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控制论

社会控制论
社会控制论

社会控制论

摘要:社会控制论是一门关于社会系统的学科,最终要服务于社会系统。依据这一思路,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论的缺陷,并提出了将社会控制论应用于社会治理的观点。然后简要介绍了社会控制论的一些基本内容,并依据社会控制论的观点,分析了我国古代两种典型的社会控制理论,进而阐述了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目标,最后通过社会控制论的观点对我国社会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会控制论;社会系统;社会治理

Social Cybernetics

TianHui SX1205085

Abstract: Social cybernetics is a subject of social system; its ultimate aim is to serve the social system. Based on this thinking, the article first illustrates the drawback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al governance briefly, and put forwards the standpoint that social cybernetics should be used to govern social system. Second,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tent of social cybernetics, according to the points of social cybernetic it analyses two kin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al cybernetics, and then it elaborates the aims of social governance. At last, it put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on social governance through social cybernetics.

Key words: social cybernetics; social system; social governance

引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但是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形成了一整套强有力的专制统治机构,极大地扼杀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阻碍了社会发展。建国以来“大一统”的体制模式以及“家长制”、“一言堂”、“一元化”等表现出来的僵化观念和带有封建专制色彩的传统,也曾严重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大分化的背景下,社会系统正呈现出过分追求社会效率而忽略社会公平的状态,社会治理体制已经暴露出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必须打破旧有的传统,运用新的社会控制论的观点,加强社会法制建设,通过合适的社会治理理论提高社会的活力和效率,以期对当代社会依法治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社会控制论概述

1.1 社会系统

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社会控制论是运用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系统的一种控制理论[1]。社会控制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系统的总功效,为人谋利益,即用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

社会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社会控制论研究如何对社会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社会始终处于最优化的状态。

社会控制论认为,社会系统可以分为“自主系统”、“受控系统”和“混合系统”。“自主系统”是指在系统中“因果关系或权利关系被某种自主控制关系维持在稳定或动态平衡之中”,如市场营利组织。“受控系统”是指完全根据个人利益优先原则而行动的系统,这些系统没有内在控制机制,必须受到系统外部力量的控制,才能维持在稳定或动态平衡之中,如社会公共卫生系统。“混合系统”是介于自主系统和受控系统之间的系统,例如社区组织。

1.2 社会控制形式

社会控制论的创始人罗斯对社会控制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他对社会控制的作用做了如下规定。第一,社会控制优于自然秩序;第二,社会控制是由某种社会组织实施的;第三,社会控制不同于阶级控制;第四,社会控制是由舆论、法律、信仰、社会暗示、宗教、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人格、启蒙、幻象、社会价值观、伦理法则等多种手段来实施的;第五,社会控制由于需要、阶级的出现、文化和习惯等因素的变化,必然发生变迁,但是这种社会变迁应当有利于人类的福利,有利于个人的自由,促进社会竞争,从而达到保护社会财产和精神财富的目的[2]。因此,从社会机制的常用手段来看,社会控制分为两中形式,一种是包括政权控制、法律控制、纪律控制、政策控制的硬控制,另一种是包括习俗控制、道德控制、舆论控制和宗教控制的软控制。而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看,社会控制可以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在控制即社会控制相对于控制对象、社会成员来说,构成了一种外部压力,内在控制指外在压力或强制、或潜移默化的使社会成员接受控制规范,用以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即把外在的规范内在化[3] [4]。

1.3 社会控制模型

要研究社会控制论,必须建立社会控制论模型。社会控制论模型是一种信息—时间模型,模型设计者要使自己的动作遵循自己规定的规程,因为社会的信息结构蕴含在一切社会成员的参与实践之中,特别是设计者本人的实践之中。目前社会控制论模型用的比较成熟的有随即微分方程和分岔理论。通过分岔理论计算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使系统发展中会出现的几种可能性并做出最优选择。但是非线性不能唯一确定系统的演化,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涨落的作用也不同。在稳定状态时涨落是一种干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涨落衰减,使系统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在不稳定状态时,涨落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稳定状态,涨落被放大,使系统发生质

变,变成新的有序状态,即到达新的稳定状况,这就是社会变革。

社会控制论模型可用于社会预测和社会预警,及时发现社会的不适应状况,通过退馈的方式获得社会信息,用社会反馈来进行宏观的调节和控制,使社会达到自适应的变化,对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进化、防止社会灾变产生积极的影响。

2.社会控制论与古代社会治理

社会控制论的目标就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即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尊重人、关心人,为人谋福利[5]。根据社会控制论对社会系统的划分,可以将社会的治理形式非为三种:社会的自我管理、社会的政府管理、社会第三部门管理。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在人类社会中,决策者起着控制器的作用,在这类可控系统中各级决策者构成递阶控制结构[6]。例如在原始社会形成时,人类就已经形成了社会系统,部落的首领相当于控制器,对社会进行治理。

