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

命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把教学重

点和难点作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计划用一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教学法、图表结合教学法和阅读讨论教学法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通过由浅入深的思考,逐步理解和剖析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他们在轻松和充满生机的教学环境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获取者。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播放《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等影视作品来展示相关的史实,用幻灯片展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和“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通过这些直观性强、实用性大的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为认知水平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打下基础。

指导学生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

指导学生按照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发展进程、结果及影响理清知识线索,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处理史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再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注意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5.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

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板书设计: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禁烟活动

3、虎门销烟的意义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

2、南京条约

①时间(1842年)

②内容(4点)

③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刘昱,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首先第一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教材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在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我从三个维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我定为: 3、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点:《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掌握的。

《虎门销烟》评课稿

《虎门销烟》评课稿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邵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有以下优点: 一、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上课伊始,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学生齐读课题。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 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二、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邵老师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在阅读交流中,“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在抓住词语品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林则徐的神态,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参考书语)。透过字面,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但对于后者理解则相当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基础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汇总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理念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与地位、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教材的内容与地位:1.本课是教材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的开篇章。2.鸦片战争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了解虎门硝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分析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认识英国借口虎门硝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他们由现象到本质的辨证思维能力和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情感。

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强中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一致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透露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当时的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反观此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封建专制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所以中国战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让学生明白,强大战胜弱小是历史规律,先进生产力,打败落后的生产力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将鸦片战争的原因作为重点。但是学生对于世界历史处于未知状态,因此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其中《南京条约》是危害最大的,所以作为了重点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学生难以理解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因此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 同时,我又对学情进行了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过程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习中如果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说课总结”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世纪那段令人悲愤的岁月当中去。 【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共三目:第一目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挑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二目是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第三目是不平等条约之始,介绍《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三、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巧妙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奇思妙想”、“追异求新”,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 四、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是: 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其意义。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五、教学难点: 1、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0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 学习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基础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 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国封建主义落后,导致战争的必然爆发)(1)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2)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中国:封建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4)对外政策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 清政府推行政策。 (5)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①起因:为扭转,英国等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 ②过程:清政府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_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烟。 ③意义:极大地鼓舞了。 总结: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企图打开中国大门,抢占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 过程: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侵入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3.结果:(1)《南京条约》的签订 内容包括①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给英国。③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由中英双方协定。④列强取得了、片面、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2)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4.影响(1)政治:中国的遭到破坏。 (2)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中断,中国被卷入。 (3)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经过:自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略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清政府战败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 (1)增开等11处城市为通商口岸;(2)外国商船可在往来;(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4)清政府赔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等。 4.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丧失更多,中国社会的程度加深。 (2)清政府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开始起步。 概念解读 1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2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

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鸦片战争》出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说学情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理解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熟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地图,学习中英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识图,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带的影响,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鸦片战争》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pium War" says the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

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 精品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初中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鸦片战争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pium war theory tex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几组图片上的问题,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l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

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②通过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强出兵中国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讨论,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辛亥革命的评课稿

篇一:《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 高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辛亥革命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堂教学类型:综合课 三.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是前几课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n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主要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分小组抢答等,配合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n说教法、学法 一.重难点及如何突破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难点是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分析。 为突出这一重点,用播放一段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简单过程,特别是武昌起义的发生过程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在学生观看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认真看,看完之后显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抢答问题,加深记忆。 对于难点,老师出示一道动脑筋的题目,即课后的活动建议题,让学生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最后再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近代时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

为学生创建学习平台。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不同观点争鸣,从中提升学生的理性;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效的自学能力。(三)、学法分析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取“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前一天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分组完成了解林则徐的故事,认识鸦片的危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预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部分知识;课中引导学生集中进行探讨,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二)、新课教学导入(课件展示: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使用)教师深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结合教材特点,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为本课的教学构建了三大平台——筑基平台、能力提升平台、情感

《鸦片战争》说课稿高品质版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二、说教、学法 (1)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践学习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三、说学情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

鸦片战争说课稿要

《鸦片战争》说课稿 通道一中申运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我的说课流程是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及两次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主要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开始,在教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重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虎门销烟 3、两次鸦片战争后所签条约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 教材处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和使教学更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重新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打破教材原有框架模式,将教学内容重组为三个子目: (1)无法避免的战争——战争背景 (2)不可忘却的历史——战争概况 (3)痛定思痛的感悟——战争反思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还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高度、深度。根据学生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活动、思索获得知识。 (4)并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法、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教学反馈) 1、导入新课(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显示:《虎门销烟》激烈场面的影片片段。然后提问:刚才播放的影片是什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 《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 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 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

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本课主要叙述近代中国是怎样由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教材大字部分用了800多字宋体字精选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上述过程。它少而精,简而明,突出了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借机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

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攀枝花市二十三中小 王瑞萍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说教材 (一)历史地位与作用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它还是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开始,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这第一单元的题目“侵略与反抗”就是最好的印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 (3)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4)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③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2)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②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依据:有不知情的人认为鸦片战争是由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2、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相关部分教材,思考、讨论和合作学习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教学手段上:采用图示教学法,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图片,这样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问学生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他们在吸食鸦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