免试研究 生的相关规定 一、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推荐免试)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或预计可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有学术论文发表、获得专利、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等获奖者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不端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 二、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推荐免试)申请者需提供的材料 1.完整、真实填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样式见附件一),本人签字的原件一份; 2.提交近一个月内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格检查表原件一份(样式见附件二); 3.提交加盖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本人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原件一份; 4.提交加盖所在学院(或者学校)公章的本人排名证明原件一份; 5.对申请有参考价值的本人自述(限1000字以内)一份; 6.(如果有)提交本人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科技成果的复印件一份; 7.(如果有)提交在学期间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或其它获奖的证明一份; 8.身份证的正反面复印件1份,正反面需复印在A4纸的同一页面上。 三、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推荐免试)流程 1.申请 申请者9月10日以后请到北航研究生招生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cd9792373.html,)查阅招生说明及专业目录,下载有关表格,于2014年9月18日(星期四)晚18:00前将全部申请材料(统一用A4纸)寄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邮编100191,或送到北航教学区4号楼201房间,请在信封封面上注明“2015年研究生推免资料——学生本人所在学校及姓名”。申请者在9月25日后,须及时填报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d9792373.html,/tm)。 2.复试办法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对申请人材料综合评审,确定复试资格名单(复试费100元由学生自理)。 (2)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带本人身份证及学生证。 3.复试时间 9月22日(暂定)安排复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请随时关注北航材料学院网站。 4.复试内容: 复试以面试形式进行(满分:300分): (1)外语水平(满分100分); (2)报考学生所属原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满分50分); (3)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关实验技能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术思想和创新意识(满分100分); (4)考生教育背景,科研经历及科研道德,对本学科前沿了解程度,思维的敏锐性及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满分50分)。 5.录取办法 (1)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择优录取。 (2)选择导师为双向选择制,导师可以选择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