在传统的体制下,社会治理形式只有一种,即社会的政府管理[1]。纵观中外,社会控制力以政治权力的权威作为基础,靠“合法”的管理权力来实现,政府大包大揽,管理着社会的方方见面。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比较成熟的社会控制理论有儒家大同理想的治理理论[7] [8]和法家社会治理理论[9]。2.1 儒家社会控制论

儒家学说的创立背景是社会秩序相对混乱的春秋末期,面对当时“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的无秩序局面,孔子创立了“仁礼并重”的儒家学说,主张“复礼”、“正名”,实行“仁政”,通过“养民教民”来恢复政权的社会控制力。儒家学者认为,稳定的社会秩序应建立在“为政以德”和“齐之以礼”的伦理型管理基础之上,这实质上是在强调“社会人”个体的稳定性,主张通过保护社会成员合理的经济政治利益以缓和社会阶层间的冲突;对于统治者,则主张应依靠礼法制度和道德教化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增强对社会成员的软控制,最终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

儒家社会治理理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树立政治权威,确立礼法道德体系。孔子的“正名”学说和董仲舒的“君权天授”学说,突出表现了“合法”权威的重要性,认为合法化的社会管理权威是实现社会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前提,通过合法的社会管理权威得以实现维护社会的稳定。其次,发展社会生产,富而教之。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先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再通过教化提升民众的道德品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表现为社会控制方面的软控制。荀子就明确指出“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使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能相互促进,实现社会控制的目标。第三,实施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儒家主张以民为本,实施仁政,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坚持公平原则,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2.2法家社会控制论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后期的韩非,他在总结前人法治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社会控制理论,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强调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他认为,“法”就是政策法令,是治国牧民的依据,要树立起法的绝对权威,做到法同众生。“术”是在法度实施的基础上,统治者实行统治的一种方法,具体表现在用人制度、考核制度、赏罚制度上。“势”是统治者占据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是实行统治的必要手段之一,韩非认为权势在政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赋予统治者以权力。

传统的社会治理理论对于刚建国时期社会的稳定是行之有效的,它保证了从解放初到改革开放前整整30年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但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追求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它还包括社会的活力、社会生活的效率以及社会治理的成本。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过于强调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忽视了社会的活力、效率和社会治理的成本。结果,一方面政府的社会治理成本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社会效率反而不断降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与此同时,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变迁,表现为社会治理出现了许多误区和盲区,正在逐渐失去它的治理效用。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更有必要性,追求社会活力与社会稳定、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3.从社会控制论寻求我国社会治理模式

社会控制论是研究社会系统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和人的发展。本文借鉴社会控制论的基本原理,为我国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通过分析古代社会治理,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以儒家和法家为代表的社会控制理论,虽然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弊端,但是对我国现在的社会治理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韩非的法治理论。法律是当今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坚持依法治国,只有稳定、明确、一致的法律才能调整好社会中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建立民主政治更离不开法制建设,今天我国一定要树立法治的权威,并要客观对待法律的局限性。

儒家学说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

将近两千年的统治地位,其作为软控制方法的伦理教化理论已经渗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儒家理论的以民为本,实施仁政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相吻合,其大同理想强调和谐共生的处世之道,降低了社会控制的难度。正如1988年元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向世界宣告的那样:“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那么他将不得不在时间上退回2500年,去领受孔子的智慧。”

其次,社会控制论中的退馈理论[10]认为观察者要全面参与社会实践,即观察者在一定的初步设想和预估的条件下把自己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反复尝试而选择达到目的的行动,因为信息是在观察者和外部环境不断交互的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寻求合适的社会治理模式,对于作为社会系统中控制器的国家机关必须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经验,并且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得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治理方式。

第三,传统的社会控制论过分强调中央集权,这不仅使得社会管理成本不断提高,而且降低了社会了的活力。因此要建立一个管理成本低、有活力的社会,应该将一些政府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事交由社会第三部门去管。大力培育社会第三部门并强化其社会管理功能,使其充分发挥参与社会系统管理的积极性。

最后,加强社会系统硬控制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软控制的建设,即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精神和道德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很久以来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期,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总结

社会控制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系统的学科,其目标即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以人为核心,实现社会的高效运行,这一目标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相符。通过研究社会控制论,分析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模式,寻求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治理模式,不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表现,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朝宗.社会控制论与社会治理理论[J].福

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 罗斯.《社会控制》[D].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

[3] 陈伟东.试论社会控制规范的结构及变迁[J].

浙江大学学报,1991.

[4] 田佑中.社会哲学中的社会控制论研究[J].

哲学动态,1998.

[5] 王志峰安玉磊.通过两维的社会控制走向法

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4.

[6] 窦胜琳田菲.运用控制论提高执政水平[J].

综合管理,2008.

[7] 李邦国.儒家的大同理想与社会控制论[J].

枣庄师专学报,2000.

[8] 申恒运钱地虎.社会控制力构建之儒家阐释

[J].咸宁学院学报,2010.

[9] 李保丽.《韩非子》社会控制观论析[J].郑州

轻工学院学报,2010.

[10] 万百五. 社会控制论及其进展 [J].控制理

论与应用,2012.

科学方法论

1.1.1科学方法论 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科学是一种基于理性的知识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科学是客观的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客观实在性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研究必须从这些客观现实出发,科学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种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具有客观性的一种认识形态。 (2)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科学应该是认识的概括、抽象,因而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形态。 (3)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知识形态。正如罗素所说的,“科学总是一支未完成的交响曲”。由于人们总是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限制,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科学只能逐渐逼近真理,近似地反映客观实在。 “科学方法论”的界定 在“科学方法论”的语言结构中,“科学”只是个限定词,是对主词“方法论”的内涵和外延的规范。因此可以将“科学方法论”理解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进行证实和证伪的一般认识原则或理论学问。一般而言,科学认识又包括两个层次,即经验认识层次和理论认识层次。所谓经验认识层次是指对事实的积累以及概括、综合、分析,从而获得适用于实际目的的经验规律的阶段。所谓理论认识层次是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并形成具体领域理论体系的阶段。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然哲学时期。16世纪以前,以直接观察,直觉猜测和形式逻辑推理为主要方法阶段。也可以称之为直觉观察时期。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得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鸩鲁等等。这一时期的科学方法基本属于经验方法范畴。 (2)分析方法为主阶段。16~19世纪,各门学科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各自形成独立的学科和自己的研究方法。1620年,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问世,给当时的科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书中着重探讨了经验归纳法。与此同时,笛卡尔在《谈方法》一书中,从唯理性的演绎论出发,强调理性的推理和分析。 从而奠定了当时以分析为总体特征的科学方法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伽利略、牛顿、休谟等。 (3)辩证方法为主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由于细胞学、能量守恒与转化论和进化论的出现,自然科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关注过程以及各种过程的整体性联系的科学,这一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开始采取辩证方法,在研究中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对象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这一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微观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及天体演化学等现代前沿科学成果的证

经济管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

经济管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 经济管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实习时间:xxx实习地点:学1601实习目的:了解会计的基本操作实习生:指导老师: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题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与监督,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系统。可以这样说,对于会计的真正理解是从这个定义开始的,而会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会计的真正理解。在会计实习当中我们了解了会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计算,这是需要我们细心谨慎的去操作的重要工序,而且我们还认识到要真正的做好会计工作是需要非常小心谨慎的。 一、原始凭证的阅读原始凭证的阅读是会计中的第一道工序,是会计的基础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原始凭证是我们做好后面记帐凭证的编制、帐簿登记、科目汇总表及会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环节的基础,如果我们没有认真阅读原始凭证,没有正确的做出会计分录,我们是很难把后面的各项工序很好的完成的。在原始平整的阅读中,我们用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去认清会计科目,尽量搞清楚各种借贷关系,在会计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资产、成本、费用这三个会计科目是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其他的科目都是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在我们对这些有了正确的了解后,才可以正确的写出会计分录。在我们正确的写出会计分录后,原始凭证的阅读也就比较好的完成了。

二、记帐凭证的编制记帐凭证的编制可以说是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记帐凭证的编制中我们首先得判断该笔经济业务到底是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这三个凭证中的哪一个,判断这三者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1、如果在会计科目中涉及有关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两个科目的肯定不是转帐凭证。2、我们判断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以现金和银行存款是否增加为依据的,如果增加就为收款凭证,反之则为付款凭证。3、在只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两个科目时,为避免重复记帐,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4、在会计科目中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就为转帐凭证。根据以上所列举的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较好的做好转帐凭证了。 三、帐簿登记帐簿登记在我们做好记帐凭证之后,应该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做的工作,在实习刚开始时,我们偶尔会忘记登记一些会计科目,但在做了几笔会计业务后我们都发觉其实帐簿登记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道工序,但简单并不是说明这道工序不重要,这也是要认真对待的,在帐簿登记中我们也会发现我们不够小心谨慎,有时候把一笔经济业务登记丢了,在后来检查时才发现帐目不对,所以又不得不重新登记。所以在帐簿登记中我们是要分外小心的。 四、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其实也是一道并不很难的工序,但是也得花很多的精力去做这道工序,最重要的是要小心谨慎,其实做科目汇总也是对以前各道工序的一种检查,在我们做汇总表时我们要把以前的各个科目都做一个汇总,对借贷的数目也要做较详细的记录,在本次的实习中,我们做的是半个月一次汇总,这样会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和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是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然而,求解高阶和复杂的微分和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因此,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和设计。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和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看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联系:(1)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2)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_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章 辉 美 内容提要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社会控制 功能 作用机制 一、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信息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有学者将大众传媒权力称为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而大众传媒机构则被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相对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有形的、刚性的权力而言,大众传媒权力是一种无形的权力,也是一种柔性的权力,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实现社会控制 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作为蕴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心理倾向,舆论通过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如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式的褒扬与赞赏或批判与谴责,造成一种社会氛围,从而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个人关于他自己和他的行为的看法,极大地受着公众意向的影响”,①也就是说,在舆论所形成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社会成员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与制约。正是借助对社会成员的广泛影响,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控制手段,在现代社会控制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由社会公众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其优点在于控制成本较低,社会成员认同度高。局限性在于控制范围较小,控制方式简单,易受偶然性影响,控制预见性差;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众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这种自觉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与社会自在控制相比,自为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有明确的主体、客体和明确的目的,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主动权的把握。②随着社会成员自觉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为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作为自为控制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大众传媒的舆论控制功能也将越来越重要。 那么,大众传媒如何实现其舆论控制功能呢?总的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舆论导向;二是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导向,是指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宣传系列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以维护社会秩序。一方面,大众传媒将由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制定、颁布的法律、政令公之于众,呼吁 193

经济管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

经济管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本人于20xx年8月进入xx市xxx局计划财务科实习会计。在这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无论是在学习上以人际关系上我都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我的东西,使我更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加强了对会计专业的浓厚兴趣,并深刻激发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此次实习内容如下: 1.了解单位财务情况以及人员设置情况 2.了解单位的财务规程以及财务制度 3.熟悉会计凭证的登记 4.熟悉会计帐簿的登记 5.对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熟练掌握 6.辅助会计人员进行工资核算 7.辅助会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 8.辅助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其中包括凭证的录入、审核、出纳日记帐的登记、各种明细帐的登记 9.辅助总帐会计编制汇总表,总帐的登记及期末会计数据处理 10.了解电子报表的编制 11.装订、分类会计凭证 12.审核各水文站上交的报表并统计水电费 13.录入、打印、复印文件 14.会议、活动场地布置和后勤等工作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实际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这样做帐时才能感觉左右逢源,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有劲。 经济管理系毕业大学生会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经济管理实习报告范文(2)| 返回目录 工作情况简述 本人于XX年8月进入xx市xx局计划财务科实习会计。在这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无论是在学习上以人际关系上我都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我的东西,使我更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加强了对会计专业的浓厚兴趣,并深刻激发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此次实习内容如下: 1.了解单位财务情况以及人员设置情况 2.了解单位的财务规程以及财务制度 3.熟悉会计凭证的登记 4.熟悉会计帐簿的登记 5.对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熟练掌握

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论的发展与现状

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论的发展与现状 【摘要】控制论涉及面很广,研究许多不同领域对象的控制问题,也用了各种比较高深的数学工具,文章拟以通俗的语言,简明的介绍了控制理论及其智能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基本问题和主要方法,系统的叙述了控制论和智能控制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控制论;智能控制论;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1 引言 控制理论经过数十年世界范围的发展,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其中一些研究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为成熟的独立学科,还有一些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昌盛,大大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历史的使命,现在看其本身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却是有限的。当前,控制理论已渗透到几乎所有工程技术领域,新的问题、专题及学科分支大量涌现,五彩缤纷。但也会使人有目不暇接,无所适从之感。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新问题,难度大,急待解决.面对这些新问题,现有的控制理论常常显得无能为力,使得一些问题甚至等不及理论上的准备及指点,已在实际中用各种技术手段着手加以解决。 在这样的形势下,本文对控制理论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探讨,了解主线索及脉络,以便在对未来的发展做探索时能有所帮助。 2 “控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核心内容 在20世纪中叶,各学科正处于交叉渗透时期,而且各门学科的边缘区域及其交叉点,正是等待开垦的科学领域。恰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Wiener)所讲的:“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维纳与信息论创始人申农、计算机创始人图灵以及神经学家等进行多次讨论、交流、合作,于1948年发表了《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科学》的著作。论述了控制论的一般方法,推广了反馈的概念,为控制理论这门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维纳的控制论中,可以总结出3个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信息、反馈和控制,此即为控制论的三要素。 反馈的概念是于1920年首先出现在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文献中,后经维纳的引入,逐渐推

控制论简介

作者:刘文江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发表时间:2006-03-12 浏览次数:623 字号:大中小【汉语拼音】kongzhilun 【中文词条】控制论 【外文词条】cybernetics 【作者】刘文江 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的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控制论的建立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往往与控制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维纳﹐N.1948年为控制论所下定义是:“研究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70年代以来﹐电子数字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控制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社会经济系统﹐控制论的定义也因之扩展。苏联和东欧各国学者认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中共同的控制规律的科学﹐把控制论的定义又作了进一步的扩展。英文cybernetics(控制论)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掌舵人”﹐转意是“管理人的艺术”。1947年﹐维纳选用cybernetics这个词来命名这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有两个用意﹕一方面想藉此纪念麦克斯韦1868年发表《论调速器》一文﹐因为governor(调速器)一词是从希腊文“掌舵人”一词讹传而来的﹔另一方面船舶上的操舵机的确是早期反馈机构的一种通用的形式。 控制论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30~40年代人们对信息和反馈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一些著名科学家环绕信息和反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英国统计学家R.A.费希尔从古典统计理论的角度研究信息理论﹐提出单位信息量的问题。美国电信工程师香农﹐C.E.从通信工程的角度研究信息量的问题﹐提出信息熵的公式。美国数学家维纳则从控制的观点研究有噪声的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并分析了信息的概念﹐提出测定信息量的公式和信息的实质问题。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时候解决了信息的度量问题。这一时期﹐人们逐渐深入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932年美国通信工程师奈奎斯特﹐H.发现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条件﹐即著名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1945年维纳把反馈概念推广到一切控制系统﹐把反馈理解为从受控对象的输出中提取一部分信息作为下一步输入﹐从而对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证明了生命体中也存在着信息和反馈问题。 维纳在改进防空武器时发现﹐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维纳与墨西哥神经生理学家A.罗森布卢埃特合作对这个课题进行了长达10多年(1934~1947)的研究。参加这一研究工作的还有数学家﹑逻辑学家﹑物理学家﹑电信工程师﹑控制工程师﹑计算机设计师﹑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进行了生理学﹑病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许多实验﹐吸收来自火力控制系统﹑远程通信网络和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设计经验﹐以及对预测和滤波理论等数学统计理论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论的核心问题。1942年5月梅西基金会举行的关于大脑抑制问题的科学讨论会提出﹐通信工程和控制工程领域内已经研究成熟的信息和反馈的概念和方法﹐可能有助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这时控制论的思想已经形成﹐但还没有正式命名。1943年末到1944年初在普林斯顿召开了一次控制论思想的科学讨论会﹐进一步确认了控制论思想﹐认为在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思想基础﹐一个科学领域可以运用另一个科学领域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概念和方法。1946~1953年间梅西基金会发起一系列关于反馈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对于控制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1948年维纳发表奠基性著作《控制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控制论的名称因此而定。维纳抓住了一切通信和控制系统的共同特点﹐即它们都包含着一个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过程。维纳指出﹕一个通信系统总是根据人们的需要传输各种不同的思想内容的信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己调整自己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信和控制系统接收的信息带有某种随机性质﹐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通信和控制系统本身的结构也必须适应这种统计性质﹐能对一类在统计上预期要收到的输入作出统计上令人满意的动作。

社会控制论文:论社会控制论角度下的法律目的

社会控制论文:论社会控制论角度下的法律目的摘要:美国社会学法学派学者庞德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了社会控制理论说。从庞德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出发,论述了法律的目的和利益学说,最后反思理论中的几点限制并对中国借鉴该理论提出了构想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控制;法律目的;利益说 1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由美国社会学者爱德华?罗斯在1896年提出的。他在《社会控制》中指出,人类经历从自然秩序走向社会秩序是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一旦社会复杂化,人类的情感不再维系自然秩序,因而需要一种机制来稳定人类社会且不受情感的影响,这样的机制就是社会控制,它就是“稳定的、不受人的情感影响的关系。”庞德引用了这个概念,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解释了这个名词。社会控制手段包括法律、宗教和道德。与其他手段不一样的是,法律靠强力实施。一些法学家对强力这个词并无好感,因为从古希腊的诡辩论者宣布了怀疑现实主义的立场开始,人们始终在找寻着强力背后某种永恒的东西。对此笔者认为是可笑的,理论本身的缺陷和人类思维本身的形而上使得永恒是不可能达到的,诚如自然法学派无法避免落入公平是为何物的思维桎梏中,越想宣称“是什么”,宣称的越是“应该是什么”,既然最终的问题始终是“应该是什么”,那就应该中立地看待这个词。

2 法律的目的和利益学说 2.1 法律的目的 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庞德的研究兴趣在于功能性解释法律上——必须追问“你到底有什么用?”那么,法律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目的理解,庞德深受耶林思想的影响。耶林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自然界中有因必有果,对人类社会来说,包括法律在内的所有社会制度都是有目的社会行动的产物,法的核心问题是法律的目的,“法律概念乃是为人而存在的-他们是实现人之目的手段,而不是人为法律的概念而存在的;因此法律科学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正当和正义在此时此地所提出的要求。”庞德辩证地吸收了耶林的观点,他引出了法律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控制功能,而判断控制的标准就是正义。随之,庞德对法之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企图从史实中探寻出法律的目的。 2.1.1 从法律史的角度考察 庞德将法律体系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法、严格法、衡平法和自然法、成熟法以及社会法阶段,它们的对比图如下:原始法严格法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成熟法社会法 目的公共治安或者和平安全符合伦理行为和良善道德规范机会平等;取得物的安全社会利益最大化 对法律秩序的贡献和平规制社会经规则和形式达至的一般性和确定性经由理性而达至的善意和道德的行为彻底构建个人权利的观

2020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0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角色社会化在当代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不断显现出来,而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大学生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即促进角色扮演(正功能)和导致角色失调(负功能)。下面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20xx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欢迎阅读。20xx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1 为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过一个祥和、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学校党委、团委有关文件精神,在院党总支、团总支的总体部署下,经济学院积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

《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2018学习笔记

《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 笔记 金观涛华国凡著 大龙在这里呢 2018-01-26

目录 序言 (4) 第一章控制和反馈 (4) 1.1.可能性空间 (4) 1.2.人通过选择改造世界 (5) 1.3.控制能力 (5) 1.4.随机控制 (5) 1.5.有记忆的控制 (6) 1.6.共轭控制 (6) 1.7.负反馈调节 (7) 1.8.负反馈如何扩大了控制能力 (7) 1.9.正反馈与恶性循环 (7) 第二章信息、思维和组织 (8) 2.1.什么是知道 (8) 2.2.信息的传递 (8) 2.3.信息是一种客体吗 (8) 2.4.通道容量 (9) 2.5.滤波:去伪存真的研究 (9)

2.6.信息的储存 (10) 2.7.信息加工和思维 (10) 2.8.信息和组织 (11)

序言 控制论思想的源流由三条支流汇成。 一条是数学和物理的发展。(吉布斯)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的建立。不少科学家认为:与其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建立在必然性之上的,倒不如说是建立在偶然性之上的,许多物理定律仅仅是大量事件统计平均的结果。科学的发展迫使人们回答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于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成为科学界最热门的课题。概率论的成熟,热力学中的熵直至信息概念的提出,就是这一研究的逐步深入。 另一条支流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进展。科学家早就发现,生物界不是一个充满必然性的机械世界,生物个体行为也不能用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所用的纯或然语言来刻画。生命的活动既有或然性,也有必然性。生命是怎样把必然与偶然统一起来的?科学家对生命的机制发生了浓厚兴趣。直到提出“内稳定”概念,才将认识推进到新的阶段,为控制论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三条支流是人类对思维规律的探讨。它集中地反映在计算机制造和数理逻辑的进展。数学家特别是计算机的研制者们企图用数学语言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计算机的制造成为控制论成熟的前奏。 1947年,维纳发表《控制论》。 第一章控制和反馈 1.1. 可能性空间 共性:1.被控制的对象必须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2.人可以在这些可能性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选择,才谈得上控制。 我们将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集合称为这个事物的可能性空间。它是控制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经济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与控制方向开设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分析,变分法与最大值原理、动态规划以及有关的数值计算问题;同时结合案例讲解控制理论在动态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例如人口预测、市场调节与价格波动、经济最优增长、投入产出结构优化、双头垄断竞争对策、生态平衡、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利用、最优货币政策与财政税收政策设计、经济波动周期分析等。课程结合经济控制论的最新发展趋势讲解有关的控制论原理和相关应用。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系统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学习如何将控制理论知识应用于管理学科,掌握动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技术。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方法 第二章离散时间动态经济系统的运动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了解离散时间函数及z变换;会进行离散时间系统运动分析;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章连续时间动态经济系统的运动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了解连续时间函数及拉普拉斯变换;会进行连续时间系统运动分析和连续时间系统稳定性分析;了解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相互关系。 第四章动态经济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了解经济系统受控变量的目标跟踪;理解线性系统能控性及逼近目标的可能性;掌握线性动态系统的极点配置与系统逼近目标的速度和起伏等。 第五章线性系统鲁棒调节器和鲁棒经济策略 第六章连续时间动态经济系统优化与决策 了解变分法与泛函优化;理解动态系统最优控制;掌握极大值原理;能解决最小能量控制问题等。 第七章离散时间动态经济系统优化与决策 掌握离散时间动态系统极大值原理;理解宏观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时的最优增长的“快车道”定理等。 第八章应用实例与发展趋势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

浅议紧张理论与社会控制理论

浅议紧张理论与社会控制理论 [摘要]紧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是建立在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这一社会力量上对于犯罪原因进行解释的两大理论。文章主要从理论假设,即犯罪时对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背离还是否定和社会组织化程度两方面对紧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两者的共同性,即对于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这一深层性和重要性的因素在犯罪中的解释力的肯定。 [关键词]紧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社会规范;社会组织化程度 犯罪学家高特弗雷德森和赫希曾提出,犯罪就是一种越轨行为,是一种超越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会受到制裁的行为。①换句话说,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经由社会化的过程内化成为个体的行事准则,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这不禁引发了犯罪学家们对于社会规范、传统价值等深层次社会因素对于个体犯罪的解释力的思考。紧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就是在社会力量的基础上展开对犯罪的探讨的,本文将基于犯罪是对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背离还是否定、犯罪是源于宏观的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变更还是微观层面的社会组织化程度变更两方面对这两大理论进行对比探讨。 一、犯罪是对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背离还是否定 无论是紧张理论还是社会控制理论,都已经认识到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在抑制犯罪上的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是否为社会大众所共同接受,紧张理论假设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是为大众所接受的,犯罪是缘于对其的背离,而社会控制理论则假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地完成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社会化,犯罪是源于对其根本上的否定。 (一)对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背离 失范理论的提出者埃米尔·迪尔凯姆认为,犯罪在所有社会中都是有存在价值的,违法者被社会公共意识从社会大众中区分出来,组成了被社会认为是最低劣的群体,这使得社会的其他部分人产生优越感、集体认同感,有助于维持和加强社会团结。②于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而不是消灭犯罪成了犯罪学家们的研究重点。迪尔凯姆主张用失范理论来解释犯罪的原因,他认为,社会不仅有调节各个部分的经济互动的功能,也有调整个人如何认识自己需要的功能。③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变迁,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欲望的改变,是社会规则规制着人们的欲望,人们在互动交往中,明白了在各种社会环境中被合理期待获得的是什么;然而,在很多情形下,社会规则可能被削弱甚至崩溃(例如社会的高速变迁导致社会意识的重新建立),此时,人们会处于一种道德失范状态,采取非法手段或毁灭目标都是失范的外露表现。 紧张理论的提出者默顿以迪尔凯姆的失范概念为基础,提出犯罪往往发生在社会文化和结构之间存在紧张和冲突时。当人们不能通过制度性的手段满足自我

关于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西游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时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是有系统地探索财富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财富的转化和传递就是指财富的创造、财富的消费、财富传递等过程,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经济规律,即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论述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经济学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说史》、《资本论》、《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国

际贸易》,而最能体现经济学特征的课程主要有《资本论》、《经济学说史》、《产业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个偏重于理论的专业,如果要在经济学方面有所成就,首先我们应该具有一下技能: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个计算机应用技能。 3.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恩呢管理。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7.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及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能熟悉掌握一门外语。 除此,我们还要了解经济学十部经典著作:文章转载自:个人简历网实习报告频道原文地址:经济学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提出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 2.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3.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影响巨大。 4.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论、边际革命、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 第十章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 一、名词解释 1.反馈 答:反馈是指在控制论中,通过有关一个系统过去行为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因此,它是借助于重新插入一个系统的过去行为的结果来控制该系统的一个手段。在一个传播系统中,反馈是一个接受者对于信源从前信息的回应,表明它的效果。 2.诺伯特·维纳 答:诺伯特·维纳是美国最著名的数学家,控制论之父,和香农一起发明了有关信息的熵度量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和香农一起开创信息论的工作。维纳的理论对于传播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由互动论的传播学者所组成的帕洛阿尔托学派具有重要的影响。维纳的代表作有《数学原理》、《控制论》,还有控制论的通俗读本畅销书《人类对人的使用:控制论和社会》,维纳的理论在若干方面对传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控制论 答:控制论是20世纪初由诺伯特·维纳提出的重要理论,是关于自我控制系统的理论,它以“反馈”概念为依据,其定义是通过关于一个系统以往运行情况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广泛的跨学科的适用领域:大脑功能和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工厂自动化、假肢和国际传播。

4.受众[复旦大学2012.2007~2008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研;华中师大2005年研] 答: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书籍或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等。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①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模的受众;②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着定期接触的人,如报纸的定期读者或电视节目的稳定观众;③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对传媒而言这部分人属于有效受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质性的传播效果。 5.受众“碎片化”[人大2013年研] 答:“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碎片化”,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选择不断扩大,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趋向。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6.知情权/知晓权[北邮2008年研;北师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人大2005年研;上海大学2005年研]答: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也意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江西农业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根据学校对本科生的专业实习要求,我在XX镇农业合作社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通过本次专业实习,力求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农林经济管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二、实习时间 2015年12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三、实习地点 XX市 XX县 XX镇 四、实习单位 XXX农业合作社 五、实习过程 1、进行素质拓展。 此次素质拓展我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思路,让我们了解了进入企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此次素质拓展让我有了以下四点心得体会: ⑴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⑵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做过电网项目时,大家先不急于过网,而是每个人找好自己的位置,充分论证,最后一举通过。 ⑶从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在工作中,各单位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⑷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 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2、实地调研 合作社的类型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外也已经有服务性的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带动的农户数快速增加;合作社的产值迅速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全县的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调查了解博野县的合作社发展情况就有了十分重大的意义了。首先,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博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济控制论》课程研究报告

《经济控制论》课程研究报告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成绩 联系方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控制研究的深入,经济系统的建模、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等问题越来越趋向于纵深化和复杂化,MATLAB是具有很强数值计算、符号运算方针和图形显示功能的计算分析软件。 本次课程研究的目的,旨在加强对MATLAB的使用,学习使用MATLAB来解决经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状态观测器的设计以及经济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二、数据资料: 1、宏观经济各个变量总量平衡统计数据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更多数据请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找: https://www.360docs.net/doc/ce12292275.html,/ 2、 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消费函数 C(k) = 278.85 +0.5654Y(k-1) 投资函数 I(k) = 1338+3.3664[C(k)-C(k-1)] 年度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Y (k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I(k) 居民消费支出 亿元) C(k) 财政支出 (亿元) G (k ) 总量平 衡 (I+C+G )/Y 1986 10201.4 3120.6 5175.0 2204.91 1.0293 1987 11954.9 3791.7 5961.2 2362.18 1.0134 1988 14922.3 4753.8 7633.1 2491.21 0.9970 1989 16917.8 4410.4 8523.5 2823.78 0.9314 1990 18598.4 4517.0 9113.2 3083.59 0.8987 1991 21662.5 5594.5 10315.9 3386.62 0.8908 1992 26651.9 8080.1 12459.3 3742.20 0.9111 1993 34560.5 13072.3 15682.4 4642.30 0.9663 1994 46670.0 17042.1 20809.8 5792.62 0.9352 1995 57494.9 20019.3 26944.5 6823.72 0.9355 1996 66850.5 22913.5 32152.3 7937.55 0.9425

控制论(Cybernetics)

控制论(Cybernetics)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大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他的《控制论》一书的副标题上标明,控制论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愿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维纳以它作为自己创立的一门新学科的名称,正是取它能够避免过分偏于哪一方面,“不能符合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和“纪念关于反馈机构的第一篇重要论文”的意思。控制论是多门科学综合的产物也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合作的结晶。但是,控制论的诞生和发展是与美国数学诺伯特.维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维纳少年时是一位天才的神童,他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爱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去学哲学,18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理逻辑博士学位。1913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学。正是多钟学科在他头脑里的汇合,才结出了控制论这颗综合之果。维纳在1919年研究勒贝格积分时,就从统计物理方面萌发了控制论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提出了负反馈概念,应用了功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从反馈角度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这时,神经生理学家匹茨和数理逻辑学家合作应用反馈机制制造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型。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设计者艾肯和冯.诺依曼认为这些思想对电子计算机设计十分重要,就建议维纳召开一次关于信息、反馈问题的讨论会。1943年底在纽约召开了这样的会议,参加者中有生物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他们从各自角度对信息反馈问题发表意见。以后又连接举行这样的讨论会,对控制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出版,宣告了这门科学的诞生。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以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这类系统中有专门的调节装置来控制系统的运转,维持自身的稳定和系统的目的功能。控制机构发出指令,作为控制信息传递到系统的各个部分(即控制对象)中去,由它们按指令执行之后再把执行的情况作为反馈信息输送回来,并作为决定下一步调整控制的依据。这个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图)这样我们就看到,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如温度、血压的稳定),或是机器自动保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控制论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控制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控制论的理论、观点,可以成为研究各门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撇开各门科学的质的物点,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